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开放以来印度经济取得的主要成就
拉奥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印度经济开始走上快车道,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稳步上升。
1.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使印度的经济增长突破了传统的老牛式的缓慢增长速度。由于爆发了独立以来最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1991-1992年度印度经济发展严重受挫,国民生产总值仅增加0.5%。但在拉奥政府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之后,印度经济迅速恢复并加快发展。1992年至1996年经济年均增长6.2%,“九五”计划(1997年至2002年)期间年均增长5.5%,“十五”计划(2002年至2007年)期间分别增长3.8%、8.5%、7.5%、9.4%、9.6%,年均增长7.8%,高于“九五”计划的5.5%。(http://www.casas pkucis.org.cn/NanYaGK/India.asp.)总的来看,印度自拉奥政府改革以来,除2002年GDP增长率曾跌至4%外,其它年份增速都保持在6%以上,在新兴经济体中仅次于中国大陆。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 -2008财年印度GDP总量已经达到1.16万亿美元。(Ibid.)即使2008年以来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印度经济整体上仍然保持了不错的发展势头,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正是由于印度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所谓“印度模式”也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际上甚至已经有人预测,到2025年,印度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2.国际化企业不断涌现。在印度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成就中,最重要的就是涌现出一批成功的国际化企业。因为,企业是一国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良性发展,经济才能持续增长,没有良性成长的企业,只能是昙花一现的暴富型经济,难以持续发展。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任何一个经济强国的崛起和持续发展都必然伴随一批企业的崛起和持续发展,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衰则经济衰,概莫能外。成功的企业家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个社会最为宝贵的财富。近年来,印度的企业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质量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电信、石油化工、制药、钢铁、汽车和零件等诸多领域,更是涌现出100多家著名大企业,其中20多家为大型跨国企业。而且,这些企业不仅仅局限于印度国内,而是凭借强大实力不断进行海外并购,向海外扩张,在全球刮起一股印度风暴。近两年,印度企业向外的投资已经超过了外国对印度的投资。过去5年间,印度企业的海外收购达到200亿美元。其中,仅塔塔集团就收购22起,金额占总数的2/3。在2007年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网站上发布的年度亚太地区最大规模上市企业50强榜单中,印度有12家企业上榜,超过日本和韩国上榜企业数量的总和。
3.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印度经济的另一个亮点是对外贸易发展迅速。90年代以来,印度在商品及服务进出口等方面发展迅速。印度的出口额1990-1991年度为181.43亿美元,1994-1995年度增加到263.3亿美元,1995-1996年度达317.97亿美元,1996-1997年度为334.7亿美元,几年内增幅达84.5%,年平均增长率达14%以上。从2002-2003年度开始,印度的商品出口额连续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都超过既定指标,2004-2005年度增长率达到30.8%,为835.6亿美元,而2006-2007年又增加到1030.9亿美元。由于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印度的对外收支状况也有了明显改善,外汇储备迅速上升,从1991年的10亿美元增加到1997年初的240亿美元。(印度政府:《1996-1997印度经济调查》,第88页。)2003年12月,印度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达到2000亿美元。截至2008年2月底,据印度储备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印度外汇储备已达3012亿美元,列在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之后,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四大外汇储备国。在出口发展迅速的同时,印度的进口发展也很迅速,进口额从1990-1991年度的240.75亿美元,增至1994-1995年度的286.54亿美元,1995-1996年度为366.78亿美元,1996-1997年度达391.33亿美元,几年内增幅达55%,年均增长10%。在外贸依存度方面,印度自1990-1991年度以来情况不断改善,对外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由1994-1995年度的19.89%,上升到1995-1996年度的22.76%,1996-1997年度仍保持22.43%,这表明印度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性已显著增强。
4.外资引进后来居上。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以后,印度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外国投资开始逐步增加。曾在70年代离开印度的美国国际商用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又回到了印度,福特汽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杜邦公司、凯洛格公司等等,也都纷纷在印度投资开厂。据印度联合新闻社统计,截至1992年初,印度政府已批准的外国投资项目价值约合4.49亿美元,是1989-1990年度外国投资的2.6倍,海外印侨在印度的投资也大幅度增加。据统计,印度在整个80年代平均每年的外资流入不到1亿美元,1993-1994、1994-1995和1995-1996三个年度则分别达到42亿、48亿和43亿美元,比改革前增加了40多倍。1991-1995年印度实际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共约40亿美元,大约是整个80年代的4倍。(印度政府:《1997-1998年度印度国情》,第14页。)印度所吸收的直接外资占世界流入发展中国家外资总额比重从1992年的0.6%上升到1996年的2.2%。(陈继东、晏世经:《印度的国际竞争力》,《当代亚太》,1998年第12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不同政治力量对引进外资仍持有不同的态度,加上投资环境所限等各方面原因,和其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相比,印度在引进外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不十分突出,特别是同中国相比,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自1991-1992年度至2002-2003年度的11年中,外国对印度的实际直接投资额为329.74亿美元,年均仅29.98亿美元,尚不及中国一个月的数额。2001年,印度吸引外资首次突破50亿,达到61.3亿美元。但在近几年来,由于印度政府意识到引进外资的重要性,开始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以吸引外国投资,并且开始收到明显成效,从2005年12月6日开始的短短一周内,英特尔、微软、宝马、三星以及AMD等国际巨头纷纷投资印度,数额总计达到60亿美元,印度吸引外资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5.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同,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如果没有经济结构上的变化,只是增加产出的数量,是经济增长,而不是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发展的过程必然也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印度的产业结构在近二十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农业在GDP中的比例越来越低,而这一点通常被认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据印度政府统计,1991年以来,农业在GDP中所占比例从32%下降为18.5%,而服务业的比例越来越高,已从1990-1991年的41%提高到55.1%,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已占68.6%。发展最迅速的信息产业产值在2006-2007年度达到478亿美元,占GDP的5.4%,而三年前这个数字才约为3%,增速之快令人吃惊。同一时期,世界服务业平均增长率仅为10%,而印度服务业增长率却达到惊人的30%。当然,同服务业的红红火火相比,印度的工业发展有些黯然失色,工业占GDP的比例没发生多大变化,这一点也是印度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将在后面作进一步分析。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印度工业的增长速度其实也是很快的,年增长率接近10%,对印度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只是被增速更快的服务业所掩盖,而常常被人忽视而已。
二、改革开放以来印度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印度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并取得显著成就已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和总结印度经济所取得的成就相比,探讨印度经济成功的原因是一个相对更有意义的问题。由于印度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国情复杂,因此推动印度经济增长的原因必定是多元的。历史和现实、政治和经济、文化和宗教、国际和国内等各个方面因素必定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因素存在问题都可能引发全局性变动。但我们认为,从印度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经济发展来说,印度经济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就,最根本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主要就是印度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原先实行的计划经济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概括来说,印度的改革过程是以建立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为目标,由计划经济向自由经济转变,由国有经济向私有经济转变,由内向经济向外向经济转变的市场化改革过程。
如果说计划经济、国有经济、内向经济是改革开放以前印度经济模式的三个显著特征。那么,自由经济、私有经济、开放经济则是改革开放以来印度经济模式的三个显著特征。因此,从这些转变来说,由拉奥政府开启的改革从本质上完全改变了印度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一转变过程完全是在印度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在改革的力度、改革的节奏、改革的程序等方面,一直在印度政府的控制之下,而不是完全放任市场自由实现的。如果从具体政策分析,有三个方面的政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彻底改革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是印度经济面临的最大难题。事实上,这个问题也是世界性的经济难题。迄今为止,很少有国家成功地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早在拉吉夫母子时代,印度就着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拉奥执政后则加大力度进一步进行改革。时任印度财政部长的曼莫汉·辛格说:在我们国家所特有的这种政治体制、公营部门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解决公营部门的问题。拉奥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逐渐减少对公营企业投资。在三年中国家对公营部门的投资减少495亿卢比。(2)公营企业获得投资、生产、经营、信资、人事等方面的自主权,把政府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3)出售企业股份、将企业股份的41%出售给国内或国外的机构和企业,无优势的公营企业的股份可以出售74%,甚至可以全部出让,政府不再新建工业企业。(4)除少数基础设施外,政府对健康的公营企业优惠将完全取消,鼓励企业参与资本市场,从资本消费市场筹集资金。(5)减少公营企业的经范围,把原来的17种企业减少到1991年的8种,1993年又减少到6种,主要是国防、原子能、煤矿、铁路等。(6)兼并、出售、关闭部分公营企业。第一批所谓“关停并转”企业有58个。
经过拉奥政府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后,印度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说仍大量亏损,成效低下,仍然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1994-1995年度中央政府的240家企业中,仍有109家亏损。邦一级企业700家经营更差。1996-1997年度各邦电力局的资本收益平均为负13.3%。(英国《经济学家》情报部:《1997-1998年度印度国情》,第14页。)因此,瓦杰帕伊时期,印度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瓦杰帕伊政府决定从国营企业撤资1000亿卢比,除印度国家银行外,政府在国营银行的持股率降至50%以下,引进自由竞争机制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进行财政和税制改革。(马加力、傅小强:《印度瓦杰帕伊新政府的内外政策》,《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11期。)近年来,接替瓦杰帕伊政府的曼莫汉·辛格政府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虽然改革的力度和程序上有所调整,但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并没有改变,并且开始取得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