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2900000023

第23章 报道篇(15)

临危受命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民经济处于极其困难时期。

为打破国外的封锁,党中央做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勒紧裤腰带,加强国防建设,搞自己的武器装备。其中一个重要决定就是成立航空研究院。就在这时,1961年,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606所)诞生了。吴大观作为航空发动机专家、副所长,挑起了研究所科研生产技术工作的大梁。此前,吴大观已受命到沈阳黎明公司(410厂)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室。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独立自主的航空发动机事业,就没有独立自主发展的航空工业。而航空工业的发展对于构筑完善的国防体系、提高综合国力以及提升民族自豪感都至关重要。然而,想为中国的飞机装上“中国心”并非易事。飞机的研制周期一般为3~5年,而发动机的研制周期一般要10~20年,其难度可想而知。

如何研制出发动机?从哪里着手?吴大观日思夜想。吴大观默默地实践着自己的誓言:“不研制出自己的发动机,死不瞑目!”

“先学正楷,再写草书。”当时,该所从上级有关部门先后接收了8个国外型号的发动机残骸,吴大观抓住这一有利条件,组织改建了陈列室,按照专业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分解研究。

通过技术练兵,大大开阔了科技人员的视野,增加了技术储备。在对国外某型发动机进行技术摸底的基础上,吴大观决定主持研制涡喷7甲发动机,该发动机采用的气冷空心叶片,是20世纪60年代国际尖端技术,被称为航空发动机“皇冠上的明珠”。

一定要攻下这项技术。就在那个时候,吴大观说:“如果研制不出来,我的脑袋就挂在所门口。”

在621所、沈阳金属研究所等单位科技人员的通力配合下,吴大观组织反复研究、改进、试验、再改进、再试验……终于拿到了这把“金钥匙”。

这一重要成果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之一,使我国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前进了一大步。该型发动机装配的战斗机,在部队服役了20多年。

矢志不渝

“什么时候拿出我们的产品来献给党?”这是吴大观在一本技术笔记本的扉页上写着的话。这句话,或许可以说是吴大观一心追求航空报国的最好表达。

早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读机械系的吴大观,在日本人的狂轰滥炸下,目睹百姓流离失所,心中就暗想:我应该转学航空系。自此,吴大观与航空结缘。

毕业后,在去美国接受培训的三年时间里,经历过别人的歧视和嘲笑的吴大观,最深的感触就是:一个国家不强盛,就会被别人看不起。他一心想的就是,回去报效祖国,振兴航空事业。

有了这些磨砺,吴大观矢志不渝地追求着自己的航空理想。

1966年,正在吴大观踌躇满志的时候,十年浩劫来了。那时,因为长时期用眼,吴大观的左眼出现视网膜脱落、白内障、玻璃体浑浊问题,正在接受治疗。在蹲“牛棚”、遭毒打的过程中,吴大观的左眼从此失明。

恢复工作以后,吴大观翻阅一些杂志看到,就是在这十年中,国外电子技术、工业化发展非常快,我们与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拉开了更大的距离。那时,很多人都不敢看书,吴大观却把书用红色封皮包上,坚持学习国外技术。

20世纪70年代,我国从英国引进了斯贝发动机生产专利,这是当时世界上比较领先的技术。吴大观按照组织安排于1977年12月调入西安430厂担任副厂长兼任厂设计所所长,参加斯贝发动机的试制。

时值62岁的吴大观迅速投入工作。他说,“虽然我62岁了,但我要像26岁的人那样工作。”

多年的投入让吴大观与我国航空发动机史上多个“第一”联系在了一起:组建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创建第一个发动机试验基地、主持设计研制了我国第一型喷气式发动机、组织自行研制了我国第一型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吴大观也成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壮心未已

1982年,吴大观调入航空工业部科技委担任常委。脱离了一线的实际工作以后,吴大观有机会冷静地总结以前研制发动机的经验和教训、了解国外发动机发展的情况。他突然发现,搞了这么多年的发动机,究竟应该怎么搞,一道道关口如何把关,都没有章法可循。于是他向部里提出要编制我们自己的规范。

“比如说,现在的许多产品都会有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各国的军用发动机都有自己的标准,许多国际大公司也都有自己的规范。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有机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副总经理刘泽均说。

在编写规范时,关于试验部分,存在一些争执。当时,吴大观主张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测试性能时,由两台发动机各做150小时不间断试验。但有人主张放松条件,只用一台发动机做试验就可以了。最终,吴大观这一方的观点占了上风。

所形成的两部规范后来经国防科工委批准,成为国军标颁布试行并沿用至今。这也使我国的航空发动机生产由无序化走向了规范化、有序化。

学无止境

2004年,吴大观从中国一航科技委离休。按说,88岁的人也该安享晚年了。但是他请求单位给他保留办公室。每周,总有两三天时间,吴大观都步履蹒跚地到办公室去,坚持了解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情况。就在这一年,吴大观还学会了用电脑,学会了上网下载资料。

因为业务不太熟练,每次下载资料,吴大观都要紧盯着电脑屏幕。别人劝他,你不用盯着,它自己就能完成,但吴大观就是不放心,一定要认真地看着电脑一点点下载完成。

吴大观办公室的隔壁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吴大观常对他说,自己老了,对发动机的情况不了解了,希望能多给他谈一谈。

刘大响说,每当他跟吴大观谈到发动机型号、预研等取得好的进展时,吴大观都非常高兴。他对刘大响说,大响,你现在是院士,发动机能不能搞上去,你的作用非常关键,一定要多向高层领导汇报,要敢于讲真话、实话,使领导能了解发动机的真实情况,才能给发动机更多的支持。

这就是吴大观的“中国心”,装的都是发动机,推进的却是整个航空工业,提升的则是民族自信心。

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样子

——追记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吴大观(下)

《中国妇女报》(2009年7月3日)

记者周文

建于1964年的房子,因为风吹雨打,已显陈旧。没有任何装修。柜子是用1982年搬家时的包装箱做成的、沙发已经有些掉皮、床上的凉席还打着补丁……吴大观的夫人华国说,“自从1982年搬进这个家,家具就没有换过。”沙发、电视、写字台,简简单单地摆在客厅。这也是吴大观的书房。写字台上,摆放着他和老伴的合影,带着知识分子特有的宁静、安详。旁边放着一幅字,上面写着: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为善最乐。这,也是吴大观坚守了一生的信条。

幸福的一家

吴大观有个温暖幸福的家。夫人华国跟吴大观曾是中学同学,但同校不同班,所以并不认识。后来,日本人打到江苏的时候,为了不当亡国奴,华国历尽艰辛,到了昆明。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两人相识并自此携手一生。

吴大观工作忙,每天工作到很晚,休息时间也很少,这背后自然少不了华国的支持。尤其是吴大观眼睛不好后,每天晚上吃过晚饭,都由华国送他到办公室。

虽是个“工作狂”,但吴大观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也总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刷碗、扫地……这些年,只要在家,每天中午、晚上吃完饭后,他都要拿一块热毛巾给华国;华国冬天经常咳嗽,吴大观就坚持每晚给她削一个梨,梨肉切成片状,插好牙签给华国,自己则把梨核啃干净;华国生病打点滴的时候,在家人来接替他之前,吴大观一定会认真地照顾华国,并专注地看着点滴的速度,以免出问题。

吴大观曾在他的《九十感怀》中写道:“我的家庭虽然成员少,但我们之间互相体贴、互相谅解、互相友爱。这对一个人的事业、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与爱人1942年结婚,至今已64年,无论家庭出现什么样的困难、挫折,我们互相支撑着走了过来。年轻时是患难夫妻,到老年是相依为命。”

同时,吴大观对一些不正之风也坚决抵制。一次,单位有人因为某项评选找到他,想让他帮忙投自己一票,并带来了“礼物”。吴大观坚决退回,说你干得好我自然会投你的票。

外甥女华晓亮也在航空系统工作,她所在的624所处在山沟里,条件非常艰苦。华晓亮找到姑父,想让姑父跟领导打个招呼,换个地方。吴大观坚决反对,说,这种事不能做,得听组织安排。

在吴大观夫妇影响下,女儿吴晓云和外孙女梁焱虽未继承吴大观的事业,但都形成了坚韧、直率的性格。

最后的日子

2009年2月18日,吴大观被送到航空工业中心医院,经检查,已是癌症晚期。医生从他的病历中发现,2008年10月,吴大观在中日友好医院体检时,已经查出有肿瘤迹象,让留院观察。但他隐瞒了这一病情,对家人只说是肝囊肿,没大问题。

医院想从其他医院请些专家为他会诊,吴大观不同意,坚决拒绝一切治疗。医生趁他睡着时给他打点滴,他醒来看到,也要挣扎着拔掉,说“我的病情我了解,不要再给国家浪费了。请你们把最贵的药品用在该用的病人身上。”

他身体虚弱,医院打算给他配备有营养的饭菜,吴大观摇摇手,“不用了,让我的家人准备就好了,不要给党和国家浪费。”他还常对医护人员说,我这一生,该得到的都得到了,可是还有很多受苦的人。

吴大观住院期间,肝脏肿大得厉害,五六个肿瘤已经充满他的腹腔,最大的一个已有11厘米。由于双下肢浮肿,他不得不经常把腿架在床头以减轻痛苦。但他仍然坚持看书看报,护士长黄丽忠劝他休息会儿,他说,“孩子,学无止境啊!”

病重中的吴大观,还不忘关心他人。为了让护工多睡会儿,每天天亮以后,他都自己挣扎着爬起来。医护人员去跟他讨论病情时,他也总是尽量坐起来,让医生坐在床上说话。

3月18日,这位与我国航空事业相伴68年的老人病逝,终年93岁。临终前,他对相依相守了66年的老伴说了三句话:“丧事从简;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把积蓄的10万元拿出来,帮我交最后一次党费。”

临走时,吴大观身上穿的还是女婿的西装,还有些不太合身。

不舍的告别

3月20日,吴老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航空中心医院举行。遵照吴大观的临终嘱托,灵台是用医院的旧桌子拼起来的,整个仪式也相当简单。但20多个花圈上,每个都贴了七八条挽联,遗像上是吴大观安详的面容,遗体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

前来吊唁的人群中,有历任航空工业领导,有生前的同事和好友,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步履矫健的年轻人……没有哭声,甚至没有哀乐,只有低低的啜泣和依依不舍的眼神。

不久后,一张10万元特殊党费的收据送到了吴大观家里。

其实,吴大观一生所交的党费远不止这些。

1955年,国家考虑到吴大观的贡献,给他定的工资是273元,而当时普通工人的工资也就二三十元,车间主任的工资是六七十元。吴老多次请求降薪未允,于是,从1963年开始,吴大观每月多交100元党费。当时收党费的同志收到吴大观的党费后就说,“吴总的党费得赶快上交,钱太多,我怕给丢了。”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党给我那么多钱,我用不完,要还给党。”他还常说,“党和人民给我的太多,我给党和人民的太少。”

随着工资的增长,从1994年开始,吴大观每年向党组织继续多交党费4000~5000元。

据统计,46年间,吴大观共交纳特殊党费21.1万元,救灾、济贫、助学,捐款共计9.3万元,两项合计30.4万元,约占其工资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吴大观走后,人们在他家里和办公室里共找到56本学习笔记,翔实的内容、工整的笔迹,让人汗颜——

“夜2:50”。写在学习《国际航空》“GE公司涡扇发动机新型燃烧室的研制进展”笔记前,时间是2007年8月14日。

“夜2:40牙痛,今日国家自主创新捷报频传,欣喜不已而忘记牙痛。”写在学习“倡导自主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四谈认清形势振奋精神”一文前,时间2007年8月31日。

……

2009年2月10日,也就是住院前8天,吴大观留下最后一篇学习心得。这一天,他学习的内容是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的讲话——《放手一搏迎势而上再造中国航空工业魂魄》。

笔记中,还写着这样一句话:“既然是一个共产党员,就要像一个共产党员的样子。”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 记者生活研究

    记者生活研究

    你眼前的这本关于记者的书确实值得一读。记者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是审视、研究报道别人的,而很少为别人所研究,报道。其实,现代人离不开媒介,而记者是媒介的核心,更是其灵魂,他(她)既是信息的报道者,真相的揭示者,也是观点与意见的提供者。可见,作为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记者,其生存的社会化程度极高,公众关注他(她)也是关注我们自己。这本书从“生存状态”着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记者的新视角。而其讨论的许多话题不仅具有现实性,更具有趣味性,其中仅仅与“三”相关的内容就很吸引人的眼球。比如,决定记者生存状态的“三大要素”,记者“撬动历史的三种角色”,记者作家的“三种主要形态”,记者屁股后面的“三把火”等等,都别有意趣。更值得提及的是,这是一位曾在主流媒体做过十年记者的人写的一本关于记者生活的书,这决定了它与出自一般研究者之手的书有所不同。惟其做过记者,其谈起这一行才不隔不玄,感同身受;惟其做过记者,其对这一职业的思考才能入木三分,“挠到痒处”;惟其做过记者,其对这一职业的“沙化”现象才会有切肤之感,对良好的新闻生态才会那样渴求企盼;惟其做过记者,其文风才能那样畅达,如同山间跳动的小溪,清新而流畅……不需恐惧渊深的学理,也不需畏难艰涩的表达。这部书别有韵致却又浅显易懂:沿着那一行行简洁明快的文字读下去,你会获得一种春日游园的惬意;而间歇掩卷,你又会浮想联翩,领悟颇多。
热门推荐
  • 毗耶娑问经

    毗耶娑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秦刀汉剑

    秦刀汉剑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群雄割据,分秦、魏、韩、赵、楚、燕、齐七国。除此七国,中原还星星点点散落着不少小国家,在乱世这些小国只能算弱势群体,靠着抱大腿展现满满的求生欲。乱世刀枪不长眼,稍不留心就被灭国了,这些小国家里有一个国家比较特殊,它就是长国。长国虽小,但侠士多,文人骚客也数不胜数。面对家国大义,英雄好汉纷纷出手相助,故事也从一桩悬案致使长国将军被奸人所害拉开了序幕。
  • 不存在恋爱小白可以NG的生活

    不存在恋爱小白可以NG的生活

    “你是恋爱小白吗?”小天面无表情的问道。“。。。”肖萧翻着白眼看着眼前漂浮在空中的小天。“那就让我来帮你吧。”且看恋爱小白是如何成长的
  • 失忆少年的异世界王道旅

    失忆少年的异世界王道旅

    叶茗醒来时已不再他的房间内,这里是哪?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里绝不是他睡觉时的卧室
  • 残雪乱

    残雪乱

    十年前,丘国赐她“长岁永康,倾福永泰”;十年后她为丘国殓衾,踏血而归。“可否告知本王公子名讳?”这是九王爷第二次问到她的名字了。“喻长衾。”她用茶水在桌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衾?”九王爷仿佛触到了她眸子里深不见底的黑暗,冰冷而又熟悉,“好名字。”……“你想要这天下吗?”喻长衾不知问过多少人,也被多少人问起过。“这天下要来又有何用呢?”喻长衾看着满城的积雪,再也看不出丘国本来的样子。时过境迁,这天下早已物是人非。“我想要的只不过是他们的命罢了。”……风云暗涌,残雪纷乱,以汝之血,祭他乡之魂。
  • 猎户相公太粘人

    猎户相公太粘人

    木棉村的人都说:“温馨那大龄姑娘,好吃懒做,又黑又丑,还带着一个父不详的拖油瓶儿子,肯定没人要,难怪会被退婚。”木棉村的人都说:“杨灏天这男人,人长得俊,钱赚得多,还洁身自好,大小姑娘见了都合不拢腿,妥妥的村草一枚!”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居然在一起,还成亲了。呵,这村草插在牛粪上,肯定得分!!!后来他们发现,温馨不仅变美了,还养了鱼塘,出了书,开了茶楼,卖了果酒,成了神医……生意遍布整个离国,变成一个人人敬畏的小地主。后来他们发现,这两人不仅没分,还有了一对双胞胎儿女,天天秀恩爱,撒狗粮!吃狗粮指南:1,【精分白切黑杨灏天】VS【俏皮,励志当米虫温馨】2,【穿越+空间+萌宝】3,【双洁,1对1】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爱与最恨

    最爱与最恨

    一次旅游,让她和姐姐阴阳两隔,不找出凶手怎么咽得下这口气?于是,男女主开始了侦探的生涯,但是,虽然只是查案,但总是有一些不要命的来瞎晃,不收拾他们怎么能行?本文男美女帅,宠文加推理的短篇小说,欢迎入坑!
  • 杂事统记

    杂事统记

    一些突发奇想的短篇,无聊写写,随意看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