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800000028

第28章 周汝昌先生辱骂诬陷高鹗的背后(1)

我在初读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的时候,就发现他对高鹗的态度有些异样。1981年读了他的《〈红楼梦〉“全璧”的背后》,感到他对高鹗的态度又有所发展,更加过分。当时不明白其所以然。近几年连续读了他的《红楼夺目红》《红楼别样红》,尤其在读了他的《谁知脂砚是湘云》以后,忽然有所觉悟,明白了其中的奥秘,知道了他《〈红楼梦〉“全璧”的背后》之背后所隐藏的那个思想。

一、周汝昌先生从一开始对高鹗的谩骂就越过了学术的界限

曹雪芹只给我们留下多半部《红楼梦》。虽然曹著八十回作品的内容深厚,思想犀利,人物形象鲜明,但是主要故事没有结尾,主要人物没有结局,读者看完后有很大的遗憾。《红楼梦》在以手抄本流传的三四十年中,读者一直期盼全璧的出现。经过程伟元、高鹗的努力,由高鹗续补出后四十回,乾隆五十六年(1791)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刊行,造成《红楼梦》的第一次大普及。

如何科学地评价后四十回,这在新红学派的两个奠基人胡适、俞平伯中早已经解决了。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这样评价续书:“我们这样退一步想,就不能不佩服高鹗的补本了。我们不但佩服,还应该感谢他,因为他这部悲剧的补本,靠着那个‘鼓担’的神话,居然打倒了后来无数的团圆《红楼梦》,居然替中国保存了一部有悲剧下场的小说!”

后四十回揭示高鹗是把功名富贵、神鬼仙佛和名教当作自己的偶像,在主要倾向上表现了对前八十回的一定的背离。俞平伯先生对高鹗有认真的不留情面的批评,但又是客观公允的。他在《红楼梦辨·后四十回底批评》中指出:“高氏假传圣旨,将宝黛分离,一个走了,一个死了,《红楼梦》到现在方才能保持一些悲剧的空气,不致于和那才子佳人的奇书,同流合污。这真是兰墅底大功绩,不可磨灭的功绩。”最后他对续书的功过成败得失做了总评:

高鹗以审慎的心思,正当的态度来续《红楼梦》;他宁失之于拘泥,不敢失之于杜撰。其所以失败:一则因《红楼梦》本非可以续补的书,二则因高鹗与曹雪芹个性相差太远,便不自觉地相违远了。处处去追寻作者,而始终赶他不上,以致迷途;这是他失败时底光景。至于混四十回于八十回中,就事论事,是一种过失;就效用影响而论,是一种功德;混合而论是功多而罪少。

高鹗的生活、思想、文笔不如曹雪芹,对前八十回而言,他的续书自然难以企及。谁续补《红楼梦》肯定都吃力不讨好,对高鹗自不能例外。如何科学地评价后四十回续书?胡适、俞平伯已经替我们树立了典范。他们不约而同地肯定了高鹗悲剧眼光所取得的成就,“打倒了后来无数的团圆《红楼梦》”,这是高鹗“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功多而罪少”。

周汝昌是1947年涉足《红楼梦》研究,在1953年出版《红楼梦新证》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54年批评俞平伯运动开始,周汝昌在批俞时顺便作了一个检查,他说:我“受胡、俞二人的方法影响很深”,以至“成为胡、俞二人的俘虏”(《我对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错误观点的看法》,《人民日报》1954年10月30日)。但在如何评价高鹗续书问题上,却与胡、俞的看法南辕北辙,属于彻底骂倒高鹗一派的代表。他咒骂高鹗道:

就目前来说,恐怕一提到《红楼梦》,脑子里便纠缠着伪四十回续书的混淆印象的读者就还大有人在。有人赞扬高鹗保持了全书悲剧结局的功劳;但我总觉得我们不该因此便饶恕高鹗这家伙:先不必说他技巧低劣,文字恶俗;但就他假托“鼓摊”淆乱真伪的卑鄙手段一层来说,这家伙就不可饶恕,更不用还说什么赞扬不赞扬了。而况他保持了的“悲剧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不是“沐天恩贾家延世泽”吗?不是贾宝玉中了高某自己想中的“举人”,披着“大红斗篷”雪地里必定要向贾政一拜之后才舍得走的吗?看他这副丑恶的嘴脸,充满了“禄蠹”(贾宝玉平生最痛恨的思想)“礼教”(在贾宝玉思想中全部瓦解的东西)的头脑!他也配续曹雪芹的伟大杰作吗?现在是翻身报仇雪冤的时代,曹雪芹被他糟蹋得够苦了,难道我们还要为了那样一个“悲剧结局”而欣赏这个败类吗?我们该痛骂他,把他的伪四十回赶快从《红楼梦》里割下来扔进纸篓里去,不许他附骥流传,把他的罪状向普天下读者控诉,为蒙冤一百数十年的第一流天才写实作家曹雪芹报仇雪恨!

离开曹雪芹的真《红楼梦》,我们就不屑为骂高鹗的伪《红楼梦》而多费笔墨;所以,骂他的用意,就是为了更正确地了解曹雪芹而已。我们要撇开这败类给我们的混淆印象,由现存材料中去认识以下曹雪芹的真《红楼梦》,这才是我们的正经大事。

(棠棣版《新证》第583页至584页,又见《谁知脂砚是湘云》第76页)

如此辱骂一位古代作家,这绝对超出了学术研究的规范和界限。鲁迅说:“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①在学术史上这样痛骂研究对象,为我所仅见。凡学术研究都应该是冷静的、客观的、公允的,否则得不出正确的认识。凡是用刻骨语言辱骂研究对象的,背后一定隐藏着难以明说的秘密。

二、《〈红楼梦〉“全璧”的背后》又一次越过了学术的界限

周汝昌先生1980年撰写了一篇三万多字的《〈红楼梦〉“全璧”的背后》,“论证”乾隆通过和珅之手重金收买高鹗对《红楼梦》做了手脚,改变了《红楼梦》的主题,“使我们百世之下为之深深叹恨”。他把这篇论文带到当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召开的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加以宣讲。他还在《美红散记》中说,这篇论文在会上大受好评,程曦教授说:“昨晚读老兄的鸿文,直到午夜后一点多,快两点,一口气读完了才得入睡!”他并奖饰说:“全文二十节,如闻柳敬亭说书,忘记读的乃是学术性很强的论文也!”“潘(潘重规)先生也有过奖之言,我自然不敢当。”(周汝昌《献芹集》第438页)

这篇论文后来连载于《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四辑和次年的第一辑上。有感于周先生的大名,我尽快找来这篇论文读了一遍,我的感觉异于程曦教授和潘重规教授:它东拉西扯,毫无理据,强加古人罪名,一丝说服力都没有。

周先生给高鹗定罪名的逻辑是这样的:他说乾隆三十七年下诏中外搜访遗书,严重地影响了《红楼梦》的命运。乾隆“寓禁于征”是初念以后的事。一是由访购到禁毁二十年间的经过是逐步发展的,二是禁毁的变本加厉也是和乾隆身边的献策者密切相关的。给乾隆献策者前有于敏中,后有和珅。和珅实聪慧有才,也非常能干办事情。“和珅取媚于清高宗,昭槤比之于章惇取媚于宋神宗者,也必然常在皇帝身边谈及市井流行小说戏本之属。……为时不久,禁毁书籍的范围就会想到扩及于‘演戏曲本’,而要‘一体查办’了。”和珅天性挑剔、嫉妒、忮刻、谲诈,谋略多端。对四库馆是实心任事。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乾隆、和珅君臣合谋收买高鹗对《红楼梦》做手脚的事。他直接的根据有两条,一是赵烈文《能静居笔记》引及宋翔凤的一条:

谒宋于庭丈于葑溪精舍,于翁言:曹雪芹《红楼梦》,高庙末年,和珅以呈上。然不知所指。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作也。”后遂以此书为珠遗事。曹实楝亭先生子,至衣食不给。……

二是陈镛《樗散轩丛谈》卷二“红楼梦”条云:

《红楼梦》实才子书也,初不知作者谁何,或言是康熙间京师某府西宾常州某孝廉手笔。巨家间有之,然皆抄录,无刊本,曩时见者绝少。乾隆五十四年春,苏大司寇家因是书被鼠伤,付琉璃厂书坊抽换装订,坊中人藉以抄出,刊版刷印渔利,今天下俱知有《红楼梦》矣。《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第原书仅止八十回,余所目击;后四十回乃刊刻时好事者补续,远逊本来,一无足观。近闻更有《续红楼梦》,虽未寓目,亦想当然矣。

周汝昌的智慧是常人不可及的,他在这里看到我们从字面上读不出来的内容。他说:

我以为,宋翔凤的话,应该是所包较多的,和珅的进呈,并不是一次。他将所得之本呈交乾隆之后,就决定了《石头记》的命运:这部“邪书”不能让它照样“流毒”,必须加以“抽撤”。于是他们将八十回以后的原著,全部销毁,另觅“合宜”之人“撰成全部”。(《献芹集》417页)

这个“合宜”之人不是别个,就是高鹗。苏大司寇即苏凌阿,“是和珅的至亲”。“陈镛所闻的苏大司寇家藏本,正就是程、高运用的主要本之一。”

他看出赵烈文记录宋翔凤原话不具备的意思:对《红楼梦》实施“删改抽撤”政策的名公巨卿是和珅;他从宋翔凤的话中听出和珅向乾隆进呈的《红楼梦》有多次,乾隆“然之”的是最后一次进呈的一百二十回伪全本;曹雪芹全本《红楼梦》之所以不存在,是乾隆、和珅君臣合谋将八十回以后的原著,全部销毁了;他还复活了当年宋翔凤的原话是从曹雪芹当年如何开始写作《石头记》谈起,直讲到日后和珅如何进呈了那部“新全本”而获得御赏的整个过程。

周氏还说,有研究者认为:高鹗自乾隆五十三年中举以后,屡考进士落第,颇有牢骚,及《红楼梦》“全本”功成,他很快就中了进士——乾隆六十年乙卯科,和珅也正是充读卷官的,其中关系也有奥妙之处。……则和珅欲酬高鹗,不过一句话耳(《献芹集》425页)。

高鹗就这样成了完成乾隆、和珅君臣对《红楼梦》实施“删改抽撤”任务的千古罪人。

王昌定先生《〈读《红楼梦》“全璧”的背后〉——与周汝昌同志商榷》一针见血地指出此文的实质是:“如果有人把这种定案依据叫作‘罗织罪状’,恐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吧!读了‘全璧’,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刚刚过去,余痛还在,记忆犹新的‘文化大革命’”;“所有这些望风捕影的定罪方法,都是‘左’倾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②梅节先生也指出:“笔者相信《全璧背后》经过长期构思和收集材料,明显带着文革胎记。”③

周汝昌给高鹗“望风扑影”“罗织罪状”确实属于“文化大革命”左倾思潮的组成部分,一下子给王昌定先生说中了。周氏的《红楼梦新证》的修订工作起于1970年下半年,大约完成于1974年国庆节前夕,该书的后记就写于此时。在那个特定万马齐喑的时代,周氏修订这部书是有来头的。《〈红楼梦〉“全璧”的背后》所依据的主要资料和提出的观点,都见于文革版《新证》。例如他说:

程伟元既亦贫士,安得有刊印《红楼梦》百二十回大书之力?则《红楼梦》之伪续以冒全书,出资以付摆印,当另有一大有力之人为之后台,其事甚明。(《红楼梦新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4月第一版779页,下同)

比如,为什么曹雪芹已然写完了的原书不能全部流传,而高鹗加的伪续,就能够“全本”流传下来了?其故安在?应不应该有个解释和答复?(925页)

这一连串的疑团,使我逐步达到一个认识:高鹦之续书,是有后台授意的,是有政治目的的,所以他才胆敢全无遮掩地“面世”。(925页)

由于曹雪芹是内务府包衣人,所以便需要一个也是同一旗籍的忠实奴才,替他出力。这便找到了才子高鹗,干脆将八十回后原稿毁去,另行续貂。高鹗的续书,绝非“消闲解闷”的勾当,也不是“试遣愚衷”的事业,他从事于此,完全是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从他的续书中反映出来的思想体系来看,这种东西实际上是为其封建统治主子的利益服务的。(926页)

这里的观点与《〈红楼梦〉“全璧”的背后》的观点何其相似乃尔!

周汝昌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由周总理专电调回”(《周汝昌自传》第302页)。他调回的真情我们已经难以知其详了。他的私淑弟子梁归智撰写的《红学泰斗周汝昌传》就此写道:“所谓周总理办公室的指示,其动因可能来自于毛泽东和江青,是他们通过周恩来调周汝昌回京的。……客观地说,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的谈话,其中不少内容和观点其实也都是来自《〈红楼梦〉新证》或受其启发的。”(《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第268页)这段话来自周汝昌,应该无疑问。本为抬高周汝昌,却给我们了解周氏回京原因以可能:1.起意让周氏回京的肯定不是周总理;2.“其动因可能来自于毛泽东和江青”;3.鉴于毛泽东日理万机,不可能想到调一个无关文化大革命宏旨的小人物回京,那么起意调周氏的人物就只剩一个江青了;4.与其说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的谈话,其中不少内容和观点也都是来自《〈红楼梦〉新证》或受其启发的,倒不如说江青日后准备和别人谈《红楼梦》需要周氏的这本书做资料,这才可能是调他回京的真正原因。

在这里我们还要指出,“奉中央周总理办公室专电”调周汝昌回京,与“由周总理专电调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互换。江青通过周总理办公室调人和“周总理专电调回”意义大不相同,不能鱼目混珠。

同类推荐
  • 杭州呼吸

    杭州呼吸

    《桂雨文丛》网罗了众多杭州地区的优秀作家的作品,其中《杭州呼吸》这本书在培养、壮大杭州创作力量上的意义不言而喻。
  • 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人文中国十三讲》从文学艺术、文化历史、新闻传播等专业课程中提炼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的有效教学载体,从文化、历史、伦理等视角切入,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当今中国文化的活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对读者进行理想、信念等精神指引,增强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书十三讲包括:“山水诗词中的‘自然’情结”“唐诗金曲排行榜”“乡土中国与鲁迅的启蒙——以《阿Q正传》为中心”“沈从文小说与中国儒道人格理想”“汉字文化例说——从汉字构形看汉字文化蕴涵功能”“中国古代文化产业的历史脉络”“从抒情到叙事:中国传统文学结构的衍变”“审美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国家相册: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新媒体时代的交往革命”“民以食为天: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略讲”“先秦文献中的传播伦理与沟通智慧”“‘孝’的文化诠释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 戴明贤集(第五卷):适斋掬艺

    戴明贤集(第五卷):适斋掬艺

    《适斋掬艺》为《戴明贤集》第五卷,收录了戴老谈艺说文的文章若干篇,包括《黑白记》和《掬艺录》二书的精选文字以及数种报刊的专栏短文,其中《黑白记》分为“记事珠”“砚边草”“雌黄录”“淡墨痕”四辑。刘熙载《书概》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作为著名的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戴老对书法本源、书法文化以及笔法章法等都做了精深的研究,以书法文化的视角审视、体味艺术的精微处,注重艺术创作的原创性。戴老将传统篆刻术语的“分朱布白”“计朱为白”概括为“黑白关系”,即黑与白(阴与阳)的矛盾与统一,相反与相成,变化和谐。这是篆刻艺术的核心问题。
  • 被淘空的村庄

    被淘空的村庄

    《被淘空的村庄》,这部二十多万字的散文集,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郁的南方工业生活气息,有着厚重的乡土情怀,工业生活气息来源于作者在南方多年的漂泊经历,乡土情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乡村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赞歌和怀旧,而是深入到当下乡村生活的内部,对工业时代下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乡村精神肌理和生存境况的剖析。
  • 善良·为更加不幸的人捐款

    善良·为更加不幸的人捐款

    张海君主编的《善良·为更加不幸的人捐款)》收纳整理的诸多关于善良的小故事,就是通过不同的情境再现让我们感受善良的力量,进而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善的意愿。不谈因果循环,单单就从一个人的本性出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带给大家小小感动的同时,也能够唤醒大家心中那一股最原始的、小小的善念!
热门推荐
  • 苦如蜜糖,甜是砒霜

    苦如蜜糖,甜是砒霜

    所谓的沟沟坎坎,全看你自己怎么看。一阵子一阵子的西风,其实都是促人行路的东风,此时山重水复,转身柳暗花明。关键在“我”,不可推脱。所以,苦也罢甜也罢,不过看你自己怎么尝,怎么想罢了。?痛苦和不安只从内心生发出来,也只从心灵深处消除,而消除它们最初也许要用数年、数个月,渐渐只用几天、几个时辰,甚至痛苦和不安一经生发,即告消散,就像水滴落进炽热的火炭。?本书精选知名作家的数十篇文章,旨在与读者朋友一起面对人生苦乐,试图一起转变人生视角,以使我们都离苦得乐,一起走过苦光阴,过上好日子。
  • 星光属你微光属我

    星光属你微光属我

    口嫌体直的假自恋女&不要脸的真傲娇男为了寻找父亲身亡的真相,临夏毅然决然的来到首都,为了不引起有心人怀疑,临夏隐藏自己真实的性格,假装自恋。在一系列案子中,遇到了以为能共度一生的人,但是没想到却是他给了自己最沉重的一击。
  •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学贯古今的国学大师,他潜心研究《论语》几十年,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因迥异于其他人而独树一帜,其语言通俗易懂,所言之事都是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之间将人生道理阐释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对做人与做事有着精辟的见解。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南怀瑾先生的精彩讲述中,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从而将《论语》蕴藏的人生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成就成功的人生。
  • 忧郁的科尔沁草原

    忧郁的科尔沁草原

    本书分为10部分:国都、飞向宇宙、生命高原、怀念大海、草原、东北这片土地、关中、丝路访古、仰望雪峰、塞纳河上的夜宴。内容包括:卢瓦尔河谷的城堡、在法国的田野上、塞纳河上的夜宴、海边的谈话、贝多芬雕像、帕塔亚景观等。
  • 歆宁传

    歆宁传

    杨家有女名唤歆宁。十四岁,母亲因人陷害离世,守孝三年,杨家变了天,一朝恩怨怎能了?十八岁,嫁“仇人”成为昭王妃,一步一步,却发现主谋另有其人,于是,陪夫君走向那万人敬仰的皇位,这一世,她爱过,悔过,恨过,痛过......昊哥哥,对不起,是我没能保护好你......阿宸,谢谢你,我爱你......NoNoNo.本文的正确打开模式为:某傲娇王爷:老婆,老婆,我爱你我爱你(?????)【又甜又虐,适中适中】
  • 原来竹马是大神

    原来竹马是大神

    游戏中,大神腹黑毒舌,爱憎分明;现实中,大神风流倜傥,惹人嫉妒。游戏中,大神身经百战,无人匹敌;现实中,大神步步为营,引君入瓮。朝夕相处中,恋爱雷达迟钝的黎子棠终于开窍。后知后觉喜欢上大神的她,突然惊恐地发现,原来大神也和她一样,是武林的后裔……
  • 成语说东周

    成语说东周

    以时序层递为经,以人物史实为纬,理清家族兴衰内在逻辑,揭示社会发展普遍规律。长篇历史散文《成语说东周》,以《左传》、《战国策》为蓝本,兼及《春秋》、《史记》、《国语》、《东周列国志》等典籍,透视历史的底牌,参悟文化的玄妙,探究成语的本源,还您一个秦灭六国的真正理由。
  • 轮回元帝

    轮回元帝

    灵气复苏,天地分崩。秦南十年一梦,重生而来,小小少年逆天改命,踏红尘,修轮回,成就帝业。
  • 遥步可及

    遥步可及

    仙气女孩受到男女老少的追捧,为什么与普通男学生越走越近?
  • 一个音符的跳动

    一个音符的跳动

    每个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会经历坎坷,但还是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