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9800000016

第16章 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1)

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作为媒介形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人们对于大众传播媒介组织认知信息的总和,也是目前关于媒介形象研究的两个维度中一个更为引人关注、成果也更为丰富,并且也是更容易引起共鸣的一个领域。

由于媒介竞争的加剧,中国的传媒业进入了一个从技术、介质、内容生产到广告与节目营销,再到社会资源的整合等全面竞争的新局面,良好的传播者媒介形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无论是传媒业界还是传媒学术界对此都有切身的体会,也引起了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者对此广泛关注,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为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也提供了许多“巨人的肩膀”。

在本章中,将分别讨论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的影响因素、构成要素和传播者媒介形象塑造等问题。

第一节 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的影响因素

在这一部分里,主要探讨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的构成要素、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在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的认知过程中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形象是形象主体、认知主体在一定环境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传播者媒介形象认知的因素主要也是包括了形象主体(大众传播媒介组织自身)、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和认知主体(社会大众)三个方面。

一、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因素

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是人们对于大众传播媒介组织认知信息的总和,就已经确认了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在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中具有规定性的一面:一是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就是大众传播媒介组织的形象,而不是军队、政府等其他一些组织的形象,更不是某一个人的形象;二是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是人们对于大众传播媒介组织的认知信息,这种认知信息还是关于它的各种认知信息的一个综合的、总体的、统一的,并且是整体性地把握的结果,是一个信息总和的概念。

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作为系统,总是和要素分不开的。系统与要素的对立统一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存在方式,也是一对深刻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关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

(一)传播者媒介形象要素的研究综述

关于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的大众传播媒介组织要素,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人的观点

卢惠民认为,媒介的形象是由媒介的群体形象和个体形象两个方面构成的,群体形象与个体形象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群体形象好,可以为个体形象增光添彩,而且也只有重视群体形象的媒介,才会重视个体形象;个体形象是群体形象的支柱,好的群体形象必须要由无数好的个体形象来支撑。

毫无疑问,人的要素在整个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的构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是,这种把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的构成要素仅仅局限于人的形象要素的观点,缺陷还是比较明显的——至少没有包括媒介产品形象要素等。

2.人+产品的观点

这种观点的表述来自于彭波、阮超对于凤凰卫视频道品牌形象的论述,他们认为频道品牌的形象就是由人和节目共同组成的。

如果把这种观点中的电视人和电视节目简单扩展到媒体人和媒介产品,其实,就是说传播者媒介形象就是由媒体人的形象和媒介产品形象共同构成的。

虽然这个观点比单纯强调“人”的观点有所进步,增加了媒介产品形象的要素,但是依然有些简单——毕竟还没有包含媒介组织和社会的关系这一个层面。

3.人+产品+社会关系的观点

许向东认为构成媒体形象的要素主要有媒体产品形象、媒体员工形象和媒体社会形象。

这其中,媒体产品形象指的是通过某种渠道接触媒体后的受众对其产品形成的认知与评价,构成媒体产品形象的基本要素包括质量、数量、品牌等,是媒体与受众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因素,受众通过产品了解媒体,媒体也直接运用产品影响、争取受众,产品形象是整个媒体形象的客观基础;新闻工作者是媒体形象最活跃的载体,他们的品行、素质、作风、仪表、行为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媒体形象的缩影和化身;媒体社会形象是一种整体形象。社会是媒体生存发展的根基,媒体的各种关系通过社会形成和延伸。媒体要想提高社会地位,就要主动地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大众多作贡献。

把媒体社会形象引入传播者媒介形象构成要素当中是一种明显的进步,实际上也就是指出了媒介形象的要素中一定包含有关系性形象要素。不过,这些关系既应该包括媒体与社会的关系,也应该包括媒体内部关系——毕竟在媒体内部对新闻民工“压榨”过头也会影响到传播者自身媒介形象。

4.多要素观点

赵萍认为可以把传播者媒介形象细分为主体形象、客体形象和延伸形象。其中,主体形象是指电视台的主持人和现场记者、报社的专栏记者、电台主持人的形象;客体形象是指经过媒介全体员工的工作凝结成的媒介产品或者服务的形象,包括公关形象、产品形象、服务形象三个部分;延伸形象是指媒介经营中所置身和利用的各种条件和环境的形象特征。它相当于媒介的“五官”,包括台标,整个节目包装的颜色,主持人的着装,采访话筒标志等。

刘丹认为优质的媒介产品才是媒介形象的根本。媒介的产品形象、服务形象、标示形象、员工形象、环境形象和文化形象共同构成了媒介形象。

这种观点已经认识到传播者媒介形象是由非常复杂的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已经突破了人的形象要素、产品形象要素、关系性形象要素,也涉及到了精神性形象要素,特别是对于环境要素的提及,体现了对于传播者媒介形象研究的不断深入。

5.多层面+多要素的观点

朱春阳、王铃宁认为,媒介形象是一个丰富的概念,在媒介市场竞争语境下的媒介形象涵盖了传媒的经济形象、技术形象、文化形象三个层面,又可细分为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员工形象、领导形象和环境形象,等等。

这种观点延续了传播者媒介形象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也涉及到了人的形象要素、产品形象要素、关系性形象要素和环境要素,并且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传播者媒介形象还存在不同的认知层次,虽然对于认知层次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给人印象深刻。

6.“CIS”的观点

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识别系统,也被称为企业形象战略,它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通过整体识别系统,传递给企业的关系者,促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的识别系统。

CIS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媒介理念识别系统是媒介组织的灵魂和宗旨,属于思想文化的意识层面;媒介行为识别系统可以分为对内与对外两类,对内就是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员工教育等,对外就是产品开发、公益活动、公共关系等内容;媒介视觉识别系统,包括媒介标志、媒介标示语、媒介识别色彩,等等。

由于CIS的观念引进中国传媒的时间不长,所以,更多的是从“应然”的角度来论述的。

“CIS”观点对于传播者媒介形象的要素分析与以上几种观点相比,更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主要涵盖了关系性形象要素、精神性形象要素和产品形象要素的一部分,但是却没有包含人的形象要素,产品形象要素也仅仅涉及一部分外包装,应该是比较大的缺憾。但是,CIS毕竟是针对一般企业形象识别设计的,而传播者媒介形象与普通企业形象还是有区别的:一是因为大众传播媒介组织自身就是一种传播行业,掌握了传播渠道和工具资源;二是新闻媒介作为一种文化事业,其形象的内容与层次均与一般企业形象不同,更加注重文化性和公益性;三是大众传播媒介组织承载的喉舌职责决定了其媒介形象传播的舆论导向性。

总的来讲,以上六种观点在探讨传播者媒介形象构成要素的时候,无论其说明与否,基本上都把媒介形象限定在“市场”与“营销”的语境内,实际上限制了思考的空间。

7.组织要素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识到大众传播媒介组织是一种社会组织,促使人们从组织要素的角度来探讨传播者媒介形象的构成要素。

宋丽霞认为,按照组织形象的具体内容,电视媒体形象包括信誉形象、道德形象、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员工形象和环境形象等形象要素。其中,信誉形象是公众对电视媒体公信度的印象和评价;道德形象是公众对电视媒体所持道德观的综合看法;产品形象是公众对于电视媒体节目的质量和数量的评价,是电视媒体形象之根本;服务形象是公众对节目内容的服务功能和节目营销部门的服务的综合评价;员工形象是公众对电视媒体的员工的品行、素质、工作作风、能力、态度、仪表等的综合评价;环境形象是公众对电视媒体生产、办公环境和相关附属设施的总体印象。而且,信誉形象、道德形象、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员工形象和环境形象等具体的形象要素以相互协作、相互契合的形式统一在电视媒体的综合形象评价中,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在各个电视台、电视频道、电视栏目和电视节目中,这四个层次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是电视媒体形象按照组织范围大小体现出来的。

把组织要素引入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要素的研究是一种必然,也是研究不断深入的一种具体体现。宋丽霞列举的这些组织要素涉及到了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中资本形象的一些形象要素,其中,信誉形象涉及到的是关系性形象要素,道德形象涉及到的是精神性形象要素,产品和服务形象涉及到的是物的形象要素,员工形象涉及到的是人的形象要素。不过,环境是否构成媒介形象的要素,以及对于组织要素和组织形象要素的某些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商榷。

8.形象构件的观点

有人认为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是由一些形象构件组成的。所谓形象构件,即组成媒介整体形象的零散信息,是媒介在社会交往中提供的产品、服务以及此间产生的各种行为,生成的各种关系。

朱春阳、王铃宁和詹成大从企业营销和公关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形象内涵构件主要集中在知名度和美誉度两个方面。而具体到媒介形象,则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公信力。“公”的层面是指传媒的知名度高低,“信”的层面是指传媒的美誉度高低;二是亲和力。有了亲和力,才有接触,然后才有满意度、忠诚度等指标的实现;三是可用性,即传媒对于大众的实用性与精神家园的提供。任何媒体,其生存理由归根结底在于它是否能够为大众提供满足他们需要的媒介产品,而可用性就形象地传达了媒体所提供传媒产品的价值取向。

就朱春阳、王铃宁和詹成大所说的内容来看,公信力、亲和力、可用性倒更像是传播者媒介形象的特征或者是大众传播媒介组织与受众之间的关系,而不像是媒介形象的构成要素。

栾轶玫认为媒介形象是媒介提供给受众的一整套基于形象的价值体系,也是受众对于媒介的印象集合。媒介形象是由一系列形象构件组成的,形象构件是指那些在传者形象塑造与受众形象消费中产生形象通感与意象联想的一系列要素,它们有些是以实体存在的,比如媒介产品、媒介事件、媒介从业人员(主持人、记者)、媒介活动、媒介营销、媒介硬件等,一些更像是以虚化的精神存在的,比如媒介口号、媒介广告、媒介品牌、媒介公关、媒介管理等。一个单一的形象构件可以激活受众的形象联想,但更多时候受众对媒介的形象建模是基于若干形象构件拼接组合基础之上的。

栾轶玫还进一步解释了各个形象构件的基本特征,涵盖了传播者媒介形象的许多要素,并且总结了形象构件与媒介形象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她对于媒介形象的要素中有“实”有“虚”的论述令人深思,体现了目前学术界对于媒介形象研究的最新水平。

不过,认为媒介形象是由一系列形象构件构成的观点也存在一定的疑问。比如,根据她对形象和媒介形象的定义,形象和媒介形象是能够吸引注意力的品相,是印象集合,当然也就是比较“虚”的,应该属于思维的范畴;而她总结的媒介形象的形象构件,包括一些媒介产品、媒介从业人员、媒介口号、媒介品牌等等,则显然是属于比较“实”的内容,倒更像是媒介构件。

总结以上所有观点,可以发现对于媒介形象构成要素的研究呈现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态势,也可以发现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人们普遍认为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构成要素是非常复杂的。

我感觉目前大家对于传播者媒介形象构成要素理解的分歧其实就是对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各构成要素的理解存在分歧。所以,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同类推荐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展现十六大以来党报改革、发展的新成果;交流十六大以来党报新闻宣传、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新经验;探讨今天和明天党报应对诸多挑战的新方略,既是“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三届(2006)年会的主题,又是业界和学界大力支持年会的原因。据统计,年会共收到论文、演讲稿105篇,反映了近五年来党报工作的基本面。现取89篇,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以飨读者。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邻人之妻

    邻人之妻

    “新新闻主义”之父盖伊·特立斯,继《被仰望与被遗忘的》《王国与权力》后,另一部非虚构力作,以性爱视角窥见20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变迁。1925年,纽约落魄地下书商塞缪尔·罗思在自己创办的杂志上最早连载《尤利西斯》,并出版售卖《欢场女子回忆录》《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爱经》等书;1973年,作家盖伊·特立斯走入纽约住所附近的一家按摩院,花15美元“享受”了一次服务,并这样开启了自己的性爱奥德赛……
  • 科考篇:风云际会考场路

    科考篇:风云际会考场路

    社会生活是万花筒。社会生活是文化载体,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倘若探幽索远。社会生活是文化载体,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倘若控幽索远,社会生活是文化载体,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倘若控幽索远,社会生活同人类历史的发展同步,与人类文化史一样久远。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也就开始有了与之相应的衣食住行、生儿育女,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模式。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社会,无论落后与进步,都有各自不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及不同的价值观念。因而,社会生活,不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群体生活,都具有延绕性、同一性、活动性的特征,也是文化、界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志愿: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在确立了这个志向之后,他的生命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不断地为家国民族而四方奔走,风雨无阻,毫不游移。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呈现在后人面前。
  • 异校园秘典危机

    异校园秘典危机

    似真似幻的超能力,疑团重重的阴谋,神奇浩瀚的谜藏典籍,超越《哈利·波特》,中国首座魔法学校,燃起无敌的青春传说。以战为生,以血证力,在刀尖滑过上的生活,不留一丝痕迹。她是谁,她是看到了他的刀,还是看见了他的心?化解不开的心结,可以从任何一句话爆发。他没有想到,有个更大的阴谋还在等着他……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先秦:文明曙光;秦汉:天下一统;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隋唐五代:帝国再造。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其实这样挺好

    其实这样挺好

    这一场青春的约会,竹灵爽约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活泼,生动,唯有他,很难得看到他对谁笑,但是今天,对她笑了。单就这一笑,误了竹灵“终身”
  • 星际之墓

    星际之墓

    二十五世纪,人类发现了玻西元素,这个被很多人称之为上帝元素的元素却酿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之后,人类却是遇到了新的文明和种族,而人类被迫以附属小势力的名义加入了其中一方。以发现玻西元素为分界线,人类进入宇宙时代。只是,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样好。卷入宇宙势力中的人类又将何去何从,而玻西元素的真相是什么?
  • 欺心者

    欺心者

    ?星,茫茫人海中一个普通人,唯一可能与人不同的或许就是骗,欺骗了别人,也欺骗了自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和式神有个约定

    我和式神有个约定

    我们熟悉的世界发生了变化,只存在于怪谈中的鬼怪不知为何出现在这个世界,一场变革之战即将打响,出现吧,幻想中的式神们,我将与你们同在!
  • 演说的艺术(英文版)

    演说的艺术(英文版)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意识到自己因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不足导致无法成功,比如有人承认自己智商不高,有人认为自己情商不够,有人确定自己能力不行,还有人觉得自己运气不佳……但是却很少有人承认自己不会说话,更难以相信自己不成功或实现不了梦想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会在公众面前说话”……有美国著名评论家在描述《演说的艺术》一书作者时,这样描述过一番令人震撼的场景:虽然美国大城市有四成多人处于失业状态,需要靠救济生活,可当晚仍有两千多人被一份广告所吸引,涌向宾夕法尼亚饭店。原来,他们是来听一场戴尔·卡耐基作家所做的最现代、最实用的“为人处世技巧”的讲座。这一讲座每个季度都在纽约举办,而且是场场爆满,人数多得数不过来,其中很多人都是商界和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原因在哪里呢?读读这本读起来一点都不难的书吧。答案就在眼前。
  • 科技失控:用科技思维重新看懂未来

    科技失控:用科技思维重新看懂未来

    所谓科技思维不是能读懂多少新兴科技名词,而是能够对科技进行立体的思考与辨识。我们生活在技术潜力超乎寻常的年代。从纳米技术到合成有机物,新技术带给人类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的潜力令人惊叹也令人畏惧。无人机和新的智能手机一样可能轻而易举引爆炸弹,3D打印既可以制作工具也可以制作枪支。超级计算机能轻松管理个人档案也能易如反掌导致华尔街崩溃。但是新技术无法回答如何解决这些技术所引发的道德问题和投资风险。作为未来科技领域权威的道德和伦理研究者,瓦拉赫在《科技失控》一书中,探讨了作为技术的发明生产者和消费者如何应对飞速的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道德模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