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1800000006

第6章 两种“述而不作”

“述”者,说也,讲也,谈也,发议论、发感慨、发指示也;“作”呢,记也,刻也,写也,写文章、写著作、写诗赋也。这是“述”与“作”的原始含义。

后人评述孔丘孔老夫子,曾谓其述而不作。目前留存的在中外思想史、文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地位和价值的《论语》,并非出自孔夫子手笔,而是由他“述”,而由其当世或后世弟子“作”或“追作”的。

述而不作,孔夫子确实够潇洒的。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时的文人学者思想家经世致用精神极强,而彪炳后世之心不浓。孔夫子周游列国,殚精竭虑,在于想通过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改造社会,在于通过“克己复礼”,使“天下归仁”。他广招门徒,有弟子三千,其目的主要的还是为让后人推行其政治主张,实现其政治理想,而非留存以至赞美他的思想。倘若孔夫子只求名,求万古不朽,便用不着像被某些人十分不恭地描述的“累累若丧家之犬”样去到处游说,而关在家里著述,或开一书院,边教弟子边著述,其学术成就会大得多。留给今天的,也绝不是一本薄薄的《论语》,很可能是皇皇数百万言数千万言的巨著。

孔夫子的行为值得遗憾吗?愚以为非也。孔夫子的伟大,在于他不但是杰出的思想家,而且还是卓越的政治家;不但留下了思想的辉煌果实,而且留下了行为的积极典范。孔夫子是入世的,而且歪打正着,在历史上也留下了更加深刻的痕迹。记得一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有世界性”,套一下这种语式,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命题,越是时代的越具有历史性。孔夫子便是如此。

对于孔夫子式的“述而不作”,我们应当很好地提倡,能发扬光大当然更好。我们现在某些人太禁不住发两篇文章出两本书的诱惑了。有些本不以著书立说为业的人,为了要表现其“雄才大略”,为了让上面注意自己,心思主要不在工作上,不在如何恪尽职守,搞好自己所主管地区部门单位的事业上,而是在比点子、比思路、比文采,比发表文章的多少、报道级别的高低上。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这种“述而不作”,便是我们所要论及的“述而不作”的引申含义。当然,这个“作”如果要写准确的话,应当是那个“做”字。

要求领导干部有理论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著书立说,这也许没什么不对。但有前提,那就是首先要致力本职工作,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思维,在提出理论观点的层面上更好地进行实践。不能本末倒置,撂荒了主业,工作搞得无声无色甚或一塌糊涂,却“经验”一大堆,“理论”几大本,这样的所谓经验和理论,有多少是真才实学是合乎事理逻辑的,不能不让人怀疑。其价值,只能是装潢自己、蒙蔽别人、欺骗别人、吓唬别人而已,岂能用之指导实践。因此,对于此种“述而不作(做)”,应当坚决予以摒弃,不能使其泛滥,不能助其长势。对以此道来往上爬换大帽的,应当让他们彻底失望。倘若搞不好工作没有政绩,群众不赞成,不拥护,不高兴,不答应,即便在世界级的报刊社出版社发文章,出专著,也不能遂其“以文换帽”的心愿。

在“述而不作”引申义上,还有一种现象,即某些人既无本事干好工作,也无本事著书立说,但还要发文章出书籍。办法何在?在于让别人捉刀代笔,通常是由秘书班子来炮制大块头、小块头,大部头、小部头。这种“述而不作”,实际是既不述又不作,是更加露骨的沽名钓誉,实在有伤中国人诚实的大雅。但以目前中国的状况看,这种现象却最为普遍,普遍地让你举目可望,俯拾皆是。有奈乎,无奈乎?无奈乎也!那么百姓该怎么做,不去看,不去听,不去鼓掌可也,要出风头便由他去出好了。

1994.10.9

同类推荐
  •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卷》是中外名家经典诗歌·惠特曼卷。作者惠特曼,收录了他的多篇抒情诗,主要内容包括:题诗、铭言集、我歌唱一个人的自身、在海上带有房舱的船里、幻象、开始我的研究、我听见美洲在歌唱、从巴门诺克开始、自己之歌、亚当的子孙、从被抑制的疼痛的河流德等作品。
  • 熏风点灯

    熏风点灯

    这些他曾经熟悉的场景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城市化的步伐像一条穷追不舍的恶狗,追得乡村狼狈不堪,诗意全无。那个曾经的村庄,除了是他的出生地这一条无可更改之外,其他的好像都已经面目全非。这种变化既让他痛苦又让他迷惘。他的乡村出身和既往的乡村经验,使他对城市纯物质化的文明生活几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排斥和不适感。他就像一根深深扎进城市肌肉里的刺,与这具现代化的肌体格格不入。他甚至觉得就是在城市再待上二十年,自己仍然是鸭绿江冲积平原上走出的一个农民。这种“异乡人”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他急于找到他的“家”。然而这个“家”已经不再是出生之地的几间老屋或几亩稻田,他寻找的是一处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港湾和灵魂的栖居之所。
  • 李清照的词与情

    李清照的词与情

    通过对李清照传世词作的解读,以独特视角展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一本既不失本相又温情俏皮的李清照词传,倾诉浮华岁月的易安心曲。
  • 阅读故土

    阅读故土

    这部书汇集了作者李旭近年创作的散文,他在河北坝上长大,用一种朴素的方式,记述了故土的点点滴滴,他的散文虽多从平常事说起,但却活跃着很多坚实的细节和经验。他对那些不起眼的农事和乡亲抱以丰沛的感情,并给予庄重的书写。他的文字中,有一种韧性,有一种静谧之气,也有一种平等之心,并以真切的情怀在向故乡、亲人致敬。
  • 路过青春的爱情

    路过青春的爱情

    还记得你的初恋是什么时候吗?有可能记得,有可能记不太清了。能够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当然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不深不浅的,只能证明我们那时爱的不够深,雁过不留痕,只在空中划过一道来过的记忆,留下淡淡的印记,恰到好处。
热门推荐
  • 银河之帝

    银河之帝

    星际时代一千五百年后,公元六千年,人类破解了大脑的奥秘,研发出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在这个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不断地研发战舰,太空港,终于走出太阳系,走向银河。
  • 刻心爱咒:半缘修道半缘君

    刻心爱咒:半缘修道半缘君

    楚希静绝没想到,那个让全校女生为之疯狂的钟临霆会喜欢上她,而她则完全沦陷。就在被对方诱哄着要突破最后一重关系时,却因“尺寸不合”而意外让她保住了清白。而那个口口声声说爱她的耀眼男孩,也露出了真面目。他说,“不管怎么说,我最后不也没碰你吗?”他一脸无所谓的转身离去。而因为这件事,楚希静心态失衡高考落榜,从而不得不继承家里的灵符馆,原本期望的生活就此消失。而他,出国留学,成为让无数女人疯狂追捧的大明星。“楚希静!是不是你,你对我用了什么妖法?”又出现的男人用手在眼角狠狠一抹,皮肤上立刻出现诡异的紫色印记,如同丑陋的补丁覆盖在原本英俊无匹的脸上。
  •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情爱笔记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情爱笔记

    杭州最适合谈情说爱之处,或者说最易触景生情之处,应该还是在西湖边上。触景生情,小时候学写作文总是学不会,总是假生情或生假情。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杭州生活的笔记,书中记录的是风景,记录的是历史,记录的是文化,记录的更是感情!
  • 看,隔壁那只帅哥

    看,隔壁那只帅哥

    凌蕴——大学刚刚毕业,即将要享受美好生活,惬意人生的好姑娘一枚,却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嘎嘣一下就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她真的没想到自己会再次睁开眼,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当她再次睁开眼,身边居然躺着一个好看到令人发指的美男。于是她彻底懵了…好吧,在这个流行重生的年代,不管她凌蕴占据了谁的身体,怎么样都要恣意潇洒的生活下去,何况身边的那个人是首屈一指,令全城女人为之疯狂的男人。可是,当她发现自己上辈子的死,并不是偶然,却是人为的刻意,她又该怎么样?可是,当她发现自己重生的那个身份,并不如外人看来的那么鲜亮,她又该怎么样?再可是,当她发现和她有着露水夫妻的绝色美男,也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她又该怎样?有伟人曾经这样说过,如果老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马列思想(观众吐口水,丫的,真没文化,哪个伟人说过这样的话)关于此女重生——元芳,你怎么看?元芳四十五度小忧伤仰头看天——大人,昨夜卑职夜观天相,此事必有蹊跷。…片段一:温瑜也就是这个身份的亲生妹妹,扭着杨柳腰,款款有型的走到她身边,“温郁,我的好姐姐,真的很谢谢你,让我成功的远离了这个野种。”啪,震耳欲聋的巴掌声回响在奢华的客厅里,某个女人吹了吹手掌,脸上的表情始终是漫不经心,“再让我听到‘野种’两个字,我听到一次,抽你一次!”半边脸都浮肿起来的美人,捂着脸,落荒而逃,“你这个贱人,你等着,我一定不会放过你!”某女依然淡定,端起茶几上的茶杯,轻轻呷了口,“我等着,就怕你不来!”…本文纯属虚构,禁止模仿!
  • 幻想塑造的异世界生活

    幻想塑造的异世界生活

    贯穿主线的是与魔族的战斗,就是勇者去打魔王,然后打更高等级的魔神。(故意这样写介绍的,其实还能看啦。)前期是情况好点的盾勇画风,中后期稍稍带点萌王的感觉,能力是幻想塑造。
  • 妃来心动

    妃来心动

    穿越成小官家籍籍无名的小庶女,还没等缓口气,就被送往瘟疫散发地伺候战王,没想到战王根本没看上她曾是神秘组织的老大季悠然无所谓的摇头,反正这辈子姐没什么太大的追求,被人当米虫养也不错。
  • 异世妹妹学霸

    异世妹妹学霸

    落涟为了救妹妹,遭遇车祸,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世界,而且她还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就因为种种原因,原身体主人锦羽穿到了她身上,成为了一个学霸……而她,也在异世打拼出一番事业。
  • 天才魄师的漫漫追妻路

    天才魄师的漫漫追妻路

    他,是穿越的天才,却因为意外隐瞒实力;她是豪门的千金,却因为意外家道中落。他们亦是青梅竹马,当他遇到她,又会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 用易经的观点读透西游记

    用易经的观点读透西游记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好书确实是要多读几遍才行的。多次阅读之后,很多人发现《西游记》里面不仅有神仙妖怪、风花雪月、刀光剑影,而且还蕴含着一种超强的、超绝的、超越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易经!易学是中国文化生活的根源,深刻地影响和决定着中华文明的历程,对中国文史学的发展,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一代大文豪,博览群书,他正巧通晓阴阳五行和佛理!
  • 地府极品执行官

    地府极品执行官

    富二代,我有的是钱!权二代,我有的是权利!你呢!你有什么,一介普通人,在这个社会,也就是一个底层罢了。林星言闻言,冷然一笑,黑白无常从身后隐约浮现而出,宛若蝼蚁一般俯视面前众二代(简介不会写,三本百万老书完本作者,质量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