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500000010

第10章 新闻评论类主持人的语言逻辑(1)

3.1新闻评论类节目的语言表征

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构成元素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制作、传播手段做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媒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的一种节目形式。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自1980年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以后,才真正迈出第一步,随后中央电视台开播了《焦点访谈》等栏目,接着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评论部相继成立。比较早进行电视评论尝试的是中央电视台早期的“评论组”,他们于1980年7月12日创办播出的《观察与思考》栏目,每期均融评论于新闻事实的表述之中,通过对某个新闻事件的调查、分析说明某个道理,引起思考,以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闻舆论监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电视新闻评论由于与时事政治、社会生活紧密关联,而被打上强烈的时代烙印,从十年前《焦点访谈》一枝独秀到今天《东方时空》、《国际观察》、《社会记录》、《今日说法》、《新闻会客厅》、《法治在线》、《共同关注》等一大批评论类栏目不断涌现,在电视台每天播出的众多节目中,新闻类节目以其与民众息息相关、“用事实说话”、“以新动人”的特殊性,抓住了观众关注的眼光,自然而然成了电视台里最受重视,被强力打造的精品节目之一。

新闻类节目事关舆论导向,民情民意,是电视台的当家花旦,所以其备受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现在中央台有15个频道,每天播出节目240小时以上,有固定栏目300多个。央视专设一个新闻频道,此后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设立新闻综合频道,可见新闻是众多电视节目中的重中之重。

以江苏卫视为例。众所周知,各省台有线、无线合并后少则5个频道,多则7个频道,每天播出时间150小时左右,一般有栏目100多个,有的甚至超过200个。纵观江苏卫视节目表,我们可以发现其每天的节目是由新闻、电视剧和一个重点综艺节目或娱乐类访谈节目组成的。江苏卫视重点打造的就是新闻类节目和每晚压轴的一个娱乐节目。江苏卫视的特色,在我看来,更多地体现在新闻节目的强势效果上。比如说江苏卫视自己重金打造,强势推出的《江苏新时空》、《1860新闻眼》,周一至周五的《新闻时报》、《正午播报》,资讯类的《今日证券》,转播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以及周末的《新闻表情》、《大写真》,等等,不一而足。新闻是江苏卫视的招牌,用新闻来搭建全天节目的大框架,再把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填充进去,就形成了江苏卫视全天的节目表。

如果把这类节目的构成元素进行归类,可以分成两个大类。一是节目的外部结构样式,一是节目的内部(本体)材质结构。节目的外部结构样式,即通常所说的形式,是眼球经济时代吸引观众最直接最前沿的节目构成要素。据央视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一般的城市观众平均每天能收看到的电视频道数在50个左右,经济发达地区的观众可接收的频道数在60个以上。全国电视观众平均每日换台次数达100次。又据央视《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视观众平均每日收看电视174分钟,分摊开来,也就是在每日的收视时间里平均每1.74分钟就伴随一次换台。另外,好莱坞的电影制片人做过一个统计,结果显示,成年人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对某种和自己无直接关系的事件的关注时长不超过5分钟。也就是说,即使观众把他某日收视时间的第一个1.74分钟直接交给某一频道,但若正在播出的节目在5分钟内无法引起他的兴趣,新的换台就将开始。观众的收视信心正日渐降低,在某一频道可能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新闻评论类节目主要有消息传递、现场播报、专题评论三种形式,在本章第2节将有详细讲述。凤凰卫视新闻评论员曹景行认为:“作为媒介,最大的竞争就是解释权之争,第一解释可能要比其他的解释更重要。评论其实也有一个时效性问题,一件事情发生了,谁的解释快速准确,就可以注定它的解释权的权威。”而现场直播评论则最能体现以新闻事件为核心,显示新闻最突出价值的“第一解释权”。在对香港回归、9·11事件、伊拉克战争、莫斯科人质事件、中国工人埃塞俄比亚遇袭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凤凰卫视的新闻评论员都以自己广博的学识、多方位的关注、个性化的分析和判断对事件作出评论,评得准确、评得到位、评得独特,发出了凤凰自己的声音,提供了更能为中国内地观众所接受的观点。

新闻评论与直播以及新闻事件同步进行,不仅为观众呈现了新闻的冲击力、现场感,信息的全息状态,满足了观众了解事件真相的强烈需求,同时即时配发权威的背景解读、趋势预测以及多方观点,深入真相与内幕,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实现第一解释权,实现新闻信息和价值判断最优化。

新闻评论类节目的语言取向

新闻评论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的主体。消息不仅要播报清楚事实,还要表明态度;现场播报应注意描绘出现场的“景”、传达出现场的“情”、传递出现场的“声”;专题评论要紧扣主题,讲求评论的尺度和技巧,态度要鲜明。说多长时间?站在什么立场说?用什么样的词语?这些都是节目流程控制的重要环节,更直接关系到节目播出的效果及影响。

1.语言缺失

新闻是语言构筑的艺术世界,语言是新闻作品风格最直接的外在标志。主持人在词语的选择和提炼、句式的安排和运用、修辞的使用特点等方面最能展现其主持风格。提起艾丰的经济述评,其鲜明的思辨性语言特色就浮现脑中;谈到毛泽东的新闻作品,我们会想到他那高度概括而饱含激情的语言风格。

目前,我国的新闻评论类节目还存在三方面的缺失。

其一,立场教化——基本上只发挥着传声功能,给事件贴上善恶标签,而在平面视角的维度上处于失声状态。只有一种声音、一种立场、一个角度,缺乏维度,没有深度、没有见地,在多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多元化的文化格局正在形成的时候,媒体还是以一言堂为主。中国媒体的开放程度和政府的容忍度成正相关关系,主持人还缺乏真正的话语权。

其二,语态程式——语言语感的如出一辙,语气语调的众口一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播音专业。新华广播电台的播报方式特别适合念大字报。语态固定化、程式化。播音讲求语气、语调、语态、语势。表扬的就表扬到天上,批评的就打进十八层地狱,中国的传媒语调是最统一的,而语言语态却是全世界最乱的、最多元化的。

其三,词语官僚——官本位思想的封建残余,向下监督的批评指向。表现在主持人的用词上就是单一与贫乏。香港和海外怎么称观众?叫“各位”。看你节目的观众不一定是朋友,有的是敌人,有的是对手,对本·拉登难道也称观众朋友?我们叫“领导”,他们叫“官员”。我们叫“人民警察”,他们叫“警方”。我们现在唯一的改进是不叫“案犯”,而叫“犯罪嫌疑人”了,当然,还是有很多诸如“歹徒”、“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之类的感性词语。犯罪嫌疑人的肖像权、名誉权被侵犯的事屡有发生,我们就算剥夺他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几年,但是并没有剥夺他的民事权利,媒体一不小心就“违法”,却浑然不知。美国《60分钟》节目从来不说“观众你好”,也从来不说“观众再见”、“欢迎收看”。在很多事情被媒体曝光之后,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相关的主管部门的领导说,“我们以后要加大力度……”,我们要进一步什么什么云云……这种痛下决心的感觉好像如梦初醒一般。这种话语常常被挂在执法部门、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嘴边。我想对事不对人地对这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作一个简短的评析。先说说“今后加大力度”这句口头常用语的意思,这句话的话外之音其实大家都懂,就是“以前我们不是没有力度”。可是疑问产生了。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假如以前有了力度,但是依然出了问题,说明什么?第二种情况,以前根本没有什么打击的力度,不过是在记者的镜头面前逃避责任,那么这就是工作失职加上欺骗公众,错上加错。所以,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我们都希望这些部门的领导能够真正地反思一下,正视问题,不要用官话、套话来敷衍大家。当然我们媒体也有责任,不光要听你说,还要看你的行动,一段时间过去之后,我们可以再杀一个回马枪。

2.情为民所系——以感性的方式说新闻

目前,国内新闻大多仍以单调的陈述方式来播报,只管说没说,而不管怎么说,受众能否接受。遥控器就在受众手中,他也完全可以你说你的,我换台。这样一来,不仅预想的传播效果达不到,而且还可能在受众中引起某种对立情绪。其实,受众一般在家看电视,在这里他既不需要正襟危坐,也没必要掩饰自己的收视偏好与天性。因而“人在家庭,应当是媒体从业者对电视观众的最基本的理解和认知,一切的传播设计与传播目的,应当以这个认知为前提、以这样的理解为起点”。如美国电视新闻中的名牌栏目《60分钟》的制片人唐·休伊特就认为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因此“讲故事”的方式在电视新闻的制作中非常重要。而学者李希光认为“只有个人化的新闻,才能够在报道的一开始就紧紧扣住受众的注意力。所谓新闻的个人化,就是通过人们的个人故事、体验为切入点和线索来报道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而《1860新闻眼》也正是从以上这些方面出发,彻底打破了过去单向的传播思维,将感性因素引入新闻制作当中,从“说故事人”的角度拉近了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具体的做法和经验有以下几点:

首先,注重新闻的个人化,将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辅以体验式报道等手段,以当事人或记者的亲身经历形象地向受众展示整个新闻事实。

其次,在“法眼无边”的环节中,用实拍镜头辅以“情景再现”来说案件。《1860新闻眼》每天推出“法眼无边”这样一个法制板块的做法在国内新闻栏目中尚属首次。在这里,节目的制作更侧重于呼应受众的期待心理、探索心理。它引入了纪实电影中的“情景再现”等表现手法,将各个案件惊心动魄的过程展现给受众,使其能在更为直观的感受下引起更深刻的思考。

再次,以章回小说的手法与受众达成了收视约会。如在近期《走近变性人的另类生活》的系列报道中,节目就是以记者与当事人的对话为线索,围绕变性人莉莉的成长经历、感情生活等将报道分为若干章回,每天播一回,在悬念的设置与解答间与受众达成收视约会的。

最后,在“说故事”的过程中辅以相应的音乐、音响。音乐、音响具有表情达意,烘托现场气氛、人物心情等作用,通常在纪录片中运用较多。而《1860新闻眼》则将其融入了新闻节目的制作中,用音乐、音响来配合故事的演进和当事人的心情,使画面与声音自然融合,打破了过去部分新闻节目中“声画两张皮”的尴尬状况。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媒体的竞争也不可避免。人们需要大量的信息,媒体作为提供信息的主渠道,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都在不断推陈出新,新闻传播当然是各家媒体的重头戏。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新闻传播只有求新、求快、求活、求富(信息的富有),才会有竞争力。说新闻以快节奏、多变化的特点顺应了这一要求。

如何拉近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体现平等交流的亲和力,说新闻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切入点。可以说,从新闻板块中的新闻节目主持到说新闻,有着质的变化,就如同念报纸与拿报纸说事儿,说新闻的人不再是替人说话的工具,而是有个性的鲜活的人,而节目因了人也就鲜活起来。

说新闻在我国虽然刚刚起步,但是不能否认,它是一种新的传播新闻的方式,是一种新的新闻体裁。它既服从于新闻的特性,又服从于受众的听觉认知规律,还服从于口语表达的规律,主持人用说话的形式去描述新闻,语体结构松散,对语境依赖性强。在英文中,“播音员”可以翻译成news reader(读新闻的人),而主持人可以翻译成news presenter(描述新闻的人)或news anchor(现场报道新闻的人)。news anchor是最高级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他要是采、编、播的全才,要指挥其他工种为他服务。因此,说新闻的表现形式大大区别于播读式,从编写到主持都是一种全新的方式。所以,要主持好说新闻节目,就必须编写好说的新闻,这是说新闻的前提,而主持人也要具备采、编、播的综合技能,才能将新闻说起来。

同类推荐
  • 北大微讲堂导读2

    北大微讲堂导读2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对世界上下数千年重大历史演讲事件做了全景式的扫描,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全面的阐述,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辨别类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知识的乐趣,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演讲者的伟大。
  • 怎样当记者

    怎样当记者

    《怎样当记者:一个国际新闻工作者走过的路》作者一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工作。他曾长期担任驻外记者,在国外新闻王作岗位上当过翻译和记者,在各种情况和环境下采写新闻。他也在国家通讯社的编辑部门和领导岗位上,从事编辑业务和组织指挥报道工作。他在约60年前走上新闻工作道路后至今,始终没有放下记者手中那支笔。他当记者的经验,是在漫长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
  • 周有光百岁隽语

    周有光百岁隽语

    周有光先生一生工作有三个阶段:五十岁前是金融工作,期间也教书;五十岁后,是语言文字工作;八十五岁之后是研究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三个阶段一以贯之的理念是:“语言使人类有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有别于野蛮,教育使进步有别于落后。”这三句话可说是他生命的纲领,核心是启蒙。而作为启蒙思想家,第三阶段无疑是最亮的亮点。因为,还在延续的第三阶段,老先生已经达到了横扫中外,贯通今古的境界,并且仍在扩展和提升。他的历经前清、北伐前民国、北伐后民国、人民共和国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百科全书式的厚重的知识结构,加上惊人的终身学习的毅力和效果,经过疏理、锤炼、融合、升华,使他当之无愧,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热门推荐
  • 把手藏在身后

    把手藏在身后

    郎家国是赌着一口气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他急于改变自己的处境。郎家国是省冶金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在那样一所理工学校里,语文课不过是个摆设。郎家国常常自惭形秽,有一种当“花瓶”的感觉。既然是“摆设”,诸如分房,评职称、涨工资的好事儿就常常与他擦肩而过。故而,妻子李作梅就经常嘟囔他无能,是一个只会吃哑巴亏的“大狗熊”。为了向妻子证明自己不是狗熊。郎家国几次愤怒地向校长抗议。
  • 穿越苍茫

    穿越苍茫

    就从村庄的名字开始吧。我出生的那个村庄叫本吴庄,位于大别山下的黄安县里。虽然黄安县在今天成为人所共知的红安县,成为人们眼里盛产将军的摇篮,但本吴庄却像每个人记忆中自己生长的村镇一样,它散落在中国广阔的山坳里,看上去却可有可无。如果不是四季的炊烟萦绕,人呼牛哞,很可能这个村庄就像一条没有人养的野狗,生时寂寞无边,死也无人问起。严格上讲,本吴庄算不上是一个小镇,因为它还比较小,而且深陷山谷。我长大后学会的第一个成语叫“门对青山”,觉得就是为这个村庄准备的。
  • 福妻满满

    福妻满满

    福满满穿越了——原主竟然是个重生后瞬间又被害死的倒霉姑娘。这辈子的人生目标就是:帮原主手撕心机假白莲,然后赚钱!赚很多钱!赚很多很多钱!哎呀!这位太子哥哥,你老是跟在我后面做什么? 欢迎入群952722207~入群问题:元气满满
  • 俢仙皇后之画云

    俢仙皇后之画云

    小黑莲少女遇上穿越流。横穿,竖穿,反穿,正着穿。你要怎么穿?管它怎么穿,我要当皇后。好,如你所愿。她本来是穿越去当皇后的,结果先是被某武林高手看中拉去练武,接着又被某仙派掌门拉去修仙。之后拜了一位冷冰冰的厉害师傅,本以为从此就过上打怪,修炼,走上人生巅峰的生治。却突然冒出一个祖师爷,还说要找什么妻子。总之这就是小黑莲修仙剩女与戏精美男祖师爷不得不说的故事。
  • 自游人

    自游人

    柳平问淡出之后,你想做点什么?你呢?我们再猜好不好!当妖了——只写三个!只能是最想做的三件事!当然了!片刻,两只写满字的手攥成了拳头。我们不打开,直说吧柳平说。直说就直说,说完再打开,一样!紫玉应和着。写作!烹饪!旅行!两人异口同声,翻开手掌,果然都是这几个字,这么个顺序。她们笑了,开心地笑着注视着对方,渐渐地,眼睛湿了。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她们很幸运,找到了知己,重塑了人生。
  • 明瑜追夫记

    明瑜追夫记

    明瑜郡主只想嫁一个容貌昳丽才华横溢的夫君,好不容易逮到一个,让她放手?门都没有!
  • 后宫深深深几许

    后宫深深深几许

    安素从未想过自己也会遇着这样荒唐的事。穿越到人家的后宫,成为人家的宠妃。勾心斗角的美人,阴谋诡计的爱恋,极致彪悍的人生她开着外挂,所向披靡,将所有算计她蔑视她的女人踩到脚下,成就宠极一时的辉煌她独立栏杆,慵懒无聊,感叹无敌是多么寂寞可她深宫之中,唯有爱不可求,唯有情是奢望。你可以猜得着开头,却一定猜不中结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被迫死遁

    快穿之被迫死遁

    如烟意外死亡,被快穿系统绑定。在没有挂,没有金戒指,一切都靠自己的任务世界里,女主战战兢兢的完成任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迎来了开挂人生,却倒霉的抽到了一个坑爹技能。女主表示,活够本了,请让我静静等死吧。系统震惊,“宿主不要啊,我们还可以再商量商量,你千万别想不开啊。”《论如何顶着一副祸水脸完成任务》本文无CP,新手一枚,不喜勿喷,随缘更新。
  • 沃土史诗

    沃土史诗

    国人原创的奇幻史诗,在沃土世界来一场剑与魔法的大冒险
  • 殇雪尘缘

    殇雪尘缘

    琉璃与沧海,白雪掩尘埃,千年奈何,这一世你是雪,我便是冬天,只怕我是尘,雪遇我即化,化作了纷飞的苦雨,我愿看着你空中起舞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