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2100000024

第24章 中卷(8)

【译文】

你在信中说:“现在还为朱熹、陆九渊争辩的人依然存在。我常常对朋友说,圣学不得昌明已经很久了,暂且不必再枉费心机去为朱熹、陆九渊争辩谁是谁非。只依据先生的‘立志’来点化人,倘若此人真能辨别出这个志向,决意要把圣学弄明白,那么他已经基本上明白了。朱、陆二人谁是谁非,就算不去辨别,他自己也自然感觉到了。我曾经看到朋友中有非议先生学说的,就觉得很生气。朱、陆两位先生给后世留下了这么多的争议,也可以看出二位先生的功夫有不纯熟的地方,明显有意气用事的弊病。程颢先生就没有这种毛病。他同吴涉礼讨论王安石学说的时候说:‘把我的想法全部告诉介甫,不有益于他,必有益于我。’是何等从容的气度啊!我曾经看到先生给别人的信中也引述了这句话,希望朋友们都能做到这样,是吗?”

这段议论说得很对!希望你告诉所有志同道合的人,各人暂且各自反省自己的是非,而不要去谈论朱、陆二人的是非。用言语去诽谤别人是很肤浅的;如果自己不能身体力行,而仅仅是从耳朵听进去又马上从嘴巴说出来,成天夸夸其谈,实际上就是在自己诽谤自己,而这种诽谤对自己的伤害是很深的。但凡现在天下议论我的人,如果能从中获益,那么,都是在与我砥砺切磋,对我来说,无非是更加警惕反省自己、修养品德。荀子说“攻吾之短者是吾师”,老师会讨厌吗?

【原文】

来书云:“有引程子‘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便已不是性’①。何故不容说?何故不是性?晦庵答云:‘不容说者,未有性之可言;不是性者,已不能无气质之杂矣。’二先生之言皆未能晓,每看书至此,辄为一惑,请问。”

“生之谓性”②,“生”字即是“气”字,犹言气即是性也。气即是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气即是性”,即已落在一边,不是性之本原矣。孟子“性善”是从本原上说。然性善之端,须在气上始见得,若无气亦无可见矣。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即是气。程子谓“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亦是为学者各认一边,只得如此说。若见得自性明白时,气即是性,性即是气,原无性气之可分也。

【注释】

①“人生而静”三句:程颢语出自《河南程氏遗书》卷一。向朱熹问这话的是严时亨。人生而静,语出《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②生之谓性:语出《孟子·告子上》:“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知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译文】

你在来信中说:“严时亨引用程颐先生的‘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便已不是性’,问为什么不能说?为什么不是性?朱熹回答说:‘不容说者,未有性之可言;不是性者,已不能无气质之杂矣。’两位先生的话我都不明白,每次看到这里,就会产生疑惑,因此向先生请教。”

“生之谓性”,“生”字就是“气”字,也就是说气质就是天性。“气”就是“性”,人生而静以上是不容说的,才说“气就是性”,性就已经偏向一边了,就已经不再是天性的本原了。孟子的“性善”是从本原上说的。然而人性善的发端必须在气上才能看见,如果没有气也就无处可见。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就是气。程颐先生说“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这也是因为学者们各执一词,只能这样说。如果他们能很清楚地看见自己的天性,那么气就是性,性就是气,根本就没有性和气的区别了。

答陆原静书(一)

【原文】

来书云:“下手功夫,觉比心无时宁静,妄心固动也,照心亦动也。心既恒动,则无刻暂停也。”

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恒照则恒动恒静,天地之所以恒久而不已也。照心固照也,妄心亦照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息。”①有刻暂停,则息矣,非至诚无息②之学矣。

【注释】

①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息:语出《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息。”

②至诚无息:语出《中庸》:“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

【译文】

你在信中说:“当着手用功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内心没有一刻是宁静的,虚妄的心固然是在活动,澄亮的心也是在活动的。既然心是恒久运动的,那么就不会有片刻的停息了。”

你越是刻意追求宁静,就越不得宁静。虚妄的心是活动的,而照心则是不动的。恒照就能恒动恒静,这就是天地万物之所以永久不停歇的原因。照心本来就是明亮的,妄心也是明亮的。《中庸》说:“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息。”只要有片刻的暂停,就会灭亡,就不是至诚而不停息的学问。

【原文】

来书云:“良知亦有起处。”云云。

此或听之未审。良知者心之本体,即前所谓恒照者也。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但人不知存,则有时而或放耳。虽昏塞之极,而良知未尝不明,但人不知察,则有时而或蔽耳。虽有时而或放,其体实未尝不在也,存之而已耳。虽有时而或蔽,其体实未尝不明也,察之而已耳。若谓良知亦有起处,则是有时而不在也,非其本体之谓矣。

【译文】

你在来信中说道:“良知也有它起源的地方。”等等。

说这句话也许是因为你听后未经审查。良知是心的本体,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恒照”。心的本体无所谓有无起源。即使是妄念产生的时候,良知也并不是不存在,只是人们没有觉察到良知的存在,所以有时便会把良知放弃掉了。就算是昏庸闭塞到了极点,但良知仍旧是明亮的,只是没能体察它,有时候就会遭到蒙蔽。虽然有时放弃了良知,但它的本体依然是存在的,存养它就行了;虽然有时遭到了蒙蔽,它的本体其实未曾变得不明亮,体察它就行了。如果说良知也有起源的地方,那么就是认为良知有时不存在,这样,良知就不是心的本体了。

【原文】

来书云:“前日‘精一’之论,即作圣之功否?”

“精一”之“精”以理言,“精神”之“精”以气言。理者,气之条理;气者,理之运用。无条理则不能运用,无运用则亦无以见其所谓条理者矣。精则精,精则明,精则一,精则神,精则诚;一则精,一则明,一则神,一则诚,原非有二事也。但后世儒者之说与养生之说各滞于一偏,是以不相为用。前日“精一”之论,虽为原静爱养精神而发,然而作圣之功,实亦不外是矣。

【译文】

你在来信中说道:“您先前关于‘精一’的论说,是不是就是作圣人的功夫呢?”

“精一”的“精”,是从理上说的,“精神”的“精”,则是从“气”上说的。理是气的条理,气是理的运用。没有条理就不能运用,没有运用也无法看见所谓的条理。掌握了精,就能精、能明、能一、能奇、能诚;做到了一,也就能精、能明、能一、能神、能诚。精和一原本就不是两回事。但是后世儒生的学说和道家的养生学说却各执一端,是因为他们不能相互取长补短。先前关于“精一”的论说,虽然是为了你能爱护保养精神才说的,然而作圣人的功夫,其实也不外乎这些。

【原文】

来书云:“元神、元气、元精①,必各有寄藏发生之处。又有真阴之精,真阳之气。”云云。

夫良知一也,以其妙用而言谓之神,以其流行而言谓之气,以其凝聚而言谓之精,安可以形象方所求哉?真阴之精,即真阳之气之母;真阳之气,即真阴之精之父。阴根阳,阳根阴②,亦非有二也。苟吾良知之说明,即凡若此类,皆可以不言而喻。不然,则如来书所云三关③、七返④、九还⑤之属,尚有无穷可疑者也。

【注释】

①元神、元气、元精:道教名词,合称三元。

②阴根阳,阳根阴:语出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③三关:道家以口为天关,足为地关,手为人关,合称三关。《淮南子·主术》谓耳、目、口为三关。另有说法认为三关为人身的三个穴位,是炼丹的道路。

④七返:道教以七代火,心属火,降心火于丹田下,养得肾中真气,复返于心田,即为七返之功。一说为七返灵砂,道教所说的仙药,服之可以还魂,因在炼制过程中要经过七次转化,故称七返。

⑤九还:道教以九代金,情属金,摄情归性,养得性光圆明,以还先天真性,即为九还之功。一说为九还丹,道教所说的仙药,服之可以长生不老。炼制过程中丹砂变成水银,经多次变化又成丹砂,故名九还。

【译文】

你在来信中说:“元神、元气、元精,必定各有其寄托发源的地方。又有所谓的真阴之精,真阳之气。”等等。

良知仅有一个,就它的妙用而言叫作“神”,就它的运行而言叫作“气”,就它的凝聚而言叫作“精”,怎么能够凭它的形象、方位来求得呢?真阴之精,是真阳之气的母体;真阳之气,是真阴之精的父体。阴生于阳,阳生于阴,阴阳并非分而为二的两件事。假如我的关于良知的学说昌明了,那么这一类的问题不用说也就明白了。否则,就会像你信中所说的三关、七返、九还等,还有无穷无尽的疑问。

答陆原静书(二)

【原文】

来书云:“良知,心之本体,即所谓‘性善’也,‘未发之中’也,‘寂然不动’之体也,‘廓然大公’也,何常人皆不能而必待于学邪?中也,寂也,公也,既以属心之体,则良知是矣。今验之于心,知无不良,而中、寂、大公实未有也,岂良知复超然于体用之外乎?”

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真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但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故须学以去其昏蔽。然于良知之本体,初不能有加损于毫末也。知无不良,而中、寂、大公未能全者,是昏蔽之未尽去,而存之未纯耳。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译文】

你在来信中说:“良知,是人心的根本,也就是所谓的‘性善’‘未发之中’‘寂然不动’的根本,就是‘廓然大公’,为什么普通人都不能持守,而需要学习呢?中和、寂静、大公,既然也是心的根本,那么就是良知了。那么现今只需在心中体察,就应该是知无不良,然而中和、寂静、廓然大公实际上却没有,难道良知还超然于体用之外吗?”

人性没有不是善的,所以天生的道德意识没有不是好的。良知就是“未发之中”,就是“廓然大公”“寂静不动”的本体,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但是良知不可能不被物欲所蒙蔽,所以必须学习清除物欲的蒙蔽。然而这对良知的本体,也不会有丝毫的损害。知无不良,如果中和、寂静、大公不能完全呈现,那是因为私欲的蒙蔽未能全部去除,而良知的存养也还不够纯正。体就是良知的本体,用就是良知的运用,怎么会有超然于体用之外的良知呢?

【原文】

来书云:“周子曰‘主静’①,程子曰‘动亦定,静亦定’,先生曰‘定者,心之本体’,是静、定也,决非不睹不闻、无思无为之谓。必常知、常存、常主于理之谓也。夫常知、常存、常主于理,明是动也,已发也,何以谓之静?何以谓之本体?岂是静、定也,又有以贯乎心之动静者邪?”

理无动者也。常知、常存、常主于理,即不睹不闻、无思无为之谓也。不睹不闻、无思无为,非槁木死灰之谓也。睹闻思为一于理,而未尝有所睹闻思为,即是动而未尝动也。所谓“动亦定,静亦定”,体用一原者也。

【注释】

①主静:语出周敦颐《周子全书·太极图说》:“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译文】

你在信中说:“周敦颐先生说‘主静’,程颐先生说‘动亦定,静亦定’,先生说‘定者,心之本体’,这里的‘静’和‘定’,并不是不闻不看、不想不做的意思。而是指一定要保持认知、保持存养、遵循天理。然而保持认知、保持存养、遵循天理,明显是动的,属于已经发动,为什么说它是静呢?为什么说它是心的本体呢?这个静和定难道是贯通于心的动静吗?”

理是静止不动的。能够保持认知、保持存养、遵循天理,就是不看不闻、不想不做的意思,而并非是槁木死灰。看、听、想、做与理合而为一,而没有另外的看、听、想、做,这就是动而不动。即程颐先生所说“动亦定,静亦定”,也就是指体用一源。

【原文】

来书云:“此心‘未发’之体,其在‘已发’之前乎?其在‘已发’之中而为之主乎?其无前后、内外而浑然之体者乎?今谓心之动静者,其主有事无事而言乎?其主寂然、感通而言乎?其主循理、从欲而言乎?若以循理为静,从欲为动,则于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①‘动极而静,静极而动’②者,不可通矣。若以有事而感通为动,无事而寂然为静,则于所谓‘动而无动,静而无静’者,不可通矣。若谓‘未发’在‘已发’之先,静而生动,是至诚有息也,圣人有复③也,又不可矣。若谓‘未发’在‘已发’之中,则不知‘未发’‘已发’俱当主静乎?抑‘未发’为静而‘已发’为动乎?抑‘未发’‘已发’俱无动无静乎?俱有动有静乎?幸教。”

同类推荐
  • 行走中的言说:一个思想背包客的心路历程

    行走中的言说:一个思想背包客的心路历程

    科学人文系列。本书为一个哲学工作者对于科学、哲学与文化的全方位思考,主要集中在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科技与社会以及科技政策等。观点新颖、视野开阔、语言流畅,适合爱好哲学的大学生及其他科技工作者阅读。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成功者的人生

    成功者的人生

    成熟的第一步是自己负责任。要确信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跌倒了便找把椅子来踢的小孩子了,面对人生,自己要负起责任来。有一天,我刚学会走路的小女儿唐娜·戴尔搬着她的小椅子来到厨房里,想要爬到冰箱上去。我急忙跑过去,但已经来不及在她跌倒之前扶住她。当我把她抱起来时,她狠狠地踢了那把椅子一脚,叫道:“坏椅子,害得我跌了一跤!”
  • 三秦家规

    三秦家规

    本书由陕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编写。第一部分名人家规,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陕西七部家规,按照家规简介、家规摘编、专家观点、采访札记等体例,对七部家规进行图文并茂式地完整展现。同时,还精选了省纪委秦风网发布的三部家规。第二部分家训家规集锦,收集整理了我省部分优秀家训家规。本书旨在通过讲述三秦大地家规故事,展现陕西人民的家国情怀,使广大读者从中汲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力求更好地发挥家规文化的教化作用,树立良好的家风。
  • 快穿之初恋养成系统

    快穿之初恋养成系统

    少女晴光被来自天外的系统在大火中救下,为报答救命之恩,踏上了帮系统完成任务——实际上是谈了一场又一场“初恋”的旅程。【暴君篇】废弃皇子为报仇一条路走到黑,杀父杀兄背亲叛友,直到她在他的怀里魂飞魄散,他才猛然惊觉,最后一缕光明也在他手中逝去了……【教授篇】帝国大学古地球文化研究专业的教授为人古雅正直,他不谈情、不说爱,醉心于研究事业,可近来一个女子频频在星网上打脸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他的注意……【龙王篇】据说火焰海下镇压着一条大火龙,此龙生性凶猛霸道,搅得周边祸事频繁,人类遵循古法,给大火龙献祭了一名美貌少女,大龙果然安静了…………更多精彩故事,敬请关注~
  • 三千大道之刀道传说

    三千大道之刀道传说

    三千大道,任何一道理论上来说都是平等的,修炼到极限,是不存在高下之分的,修仙者之所以将他们分出排名,只是因为有些大道在修炼过程中,表现的威力的确强于其他大道,刀道排名一千三百一十四,修炼刀道的飞羽,以手中之刀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传说!关于穿越:修仙界有三件具备时空穿梭的神器,每一件的拥有者都是处于修仙界顶端的大能,不是普通修仙者能够接触到的。关于智商问题:能够具备修仙资质的人,特别是那些其他宗门的天才人物,智商都不会太低,性格可以高傲,情商和智商若是不在线,再天才也无法出头,那些宗门绝不会培养一个傻子出来。关于书评:我不怕毒,只怕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欢迎指出各种不足!
  • 寻仙归

    寻仙归

    “夫人,可要把尾巴藏好。” 本是心灰意冷,又企料你灿烂如许,许我一世欢颜。 二十一世纪小狐妖颜卿卿从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因为找尾巴来到传说中的神荒大陆,也是他师父穷极一生所追寻的地方。数百年修行毁于一旦不说,还被迫嫁给了一个小傻子。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丢失的尾巴在这个大陆浮现,而她那个傻子夫君也绝不如他看起来那般简单。多年后忆起,红帘缠绕,烛影摇曳,撩起红纱时的惊鸿一瞥,不经意的怦然心动,原来两人的羁绊在那时便早已写下。至此一生,共步天涯。
  • 往后余生,唯愿有你

    往后余生,唯愿有你

    【多年等待为佳人,佳人终究成家人。】他应该算是“霸道”总裁,她应该算是“傲娇”公主,所以他们大概很般配吧。她二十一岁生日。他说:“要不你嫁给我算了。”她说:“你把我当什么呀,你说嫁就嫁。”多年后,他三十岁生日。他说:“我三十岁了。”她说:“关我屁事哦。”后来,他们就......哈哈哈......嘿嘿嘿。
  • 诸天位面当铺

    诸天位面当铺

    行走与各个位面,穿梭与各个时空,只要你敢当,我们便敢收,等值的交换完全看心情,我就是我,就是这么任性!不知名的小小当铺却充满了诸天万界的故事。
  • 嫁一送一:卫少宠妻成瘾

    嫁一送一:卫少宠妻成瘾

    唐夭夭委屈地表示,她不小心把大魔王认错了,被登门入室欺负的凄惨兮兮。揉着酸疼的腰,唐夭夭欲哭无泪,说好的卫大总裁高贵冰冷厌女呢!记者采访:卫总,请问您最大的爱好是什么?卫北铮:欺负唐夭夭,让她哭!多年前,卫哥哥的爱好是欺负隔壁家的小可怜欺负到哭。多年后,卫总裁的爱好是晚上欺负隔壁家的小野猫欺负到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修罗孽龙传

    修罗孽龙传

    【1v1】【强强】一朝为国罔死,却因恶鬼缠身而回到数年前,云淮初只要逆天改命,救自己的父兄罢了然天不遂人愿,恶鬼与她似是有缘,为了帮恶鬼寻找记忆和真相,一人一鬼屡有奇遇,而到最终才发现,原来她俩的缘竟是不可告人的秘密一念成神,一念成魔,谁才是真正的她?一路上遇到的那人又是谁的真爱?一个是恶女修罗,一个是贱种孽龙,逆天而行,不求善终,只想告诉那些所谓神明,尔等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