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9100000003

第3章 开篇 延安是天堂(2)

诗人何其芳曾这样写道:“我想,延安的人们那样爱唱歌,大概由于生活太苦。然而我错了,刚刚相反的,是由于生活太快乐。”

延河,是一条诗意盎然的河流。延河畔,歌声缭绕。在延安男人们的眼里,延安的歌声刚健而雄浑。延安泽东青年干校学员刘明学称,他们天天唱的“都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要不就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到处都是一片歌声”。[8]

在延河的姑娘们眼里,延安的歌声革命而浪漫。鲁艺音乐系学员李一非认为在延安的岁月,是一段青春多姿多彩的浪漫旅程。

还有那延河,不仅有春天山花烂漫、冬天银装素裹的美景,更是歌声的海洋。清晨,大家纷纷跑到河边去洗漱,就情不自禁地唱起来了,“延水浊,情郎哥哥去当兵……”当太阳光从东山坡上洒向大地,就响起了“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晚饭后,你就会听到“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延安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歌咏城”了。歌声飘荡着的还有延安的窑洞,尤其是我们女生宿舍。[9]

何其芳(1912—1977),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与卞之琳、李广田一起,被称为“汉园三诗人”。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并发表多篇政论,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极大愤慨。1938年到达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开设“写作实习”“古典文学和诗歌鉴赏”等课程,并在1939年《文艺战线》创刊号上发表诗歌《我歌唱延安》。

李一非,1920年出生,1937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夏天到延安入鲁艺音乐系第二期学习。后一直在核工业部下属单位工作。在延安,李一非是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因为扮演《国际玩具店》中的“洋娃娃”角色,而获得“洋娃娃”的绰号。朱德总司令见到李一非,都开玩笑叫她“洋娃娃”。

黄土连着黄土,山挨着山的塬上,还有人们活泼、快乐的舞步。虽然舞池是朴实甚至是简陋的,只是经过平整的土地,没有炫目的霓虹灯光,更没有摇曳的奢华裙裾,但有拿床单当大裙子、拿纸做花的女孩子们,也有由衷开怀的笑声。舞池里翩翩起舞的影子,有艺术家的、学生的、普通战士的,还有领导的……

胡仁智,1920年出生,延安鲁艺戏剧系学员,曾是周立波、何其芳、茅盾等人的学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开鲁艺,曾任宣传队队长,随部队到达东北,边演话剧边搜集城市地图,为战斗做准备。

延安流行的舞蹈,有交谊舞、踢踏舞,还有秧歌。

在延安,有一座天主教堂,它被人们称作“跳舞的天堂”。每周六,鲁艺的师生都会在这里举办化装舞会。至今,胡仁智回忆起这段岁月,幸福溢于言表:

艺术家们把作为舞场的教堂布置得很优雅,为舞会伴奏的以音乐系为主力的乐队在延安也是一流的。当时延安男多女少,所以在舞会上,鲁艺的女学生是最受欢迎的女舞伴。主席和总理也时常来鲁艺跳舞。[10]

没有酒吧,没有舞厅,没有歌剧院,没有公园的延安,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日子是充实的,也是丰富多彩的。

举办新年干部晚会的时候,大家可以起哄求毛泽东唱歌,主席最爱唱的歌是《国际歌》。放映听不懂的英文原版电影时,能够请“恩来同志做翻译”。机灵的“小鬼们”把领导人的腔调模仿得惟妙惟肖,把现场的人包括被模仿者逗得哈哈大笑。延安的知识分子,摆上一张桌子就能开展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论,气氛热烈。延安学校学习氛围浓烈,各种研究与学习组织层出不穷,人们敢想敢说……

愉悦的情绪,在延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悄无声息地渗透着。

延安的女孩子们,或许不够性感,但她们绝不邋遢憔悴,她们以含蓄并有着别样的美,来诠释她们在延安的这段青春岁月。

她们将肥大的军装裁剪得合体,领口缝上一条白布,仿佛穿了一件整洁的白衬衣;长头发从帽子底下露出来;草鞋的鞋面上镶嵌一朵红绒球;每人一块镜子碎片……这些爱美的姑娘们,明眸善睐,秀发飞扬。当她们步履轻快地走过延河,她们的笑声,她们所显露出的不动声色的美,成为黄土高原一道特别美丽的“风景”。

年轻的战士们,也不像外界想象的那般闭塞和土气,他们也有摩登的一面。他们梦想在自己口袋上别一支钢笔,有人想别一支沃特曼牌的,有人想别一支派克牌的。当他们运动或演练时,也喜欢换上白色运动短裤和印有图案的鲜红色上衣——两边还有条纹。衣服上还印着胖胖的滑稽的米老鼠图案。不过,在美国记者海伦·斯诺看来,那的确是只米老鼠,还是一只上了年纪的米老鼠。

暮色四合时,与天边点点星光遥遥辉映的窑洞烛光,见证了人们的浪漫爱情和婚姻。

八年,青春的季节,

爱情一直在两颗火热的心中激荡,

说不尽的甜蜜的往事,

一辈子咀嚼不完的袭人的味儿,

延河边上的冬天多么冷,

大风刮着,有一双温存的手

……[11]

1943年2月3日与杜惠在延安恋爱并结婚的郭小川,其诗歌《八年》成为延安爱情的集体表达。

海伦·福斯特·斯诺(1907—1997),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前妻,《续西行漫记》一书作者。1937年4月下旬,海伦离开北平到达陕北延安,在延安采访观察和生活近5个月。

延安,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人们从四面八方风尘仆仆赶来。许多有远大志向的青年背起行囊,行走在这块温热的土地上,追寻着生命与思想的高度。

鲁艺音乐系教员李焕之几经辗转,才来到延安:

从香港经过广州、武汉再到西安,经过沿路几站,都是八路军办事处给我们办手续。从西安到延安那个时候也还比较容易走,坐了三天汽车,又走了三天路就到了延安了。

这些冒着风险长途跋涉而来的年轻人,一见到延安的宝塔山,便觉得像一脚踏进了天堂,难抑激动与欣喜。

李焕之(1919—2000),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延安鲁艺音乐系教员。福建晋江人,生于香港。1938年8月到达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团团长、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等职务,代表作有《春节组曲》《社会主义好》等。

孟于在奔赴延安的路上,也碰见了几批从晋西北、晋东南来投奔延安的青年,大家一起唱着歌走到了延安城。在延安城,首先看见了宝塔山:

宝塔山当时在我们心目中,它就是光明的象征,所以看到宝塔山激动得不得了,很多同志都哭了,流下了热泪。因为千里迢迢,我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来投奔党——母亲的怀抱里,所以特别激动,跳啊,蹦啊。[12]

苏菲一看见城门,就从车上站起来,兴奋地喊道:

孟于,192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上学时,因为与一位从延安回来的同志交流而向往延安。1940年初至延安,入中国女子大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4月,参加冼星海指挥的《黄河大合唱》。因独唱《黄水谣》,被冼星海鼓励参加鲁艺音乐系入学考试。1943年毕业于延安鲁艺音乐系第四期。1945年,曾参与《白毛女》《血泪仇》等歌剧的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歌舞团独唱演员、副团长、党委副书记。代表作有《平汉路小唱》《慰问志愿军小唱》等。

苏菲,1920年出生,浙江舟山人,原名周素珍。1935年曾逃婚到上海,在上海天一影业公司当演员,与聂耳等人合作。1939年初到达延安,是鲁艺文学系第二期学员,学习文学和戏剧。在鲁艺学习期间,曾出演《带枪的人》《日出》等剧目,并与鲁艺校医、来自美国的医学博士马海德结婚。1949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副导演、导演。参加《中华儿女》《孔雀公主》等影片的拍摄。现为马海德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太阳西斜,一片云彩把黄土地照得金黄金黄的,真漂亮。[13]

盛婕到延安,恰是6月的收获季节,她看到:

盛婕,1917年出生,江苏武进人,丈夫为著名舞蹈家吴晓邦。1938年进入中法戏剧学校学习。曾任上海剧艺社特约演员,广东艺术专科学校、重庆育才学校教师。在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下,1945年与吴晓邦一起到达延安鲁艺任教,后赴东北鲁艺任舞蹈教师。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舞蹈团副团长,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二、三届秘书长,第四届副主席。

人们的精气神都很高,年轻人红光满面的,黄土地上的空气又好,从心里感觉到一种舒服。[14]

在那段烽烟滚滚的日子里,先后来到陕北的著名文化人,有历史学家范文澜,哲学家艾思奇,文学家周扬、徐懋庸、田间、何其芳、柯仲平、张庚、萧军、艾青、高长虹,艺术家吕骥、蔡若虹、力群、江丰、王式廓等,还有留法博士何穆、陈学昭夫妇,留美博士、科普作家高士其等。延安,成为他们的理想高地与信仰圣地,他们跨过千山万水,追逐这个在世人眼中闪耀着神秘且迷人光泽的天堂。

在延安,还有大量的移民到边区开荒垦地。埃德加·斯诺在《大河彼岸》中描述过这样一幅情景:一位农民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边区,“因为,那里有另外一个世界”。

很多外国人,也同样为延安所吸引。1937年秋天,海伦·斯诺结束红区之行,准备从西安赶赴北平。在西安火车站,一路护送她从延安到西安的小警卫员,眼泪从他黝黑的面颊上滚落下来。多年后,海伦写道:

这是一个中国人在流眼泪,好像送别他最亲近的亲戚。这是中美友谊的根基。

海伦还说过这样动情的话:

我愿在墓中面向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

海伦去世后,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在讣闻中说,斯诺夫人研究中国的结论是:社会主义为中国展示了美好的未来,因为引领这一社会主义的,是中国历史性的高尚道德观念。

另外一名与中国结下深厚友谊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同样对中国、对延安念念不忘:

史沫特莱(1892—1950),全名为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曾在《纽约呼声报》任职,投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28年底,作为外国驻华记者来到中国。1937年1月初,受共产党邀请来到延安,受毛泽东和朱德的接见。她积极利用自己的国际关系,打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为延安争取国际援助,并推荐加拿大医生白求恩来到中国。在延安,她不局限于采访和写作,还参与主持延安鲁艺外语部工作,担任八路军总部随军外国记者,吸引更多外国记者到延安来。

我一直忘不掉我并不是一个中国人,但我是忠于中国的,不知是什么缘故,我总以为自己是中国人民中间的一个,我仿佛已经生根在那块土地上了。中国人是非常善良的人民。他们的俭朴、勤劳和勇敢,他们的毫无虚饰的真挚的友情,以及他们的领导人的动人的个性、智慧和远见……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不能不对中国产生深厚的感情。有一天,我终究是要回到中国去的。

再惨烈的战争也不能剥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延安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面孔在延安聚集,他们在这里感受到精神的富足、尊严、自由、民主,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延安的存在,成为那个时代最大的慰藉。

“理想社会”基因

延安的精神气质和气氛,与国民党统治区大不相同。这里充满朝气,看不到炫耀、虚饰。领导、军民信心满怀,到处都强调民主和同老百姓的鱼水关系。

——谢伟思 美军观察组成员

几乎所有前来延安的访问者,都被延安迷住了。在这里,他们看到的是生机勃勃的“另一国家”,是遗世独立的理想国,先行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是真实的。

荷兰人布朗基称赞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中国!他们没有奢谈“新生活运动”,但是他们却有了新生活!

而刚到延安3个月的美军观察组,便似乎很快被延安所征服。成员谢伟思发回国内的第一份报告里就充满感情地写道:我们全组成员都有相同的感觉,我们来到了一个不同的国家,碰到了不同的人。延安的神秘就像世界政治角力场上的“百慕大三角”,曾经使许多持不同政见者陷落。

当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先生造访延安后也发表感言说,在延安,听到最多的词是:人民(People)。到人民中向人民学习,这其中饱含着极深的感情,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最终的信念。

而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在收到乔丹和魏尔曼来自延安的报告后,以毋庸置疑的口吻断言道:“延安政府是未来取代国民政府的唯一政府”,是“中国的希望”。

大洋彼岸对共产主义充满偏见的人们,也由衷地赞美延安,为延安所折服。

同类推荐
  • 睡吧,小小的人

    睡吧,小小的人

    《睡吧,小小的人》是一本诗歌集,收录诗歌71首,分新诗和歌词两大类。其中,新诗共63首(包括译诗三首),歌词8首,大部分是校歌或学校中某一年级的级歌,只《维我中华歌》一首非是,是首激励抗日救亡的歌。
  • 一个人流浪

    一个人流浪

    20世纪90年代,那是诗歌盛行的年代,诗歌的重要性似乎和金钱差不多比肩齐高。年轻人爱诗,越朦胧越好。年轻人甚至把诗歌看成是感情丰富细腻的替身。一首好诗成就多少美好姻缘,这样的故事随处可见。
  •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自古以来,就有女为悦己者容,无论是画眉、绾发、簪花,还是抚琴,书画,清舞……都如诗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也都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各处。无论文人名媛,还是民间女子,都或多或少地沾染这风雅的趣味,再现那些女子的生活和内心情感。风飞扬以其优美典雅的文笔,将这其中的闲情逸致娓娓道来,点缀以诗词典故,向读者铺张开了一卷美好的画轴,其中的风华,读者自知。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桑德堡诗选

    桑德堡诗选

    卡尔·桑德堡(Carl Sandburg, 1878—1967)是一位地标性的美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一生中先后三次荣获普利策文学奖:两次颁给他的诗集,一次颁给他的林肯传记。在他的有生之年,桑德堡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文学的丰碑,他的诗歌作品——包括《芝加哥诗集》、《剥玉米的人》、《烟与钢》——尤其受到好评。本诗集从桑德堡一生中创作的全部作品集中精选了206首诗歌,囊括了诗人大部分的代表作,填补了国内出版界在桑德堡作品译介上三十多年的空白。
热门推荐
  • 不生气的世界:世界500强都在用的情绪管理法

    不生气的世界:世界500强都在用的情绪管理法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不生气的世界——世界500强都在用的情绪管理法》全书共包括八章,其中包括微笑工作、快乐工作、平淡工作、和睦工作、轻松工作、努力工作、灵活工作和珍惜工作。通过章节安排,你可以读出作者美好的出发点,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工作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 谨以星光致流年

    谨以星光致流年

    初见时,他是星光璀璨的大明星,她是一个果村里打工的打工妹,两个人的距离如同隔着一条银河系。可是最后他们相爱了,尽管这一段爱情得不到别人的祝福。哪一年冬天,他叫她滚,她就真的滚了。他却跟疯了一样,满世界地找她,可是却得到了她死亡的消息。异国街头,他遇上了一个女流浪画家,一个五岁的流浪音乐家。看着音乐家跟他有七八分相似的脸,他怒道:“纪念,你竟敢带着我的儿子流浪。”可是她的眼眸中尽是陌生道:“这位先生你弄错了,我没有拐跑你的儿子,这是我得儿子。”男人的瞳孔中布满了不相信,“你不认识我了?”她嘲讽道:“先生,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你觉得我应该认识你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是快乐交往达人

    我是快乐交往达人

    友谊,是人生最珍贵的感情之一,古今中外无数诗人写 出了无数优美的诗句去赞美和歌颂它,我们也徜徉其中,感 受着它的魅力。
  • 天乩之桃之夭夭

    天乩之桃之夭夭

    第一个百年,我站在九奚山上,日夜难寐,看着满山白雪,我生怕一眨眼就错过了他的身影。第二个百年,我潜心修行,我想如果我能修成正果的话,我就可以上天入地,用我的法力把他救回来了。第三个百年,我游历了大江南北,心想如果有他的陪伴,是怎样的光景,第十个百年,直到看到他的那一刻……桃花林开,西湖水干,雷峰塔倒,白蛇出世,断桥之约,等了七日,终究还是留了我一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如果一切还有挽救的机会。他也把你忘记。他还是那个两千年前没有遇到小白蛇的他。你。还是那个对他一往情深小白,他身上还有那致命的命格。白夭夭,你可还敢于天再搏一回?
  • 重生之娇妻萌宝嗨翻天

    重生之娇妻萌宝嗨翻天

    一朝重生,她变成了苏府人见人厌的七小姐,前有白莲花哭惨,后有贱人谋害就算了,这萌萌的三个大宝贝是怎么回事。爹爹不爱?原来不是亲的。容貌被毁?自配解药变仙女;小婊子要给她下药?转手强级春药让下属去捉奸……他,是冷漠不近人情的战神王爷,外人传言他嗜血无情,可自从有一天她救了他,一觉醒来一个萌萌的小女孩抱着他的大腿喊爹爹,高冷就跟他说拜拜了,陪她打渣渣虐白莲,一起看尽这世间繁华……
  • 实验失败一次

    实验失败一次

    师父:“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弟子:“我想成为拯救世界的大英雄,永垂不朽!”师父:“天天你呢?”楚天歌:“我想当最厉害的人,打爆所有的敌人,永锤不朽!”......世上无仙已久,登仙者的丰姿也只能在古老相传的神话传说中窥见一二。这一二分就已经足够令人神往。多少纵横天下的练气士都是从小听着老人口中的神话,带着满心憧憬,走上修炼之路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不是所有的网恋奔现都很惨

    不是所有的网恋奔现都很惨

    顾执与霍者,网恋了。网恋有多惨,他们切实的体验了一把。一天想你千百遍,可也只能想着。异地,网恋,再加上身边总有人过来挥一挥小锄头这就是传说中的,自作自受!
  • 西塘集耆旧续闻

    西塘集耆旧续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