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不对,你尝一尝,这是葡萄酒的味道吗?”客人把杯子端到店员的鼻子下面。店员闻了以后,又用舌头舔了舔,果然没有葡萄酒的味道。小店员慌张起来,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老板潘伯顿听到争吵,过来问个究竟,呵斥小徒弟一顿:“怎么搞的,瞎搞一气,把苏打水当成了葡萄酒。快给客人道歉。”
“不用不用,如果是苏打水,那就没问题了。奇怪,我喝了以后,顿感神清气爽,就像脱胎换骨一般的轻松。麻烦您再来一杯。”潘伯顿遵照来人的意思又送上一杯,客人一口气喝了下去,并无异常症状。
潘伯顿感到惊奇,也喝下一杯,果然感到浑身轻松。他从来没有饮过如此美妙的药水,这简直是是太神奇了。
店员误冲误撞,把药汁与苏打水搅到一起,没想到竟制成了一种新的特效药。这真是伟大的发明。潘伯顿于是冒出一个想法:“如果配制一种饮料,既能提神醒目,又能医治疾病,那该多好哇。”
对于潘伯顿而言,配制一种饮料并非难事。很快,这种饮料诞生了。这就是最原始的可口可乐。这种饮料将几种止渴、提神、清心的药剂糖浆混在一起,又加了些咖啡因、普通汽水和糖,搅拌后便呈现出清新的浓绿色,且口感极佳,回味无穷。
至于“可口可乐”名字的由来,一种说法是潘伯顿的合伙人鲁滨逊想出来的,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可口可乐的主要成分是从南美特有植物古柯树叶和柯拉树籽中提取的,由于“古柯”和“柯拉”的谐音似“可口可乐”,固取谐音将其命名为“可口可乐”。从1886年起,可口可乐的14种原料配方,一直被密封在亚特兰大市银行的保险柜里,成为秘不可传的专利,让人充满遐想。
可口可乐商标是由著名的书画家鲁滨逊精心琢磨而成的。迄今为止,可口可乐虽历经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原商标却一直沿用至今。并被译为各种文字,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可口可乐的传统象征,得到各国消费者的承认和喜爱。可以说,有人生活的地方便有可口可乐。
潘伯顿不仅是一位勤奋的发明家,有着非凡的能力和耐力,还是一位善于捕捉机遇、利用机遇的高手。世上有能力的人成千上万,可机遇在人的一生中只有几次。光有机遇没有能力也不行,机遇是留给有能力的人的。潘伯顿凭借自己的能力,发现并抓住了生产饮料的机遇,如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可口可乐历经五代人的共同努力,历经百年沧桑,无论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只要喝饮料,它总是人们的首选。当你饮用这美味可口的饮料时,一定要记住一个名字,它就是可口可乐之父——潘伯顿。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有些人总是感慨机遇来得太快,去得也太快,还没来得及出手,它就匆匆消逝了。其实,这并非机遇来去的速度太快,而是我们行动的速度太慢了。要想抓住机遇,必须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再练就一双善于捕捉的巧手,此外还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练就一双可以快速行动的“飞毛腿”。
用行动把握机遇
机遇和行动往往如一对孪生兄弟相互伴随。所谓一人人的命运好,实际上是他能用行动把握机遇,从而求得发展,获得幸福。但是,机遇只钟情于有准备的头脑。当机遇来临时,要敏捷地抓住它,并通过快速的行动将其转化为有形的业绩。若稍有懈怠,机遇就将白白溜走。
在商界中,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堪称一位善于“把握机遇”,并能“快速行动”的企业家。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政治眼光敏锐的刘永好就注视着长江流域,他预感到这条“东方巨龙”不久会有腾飞之日,并开始把目光投向处于“龙头”位置的华东地区。于是,当国家做出开发浦东的决策时,希望集团水到渠成地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希望集团及时调兵遣将,把上海这个东方大都会作为突破口,打入华东地区。
上海是一个超巨型都市,光是这里居民的衣食住行,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何况这里还担负着巨大的畜禽生产进出口业务。
据刘永好精心收集起来的资料表明,上海市郊的畜禽生产年需饲料达300万吨,但由于历史原因,当地的民族饲料工业萎靡不振,一直未能开发出高档饲料。而这些年来,泰国的正大集团在中国的最大合资公司——上海大江有限公司一直独占上海饲料市场鳌头,本地饲料根本无法与之抗衡。这就使上海及附近地区饲料市场的价格和品质档次之间形成了显著的不平衡态势。
刘永好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发展契机,因此果断做出决策,借邓小平同声南巡之风,勇闯上海滩。
这一切都是在暗地里进行的。刘永好去上海与人谈判,上海的报纸一无所知,谁也不知道四川的饲料大王到了上海,而且即将在这个大都会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1992年11月25日,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与上海佳与实业公司经理顾金奎,在上海的一家大酒店正式签约,在上海嘉定马陆合资建立上海希望饲料公司。
按照合同规定,希望集团先行投资3000万元,占80%的股份,并以技术、商标和管理经验等作价入股,马陆镇在投资环境方面给予配合,占20%的股份,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年产值1.5亿元,为目前中国内地上海地区6000多家私营企业中最大的私营企业之一。
希望饲料突然进入上海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上海饲料工业界散发出有力的冲击波,很快打破了外资产品独占上海高档饲料市场的局面。
接着,“希望”以其特有的办事效率和风格在短期内东拼西杀,快速行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的奇迹,令精明的上海人为之惊叹不已。
“希望”仅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立项征地、中办执照、基建改造、设备安装、电力增容、生产准备等工作。1993年3月20日正式进入试产试销,很快就进入了正常生产状态,而且达到了年产量20万吨的生产能力。
在上海滩,强手如云,有年产值8亿元的大江饲料公司,还有数家资力、技术雄厚的外商公司,如美国、日本、泰国、加拿大等国的饲料公司分别投资几百万美元合办的饲料公司,另外还有几百家大大小小的国内饲料厂家。
希望集团牌子一出,名声大震。在较短的时间内,不光在上海地区,在浙江的嘉兴、江西、安徽等地也争相传颂,“听说上海有希望,何不到那去看看。”
接着,刘永好又耗资1000万元,与浦东最大的国有饲料厂——川沙饲料厂合资,建立上海第二个希望饲料公司。该公司是目前浦东投资规模最大的私营企业。
刘永好这位私营企业老板在上海一掷千金,此举在当地私营企业圈里是无人与之比拟的。此事大大地刺激了上海滩上的各路英雄好汉。上海那些私营企业家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即使说不上是中国第一,起码也是上海最大,然而他们看到饲料大王刘永好的非凡之举时,才明白自己是夜郎自大。他们看到了外界向上海进攻的信号与行动,为了保住市场,他们开始扩大生产规模,寻求市场空档,调整产业结构,由此也使得上海的私营企业发展有了一个新的高潮。
通过以上事例不难看出,“抓住机遇,快速行动”是希望集团成功打入上海的主要原因;反之,若明知机遇难逢,却徘徊犹豫,按兵不动,等到下了决定,先机早已被人占尽。所以说,当机遇到来时,要迅速做出行动。实际上,人生很多事并不是撞运气,机遇都是通过行动才抓住的。
抓住万分之一的机会
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首先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今天能做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对于有心人而言,碰到的每一件小事,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机会,都会让他们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都会使他们的个人能力更加突出。
竞争市场,变化万千。“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此一时,彼一时”。随着空间和时间的变化,竞争者的多少,竞争力的大小,竞争的范围,竞争的强度都在时刻变化。作为一个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无疑要把握时间与空间的变化,靠巧用时间取胜,靠选择空间取胜。“知”与“行”是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知行合一,就可占得先机,就容易获得主动,取得成功;只知而不行则会错失良机,被动挨打。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是谋财害命”把握时间,选择时机,是竞争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手段。在激烈的竞争中,时机往往是成功与失败的交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时机,则能在竞争中取胜;而丧失时机,则往往失败。但是,知道说不等于明白做,说这样的话只需要上下嘴皮动一动,真正做到事事领先,却是要敏锐的判断力,坚强的毅力,以及最重要的——果敢的行动能力。
广州航海仪器厂的凤凰牌洗衣机和广东机引农具厂的百乐牌洗衣机,试制的开始时间基本相同,从最初送到家用电器研究所鉴定的样机看,两家产品各有所长,外形美观程度也相仿。在1981年洗衣机热时,航海仪器厂率先拿出了产品,并且日趋完善,而广东机引农具厂则久久未能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于是,航海仪器厂时间超前一步,“凤凰”起飞了;广东机引农具厂时间落后一步,“百乐”牌夭折了。由于“凤凰”牌洗衣机在市场上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影响甚大,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而机引农具厂要挤进市场,非要胜“凤凰”一筹不可,但当时该厂拿不出质量上、价格上胜人一筹的产品,进入市场只慢了几个月,在竞争中就彻底失败。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只有提前行动的人,才能把握成功。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行动速度的竞争。
把握时间,还要巧用时间。时间是公平的,它奉献给大家的数量相等,但不同的利用方法,却可带来大不相同的效果。我们要学会巧用时间。可以说在任何市场,任何时间,都有颇多的市场空白等着有心之人去发现和挖掘。有一家小商店处于大商店林立的繁华街道,以竞争力而言是无法与大商店相比的,但他们巧用时间,将商店开门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关门时间错后3个小时,在大商店营业繁忙的中午关门休息,致使该店营业额不降反升。他们虽然店小、人少、竞争力差,但靠巧用时间,获得了成功。
事实上,很多产品都有时间性,有旺季与淡季之分。老板要善于根据产品淡旺季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总之,如何把握时间,巧用时间是关系经营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
抢占先机:狭路相逢勇者胜
时机来到,有的人能及时发现,有的人却视而不见,有的人虽然有所发现,但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对机会不能当机立断,最终遗失良机。检查一下自己,看你能否抢占先机,取得成功。当众多竞争者同时争夺一个机会时,一般勇者可以取得最终的胜利。因为勇者做决定毫不犹豫,因此节省了时间,可以先于其他对手起跑。而有些竞争者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迟迟不能做出决定,而当最终做出决定时,其他已经开始冲刺了。由此可见,能否抓住关于竞争者的行动速度。
有些竞争者迟迟不能做出决定,原因之一是惧怕竞争对手。他们害怕与对手发生竞争后会遭到对手的报复,因此宁愿以放弃机会为代价来保全自己。而事实上,不与对手进行竞争固然可以保全自己,但同时也扼杀了发展自己的机会。
如果你畏惧竞争对手,那么你永远不可能战胜竞争对手;相反,如果你敢于面对竞争对手,勇于与竞争对手短兵相接,胜利就可能离你不远了。在世界级的亿万富豪当中,默多克是白手起家的典型代表人物。《商业周刊》指出:鲁伯特·默多克的成功是以其超凡的竞争能力为基础的。
在参与竞争的活动中,鲁伯特·默多克始终抱着这样一种思想:一定要把竞争对手彻底打垮。做生意就是打仗。实际上,默多克也喜欢把生活描述成“一系列的连锁战争”。
默多克绝不花费时间去拟定那些洋洋洒洒的竞争策略,他的竞争目的就是赢,以果敢的行动赢得成功。但问题是,赢得竞争便意味着消除竞争,这又会牵扯到令人伤脑筋的垄断问题。虽然默多克拥有那么庞大的媒体帝国,但他总是能巧妙地使自己避免触犯反垄断条款。不可否认,他精心建立的具有影响力的关系网在这方面发挥了作用。1997年,新闻公司在英国发行的报纸超过其竞争对手近乎一倍,平日和周日的报纸发行量分别高达35%和39%。默多克说道:“我的出发点很简单,在任何一个有经济活动存在的领域中,竞争比垄断受欢迎。但只要你积极竞争而且获得成功,一定会取得垄断地位。”
默多克的作风说穿了就是以果断行动和无情为基石,有时外加一点狡诈。但在追求竞争优势的过程中,默多克有时会直接伤害到某些人的感情。
默多克说“退缩是软弱的表现”,他相信,在面对狂风暴雨时必须巍然不动,而坚持自己的决定——即使是错误的决定——也是惟一的方法。他指出:“市场和竞争对手随时都可能反扑,因此必须控制他们。”默多克不想成为市场上的老二,他要领导整个市场。因此,他的行动总是快速有效的,这样的结果是即使默多克的下一步棋是无害的,竞争对手还是提心吊胆。《红鲜鱼》杂志写道:“尽管默多克先生……非常低调,但他在背后玩弄的手法却使各地媒体深感恐惧。”在任何时候,决策一定,就要雷厉风行地行动,不论有多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