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4300000021

第21章 人文艺术篇(1)

梅先生拔烟袋,不得已而为之

天津梅氏的远祖是明初驸马都尉梅殷。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有位学者专讲《永乐大帝》,其中提到,朱元璋共有16位驸马都尉,梅殷是他最喜欢的。朱元璋病危时,将皇太孙朱允炆与梅殷一起叫到床前,交代梅殷一定要辅佐朱允炆,足见洪武皇帝对梅殷的眷注与信任。

天津的梅氏始祖叫梅满儿,是天津右卫的第一任指挥使,至明亡共传12世。入清以后,门庭改换,成为穷苦的读书世家,有“寒梅”之称。天津旧时有句俗语“梅先生拔烟袋,不得已而为之”,说的就是“寒梅”的事,而且此事确有因由。

津人戴愚庵《沽水旧闻》载:“同治七年(1868年)秋,邑绅某,在金声园观剧,来一听衬戏者,拔绅之烟袋,袋固值百金。拔者艺未精,乃被捉;绅视窃,固儒者也。询之,为梅殿起,茂才也。问茂才何以出此?彼乃答以‘不得已而为之’。绅良不忍,聘为西席。津中遂留此话柄,凡言事非得已而犹作者,乃曰‘梅先生拔烟袋’,听这即知是不得已而为之也。”这件事出在一位“穷念书的”身上,自有其可原谅的地方。好在这位梅殿起因祸得福,竟因此谋了个饭碗,也算是庆幸的了。

梅家虽贫,却是名家辈出。梅履端、梅振瀛、梅承瀛、梅调鼎等都是极有造诣的学者、画家。梅成栋更是位很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清嘉道时人,张问陶的弟子,诗文极佳,与庆云人崔旭并称“燕南二俊”。已故民俗专家张仲先生在《独留清韵在梅花》一文中说:“十几年来,我在文章和讨论中,曾多次鼓吹梅成栋、华长卿、杨光仪,为有清以来天津三大现实主义诗人。梅成栋(树君,1775─1804)风流、清隽的诗风,尤其影响了后世诗歌。但直到他六十岁时,还挤在少年堆中第十三次赴闱却依然不第。仕途蹭蹬,生活也就十分清苦。他的主要著作都是由友朋资助而刊刻的。”梅成栋的儿子梅宝璐(小树)也是著名的诗家和学人。他曾为天津鼓楼题写著名的抱柱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笔者藏有同治癸酉年刊刻的《闻妙香馆诗存稿》即为梅宝璐所著。当代名导演梅熹是梅宝璐的曾孙,话剧艺术家梅阡是梅熹的堂弟。此外,还有著名的梅氏五兄弟,即梅贻琦、梅贻琳、梅贻瑞、梅贻宝和梅贻璠。梅贻琦在新中国成立前是清华大学的校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夫人韩咏华1977年由美国回北京定居,受到邓颖超的热情接待,宴请时特意请来“狗不理”的名厨,做了一桌风味十足的天津菜。

天津卫,八大家,韩、高、石、刘、穆、长源、振德、益照临

早年天津的豪门巨富有“八大家”之称,至于这“八家”究竟是哪八家,随着年代的推移,有着不同的说法。俗话所称,“韩、高、石、刘、穆、长源、振德、益照临”,是清朝咸丰年间及咸丰以前的“八大家”。他们是天成号韩家,益德裕高家,杨柳青石家,土城刘家,正兴德穆家,长源杨家,振德黄家,益照临张家(即海张五)。这八家的发家,靠盐务的有高、杨、黄、张四家,靠粮业的有石、刘、穆三家,靠海船业的有韩家。这说明当时的天津已成为长芦盐商的基地、漕粮转运的枢纽、海上运输的口岸。由于盐行的专利,粮行的垄断,海船的独占,再加上官商勾结,在天津这样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这种富甲一方的暴发户。

同治、光绪以后,老“八大家”有的逐渐败落,终为新崛起的豪富所替代,此时天津老百姓中又流传一句俗话:“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振德黄,益德王,益照临家长源杨。高台阶,华家门,冰窖胡同李善人。”这里一共提出了卞、韩、穆、黄、王、张、杨、华、李九家。新增的四家,卞家是靠进口纱布起家,王家是以开钱庄起家,李家虽是盐商,却后来主要也是开钱庄、商号和在开滦、启新等大企业投资并广置房地产,扩大了家业。华家除靠盐务和书法家华世奎出名外,还经营了油坊、茶叶庄。这都说明天津此时已成为通商口岸兼工商业城市,商业、金融业有了急剧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的纱业有了长足发展,经营绸布纱的赚了大钱,于是又投资开办了许多家钱庄、工厂和其他商号,在天津又出现了新的豪富,形成了“新八大家”。他们是金、潘、孙、胡、卞、范、乔、纪八家,即瑞兴益棉纱庄的金桂山、潘耀庭,元隆绸布店的孙烺轩、胡树屏,隆顺棉纱庄的卞润吾,同益兴棉纱庄的范竹斋,敦庆隆绸布店的纪慰瞻、乔泽颂。

说到金桂山和潘耀庭,还有一段故事。曹禺在天津女师教书时写成了《日出》剧本。剧中写了一个银行家潘月亭和一个未出场的豪客金八。这本是作者在天津生活时接触各类人而经过艺术提炼塑造的人物,角色姓名也是信手拈来的。但瑞兴益的金桂山行八,人称金八爷,与潘耀庭又是一对老伙伴。他俩得知剧本故事,大为恼火,曾想找曹禺闹事。后来虽然未有什么真的行动,但在当年的巨商富贾之间,却曾盛传其事。

“旧八大家”也好,“新八大家”也好,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讲排场、摆阔气,穷奢极侈,争强斗胜。据老辈人讲,当年天津有位“大家”的眷属没有看过“火场”,竟然到农村花钱购房把火点着了,再雇救火会的人来救火,一家人面对着冲天大火,围观取乐。早年间天津卫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河水向东流,天津不住楼;富贵无三辈,清官不到头。”意思是清官终究要被腐蚀,一些高门富户一般不出三代即告衰落。天津“八大家”的兴衰和更替不仅反映了天津近代社会经济演变的历史面貌,也说明了“奢侈必败家”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规律。

黑油漆,亮大门,冰窖胡同李善人

“冰窖胡同李善人”是天津“八大家”之一。李家宅院坐落在天津东门里,虎座门楼,高台阶,大门外高悬大匾“太史第”,门洞里有一方大匾,上书“孝廉方正”。全宅共有八个四合院,每院为北正房五大间,南倒座五大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雕梁画栋,装修富丽。另有门房、账房、轿房、马号,并建富有园林景色的后花园一座。平时,“李善人”大门口总有两名绅商保卫局的士兵荷枪守卫,门禁森严,行人侧目。到1924年李家迁往英、法租界为止,一直住在这里。天津人称“黑油漆,亮大门”,无非是说李家的气派和财势的显赫。

“李善人”原籍江苏昆山,大约在清代康熙年间来到天津卫落户,住在北门里户部街。后有一支生活比较好,迁到东门内二道街东头的冰窖胡同。李家在天津初露头角的是显赫一时的李春城。

李春城(1826─1872),字筑香,在李家本族中排行第八,被称为“李善人”第一代。咸丰元年(1851年),举“孝廉方正”,先以州同知用,复叙为通判知州,后又捐纳员外郎,于同治元年(1862年)诠授刑部四川司员外郎,不久告归回津。“李善人”的称号是从李春城这一代开始的。李春城的正妻吴氏,被称为“李八老太太”,平时好吃斋念佛,为了向别人显示她“心慈”,好做“善事”,经常买些活鸟、活鱼“放生”;遇到家中喜寿大事,待客的酒席一律不上鸭子,说是不愿“杀生”。李家对各地庙宇,大事布施;每到冬季,施舍棉衣、小米粥;各地逃到天津城里的难民到李家讨饭,均给予接济。于是社会上流传李家“乐善好施”,是“善人”,李家也欣然领受。后来,李家又在东南城角草厂庵开设“李善人粥厂”,专门收容乞丐。李春城死后,其子孙继续办“善举”。清廷官方或天津士绅要办一些赈济,均选有声望的李家来出面主持。于是“李善人”的名声就广泛流传开了。清末民初,有一个专在各大盐商富户走门串户的女艺人,人称“于瞎子”,弹得一手好琵琶,曾把“李善人”家及“善举”编入“天津八大家”的唱段里面。因此,“李善人”之名不胫而走,成为当时天津公认的“八大家”之一。

李春城有四个儿子:士铭、士 、士钰、士锜。在社会交往中,他们都以字行,分别称为子香、嗣香、幼香、稚香,为“李善人”的第二代。“李善人”的第三代,按“宝”字排,有宝诚(颂臣)、宝诗(赞臣)、宝诜(荩臣)、宝谦(益臣)等弟兄十个,他们利用财富和“善人”之名广结官僚政客。第二代李士钰的女儿李宝慧嫁给了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安,第三代李宝诗的儿子李家 与曹锟之女结婚,李宝诜之子李家祁与曹锟之弟曹锐之女结婚。李家还和江西督军陈光远、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都有亲戚关系。

李家自发家以后,衣食奢丽,婢仆成群。传说李春城的妻子死后的“大出殡”,就花了30万两银子。李家后代子孙恣纵享受,尽情挥霍,财富耗费不赀,特别是民国(1912年)以后,军阀混战,李家几次受到军阀的敲诈勒索,元气大伤,而经营的各企业商号又相继蜷缩或倒闭,财力逐渐枯竭。民国十八年(1929年),李家兄弟十人分家析产,大家族从此瓦解。

1947年10月,天津发生了一起“箱尸案”,中天电机厂副经理李宝昨午,因与中国父亲、德国母亲的混血姑娘施美丽重婚而杀掉发妻董玉贞,并将董的尸体肢解,后被发现而判处死刑。这个李宝昨午据说是“李善人”的本家。

北京学成,天津走红

老天津商贾汇聚,豪杰辈出,五方人民杂处,三教九流云集,文化艺术大俗大雅,京剧、评剧、梆子、大鼓、相声、杂技在天津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京剧重镇,天津人不但懂戏,而且实可谓眼高识广,京剧艺术在津城有着大量的知音。百年来有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任何一个艺人,只有得到天津观众的认可,才能在全国各地的舞台站稳脚跟。何以造成这种局面?著名作家林希先生在《津门旧事》一书中做过精辟的解释。他说:“因为徽班进京之后,北京成了中国京剧艺术的基地,所以,要想学戏,就必须到北京去拜师,进名班,这样才能学到真功夫,也才能真正学到‘家’。但是一个角儿在北京唱红了,还不行,那就像是温室里养的花儿,没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一个演员在北京学好戏以后,他就必得找一个刁钻地方去考验一下自己。到什么地方去最好?那就是到天津。只要一个演员在天津唱红了,就能走遍天下不害怕了。再刁钻,谁也刁钻不过天津的观众呀!”

天津人看戏不给任何人留面子,只要是看出毛病来,当场就给你一个下不来台。据说20世纪30年代,马连良来天津唱《王佐断臂》,不小心在唱戏时,将“断”了的左臂摇了一下,当即,二话没说,台下就把茶壶飞上去了。马老板什么话也没说,退票谢罪,一走了之。直到多少年后,马老板再来,好好侍候天津爷们儿一出好戏,这才把人缘儿找回来。

天津是京剧的“老码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早期京剧的代表人物余三胜就曾经在天津演出。著名的“同光十三绝”中,第一代京剧名丑刘赶三就起步于天津侯家后的群雅轩票房;谭派创始人谭鑫培的舞台生涯也始于天津。武生黄派的创始人黄月仙、京剧“后三杰”之一的孙菊仙、南派生行泰斗孙春恒等著名演员也都出生于天津。

当代戏剧家黄宗江原籍温州,生长在北京,少年时在天津住过三五载。他说他“打小就是个戏迷,以后才会干戏”。1985年,黄宗江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我爱天津卫》,讲了一些“天津唱红”的往事:

我是在劝业场“天外天”的危楼破厦里,拜聆了几乎沦落为叫花子班但犹在引吭高歌的韩世昌、白云生、赫振基、陶显庭……诸位先贤,是他们给我开的蒙,使我理解了我国古典戏曲传统有多么深厚……

我是在泰康商场的“小梨园”里,拜聆了刘宝全、金万昌、荣剑尘、张寿臣……并至今犹健的小彩舞,是他们使我理解了我国说唱艺术的民间的与民族的源流是多么深远……

我是在“天华景”的小小舞台上,得见京剧殿堂里的老伶工尚和玉、程继先……和他们传授的至今犹在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徒子徒孙。我想我没说错,京剧庙廊里的名家李少春、张君秋……都是首先在咱们天津卫唱红的。

“天津卫”这个码头,从过去就是考验艺人的一个试验场。“活儿”好不好,本事行不行,全国各地去演一圈,唯独到了天津要小心,因为天津的观众最“懂”。天津出了许多京剧名家,天津人看戏才“刁”,眼也特“毒”。

老乡亲,孙菊仙

孙菊仙,名谦,字菊仙,号宝臣,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旧历元旦生于天津。少年应试武闱时,曾聆程长庚于京师,由于性之所好,乃投拜其门,后与谭鑫培、汪桂芬鼎足而三,继承程的衣钵。而孙得天独厚,嗓音洪亮,创为别具一格的“孙派”。下海后曾演于上海,为旅沪的天津商人所赞扬,因为同乡关系,亲切地称之为“老乡亲”。“老乡亲,孙菊仙”便由此在天津叫响,以后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句老俗话,故《清稗类钞》中说:“孙菊仙,天津人,津中呼为老乡亲者是也。”

据《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中称,梅兰芳曾经说到过孙菊仙办四喜班的事,他说:“听我祖母说,孙菊仙搭四喜班是头牌老生,孙老元给他拉胡琴。后来到宫里当差,傍谭老板,还教太监,他的脾气大,连谭老板都敷衍他。”

同类推荐
  • 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山东大鼓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谚语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共收集了广泛流传在回族民间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色彩的一千余条谚语,内容丰富翔实,涉猎面广,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广大回族群众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生活实践赋予他们的高超的艺术天才。其中有些谚语看起来似乎和其他民族的相同,这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一省、市、区往往聚居着好几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彼此影响、互相渗透,于是出现了这一情况。
  • 老北京的趣闻秘事

    老北京的趣闻秘事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都,然而今天它已经成为常住人口数千万的特大型城市。四合院、水井、胡同已经渐渐被雨后春笋般崛起的高楼大厦、高级商场所取代,但那些奇妙美好的民间传说的并未因此消失,《老北京的趣闻秘事》正是一本记录北京辉煌时光的好书。翻开本书,聆听古老的北京城最悠远动人的传奇,感受那个不一样的古老帝都。
  •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老而又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这里,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悲凉;这里,更是自古中原进入西城的门户……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热门推荐
  • 假爱真做

    假爱真做

    她叫傅染,他叫明成佑。傅染不知,爱情是债,有借必有还。那个名字使得她前半生错了位,竟还要颠覆她的下半辈子。
  • 每一棵小草都会有春天

    每一棵小草都会有春天

    《每一棵小草都会有春天》所选的《眼睛》《身后有双手》《生物书57页》数十篇小小说,是作者厉剑童近年来精心创作百余篇作品中的精品佳作,题材涉及校园、打工、军营、家庭等多个社会生活领域,题材接地气。不少作品曾在《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说月刊》《羊城晚报》等纯文学报刊发表,深受读者好评。
  • 灵士

    灵士

    2020年一块陨石坠落在地球,给全球生物包括人类造带来了剧烈冲击,在之后的一百二十五年里被后人称为混沌时代,2145年随着陨石带来的混沌突然消失,混沌时代结束,人类社会终于重回正轨,而人类社会却逐渐衍生出了一种拥有特殊能力的新人类,他们被统称为“灵士”。
  •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贞观十六年冬,现代宅男杨舟穿越成为大唐太子李承乾,此时李世民已经有了废太子的心思,一旁的李泰虎视眈眈,大臣也因为李承乾反感汉文化,对他离心离德。在这个冬天李承乾如何用自己后世的见识改变历史,走出一条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皇图大道。携现代思想与技术的强势皇太子李承乾VS霸道狠辣千古一帝李世民。李承乾: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了大唐帝国的千秋长盛,孤王要改革。李世民:老子十六岁领兵,杀兄杀弟还囚父,老子还活着,你小子就想当家?李承乾:当皇帝要懂阴阳矛盾变化之道。李世民:魏征死了,你小子想接班,完成气死老子的大业?李世民:程咬金点兵,老子是马得天下。李承乾:薛仁贵上马,孤王能征战四方大臣:…………
  • 重生女友总作妖

    重生女友总作妖

    新书《穿书后我到八零当团宠》已发布~当林娇从精神病院里逃出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一台不人不鬼的机器,她选择了自爆。却不料一朝重生回到了三十年前。林娇开心地回了家。绿茶妹妹还想要她的器官怎么办?虐她呗。渣男还想始乱终弃怎么办?双倍虐他呗。极品爹妈还想给她洗脑怎么办?混合双打我最在行。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统统扫除没商量!虐渣路上她凭借超级大脑横扫金融街,学术界,医学大佬们纷纷下跪称臣。却偏偏有一个人看透了她的本质。“男神,今晚的牛排好吃吗?”烛光下,林娇一脸甜美的笑,手里的餐刀锋利森然。司景容抬头看她,冷漠道:“我给你三秒,放下你的刀。”
  • The Black Tulip

    The Black Tulip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佛罗伦萨之夜(译文经典)

    佛罗伦萨之夜(译文经典)

    《佛罗伦萨之夜》采撷了海涅的三部中篇小说和一部可与歌德的不朽诗剧《浮士德》媲美、鲜为人知的散文剧本《浮士德博士》,两者同工异曲,两厢对照阅读相当精彩,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谈。读者从这本小书里的几篇作品中当可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