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3100000005

第5章 关于采写会议报道的体会

会议报道在整个新闻报道中,可以说是一枝奇葩。近几年来,诸如会议消息、会议侧记、会议花絮之类的文章,在广播里和报纸上显得十分活跃。许多全国性的会议,首都各家报纸和中央电台都作了报道。由于报道及时、多样、内容丰富,逐步改变了过去大会开幕报名单、大会结束发消息的状况,受到广大读者和听众的欢迎。由此可见,如何搞好会议报道很值得研究。我想结合我个人采访的体会,谈一些看法,以作抛砖引玉。

第一,在参加会议之前,记者要做好准备工作。

宣传单位的记者们见面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近来忙什么啊?”“开会去!”“啊!你捞到好差使了!”有的记者总认为去开会是好差使:住高级宾馆,吃一元伍角的伙食。其实,搞会议报道并不轻松,有时还比其他报道更吃力、更费时,应该说是一件苦差使。因为会期短、任务重,是从容不得的!一个有经验的记者,要在会议期间(会期往往是很短的)写出新闻、写出侧记、写出人物访问记,就必须在会前做细致而又详尽的准备工作。

会议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果用军事术语来描述就叫做“进入情况”。以科学技术会议而论,一定要先弄清楚下面的情况:要尽量了解各方面的科学研究的现状,包括了解国内水平和国际水平的发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记者要学习一些科普知识。比如开的是激光技术会议,记者就要弄明白什么叫激光?激光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否则,就是从头到尾参加会议,也很难写好会议报道。

会议之前的准备工作,是记者从事会议报道的第一步。这是关键的一步,影响着报道的全局,一定要引起记者的充分注意。

第二,要了解所要报道会议的宗旨,就要反复琢磨领会上级精神和会议背景。

记者去参加会议,不仅要多听,还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比如,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宣传效果如何体现,作为记者如何把会议报道写得有新意等。要解决以上问题,只有在掌握大量材料的情况下和把有关问题弄清楚之后,记者才能做到下笔之前胸有全局,下笔之时一气呵成。记者如果对所要宣传的会议的宗旨不甚明了,那就会停留在一般的表面现象上,运用材料时就像坠入五里云雾之中而不能驾驭自己,甚至有的记者不敢动笔,光在会议宣传简报上画框框,编编凑凑。

1978年1月1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报道:《如何解决“抓药难”的问题》。这是商业部、农林部、卫生部、外贸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中药材生产会议时,主持会议的负责人和一些代表的答记者问。这篇报道跳出了一般会议报道的框框,写得很有新意。它抓住了一个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大做文章,因此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使一般性的工作会议成为人们关心的会议。我想,记者要是不了解这次会议的宗旨,是不可能提出“抓药难是怎样造成的”,“高速度发展中药材生产有什么思想障碍”等问题的。

第三,不要专靠会议简报,而要深入与会者中间进行现场采访。

有的记者不注重现场采访,或者常常只注意背景材料的收集,或者一味依靠会议简报,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我认为,会议采访固然需要背景材料,也需要会议简报,但绝对不能把这两者视为“拐杖”,而应视为路标。记者应该根据背景材料或会议简报提供的线索,到现场去,到与会者中间去。记者争分夺秒地在与会者中间活动,既不要满足于一孔之见,更不要陶醉在背景材料、会议简报里面。这样,才能打开思路、选好宣传角度,写出来的报道才能生动活泼,也才能引人注目,真正发挥会议报道的作用。

我认为,写得好的会议报道,应该说与记者深入现场采访有密切关联。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条消息:《“救活”鸳鸯换回外汇》,写的是记者在全国贸易大会上听到的一件事。据说这个事例原来淹没在万言会议文件中,但是记者却把它“拔”了出来,言简意赅、生动活泼,很能打动读者。这种消息,要不是记者深入采访,大概是不会成功的吧!再说,在某些重要会议期间,中央电台记者采录了许多人物讲话和录音报道。这些稿件的采写成功,光靠会议简报也是无法完成的。

(写于1980年9月)

同类推荐
  • 心灵深处遇见你,高三

    心灵深处遇见你,高三

    本书是赵雪江老师多年经验的总结。以高三学生为对象,按月编排,根据高三学生经常遇到的心理难关,提供指导,针对性、实用性、启发性、可读性强,语言生动。不言高考却决胜高考,不语幸福却遇见幸福。高三学子的心灵伙伴,高三生活的实用指南,高三解读的全新视角,师生联袂的真诚献礼!
  • 云龙舞

    云龙舞

    文登首部以文学形式反映家纺业发展史的全景式史诗般长篇纪实文学,本书共有八个章节,二百零四个个性鲜明的主题。从文登家纺的源头说起,结合家纺产业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详细描述了驰名中外的工艺品“云龙绣”的发展历程。
  • 实用礼仪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礼仪文书写作大全

    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合称,它主要是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人有生有死,有喜有哀,人在社会上生活,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交往和活动。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礼仪就是在社会交往中的分寸、等级。
  • 谁是人才

    谁是人才

    本书对我国人才的制度框架、理论基点、科教平台、激励机制、业绩定位、宏观环境、管理队伍和企业用人等环节进行了问询,提出了解决人才的得与失、禁与漏、导与堵、权与责、信与滥等辩证观点与制度治理建议。
  • 周有光百岁隽语

    周有光百岁隽语

    周有光先生一生工作有三个阶段:五十岁前是金融工作,期间也教书;五十岁后,是语言文字工作;八十五岁之后是研究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三个阶段一以贯之的理念是:“语言使人类有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有别于野蛮,教育使进步有别于落后。”这三句话可说是他生命的纲领,核心是启蒙。而作为启蒙思想家,第三阶段无疑是最亮的亮点。因为,还在延续的第三阶段,老先生已经达到了横扫中外,贯通今古的境界,并且仍在扩展和提升。他的历经前清、北伐前民国、北伐后民国、人民共和国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百科全书式的厚重的知识结构,加上惊人的终身学习的毅力和效果,经过疏理、锤炼、融合、升华,使他当之无愧,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变身灵戒

    变身灵戒

    活着,不好吗?!一枚灵戒引发的惊天动地——的日常。读者群:21658377
  • 敲棺人

    敲棺人

    涉名川,探古墓,破玄机,只为一窥天书真迹。鸳鸯锁、伏火穴、铁悬棺,失传锁技重见天日。我叫李向七,高中毕业便辍学开了家锁铺。我上面有个相依为命的哥哥,在菜市场摆菜摊的。日子过得倒也安稳。但是自从我哥从外面带了个男人回来后,一切都变了……...
  • 台湾纪事

    台湾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罪天书

    罪天书

    苏平安很无奈,本想这只是抓个毛贼,谁承想卷入了大麻烦。诸神已逝,黑暗将至,红颜即祸水,热血的少年郎可不要被事情的表面向所迷惑。这都是哪里来的妖魔邪神………
  • 糖心蜜意

    糖心蜜意

    郁意作为经营着好几家餐厅的集团总裁,虽然对烘焙一窍不通,却拥有比米其林星级主厨更为挑剔的舌头。而唐蜜,是他吃到过的最为美味的点心,名曰甜心。
  • 教师身体健康手册(上)(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身体健康手册(上)(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用“爱”搭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菩提流支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菩提流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哈尔滨老人与希特勒副官相遇

    哈尔滨老人与希特勒副官相遇

    一九九五年初冬的一天,在沈阳开往哈尔滨的某次列车上坐着一位老妇人。她衣着不俗,一张历经风霜的脸上,长着一双东方女性特有的细长眼睛,颧骨略高,白皙的脸上散落着几点雀斑,可以看出,她年轻时并不漂亮,但从她那很得体的举止上又可以证明她曾受过良好的教育。此时她的心里很不平静。她微微地扬起头,看了看行李架上的那一大包东西,心想:“我这是要奔哪儿去呀,报纸上写的那个人真地会是他吗,同名同姓的人多着呢。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灾害,一个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害,一个我们潜意识里不愿多提的词。我们不愿说,并不代表它就会消失,听那电视中的新闻,看那报纸上的文字,总会被提到,提到它在某个角落里继续存在的身影。本书为我们例举了一百场危及世界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