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4700000028

第28章 为人圆融之道(2)

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领导也是人,是人就会有自己能力所不及的地方。“术业有专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传统的封建时代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说法,更何况是在物质与精神高度发达的21世纪。所以,领导干部能够虚心地向自己的下属学习,听取下属的意见不但不为耻,而且还是很有必要的。曾国藩就是因为听取了学生李鸿章的意见,而调整了自己的人生航向,才最终能够做到名垂史册的。

李鸿章生于道光三年,字渐甫,号少荃(泉),安徽合肥东乡(今合肥东县)磨店人。因在家排行第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道光十八年,曾国藩与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同时考中了进士,两个人的交情也不错,于是李文安就把儿子李鸿章以年家子(科举时代称年纪比较大的晩辈)的身份拜到曾国藩门下,因此,李鸿章也就成了曾国藩的学生,两人有了“师生之谊”。

后来,曾国藩回湖南办团练组建湘军,而李鸿章也在中进士后随吕贤基(时任刑部左侍郎)一起回安徽老家办团练。

但天不假年,李鸿章所追随的吕贤基在办团练不久就被活动在安徽一带的捻军给打死了,福济又因镇压农民起义不力而于咸丰八年六月被免职。失去了两座靠山,而此时父亲李文安又去世了,自己的老家也被太平军烧成了一片灰烬。迫于无奈,李鸿章就到湖南投靠了自己的老师曾国藩。

李鸿章来到曾氏幕府后所提出的第一个建议被曾国藩采纳了,从而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的历史由此而改写。

原来,曾国藩在结束了江西的战事之后,只留了九弟曾国荃所率领的一支湘军在江西继续攻打吉安,其余湘军原本打算挺进安徽,但就在这个时候,石达开率领部分太平军挺进四川。胡林翼奏请皇帝令湘军入川追剿石达开。

接到这个消息后,曾国藩就面临着挺进四川和进军安徽的选择。

然而,胡林翼之所以上疏皇上派湘军进入四川追击太平军,是为了让湘军在追歼石达开时立下一功,为曾国藩谋求一个有实权的官职,随后在四川找到立足之地。而且,四川乃天府之国,人灵地杰,经济比较稳定。因此,如果曾国藩能够在四川立足,那么,湘军的粮草就不再是问题了,而且,可以把四川建成湘军的后方基地。

其实,曾国藩在石达开挺进四川后就有入川的打算,如今胡林翼也提出要求他入川,两人一拍即合,就开始作起了入川的准备。但就在这个时候,学生李鸿章却站了出来,坚决反对老师进军四川。

李鸿章反对湘军入川的原因有两个。

一、目前,虽然李秀成、陈玉成还在拼命拯救太平天国,但是在湘军的多年苦战之后,太平军的势力范围正在一步步缩小,也就是说灭掉太平军是早晚的事。现在清军和太平军作战的主战场不在四川而在安徽中部和江苏南部。如果在这个时候湘军入川,那么用不了几年,清军就会很轻松地平定太平军,这对湘军来说等于功败垂成,白白地让清军捡个大便宜。

二、石达开虽然带着部队跑到了四川,但太平军的气势已逐渐衰弱,石达开这支不知所归、漫无目的的军队,不可能在四川有所作为。

听了李鸿章的一番分析,曾国藩茅塞顿开,与其在四川立足,不如在攻陷天京独占头功,更何况,就算湘军在四川全歼石达开部太平军,皇上也可能会以石达开已成强弩之末而对曾国藩不加封赏。因此,曾国藩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进军安徽。

历史证明,李鸿章在当时对老师所提出的建议是正确的。我们现在来假设一下,如果在当时曾国藩作为湘军的最高统帅,而没有听取自己下属的意见,贸然进入四川,那么结果会是什么样子?那么,曾国藩只会是第二个洪秀全。

人的一生是需要规划的,但有时候也要根据时局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人生航向。这就需要能够静心听取他人,包括下属的意见,作出正确的选择。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往往不是一开始就具备各种能力的,而是不断地向他人学习,吸取别人的长处,从学习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的领导才能,这对于新上任的领导者尤其重要。所谓“成功是经验的累积”便是这个意思。

领导要注重学习他人的长处,积累丰富的经验,进而发展自己的才能,才能够受到下属的信任。领导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只能阻碍自己的发展,失去自身的权威与下属的支持。

用真心感动下属

俗话说“要想做官,必须上有人拉,下有人推。光有人拉而没有人推,官也做不长久”。“上拉下推”,“上拉”一般是你的“贵人”在替你做,而“下推”者则是你坚实的群众基础。怎么样才能使你的下属在关键时候推你一把,这就要看你在平时是否有能力感动你的下属了。

曾国藩认为,要想使官做得长久,就必须得人心,而是否得人心全取决于当地父母官是否贤能。他时常告诫部下要以安徽为教训,因为安徽的官员昏庸无道,不体恤民众,失去民心,致使政令在安徽难以实行。

身在官场,在很多事情面前,你都会面临着选择。但是对于皇帝的命令,你唯一的抉择就是执行,如果不执行,不但会落下“抗旨不遵”的罪名,还会被杀头。但是曾国藩为了能保住自己手下的一员虎将,却不惜冒杀头的危险。

自咸丰六年九月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时战时停,先后延续了四年。咸丰十年六月,英法联军又将战火烧到了天津、北京。咸丰帝惊慌失措,留下弟弟恭亲王奕在京应付局面,自己则率领大小老婆、文武大臣仓皇逃到了热河的避暑山庄。在逃亡的过程中,咸丰皇帝接受了胜保的建议,调令各地督抚派兵“勤王”。

第一道谕令就发给了曾国藩,点名要湘军骁将鲍超率军入京,由胜保指挥。

鲍超是奉节人,咸丰初年跟随向荣在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来湘军组建水师,曾国藩就把他招募到湘军中任水师哨长。鲍超英勇善战,为湘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国藩很是喜爱这员虎将。

咸丰皇帝一连下了四道谕旨要曾国藩派鲍超归胜保统领“勤王”。而此时,曾国藩手中也没有多少士兵可以调遣了。但是对于皇帝的谕旨他也不能违抗啊。曾国藩大骂胜保太损,湘军的大将不少,为什么就单单向皇帝推荐鲍超?

其实胜保指名要鲍超是有他自己的目的的。

胜保是一个野心勃勃、心怀叵测的家伙。他在直隶侥幸打败了太平军北伐军林凤祥的残军,得到了咸丰皇帝的信任,授予他钦差大臣的头衔;后来胜保在围剿太平军李开芳部于高唐的时候,打了好几个月也没有剿灭李开芳,咸丰很生气就罢了他的官,将他发遣新疆。咸丰六年又把他召回,发往安徽军营。胜保虽有野心,但手中却无军队。所以,他到处抓军队,甚至不惜招降纳叛,收买皖北捻军叛徒李昭寿,接纳安徽团练首领苗沛霖,企图把他们的军队拉为己有。这一次点名要鲍超,也是想统带鲍超五千“霆军”。

曾国藩实在无计可施,决定听听幕僚的意见,就应不应当派兵北援,让每个人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家说来说去最终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意见。

正在这时,李鸿章推门进来,给曾国藩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他的意思是说:进京“勤王”一事本是空话,对皇帝没有一点好处。指名要鲍超也是胜保从中搞鬼想收编鲍超。现在英法联军已经打到了京城,但是皇帝已经去了热河,还勤什么王?

李鸿章接着说,洋人进攻京师,绝没有占据京城和加害皇帝的意思,他们不过是借战争给皇帝施加压力,多占中国的便宜罢了。三国联合,不过要的是银子,绝对没有其他的意思。

当曾国藩知道了要鲍超北上“勤王”是胜保从中搞鬼之后,就更是气愤了,但对于四道谕旨他也不能不顾。

他心想:绝不能让胜保的野心得逞。然而,怎样才能拒绝“勤王”?

李鸿章说:皇帝留恭亲王在北京与洋人谈判呢。恭亲王的办事能力极强,应该可以妥善处理好这件事情的。所以,只能“按兵请旨,且勿稍动”。李鸿章的意思是,立即给皇帝回奏,说“勤王”事关重大,一个鲍超还没有能力“勤王”,要求皇帝在曾国藩和胡林翼二人之中选一个带兵入京。

这自然是表面应付皇帝的托词,等到奏折再送到北京,结果早就见分晓了,也就不会再让湘军“勤王”了。

曾国藩与胡林翼协商之后,就按李鸿章的主意于九月五日向皇帝送出奏折。当然,曾国藩也没有绝对的把握,保准皇帝不让他北上“勤王”,也作了一番北援的准备。

例如:他准备一旦非要北援,就亲自率兵一万前往,粮饷由胡林翼负责供给。如果皇帝下令让胡林翼带兵北援,大兵就退湖北,暂不进攻安徽。等奏折发出了半个多月之后,直到九月二十四日忽然接到廷寄,说恭亲王已经跟洋人达成了和谈的协议,无须曾国藩北上了。这件事就这么处理了,曾国藩不但保住了鲍超也保住了自己的脑袋。

当鲍超知道曾国藩为了保全自己而不惜抗四道谕旨时,他被曾国藩的一片诚心深深感动了。为了报答曾国藩的知遇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一个《东风和西风》的寓言故事:

东风邀请西风比试谁的威力大,看谁能使行人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掉。东风刮了一阵很猛烈的刺骨寒风,希望能借此吹掉行人身上的棉衣,但结果是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西风则缓缓地吹起了暖风,顿时风和日丽,春意盎然。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西风获得了胜利。

这则寓言故事很形象地阐释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领导者在管理中运用“西风”法则,就是要尊重和关心下属,以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使下属真正感觉到领导者给予的温暖,从而去掉包袱,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经常能听到一些领导者抱怨自己的员工,说:现在的员工难管,动不动就离职跳槽,工作也不踏实。对于这种情况,作为管理者或领导者就很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对待员工是否手段粗暴、简单。

有难先由己当,有功先让人享

“有难先由己当,有功先让人享”是一种豁达的做人态度,同时又是一种睿智的领导管理策略。在功名面前,推让少许,不但能让他人更加信任你,在关键时候还可以保全自己;在错误、过失面前,勇敢地承担,这不仅是责任的体现,更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展现。

曾国藩志向高远、功名显赫,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他的成功虽然有时代的特定性(也就是时势造英雄),但更多源自他自己的思想和待人处事的态度。

曾国藩认为有难同当,有功独享,是事业发展的大忌,他提出“有难先由己当,有功先让人享”的观点。曾国藩把与别人分享功劳当做是减祸之道,是加福添寿之药方。

同治二年也就是公元1863年,曾国藩所率领的湘军经过十年的奋战终于从长江的中上游打到了下游天京。曾国荃重兵把天京围得水泄不通,剿灭太平军已成定局。但此时的曾国藩却高兴不起来,他给弟弟曾国荃写了一封信,想让李鸿章与弟弟共同攻打天京。

这几天我茶饭不思、夜不能寐,非常担心你的病。十一日收到了你写给我的信,信中字既有精神、有光泽,又有安静之气,言语之间也不显得急迫匆促,由此可见你的病一定好了很多,这让我感到很高兴。但我还是为你很担心,你天生就是一个急脾气,如今天京久攻不下,你难免会着急上火,我害怕你的肝病会越来越重。

前几天,我和黄翼升提督长谈,从他那里得知李鸿章有意亲近我们兄弟。我的意思是奏上朝廷请求准许李鸿章亲自带领炮队和洋枪队前来天京和你会同剿灭敌军。如果你同意,我就一面上奏朝廷,一面给李鸿章写信,请他立即调兵过来。

如今李鸿章在苏州剿灭了李秀成,皇上很有可能把他的淮军调到天京。如果等到李鸿章的军队全部调到天京,那你辛苦剿灭太平军的功劳就会全部属于李鸿章了。

准许李鸿章部分部队与你共同攻打天京,既可以一同接受大奖赏,又可以暗中为自己培养大福。大约单独享受大功名乃是折损福气的办法,和别人分享功名也许是接受福分的途径了。如果你和李鸿章共同作战,即使天京攻不下来,朝廷怪罪下来,我们的责任也可以稍微轻一些。

在给李鸿章的信中说:

请少荃(李鸿章)助攻这件事我犹豫了好久,如今国荃久攻天京不下,他身体又有病,我怕他坚持不住,致使剿灭太平军的大业功亏一篑。如果你能出兵增援那将是国荃之福,也是国家社稷之福。

李鸿章当初有意亲近曾国藩其目的是想帮恩师一把,根本就没有想到抢功。如今曾国藩又是上疏朝廷,又是给自己写信,他也明白了这是老师有意要让功劳给自己。李鸿章不愿做“摘桃子”的人。

这时朝廷批准了曾国藩的请求,下令李鸿章速率军去天京助攻。李鸿章的部下也跃跃欲试,认为有一个立大功加官晋爵的机会。但也有部分人不愿出兵,说:“我们这次出兵打天京,明摆着是跟湘军抢功,湘军能同意吗?如果去了,两军势必会打起来。”也有的说:“湘军中正在闹瘟疫,军士十有七病,根本就不是我们淮军的对手。”对于各种意见,李鸿章终不为所动。

但是皇帝都下旨了,抗旨不出兵也不行,他李鸿章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是上奏朝廷,说曾国藩完全能够平此大乱,收复天京指日可待。二是请派他的哥哥携大炮到曾国藩处听其指挥、助攻(其实曾国藩根本就没有重用这支军队)。这样既应付了皇上,又保全了老师曾国藩的脸面。

同类推荐
  • 受益一生的情绪管理课

    受益一生的情绪管理课

    对有些人而言,情绪这个字眼不啻于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领导常常对员工说:“上班时间不要带着情绪。”妻子常常对丈夫说:“不要把情绪带回家。”……这无形中表达出我们对情绪的恐惧及无奈。也因此,很多人在坏情绪来临时,莽莽撞撞,处理不当,轻则影响日常工作的发挥,重则使人际关系受损,更甚者导致身心疾病的侵袭。本书教授读者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让我们做个快乐、开心的人,不让坏情绪损害身心健康。
  • 思想者的思考:外国名家散文的人文情怀

    思想者的思考:外国名家散文的人文情怀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能缺乏教育学阐释的弊病,也克服了教学论专家所编读物可能选文与解读不当的弊病。编撰的目的是:选择课本之外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教育学的加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每本书都以“忧患意识”、“生命礼赞”、“大自然:温情澎湃的歌”之类的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的语句把几十篇佳作组织成若干单元。单元内部由以下板块构成:单元人文内容概述、作家作品简介、作品、解读、话题、相关资料索引。这套丛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品味人文精神、抒发人文感悟。这套丛书竭诚为中学生的成长加油!
  • 人生高起点:社交改变生活

    人生高起点:社交改变生活

    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因此,人际交往是个体融入社会群体的重要保障。人生的成长与发展,成功与幸福,无不都与他人的交往密切相连。交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作为一种能力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本书从处世有道,好人缘者赢天下;善于社交,才能赢得好人生;世事练达,社交处世有学问;精于社交,扩展人脉有智慧等十个方面讲述社交与生活的关系。
  • 31岁小美女的幸福经

    31岁小美女的幸福经

    一个幸福的女人无论走了多远,走得多累,眼神中、仪态里、言语中,永远都抹不掉那种优雅、那份灵秀,仿若一场婉转、一泓深情。内心幸福的女人无论那时多辛劳,别人觉得有多苦,她都能安之若素,最终重返自在安逸。一种途径获得一种幸福,一种幸福洋溢一种气质。幸福的气质是温暖的气质,是迷人的气质。幸福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满足安然的感觉。有时候,平安健康地活着,自由自在地呼吸,身边有珍惜自己也值得自己珍惜的人,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
  • 心理学与口才技巧

    心理学与口才技巧

    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人们的文化视野、交际视野开阔了,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公开地发表意见、用语言来打动别人。自我推荐、介绍产品、主持会议、商务谈判、交流经验、鼓励员工、化解矛盾、探讨学问、接洽事务、交换信息、传授技艺,还有交际应酬、传递情感和娱乐消遣都离不开说话。另外,看一个人是否有能力,这些能力能否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会说话。因此,口才就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仅仅有15%取决于技术知识,而其余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及有效说话等软本领。”由此可见口才技巧的重要性,掌握口才技巧,已经成为现代人成功的推荐条件。
热门推荐
  • 无泪的angle

    无泪的angle

    我不是攀援的凌霄花,绝不会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如果我们相遇,你已经是世界级。我若爱你,必然披荆斩棘,与你并肩而立,让所有人都知道,与你相配,我足以——
  • 穿越之开挂修仙

    穿越之开挂修仙

    沙雕新人新坑,希望各位大佬喜欢(??????)?————————————————余真真很心累......正家好好玩游戏呢,突然就被一闷棍敲晕。醒来时发现自己正飘在一条大河里沉沉浮浮。一条七彩玛丽苏大胖鱼用尾巴狂拍她的脸,口吐人言:“哎我去!终于等到你!”............余真真也很嗨......开着外挂,双核修真,纵横四海,最后再用美食泡了个高冷反差萌小美男。似乎,这一闷棍也不是很疼了。———————————————轻松睿智的沙雕文,甜甜蜜蜜没啥阴谋诡计。
  • 佛说海龙王经

    佛说海龙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多伦多的你在哪

    多伦多的你在哪

    羽商出国留学之后,才知道国外念书真正的样子,曾在霓虹中迷失过才知爱情来之不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真实的海外生活是本书宗旨。
  • 国术大明星

    国术大明星

    国术者,在强身,诚意,正心,明智,术德并重,内外兼修,实强国强种之道也。然武学千年,如过眼云烟,当今世界,已无国术立锥之地。爱国愤青叶谨获得了“国术振兴系统”,并穿越回到了2012年。继承了百家武术的叶谨,在这个流量之上的时代,打算利用明星的身份,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术救亡之路。……好莱坞主持人依依不饶的问道:“叶谨先生,你真的会华夏功夫么?”叶谨沉默了半晌,站起来走了八步,舞台轰然倒塌。翌日。“著名华夏动作明星叶谨,恶意损坏演播厅舞台,导致舞台塌陷……”——《好莱坞时报》《国术大明星》读者群号:934064596
  • 夕衡传

    夕衡传

    她是良国尊贵无双的夕衡长公主,历经叛乱,为情所伤,终化茧成蝶,耀眼夺目,放下心防,只为再求一份真心相待。他是大秦皇帝,他经历苦难,所过的日子暗无天日,变得心狠手辣。她就像是一束光,照进心间,他害怕失去,苦苦相逼,想要将她绑在身边,然而她性格刚强,不愿妥协。他心怀大志妄图一统天下,她却是邻国的权倾朝野的公主......
  • 师徒恋之霸道师父超爱徒

    师徒恋之霸道师父超爱徒

    男主邱少涛在某初中学校上学,对魔方情有独钟,后教女主安若伟玩魔方,阴差阳错的成了安若伟的师父,安若伟暗恋邱少涛,但邱少涛有对象,经历重重扎心……后与师父一起穿越,邱少涛穿越为齐国太子君亦熙,安若伟穿越为楚国的公主萧冷玉,萧冷玉被迫和亲,师徒二人相认
  • 龙帝在斗罗

    龙帝在斗罗

    新书发布《无敌万界从斗破开始》穿越者龙帝在至尊洪荒的世界中突破至高境界,打破位面到绝世唐门。
  • 秦先生苏炸了

    秦先生苏炸了

    意外重生后,苏卿然没有想到,那个世界的‘出轨’丈夫居然也重生了过来。“苏卿然,我没有出轨!”“抱歉秦先生,已经和我没有关系了。”这辈子,苏卿然发誓,她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绝不再沉迷小情小爱。可那个曾经的商业神话,却陷入了情爱无法自拔。“苏卿然,你要什么我都给你。”“苏卿然,你说过你会爱我一辈子的,别离开我。”“苏卿然,我可以把心掏出来给你看,只要你嫁给我。”……苏卿然终于忍无可忍,“够了秦先生,我们已经做过了一世夫妻,你还不满足?”俊美的男人自嘲一笑,“不满足,不然我怎么会为你殉情而来……”
  • 牛虻

    牛虻

    《牛虻》,作者爱尔兰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该书描写了意大利革命党人牛虻的一生。主人公单纯幼稚的爱国青年亚瑟因被革命同志误解,佯装投河自尽,奔赴南美。13年后,当他带着一身伤残重回故乡时,苦难的经历已把他磨练成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参与了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最后为之献出了生命。小说涉及了斗争、信仰、牺牲这些色彩浓重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