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3800000037

第37章 卫视·蝶变(3)

16.6全国最早的全频道包装系统

在电视包装、宣传与营销意识方面,湖南大概是全国最早的觉醒者之一。这与1992年魏文彬的一个大胆行为不无关系。1992年的某一天,住在湖南电视台宿舍区的员工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家电视机上多了几个奇怪的频道,大家甚至搞不清到底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说是外国的,节目却有中文字幕也有中国内容,说是中国的,跟大家熟悉的中国电视又大不一样。这些频道是卫视中文台、卫视电影台、卫视体育台、CHAN-NEL〔V〕等。很久以后大家才闹明白,那是美国默多克新闻集团自1991年起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发送的卫星频道,当时的主要目标是港台市场,同时向大陆渗透。魏文彬大胆地将这些境外频道送进了自己员工的宿舍,此举的深远意义在于:通过与这些境外频道的亲密接触,一些敏感的员工发现了电视的另一个世界,明白了电视还有不一样的做法,并且开始琢磨如何改变自己的屏幕,未来屏幕革命的种子选手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欧阳常林、刘惠东、刘沙白以及包装小组的那些年轻人,显然是其中格外敏感的一些人。

1994年,魏文彬给他的员工创造了更进一步与境外电视媒体亲密接触的机会,他接受刘惠东的建议,从香港请来了这些境外频道的制作人、星空传媒集团(美国新闻集团的附属机构)STARTV的同行,给大家讲频道包装和节目编排。

刘惠东说:“请境外的专家来给我们讲课,这个动作本身就有革命性的意义。湖南台历史上从没有老外来过,更别说站到讲台上给我们讲课。这本身就是一个突破、一个创新,那时候在人们的观念中,电台电视台还是重点保密单位呢。”

当时湖南电视台有些较好的栏目,如刘惠东创办的《焦点》栏目已经开始注重节目的包装,譬如重视栏目片头片花和节目预告片的制作、节目的技术质量、现场采访全程字幕、统一字幕样式等,但是全频道整体包装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部门“切割”栏目的陈旧管理体制之下很难实现。在老台,几个台领导各自分管几个栏目,管理的着眼点在栏目而非频道,整个频道很难作为一个整体协调运作。

当欧阳常林有机会自主运行一个全新的频道时,他率先试行了全频道包装,品牌效应几乎立竿见影。经视的成功强有力地刺激了兄弟频道,也鼓舞了兄弟频道。

经视开播一年之后,1997年元旦,湖南电视台妆容一新,闪亮上星,呼号改为“湖南卫视”。由于改革小组的出色工作,那个被魏文彬自己称为“小气、土气、俗气”的“农民频道”发生了神奇的蝶变,一夜之间变成了人们印象中最时尚最亮丽的频道之一。

卫视台标是一个简单流畅的椭圆形轮廓,仿佛信手一挥而就,既有丝带般的飘逸灵动,又透着行止有度的工整严谨。奇妙的是留白处形成鱼的形状,而若视线停留于中间空白处,又会发现那是一个米粒。鱼和米的造型,既象征着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湖南,也暗含了湖南卫视有“鱼”有“米”的吉祥寓意。此外还有人将其诠释为一条让湖南与世界相连的纽带,也有人称台标图案蕴涵着卫星运动的轨迹,预示着东方的上空又多了一颗璀璨的新星。的确,恰如经视提亮了湖南的荧屏,湖南卫视照亮了中国电视的星空。

多年以后,每当有人称赞湖南卫视的台标,魏文彬就会不无矜持也不无骄傲地说:“啊呀,当初可是花了大价钱呀。”

湖南卫视的台标设计者仍然是刘惠东从STARTV请来的人。“设计者是一位女士,美国人,中文名字叫白诗丽,当时是STARTV的设计总监。为什么选择她?因为她设计的STARTV台标以及包装理念非常符合我们的理解,对我们的要求也解读得很正确。为说明台标设计的专业性、严肃性,她带来设计凤凰卫视台标时的资料,足足两寸厚的一本全是凤凰的图案,说是为了激发创意和避免侵权,他们把全世界‘所有的’凤凰图案都搜集来了。我们觉得她做事的确非常认真,非常专业。”

“湖南卫视台标草案她设计了好多,后来选定的‘鱼米之乡’只是其中一个。我还记得当时做了一块办公桌面那么大的板子,几十个待选的LOGO都放在上面,我就抱着这个板子,带着这个洋女人跑到老魏家里,请他审看定夺。”

湖南卫视的上星盛装耗资达百万之巨,这在当时的确是个“大价钱”,特别是当时全国绝大多数电视台的财务报表上,还根本没有这个支出项目。

后来的湖南广电,频道的包装、节目宣传的创意和节目本身的创意一样受到高度重视,几乎每个频道都有自己的形象设计工作室。有些强势频道的形象设计工作室不只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对外承揽业务,逐渐形成了一个电视包装产业。

2006年10月28日,湖南卫视“快乐中国形象企划案”获得第十三届广告节“中国媒体企划奖”金奖。评奖委员会称该奖“旨在向中国传媒业表彰那些在实施自身品牌形象推广和广告企划经营活动中取得成功经验的优秀媒体,以利于媒体单位学习和掌握自身品牌形象推广和广告企划经营的知识和标准,树立行业典范”。评委们一致评价,湖南卫视近几年来以“快乐中国”为主题的形象宣传有策略、有计划、有创意,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媒介特性,挖掘了媒介的潜力。

16.7收视“光荣榜”被人撕了

1996年11月起,经视台情日志上陆续出现了一些有关收视调查的信息:11月7日:拨通6户观众电话,无收看本台者。原因多方面,这段时间一些有线、无线户收不到本台信号也是一个主要影响。但观众都对经视给予了较高评价,表示经视是他们喜欢看的一个台。

11月8日:在拨打的7户市内电话中,1户收看长沙一台,1户收看省有线台,1户收看省台,4户收看我台。从抽样调查情况看,我台电视剧收视率情况很好。

11月11日:在播出电视连续剧《重案探组》时,总值班随意拨通10户观众电话,调查收视情况,其中1户收看湖南1台,1户收看湖南2台,1户收看中央8套,2户收看经视台,2户收看省有线台,1户收看山东台,2户没看电视。

尽管手法原始,信息未必准确,结论未必科学,但毕竟意味着湖南电视开始了在受众研究道路上的摸索。

差不多同一时期,老台这边,刘惠东在解决了播出的基本规范问题之后,开始推进收视研究科的工作。他从专题部要来了一个特殊的人才,这个人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一,写的一手好文章,其二,学的是数学专业。这个人就是王旭波,现在是湖南卫视总编室的副主任。

1997年1月,王旭波编出了湖南电视史上的第一份收视简报。湖南卫视总编室从刚刚成立的央视索福瑞买来了湖南省网的收视调查数据,王旭波发挥自己数字和文字的双重才能,对抽象数据背后的具体含义进行了分析和表达。

收视简报是又一个得罪人的新鲜玩意儿。总编室派人将收视简报送往各个部门,有些栏目当着来人的面就把简报一撮,掷进废纸篓。

刘惠东说:“当时主流的收视反馈是靠专家座谈和观众来信,哪个节目都有人说好话,皆大欢喜。收视率不一样,冷冰冰的数据,硬邦邦地排座次,有些人面子上就不好看了。但是我们必须硬着头皮推进,一个规范的频道不可能没有一个规范的节目评价体系。”

为了推进收视率调查工作,刘惠东向魏老板请求调进另一个特殊人才担任收视研究科科长。这个人是高潮,刘惠东创办《焦点》栏目时的同事,也是深得魏老板赏识的一大才子,当时受魏老板之命在外开办公司,发展第三产业。高潮的风格跟刘惠东很不一样——刘“正”,高“邪”;或者说,刘“庄”,高“谐”;或者说,刘惠东是个冷面小生,高潮却是一只笑面虎,非常善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以嘻嘻哈哈插科打诨的方式化解了许多尖锐的矛盾,让得罪人的收视调查工作得以既“强硬”又“温柔”地推进。

高潮嘻嘻哈哈地回忆了那一段“有趣”的日子:“苦哈哈地写出来的收视报告,被人手一撮扔进废纸篓,不好玩吧?不好玩也得玩,还得玩好。怎么玩呢?一手玩‘画饼充饥’,一手玩‘既得利益’。底下的人不了解魏老板,我们了解啊,告诉他们,只要是魏老板想玩的事,一定玩得成,坚持做下去,我保证,会有那么一天,你们吃请都吃不赢,栏目会来求你们的!‘既得利益’是什么?发稿费,提高收视研究人员的待遇,一出报告就兑现。”

“他们不是把我们的报告撮了扔进垃圾筒吗?我跟惠东合谋,去找胡卫箭,胡卫箭也是‘少壮派’,改革小组成员之一,当时担任计财部主任。他支持我们,大笔一挥批了2000块钱,我们就做了一个钢架子,立在台门口,张贴收视光荣榜。你不要以为光荣榜只说好不说坏,我们公布前三甲,也公布后三甲。”

“有一天‘光荣榜’刚刚贴上去,被人撕了。怎么办?再贴一张上去。你再撕,我就再贴。栏目抗议说你们那个标尺不标准,我说好,就算我的标尺不标准,但我量你们每一个都是用这把尺子,那就公平了嘛。”

“有一天,钢架子上除了我们的‘官榜’,多出了一张‘私榜’。一个很火的栏目自己作了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收视率98%,吓死个人!你说他瞎说吗?还真不是,人家也是正儿八经调查来的——他自己设计了一张问卷,跑到学校里去作调查——问题是,学生本来就是这个栏目的主要收视人群。我跑去找这个栏目的制片人,一通哈哈一打,我说,你这个同志蛮幽默嘛,跑到一个羊肉店里问正在那里吃羊肉的人:哎,请问你们喜欢吃羊肉吗?连他自己都憋不住笑了。”

每周一份收视简报,每月一个钢架子上的收视分析,每季度一个大型收视综述报告,坚持了一两年的时间,收视科终于迎来了“吃请都吃不赢”的好时光。有些栏目制片人开始主动来和收视科沟通,请教收视率的奥秘,请收视研究人员去帮栏目诊脉,分析收视率高低变化背后的原因,寻找提高收视率的有效途径。

2001年,央视索福瑞推出可以提供分钟测量数据的收视测量仪,湖南卫视又率先购买了这种数据。精确到分钟的监测可以告诉栏目创作人员你的节目在哪一分钟聚集了较多观众,哪一分钟又流失了观众,为栏目科学地设计节目流程、有的放矢地改进节目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同类推荐
  • 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我国的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精通多种外语,译著丰富,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很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翻译的文章,生动有趣,活泼精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习外文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读者有所帮助。
  • 中俄现代传媒文体比较研究

    中俄现代传媒文体比较研究

    《中俄现代传媒文体比较研究》系在张举玺教授的博士论文基础上编译与修订而成,是一部全面比较研究中俄现代传媒风格的学术论著。该著作核心内容由中俄报刊政论作品的发展风格、中俄新闻文体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中俄现代新闻文体的共同特征、中俄现代新闻文体的不同特征四个部分组成。书中所包含的研究材料、主要见解、论述和结论等,有利于加深对中国和俄罗斯传媒事业的了解,促进两国新闻界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相互交流,推进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发展。
  • 英语语言教学与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研究

    英语语言教学与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研究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下,英语教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广大英语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实践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为英语教学的改革做出了艰辛而有益的探索。
  •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现代化、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加快了“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市场失灵、社会道德缺失等则令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都市所遭遇的治理危机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构建高效型城市和维护城市生态文明必须强化卫生风险的监测预警,推进卫生危机的事中处置和善后修复,需要各级政府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共同重视卫生风险的防范和危机的治理,强化危机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王为十年主持工作实践的提炼和总结,主要探讨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广播媒体竞争环境,如何从主持人的素质层面入手,提高主持人的竞争力,树立主持人品牌和品牌节目,从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媒体。《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提供了作者一线主持实践的思考和心得,还有对广播媒体产业形式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着重阐述了面对当前及今后的媒体环境,作为广播节目的主体一主持人所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热门推荐
  • 我的人间起风了

    我的人间起风了

    18-45岁的人生经历,苦辣酸甜人生百态。我们这一辈子学业、事业、家庭、未来种种都烦恼着我们,如果有空隙的时间,谁不想停下来享受一杯茶香....45岁究竟会如何,我选择了隐居深山...
  • 岁岁凤知卿

    岁岁凤知卿

    凤凰呼声归来,她的灵凰殿封印松动,灵宠复苏破壳,空间重新凝聚。远在北冥深渊的帝君似乎感受到了什么,迎接着他不惜舍弃心头血拼死护住的那个人,两个灵魂却不曾遗忘,终于等到万年凤凰一声鸣叫。此文又名《惊世凰后:废物大小姐》
  • 傅少老婆太难追

    傅少老婆太难追

    人人都知道江城显贵傅煜城有个放在心尖上宠的女人。谁也不可以动她分毫。 这个女人长着一张美艳倾绝的脸,却嚣张又任性,到哪都能掀起一番祸事。 “傅总,夫人今天又砸了一家酒吧。” 男人宠溺一笑:“没事,随便砸,只要她开心就好。” “”傅总,请问您为什么这么宠沈小姐?” 男人叹了一口气,说得很心酸:追她不容易,再不宠着点,怎么追得到? 满座震惊,天底下还有傅总追不到的女人? 沈于归:有!滚远点,劳资不喜欢你!重生前,她用尽手段,甚至丢弃尊严也没能换他回头一顾,反而对她厌恶痛绝。重生后,她小心翼翼,拼命躲藏,他却步步紧逼,穷追不舍。看傅少如何强势追妻,抱得美人归!(男女主双重生:1V1虐渣高甜!)
  • 拯救二郎真君

    拯救二郎真君

    一卷《六节藏象》流传了数千年;谢志的宗门也传承了数千年;他踏遍神州、寻遍大地,只为寻找一个机会。他找到了机会,也发现了更多的问题。想知道问题的答案?那么,穿越诸天、拯救二郎真君吧!
  • 冷王宠妃:不信吃不到你

    冷王宠妃:不信吃不到你

    他是陵安战无不胜的冷王战神,而她是他侄子的王妃。他不小心亲了她一下,她说:“亲一下一万两,抱一下五千两。给钱”她卖萌打滚扮可爱,他说:“宝宝,本王想吃了你,身家财产都给你好不好。”她眯着眼睛嘿嘿一笑:“不好。”妻子娶进门,吃不吃得到在个人,好不容易吃到嘴了小妮子又丢了。他只好继续追…这次是连人带球一起追……此情绵绵长,王爷追妻忙。【一对一结局甜蜜蜜-喜宠文放心跳坑绝对填满-】
  • 不死龙尊

    不死龙尊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万莫欺少年穷。强武败尽英雄汉,笑我疯狂又如何……特种兵王灵魂穿越,附体重生,唐家落魄子弟唐斩从此废材变天才,踏无敌武道,登不朽巅峰,谱写神的传奇!
  • 昼偃

    昼偃

    太白长明少年往,明月夕起寄相思。这是一个为往圣继绝学的故事
  • 回忆茅以升

    回忆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89),著名桥梁工程专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学院外籍院士。早年赴美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归国后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曾任唐山交通大学教授、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中国交通大学校长等职。同时在1933到1949年间,主持了钱塘江大桥的筹备、兴建、炸毁、修复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协副主席、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本书是纪念茅以升的文集,文章内容均为当事人与亲人的回忆。
  • 大数据恋人

    大数据恋人

    新书《傻白甜深度患者》内投已过,欢迎投资收藏推荐哦~简介:如果一项技术,让人不需要再去查恋人手机,便能对他(她)了如指掌,全知全能的上帝之感,真的能令人幸福吗?如果一项技术,有人知道你离不开它,所以利用它来对付你,当幡然醒悟时,人与人之间,是继续相爱还是反目相杀呢?如果一项技术,它用“充分的理由”将一群人评为“烂人”,你是“不听不听让它王八念经”,还是“好怕好怕绕人家而行”?如果一项技术,它规划人的一言一行、影响人的感受心情,人是会失去主控?还是冲破自我的苍穹?改变世界的大数据,也被一群技术宅利用到脱单里,在相互纠缠中,人与工具、人与人的关系,又将何去何从呢?
  • 那些还未绽放的花朵

    那些还未绽放的花朵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比喻的是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可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又是那么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