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2100000025

第25章 中卷(9)

“未发之中”即良知也,无前后、内外而浑然一体者也。有事、无事可以言动、静,而良知无分于有事、无事也。寂然、感通可以言动、静,而良知无分于寂然、感通也。动、静者所遇之时,心之本体固无分于动、静也。理无动者也,动即为欲。循理则虽酬酢万变,而未尝动也;从欲则虽槁心一念,而未尝静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又何疑乎?有事而感通固可以言动,然而寂然者未尝有增也;无事而寂然固可以言静,然而感通者未尝有减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又何疑乎?无前后、内外而浑然一体,则至诚有息之疑不待解矣。“未发”在“已发”之中,而“已发”之中未尝别有“未发”者在;“已发”在“未发”之中,而“未发”之中未尝别有“已发”者存。是未尝无动、静,而不可以动、静分者也。

凡观古人言语,在以意逆志而得其大旨,若必拘滞于文义,则“靡有孑遗”者④,是周果无遗民也。周子“静极而动”之说,苟不善观,亦未免有病。盖其意从“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说来。太极生生之理,妙用无息,而常体不易。太极之生生,即阴阳之生生,就其生生之中,指其妙用无息者而谓之动,谓之阳之生,非谓动而后生阳也;就其生生之中,指其常体不易者而谓之静,谓之阴之生,非谓静而后生阴也。若果静而后生阴,动而后生阳,则是阴阳、动静截然各自为一物矣。阴阳一气也,一气屈伸而为阴阳;动静一理也,一理隐显而为动静。春夏可以为阳为动,而未尝无阴与静也;秋冬可以为阴为静,而未尝无阳与动也。春夏此不息,秋冬此不息,皆可谓之阳,谓之动也。春夏此常体,秋冬此常体,皆可谓之阴,谓之静也。自元、会、运、世⑤、岁、月、日、时以至刻、秒、忽、微,莫不皆然。所谓“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在知道者默而识之,非可以言语穷也。若只牵文泥句,比拟仿像,则所谓“心从《法华》转,非是转《法华》”⑥矣。

【注释】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语出《河南程氏遗书》:“静中便有动,动中自有静。”

②动极而静,静极而动:语出周敦颐《太极图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而动。”

③圣人有复:语出周敦颐《通书》:“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

④“以意逆志”三句:语出《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以意逆志,意为用自己的心思去猜测他人的心思。《云汉》,《诗经·大雅》的篇名。

⑤元、会、运、世:一世三十年,一运十二世,一会三十运,一元十二会。

⑥“心从《法华》转”二句:意为迷者拘泥于《法华经》的文句,悟者则能支配运用《法华经》的文句。语出《六祖法宝坛经·机缘品》:“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译文】

你在来信中说:“此心‘未发’的本体,具体是指在已发之前,还是在已发之中并主宰着已发’,还是根本就不分前后、内外,而浑然一体的呢?现在所讲的心的动、静,主要是从有事无事来说,是主要从寂然不动、感应相通上来说,还是从遵循天理、顺从欲望上来说的呢?如果将遵循天理当作是静,顺从人欲当作是动,那么那些所谓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就说不通了。如果把有事而感应相通当作动,无事而寂然不动当作静,那么那些所谓的‘动而无动,静而无静’,也说不通了。如果说成是未发在已发之前,静而生动,那么,至诚就会有停息,圣人也需要复归本性了,这又说不通了。如果说成是‘未发’在‘已发’之中,那么不知道是‘未发’‘已发’都主宰‘静’呢,还是‘未发’主宰静,而‘已发’主宰动?还是‘未发’‘已发’都是无动无静,有动有静?请先生赐教。”

“未发之中”,就是良知,没有前后之分,也没有内外之别,二者是浑然一体的。有事、无事可以说成是动或者静,但是良知本身不存在有事或无事的区分。寂然不动、感应相通可以说动或者静,但是良知本身是没有寂然、感通之分的。动静是因时而异的,但心的本体,原本就没有动静之分。理是不动的,如果动了就会产生私欲。即使是千变万化,只需遵循天理,也不会动;顺从了私欲,即使心中只有一个念想,也不是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又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有事而感应相通固然可以称作是动,然而寂然不动者并未曾有什么增加;无事而寂然不动固然可以称作是静,但是感应相通者也不曾减少什么。“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又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良知没有前后、内外之分,浑然一体,那么“至诚有息”就无须再多加解释了。未发在己发之中,而已发之中,未尝另有一个未发存在。已发在未发之中,而未发之中,未尝另有一个已发存在。所以这里边未曾没有动、静,只是不能用动、静来区分罢了。

但凡观察古人的言论,需用心去斟酌古人的心思,从而得到他们文章的主旨,假若一定要拘泥停留在字面意义上,那么“靡有孑遗”,就果真是周朝没有遗民了吗?周敦颐先生“静极而动”的学说,如果不善于观察,就未免会有差错出现。因为他的意思大概是从“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来说的。太极的生生之理,妙用无穷而永恒不变。太极的生生就是阴阳的生生,在生生之中,就妙用无穷而言就叫作动,就是阳的产生,而并非动之后才有阳产生;在生生之中,就它本体的永恒不变而言就是静,就是阴的产生,也并非是在静之后才产生阴。如果真的是静止之后才产生阴,动之后才产生阳,那么阴阳、动静就是截然分开的不同的事物。阴阳都是气,气的伸缩产生了阴阳;动静是理,理的隐藏显现就产生了动静。春夏是阳、是动,但也照样有阴与静;秋冬可以说是阴与静,但也未尝没有阳与动。春夏秋冬变化无穷,都可以说是阳和动。春夏秋冬的本体永恒不变,都可以称作阴与静。从元、会、运、世、岁、月、日、时以至到刻、秒、忽、微,都是这样的。所谓的“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明理的人默默体会就能认识到,言语并不能表达完整。如果只拘泥于字面意义,比拟模仿,就是所谓“心从《法华》转,非是转《法华》”了。

【原文】

来书云:“尝试于心,喜、怒、忧、惧之感发也,虽动气之极,而吾心良知一觉,即罔然消阻,或遏于初,或制于中,或悔于后。然则良知常若居优闲无事之地而为之主,于喜、怒、忧、惧若不与焉者,何欤?”

知此,则知“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而有发而中节之和、感而遂通之妙矣。然谓“良知常若居于优闲无事之地”,语尚有病。盖良知虽不滞于喜、怒、忧、惧,而喜、怒、忧、惧亦不外于良知也。

【译文】

你在来信中说:“我曾经在心中尝试过喜、怒、忧、惧等感情产生时,哪怕生气到了极点,但只要一被我心中的良知所觉察,我就会慢慢把它消解阻止,或者在它刚开始产生时遏止,或者在它发作的过程中制止,或者在它发生后悔悟。然而良知似乎常常是在悠闲无事的时候主宰着人的感情,而与喜怒忧惧好像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为什么呢?”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未发之中”“寂然不动”的本体,并能体悟到发而中节之和、有感而通的奇妙了。但是你所说的“良知常若居于优闲无事之地”这句话,它本身就有弊病。大概是因为良知不会被喜怒忧惧等感情所滞留,喜怒忧惧也不会存在于良知之外。

【原文】

来书云:“夫子昨以良知为照心。窃谓良知,心之本体也。照心,人所用功,乃戒慎恐惧之心也,犹思也。而遂以戒慎恐惧为良知,何欤?”

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译文】

你在来信中说:“先生昨天把良知当作照心。但我私下里认为良知是心的本体;而照心,则是人所下的工夫,就是时时要警戒自己,谨慎畏惧的心,和“思”是一样的。而先生您却把戒慎恐惧当作是良知,这是为什么呢?”

能够让人戒慎恐惧,这就是良知啊。

【原文】

来书云:“先生又曰:‘照心非动也’,岂以其循理而谓之静欤?‘妄心亦照也’,岂以其良知未尝不在于其中、未常不明于其中,而视听言动之不过则者皆天理欤?且既曰妄心,则在妄心可谓之照,而在照心则谓之妄矣。妄与息何异?今假妄之照以续至诚之无息,窃所未明,幸再启蒙。”

“照心非动”者,以其发于本体明觉之自然,而未尝有所动也。有所动即妄矣。“妄心亦照”者,以其本体明觉之自然者,未尝不在于其中,但有所动耳。无所动即照矣。无妄、无照,非以妄为照,以照为妄也。照心为照,妄心为妄,是犹有妄、有照也。有妄、有照则犹二也,二则息矣。无妄、无照则不二,不二则不息矣。

【译文】

你在来信中说:“先生曾说:‘照心非动也’,难道就因为它是静的,就说它遵循天理吗?‘妄心亦照也’,这难道是因为良知未尝不在妄心当中、未尝不在妄心当中明细体察,而人的视听言动中不符合准则的也都是天理吗?既然说是妄心,良知对于妄心来说也是‘照’,而对于照心来说反倒是‘妄’了。那么妄与息又有什么不同呢?现在把妄心之照与至诚无息结合起来考虑,我便不明白了,再蒙先生指导。”

“照心非动”,是因为它发源于心体自然的明觉,所以不曾有动;如果有所动,便成为妄了。“妄心亦照”,是因为本体的天然明觉,未曾不在妄心之中,只是它是有所动罢了;如果无所动,便是照了。所谓“无妄无照”,并不是把妄心当作照,把照心当作妄。把照心当作照,把妄心当作妄,还是认为有妄心和照心相对存在。认为有妄有照,就是把妄心和照心看作两个心,把心一分为二,良知就会停息了。认为无妄无照,才不会把心分而为二,这样,良知就不会停息了。

【原文】

来书云:“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夫清心寡欲,作圣之功毕矣。然欲寡则心自清,清心非舍弃人事而独居求静之谓也。盖欲使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耳。今欲为此之功,而随人欲生而克之,则病根常在,未危灭于东而生于西。若欲刊剥洗荡于众欲未萌之先,则又无所用其力,徒使此心之不清。且欲未萌而搜剔以求去之,是犹引犬上堂而逐之①也,愈不可矣。”

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此作圣之功也。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非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不能也。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此正《中庸》“戒慎恐惧”、《大学》“致知格物”之功,舍此之外,无别功矣。夫谓“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者,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②之为累,而非克治洗荡之为患也。今日“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只“养生”二字便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根。有此病根潜伏于中,宜其有“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之患也。

【注释】

①“引犬”句:语出《河南程氏遗书》卷二。

②将迎意必:将迎,送迎,意为有意安排,是以私心处事。语出《庄子·知北游》:“无有所将,无有所迎。”意必,语出《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主观臆断。必,绝对肯定。

【译文】

你在来信中说:“养生的关键是清心寡欲。如果能做到清心寡欲,那么做圣人的功夫便算是完成了。然而私欲减少了,自然心就会清净,心的清净并不是说要隐居山林、舍弃人事来求得宁静,而是要让本心纯然合乎天理,没有一丝一毫的私欲。现在要做这样的功夫,在私欲产生时便把它克制住,但如果它的病根没有清除,未免会克制了东边的私欲,西边的又生出来了。如果想在各种私欲还未萌芽之前便把它们都一一清除,就完全没有用功的地方了,只能徒劳地让自己的心不清净。况且私欲未萌芽之前就去搜寻并清除它,就好像是把狗带到正屋里再把它驱逐出去,更行不通。”

想要使心纯然合乎天理而没有一丝一毫的私欲,这就是成为圣人的功夫。想要做到这个,就非要在私欲产生之前加以防范,并在私欲萌芽时加以克制不可。在私欲产生之前防范它并在萌芽之时克制它,这正是《中庸》中“戒慎恐惧”和《大学》中“格物致知”的功夫,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功夫了。你说的“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等情况,是被自私自利、刻意求成所累,而并非克制私欲上有毛病。现在你说的“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养生”两个字就是自私自利、刻意追求的根源。有这一病根潜伏在当中,就会产生“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等弊病了。

【原文】

来书云:“佛氏于‘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①,于吾儒‘随物而格’之功不同。吾若于不思善、不思恶时用致知之功,则已涉于思善矣。欲善恶不思而心之良知清静自在,唯有寐而方醒之时耳,斯正孟子‘夜气’之说。但于斯光景不能久,倏忽之际,思虑已生。不知用功久者,其常寐初醒而思未起之时否乎?今澄欲求宁静,愈不宁静;欲念无生,则念愈生。如之何而能使此心前念易灭,后念不生,良知独显而与造物者游乎②?”

同类推荐
  •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这是一次女性主义的突围。在克里斯蒂娃与阿多诺的浪漫相遇中,在女性特质和男性特质的相互纠缠中,在意识与肉体的和平交往中,语言的囚牢被攻破,理性主义的皇权被废黜,主体性的定义被改写。前主体的“女性”因素重返主体,破坏了“男性”主体的统一,成就了女性特质的僭越。母性的因素取代了文化的父权(男根)基础,女性特质的书写也成为文艺创新的场所,并且走出自说自话的封闭圈,进入广阔的社会领域,成为政治颠覆的主导力量。打开这部严谨而不失可读性的哲学文本,就可以见证这场邂逅的美丽。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取自德国思想家叔本华的《附录和补遗》,而实际上是独立成书的,阐述了生活的本质及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所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极为接近,如健康、财富、荣誉、名声、待人接物所应遵循的原则等。书中含有几分孤芳自赏的自我辩白和自我激励,甚至还流露着顾影自怜的几丝悲凉、几许惆怅,但更多的还是他因为自尊而隐匿在文中的深刻的自我剖析和感悟,以及由此而来的坚定与自信、清醒与睿智。
  • 其实就是懂幽默

    其实就是懂幽默

    怎样的建议才更有效?如何回应才能摆脱尴尬的场面?怎样拒绝才能不伤人?本书告诉你,一针见血的真心话,不一定非要板起面孔严肃地说出来,轻松幽默地表达,效果会更好;面对他人的出言不逊,与其暴跳如雷、针锋相对,不如用一句幽默而颇含深意的话让其有口难辩;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时,不需要强硬,用幽默的话语加以暗示,既能博人一笑,又引人深思……幽默能打破思维定式,穿越情绪的防火墙,把僵硬的语言变得婉转,把黑白的语言变得多彩。幽默,是化解困境的有力武器。
  • 价值理性与美好生活: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

    价值理性与美好生活: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

    本书是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20届(2015年)年会暨“价值理性与美好生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集了20余篇会议论文,集中展示了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研讨的成果以及近年来陕西省价值哲学的研究成果。书中收录的论文分别从价值理性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性、中国传统价值理性、西方价值理性、价值理性综合研究、价值理性应用研究等不同专题展开讨论。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热门推荐
  • 山河道纪

    山河道纪

    那年乱世如麻,九州动荡,人族,妖族,魔族三族之间摩擦不断,战争不断。人族势微,异族攻入九州,生灵涂炭,一位位人族慷慨赴死。他于泰山之下许下心愿,愿以吾血浇吾股,换山河如故。从此走上了驱逐异族的道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将军皇后太嚣张

    将军皇后太嚣张

    一朝穿越,她来到了一个未知的年代,那里充满了迷茫。
  • 重生危机:最强校园女神

    重生危机:最强校园女神

    受尽欺凌的艾栗本以为自己将在垃圾堆腐烂,再次醒来却换来一副高强度的异能身躯,神秘父亲让她以卧底身份重返校园,她才发现,她的周围,危险四伏。可艾栗不再是曾经的艾栗,那些所有受过的伤,她将一一十倍奉还,一时间,校园腥风狂袭。“你要跟着我到什么时候?”艾栗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这个父亲派来的人肉监视器。“无时无刻,这是许先生的命令。”程默机械地重复,黑瞳深邃若无底洞。“滚出女厕所!”
  • 蔡必贵科幻小说·超脑系列(全集)

    蔡必贵科幻小说·超脑系列(全集)

    海岛+超脑 浴室+团灭+雪山+超脑地库。一次普通的酒吧重聚,一个十年未见生死成谜的老同学,使尘封多年的不堪往事重现天日。鬼叔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再次踏上探寻真相之路。各种超现实事件离奇发生——毕业照上的人像突然从照片上消失、大学校园里的核反应堆、正反物质的重构、“薛定谔的猫”……当十年前的事件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鬼叔却独自走进了陷阱。没有了他人的帮助,鬼叔这次能否化险为夷?而与时间囚徒Marilyn在平行世界中的再次相遇,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无情未寄

    无情未寄

    校园自是有情痴,莫把无情当友情!当把别人对自己的喜欢当成了一种习惯,当把自己对别人的喜欢当成了一种施舍,无情之人注定要有虐心之恋。在言情之余咱别忘了看看他那别具一格的奋斗史。同室四人,情敌多多,一个屌丝对战三个高富帅,除了练就一个宠辱不惊的心态,他还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全景式展现90后的大学生活,这里有残酷的现实,亦有梦幻的纯真,有搞笑,更有励志。纯美的爱情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精彩。【新书《仙逸三国》已经在主站A签,三国加仙侠,求各位书友收藏推荐点击评价】
  • 就算满级也是萌新

    就算满级也是萌新

    谁说满级就是大佬啦?黑孺坐在天台边,一脸生无可恋。要不是还有一堆嗷嗷待哺的小崽子,我早就从这蹦下去了,信不信?信不信?不信?好!带我魂十呗,大佬~
  • 流星彼岸

    流星彼岸

    她端了一盘菜,他挑眉,:“你想把我毒死?”“不,外卖。”他无语,卷起袖子自给自足。她外出做任务,他劝:“得了吧我的小殿下,你每次出去就没好事。”第二天,又一个敌方据点被歼灭。他无奈,对象太强大他没办法。后来,她提剑指向他,他无情:“殿下啊,感情这事不能强求……”就像我爱而不能一样。本文较沙雕,主角死于话多,较甜微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