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1700000028

第28章 在野党与民间人士的对华认识(5)

二日本社会各界的中国观

1.日本国民及媒体的中国认识

关于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伊藤一彦伊藤一彦:日本宇都宫大学教授,著有《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与21世纪的展望》等。在《战后日本对中国印象的变迁》中指出,明治维新以前或可称为“敬仰期”,此后至二战则为“轻侮期”。但是即便在“敬仰期”内,也产生了极力否定中国文化影响的国粹主义观念。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理解在日本对华态度的表象性变化背后,一以贯之的正是逐渐强化也愈发僵化的日本中心的“华夷”观。

但是,不管怎样鄙视当前的中国,日本终究无法根绝其与中国古典文化的血缘关联。在连天皇的帝号都要来自中国典籍的背景下,“神国”意识形态的建构也必须对古代中国文明保持尊崇和敬畏,然而却又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加以轻蔑排斥,这个古怪的“华夷”体系便必然发生不可遏止的分裂。这是近代日本对华观的一个基本特征。

当然,在日本人当中,头脑清醒者也仍旧存在。战后曾任进步党干事长的鹤见佑辅坦率地说:“……对自己触动最大的,还是古代日本民族对支那的强烈敬慕之情,以及近代以来全体日本人对支那无法掩饰的轻蔑态度。我们必须正视对古代支那的敬慕与对近代支那的轻蔑两种态度之间的强烈反差,因为这是两国国民重新相互理解的第一步。”他得出的反省结论是:“我曾以观察日本的眼睛来看支那,并嘲笑过支那。如今当我以观察世界的眼光来看,则觉得相当震惊。对此,自己也深感诧异。支那并非日本,那是一个由截然不同的环境与人生观构成的国度。支那对日本来说,还是一个未知的国家。很久以来,我错误地以为了解支那,其实并不懂得它。”鹤见佑辅(1885—1973):20世纪日本知名的作家和评论家。所著游记、随笔和小说,作为大众读物,拥有广大的读者。著有《思想·山水·人物》、《拜伦传》、《俾斯麦传》、《拿破仑传》等。《思想·山水·人物》由鲁迅译为中文出版(选译)。

在战后初期的20年间,日本社会中所表现的“反省的和原罪的中国观念”相当强烈。这主要表现为这个民族中以知识分子主流为代表的社会群体对于战争罪恶的反省和追究。那么,日本知识界主流为什么会形成原罪的和反省的中国观呢?主要原因不外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日本侵略战争的结果是以自己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战争既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极其惨重的后果,同时也对日本自身造成了严重灾难,以至面临着崩溃和灭亡的边缘。正是在遭到这种严重摧残的情况之下,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一部分日本人深切认识到战争的危害,开始意识到历史的罪恶而自省。

第二,日本是亚洲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日本传播。后来虽然遭到日本***主义专政的残酷镇压,但战争结束后,流亡国外的与国内曾遭囚禁的马克思主义者很快汇合在一起,成为推动反省思潮的指导力量。

第三,从1947年起,激进的民主人士开始在日本社会上重新介绍许多社会革命的著作,造成社会革新的舆论。1952年日本出版的《国民文库》,总共有114种著作,其中马、恩、列、斯、毛的著作就翻译了66种,恩格斯的著作翻译了8种,马恩合著的著作翻译了5种,列宁的著作翻译了22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马克思主义系统的著作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作为《国民文库》被社会激进派所推进,对日本的国民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除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外,当时社会上开始流行起中国的“人民文艺”。按照日本学界的一般认识,所谓“中国的人民文艺”即指的是抗日战争中,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成长起来的人民文学。到1956年为止,日本翻译出版的中国的人民文艺,有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冯雪峰的《回忆鲁迅》、老舍的《四世同堂》、叶圣陶的《芳儿的礼物》、柳青的《铜墙铁壁》、孔厥和袁静的《抗日自卫队》、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等等。还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白求恩大夫》、《八路军》、《东洋鬼军败亡记》(此即马烽的《吕梁英雄传》)、《新中国短篇小说选》、《中国解放区诗集》等等。这些社会科学著作和人民文艺使一部分日本国民获得了一种新的精神和思想,促进了他们观念的变化。

第四,中国政府对战后日本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产生了深刻的社会效应。决策之一,便是中国政府决定对日本重要战犯本着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其中大部分有悔改之意的人坚持以教育为主的原则,只对少数战争罪犯量刑,把大多数日本战犯予以特赦并遣返回国。这一措施对促进日本社会的反省意识和原罪意识起了相当的积极作用。这些旧军人回国以后,其中有不少人开始忏悔自己的战争罪行。决策之二是,中国政府从中日两国的长远战略意义考虑,正式表示放弃政府间的战争赔款。这一问题后来虽有诸多异议,但当时中国政府从整个东亚地区考虑,宣布放弃战争赔款,有其深远的战略意义,这样做对保持日本这个国家的生存条件和保持其民族的完整性,对稳定东亚的长久和平是有积极意义的。

正由于上述原因,促成了日本在战后20年原罪和反省的中国观念。这种原罪和反省的中国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们的原罪意识,他们承认自己是有罪恶的;二是谢恩意识,他们感谢中国保存了他们的民族;三是追求的意识,即以新中国为日本未来的榜样。这三种意识是互相融合在一起的。

反省中的日本知识分子,表现出可贵的觉醒,实藤惠秀在1960年访问中国时,把当年从中国强行取走的文献书籍归还了中国。他写道:“日本侵略军以查禁‘危险文书’为借口,从中国沦陷区各大学抢走大批图书杂志,运回日本。我以整理为名,接受了一些资料。今日细想起来,真是无法无天的罪行啊!”实藤以实际行动表示自己的真诚的忏悔反省之心。这一举动,显示了一个抱有正义感的日本知识分子的真诚忏悔之心。

195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个中日文化交流的高潮。1954年秋,日本各代表团齐聚北京、出席新中国成立5周年国庆观礼。其中包括多达40余人的具有超党派色彩的国会议员访华团,还有日本学术文化代表团、日本妇女代表团、日本工人代表团等。

日本各界代表团访华产生了积极效果。通过在各地的参观并与中国各界人士交流,日本代表团目睹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和社会进步,亲身感受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发展中日关系、促进两国人民友好与理解所怀有的巨大热情,使之备受感动与鼓舞。在离京或途经广州回国前夕,纷纷发表《告别书》,表述访华观感。由七党组成的国会议员访华团在《告别书》中说:通过历时一个月的参观并与“周恩来总理为首的各界人士亲切地促膝谈心”,实际体验到中国的和平建设与建立中日友好关系的热望,表示愿为和平、“促进中日两国友好,尽速调整两国国交”而努力;学术文化代表团在《告别书》中说:在参观访问了北京、西安、上海等地后,对“中国人民在毛主席的领导下,齐一步伐,向着工业建设的大道明朗而健康地行进中的雄姿,唯有表示敬佩和羡慕”,对中国各界的亲切接待感到“实在是幸福”,强调这次访华结下的友谊“能成为中日两国正常关系的开始”;妇女代表团在《告别书》中说:“深深地感谢妇女联合会给予我们这种访问的机会以及长期的款待和照顾”,决心回国后正确传达“对全日本妇女所表示的友情和关心,并努力使得以和平共处为基础的两国的邦交能够早日恢复”;工人代表团在《声明》中确信“中日两国的亲善和友好将飞跃地前进”。

《新华月报》,1954年第12期,第41—42页。

回国后,各代表团纷纷举行报告会,增进了日本各界对新中国的理解,扩大了新中国的积极影响。10月26日,议员访华代表团的各政党代表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中国人民正在建设新国家,并为了世界和平,热烈地希望与我国建立友好关系。我们的愿望是,要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恢复邦交,解决两国间各种悬而未决的问题。”日本舆论认为该声明作为平素立场、意见不同的各党共同看法,“所具有的意义是很大的”。1954年11月1日,共同社东京电讯。

这些情况表明,在战后初期,日本国民正在与中国人民一起努力推进中日友好,这在当时美苏对立的冷战格局中,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虽然当时政府之间没有正常的关系,但民间友好的渠道还是越来越宽广的。日本的进步人士、有识之士和广大普通国民对中国革命的顺利进展及新中国的建立,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度增长和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多舛,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在明显拉大,在重新评价日本经济奇迹的同时,中国社会无序论以及中国能否实现近代化论的观点随之出现。这种对中国认识的变化也反映在一些舆论调查中。1992年9月13日一次舆论调查的结果,与战后初期日本的中国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次由读卖新闻社主办的舆论调查内容,是关于日本人的中国观。在调查中有一项内容是对中国最担心的是什么,对这一问题,有37%的人回答是“人口的增加和难民的流出”,对于中国的魅力之所在,其中有43.9%的人认为是“自然和风景”,30.8%的人认为是“遗址、出土文物等文化遗产”,28.1%的人认为是“绘画、书法和陶瓷等艺术品”,26.4%的人认为是“中华料理”,认为是“中国人的人格”的则只有12.1%,而且,在20多岁的年龄层中,则只有6%。

1997年,中国和日本迎来了邦交正常化25周年。在这一年的2月,日本总理府进行了一次舆论调查。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日本国民中“对中国没有亲近感”的占51%,这一现象在战后日本是从未出现过的。

通过上述舆情变化可以看出,战后日本的中国认识始终是与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相关联的,这也是战后日本的中国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此外,由历史的原因所造成的中日关系的独特性以及“虽近实远”的中日间文化上的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般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日本社会,尤其是知识阶层的震动是很大的,日本媒体的反应虽不强烈,但各大报纸都在头版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尤其对中国事态的走向给予很大的关住。

《读卖新闻》对新中国成立的观点是,从世界的发展潮流来看,新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其分裂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在1949年10月4日的社论中,《读卖新闻》称:“由于中国人具有根深蒂固的强烈的个人主义精神,人们大都认为‘铁托化’的可能性将会日益增强”。而且《读卖新闻》认为尽管中国共产党在力图杜绝这种事态的发生,但由于历史的和文化的原因,中苏的决裂是不可避免的。这一观点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西方社会的一般舆论。《读卖新闻》认为,“世界各国政府承认或不承认中共目前已成了一个大问题”。

《时事新报》认为,苏联已承认了新中国,“世界正注视着美国与英国将取怎样的态度”;《时事新报》在10月4日的社论又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只是名义上的联合政府,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在独揽政权”。而且“新共和国的基本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地主、官僚资产阶级和反对分子被称为人民以外的国民,对人民给予民主,对国民则施以专政,对国民只给予生存权,要求其从事强制性劳动等国家规定的苦役,以对其进行改造”。

《每日新闻》在10月3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的新政权将与苏联联盟。10月5日又发表评论,指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国民政府,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问题之一”。并且预测说,假若中共和苏联排斥国民党在国际上的地位,联合国内就有“暴风雨般的一幕”,哪一个政党成为对日和约的合法代表这个问题,“将会更加妨碍日本和平问题的解决”。

《朝日新闻》10月3日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的社论,扼要介绍了新中国的性质。但介绍的内容大都是依据中国方面的解释,诸如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政府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府,这种专政是工人和农民的联合专政等。社论强调,这种专政尤其有利于以无产阶级专政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并说,“中国革命的胜利被称为各民主阶级统一联合战线的胜利”。社论认为,这种“由不同阶级组成的统一战线隐含着不可避免的弱点”,但在新中国不可能马上出现阶级间的对立和抗争,因为中国新的人民政府并没有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型的计划,而是希望在较长时期内继续维持这种阶级的统一战线。

总之,从这篇社论来看,《朝日新闻》在新中国成立这一问题上,态度是较为积极的,这也反映了该报立场比较中立的总体观点。在美国占领和控制这一政治形势下,《朝日新闻》的社论还是比较客观的。

同类推荐
  • 艺术人文教育概论

    艺术人文教育概论

    本书是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全书共分4个部分,第一编范畴,探讨艺术与人文教育的内涵、本质与范畴,第二编镜鉴,着重分析古今中外的艺术人文教育思想,第三编践行,介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艺术人文教育的经验,第四编探索,是对现行艺术人文教育制度的反思,并提出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 中国留守报告:黔南阅读

    中国留守报告:黔南阅读

    这是中国第一部现场记录留守儿童内心成长的非虚构书,本书通过采访留守在黔南平浪,三都的孩子,和他们在福建霞浦下浒渔排打工的父母的生存状态,真实的记录了当下农村农民进城,孩子逼迫留守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留守儿童在今天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是必须解决和考虑的中国社会问题。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弱传播

    弱传播

    没有人会忽视舆论的力量,然而舆论是什么?如何产生?有规律可言吗?可以被预测甚至左右吗?长期以来,舆论学研究曾经是哲学家对话的天空,现在却沦落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边角料。而大众对舆论的认知,还普遍停留在公共事件、明星热点等范畴。《弱传播》打破了这种局限,把研究视域扩大到了与现实世界共存的舆论世界。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弱传播》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解独到,论述缜密,体系完整,堪称国内首部“舆论世界的哲学”。寄望每一个通过舆论改变人生或摆脱困境的人都能从《弱传播》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 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阿瑟·史密斯是一位美国公理会教士,中文名字为明恩溥,1845年7月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1872年,偕妻子来华传教。侨居中国54年,完成《中国人的性格》那一年,他已经有了22年的中国生活经验。
热门推荐
  • 幸会啊我的女孩

    幸会啊我的女孩

    他与她,儿时相知苏澄只因赌气,远离沁暖,谁知,这一走,却是十年,苏澄不仅见不到沁暖,还在沁暖心里留下忘恩负义的罪名。十年后,他们再次相遇:“你是谁?”“呵”苏澄一手托起沁暖的下巴“怎么,不记得我了,”
  • 游仙窟

    游仙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黑化女神巨有毒

    重生之黑化女神巨有毒

    [1v1宠文,男强女强甜宠不虐,男女主身心干净]渣男渣女欺她?那就让他们尝尝她的365招花式虐渣法,一天一虐,不带重样。同族同胞辱她?那就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开的那么红?学校师生看不起她?那就让他们明白什么叫打脸的至高境界。你的女神已黑化,尔等蝼蚁,不服来战!!最后,全世界女人都想嫁的阎大总裁疯狂将她缠上。他说:“女人,强了我,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凤天泠一脸警惕地看着男人,准备随时杀人灭口。他以不容置喙的语气命令道:“跟我走!”“去哪?”“领证。”
  • 三界寻爱录

    三界寻爱录

    泽依,是本小说的女主角,多年前因为一起车祸,她被迫与未婚夫分离。之后,重生的她开始在三界中苦寻自己曾经的那份挚爱,虽经历重重挫折磨难,但是泽依依旧不放弃。古言,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阅读本书,希望这句话能给大家带来更深刻的体会。
  • 战王毒妃

    战王毒妃

    册后大典前夕,慕容秋遭渣男庶妹背叛,十指尽断,灌铅而死。重生一世,她成邻国侯府庶女,斗嫡母、争父宠。嫡姐肆意陷害?她反设计让其毁容。未婚夫婚前对她百般凌虐?最后还不是娶了个母老虎?就在复仇之路的半途,却蹦出来一个权倾朝野的摄政王。初次见面,某女梨花带雨,力求退婚皇帝亲弟。某王顺水推舟,应允。随后,举国轰动,皇帝下旨亲封某女郡主之位。第二次见面,某女乔装舞女,借机靠近某王,不料遇到刺客。某王水下一吻,道:“女人,你是我的了。”某女莞尔一笑:“王爷,这话时尚为早。”
  • 龙骸战神

    龙骸战神

    龙骸现,星河变!一个原本挣扎在星际文明底层的人类联邦平民少年罗晟,在意外之中得到来自宇宙深处的神秘生物——龙的其中一只龙眼。随着散落于宇宙四方的龙骸逐渐收集齐全,这种神秘生物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且看罗晟今后披荆斩棘,纵横星际花都,怀拥精灵美人,脚踏邪恶种族,登临宇宙之巅,铸就龙骸战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乡村NBA

    乡村NBA

    篮球运动是人类和平共处的象征,可以超越国度,可以超越战争,可以超越人性,可以形成产业,得到了不同民族善良人们的钟爱——题记。王曼西,宁夏海原县人1979年发表处女作《风雪之夜》,后有《包红指甲的女人》《长子的愤怒》《乡村红十字》等中短篇小说与读者见面出版长篇小说《租借生命》《海原大地震》,长篇《伽西姆·马和福》即将问世影视作品有《公家人》等,获过一些奖项宁夏影视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红县牛家镇出了一个巴子,人们都叫他志愿军,其实他姓雷。
  • 本事

    本事

    在本书中,肖仁福与广大读者朋友分享做官、做事、做人的心得,深刻剖析当代社会的某些现象本质,以及复杂而又残酷的人性。“领导工作最需要的不是业务上的硬本事,而是在这个整体中理顺关系、燮理阴阳、调和矛盾的软本事。”、“男人一个个死要面子活受罪,没谁肯承认自己拜这拜那,却厚颜说不过是玩玩,玩权玩钱玩女人,玩得好开心的。”、“男人无财,女人无色,就没有人权,做不起人。没有人权,也就没有人格,最后连人样都没有,生不如死。”。
  • 靖康纪闻

    靖康纪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