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1600000019

第19章 逸事(4)

佛经中另类的弥勒

佛经中的弥勒,又译为“慈”,弥勒是姓,名阿逸多,义译“无能胜”,据说为公元前6世纪人,与佛祖释迦牟尼同时。弥勒传世的种种行迹,简直可以说是诸佛、菩萨中的另类。他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婆罗门是印度种姓制度中最高的社会阶层,弥勒就生在这样一个富裕家庭。弥勒生时相好庄严,聪慧异常。按印度的习俗,生了孩子要请相师看相,相师看到此子,惊异地说:“此儿具足轮王相,长大必然要当转轮圣王。”这话很快传到国王耳里,满朝文武惶恐异常,怕国内要发生政变,急欲觅得此子将之杀害。弥勒的父亲预感大祸临头,即将其匿藏于母舅家中。弥勒长大后,舅氏虑其居于世间祸患终不能免,即令他从佛出家。

弥勒由于从小生活在经济富裕的氏族中,出家后依然交游显贵,喜爱华服。如国王用一件金缕袈裟供佛,佛将它赐给诸比丘,大家看到袈裟如此华丽,谁都不敢要,唯有弥勒欣然接受,并天天穿着到处乞食。此举引起一些比丘非议,他却根本不放在心上。弥勒在《楞严经》里说:“忆我往昔,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名利,好游族姓。”《妙法莲华经(序品)》中文殊也说他“心常怀懈怠,贪著于名利,求名利无厌,多游族姓家”。由此可见,弥勒在最初的时候并不按照“苦行”“断欲”的传统方法修为,有很多问题学生的特征,也让很多与他同学的人看不惯。

在佛教世界,算起弥勒学佛的历史,其实比佛祖释迦牟尼的资格还要老得多。但他因喜好交游,爱吃穿,更重视慧学,佛法勇猛精进方面不如释迦,结果修为反落在后面。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里,释迦回忆说:“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无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觉。”又说,“我以十事致最正觉:一者所有无所爱惜,二者妻妇,三者儿子,四者头目,五者手足,六者国土,七者珍宝财物,八者髓脑,九者血肉,十者不惜身命。我以此十疾得佛道。”释迦牟尼断却一切我执欲念,这是当时的弥勒难以企及的。

但佛经载,弥勒出家后从不与小乘比丘为伍,在生活或修学方面,他与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大菩萨同处,因此佛教的大乘法会上常出现弥勒的身影。如《华严经》弥勒故现楼阁,而令善财入于法界;法华会上,而与文殊共任流通;《解深密经》释迦以瑜伽了义之教传给弥勒,900年后得以弘法于世。

面对弥勒这个问题学生,释迦牟尼非但不放弃排斥,相反竟然青睐有加,甚至选择弥勒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予以授记。于是弥勒得以上升到欲界六天中第四层的“兜率天内院”说法,作为“一生补处”,单等释迦牟尼的世纪结束后继任,成为“娑婆世界”之教主。一些比丘对释迦此举不以为然,如《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中,优婆离(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问佛:“此阿逸多(即弥勒)具凡夫身,未断诸漏,此人命终当生何处?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说此人成佛无疑,此人命终生何国土?”大概意思就是:“弥勒这个凡夫俗子,他不断欲念,不勤修佛法,怎么会有资格当佛呢?”释迦牟尼很明确地回答了优婆离的问题:“十二年后,弥勒于波罗奈国,劫波利村,大婆罗门家,本所生处,结跏趺坐,如入灭定。身紫金色,光明显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天,其身舍利,如铸金像,不动不摇。身圆光中,有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蜜,字义炳然。时诸天人,寻即为起众宝妙塔,供养舍利。时兜率天,七宝台内,摩尼殿上,狮子床坐,忽然化生,于莲花上,结跏趺坐,身如阎浮檀金色,长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释迦牟尼明确回答了优婆离的问题,时间地点交代得清清楚楚,并预见了弥勒的成就,以此打消优婆离的顾虑。

在优婆离等人的眼中,弥勒是一个“不修禅定,不断烦恼”“未尽诸漏”的凡夫俗子,对释迦选这样的人接班,是难以想得通的。佛家有一个重要的理念是“空”,也就是断除一切固执的积习,返还到一种无欲无求、自然通明的境地。优婆离等对弥勒主要的不满,即是觉得他不能抛开身外之物,然而这种成见,自然也是一种“着相”的执著。如果弥勒把所谓珍贵的东西拿来即用,而心中无所挂碍,不存在物件好坏之分,反倒是一种解脱,就如同程颢所言“目中有妓,心中无妓”。

弥勒菩萨还被认为是唯识学的开山祖师,为大乘佛教瑜伽行学派的始祖。现存汉译藏经中,造立者注名为弥勒菩萨者,有《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经论颂》等,后传与无著、世亲兄弟。而现在学界的观点认为无著、世亲才更有可能是现实中“瑜伽行学派”的创立者。

弥勒源于原始崇拜吗

弥勒因为又译为“慈”,是“未来之佛”,也就是说现在还是菩萨,因此也叫“慈氏菩萨”。他的思想核心之一是修“慈悲心”,乃是一种对众生无差别的救助。据此,目前流行着一种观点:“弥勒”与圣经中的“弥赛亚”极可能本是同源。弥赛亚是音译,意译为“受膏者”,最初指犹太人的王在加冕时受膏油。膏油是香草和橄榄油调和而成,根据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地的习俗,沐浴之后要抹膏油,客人到来以膏油浇在其头上以示欢迎,传说先知摩西曾用膏油把帐幕和其中所有的器皿都抹过,并使之成圣。因此《旧约》称王或先知为受膏者,弥赛亚和基督都是受膏者。基督是希腊语,弥赛亚则是希伯来语,“弥勒”与“弥赛亚”两者的发音也很相似,弥勒是'Maitreya',弥赛亚是'Messiah'。另外,二者的意义也是相近的,都有未来救世主之意。

据某些专家考证,公元前1000年左右,包括西亚、北非、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流行着一种对未来救世主的信仰,耶稣宗教里的弥塞亚,就是这种救世主信仰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这种信仰在圣经《旧约》里面已经存在,反映了被压迫的民族对自由和幸福巨大的渴望。而在学术界已经确认,印度的弥勒信仰,和这种全世界范围的救世主信仰是彼此影响的,印度弥勒信仰并非独立的宗教崇拜,而是救世主信仰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人信仰弥勒之始

佛教传入中国后,人们最早的信仰不是观世音菩萨,也不是阿弥陀佛,而是弥勒菩萨。早在汉代,关于弥勒的佛经就被大量翻译成汉语,很快得到中国信徒的认可和接受,很多人一心一意要往生“弥勒净土”。

唐朝初年,弥勒信仰依然盛行。1954年在新疆出土了分别用吐火罗语(焉耆语)与回鹘语写的剧本《弥勒会见记》,描写了弥勒成佛的故事。这是维吾尔族第一部戏剧文学,也是迄今为止吐火罗语出土量最大的一部经典。根据回鹘文本题记,圣月菩萨从印度文制成古代吐火罗文,智护法师又从吐火罗文译为回鹘文,吐火罗文本时间约在公元6至8世纪,回鹘文本可能成书于8世纪。著名的诗僧寒山曾写道:“南无佛陀耶,远远求弥勒。”玄奘从一开始就是信仰弥勒净土的,是虔诚的弥勒信徒,非常推崇玄奘的武则天、唐高宗也俱信弥勒,这就是玄奘要去印度求《瑜伽师地论》的原因。

大诗人白居易亦为弥勒信徒,他组织了一个学会,叫“一时上升会”,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弥勒境界。为了往生弥勒,白居易写过一份决心书:“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升。”“慈氏”就是弥勒,这里的大意为:“我敬仰慈氏菩萨的身形,我呼唤慈氏菩萨的名字,希望来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弥勒菩萨的身边。”应该说,在唐朝以前的佛教徒中,信仰弥勒的占主要部分。

那么弥勒信仰为什么逐渐式微了呢?这当然涉及佛门“宗派之争”,但根本原因却是弥勒作为拯救苦难人民的未来救世主,早已成为民间反抗暴政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量的来源,打着“弥勒”的旗号反对残暴统治,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因此统治者绝不能容忍这种信仰的存在。唐玄宗时开始下令禁止弥勒信仰,唐朝开元以后弥勒佛像在汉族寺庙中急剧减少。由此肇始,无论庙堂还是民间都广受香火的弥勒信仰,一点点销声匿迹了。

你也弥勒 我也弥勒

因为弥勒为未来之佛,又没确定下世时间,所以历史上多有自称为弥勒托身之人,其目的大同小异,多为以此自抬身价或拉拢信众。最早自称为弥勒之人是南朝梁时的禅宗著名尊宿傅翕,又称“傅大士”。傅翕字玄风,号善慧,《续高僧传》中称傅弘,又称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傅翕于梁武帝时创立弥勒教,自称“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广弘菩萨行,门下有傅宣德等人。其后数百年间,弥勒教不断吸收佛教、道教、摩尼教诸教部分思想,最后形成白莲教。

弥勒教最初是造反者常用的托词,北魏宣武帝时冀州沙门法庆自命“新佛”,以李归伯为“十住菩萨”,创“大乘佛”。所谓的新佛就是引用佛经中“弥勒下生成佛”之说,力倡杀人,认为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者为十住菩萨,“屠灭寺舍,斩戮僧尼,焚烧经像”,“又合狂药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识,唯以杀害为事”(《魏书·元遥传》),史称“大乘教起义”,后来被元遥所灭。此后,假“弥勒降世”为旗号的事件此起彼落。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高阳(今河北高阳)人宋子贤擅长幻术,“能变作佛形”,自称“弥勒出世”,聚合人众举兵作乱。

到了唐朝,武则天篡位后通过官方宣布自己是弥勒佛降生,记载见于《资治通鉴》。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权倾一时的女性,如吕后、慈禧等人,都未能坐上皇帝的宝座。男尊女卑的社会,武则天一介女流当上皇帝,在传统礼教观念中是无法被人接受的,因此武则天自称弥勒下世,利用佛教的化身转生理论,以此构建了她取代李唐王朝、成为名正言顺皇帝的理论基础。

元末农民起义的韩林儿,宣传的也是“弥勒降生,明王出世”,这是将弥勒教与摩尼教混合而成的口号。朱元璋取得反元起义的最后胜利,为防他人沿用这种说法拉拢民心,便禁止信仰弥勒教,却把“明”作为了自己的国号。

发福了的笑口弥勒

关于弥勒的形象,在我国东晋时的西秦就已绘制出现,现甘肃炳灵寺石窟中有存。五代、宋以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创作。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了“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时的形象,这时的弥勒像是菩萨装束,两腿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腿下垂、右手扶脸颊做半迦思维形,而如来形的弥勒像则是下生成佛后的形象,与释迦佛的造像没有多大区别。大致从北魏开始,中国逐渐流行对弥勒下生的信仰,同时也开始出现穿上佛装的弥勒佛像。由于弥勒作为未来佛在信徒心中地位非凡,因此还有一些弥勒的巨像产生。最大的弥勒木雕像在北京雍和宫万福阁(又称大佛楼),佛像高18米,埋入地下部分8米,总长26米,由一根完整的白檀香木雕成。最大的石雕弥勒佛像则为四川凌云大佛,此佛立于四川乐山市岷江东岸凌云山上,大佛依断崖造成,世称“乐山大佛”,像身通高71米,肩宽28米,大佛相好庄严,比例匀称,气魄雄伟,临江端坐,是世界第一石刻坐佛像。藏密也非常崇拜弥勒,最大的铜制弥勒佛就是西藏扎什伦布寺中的强巴佛。

然而大约在五代以后,江浙一带的寺院中开始出现笑口弥勒佛的塑像。比起法相庄严的弥勒,笑口常开的弥勒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欢乐,消愁减忧,也更加深入人心,因此一直沿袭至今,据传这种形象其实是按照“布袋和尚”契此的形象塑造的。

布袋和尚,五代梁朝人,生于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或谓长汀,世人并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契此是他的自称,又号长汀子。布袋和尚笑口常开,蹙额大腹,经常佯狂装颠,出语不定,就地而卧,随遇而安,给人欢喜快活、逍遥自在、大肚能容的深刻印象。他手持禅杖,肩荷布袋,所有供身资具通通放在囊袋中,常用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把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没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而那布袋又是空的,因此有“布袋和尚”之神迹流传。如有人向契此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布袋和尚一生奇事不胜枚举,传说他高兴就卧在雪里,雪也不沾身。他还能够预卜吉凶和天气,天晴时穿着高齿木屐跑到桥上,竖膝而卧,雨天则穿上湿草鞋,在路上急急行走,表示天快下雨了,每一次都很灵验,被认为是一大奇人。有一首偈说:“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便是形容布袋和尚逍遥放旷、了断解脱的一生。

布袋和尚随缘度众,处处显示禅机。据成书于1004年、由释道原所著的《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记载,有一次一位禅僧走在布袋和尚前面,和尚从该僧背后摸了一下,禅师回头,和尚就说:“给我一文钱。”

禅师回答:“道得出,便给你一文钱。”和尚立刻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又有白鹿和尚问他:“如何是布袋?”他即刻放下布袋。

同类推荐
  • 大明三国

    大明三国

    崇祯十六年,天灾频仍而人祸不止,外有东虏率骑侵扰,内有流寇作乱四方,大明朝廷几乎无人可用,皇帝也被架空...乱世没有主角,而我虽然穿越为皇帝亦不能幸免。 关键是我就是那个被架空了的 ... 座下龙椅,不知多少人觊觎着它...为了苟活,我得做点什么...
  • 朗宋

    朗宋

    太宗当国年间,大宋国祚渐固,降吴越亡北汉,一统山河,好一个盛世气象。但在这霁月风光背后,却也有数不尽的诡计阴谋。山中少年为雪恨,只得踏入这诡谲世界。且看他如何驰骋江湖,崛起庙堂。破迷障、刃仇敌、诛奸邪,挣得个乾坤朗朗。当然,还有那旖旎春光。
  • 三国之熙皇

    三国之熙皇

    我为袁绍二子,袁熙。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英雄无悔,枭雄无泪,乱世之中,唯有兵戈才能赢得尊严,唯有冷血才能取得胜利,这天下只能有一个声音。“关羽,降还是不降”“某不降”“好,明日午时推出斩首,孤没有曹操的耐心”袁熙在众位大臣惊讶,敬佩,畏惧的目光之中离开了牢房。
  • 秦汉:帝国的崩溃与新生

    秦汉:帝国的崩溃与新生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自兹伊始,书同文,车同轨,中国第一次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统一。秦帝国的这次一统天下,短暂而辉煌。始皇帝沙丘暴崩,赵高立谋,李斯私心,二世胡亥登基。未几,嬴政陵墓之内尸骨未寒,戍卒叫,函谷举,咸阳火光,可怜焦土!秦朝,曾经席卷海内的伟大帝国,竟然一夕覆灭!西楚霸王项羽刚猛无俦,终垓下被围,四面楚歌。刘邦持三尺剑,以平民而为帝王,开天辟地。汉朝与匈奴百年战争,此消彼长,“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至今荡气回肠……强秦盛汉,横亘四百余载。艰难苦恨繁双鬓,这些伟帝英君、王侯将相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开拓历史,秦汉先民胼手胝足,不断地汰陈除旧,消融野蛮与暴戾,最终,在千万里广袤的神州大地上,一次又一次让铁与火归于沉寂。
  • 定居唐朝

    定居唐朝

    公元622年,大唐武德五年,唐高祖李渊在位,未来威震四方的大唐刚刚建立,风雨飘雨。薛朗,一个现代青年穿越到此时的唐朝,生存是个大问题!从孤身一人到安居乐业,这是一个男人的励志史。
热门推荐
  • 千古风流苏东坡

    千古风流苏东坡

    本书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生平,内容包括:风华初露、坎坷的仕途、以诗为词以词言志。
  • 水浒大泼皮

    水浒大泼皮

    林冲已经上梁山了,杨志也准备卖刀了,破旧的茅草屋里,穿越成泼皮牛二的马凯还在准备着讹人。不好,他又开始耍泼了!!(有情有义,才见水浒。)
  • 余音袅袅落凡尘

    余音袅袅落凡尘

    安瑜璎无意间与慕凡晨的相遇,展开一段奇妙的过去与未来
  • 金库通往刑场

    金库通往刑场

    王晓悟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虽然暖阳高照,红火的彩虹门散发着喜庆的召唤,他要迎接的客人还是寥若晨星,除了他为数很少的亲戚老乡外。今天是怎么了?自己虽是一个金库守卫员,无权无势,但对人无亲无疏,一切照规矩来,别人的婚丧嫁娶,自己是没有缺过礼的。到底是为什么啊?王晓悟沮丧地叫饭店按时开饭。这时应声而来的客人也到了。原来是他的搭档老刘。老刘掏出来一个很厚很大的信封:“我是全权代表,大家的心意都在这里了。”老刘把现金递给王晓悟的老婆,“弟妹点一下。”然后把账本塞给王晓悟,这是礼单。
  • 情商

    情商

    本书以纪实的笔法,描写了当代商战里的一宗房地产交易,其波谲云诡,大起大落,扣人心弦之处,比侦破小说有过之无不及;而活动于事件中的一个男商人与五个女友之间的男情女爱,恩怨消涨,比言情小说的缠绵悱恻更令人过瘾十分。小说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刻画血肉丰满。尤其是书中的五个女人,性格各异,一颦一笑,形象逼真。她们与男主人公复杂的情欲,情感纠葛,构成了一个个深刻动人的精采画面,时而热血沸腾,时而唏嘘扼腕。
  • 誓不为妾

    誓不为妾

    为了逃避被养母送去给老男人为妾的命运,简妍费尽心思的想为自己谋划到一个合适的良人。然后她一不小心就勾搭上了那位据说是最年轻有为的首辅大人。
  • 重返十八岁:男神,哪里逃

    重返十八岁:男神,哪里逃

    人生最悲催的事情就是跟男神同桌居然只知道学习……大龄剩女安若曦有一天发现帝都四大财团之一的纪默宇居然是自己高中的同学,天呀,要不要这么搞笑?而她知道这件事情时正在跟一个秃顶的男人相亲,要不要这么衰?上天垂怜,她重返十八岁,安若曦决定用自己多年温习言情小说的套路追男神,虐绿茶,走一条开挂的人生。多年以后,男神纪默宇回忆,有个小傻瓜,根本就不知道到底是谁套路了谁……
  • 列仙传

    列仙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钞级强者

    钞级强者

    【无形装逼精品之作】“儿子,外面很凶险,爹就是在外面活不下去了,才躲进魔兽森林深处的。”“儿子,咱家很穷,出去之后钱要省着点花,更不要跟人家攀比。”“儿子,你实力很弱,在外面一定要低调啊。”石豪怀着敬畏之心走出了魔兽森林,然后他渐渐发现,外面的世界跟老爹说的……不太一样。他低调不下去了。他怀疑自己家有矿!!QQ群:684418104(大茄之家)
  • 毒女娇妃

    毒女娇妃

    她是丞相之女,天生痴傻,人人可欺。他是云翎国最为尊敬的王,威严冷峻,绝代风华。初见时,冰窑之中,她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眼看着就要奄奄一息,只想找一落脚处借宿一晚。而他却一脸鄙夷,要夺其性命。却不料,再次相见时,为毛这傻女却变的这样凶悍,这样要着急扑倒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