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1100000003

第3章 朱鹮(一)(2)

朱鹮独特美丽的羽毛,还被日本的王室贵族用作生活中的高雅装饰品。在以弓弩作为主要兵器的年代里,朱鹮等大型涉禽的羽毛也是制造弓箭的主要用羽。1686年的《同账房文件》中写到:“因鸨羽御用,百姓及子女下人等在发现之后要随时上交,村主持当面记录拾羽者姓名和羽毛数最……十村集之,值班时持去金泽……”各级官僚借此讨好藩政,而老百姓也以此论功行赏,从中受益。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不同的是,朱鹮羽毛在日本某些宗教仪式中是不可或缺的富有神圣感的装饰物。“须我流横刀”,是每20年举行1次的伊势神宫迁宫仪式中交纳的神宝之一,而且每一次都要给刀柄上装饰两根颜色、长度都十分讲究的朱鹮羽毛。1953年秋,在伊势神宫第59次迁宫仪式中,为子给“须我流横刀”插饰朱鹮羽毛,主事者曾向政府申请捕获1只朱鹮,当时日本的朱鹮数量已不足30只!好在日本政府并未批准此事,让他们用旧的朱鹮羽毛代替。

随着朱鹮数量的不断减少,其羽毛的收集也越来越困难。虽然严令禁止,但黑市交易却更加猖獗。1868年的明治维新废除了藩政统治,日本的经济发展虽然突飞猛进,但对于朱鹮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人们趁此改朝换代、法律松懈之际大肆狩猎,包括朱鹮在内的许多大型鸟类迅速减少以至绝迹。直到1908年,《农商务省令第18号》才将朱鹮定为禁猎鸟,但为时已晚,朱鹮的生存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文部省告示第312号》于1934年12月18日将朱鹮首次归入“天然纪念物”之列。虽然日本朝野对朱鹮逐渐重视起来,但因忽视有效的科学保护方法,它们朝着无底的深渊继续滑落,以至后来很多地方见不到朱鹮的活动了。仅仅在能登半岛和佐渡岛两地幸存100余只。日本政府再次提出要保护朱鹮,并将朱鹮的栖息地收归国有。然而对栖息地的保护,仍缺乏有效的措施。仅仅三、四年的时间,朱鹮的数量便由100余只迅速下降为27只了。1960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鸟类保护协会”(ICBP)大会上,朱鹮被列入“国际保护鸟”的名录内。当时,日本的朱鹮仅存10只。会后,日本进一步强化了保护朱鹮措施。然而朱鹮的种群数量却没有任何改观,10多年过去后,到1974年,能登半岛和佐渡岛上的朱鹮仅剩下了8只!

为了拯救朱鹮,日本环境厅只得采取了保护物种的权宜之计,1981年春把仅存的5只野生朱鹮捕捉回来,改为笼养,希望能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后代。

从此开始,日本列岛的上空,再也看不到被日本人民喻为美女的鸟儿在翱翔了。与此同时,日本政府有关部门和热衷于自然保护的各界人士,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便通过各种渠道,向朱鹮的主要历史分布区——中国,发出援手相助的呼吁,希望中国的动物学家为了人类的共同事业,尽早尽快开展朱鹮的专题研究。

然而,中国的朱鹮现状究竟如何?

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朱鹮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宝岛台湾也曾是它们越冬的地方,海南岛的东港是朱鹮分布的最南限。

50年来中国人口翻了两番,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村落越来越密集,道路四通八达,噪声随处可闻。乡间田园失去了往日的原始与宁静,工厂“三废”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入蓝天、河流,农民为多打粮食,拼命往地里施化肥、喷农药;为了一享口福,人们滥捕滥猎,肆意杀戮,毁林拓荒;开矿炸石,过度放牧……破坏环境的悲剧在中国这片古老而辽阔的上地上一再上演。

经过竭泽而渔式的掠夺,美丽的大自然遍体鳞伤,黯然失色,她怀抱中生存了亿万斯年的动物精灵们,也是七零八落,气息奄奄。曾经广布的朱鹮,无疑成了最令人担忧的濒危鸟类。

自从1·5亿年前始祖鸟横空出世后,地球上曾经拥有160万种鸟,但由于地球历史上出现过巨大的造山运动及气候冷热变化,许多鸟都灭绝了。到更新世早期,鸟类尚有1·2万种,经几次冰川的大规模侵袭,大约有1/4的鸟被毁灭,现在地球上的鸟类仅有9021种。近300年来,又有150余种相继绝迹。人类再也听不到旅鸽、大海雀和渡渡鸟等鸟类那美妙婉转的叫声了。

“东方宝石”朱鹮,难道也会英雄末路吗?

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中国。

国务院向林业部打听朱鹮的生存现状,林业部答曰:1964年后,再无任何野外消息!

中国还有朱鹮吗?

朱鹮,能让中国骄傲吗?

万里茫茫寻鹮影

在中国,朱鹮的最早记载见于成书于春秋时期的《禽经》,里面有这样的句子:“朱鹭不吞鲤。”朱鹭,即为朱鹮。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里,也记载了朱鹮:“无是公曰:‘天子在上林苑……鸿鹄鹔鸨目……成群浮于水上……’”上林苑水边即有朱鹮(目)存在。随后,扬雄在《扬子法言》里说:“朱鸟,归其肆矣。”鹮,就是鹮,音义类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汪颖曰似鹭而头无丝脚黄色者俗名白鹤子,又有红鹤相类色红。《禽经》所谓朱鹭是也。”红鹤之名,首见于明代汪颖的《食物本草》。在清代的各地方志中,土特物产条目下均有红鹤,可见朱鹮在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地方是常见的鸟类。

我国古代诗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弯嘴白羽、姿态优美的朱鹮,并把它们写进了诗词里。在汉代宫廷《鼓吹铙歌》十八曲里,其中名列第一曲就是《朱鹭》:

朱鹭,鱼以乌。路訾邪!

鹭何食?食茄下。

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诛者。

朱鹮,额至面颊部的皮肤呈鲜红色,嘴弯而长,喜在浅水区觅食鱼虾蛙螺等。

鱼以乌,鱼在乌鸦嘴里。以,连带、连及,这里是说鱼和乌鸦在一起。鹭食鱼,乌鸦并不以鱼为食。这两句就构成了一个很特殊很有趣的现象:朱鹭,你要吃的鱼在乌鸦嘴里呢。

路訾邪!訾,同“咨”,嗟叹声。过路人都在感叹朱鹮没有吃到鱼。

鹭何食?(那么),鹭吃什么?

食茄下,鹭吃荷叶下面的茎杆。茄,即荷。

不之食,即不食之,不吃下去。

不以吐,不吐出来。

将以问诛者。它将叼着荷叶问候那些被诛杀的人。

这首诗到底什么意思呢?在战场上死去的人,大都是乌鸦光顾、叼食,也就是“问候”那些被诛杀的人,是乌鸦的事儿。朱鹭本来吃鱼,可是鱼却被叼在乌鸦嘴里。那么朱鹭吃什么?朱鹭只能去问候那些被诛杀的人:“乌鸦是以死人为食的,它不吃你们,反而吃鱼,那我吃什么呢?”正意反用,谴责了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去发动战争,死人太多,连乌鸦都吃腻了,改换口味吃起鱼来,害得朱鹭只有叼着荷叶去问候战死的将士。

南北朝乐府诗中载有王僧儒、裴宪伯、陈后主、张正见、苏子卿等人以《朱鹭》为题的诗句。

其中裴宪伯的《朱鹭》诗是这样写的:

秋来惧寒劲,岁寒畏冰坚。群飞向葭下,奋羽欲南迁。暂戏龙池侧,时住凤楼前。所叹恩光歇,不得久联翩。

此诗描写的是宫苑中的朱鹭。葭,初生芦苇;葭下,是朱鹭喜好的地方。朱鹭是一种候鸟,到了秋天就“奋羽欲南迁”,由此可知当时在宫苑可以见到成群的朱鹭。

在唐代,诗人们也常常吟咏朱鹭,虞世南、宋之问、张籍、顾况、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杨衡、李德裕等名土都写过有关朱鹭的诗句。著名诗人张籍的《朱鹭》一诗,把成群的朱鹭描写得活灵活现: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

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

避入引子入探堑,动处水纹开滟滟。

谁知豪家网尔躯,不如饮啄江海隅。

由唐代诗人的诗句可以看出,唐时朱鹮的种群数量很大,随处都可见到。

因为“豪家网尔躯”,人为的捕杀,给朱鹮造成了灭顶之灾。明清以后,再见不到有关描写朱鹮的诗文了,这说明朱鹮已稀少到很难看到的地步。

在历史上,北起黑龙江省兴凯湖,经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浙江,最东到福建、台湾;西至山西、河南、陕西,最西到甘肃天水;最南到海南岛,都是朱鹮分布区。其中以东北、华北和秦岭一带数量较多。直到1930年,全国尚有14个省份还有朱鹮分布。建国后的50年代,在甘肃、陕西、江苏等地仍有朱鹮生存的记录。据文献记载,陕西主要分布在秦岭山脉。秦岭北坡的眉县、周至、户县、长安,南坡的汉中、洋县、城固和安康等地还有分布。1957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洋县采获两只标本。1958年,在甘肃康县获得两只标本。1964年,在康县采到最后一只标本。此后,有关朱鹮消息彻底断绝。

朱鹮最大的分布区——中国,还有朱鹮吗?

这是一个猜不透的谜。

某些外国学者已怀疑野生朱鹮在中国的存在,个别学者甚至以“朱鹮,在中国是怎样灭绝的?”为题,拟订了论文大纲。

我们迫切需要向国人、向世界说明:中国还有没有朱鹮?!

1978年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受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和林业部自然保护处委托,按国务委员谷牧的指示,组成了科学考察小组,开始了寻觅中国境内朱鹮的行程。

任务光荣而艰巨。

且不说朱鹮20多年杳无音讯,单就历史分布区来讲,要踏遍14个省区内的每一个可能的隐匿处去寻找它,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不啻于大海里捞针!

然而鸟类专家刘荫增义无反顾地接过了这个任务。考察队成员首先研究了国内现存的朱鹮标本,查阅了大量图片资料;接着分析朱鹮可能隐匿地域。朱鹮虽然消失的速度很快,但决非瞬息骤然遭到毁灭,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它们会尽己之力为求生存而顽强斗争。那么,它们就会选择能与生活相适应的生存环境。在偌大的历史分布区内,适宜它们隐匿生存的栖息地,极有可能存在着。

经过科学的分析,“朱鹮可能存在”的命题,坚定了考察队员的信心。在行动方案上,考察队第一步就是朝着朱鹮昔日的故乡,去寻找朱鹮。

他们在地图上勾划出朱鹮的历史分布区,很像是一个西为顶角东面为底边的三角形,秦岭、淮河一线繁殖区和长江下游一带越冬区之间的交替带,如同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适宜朱鹮的生活环境,大大小小散如星斗,考察队要完成考察任务是艰巨的,但他们仍然怀着莫大的勇气,于1978年秋,迈出了跨越十余个省区、数万公里的朱鹮考察之行。

1978年底,朱鹮专题考察队进入皖南山区。这里是丘陵水乡,景色宜人,有着青翠的山岭和阡陌纵横的田畴。

这里是朱鹮的故乡。

考察队寻访许多七、八十岁的老农,他们都记得起年轻时候,常见一种羽毛白里透红的大鸟,入冬后,在这一带河边的田里啄食隐藏下来的害虫,晚上便落在大树上过夜。但他们说好多年再也没有见到过这种鸟了。虽然没见到朱鹮,可听到这样的线索,仍激励着考察队员们不畏辛苦地奔波。

1978年12月27日,天降大雨。为了争取白天多察看几个点,刘荫增决定考察队冒雨夜间行车。那天晚上9点左右,考察队的车子开进南陵县境内。天雨路滑,车子在靠近河滩的土路上陷进了泥坑。司机百般努力,车子仍深陷泥中。考察队员们,你推我顶,汗流浃背,仍无济于事。这时的冬雨越下越大,冰冷的雨水打湿了所有队员的寒衣。后来,他们只好到附近一座简陋的茅屋借宿。

茅舍的主人是个年逾七旬的老翁,当他得知考察队要找朱鹮时,非常兴奋。他看着朱鹮的照片说他以前看见过长着红毛的“白鹤”,繁殖期的鸟毛是灰色的。现在人多干扰大,冬水田被改造,村边的大树也都被砍伐了,这种羞于见人的鸟,已经有多年不敢露面了。

老翁的一番话,使他们在一瞬间喜出望外之后,旋即又落入无限怅惘的心境中。他们觉得他的结论说明了一点:在这片土地上,“人满为患”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人口无节制的增加,加上文化的落后,盲目地破坏了朱鹮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珍禽朱鹮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翁说朱鹮是一种羞于见人的鸟儿,这是人对它们长期伤害恐吓所造成的结果。朱鹮的羽毛美丽贵重,人们无知的肆意捕杀,它们怎能不怕人呢?为了躲避人的捕捉加害,朱鹮放弃固有的栖息地是很自然的现象。

离开了熟悉的家园,朱鹮会飞到哪里去呢?

考察队继续行进。

1980年春季,考察队西行寻找朱鹮。他们先在河北省西部山区进行初步调查,接着翻过太行山转入山西南部,几次往复于黄河两岸,然后逐渐向南进入河南境内。5月中旬,考察队自潼关进入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在秦岭北麓与渭水南岸的低浅山区进行考察活动。

同类推荐
  • 光荣与梦想

    光荣与梦想

    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冶集团在改革发展中,先后涌现出了二十多位各级劳模和先进代表。他们是员工队伍中的精英,也是广大员工学习的楷模。本书生动地记述了这些劳模和先进代表们严细、认真、忠诚、奉献的敬业精神,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一部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奋斗史,一部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创业史,一部顽强拼搏、激人奋进的发展史。
  • 千古绝恋

    千古绝恋

    帝妃爱情绝唱古已有之,但像光绪皇帝和珍妃这样,把自己的爱情和国家命运、民族存亡紧密相关,这更是爱情中最伟大的和最悲壮的,他们高尚和凄美的生死恋在中国帝妃爱情中堪称千古绝唱。这段爱情既让人伤心落泪,又让人肃然起敬。故事从慈禧太后给光绪皇帝指定皇后酿成了他的婚姻悲剧开始,描写了光绪帝与珍妃的相爱给光绪帝痛苦、孤独的心带来了春天。他们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共同的政治见解使他们爱得死去活来。然而,政治是无情的,正当他们生死相随要变法强国时,慈禧太后发动了政变,光绪帝被囚禁,珍妃被打入冷宫,一时间血腥苦雨、阴霾遮天。
  •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咏远有李

    咏远有李

    李咏生前唯一自传作品,出版于李咏四十岁时,四十不惑的李咏在本书中透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趣事,道出了一切绕不开的经历、感悟、感恩,当然还有痛苦和牢骚,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咏。
  • 棠棣之殇:曹植传

    棠棣之殇:曹植传

    才高八斗,诗成七步,谁人不识曹子建?然而人生定位上的错谬,使文才陷入政争,*终酿成一代英才的悲剧。作者将传主置诸三国时期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中,置诸曹氏父子特殊而微妙的关系之中,以蘸满感情的笔触,抒写传主嵚崟磊落的人生。——文史专家郭启宏作者以近乎抒情性的文笔,传写曹植的悲情性人生。诡秘的历史风云、险恶的环境命运,将置身其中的曹植表现得真切生动;尤其是在与父亲曹操、兄弟曹丕、曹彰、曹冲等人的相互纠葛与性格比较中,写出了曹植特有的文人禀赋与诗人性情,以及由一系列诗作所表现出的情感郁结与精神苦闷、人性洞察与人生哲理,读起来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文学专家白烨本书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
热门推荐
  • 凤舞天下(三)

    凤舞天下(三)

    云珠负气回到楚国后,楚王并没多说什么,只是让她好好休息几日,云珠趴在案几上,双目红肿,神思恍惚。楚国太后悄然走了进来,无奈地摇了摇头。她走到云珠身边,跪坐下来,伸出手搭在她的肩头,轻声喊道:“云珠……”云珠猛地扑到太后的怀里,哭诉道:“母后,曾国人都不是好东西,他们都欺负我,乐官欺负我,就连乙哥哥也欺负我!”太后安抚着女儿的肩膀,柔声劝道:“怎么会呢,乙儿那孩子忠厚善良,他是最疼你的,也绝不会容许别人欺负你的。”云珠委屈地:“是乙哥哥赶我走的。”
  • 浅婚惊爱:总裁的演技派娇妻

    浅婚惊爱:总裁的演技派娇妻

    “余希叶,你可真让我恶心。”唐东霆,唐氏总裁,叱咤风云于商界,从没有人可以算计他,这次却栽在了个女人手里。余希叶知道招惹了这个男人,就等于是自找死路。余希叶,别演了。”余希叶从来没有想过,当自己付诸真心的时候,换来的是那个男人的鄙夷。....是啊,从一开始不就是一场戏?她千疮百孔离去,他才知道一切并不都是谎言!“余希叶!留在我身边!”
  • 你是我戒不掉的蓝莓糖

    你是我戒不掉的蓝莓糖

    白果喜欢的人,很冷,她一次次小心的靠近,却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明白,原来,在她和他的剧本里,她并不是女主,而是女配,在泪水模糊的青春里,终有一人,笑着说:“好了,你做我的女主吧,只宠你一人……”
  • 诸天任我逍遥

    诸天任我逍遥

    吾当逍遥天地间,全凭系统傍身边。系统令吾人亦仙,神魔鬼怪屈吾前。
  • 极夜地平线北极星

    极夜地平线北极星

    天外的陨石,带来的是灾难与末日。极夜的北极星,坚守的是人类最后的曙光。地平线上升起的朝阳,带来的是成长与希望。一场侵略,还是一场游戏?选择毁灭,还是奋力抵抗?极夜终将过去,代表希望的北极星终将在地平线闪耀光芒。(本文改编自b站19年拜年祭单品《极夜地平线》)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不流泪的春天

    不流泪的春天

    人生是一趟很长的旅行,不到终点,永远不知道那处的风景。人生是一段很短的旅途,失去一个人,就像生命走到了尽头。可以勇敢,可以懦弱,可以奋不顾身,可以瞻前顾后。这是青春,也亦是人生。
  • 我爷爷来过南洋

    我爷爷来过南洋

    改革开放前夕,为了生存,王堰一步步从农村艰难走出来。他只身漂洋过海去到南洋,历尽重重磨难。改革开放之后,他不忘初心,再次回到了故乡。十几年后,王函踏上了爷爷出生的热土,会发生什么样的情遇。
  • 安能晓知暖

    安能晓知暖

    那时年少,少年总是一袭白色衬衫,寡淡,不苟言笑,像一抹清风一样,暖了她那颗冰冷的心。后来的后来,许明月才发现,原来相遇早已在冥冥之中注定。洗去一身的浮华,她最怀念的,终是那年,他一抹清一色,她折柳赠他。他曾说过,柳,是要赠给最心爱的人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体辽师

    体辽师

    一个少年,偶的上古传传承,从此一飞冲天,主宰诸天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