入场风波
过大年,放鞭炮。虽然是成年人了,几个人还是疯玩了一场。
全英记挂着“铁公子”的身份,也曾经暗加试探,但是郦君玉丝毫不露口风,也只好罢了。
过年,当然是绝大多数人的节日。但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就在大年夜,孟丽君他们听说了一个消息:临安最有钱的人家——袁家由于盗窃秦王府珍宝而被抄家的消息。据说,两浙的盐铁,基本由袁家垄断。袁家富贵,临安无俩。这个消息倒令邱清怅惘了很久,说道:“任你泼天富贵,也不过过眼烟云。”
孟丽君微笑不接嘴。皇帝已经着手收拾秦王了。与秦王交好的袁家,自然要收拾。何况袁家实在太富有,做皇帝的,哪里有不眼红的?只不过,这个借口有些拙劣。袁家如此富贵又何必行盗窃之事?不如说是袁家在盐铁一事上有许多违法勾当,来得令人相信些。叫过荣兰,去秦王府附近看看,果然,秦王府大门紧闭,没有人进出。大过年的,秦王门庭,居然冷落如斯,这秦王,是被皇帝软禁起来了。
看样子,朝廷已经将一系列案子定下来了……朝廷认定的幕后主使,就是六王爷,秦王。
但是,孟丽君隐隐感觉到不安。她总觉得,在这一系列的案件背后,还有一只黑手,没有被人发现出来。苦恼的是,所有这些皇家丑事,朝廷都不会告白于天下。实在想不出其中奥妙,孟丽君甚至还产生了一个非常荒谬的念头:去拜访自己的老爹,他是刑部尚书,自然知道其中所有的内幕。
其实,孟丽君的感觉,孟士元也曾经有过。但是自从手里有了足够的证据之后,这些感觉都烟消云散。
腊月十六,刑部衙门破获了一起盗窃案件,当场缴获了一些赃物。其中的奇珍异宝,也不消说了,重要的是,赃物里有一封信。信很含糊,甚至连署名也没有,不过其中一句话却让人触目惊心——“六月初七夜事,定当重酬。”六月初七夜,正是吏部失火之时。最后一句,是“阅后速焚”。
笔迹,却是秦王的。
失窃的人家,是临安最大的富户袁家。秦王与袁家交好,众所周知。
缴获的赃物里,有一部分,甚至本来就是属于秦王府的。
袁家的人很快就被请进了刑部衙门。管事的媳妇很快就辨认出了其中一些失窃的赃物。但是对于那一封信,几乎所有的人——包括袁家的真正当权者,都摆出一副莫名其妙的神情,大呼冤枉。
孟士元束手无策。孟嘉龄向父亲提出:“袁家之所以不肯承认这一封信与自己家有关,不过是因为这一封信事关重大,而他们又想求秦王府能够相救罢了。如今之计,不如釜底抽薪。”
孟士元问儿子:“计将安出?”
孟嘉龄道:“袁家之所以收到这封信后不立即烧毁,一定是担心秦王日后得势,翻脸不认人,要拿自己家灭口。既然如此,我们不如暗地泄露消息,将袁家之人分开关押,只说秦王要置袁家于死地。有不明白事情的,必定露出口风。”
孟士元依计而行,拘禁了袁家上下百余口人,只告诉他们,他们涉嫌盗窃秦王府珍宝,理由就是盗贼从他们家盗窃出来的赃物。又让人含糊告诉他们,告状的是秦王府。秦王府深受圣上喜爱,刑部决定要重办此案,袁家灭门在即。攻心政策之下,有小仆人终于忍不住供诉:“所有珍宝,都是秦王秘密赐予,我曾亲手接受,接手之人是某某。”又有小仆人供诉:“我家老爷与秦王交往甚密,常有来往书信,我就曾亲手接送过,交接之人是秦王府的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