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3100000030

第30章 经济模式:非均衡的发展(11)

二、绿色革命:实施与成效

1.尼赫鲁农业政策的失败

绿色革命的实施源自尼赫鲁农业政策的失败。由于土地改革的失败,导致制约印度农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所以尽管印度农业在独立后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总体来说发展非常缓慢。在上世纪50年代的整整十年间,印度的粮食产量增长率仅为2.5%。而这一时期印度人口迅速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对粮食需求增速加快。经常爆发的粮食危机事实上已经影响到印度整个现代化进程,当时印度人均粮食一天只有394.9克,最多时一天也只有408克,(吴永年:《印度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南亚研究》,2006年第2期。)数量如此之少的粮食已经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为印度推进现代化提供充足保障。到60年代初期,印度的农业发展就已经开始陷入严重危机。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印度的粮食生产在1960-1962年已经基本停滞,在之后的两年内又进一步下滑。印度计划委员会预期在二五期间印度的粮食产量将增加约30%,按照这一标准,到1961-1962年,印度的粮食产量应该达到9000万吨,而实际上只有2000万吨,现实离目标差距甚远。更糟的是,粮价是物价之母,粮价上涨带动整个社会商品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每年平均增长6%,对印度经济形成严重冲击。为稳定粮价,保持粮食供应,印度不得不大量从美国进口粮食,从1957年开始美国连续向印度出口大量可以用卢比结算的粮食,一直持续了近10年。整个60年代,印度年均进口粮食570万吨,1966年达到1040万吨。(莫善文:《从“饥荒之国”到粮食出口大国》,《广西热作科技》,1998年第1期。)但即使这样也不能抑制印度粮价的迅速攀升,加上购买粮食需要大量外汇,这对承受通货膨胀压力能力很低的印度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1966和1967年两年的干旱,使印度农业歉收16%-17%。印度陷入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这次危机等于正式宣告尼赫鲁的农业政策以失败而告终。

尼赫鲁的农业政策为什么会失败?我们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土改失败。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进行分析。简言之,虽然土地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就,特别是取消了柴明达尔地主,一部分佃农和无地农民分得了一些土地,还有部分佃农得到了真正的佃权。但总的说来,印度的土地改革是不彻底的,是一个未完成的半拉子工程,许多土地改革政策并未真正得到贯彻实行,特别是由于既得利益者操控各邦政府和农村政权,很多制度故意留有很多漏洞,使不少分得土地的农民不久又失掉了土地。印度农村土地分配不公的局面并未因土地改革而发生根本改变,大部分农民并未从土地改革中获得收益。因此,土地革命并未像尼赫鲁所设想的那样,达到调动印度农民热情与积极性的目的。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当农民对农业生产丧失热情与积极性的时候,政府的任何政策措施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这一点,不仅仅是印度,任何国家都是如此。所以,农业生产的第一要义是要保障农民的合理利益,保护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才能谈论进一步的制度革新和技术进步。

第二,政令不通。前面我们已经指出,不能说国大党高层和印度中央政府不重视农业,更不能说他们面对严峻的农业生产局面一直漠然置之,没有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但任何的政策设想必须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只能停留在政党领袖和中央政府的执政理念中。印度在发展农业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在理论上看起来不可谓不完美,但实际情况却是这些政策很多根本没有落到实处,也就无从发挥作用。前面已经指出,关于如何发展印度农业,在国大党内部有不同意见,国大党右翼并不认同尼赫鲁的农业政策,但由于尼赫鲁在印度国内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力,他们在中央政府层面无法阻止印度在农业方面的战略选择。但右翼人士大都掌控各邦实权,在地方拥有强大影响力,因此他们便凭借在地方政府的有利地位,采取各种手段对抗尼赫鲁的政策。印度所实行的议会民主制又给了各邦政府抵制中央政府政策的机会。比如,尼赫鲁农业政策的核心部分——土地改革就被各邦政府搞得的面目全非,最终只能以失败而收场。对此,尼赫鲁的官方传记作者S·戈帕尔说得很直白。他认为尼赫鲁在农业问题上的失败要归因于“有显要地位却无权力,有治国之才却无力量”。(Gopal Sarvepalli,Biography of Jawaharal Nehru,Vol.III,Harvard University,1984,p.19.)尼赫鲁晚年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以一种十分遗憾的心情总结这次由他本人亲自领导的土地改革:1959年国大党决议提出的互助合作道路是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发展生产的道路。但由于柴明达尔等封建势力及受其影响的政治势力的反对而未实行,结果使我们的开端良好的土改半途而废。(R.K.卡拉恩加:《尼赫鲁的哲学》,新德里,1966年,第150页。)其实,不仅仅是土地改革是这样,尼赫鲁的很多治国设想都如同土地改革政策一样,都是理想大于现实,最终没有得以实现。

第三,投入不足。即使在现代社会,农业也是一个投入高、收益低的产业。但出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出于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平稳发展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当前发达国家无不对农业进行大量补贴,以此推动农业发展。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尚未完成国家工业化,因此工业发展往往被置于优先位置,有限的资源和资金被用来支持工业发展,农业不仅得不到补贴,反而还要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持。这种支持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方式,一是国家有意压低粮食价格,保证城市供应;二是农业的有限剩余被用来支持工业,而不是继续用于发展农业。因此,投入不足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印度当然未能摆脱这个规律。在尼赫鲁对印度经济的构思中,工业发展处于绝对优先地位,国家的投资以工业为主,对于农业,尼赫鲁开出的药方是增加劳动力投入以推动农业的发展,根本没有投入相应的资金支持农业发展。在这种政策思维主导下,印度一再减少对农业的投入,以对农田灌溉系统投资为例,投资从“一五”期间的34.6%下降为“二五”期间的17.5%。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当印度农业发展已经出现危机、导致粮价大幅上涨时,印度政府却仍熟视无睹,没有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反而认为只要从美国进口粮食就可以解决问题,印度农业中存在的问题由此越积越深,终于导致危机的全面爆发,尼赫鲁的农业政策也彻底宣告失败,印度农业也由制度战略转向技术战略,绿色革命也由此出台。

2.绿色革命的实施及其成效

“绿色革命”一词源自1968年美国国际发展署提交的一份年度报告。该报告总结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取得的巨大粮食成就之后感叹道:“它看起来简直就是一场绿色革命。”从此,学术界便开始用“绿色革命”一词来描述第三世界国家主要运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活动。印度的“绿色革命”是指从1966年开始印度政府为推动农业发展而实行的新战略。这项新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集中使用以优良品种为主的各种配置的农业技术和投入,并选择一些耕作条件好,雨量充足又有水利设施的地区实施这个现代农业技术‘一揽子’计划”。同时“新战略还辅助实施各种公共发展计划对农户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保证农业改良的顺利进行”。(孙培钧:《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66页。)从本质上说,绿色革命标志着印度农业由制度战略转向了技术战略,开始重视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

绿色革命由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在1966年1月就任总理后开始实施。印度之所以从1966年开始进行绿色革命,主要导火索还是形势所迫。这一年,经过连续几年的干旱,又一次大饥荒迫在眉睫,1965年至1966年度印度粮食产量降低到7600万吨,比前一年减少1200万吨。严峻的粮食缺乏问题使刚刚上任的英迪拉·甘地意识到,自己父亲所推行的农业发展政策已经陷入全面危机,必须寻找新的农业发展政策,才能解决印度农业面临的危机。为此,英迪拉·甘地采取的第一项措施就是改变了自己父亲一直坚持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外交政策,在对美外交上采取实用主义策略,主动向美国示好,并亲自出访美国,以寻求来自美国的粮食援助。英迪拉·甘地此举立即见效,印度随即收到美国300多万吨粮食和9亿美元的援助,使印度度过了独立以来遭遇到的最严重粮食危机。同时,新上任的农业部长斯瓦米纳坦决定从墨西哥引进改良的高产小麦种子。这一举措也立即收到成效,1967-1968年印度粮食产量比前一年度猛增2100万吨,达到创纪录的9500万吨。

显然,像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粮食是难以持续的,也是危险的。因此,在从美国大量进口粮食的同时,印度政府开始着手对原有农业政策进行改革。由于引进的先进农业技术产生了明显效果,使英迪拉·甘地决定放弃自己父亲确定的制度战略,转向技术战略,主要标志就是,把绿色革命确定为印度农业的根本出路和解决粮食危机的有效办法。从1966年起,在世界银行和美国的帮助下,印度政府开始实施新的农业发展战略,即绿色革命的新战略。这一战略使印度农业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印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

同类推荐
  • 大明有个西药铺

    大明有个西药铺

    什么?大明没有西药铺?医学院高材生张本草,魂穿大明,难道就只能靠一张贱嘴生存?不会诊脉,但会看B超啊!不会写药方,但懂抗生素啊!不会针灸,但手术刀玩的溜啊!只要给我个西药铺,我可以立马起飞......“叮铃铃~~您有西药铺送到”额......这么巧吗......那就......起飞吧......内,除八虎之祸;外,荡四海之寇;外放,平息宁王叛乱;回宫,陪着皇帝荒唐。“嘘!别声张!我是张本草,我在大明有个西药铺!”
  • 德国汉学家福兰阁论中国

    德国汉学家福兰阁论中国

    本书以近代著名德国汉学家福兰阁为研究对象,以德文原始档案史料为依凭,试图系统解读福兰阁的中国观。福兰阁是德国汉学界,乃至整个西方汉学界的重镇,其人对中国历史、文化,以及晚清中国的外交内政有着独到的理解,也对德国政学两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本书拟从福兰阁视野中的中国历史、儒家文化、晚清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以及晚清内政四个维度,并结合福兰阁人生际遇,系统解读福氏之中国观,希求管窥近代德国汉学研究的一般特征。引玉之砖,难免粗陋,俯请学界前辈方家不吝指正。
  • 梓潼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梓潼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梓潼历史悠久,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85)置县。文昌文化的发源地七曲山大庙、汉代李业阙和卧龙山唐代摩崖石刻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百里程十万树”的蜀道翠云廊穿境而过,核工业基地旧址“中国两弹城”和众多的红军遗址使全县形成了“两城、三山、一水”的旅游风景大格局。《梓潼史话》向读者介绍了梓潼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展示了梓潼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民间文化和文物古迹。
  •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内容简介:欧战后的欧洲,人们对社会文化危机的反省,存在两个取向: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一是反省现代性,它集中表现为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批判理性对人性的禁锢,转而强调人的情感、意志与信仰。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思潮东渐的研究,成果丰硕,而对于反省现代性思潮在中国的反响,研究却十分薄弱。
  • 清风巷

    清风巷

    大唐荣耀,盛世长安,朱雀大街上有一间神秘的小茶楼——清风巷茶楼的老板娘更为神秘,她不是普通人,而是一只有着千年道行,实力雄厚的灵猫连天王老子也对她忌惮三分,她可以在这三道六界横着走那她为什么要化身为妙龄女子,隐去一身锋芒,隐藏在人群里?为什么要来到大唐?难道仅仅是为了领略大唐盛世的繁华?难道是为了追寻一段真挚的爱情?客官,欢迎光临清风巷……
热门推荐
  • 送梦王妃别黑化

    送梦王妃别黑化

    [宠文+重生]她是一个被上天赐福的人,却被一个雷劈回了古代。从此之后,她发现自己除了做梦成真之外,还多了一项送梦成真的异能,这让她惊讶之余又有些兴奋。裴婉音:谁敢欺负我,我就让你做噩梦。来来来,推我下水?……那就做梦梦到……掉到臭水沟沟里,然后嘛……水上泡着死老鼠,死猫,其他的也都可以了,尽管发挥你的想象。即墨云祁:爱妃,你还是单纯点好,这样好让为夫存在的有点价值啊!某女摸了摸他的头安慰道:你负责对我好就够了,那就是你存在的价值啊!
  • 阴符经讲义

    阴符经讲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家嫔妾不如商府嫡妻

    皇家嫔妾不如商府嫡妻

    什么?!暗中相恋五年的皇家六王要迎娶丞相家嫡长女?!那她这个将军府小小庶女咋办?什么?!六王成太子,嫡长女立马升级,将来更是皇后娘娘?!哦,你太子尊贵,我庶女低贱,你要我做嫔妃贱妾我就要做?!哦,你给我山珍海味华宫锦殿美服珠钗?对不起,我不要,我连凉暖宁做商府嫡妻也不做红门高墙内的嫔妾!母亲做了一辈子姨娘,到头来,连个葬身之所都没有,她做了小半辈子庶女,为母亲报仇,在府中如履薄冰小心做人,斗姨娘斗姐妹,斗兄弟,为的,便是再不为庶!再说,瞧,她遇见的这呆商,愣头冷脸的,却恰是她一直所追寻的良人,于是,使了小计谋,费了小口舌,嫁得如意郎做了呆商嫡正妻,却没想到,这呆商竟是世族侯府小侯爷,据说嫡母刁难,姨娘找事,姐妹叔伯各个难伺候,那也不怕,为了幸福,一战到底各凭本事!新房红烛燃燃,熏香四溢,呆商相公轻挑红盖,她娇羞一笑,却见他俊脸面有苦色,“夫人,家中嫡母今年四十有三,平日最爱穿金戴银与人比较,家中姨娘一十一各个姣美艳如花,还有三个妹妹素来喜欢招蜂引蝶比美比衣,还有两兄三弟….”“行了,说人话。”“夫人,恐怕你日后少不了披着金甲斗嫡母,斗妹妹,斗姨娘,斗叔伯,您瞧咋办?”“相公,我已做好万全准备,金甲随身穿,就看我夫妻二人,如何所向披靡!”=====【红妆滴话】简介是浮云,亲们还请看正文,另,本文种田文,一对一,涉及各种宅子里精彩的斗,涉及皇家宫闱里的现实,涉及复仇,女主励志,逐渐成长,性格腹黑而有原则,男主呆愣冷脸火热内心,文中还有感人友情,亲情,斗归斗,情总不灭。望亲们多加收藏支持,谢谢了︶ε︶。==========【亲爱的们的有爱文,文风不同,却都很有爱】【废物女皇一忙着爬墙】正点np【弃女强上帝王大叔】搞笑幽默【魔王,老娘要劫色】呆萌喜感【太后,今夜谁寺寝】激情四射【殿下独占小狐妃】甜蜜宠文
  • 蒋勋说红楼梦(修订版)(套装共8册)

    蒋勋说红楼梦(修订版)(套装共8册)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无限寻真

    无限寻真

    枪斗术!乌绝一现,弹丸直飞八百里!至道刀!墨缺一闪,匹练横扫十万魔!死萝莉控,枪刀双绝,纵横无限寻真路。
  • 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在花季少女倩影下

    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在花季少女倩影下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划时代巨著,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与《尤利西斯》并称意识流小说的巅峰。这部小说以清新灵动的独特艺术风格,借助超越时空的潜在意识,使逝去的时光在他笔下重现,从中抒发对故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安德烈·莫洛亚曾说过:“普鲁斯特简单的、个别的和地区性的叙述引起全世界的热情,这既是人间最美的事情,也是最公平的现象。就像伟大的哲学家用一个思想概括全部思想一样,伟大的小说家通过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最普通的事物,使所有人的一生涌现在他笔下。”
  • 快穿女配莫放肆

    快穿女配莫放肆

    随着各种快穿系统的出现,女配纷纷逆袭,路人纷纷狂刷存在感,而作为天命之女的女主们只能成为逆袭者上升的跳板,被拉下神坛,凄苦一生。对此君羽表示:既然天堂有路你们不走,那我就送你们去地狱吧。系统默默的表示:叮!前方高能,前作死女配速速躲避。【男女主每一世都会走到最后,勿复制体】
  • 王牌炼丹师:师兄,宠不停

    王牌炼丹师:师兄,宠不停

    作为浮屠山的一名小弟子,墨青黛表示,成仙有什么好?天天渡劫,过不了就要魂飞魄散......还不如是个元婴境,享有无尽年华。但是,这世道......连混吃等死都行不通!某师尊:青黛啊,我命不久矣,虽然你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双灵根,但是还是有盼头的。你可要专心修炼啊!某同窗:青黛,青黛,有人要害我,你快保护我!呜呜......。某仙:青黛,你为何......如此惫懒?某人:哈哈哈,本大爷就是要欺负你!谁让你打不过本大爷?某妖:小青青,快到本尊碗里来~~。青黛:“我还是去修炼吧......。”
  • 命途漫漫

    命途漫漫

    东方九溪是东方家族家主的嫡子,因从小被检测为废材而不被重用,被众人遗弃在荒无人烟的蛮荒。偶然间得到了一个金手指,从此人生达到了巅峰。不但被家族重用,而且被推上东方家族家主继承者之位。然而,还没一统天下大陆,他的金手指被上天收回,东方九溪又该何去何从,面对危机?
  • 日常节能、环保并不难(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日常节能、环保并不难(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日常节能环保并不难》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阐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以很大篇幅来阐述环保对生态、家居环境、生活习惯、生命健康等的影响,突出了主题,阐明了立场。另外,还适当地介绍了与环保相关的环保组织的建立、结构、功能等问题,对主题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