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2500000032

第32章 文教拾贝(6)

狼的故事是我从父母口中听到最多的儿时故事,听父亲说驻宁蒗的解放军中有一个排,任务就是消灭狼群。直到成人后,我才能深层次的理解:为什么全世界有如此多的有关“大灰狼”的童话故事。就连鲁迅家乡祥林嫂的儿子,不也是被豺狼叼走的吗?如今稚童的头脑内,凶残的“狼”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是可爱而稀有的玩物而已。

我是熟睡在母亲温暖的脊背上首次进入宁蒗的,可以想象当年母亲的形象:体格瘦弱而俊秀,服装简朴而整洁,仪表斯文而坚强,手持拐杖,背负婴儿,健步于高峰深壑之中。数年后父母回丽江参加教师工作会议,我两兄弟也一同回家探望祖辈,我们一家是随一队马帮而来,父母依旧步行,听说当年的县长出行,也都照常得靠双脚。更不要说像父亲这样的普通教师了,他走过许多条山路,时而结伴而行,时而同马脚子上路,丽宁山道速则三日,缓则四五日,马帮一般都走六七日,因下午四时许就该放马于青山了,原因是马饲料紧缺。父母的时代,是脚杆子时代,他们连自行车都不会骑,除去坐过解放牌货车的车厢外,并未乘过轿车。记得我第一次回丽江,我兄弟两人同乘一匹骡子,骡子两侧各有一篮,弟弟体轻,篮底加袋大米,我体沉,篮下垫衣物,如此弟兄两人坐于篮内一路打闹而来。

这次开会后,父亲调入宁蒗中学,接受任务时,加上父亲只三名教师,另有一个班的解放军战士,他们承担着运送一麻袋人民币及三名教师的安全,因为当时宁蒗县彝族头人正发动叛乱。他们就这样背着一麻袋的钱(那时,宁蒗还没有银行),在宁蒗县政府的支持下,探寻校址,盖教室宿舍,培训师资,进入彝寨逐户动员学生入学。数年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宁蒗中学如期开课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我也曾多次随师生们进山砍伐木材,抡不动斧子,就帮着剥树皮。师生们打土坯、舂土墙、植树种菜,我都是见证人。接着父亲又从丽江寻来菊花、大丽花等花种,栽培在校园各处。当时,宁蒗县文化馆都赶不上宁蒗中学的校园美丽。

那几年宁蒗没有什么蔬菜,父母便从丽江找去各种菜种,每个教师及家属都分了菜地,各班级也分了菜地。不几年工夫,宁蒗中学师生吃上了让全宁蒗各单位羡慕的各种时鲜蔬菜。母亲还专程回丽江向奶奶及外婆学做各种豆卤腐、豆瓣酱及各色咸菜,母亲还因地制宜地用野梅制成了酸醋。回宁蒗后,先请师生们尝,后又将制作技术传授给众人。当然,均为无偿,在那火热的新中国建设时代,可没有“有偿服务”这一说。

当时的宁蒗,文明初开,百废待兴。无论是彝族、麽梭,就连汉族妇女均穿裙子。处于新中国建国初期,各种新文化、新观念、新生活一下涌入还处于半奴隶半封建制的小凉山上。男子剪长辫,改旧式大袍裤为新式长裤;妇女也改长裙为解放裤;尤其以学生与机关人员最为热忱。可当时宁蒗县城可数的几位裁缝根本忙不过来。母亲与昆明、丽江等地的支边干部组织起来,先为单位干部、家属及中小学生,后为城乡居民剪时尚发型,裁制新中国时装。这一切都是义务的,毫无报酬,有时还得搭上布料和针线。这样一干就是数年。好不容易把发辫及服装普及下来,单位及医院、学校的追求美好生活人士又来登门求织毛衣。这一来,又一个轮回,依旧由单位至城镇再至乡村,人们一个个排着顺序等着母亲的毛衣,时而带来几个水果,时而送来数个鸡蛋,母亲也知他们追求新生活的急切,也就挤一切时间拼命地织着,常常在我们一觉醒来,母亲仍在油灯下赶织毛衣。随后,母亲她们又在宁蒗知识女性中培训编织技术,一时间,聪慧手巧的女青年都以能织一手好毛衣为荣耀,就连各级干部找对象,也都把织毛衣视为条件之一。

父母在宁蒗的边地教育,不仅仅是文字与知识的传授,还承担着无数新生活、新习俗、新文化方面的工作。我经常跟父母到乡村夜校,看到他们在从事扫除文盲、教唱歌、讲卫生、破迷信等许多方面的工作。

咱们丽江,如我父母一样到边地支教的还有许多。单我古城旧居小巷14户人家中,当时就有8名教师,除2名在丽江山区任教外,余下6人都在外县支援边地的文化教育。仅我们家就有3名,父母在宁蒗,大妈上芒市,还有到香格里拉、维西、碧江、贡山等县的。

咱们丽江的先辈们开创了东巴文明;元明清三朝又享滇云“知书达理”之誉;民国乃至今日文化之繁荣兴盛又步于全国之先。支教事业亦早已有之,清代,有周冠南(周霖之父)在兰坪创办师范学校,就说云南首府昆明,民国时有方国瑜、周霖、和万松、赵银棠、周凡等在各名校执掌教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丽江知识分子,十有八九端的是教师饭碗,其中大一半又到周边各县。不少县的新文化教育,也就是汉文教育过去是零,正起步于当时。培养了一批批文化人与干部队伍。这是丽江几代人的奋斗、几代人的奉献。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这些边地支教人员,我想不会下于万计。这对小小的丽江而言,可算是一支大军了,一支牺牲自我,奉献于边地文明的支教大军。可是我们的“地方志”与“教育志”中并没有反映这段历史。我觉得应有人将其补上。

丽江教育、文化、艺术与周氏家族

朱桂兴

生在古城、长在古城的我,从小就听五大妈周玉仙(周霖的三姑妈)讲述周家的事长大,但没想到的是我会嫁到周家,在我退休两年后又去翻阅婆家历史资料、走访文化名人、四处托人寻找有关资料。

数月的阅读史料和走访,得到李世宗、傅于尧、尹钟和、赖元溪、和品正、木基元等许多知情者的热情帮助。阅读和走访路上,我一次次被往事感慨,一次次被周家的爱心所震撼!

周氏家族与丽江众多家族一样是从外省来的。周氏先祖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从江南苏州常熟县柳营村行医入滇,先居于鹤庆县鼓楼街。明朝嘉靖年间,九世祖周宗耀受丽江土知府木公之请迁入丽江,居大研镇街尾。“终身设馆课徒”的私塾先生周维新(字际昌)始有史载,为1815-1885年间人物,在图书馆现存有其着作《爱莲堂诗稿》一书。就从此代算起,周氏家族承先启后接力棒式地从事着教育事业,至今已经六代,先后留学、游学海外等。在丽江、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周(字南屏、兰坪)、周冠南(字殿卿,号鉴心)、周霖(字慰苍)这三代人,其中周、周冠南为“父子举人”,获省政府“梓里模范”匾,周霖、周凡同胞兄弟被称为“玉龙双璧”、“纳西俊才”。他们在近代纳西族的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和志武先生在《近代纳西族的历史发展》一文中,称周、周冠南父子是纳西族早期爱国进步的仁人志士代表。文章开头的一段说:“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野心勃勃,得寸进尺,而清朝政府卑躬屈膝,丧权辱国,加深了中华民族的亡国危机,同时也促进了全国各界人民的觉醒。……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周氏父子’。周兰坪(1847-1924年),名,丽江石鼓人,四十岁考上举人时,对封建制度产生了怀疑,遂同一位华侨朋友,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到了南洋新加坡,一面做家庭教师而谋生,一面考察学习国外振兴实业的情况,是纳西族中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人物。回乡以后,大力提倡兴办实业和兴建新学,为地方和本民族做了不少好事,如对兴建石鼓铁索桥、渡船、桑园、柳林、石鼓小学、兴文小学等,作出了开辟培植的贡献,并任过废除科举后的第一任丽江学务总董,成绩卓着,曾获得当时云南省军政首长授予的‘梓里模范’的匾额。他儿子周冠南(1875-1933年),字鉴心,也是举人,深受父亲影响,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被选送日本宏文师范留学,也是纳西族第一个出国的留学生,回国后先后担任过省立第六师范学堂、丽江联合中学、省立第三中学校长职务;他推行新学,宣传进步,是早期的同盟会会员,在辛亥革命中是优秀的活动分子,为辛亥革命在纳西族地区的实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培养出“父子举人”的周维新在四十岁时遇上“乱世十八年”战乱,带上刚十岁的周与家人一路逃避,沿金沙江一带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然而周维新“不仅本人诵读不辍,对尚在童年的儿子课读尤严”。反映周氏当时业儒从教的真实情景的诗有:周维新的“听有千声炮,看惟一卷书。飘零身不定,天意欲如何”。周的《江渔诗钞》中追忆:“入林采薇食,上山抱火眠。诗书难学习,东西屡播迁”,“皓身难忘庭训切,授课林下月三更”等。周氏父子留下来的诗句,都真实地再现了在当时战火纷飞居无定所、担惊受怕的环境下,把教书和读书当作第一需要。有一户农家附近有块大石头,周氏经常在那里课徒,后来人们都称这块大石头为“周家石头”。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周不仅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力,而且得以博览群书。战乱结束后,定居石鼓,靠开荒种地求生存。白手起家,全家人动手建住房,直到四十岁才去考举人,中举。四年后,待他进京考进士时又遇庚子兵燹停考。受华侨朋友的邀请,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到南洋新加坡等地,一面做家教谋生,一面游历考察学习国外振兴实业的经验。年近半百的身历与所见,使他对中国的封建制度产生了怀疑。忧国忧民的他为了寻求真理,探索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又与一帮年轻的早期进步人士李根源等到日本游学(见傅于尧《方国瑜师谈周兰坪先贤轶事》)。到国内国外游历的这四年,使周增长了许多见识和学问。

回国后,他不论在昆明五华书院当伦理科主讲,还是在弥勒县当教谕(教育局长)、在大理白云书院主讲,还是回丽江当首任学务总董(教育局长),都在边疆地区从事“废科举办新学”的开拓开疆拓土事业。他宣讲维新思想、新学理念,推广新政制度。由于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旧势力的阻挡和顽固分子的反对,加之当时丽江交通不便,消息闭塞,要将私塾变为学堂,将教八股文变成教新学,工作阻力之大,可想而知。然而周做出了显着的成绩:创建初等农业学堂、蚕桑传习所、女子学堂,兴办石鼓小学、兴文小学、试办丽江县高等小学堂等,丝毫不落后于先进地区。他在雪山书院任山长时也大力推行新学,后雪山书院设为官办的高等小学堂。鉴于周对教育公益事业等各方面的贡献,云南省督军兼省长唐继尧曾奖给“梓里模范”匾额,以表彰周的功绩并示后人。

周受大理西云书院挽留讲学两年期间,为某镇台敦延课子时,遇镇台客死于官,身后萧条。面对这种情况,送一笔钱也可,但他“竟慨然用自己历积修金,为之操办柩孤返籍诸后事,榆人义之”,而他就驮了数十年苦心收集的几驮珍善藏书,回到石鼓。这种慷慨解囊扶助孤寡的思想境界是何等高尚!

回到丽江后,周继续以开拓边疆教育、教化边民,提高国民素质,“铸造国民资格”为职志,以唤起民众爱国救国的夙愿,达到“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之目的。周担任丽江学务总董前后,把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引入丽江这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力图唤醒广大民众爱国自强的民族精神。周还任过设在净莲寺嵌雪楼的“桂香诗社”社长,并出版了诗集《江渔诗钞》。

(二)

因周见多识广,胸有大志,有勇有谋,而敢于让独生儿子周冠南(辛丑科乡试第六名举人)去参加民国政府选送日本留学的考试。周冠南也不负众望,以优异的德才和成绩考取政府首批赴日公费留学生。恰逢孙中山在日本创建中国同盟会,爱国忧民的周冠南在留学期间就加入了同盟会,成为革命活动的积极分子。

在刻苦攻读教育学专科的同时,不负家乡父老厚望,节衣缩食为家乡购买了最新的教材寄回丽江,又请父亲筹款,经历千辛万苦买回先进的教学仪器、标本和博物图册等,至今还留存在丽江市一中(原丽江中学堂)内。他还与进步人士周钟岳一起编写了一部《师范丛编》,系统地介绍和探讨新教育理论和方法,成为云南近代史上第一部关于教育教学的专门着作。在留日期间周冠南还专门研究云南水利,有专着存世。不论是“教育救国”,还是“实业救国”,周冠南时刻将救国强民作为行动指南。

清末和民国初期,交通闭塞、信息不通,周、周冠南父子已亲历海外,把先进的理念、进步思想和科学知识带回丽江古城,能够使边远的丽江与国际接轨,难怪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参观丽江市一中时,见到1905年日本的教学设备时大吃一惊。今天,在丽江看到国外先进设备不是什么稀罕事,纳西人出国留学更不稀奇了。然而在100多年前,丽江古城的学生就能接受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却是难能可贵的!

同类推荐
  • 共和为什么失败:重返1913(东方历史评论 01)

    共和为什么失败:重返1913(东方历史评论 01)

    本辑《东方历史评论》选取民国初年宋教仁遇刺案为专题,多角度梳理了事件细节和当时主要人物对此案的参与及观察评论,再现民初纷纭复杂的政坛斗争情形,并深入追问:为什么对宋案的处理会最终影响历史的走向,最终导致民初共和尝试的失败?寻找百年共和失败的密码,领略重大转折关口历史的运转机理和脉络,宋案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本辑“影像”栏目为“苏联解体20年群像”,著名摄影师苏里于苏联解体20年之际,走访了8位涵盖各阶层的典型人物,从他们的面庞和思考里窥探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个人的冲击与重塑。
  • 三国之袁氏枭雄

    三国之袁氏枭雄

    一个历史类网络小说爱好者,因为一次空难意外穿越回到两千年前,成了袁术与婢女所生的庶长子袁否,恰逢袁术称帝,曹操纠集刘备、吕布、孙策四路联军,围剿寿春,且看携有一颗未来灵魂的袁否如何逆天改命?注:袁否的否,音同痞。剑客铁粉群:124223988剑客官粉群:308310447
  • 雪落大唐

    雪落大唐

    现代青年楚方偶然来到了大唐,还不等他好好打量这个时代,却迎面撞上了安史之乱。盛世转瞬化成飞灰,百姓命如草芥,铁蹄即将淹没这个昔日的无敌帝国。面对这场影响了整个华夏历史走向的战争,他又将何去何从?
  • 重生大唐之机器猫

    重生大唐之机器猫

    李泰:小爷有道具什幺都不怕!!!李世民怒叱:你这逆子,竟然做出如此行径!!!李元吉:二哥,你竟然如此对我?李建成:没想到你们俩是这种人,大哥羞与你们为伍!!李渊抚额长叹:唉!家门不幸呀!!
  • 大唐第一狂徒

    大唐第一狂徒

    李三穿越来到了大唐末年。黄巢起义军马上就能占领长安,建立大齐;朱全忠正野心勃勃;秦宗权才刚刚当上偏将;还有河东李克用、凤翔李茂贞、西川王建、襄阳赵匡凝……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的年代,要来了……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做上司“左右手”的8项修炼

    做上司“左右手”的8项修炼

    本书教你如何从一个普通员工变成上司身边的“红人”,变成上司的“心腹”,成为上司的左膀右臂,在职场中发挥作用,体现自我价值!如果现在的你很普通,那么,你必须力争上游,做一个好员工,因为这是开端,是成为上司心腹的最好的起跑点。而我们在本书要强调的是,上司的助手可以有很多,但得力的不多,即使得力的有一些,但“最给力”的绝对是个别。所以,你最大的机会就是做那个“个别的人”。
  • 三余堂散记

    三余堂散记

    推荐一商震本性是诗人,诗人的性情、才气、胆识,诗人的思绪绵延、情思丰沛,甚至诗人的醉意、童心与悲伤,都可在《三余堂散记》读到。推荐二出没典籍,触摸现实,是笔记体随笔最常挥洒的空间。《三余堂散记》亦然,上起《左传》《史记》,下抵诗酒酬唱,一则一则记下,读者可随时随处随意翻阅,偶得一二,乐不可支。诗人以笔记的方式写诗论,因其发散性思维,也因其不时的灵光闪现,历来都兼具了思想性与可读性,颇值一看。商震在《三余堂散记》中,出没于中国古典文论与当下生活现场,全书有仙气、有地气,也有锐气。合而观之,则是以性情胜。有性情则有活色,有活色必能生香;活色生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恋小雨之恋氏雨帝

    恋小雨之恋氏雨帝

    三即为多,情看缘,你看我,生生世世,缘起缘灭。最后也只有默默地离开,一切都是天注定,冥冥之中都必有联系,生者向往自由,死者则向往生。让我一起看看这缘起缘灭的故事吧……
  • 探索太阳系

    探索太阳系

    人类是宇宙演化的杰作,宇宙是神秘莫测的存在。从伴我们昼夜运行的太阳、月亮到对于我们来说浩瀚无比的太阳系,人类从未停止宇宙探索的步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本书为读者介绍了太阳和月球的基本构成和形成规律,分别介绍了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基本情况,太阳系的形成和各大行星的运行轨迹,以及人类对于火星的探索等。
  • 严歌苓作品:谁家有女初长成

    严歌苓作品:谁家有女初长成

    年轻姑娘巧巧还没来得及看一眼灯红酒绿的城市,就被人骗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站上。原来她是被工人花钱买来的媳妇,而且是兄弟两个人共享的。梦想、温情,以及最后一点尊严被现实残酷地撕碎后,巧巧举起了菜刀。当她逃至一个边防小站,女性的柔媚在全是男人组成的世界里焕发出最后的光彩。
  • 诸天之养成计划

    诸天之养成计划

    以倚天为基,建第一学府。纳无尽精英,成百位至尊。(倚天→苍云大陆)
  • 虹(短篇小说)

    虹(短篇小说)

    从二楼飞落的垃圾袋,砸在池塘的水面上,发出闷噗噗的声响。就像闹铃那般,在早晨的某个特定时间里响起,噗的一声,池塘灰绿的水面便泛起了细细的波纹,浮于水面的漂浮物们随之起伏、摇摆。之后,便是房东太太的脚步声。她扔完垃圾,拍了拍手,趿拉着拖鞋慢悠悠地下了楼,到压水井前接水洗脸。要见了我或是其他的人,她便笑笑,打声招呼:“早啊!”每个早晨都是这样,房东太太将垃圾袋扔进池塘,然后下楼洗漱。她是个漂亮的女人,有着一张年轻而娇媚的脸,会化妆,声音也有韵味。我是她的第一批租客。
  • 普通高等学校管理探微

    普通高等学校管理探微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1999年首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的招生增长率每年都在两位数以上。扩招、合校、更名、升格,成为高等教育近几年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词,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亦成为众多的办学者的追求,作为口号进行广泛宣传,并写进规划作为目标而为之奋斗。那么,如何理解跨越式、超常规的内涵?简单理解它,容易使人想到“大跃进”。 本书收《关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普通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探新》、《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