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8900000053

第53章 体用一源论(10)

宇宙间万事万物,所以能够滋长绵延继续不断,正由于有这“生生”的作用。这“生生”的作用,就是所谓自然现象。如果我们能够依顺着这种自然现象,就能把握住“生生”,反之,如果背逆了这种自然现象,就要失去“生生”了。东原说:

言乎自然之谓顺。(《原善(上)》)

自然者天地之顺。(《原善(上)》)

东原特别提出了一个“顺”字,以说明自然,是很有深意的。他认为“顺”就是“道”。所以说:

上之见乎天道,是为顺。(《原善(上)》)

明乎天地之顺者,可与语道。(《原善(上)》)

言乎顺之谓道。(《原善(上)》)

又说:

天下之道尽于顺。(《原善(上)》)

东原不但认“顺”就是“道”,同时他还认“顺”和“生生”,也有密切的关系。他说:

一阴一阳,其生生乎!其生生而条理乎!以是见天地之顺。故日一阴一阳之谓道。(《原善(上)》)

总之,东原所说的“自然”,所说的“顺”,所说的“道”,所说的“生生”,所说的“化”,实际是同一的东西,明白了这点,才能把握住他的全部的思想。现在更进一步看东原对“道”的说明。他把“道”分为“天道”和“人道”。他说:道有天道人道:天道,阴阳五行是也;人道,人伦日用是也。(《绪言(上)》)

在天为天道。在人,成根于性而见于日用事为,为人道。(《原善(上)》)

人道本于性,而性原于天道。(《疏证(下)》)

又说:

大致在天地则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谓道。在人物则人伦日用,凡生生所有事,亦如气化之不可已,是谓道。故《易》日:“一阴一阳之谓道。”此言天道也。《中庸》日:“率性之谓道。”此言人道也。(《绪言(上)》)

天道,指阴阳五行而言,是“气化流行,生生不息”;人道,指人伦日用而言,是“凡生生所有事,亦如气化之不可已”。以气化流行的自然现象而言,就称之为天道。以日用事为的人物关系而言,就称之为人道。

天道和人道,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连贯的。人道的发生,是以天道为根据。因为我们的日用事为的人道,都是根据我们的本性而发生的。《易经》上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指的天道;《中庸》上所说的“率性之谓道”,是指的人道。东原拿“体物”说明天道;拿“生养之道”说明人道;另提出一个“分”字来,以说明人道和天道的关系;又提出“实体实事”

来,以说明人道和天道的所在。我们先看东原对于天道的说明。他说:

天道,五行阴阳而已矣。(《原善(上)》)

五行阴阳者,天地之事能也。(《原善(上)》)

言乎天地之化日天道。(《绪言(上)》)

所谓天道即就天地化生而言。天地何以化生?乃由于五行阴阳。五行阴阳,东原认为是天地的事能,而称之为天道。他在说明体物的时候,用五行阴阳来说明;在说明天道的实体的时候,也用五行阴阳来说明。又在说明由天道化分为人道的时候,仍是用五行阴阳来说明。他说:

形而上者,阴阳鬼神胥是也,体物者也。(《原善(上)》)五行之成形质者,则器也。其体物者,道也。(《原善(上)》)器言乎一成而不变,道言乎体物而不可遗。(《疏证(中)》)这是说明体物。他说:

阴阳五行,道之实体也。(《疏证(中)》)

人物同本于天道。阴阳五行,天道之实体也。(《绪言(上)》)这是说明天道的实体。他又说:

由天道以有人物,五行阴阳,生杀异用,情变殊致。是以人物生生,本五行阴阳,征为形色。(《原善(中)》)阴阳五行,道之实体也。血气心知,性之实体也。有实体,故可分。惟分也,故不齐。古人言性,惟本于天道如是。(《疏证(中)》)天道,阴阳五行而已矣。人物之性,成分于道,成其各殊者而已矣。(《疏证(中)》)

这是说明由天道划分人道。惟其认天道是体物的,所以告诉我们:

“万物育,则天下无或不得其顺者也。”(《原善(下)》)惟其认天道是实体的,所以说:“语道于天地,举其实体实事而道自见。”(《疏证(下)》)惟其认人道是由天道划分的,所以说:“人道本于性,而性原于天道。”

(《疏证(下)》)这是东原一贯的说明。我们再看他怎样说明人道?他说:

行于人伦庶物之谓道。(《原善(上)》)

人道,人伦日用、身之所行,皆是也。(《疏证(下)》)语道于人,人伦日用,成道之实事。(《疏证(下)》)然智愚贤不肖,岂能越人伦日用之外者哉?故日:“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饮食喻人伦日用,知味喻行之无失。使舍人伦日用以为道,是求知味于饮食之外矣。(《疏证(下)》)东原从人伦日用说明人道。以为“道”只宜从人伦日用上去求,如果离开人伦日用以求“道”,正和离开饮食以求知味一样。颜习斋说:

孔子则只教人习事,迨见理于事,则已彻上彻下矣。(《存学编》)习斋那种“见理于事”的主张,和东原求道于人伦日用的主张,用意是相同的。所以东原说:

出于身者,无非道也。(《疏证(下)》)

道者,居处饮食言动,自身而周于身之所亲,无不该焉也。(《疏证(下)》)

极言乎道之大如是,岂出人伦日用之外哉?(《疏证(下)》)人道赅括人伦日用,既已说明,但人伦日用又怎样解释呢?东原便提出“生养之道”来。他说:

饮食男女,生养之道也,天地之所以生生也。(《原善(下)》)圣人顺其血气之欲,则为相生养之道。(《疏证(上)》)生养之道,就是天地所以生生的大道,实际上是饮食男女的“大欲”。

东原很坦白地告诉我们,这种饮食男女的大欲,正是所谓的生养之道。我们只要能够依顺着这种饮食男女的血气之欲,就可以完成生养之道,也就可以完成“天地之所以生生”的大道。所以东原说:

生养之道,存乎欲者也;感通之道,存乎情者也。(《原善(上)》)

合声色臭味之欲,喜怒哀乐之情而人道备。(《疏证(中)》)耳目百体之欲,求其故,本天道以成性者也。人道之有生,则有养也。(《原善(上)》)

又说:

耳目百体之所欲,血气之资以养者,所谓性之欲也,原于天地之化者也。故在天为道,在人为性,而见于日用事为为人道。(《绪言(上)》)

欲本乎天道以成性,是“原于天地之化”的,又怎样可以去呢?主张去欲的人,无异于主张去生养之道。东原对这点特别看重,所以说:

是故去生养之道者,贼道者也。(《原善(下)》)

然则我们对于这种生养之道的欲,就可以漫无节制地放纵了吗?是又不然。东原说: 、

夫耳目百体之所欲,血气之资以养者,生遭也。纵欲而不知制之,其不趋于死世,几希!(《绪言(上)》)

“制之”这两个字,东原看得非常重要,这就包含在他所说的“条理”

里面。所以东原说:

惟条理是以生生,条理苟失,则生生之道绝。(《疏证(下)》)“生生”,是指自然的关系而言,“条理”,是指必然的关系而言。那种显现必然关系的“条理”,正含着完成自然关系的“生生”之道的作用。

假使失去了那必然关系的“条理”,则所谓自然关系的“生生”,亦将不能成立。东原以“道”之一字,来说明自然关系的“生生”,以“善”之一字,来说明必然关系的“条理”,是一个很有组织的说明。现在我们说明“善”。

第二、善

东原对于“善”之一字,看得非常重要。可以说这是他的全部思想的主眼。他下“善”之一字的定义,说:

善,言乎知常、体信、达顺也。(《原善(上)》)怎样叫做“常”?怎样叫做“信”?怎样叫做“顺”?他曾逐一加以说明:

上之见乎天道,是谓顺。(《原善(上)》)

实之昭为明德,是谓信。(《原善(上)》)

循之而得其分理,是谓常。(《原善(上)》)

但所谓“道”、所谓“德”、所谓“理”又是怎样的呢?他说:

道,言乎化之不已也。德,言乎不可渝也。理,言乎其详致也。(《原善(上)》)

对于“顺”和“道”的关系,我们上面已有说明。对于“信”和“德”的关系,我们在后面就要讨论到。在这里我们单提出“常”和“理”的关系来解说。东原说:

察乎天地之常者,可与语善。(《原善(上)》)

东原说明“善”,虽然提到了“信”,提到了“顺”,可是他特别看重的,还在一个“常”字。我们只要对“常”之一字,详加阐明,就可以了解东原所说的“善”了。东原说:

生生,仁也。未有生生而不条理者。条理之秩然,礼至著也。条理之截然,义至著也。以是见天地之常。三者成得,天下之懿德也,人物之常也。故曰“继之者,善也”。(《原善(上)》)又说:

善,日仁,日礼,日义:斯三者,天下之大衡也。(《原善(上)》)

东原把仁、义、礼三者,称之为善,又称之为常。他以“生生”说“仁”,以“条理”说“礼”和“义”。而对于“礼”和“义”又分开解释。谓“礼”为属于“条理之秩然”的,“义”属于“条理之截然”的。

东原对于“生生”和“条理”这两个名词,曾反复阐明,不厌其详。有时拿“生生”解释“条理”,有时又拿“条理”来解释“生生”。一方面告诉我们,在“生生”的作用里面,才能发生“条理”。另一方面又告诉我们,在“条理”的关系里面,才能显现“生生”。生生和条理的关系,究竟怎样?为什么东原对于这两个名词这样不惮烦地解释?正是我们在这里所要讨论的中心问题。何谓条理?东原说:

得其分,则有条而不紊,谓之条理。(《疏证(上)》)条理,是指“有条而不紊”的现象而言。“有条而不紊”的现象,怎样发生?东原以为是由于“得其分”。东原说:凡分形气于父母,即为分于阴阳五行。人物以类滋生,皆气化之自然。(《疏证(中)》)

又说:

天道,阴阳五行而已矣。人物之性,分于道而有之,成其各殊者而已矣。其不同类者,各殊也;其同类者,相似也。(《绪言(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就表面看来,好像是千头万绪,杂乱无章,有的相似,有的各殊。我们对于这许多头绪纷繁杂乱无章的事物,有什么方法加以整理,加以分别呢?当我们有了一个“类”的观念以后,于是我们知道凡是同类的,都是相似的,凡是不同类的,都是各殊的。当我们有了一个“分”的观念以后,于是我们知道在那种纷繁杂乱的事物当中,都含有着一种有条不紊的条理。就是所谓“分于道”、“分于阴阳五行”。这种“分”的作用,正是“气化之自然”,所以人物能够“以类滋生”。“分”,是“生生”的作用;“得其分”,是“条理”的作用。“类”,是“条理”的作用;“以类滋生”,却又是“生生”的作用。更正确地说来,所谓“得其分”者,是由“生生”而成其“条理”;所谓“以类滋生”者,是由“条理”更发为“生生”。“条理”和“生生”,实际上是一件东西的两种不同的作用。不过“条理”更为重要。因为“条理”不仅显现“生生”的作用,条理本身即含着“生生”的作用,并且完成“生生”的作用。所以东原说:

孟子称孔子之谓集大成日:“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圣智至孔子而极其盛,不过举条理以言之而已矣。(《疏证(上)》)

东原更进一步地说:

生生者,仁乎!生生而条理者,礼与义乎!何谓礼?条理之秩然有序,其著也。何谓义?条理之截然不可乱,其著也。(《原善(上)》)

《易》有之日:“天地之大德日生。”一阴一阳,流行不已,生生不息。观于生生,可以言仁矣。在天为气化之生生,在人为其生生之心,是乃仁之为德也。由其生生有自然之条理,惟条理所以生生,观于条理之秩然有序,可以言礼矣。失条理则生生之道绝,观于条理之截然不可乱,可以言义矣。生生,诚也;条理,明也。故行道在体仁,知道在达礼,在精义。(《绪言(上)》)

又说:

自人道溯之天道,自人之德性溯之天德,则气化流行,生生不息,仁也;由其生生有自然之条理,观于条理之秩然有序,可以知礼矣。观于条理之截然不可乱,可以知义矣。在天为气化之生生,在人为其生生之心,是乃仁之为德也。在天为气化推行之条理,在人为其心知之通乎条理而不紊,是乃智之为德也。惟条理是以生生,条理苟失,则生生之道绝。(《疏证(下)》)

“由其生生有自然之条理”,“惟条理所以生生”,“失条理则生生之道绝”,这三句话都是说明“生生”和“条理”是互相关联的。就天道说,·则为“气化之生生”;就物理说,则为“以类滋生”;就人事说,则为“生生之心”。但是“气化之生生”,何以“推行而不乱”?“以类滋生”,何以“各依其类”?“生生之心”,何以“心知之通乎条理而不紊”?这是因为“由其生生有自然之条理”的道理。这就叫做“礼”,这就叫做“义”。所以说,“生生者,仁乎!生生而条理者,礼与义乎!”礼和义,虽然都是条理的作用,却是大有分别。礼,是“条理之秩然有序”的;义,是“条理之截然不可乱”的。在这里,东原便提出一个“理”字来,以说明“秩然”,提出一个“权”字来,以说明“截然”。他解释“理”字道:“循而分之,端绪不乱,日理。”(《绪言(上)》)“端绪不乱”,当然是指的“秩然”。他解释“权”字道:“权,所以别轻重。谓心之明至于辨察事情而准,故日权。”(《疏证(下)》)“别轻重”,“辨察事情而准”,当然是指的“截然”。他在《孟子字义疏证》卷上,曾对于“理”和“义”发过一段最精彩的议论。他说:举理以见心能区分,举义以见心能裁断。分之各有其不易之则,名日理。如斯而宜,名日义。是故明理者,明其区分也。精义者,精其裁断也。

同类推荐
  •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本书所讲“易经”,包括“经“和“传”,行文时或注明“经”,或注明“传”,或注明为后来学者论述,或总称“易经”或“易学”。全书收录了略说易经与辩证法、易经的对立统一律、易经的质量互变律、易学循环论的再认识——否定之否定律等近40篇文章。
  • 小窗自纪

    小窗自纪

    《小窗自纪》原书四卷,明朝万历年间有刻本行世,全书数百则,内容以修身养性为主,兼顾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和评说,议论的范围几乎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作者下笔洋洋洒洒,舒展自如,文字清新疏朗,哲思深入浅出。通览一册《小窗自纪》,满怀馨香四溢。
  • 回到今生

    回到今生

    布莱恩·魏斯凭借自己二十多年来的研究与经验,带领我们进入前世回溯的惊奇之旅,见识到前世如何影响今生的生活。与“前世今生”系列的前三本书不同的是,《回到今生》将主题落在了今生的爱、喜悦与理解上。他在书中揭开宇宙基本的生命动力及疗愈的能量——“爱”,这股能量使人们经历无数次生命。他强调通过前世回溯重新去扩张与体验爱的经验,并且教导我们如何“灵性自助”,告诉我们放掉愤怒,建立相爱的家庭,培养丰富的爱与同情心的重要性。此外,魏斯特别教授了回溯前世的自我冥想练习方法。尤其重要的是,他还传达了许多灵性大师(高层次的存有,不具形体的灵魂)的信息,以便我们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进而超越自己,彻底转化生命。
  •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竟业旬报》——“重要出发点”、《新青年》——自此“暴得大名”、《努力周报》——“忍不住谈政治”、《新月》——争人权的“斗士”、《独立评论》——“诤友”与“诤臣”之间、《自由中国》——勉为其难的“教父”、言论自由与个性发展、言论自由与人权保障、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等等。
  • 孟子旁通

    孟子旁通

    全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讲在前面”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以人物和重大事件为纲,作为切入点予以介绍;第二、三部分则是以《孟子》梁惠王篇为核心,详解文字,对文字所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进行贯通式专题性地分析与讲解,使得全书内容不拘泥于《孟子》原文,使读者获得大量通识性的知识,体现了南先生独特的历史观与哲学观。
热门推荐
  • 科学未解之谜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科学未解之谜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宇宙天文未解之谜,黑洞的引力有多大?神秘的暗物质是什么东西?银河系的中心到底是什么?太阳还能燃烧多久?火星上有生命吗……物理学未解之谜,物理学定律能被统一起来吗?万有引力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什么“低溫堡垒”难以攻克……数学未解之谜,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思想源自中国吗?素数的本质是什么?扑朔迷离的“回文数猜想”是怎么回事?“黎曼猜想”能否得到证实……化学未解之谜,是否还存在元素周期表上以外的元素?水存在着一种新的形态吗?超强酸的强烈腐蚀性从何而来……医学未解之秘,为什么有的细菌能耐高温?艾滋病病毒是人制造出来的吗?
  • 百吃不厌的精品家常菜

    百吃不厌的精品家常菜

    本书作者是搜狐网美食名博主,她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精心诠释每一道菜,将人人都听过、做过的家常菜做出自己的风格,做出自己的味道。《百吃不厌的精品家常菜》作者应用大量的过程图对每道菜的制作过程进行详尽地描述,并为读者精心编写厨房小贴士,对每道菜品均详细介绍原料、做法、特点以及烹饪技巧等内容,让不会做菜的人,一看就会,一学就能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让忙碍的人们轻松地用最常见的食材,最简易的方法,最科学的营养搭配,做出自己的美味,让人们在平凡的日子里通过美食感受生活的美好,使平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 恶魔的致命情人

    恶魔的致命情人

    一支豪华车队停在“帝国财阀”雷氏的总部大厦门前,立刻有小弟上面打开最前面那辆加长型BMW的车门。一个身穿三宅一生全球限量版黑色手缝西装的男人走出车门,这个男人长着一双犀利的黑眸,不用说话,他那阴冷的目光便足以杀人。他那挺直的鼻透着坚毅,那飞扬的眉透着霸气,那紧抿的薄唇透着无情。如刀削一般的脸简直比电影明星还要漂亮,他那挺拔的身材只有天天泡在健身房的人才能练得出来,纠结的肌肉这……
  • 还乡记

    还乡记

    整个陕北在睡午觉,长长的,时光。少年时代夏日午睡醒来,总会觉得有什么迟了,赶不上了,自己被一大群人一大件事抛弃了。现在又是午睡独自醒来,知道有人在梦里,有人不知出发哪里去了,知道有些事有些人把我忘记了。我有时怕那些睡着的人,觉得我整个的人被放弃了。从小,我名义上过继给我叔叔,我的三爹。方言里我们称呼父亲的哥哥和弟弟为爹爹,排行老几就是几爹爹,在书写里,我习惯叫他为叔叔,有时也喊小爹爹。我叔叔每天放羊。
  • 北京往事

    北京往事

    本书作者用北京人特有的方位感,以时间为横轴,从远古的青铜时代到近现代的革命运动;以空间为纵轴,从中心的紫禁城到郊区的明十三陵,层层铺开,娓娓道来。
  • 绝世唐门之舞桐重生

    绝世唐门之舞桐重生

    一朝重生,唐舞桐多了个妹妹,她的重生也给大陆带来了很多变故,穆恩没死,橘子也没有得到霍雨浩的种子……
  • 纪录片

    纪录片

    你是雷双虎叔叔吗?一个怯怯的声音在我的背后响起。那时候我正准备开门,钥匙还插在锁孔里。我转头一看,是一个陌生的女孩,十八九岁的模样,背着一个式样陈旧的白色双肩包。我就是雷双虎,你是?我有些惊愕地问。女孩理了理被汗水沾住的那一绺头发,突然露出笑脸来,呀,雷叔,你认不出我来了?我是陆小萍啊,就是你拍的片子里的那个陆小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唐通天录

    大唐通天录

    1万年前,逍遥剑皇渡劫之时遭死对头暗算命陨于天劫之下。1万年后,逍遥剑皇重生于一名少年身上。重活一世的他。以剑证道到碾压无数天骄。心之所向,剑之所指。
  •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命运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命运

    本书告诉读者:所谓自制力,就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就在于人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动,自制力是一个人是否坚强的重要判断标。美好的人生都是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自制力就是尽管你不想做某些事情,但还是尽力去做,这样你就能做成你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