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9600000019

第19章 节日与民俗(2)

农历正月十五迎来了一年里第一个月圆之夜,夜也叫做宵,正月也叫做元月,因此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还叫上元节、灯节,也是人们庆贺新年延续的节日。元宵之夜,皓月高悬,寓意团圆喜庆。人们在这个欢乐的夜晚,挂彩灯、吃元宵、放烟花,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如今的元宵节盛行于海内外,而且花样繁多,热闹非凡,又增加了舞狮子、耍龙灯、扭秧歌、踩高跷等多种庆祝活动。

元宵节源自汉朝,始于人们赏灯的习俗,它的由来在民间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汉文帝为了纪念“平吕”而来。汉惠帝刘盈死后,太后及吕氏宗族企图篡权,汉文帝与诸大臣几经斗争,在正月十五这天铲除了吕姓权力。于是,文帝便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微服出巡与民同乐,庆祝这一胜利,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每到元宵节全国百姓都张灯结彩,庆贺太平盛世。二说是因为汉明帝倡导佛教所举。汉明帝听说印度摩羯陀国的众僧每逢正月十五都瞻仰佛舍利,点灯敬佛,就命令皇宫和全国的寺庙在这一天都点灯敬佛,百姓家家户户都挂灯。从此,正月十五就逐渐演变成普天同庆的元宵节。三说元宵节赏灯的习俗是出自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分别是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天、地、人三官分管三元,天官喜乐,所以,在上元节正月十五时要燃灯,民间就形成了元宵节挂灯的习俗。四说元宵节源自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传说很久以前,一只来自天宫的神鸟误落入人间,被猎人打死。天帝大怒,下令用大火烧死人间所有的人和动物。天帝有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儿,她提前把这个消息偷偷告诉了民间百姓。百姓们幸得一位得道老人的指点,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张灯结彩、点放爆竹和烟花。天帝往下一看以为是熊熊烈火烧死了凡间的人畜,便没让天兵放火,人们也因此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后来,民间就用挂灯笼、放烟花这些方式纪念、庆贺这个日子。

传说中的元宵节节期不同,历史上的元宵节,节期也在不断地变化,并不断延长。汉朝时,元宵节的节期是一天,唐朝时是三天,宋朝时则达到了五天,至明朝时期,百姓们从初八开始就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才结束。

无论节期多长,元宵节讲究一个“闹”字。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交谊、求子、走百病。元宵节赏灯的活动越来越热闹,灯的样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如今有凤灯、镜灯和琉璃灯,从灯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其花样百出、丰富多彩。“猜灯谜”俗称“打灯谜”,因为能启迪人的智慧,而且很有趣味一直深受观灯者的青睐,流传至今仍不断推陈出新,供人们玩乐。

吃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元宵作为元宵节的特有食品,如今也变换出多个种类。元宵的馅儿分香、辣、酸、甜、咸五种味道,有豆沙、芝麻、花生、酸菜、虾米、肉丁多个品种。元宵可以油炸、蒸煮,所以,元宵也叫做汤圆。唐代管元宵叫做圆不落泥,而元宵最早的叫法为“浮元子”,生意人特有的吉利叫法为“元宝”。

再有就是交谊,元宵节被说成是封建社会的情人节。封建社会中,女孩不可随便出门,但在元宵节这天晚上女子们可以结伴外出观灯、玩耍,未婚男女们可借此机会为自己物色对象,情人们也多在这一天借机约会。

封建社会求子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人们自然不会忘了在这个喜庆的节日也向神仙倾诉自己希望怀孕的愿望。民间在这一天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求子方法,如送灯求子、向陈靖姑求子、打扫求子、拜桥梁求子、钻灯求子等。另外,妇女们在这一天还会进行一种特别的活动,就是“走百病”“散百病”。她们在这一天里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走郊外,或过桥,俗信认为这样可以祛除疾病,免除灾祸。

元宵节的习俗多种多样,人们在这个团圆、喜庆、吉祥的日子里,欢乐喜庆、寄托愿望,在海内外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元宵节节俗。

立春

立春,俗称打春,古时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意味着春天的开始。旧时农家从冬至开始数九,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所以,民间谚语中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的说法。自秦朝以来,立春就被作为春季的开始。人们在这一天庆祝春天的到来,祭祀神灵,祈求来年庄稼能有个好收成。

立春这一天的祭祀活动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朝祭祀句芒。句芒也叫做芒神,是主管农耕的春神。在立春前三日,周朝天子就开始斋戒,立春这天,率领各位公卿大夫到东郊迎春,祭拜芒神,祈求丰年(据说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立春的祭祀活动不再限制地点,宋朝时,迎春的活动已经转入了宫廷。

旧俗中,民间在立春前一天就开始迎春。这天,由两名艺人,一个装扮成春官,一个装扮成春吏,负责报春,他们沿街高喊:“春来了!”看见春官的人无论高低贵贱都要作揖行礼,而且报春人可以随意去拿商店里和摊贩上的东西,店主和摊主们还要表示很愿意。在立春这天,州、县官员也会组织举行迎春活动。鼓乐仪仗队在前,穿着官衣的州、县官员和所有的僚属在中间,手执农具的农民百姓跟在队伍后面,由此形成一个迎春的大队伍,热热闹闹地到东郊祭拜提前制作好的芒神和春牛。祭拜时,迎春队伍中的人们在芒神前行二跪六叩首礼,执事者斟酒给长官,长官将酒酹地,再次行二跪六叩首礼,然后给春牛作揖。最后迎春队伍再热热闹闹地迎芒神和春牛回城内。

到第二天立春时,长官僚属和百姓们还要一起鞭春。首先,由阴阳官组织传统迎春仪式。然后,再由州、县官们主持迎春仪式。迎春仪程有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三步。最后,用彩鞭击打春牛三圈,官员们就回府了,而农民百姓则要留在此地,直到将春牛打烂,其意是让春牛回到田地中。

鞭春牛的习俗至今仍盛行于我国山西地区。山西民间流行过一首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这首春字歌描述的就是农村地区“鞭春牛”的情形,民间也叫做打春牛。立春前一天,农民们就做好一个泥塑的牛。在立春这天,老人们会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代表这年农事的开始。打完春牛后,农民们将春牛打烂,取春牛的泥土撒到各自的农田里,祈求丰收。妇女们会抱着孩子提前围着春牛绕三圈,民俗认为这样可以不患疾病。在山西吕梁地区,人们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这两个字。在晋东南地区,人们在耕牛角上涂春牛土,据说可以避免牛得瘟疫。在晋南地区,人们在灶上涂春牛土,是为了祛蚍蜉。

立春时节,民间还有吃面饼、萝卜、葱和姜的习俗,俗称为“咬春”。

春龙节

民间俗语中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俗语,这里的二月二就是指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龙在中国古代象征着天,主宰人间的风雨。传说中,龙王在二月二抬头,之后的雨水就逐渐多起来。惊蛰已过,大地变暖,万物复苏,农民也在这天开始下地劳作。因此,古时还将这天叫做“春耕节”。

据说,在明清时期,帝王为了督促农民及时春耕,会在二月初二带领百官象征性地到农田里去劳作。旧时的《皇帝耕田图》描画的就是这一情形。这幅画上还附有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关于春龙节的由来,民间流传一个有趣的神话传说。据说,武则天当上唐朝皇帝时,惹怒了玉皇大帝,所以,他命令四海龙王三年不得降雨人间。人间大地,一片荒凉,干旱不断。掌管天河的龙王不忍看到这样的惨状,擅自给人间下了一场透雨。玉帝大怒,将龙王驱逐出天庭,压在一座山头下,并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种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救龙王,到处寻找“金豆开花”。后来,有个人突然发现玉米就像金豆,玉米爆花就好似“金豆开花”。于是,千家万户都做玉米爆花。玉帝看到人间到处都是金豆开花,就将龙王召回了天庭。恰好这一天是二月初二,人们就将这一天称作龙抬头,并留下了这天爆玉米花的习俗。

春龙节的许多习俗都围绕着龙展开。百姓们将在春龙节吃的饼叫做龙鳞饼,吃的面叫做龙须面,吃的米饭叫做龙籽。辽宁地区的人们在这日清晨,用长竿敲打房梁,说是敲龙头,意思是把龙叫醒,这天还吃面食,以图吉利。妇女们也借这个吉利的日子,给小孩剃头。无独有偶,江苏淮安地区也盛行在这天剃头,还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的俗语为证。

二月初二是出了正月后第一个吉祥的日子。封建社会中正月不能回家的女儿也选择在这一天回娘家,就是民间常说的“二月二,家家人家接女儿”。同样,人们还赶在这个吉利的日子驱虫弊害。民间流传诸如“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二月二,敲瓢叉,十个老鼠九个瞎”“二月二,诸虫蚂蚁直入地”等祛虫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是说人们在这天用青灰画粮仓或粮囤,还有的是在门前画大小不同的圆圈,意思是大圆接小圆,也是借吉祥之日祈求丰年。

“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与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有关。古人用二十八宿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观天测时”指导人们农耕劳作。在农历二月初二的夜间,正值连成的龙形的东方七宿星座中,代表“龙角”的角、宿两星从东方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于是叫做“龙抬头”。

清明节

清明节在每年的四月四日到四月六日之间,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按照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祖和扫墓,以表达对已故之人的怀念和尊敬。清明扫墓这一习俗出自古时的寒食节。古时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人们禁火扫墓,只吃寒食。唐玄宗时,曾经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后来,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寒食节就成了清明节的一个别称,清明节也延续了寒食节禁火扫墓的习俗。除此之外,古时民间还有在清明节踏青的习俗,所以清明节也叫踏青节。

寒食节扫墓的习俗源自一个历史故事。相传晋文公即位前,曾经被迫流落在外十九年,只有少数大臣追随他。介子推为了救他,曾经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烤熟了给他吃。即历史流传很广的“割股啖君”的故事。后来,晋文公回到晋国继位,封赏与他同甘共苦的大臣,却唯独忘了当时割股啖君的介子推。经人提醒后,晋文公心中惭愧不已,立即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拒而不来,晋文公就亲自去请。等他到介子推的家时,介子推母子已经躲进了绵山。晋文公派人去山上搜寻,结果却不见介子推母子。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逼介子推母子出来。可是大火燃尽,也不见他们母子的踪影。三天后,人们发现介子推母子抱着山上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哭拜了一阵后,准备安葬他们母子。这时,他发现介子推的脊梁堵着大柳树的树洞,从树洞里掏出了一片衣襟,上面有一首用血写的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后来,晋文公将介子推母子安葬在大柳树下,把绵山改为“介山”,并将放火烧山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带领百姓们禁火食寒食,且亲自祭拜介子推。第二年的这天,晋文公发现这棵大柳树复活了,见到这棵树,晋文公就像见到了介子推似的。他折下柳枝,编成一圈戴在头上,并将这棵大柳树赐名“清明柳”,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后来,晋国人们安居乐业,仍不忘不图富贵的介子推,就纷纷在这一天以禁火的方式纪念他。所谓的清明插柳,即在房子前后插柳条,将柳条编的圈儿戴在头上,据说这也是后人用来怀念介子推的方式。

清明节的习俗在后世一直流传。一到清明,北方人就吃提前做好的枣饼、麦糕等冷食;南方人则吃青团和糯米糖藕。因为清明要禁火食寒食,人们怕寒食伤身就在清明期间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如放风筝、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等。放风筝的习俗始于清朝,后来,清明放风筝的习俗越来越盛行,人们不仅白天放,晚上也放。晚上放的风筝上挂着小灯笼,叫做“神灯”。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农民劳作也有紧密的联系。《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天气变暖,雨水大增,正适合耕种,故而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而种树也成了清明节独具特色的风俗。

二、夏季节日民俗

浴佛节

每年的四月初八即为浴佛节,又名佛诞节,是佛教寺院的传统节日。据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就出生在这一天,浴佛节就是为了纪念佛祖的诞辰。

同类推荐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不同文化体的对视:中东欧与俄罗斯关系及其与中国的镜像研究

    不同文化体的对视:中东欧与俄罗斯关系及其与中国的镜像研究

    一个现代国家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水平,体现为大学的科研与成果。国家的竞争最终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提供新思想的重要职责。而科学研究不仅仅需要学者默默地研究,还需要学者把自己的知识成果展示出来,让社会进行鉴定,让学生加以吸收,让同行得以交流。书籍、论文是进行上述活动的有效载体。课堂讲授如同飞鸟划过天空,往而不复。只有著作文章可以传之后世、致乎远人。
  •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于一体,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青少年熟练地掌握大量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该书甄选的成语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强,且在当代使用频繁,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热门推荐
  •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劳动合同法:释义与实务操作

    劳动合同法:释义与实务操作

    劳动争议范围不断扩大,是出台《劳动合同法》的直接原因。在《劳动法》颁布的1994年,全国5000万国有企业职工均有固定的身份,“单位”一词依旧盛行。1998年,国企开始大量裁员,5000万名国企职工的绝大多数被推向市场,劳动关系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不仅国企职工的劳动关系走向了市场,另有至少1.2亿农民工加入其中,个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空前壮大,这一系列的新劳动关系,都需要用新的《劳动合同法》来调节。根据测算,目前已有九成以上的劳动关系在按市场法则行事。而这些关系,需要新的法律调整和规范。
  • 办公室风声

    办公室风声

    五星大酒店,唯一“申奥”良机!管理层两大派系针锋相对,办公室暗涌危机。机密资料大量外泄,内忧外患,每个人都在演戏!孰真孰假,谁才是老鬼?风声鹤唳,职场新秀夏商竟破格提拔,机会还是阴谋?她如何才能在派系斗争中生存?如何才能应付对手打压和同事搞鬼?如何才能不穿小鞋,不背黑锅,不做炮灰?看《办公室风声》,职场无往而不胜!
  • 香港依然美丽

    香港依然美丽

    《香港笔记》为作者派驻新华社亚太总分社期间写作的对香港的观察。通过对香港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民生百态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反映香港回归20年以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仍然在香港生动、有效地地实践与运作。
  • 神医追妻记

    神医追妻记

    一朝睁眼,昔日的丑女草包不复存在,众人瞪大24k纯金眼,这哪里是草包明明就是一妖孽级别的变态……炼丹,修炼,时不时收神兽为小弟,混的风生水起。而某天,当某女发现自己的仇人很帅时“请问您缺老婆嘛?”“滚!”“得咧。”只见某女花痴笑地说道“看来是缺……”(男女双洁,1V1宠文)
  • 数字风暴

    数字风暴

    战争是大时代最辉煌富丽的舞台,只有真正强大的人才能成为主角。 一脚被踹进了战争漩涡的林闻方,坚信自己能活下去,坚信自己能收获更多。最大的依仗就是:他不是一个人。一个强大的人工智能,就在他的电脑里。 他能够掌控网络、掌控这个时代无处不在的数字世界。 他能够拨开战争的阴云,去为自己和战友夺取胜利。 他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让各种奇思妙想兑现成现实。 他能够洞察人心,让朋友温暖,让情人安然,让敌人胆寒…… 他是林闻方,一个工程师,一个战士,一个坚决不做看客的勇者!
  • 一个罪恶的厂长

    一个罪恶的厂长

    东方希望高中毕业后当了几年工人才考上大学,读的是中文系.进大学前,他是通江市机电局长应志文家的常客,那时,只要有一个星期没去,应局长必然来电话:“紧急召见。”应志文一九七零年大学毕业分到了通江造舶厂。第一年实习是跟着东方希望的父亲东方国梁师傅干装配工。一个北风呼啸的冬天,由于气割工和油漆工同时在一个舱室里工作,燃起了一场大火。那天东方国梁和应志文也在这问舱室里干活,瞬时被烈火与浓烟包围。应志文刚走出学校大门,没一点儿实践经验,早吓得魂飞魄散直往角落里钻。
  • 恋时不候

    恋时不候

    有些人,终会成为路人。不是所有人都有千分之一的幸运,成就一生爱情的美满,我们能做的,就是且行且珍惜。顾惜迟:妈妈说过,要爱珍惜自己的人。因为感情,一旦错过了,那个等候的人,可能,就不在了。所以,如果这次,我抓住了你的手,你会不会,一直牵着我走?
  • 闺人赠远二首

    闺人赠远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打游戏也能变强

    打游戏也能变强

    穿越到武者世界,随身带着游戏系统。打一局英雄联盟,掉落技能治愈术……玩一次海贼无双,学会武装色霸气……通关了求生之路,获得狙击枪一把……什么情况?打游戏都能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