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7700000060

第60章 理论(5)

历史的要求对现实的挑战就是以如此巨大的反差形式鲜明地凸现出来了。明乎此,关于当代人文知识分子在中国前工商时代究竟应该干什么和怎么干的答案难道还不够明确,还不够尖锐,还不够急迫和刻不容缓吗?

差可堪慰的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一批人文知识分子冷静地选择了文化渐进主义立场,开始沉下心来研究与创作,准备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长远建设而艰苦跋涉。这种顶着欲海商风而回归扎扎实实的“求智传统”(余英时语)的行为令人肃然。如果就“微观”角度来说,它确实表明了这些知识分子个人的一种操守与品位,亦即我所强调的“文人品格”——我所谓的文人品格当然不是传统酸儒的方巾气、冬烘气和迂腐气,而是代表中国文人传统中具有宗教意味的信仰体系和价值坐标的、至今仍然富有活力的那一部分。比如“修齐治平”、“兼济天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亦忧退亦忧”的忧患意识(虽然不必郁结成深重的政治情结,但像陈平原先生所主张的以一种“学者的人间情怀”和道德良心来关爱天下,对政治发言,却仍然是可贵和可敬的);比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独善其身”的清高与傲骨;比如“语不惊人死不休”、“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艺术执著和献身精神,等等。我想,今天来倡导和光大这种“品格”是有其特殊意义的——往近里说,它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中“活”的因素,可以帮助当代文人对抗现今大陆中国的欲海横流,从而坚守自己的“岗位”与情操;往远里说,它作为东方儒学传统中的精髓,对西方后工业文明的种种痼疾和缺落也不无疗救和补充的作用。因此之故,我在本文启首就提出并在行文中多次强调这个“文人品格”,实在是把它作为当代人文知识分子从事艰苦坚韧的文化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人格前提来看待的。相比较学养与方法,它恐怕是更重要的东西。有了这个东西,就可能有了精神的内力与定力,就可能保障当代(尤其是中青年)“文人”现在开始从“求智”入手,进而对中西方文化做出创造性整合,经过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完成现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建。舍此,当代文人就有可能放逐精神与理想而计较现实的利害得失,心有旁骜,为车子、“帽子”而“学术”,为票子、房子而“艺术”,乃至于“见小利而忘大义”。(就像一部分“文人下海”那样)如此一来,我们对于未来世纪中国文化精神建设的前景还能再指望什么呢?

二文学到底是什么?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大得吓人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先哲们早已有过不同定论的问题——比如高尔基的“人学”说;列宁的“齿轮螺丝钉”说;鲁迅的“引导国民精神的灯火”说;毛泽东的“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武器说……都从各自不同的或作家或文化批判家或政治家的立场对文学做出了自己的理解或要求。凡此种种,人们也都早已耳熟能详,无须在此多加置喙。我在这里只能是从本文的特定角度——文学与金钱的关系来发问:文学究竟是一种心灵的倾诉、灵魂的敞开和精神的自由表达呢?还是一种用以赚钱和发财致富的手段与工具——或者干脆说是一种商品?

当然,也可以说文学是一种特殊商品,因为它具有“文化/商品”的二重价值。但在我看来,文学首先是一种心灵活动的记录,是精神追求的物化呈现。商业效应则是它的副产品,是在它进入社会流通领域以后实现的。而此前在作家那里,它不应该成为一个写作动机。以金钱的诱惑而不是以心灵的表达作为驱力的写作,按照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来看,也只能叫做“异化写作”,一种“心为物役”的写作。从事这种写作的人,严格地讲应该称作“写手”或“写匠”,而不是作家。这个道理我想是勿需赘述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文学这种特殊商品在“文化/商业”效益二者之间往往并不等值,甚至还表现为悖反。也就是说,文化品位越高的,商品价值越低。譬如从中国文学史看,文人中当大官者不乏其例,而成为富翁者却鲜有其人。特别是一些杰出文人距离金钱尤其遥远。有两个人所共知的著名例子,杜甫和曹雪芹。前者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晚年却“饥借家家米,愁征处处杯”。后者是“传神文笔足千秋”的天才,生前也是“举家食粥酒常赊”、“争教天不赋穷愁”。当代西方文坛的情况亦颇类似。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有一年在美国也只卖出一本。克洛德.西蒙的《弗兰德公路》1960年问世时几乎无人问津,直到198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满法国人还在到处打听:谁是西蒙?——他们的作品在事后或身后几十年乃至数百上千年被认可被推崇并获得巨额奖金和大量利润,绝对是他们写作之初所没有想到的。要说明他们与金钱的关系,正用得着一句偈语,叫做“无心恰恰用”。

当然,与此相反的另一类“作家/金钱”的关系倒未必就是“用心恰恰无”。他们的艺术品位并不高(有的还十分低下),其商业效益却惊人的可观。他们的价值取向就是媚俗从众,或者干脆赤裸裸地追逐金钱。他们也很成功。在当今以大众传媒为主导、以复制浅薄为特征的消费文化排天而来之际,在一张歌星演唱会的门票被“炒”到数百元仍炙手可热的工商社会中,一本刺激性的新奇古怪的畅销书动辄销售数十万册这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只是这种一次性的“快餐文学”的尸骸也像快餐饭盒一样扔得满地都是。这就叫做“有一得必有一失”,“熊掌和鱼不可兼得”。

或问,为什么文学的“文化商品”二者之间总难以等值?或者雅俗共赏的口号总会变成一厢情愿的叫喊?要说原因复杂也复杂,要说简单也简单,盖因为内中有一个文化发展的“锐角定律”在焉。何谓“锐角定律”?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都是呈“锐角”形前进的,在这个三角的最顶尖最前卫(也就是最“高”)的部位,始终都只是少数的小量的精英,从创造和接受的双方来看都是如此;而愈往后(亦是愈往“低”)则愈成扇面形展开。但是,这个整体的推进却是依赖于那个尖顶上的精英文化的牵引的;反过来说,精英文化正是通过自己的渗透与普及使全社会的水准不断得到提升。因此,在文化积累和艺术创造的领域中,经济效益不宜作为价值尺度予以过分的倡导。尤其是精英文学往往难有太多的市场和效益。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市场在思想者中间,它的效益在民族文化的创造与积累方面,它的价值更具历时性和穿透力。它不仅标志着我们时代文学的水准,而且代表了我们民族精神的高度和心灵的深度,同时还捍卫着我们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和再生能力。一个不是过于功利的民族和社会应该对它表示足够的尊重和珍惜。

然而,工商社会总是现实的和势利的。于是,“球”又被踢回给了作家:你到底要什么?是钱还是精神?是追求物质的享受,还是执著于心灵的自由?于是,文学被分化了,作家被“选择”了(实际上是社会与作家的双向选择),一部分作家“下海”了。对于这一部分作家和文学,我不想在这里多说什么。(关于纯文学、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分化与分野以及前景预测,我已另有专文阐述。)本文着重要谈的就是“纯文学”。

那么,本文所指的“纯文学”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呢?简短捷说,它是对时代的普遍的重大问题和人类的永恒的生存困境做出深刻的追问和思考并以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加以尽可能完美表达的文学。具体一点说,可以做如下的分层表述。

文学是痛苦的产物。这似乎是老生常谈,古今中外说法颇多。司马迁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厨川白村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海明威说“不幸的童少年是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钱锺书说“写忧而造艺”……大师共识,痛苦的人生体验和情感经历是文学的源泉。但我所说的还不是具体的一人、一事、一时、一世的痛苦,而是一种形而上的涵盖了整个人类根本生存困境的永恒的痛苦,它主要指向精神的层面。比如人与人之间无法彻底沟通而带来的孤独感;比如人的欲望与能力之间的巨大落差所带来的渺小感;比如死亡带给人的悲观绝望,等等。这都是人类不可能从现实中从根本上克服的种种困境。正是为了从精神上宣泄痛苦、战胜痛苦,人们才需要文学——在文学中渴望沟通与理解(对抗“孤独”),在文学中实现欲望与梦想(战胜渺小),在文学中让精神传之后世(超越“死亡”)。因此,文学是痛苦也是悲观的产物。

文学是矛盾的产物。我们向来比较强调某种观念对于文学创作的导向以及文学作品对于社会生活的导向。因此,作家的观念或思想如何,就有被抬高到不仅仅关于创作成败甚至关系到国家兴亡的不恰当的高度。而事实上呢,很多作品并不能成为生活的指南和教科书,很多作家也无法提供人生的答案。我们信奉已久的“只有大思想家才能成为大作家”的教条在现实中常常受到质疑与挑战。一种相反的情形是,不少人恰恰是因为陷入了个人的、社会的、时代的和人类的深刻矛盾之中扯不清理还乱遂和盘托出从而成了大作家的。从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到曹雪芹,莫不如斯。就以曹雪芹为例,你说他是什么思想?《红楼梦》简直就是儒释道加民主博爱加爱情至上加“女权主义”的大杂烩;而且,他并不对这种种互相矛盾着冲突着妥协着的思想进行更多评价,实际上他也无法评价(评价的工作只能交给那些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们去进行),他只能将自己丰繁芜杂的人生经验和感叹注入笔端,浇铸出一座同样博大深邃的艺术迷宫,最后连他自己都在里面迷失掉了。同样,读完它,我们都能感到一种巨大的魅惑与迷失。于是,《红楼梦》超越时空成为不朽。从此一意义上是否可以说,因为世界是矛盾的,文学也就不能不是充满矛盾的;只有矛盾才能产生深刻,而只有深刻的矛盾才能产生伟大,而伟大的作品才能带来超越……

文学是挽歌,是重温旧梦。这是就它在当今愈来愈突出的“心态平衡”的功能而言。因为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总是要以自身的“异化”作为沉重的代价的,这异化又主要表现在道德和审美两个方面,这也就是我们在评价社会发展时,历史的、道德的和审美的尺度常常不能统一的缘故——比如社会的进程往往是通过战争(暴力)和经济(金钱)的杠杆来撬动的,而文明的进步又总是通过征服自然、战胜自然同时也不免是破坏自然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战旗取代了酒幌,刀剑斫伐了鲜花,警报驱散了鸽群,金钱算计了友谊,阴谋扼杀了爱情,而烟囱则遮蔽了高山流水,楼群挡住了清风明月,冰冷雷同的钢铁制品闯进了千家万户,毫无诗意的工业、科学、商业语汇充斥了人们的大脑……情感道德和审美诗意的失落感就这样追随着人类前行的足音。用什么来慰藉人类的眼睛和心灵?文学,只有文学。在文学中保留一缕淳朴、善良、宁馨的脉脉温情,在文学中追忆一幅原始、古朴、诱人的自然风情。文学的本质任务就是寻找人类在前进道路上失落的而又永远寻找不到的精神家园。它总是在人类前进道路上向后频频回首,每一次前进都伴随着一次回归过去与自然的冲动。对于生命个体,它往往惊叹逝去的青春岁月(如童少年生活、初恋、爱情等),为之眷恋,为之吟唱;而对一个社会与时代的告别就更是缠绵悱恻、惊心动魄——譬如《红楼梦》作为一曲哀艳的挽歌,正是两千余年的封建文化逝去前流连忘返的“临去秋波那一转”,因而“回眸一笑百媚生”。

这就是我对文学本质的部分理解。为了不至于引起歧义和误读,我想还有必要补充说明三点。1.文学是悲观的产物,但文学本身并不悲观。现代文明不管推进到哪一步都无助于缓解人的根本痛苦,相反只能加剧人性异化和情感失落。这种异化和失落愈巨,它带来的艺术的抗争力量就愈大;人类需要倾诉的怀念愈多,需要表达的痛苦愈深刻,就愈应该产生好作品。2.“挽歌情结”并非倡导恋旧怀古,而是说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在精神上遗世独立,在心灵中对抗现代文明的物化进程,表达出人在这个进程中的本体痛苦——他对这种痛苦体验与表达的深度也就决定了这个作家的“深度”。一个优秀作家应该真实地记录下他那个时代人类痛苦心灵的颤抖的频率。3.文学挽歌“向后看”的形式实质上表达的是向前看的理想,只不过它是通过对人性的呼唤和对自然的回归来塑造更合乎人类愿望和本性的“精神家园”。尽管这个家园是一个“乌托邦”,但“乌托邦的意义不在于它能实现与否,而在于它与现实的对立,在于它对现实的批判意义……乌托邦的一个建设性功能是帮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社会生活的本质,指出我们新的可能性。乌托邦是人类持久的理想,是一个永远有待实现的梦。乌托邦的死亡就是社会的死亡。因为它不会再有目标,不会再有变化的动力,不会再有前景和希望”。

同类推荐
  • 蒋勋说红楼梦(第五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五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笨生活,快乐活

    笨生活,快乐活

    面对笨生活,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有拨开迷雾终见阳光的时刻。笨生活,快乐活,活的不仅仅是草根的平常人生,更是一种乐观向上、无畏前行的姿态。相信,老天也会爱笨小孩,生活里所有不合时宜的笨拙,最终都会升华为最真实的快乐。
  • 你来过,愿记忆终究美好

    你来过,愿记忆终究美好

    《你来过,愿记忆终究美好》——收录了石评梅的大部分散文及小说作品,介绍了石评梅自身的情感苦旅和内心的彷徨与迷惘,揭示了“五四”时代知识女性在情感与理智冲突中的挣扎,言语之间充满了对爱情的追求、光明的渴望,以及对妇女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呐喊,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 白话文学史

    白话文学史

    民国十年(一九二一),教育部办第三届国语讲习所,要我去讲国语文学史。我在八星期之内编了十五篇讲义,约有八万字,有石印的本字。
  • 新月·飞鸟:泰戈尔诗选

    新月·飞鸟:泰戈尔诗选

    本书是泰戈尔最富盛名的两部诗歌集,其睿智的话语、深刻地观察、优美的文句对于今天的读者依旧能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丑颜王妃:二嫁嗜血八王爷(全本)

    丑颜王妃:二嫁嗜血八王爷(全本)

    她是北苍国人人避而远之的‘煞星’公主,太监不怕她,宫女能打她,连猫儿狗儿都能欺负她!不过是长的丑了些,脸上麻子多了些,可谁知道,丑容下遮掩的惊天秘密?本以为暗恋成真,谁想某一天,一封决绝书,一道圣谕。情郎取了白天鹅,她这丑小鸭奉旨和亲,远嫁东陵国……出嫁当日,她洗尽铅华,回眸倾城,艳惊天下!·花嫁摇摇,落定景王府。谁知门口不见大红灯笼,等待她的竟是两条丈长的送葬白布?喜堂变灵堂,夫君成了一块冷冰冰的‘牌位’!新嫁娘变寡妇,景王府内惊吓、疑云、神秘接踵而来!·成亲三月,她本是竟然怀了孩子……老太妃勃然大怒,一场家法生生折杀掉她腹中的生命。愤然离去,却惊闻景亲王并未死,那住在香雪园中的面具男人便是她的‘鬼丈夫’?!他暴虐,嗜血,阴冷,邪恶,越是靠近,越像毒药侵蚀着她,邪魅得教她难以抗拒。·一嫁,他是景亲王,是坐在轮椅上的神秘面具男人。她是貌比无盐的‘煞星’公主。二嫁,他是摄政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她是花容月貌的‘歌家’小姐。
  • Historic Girls

    Historic Gir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本事诗

    本事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个时代在变怪

    这个时代在变怪

    活了这么多年的闲有财,一直以为灵气复苏是小说中才有的事情。但在某一天后,他发现事情确实是这样的,因为灵气复苏并没有来,来的只有规则复苏。人们在同一个声音响起后,便得到奇奇怪怪的力量,有人说这是神通,有人说这是异能,还有人说这是武功等等。但对这些闲有财并不感兴趣,也不想知道。他只想知道森林里的皮卡丘和亚古兽,还有天空中飞着的高达,和哥斯拉战斗的奥特曼到底是什么回事?
  • 谁道相思不解意

    谁道相思不解意

    相思唯一的愿望就是安度一生。但是,偏偏有人搅得她不得安生。北燕齐王冷傲孤高,对她步步紧逼。东淮皇帝雅痞狠辣,对她胡搅蛮缠。逆鳞教少主风流恣睢,对她恨爱交加。听风楼楼主邪魅娟狂,对她死缠烂打。无涯宫尊主性情不定,对她爱憎难辨。这些人俱是九州大陆最尊贵的强者。时人笑称,相思一人便可牵动九州大陆,引风云变色,倾覆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海怪湾迷案

    海怪湾迷案

    银灰色的凌志车行驶在深秋的夜色里,滨海大道两旁路灯映照的椰树舒展着枝叶,在风中摇曳。驾车的是位苗条的女士,她的乘客聂柯四十来岁,身材修长匀称。他脸部轮廓硬朗、双眸略陷,深邃的目光很具穿透力。“很庆幸能亲历您办的案子。”许菲说,“您打算就回武汉吗?”聂柯说:“这阵子有点疲倦,附近有什么新景点吗?”
  • 黎明灯塔

    黎明灯塔

    当无数的灯塔沿着海岸线试图照亮整个太平洋的时候——是谁在恐惧什么?枯竭千年的魔力,伴随着魔涌再次复苏!人类,就如同即将进入黎明的灯塔,在黑暗中,照射出最后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