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9000000059

第59章 网络地理:自由的赛博空间(1)

在人类传播史上,每一次传播革命都为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着第五次传播革命——网络传播革命。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传播形态学的面貌,而且全面更新了媒介地理学的版图,地理以重要的形式出现在网络中。

同时,地理环境对网络的发展并非束手无策,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网络中发现地理的影子。随着传统媒介纷纷上网和网民队伍的日益扩大,网络不仅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媒介高速公路”,成为人类社会生命进化的加速器,而且正在将人的生存竞争演变为一种全新的数字竞争、传播竞争和网络生存,并催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化生活”和“地球村文化”。

第一节 网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加速器

电脑和网络传播的出现,就像其他传统媒介的诞生一样,会再一次成为人类传播史上轰轰烈烈的一场革命,成为人类社会生命和精神世界进化的助推器和加速器,进一步加快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传播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电脑和网络传播第一次建构了超越地域限制和意识形态束缚的全球传播网和“传播的世界化”,世界各地的人们无拘无束、无所顾忌、无远弗届地上网交流和沟通,传统的国家垄断走向终结,固有的地理边界逐渐模糊,常见的地域媒介的渐渐消亡,一种没有地理标识的最大空间尺度的全球媒介却迅速崛起,“传播世界整合运动的图式扩大到参与者以及非国家的、跨国的和跨政府的互动。传播网络位于这种重新表述的突出位置,剩下的就是指定新的参与者。”导致媒介传播重心发生历史性迁移的导火索也许可以追溯到1969年9月2日。这一天,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群研究生用一根4.6米长的导线成功地将两台电脑对接,目的只是为了能像电话那样传递信息。同年,出于应对战争的需要,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它是由美国国内四所大学计算机的主机连接而成,这个阿帕网就是互联网最早的雏形。进入70年代,一些类似于ARPANET的区域网络开始在世界各地零星出现。但不同的网络之间使用的通信协议是不一样的。1974年,IP(Internet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问世,合称TCP/IP协议。

随后,美国国防部决定向全世界无条件地免费提供TCP/IP,这为互联网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人温顿·瑟夫(Vinton Cerf)提出一个想法:在每个网络内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讯协议,在和其他网络通信时使用TCP/IP协议。这个设想最终导致了互联网的诞生。在这之后的十几年,各种各样的网络应运而生,又先后相继并入互联网而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互联网成为全世界各种网络的总汇。互联网在80年代的扩张不仅带来量的改变,同时亦带来某些质的变化。由于多种学术团体、企业研究机构,甚至个人用户的进入,互联网的使用不再限于纯计算机专业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新的使用者发觉计算机相互间的通讯对他们来讲更有吸引力。于是,他们逐步把互联网当作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

网络传播因其具有交互性、快捷性、隐蔽性、多媒体、多界面、视屏化、人性化等特点,的确能与传统媒介有所区别。但是,网络传播革命既是上一轮传播革命的终点站,又是下一轮传播革命的新起点;既是对人类传播史上的全部媒介进行的一次全面整合和展示,使以往的媒介形式几乎通通可以放在网络上,又是未来人类传播活动中各种新型传播媒介、传播形态的试验平台。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将网络比喻为“信息高速公路”,这是非常贴切和形象的。

他本来想说的是,由于有了网络,信息在传输上犹如驶上高速公路,速度极快,时效极强,信息量非常大。但是,随着传统媒介纷纷上网,网络不仅成了真正意义上“信息高速公路”,而且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媒介高速公路”,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和一些人际传播媒介则成了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使的各种装满货物的车辆。

因此,从网络的整合性、展示性、容纳性的特点来看,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功能齐全的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媒介综合平台或媒介演出舞台,网上的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介和电话、电函、传真、BBS等人际媒介都不过是“演员”。当下,网络的这种模糊性和难以预测的特点,使它正处于变革创新的转折点,对其形象和特点的瞬间定格分析,既不能准确地反映现在,更无法展示其未来。因为,跨出这一步,它不是变得焕然一新,就是变得面目全非。

网络传播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人可以在共时状态和同一平台相互交流和沟通,时间和空间被极大地压缩了,人们仿佛生活在“地球村”。网络传播打破了人类习以为常的媒介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过去以地方命名的媒介或以地方为传播对象的媒介将面临困境甚至消亡,一种基于更大对象范围或更小对象范围的传播媒介将迅速崛起,传统的媒介市场将重新划分边界。

第二节 网络地理的颠覆与重建

网络传播带来的第五次传播革命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类传播活动,而且还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影响。人们常常不无调侃地说,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今天这样,有越来越多的凡夫俗子正在参与并创造着当下的社会史;也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今天这样,有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正在摧毁我们自己乐在其中的生活、文化和历史。网络提供了身处不同空间中的人们互动的可能性,人们可以与世界自由交流而无需中介。一些人预言,网络的出现意味着地理的消亡,地区在网络中消失了。

但事实上,地理是以重要的崭新方式重新出现在网络中。网络为人们开辟了新的职业、活动场所与社会关系,这些都在现实地理环境中一一体现,网络与物质地理之间的依存与交织形成了新型景观。

网络对地理的颠覆和重建是全方位的:第一,网络传播中信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第二,网络传播兴起后出现了许多全新的地理概念,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空间”的概念;第三,网络颠覆了地理空间之间的界线,并且重新划分出新的边界;第四,网络中也建立了一些虚拟地点,地理以新的面貌出现在网络中;第五,网络削弱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空间中的交流。下面我们将从这五方面一一论述。

一、网络时代的“地球村”

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迅速压缩了时间和空间,相比20世纪的电子传播时代,在网络传播时代我们真正生活在了“地球村”。网络传播的重要特点是高度的开放性和全球性。所谓开放性,指网络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开放平台,而非封闭的。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中,各种网络技术、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都能并存于同一个网络系统中;而不同的网络之间通过一定的网络协议可以相互传输数据、交流信息。国际互联网是网络开放性的一个重要表现,互联网将各种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一个庞大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这样,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共同分享信息、交流情感、体验娱乐。

网络传播的全球性,则意味着信息可以跨越国界自由流通。互联网毫无疑问是一种全球化的传播媒介,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易地跨越国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自由交流,传递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性总是相伴而生的,它使人类社会“重新部落化”,全球已经超出原来的信息格局,成为一个信息共传、共享的大村落。

互联网自诞生起就标榜着“开放、共享、无国界”的口号,但是“开放、共享、无国界”不意味着同质同步,相反,在网络时代信息的流动非常不均衡。这个“地球村”里,网络的发展和信息的传播仍然是有所偏斜的,各国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发展水平、科技力量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从而导致信息传播的不平等。

国与国之间传播的不平衡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全球文化多元化遭到破坏。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多元文化组成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网络传播中存在的文化霸权主义却严重损害了文化的多元化。

以语言为例。世界上有2万多种语言,但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软件中只使用了其中的64种,这造成使用其他语种的人们无法享受到微软公司开发的软件和几乎一切的网络应用软件,也就意味着这种语言丧失了网络传播中的话语权。同时,英语在网络传播中占据了霸主地位。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最早出现在英语国家,而目前英语国家在计算机和网络科技领域也占有主导地位,全世界使用的计算机从出生起就与英文绑在一起,各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网络传输协议、产品开发设计等使用的都是英文,所有的编码和编程也都是用英文书写和开发,英语几乎成为全球计算机通用语言。英语还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流传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互联网的发展意味着英语取得语言霸权的同时,侵蚀了更多的语种。在互联网传播的信息中,英语占到了绝大部分。只要打开互联网,映入眼帘的几乎全是英语。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文化创造有着密切联系,它既是文化重要的载体,又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一个民族失去它的语言也就意味着失去本民族的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失去语言似乎成为很多民族将要面临的困境。而英语在互联网传播中的霸权则意味着英语文化在世界的强势地位。

从互联网传播的内容来看,也存在着国与国之间的不均衡。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发布的《多种世界,一个声音》的报告充分揭示了国与国之间信息传播的不平衡性。报告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面临着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内容的巨大失衡。世界80%以上的媒介在发达国家,传播媒介技术更是被发达国家垄断。而传播内容上,发达国家习惯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猎奇的态度,报道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灾害、抗议事件、动乱、战争,而对发展中国家的进步视而不见。在网络传播时代,这样的传播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网络时代造就了“地球村”,但这个“地球村”仍然是不平衡的,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

二、网络空间:媒介地理学新概念

网络空间,又称赛博空间(Cyberspace),是哲学和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抽象概念。赛博空间一词由居住加拿大的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在198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融化的铬合金》(Burning Chrome)中首次创造出来,并在后来的小说《神经漫游者》中被普及。《神经漫游者》描写了反叛者兼网络独行侠凯斯被派往全球电脑网络构成的空间里,去执行一项极具冒险性的任务。进入这个巨大的空间,凯斯并不需要乘坐飞船或火箭,只需在大脑神经中植入插座,然后接通电极,电脑网络便被他感知。在这个广袤的空间里,看不到高山荒野,也看不到城镇乡村,只有庞大的三维信息库和各种信息在高速流动。吉布森把这个空间取名为“赛博空间”,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网络空间。美国的科技哲学家迈克尔·海姆认为,“赛博空间暗示着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维度,在这里我们把信息移来移去,我们围绕数据寻找出路。赛博空间表示一种再现的或人工的世界,一个由我们的系统所产生的信息和我们反馈到系统中的信息所构成的世界。”

网络空间并非地理学意义上的三维空间,而是一种新的空间形式或主观性空间,亦即一种新的媒介地理学空间。它存在于网络系统、虚拟现实、电脑软件之中,它“显然不是由现实世界中一种同质性的空间(homogeneous space)组成的,而是指无数个迅速膨胀或迅速萎缩的和个性差异极大的空间。每一种空间都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数字相互作用和数字通信形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网络空间被创造出来。它的出现往往取决于人们的需要和知识,而且会随着观念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观念的成熟而扩展和延伸。在网络空间中,不存在物理约束力来指令那些被描绘的虚拟空间的动力学或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也不存在地球引力或摩擦力。它不限于三维空间,因为任何二维的平面或者点都可以显示另一个多维的空间环境。因此网络空间可以是非连续的、多维度的和自我映射的;现实空间中的所有原理都可能违反网络空间。总而言之,网络空间完全是一个人造的空间。

同类推荐
  • 新闻评论和新闻教育

    新闻评论和新闻教育

    本书汇集了秦珪老师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从古代的论说文直到近当代的各个历史阶段的新闻评论特点的研究;第二部分新闻评论专题研究,包括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鲁迅、瞿秋白、邹韬奋这几位中外评论名家及其作品写作特色的研究;第三部分报纸评论和杂文的写作,是报纸评论写作特点和技巧等方面的专论;第四部分关于新闻教育问题的思考,是这位老教育工作者以自己多年从事教育的切身体会,对新闻教育改革所发出的真诚呼吁和建议。此外,“秦珪自述”是作者结合个人的亲历,叙述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新闻教育发展史。
  • 中国生存启示录

    中国生存启示录

    这是一本面对现实如何生存的启示录,一本发现人生智慧、追寻幸福生活的指南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培育健康价值观”为专题的心灵励志书。作家、教授梁晓声把他用心灵发展出的生存智慧反哺到精神境界中,再用他从社会生活中发展出的知识浸透到心灵里去,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寄托与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以平常心去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大众的现实生活寻找借鉴,在现实与精神的总作用下,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时代化(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经济研究丛书)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时代化(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经济研究丛书)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时代化》围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时代化进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时代化的当代定位;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时代化的核心;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时代化的反思与借鉴;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时代化的理论路径和现实道路;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时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 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书中通过案例全面分析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在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中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的获损情况,提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治理的建议,从实质上推动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
热门推荐
  • 夜路

    夜路

    对于一位母亲,生活意味着一连串选择。坚持……放手……遗忘……原谅……你将选择哪一条道路?18年来,朱迪·法拉德把孩子们的需求置于她本人之上。她的双胞胎儿女米娅和扎克是一对乖巧而又快活的少年。当莱克茜迁入他们那个组织严密的小社区里,没人比裘德更欢迎她的到来。莱克茜曾是他人的养女,有着一段黑暗的过去。她很快成了米娅最好的朋友。接下来,扎克爱上了莱克茜,于是他们三人变得形影不离。为了让孩子们进入大学,远离危险,朱迪尽到了一切努力。这曾经轻而易举,直到高中的最后一年。她忽而手足无措。一切都不再安全;孩子们每每离开家中,她便为他们担心。一个夏日的夜晚,她的恐惧不幸成真。一个抉择将会改变他们的生活轨迹。转瞬之间,法拉德家庭就要骨肉离散,莱克茜也会失去一切。随后的几年里,每个人都必须面对那一夜所导致的后果,要么找到遗忘之道……要么找到宽恕的勇气。作者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一个错综复杂,感人至深的故事,关于母性、个性、爱情、原谅,《夜路》都提出了深刻的问题。这是一部倾向光明而又令人心碎的小说,既能引起失去的巨大悲痛,又能激发希望的惊人力量。关于对家庭的渴望,关于人心的韧性,关于原谅所爱之人的勇气,克丽丝汀·汉娜尽她所能,讲述了一个难忘的故事。
  • Volume Three

    Volume Thre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梓潼帝君化书

    梓潼帝君化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蓉传

    玉蓉传

    谁说只有男儿上场杀敌?前朝不过一个花木兰,而我李玉蓉,也绝非寻常闺中女子,这江湖,我也要走上一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亲爱的岳先生

    亲爱的岳先生

    努力工作还房贷,因谁做家务的问题和丈夫争吵,最无奈的是公婆总催他们生孩子,身心疲惫的她却发现丈夫出轨……这就是27岁的秦苏的生活现状。此时,处于弱势的她,在蜜友及其男性朋友岳剑的帮助下顺利离婚。但是,秦苏很快就意识到,岳剑并不是想要帮她这么简单。在岳剑强烈的爱情攻势下,离婚才四个月的秦苏再次踏进了婚姻殿堂。可是,这场原本充满希望的婚姻,却被他们精心准备的蜜月旅行破坏……
  • 哲理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哲理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全职辩手

    全职辩手

    辩论有用吗?一种来自大学这个象牙塔的屠龙之技。我们争论着,维护的是抽签所决定的立场而非是心中所想;我们吐槽着,为了那个仿佛主办方没过脑子想出的题目;我们自诩包容而多元地看待世界,却于赛场上将真理割裂;我们疯狂,为胜利;我们痛苦,为失败;我们拼搏,为青春;我们执着,为辩论。如果……辩论也有自己的职业联赛?是不是一切都会不同?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Daniel的天空·运动造就快乐的你

    Daniel的天空·运动造就快乐的你

    万物间有一个强大的法则就是吸引力法则,你的思想是有磁场、有能量、有吸引力的,你每次运动不只是让身体变得更强壮更漂亮,而是注入更多的正能量,从而让你更易感受快乐。写这本书的初衷——“体验”生命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运动”来感动自己,快乐自己。本书阐述运动本身的价值及如何更好的认识、理解运动,可以让读者将运动变为习惯,更好的享受运动为我们带来的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