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8900000054

第54章 体用一源论(11)

“区分”,是指的“秩然”。“裁断”,是指的“截然”。“分之各有其不易之则”,当然是“有序”。“如斯而宜”,当然是“不可乱”。所以他说:条理之秩然,礼至著也。条理之截然,义至著也。(《原善(上)》)礼和义,虽然有“秩然”和“截然”的分别,但是同属于“条理”。由“生生”而有“条理”,“条理”即包含于“生生”之中,故举“仁”即可以该“礼”,即可以该“义”。他说:

礼也,义也,胥仁之显乎!(《原善(上)》)

“条理”虽然包含于“生生”之中,然而“条理”却有显现“生生”,完成“生生”的作用。东原因此提出一个“智”字来,他说:

若夫条理得于心,其心渊然而条理,是为智。智也者,其仁之藏乎!(《原善(上)》)

东原把“仁”和“智”这两个字,看得非常重要。他拿“仁”说明“生生”,拿“智”字说明“条理”。他所说的“体仁”,是就“仁”说,他所说的“达礼”“精义”,是就“智”说。他所说的“行道”,是一种“生生”的作用;他所说的“知道”,是一种“条理”的作用。所以他说:

“生生,诚也;条理,明也。”诚的显现则为仁,明的显现则为智,原是一贯的看法。达到了“仁”和“智”的境地,就可以达到必然的境地了。东原说:

得乎生生者谓之仁,得乎条理者谓之智。至仁必易,大智必简。

仁智而道义出于斯矣。(《原善(上)》)

天下事情,条分缕析,以仁且智当之,岂或爽失几微哉?(《疏证(上)》)

这就是东原所谓“天下之懿德”,也就是东原所说的“人物之常”。

“懿德”与“常”,就成为“必然”。东原说:

以秉持为经常日则,以各如其区分日理,以实之于言行日懿德。(《疏证(上)》)

言乎必然之谓常。(《原善(上)》)

必然者,天地之常。(《原善(上)》)

呈其自然之符,可以知始;极于神明之德,可以知终。(《原善(上)》)

人之神明出于心,纯懿中正,其明德与天地合矣。(《原善(中)》)

纯懿中正,道之则也。(《原善(下)》)

又说:

物者,指其实体实事之名;则者,称其纯粹中正之名。实体实事罔非自然,而归于必然,天地人物事为之理得矣。(《疏证(上)》)宇宙当中充满着实体实事的物,有了物,就有一种纯懿中正的不可易的法则。实体实事的物,是自然的,纯懿中正的则,是必然的。由必然的纯懿中正的则,才能把握住“天地人物事为之理”。东原说:

是故就事物言,非事物之外别有理义也。有物必有则,以其则正其物,如是而已矣。(《疏证(上)》)

就人心说,东原提出“神明”两个字来。他曾告诉我们:“呈其自然之符,可以知始;极于神明之德,可以知终。”他拿神明和自然来作对比的说明,可见神明两字,东原极为重视。他说:

理义非他,所照所察者之不谬也。何以不谬?心之神明也。人之异于禽兽者,虽同有精爽,而人能进于神明也。(《疏证(上)》)就人心言,非别有理以予之而具于心也。心之神明,于事物成足以知其不易之则,譬有光皆能照,而中理者,乃其光盛,其照不谬也。(《疏证(上)》)

天下惟一本,无所外。有血气则有心知,有心知则学以进于神明。一本然也。(《疏证(上)》)

人则能扩充其知,至于神明,仁义礼智无不全也。仁义礼智非他,心之明之所止也,知之极其量也。(《疏证(中)》)又说:

故人莫大乎智足以择善也。择善则心之精爽进于神明于是乎在。(《原善(中)》)

“精爽”就自然说,“神明”就必然说。“以类滋生”,“饮食男女”,都是属于自然的,是人类禽兽之所同。但知道“以类滋生”的不易之则,知道对“饮食男女”之欲所以制之,那是属于必然的,是人与禽兽之所异。前者属于“精爽”,后者属于“神明”。一个人的心,如果能从“精爽”而进于“神明”,那就可以达到“择善”的地步,所谓“择善”,就是能从自然中求出必然。一个人如果能够“择善”,就不难“进于圣智”。

东原所谓“所照所察者之不谬也”“知其不易之则”“心之明之所止”“知之极其量”,都是指“择善”而言。但是我们要怎样才知道“择善”呢?

东原叫我们去“学”,叫我们由“学”以“扩充其知”。他说:

失理者,限于质之昧,所谓愚也。惟学可以增益其不足而进于智。益之不已,至乎其极,如日月有明,容光必照,则圣人矣。(《疏证(上)》)

试以人之形体与人之德性比而论之。形体始乎幼小,终乎长大;德性始乎蒙昧,终乎圣智。其形体之长大也,资于饮食之养,乃长日加益,非复其初;德性资于学问,进而圣智,非复其初,明矣。(《疏证(上)》)

学则就其昧焉者,牖之明而已矣。(《疏证(中)》)怎样叫做学?学是由无知到有知,由蒙昧到圣智,由长于自然而明于必然。所以东原说:

圣人之学,使人明于必然。(《绪言(上)》)

但自然和必然非孤立的,而是联系的。所以说:

自然之与必然,非二事也。就其自然,明之尽而无几微之失焉,是其必然也。如是而后无憾,如是而后安,是乃自然之极则。若任其自然而流于失,转丧其自然而非自然也。故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疏证(上)》)

善者,称其纯粹中正之名;性者,指其实体实事之名。一事之善,则一事合于天。成性虽殊,而其善也则一。善,其必然也;性,其自然也。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此之谓自然之极致。(《疏证(下)》)

夫人之异于物者,人能明于必然;百物之生,各遂其自然也。(《疏证(上)》)

又说:

孟子之言乎自然,异于告子之言乎自然,盖自然而归于必然。必然者,不易之则也,非制其自然使之强而相从也。天下自然而无失者,其惟圣人乎!(《绪言(上)》)

“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此之谓自然之极致”,这段文句是东原全部思想的神髓。他认为人与万物所以不同,就在于人能够知道必然,而物只各遂其自然。因为这样,所以万物只能在自然条件限制下求生存,而没有超出自然限制的力量。人是明于必然的,所以人有超出自然限制的力量。

人能够在自然条件的限制之外,造出许多工具,以求达到必然的目的。因此人类不仅能够利用自然,并且能够驾御自然,征服自然。这便是“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意思,这就叫做“自然之极致”。必然和自然,并非二事。必然由自然而来,自然向必然而去。必然既不是“制其自然使之强而相从”的作用,更与那种“任其自然而流于失,转丧其自然”的情况不同;乃是“就其自然,明之尽而无几微之失”之意。东原对于生生和条理的看法,与此正同。所谓生生即指自然而言;所谓条理,即指必然而言。他的那种“惟条理是以生生,条理苟失,则生生之道绝”的主张,与这里“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思想,正相吻合。东原认为:孔、孟的思想,与各家思想的分野,就在孔、孟能够看到“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这一点。他说:孔、孟之异于老聃、庄周、告子、释氏者,自志学以至从心所欲不逾矩,皆见乎天地人物事为有不易之则之为必然,而博文约礼以渐致其功。彼谓致虚极,守静笃,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至于道,法自然无以复加矣。孟子而后惟荀子见于礼义为必然,见于不可徒任自然,而不知礼义即自然之极则。宋儒亦见于理为必然.而以理为太极‘,为生阳生阴之本,为不离阴阳,仍不杂于阴阳。指其在人物为性,为不离气质,仍不杂乎气质。盖以必然非自然之极则而已。(《绪言(下)》)

可见东原对必然和自然的说明,是费了一番苦心,然而这点也正是他的识解过人之处。

第三、性

东原以道和顺的关系,说明自然;以善和常的关系,说明必然;现在又以性和德的关系,说明本然。他说:

实之昭为明德,是谓信。(《原善(上)》)

言乎信之谓德。(《原善(上)》)

又说:

名其不渝谓之信。(《原善(上)》)

德,言乎不可渝也。(《原善(上)》)

他拿“信”之一字来解释“德”,又拿“不渝”来确定德的含义。所谓“不渝”即是指“本然”而言。他说:

言乎本然之谓德。(《原善(上)》)

又说:

通乎天地之德者,可与语性。(《原善(上)》)

德和性,都是就本然而言。不过,德,是指天地之本然;性,是指人物之本然。人物之性,却又是本于天地之德。现在我们只要就性加以研究,那么,对于德也就可以了然了。东原说:

性,言乎本天地之化,分而为品物者也。限于所分日命,成其气类曰性。各如其性以有形质,而秀发于心,征于貌色声,日才。资以养者存乎事,节于内者存乎能。事能殊致存乎才,才以类别存乎性。

有血气,斯有心知,天下之事能于是乎出。君子是以知人道之全于性也。(《原善(上)》)

这一段话,是东原性论的中心。他告诉我们:“性”“命”“才”的分别,“事”和“能”的作用,以及“血气”和“心知”的关系。我们必定要能够把这许多关系,认识清楚,然后才能把握住东原的性论。东原说:

气化生人生物,据其限于所分而言谓之命,据其为人物之本始而言谓之性,据其体质而言谓之才。(《疏证(下)》)命,是就“限于所分”而言;性,是就“人物之本始”而言;才,是就“体质”而言。人物之生,是各依其类,而分于天地之气化。分于天地之气化,是“分”;各依其类,是“限于所分”。这种有所限制,人力无从增减于其间的,叫做“命”。其未感于外物时的那种本然的状态,叫做“性”。人物各如其性而成其形质,以显现出性的本然的,叫做“才”。我们现在拿金锡为譬。当我们熔冶金锡的时候,就它们的本然之质来说,是性。既已熔冶,则冶金必成金器,冶锡必成锡器,这是命。既已成器,则有形体可见,可以辨别出孰为金器,孰为锡器,这是才。我们再拿桃树和杏树作譬。当桃核和杏核,尚未生根发芽的时候,无法辨别它们生长的力量及其形色臭味的不同,这是性。后来种人泥土之后,株成叶茂,华繁果熟,桃自桃,杏自杏,各不相同,这是才。可是桃和杏的不同,并非是到了长成桃树和杏树以后,才能看出,它们的不同,早潜藏于桃核和杏核之中。在桃核里面,只能长成桃树,绝不能长出一棵杏树;在杏核里面,也只能长成杏树,绝不能长出一棵桃树。这便是命。所以东原说:“限于所分日命,成其气类日性。各如其性以有形质,而秀发于心,征于貌色声,日才。”不过这命、性、才三者,都是由气化而生,称之为“天性”。东原说:

成是性,斯为是才。别而言之,日命,日性,日才;合而言之,是谓天性。(《疏证(下)》)

这是说明性、命、才的分别。我们再看东原对“事”和“能”的说明。他说:

生养之道,存乎欲者也。感通之道,存乎情者也。二者自然之符,天下之事举矣。尽美恶之极致,存乎巧者也。宰御之权,由斯而出。尽是非之极致,存乎智者也。贤圣之德,由斯而备。二者亦自然之符,精之以底于必然,天下之能举矣。(《原善(上)》)五行阴阳者,天地之事能也。是以人之事能,与天地之德协。事与天地之德协,而其见于动也,亦易与天地之德违。则遂己之欲,伤于仁而为之;从己之欲,伤于礼义而为之。能与天地之德协,而其有所倚而动也,亦易远于天地之德。则以为仁,害礼义而有不觉;以为礼义,害仁而有不觉。皆道之出乎身,失其中正也。(《原善(上)》)人与物同有欲。欲也者,性之事也。人与物同有觉。觉也者,性之能也。欲不失之私则仁,觉不失之蔽则智。仁且智,非有加于事能也,性之德也。(《原善(上)》)

又说:

耳目百体之所欲,血气资之以养,所谓性之欲也,原于天地之化者也。是故在天为天道,在人成根于性而见于日用事为,为人道。仁义之心,原于天地之德者也。是故在人为性之德。斯二者,一也。由天道而语于无憾,是谓天德。由性之欲而语于无失,是谓性之德。性之欲,其自然之符也。性之德,其归于必然也。归于必然,适全其自然。此之谓自然之极致。(《原善(上)》)

“事”,是就“自然”的方面而言。所谓欲,所谓情,都属于“事”。

同类推荐
  •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相传“内篇”全为庄周所著;“外篇”和“杂篇”有的出自庄周门人或庄子学派之人之手。《庄子》注释本较多,以清末郭庆藩《庄子集释》最为详明。本书即采用该书为底本。注释根据语境用白话解释,力求简明扼要;翻译根据注释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力求保持原意和文句的晓畅。本书在注、译中因本人水平所限,难免出现讹误。恳切地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一切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分为机器猛于虎、不敢生病、大踏步地走向不可避免的危机三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机器PK工人、机器一改进, 工资就降低、巨无霸等。
  •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篇对话录。在这个对话录里柏拉图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人类的正义与善是这个乌托邦的主题。这部作品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行走中的言说:一个思想背包客的心路历程

    行走中的言说:一个思想背包客的心路历程

    科学人文系列。本书为一个哲学工作者对于科学、哲学与文化的全方位思考,主要集中在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科技与社会以及科技政策等。观点新颖、视野开阔、语言流畅,适合爱好哲学的大学生及其他科技工作者阅读。
热门推荐
  • 末日帝国之丧尸出笼

    末日帝国之丧尸出笼

    丧尸新鲜出笼,超能陆续觉醒,人类末日时代降临,且看主角力挽狂澜!
  • 殿下,你瞎还是我瞎

    殿下,你瞎还是我瞎

    周录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结果没成功,自己挂掉了。借尸还魂成为谭然后,她想明白了自己是个打酱油的,在小山村过过悠闲日子也挺好,没想到中途被人一棒打偏了方向,她竟成了状元郎?!第一次见面,他说:“黄不拉几丑丫头”;第二次见面,他被面巾下的脸,吓的落荒而逃;后来,两人终于真面目相见他:“原来你长的不丑啊?”她:“殿下,你眼瞎,请直呼我真名—十里八乡第一美。”他:“有我好看吗?”她:“殿下,请恕我瞎!”
  • 恶魔令:女人乖乖不许逃

    恶魔令:女人乖乖不许逃

    受了刺激跑去大跳热舞,不料却认错了人,表错了情,从此惹上某个邪气痞男。一场爱情游戏,他步步为营,只为诱她入局。她不断退避,却还是沦了心。他说,“我们注定是一类,而你,注定是我的。”她不信邪地开逃,不曾想某些事竟真应了那话……
  • 我这穿越有点怪

    我这穿越有点怪

    当穿越成为一种常态,拯救世界成为一种美好的工作时。勇者便成为了一个人人向往的职业!“放屁!你们当初骗我进来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 同学是我爸

    同学是我爸

    忽然这一天,柯乐乐爸爸消失了,每天和柯乐同住一屋檐的却是一个年龄和柯乐相仿的同学,后来柯乐乐知道柯白程,竟然是柯乐乐爸爸。
  • 西游记百回详注

    西游记百回详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杀手皇妃倾天下

    杀手皇妃倾天下

    她本就是个冷情孤僻的杀手,被父母丢弃不说还被老天爷扔到了这个乱世,好吧!既然来了就好好活着吧,可是上天还是夺走了她拥有的幸福;他本是个浪荡公子,却被她一打定情,怎知道自己也被卷进了这乱世之中;他小时候就被扔在了乱葬岗,九死一生后却意外的拥有了那个出色女子的情意,相知相守是何等的惬意;他是北辽的王子,下一任的北辽大王,却被这个冷清的女子深深的吸引,不惜为她放弃了野心。三个出色的男子倾尽一切不为天下只为她!
  • 局中局(罪推理事务所)

    局中局(罪推理事务所)

    一场腥风血雨的猎杀行动展开,案情隐藏着的阴谋与杀局,警察与黑道势力角逐,胜利却伴随着危险步步紧逼,但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危险四伏的局中局,悬念丛生的谜中谜,紧张刺激的生死之战,让你的肾上腺素一路飙升!
  • 桂林往事

    桂林往事

    去年一年,在时间老人数以亿计的长胡须中,或许只是一根胡子的很小一段。在这一小段胡子上讨生活的我们,不得不随时感应到的,是老人绵延不绝的心跳。他是那样不骄不躁、不急不缓、不新不旧、不厌其烦地,拖着我们走向黑暗。在毫无自由可言地走向黑暗的途中,我的2007,倒也活得顺风顺水,一个有力的证明就是,腰围又胖了一圈。现在回想起来,2007年,也曾经有过两次闪电,它几乎就要照亮黑暗,却被我害怕睁开、睁大的眼睛,在眨眼之间,无意错过。去年夏天,几乎是在同时,我结识了两个QQ里都叫“小小”的女孩。
  • 树木与树叶

    树木与树叶

    若山牧水作品的主题为歌颂自然美、旅途、恋爱和酒,整个《树木和树叶》系列共37篇长短不一的短歌和散文组成,挑选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自然美和旅途)且短歌或俳句篇幅较少的文章做成一部散文集。笔触清新,对景物的描写如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