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8900000004

第4章 导言(4)

舆论议题,英文是“issue”。《现代英汉综合大辞典》的解释是:“问题,争端,论点。”《美国传统辞典》的解释是:“a matter of public concern.(公众关心的事物)”舆论议题,中文顾名思义,是舆论议论的话题(题目、题材、论题)。笔者的定义是:舆论议题是舆论对舆论对象关注的所在,它包括舆论关注的题材、舆论关注的焦点以及舆论关注的方向甚至舆论关注的倾向。它不是舆论的客体,而属于舆论的本体,它是舆论表现形式的一种,确切地说它是舆论表现形式的核心。它是舆论关注的所在,是关注所依附的对象和所围绕的核心,所以它往往直接表现为一种关注。正如舆论始于关注、终于关注一样,能否被关注,是舆论议题的生命。所以说,舆论议题的出现,就是关注的开始,也就是舆论的开始;舆论议题的消失,就是关注的结束,也就是舆论的结束。反过来说,关注的开始与结束,也就是舆论议题的存亡。因此,考察台湾的舆论议题,就是考察台湾舆论的关注。

讨论舆论的定义,一个最应该区分的概念是“民意”。相当多人认为“舆论”和“民意”是同一个东西的两个不同称呼,“民意”是“舆论”的别名,只不过“民意”比“舆论”更好听一点。英文“Public Opinion”有人译作“舆论”,也有人译作“民意”。比如在大陆,大多数学者将之译成“舆论”,而在台湾,近来大多数学者则将之译作“民意”。在现实运用中,“舆论”与“民意”的确有相互通用之处,比如“舆论调查”也可叫“民意调查”,“舆论领袖”也常称“民意领袖”,“舆论测量”更可以换成“民意测量”,特别是我们常常可以把“舆论认为”替换为“民意认为”。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当“舆论”替换为“民意”,意思大有不同,甚至说不通。比如“舆论议题”,就不好说成“民意议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换成“坚持正确的民意导向”就有些怪;“国际舆论”不宜说成“国际民意”;“台湾绿营抛出舆论”更不能变为“台湾绿营抛出民意”,其他诸如“大众舆论”、“官方舆论”、“舆论流程”、“舆论效果”等一系列的舆论术语都不可以将“舆论”简单地替换成“民意”。显然,在中文词汇里,“舆论”与“民意”是有较大的区别的,那些认为既可以将“Public Opinion”译成“舆论”,也可以译成“民意”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

“舆论”和“民意”在中文术语中,显然是指称两种不同的东西。“舆论”和“民意”的区别到底在哪里?除了“好听不好听”,“习惯不习惯”之外,最主要的区别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民意的“民”限定了“民意”指称的主体是“民”,而不可能是其他主体,而如前所述舆论的主体既包括“民”,也包括其他主体,比如“政府”、“媒介”等。从这个方面看,“民意”比“舆论”更纯粹,外延更小,内涵更明确,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人们强调舆论的正当性时,喜欢采用“民意”而不喜欢用包容更大、成分更杂的“舆论”的概念。舆论由于其外延更大,因而涵盖了“民意”。“民意”只是舆论的一个部分,它和“舆论”是“种属”关系,我们可以说“民意”是一种“舆论”,但不能反过来说“舆论”就是“民意”。

“舆论”与“民意”的另一方面区别在于“民意”的“意”。中文的单字常常具有多重含义,“民意”作为一种简略的词组,其“意”可以是“意见”的简写,也可以是“意志”、“意愿”的简称。这看似细微的区别,其实大有文章。如果“意”是“意见”的简写,“民意”作为“人民的意见”的简写,由于公认“意见”是态度的公开表达,因此,“民意”具备了舆论的必须公开表达的形式要件,显然“民意”就是一种“舆论”。而如果“意”是“意志”、“意愿”的简写,那么“民意”的全称就是“人民的意志”、“人民的意愿”。由于意志和意愿属于内在的东西,不具备舆论公开表达的形式要件,因此,“民意”不能称之为“舆论”,是一种“准舆论”。由于它深藏在内心,而舆论不过是意志、意愿的一种外化形式,因此,“民意”往往影响甚至决定“舆论”,而且人们普遍认同“人民的意志”或“人民的意愿”是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力量。这时的“民意”更像是卢梭的“公意”(general will)。虽然现在人们不会赞同卢梭所谓的“普遍意志”,但是“民意”中的“意”,如果是“意志”、“意愿”的简称的话,显然更像是英文中的“will”而不是“opinion”,这种意志加上人民这一主体,当然具有比“舆论”更大更深更远的力量。

“民意”的“意”在概念上到底偏“意见”多一些,还是偏“意志”多一些?从公众理解上,应该是后者的成分占据优势。在中文的用语习惯上,“民意”更多的是表现潜在的一种“意志”,因此,“民意调查”比“舆论调查”在术语上更准确,因为民意未公开表达,所以才需调查进行分析、比较并公之于众。当然,“民意”经调查并公之于众,就变成“舆论”了。因为它具备了舆论公开表达的形式要件,这也就是“民意”和“舆论”常常混淆的原因所在。

“舆论”与“民意”在上述两方面的差别,决定了二者不能无条件地简单地相互替代。前述我们提到了的二者相互替换后,许多搭配的表述之所以显得不合情理,不是因为“民意”的外延过小,就是因为“民意”仍属于“意志”而不是“够格”的舆论。从中国用语习惯和公众理解习惯看,“民意”更偏向人民的“民”,“意”更偏向于“意志”的“志”。因此,严格地说,“民意”不是“舆论”,舆论可以表达民意,但民意本身还不是舆论。这样的区分既符合人们的约定俗成,也便于理论界定与学科建设。因此,台湾方面的大多数学者将“public opinion”译成“民意”是不够准确的,也限制了“舆论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将“public opinion”译成“舆论”,这样中英文才有大致准确的一一对应。而“民意”的英译似乎应是“will of people”才更准确些。同时,使用“舆论”的概念不要因噎废食,不要因为舆论可以被操纵而且有“宣传”之嫌,就将之替换掉。这种替换对于某些政客来说,恰恰有助于他们的政治目的。可是,对于学科研究来说,正是舆论可能被收买、被操纵,所以更要研究它,甚至要重点研究它为什么可以被欺骗和被操纵,这也恰恰是舆论研究的重心和价值所在。无论从认识论还是从价值论来看,我们都应该坚持用“舆论”的概念来建设这一学科。因为,从价值论看,舆论学不是研究如何帮助政客操纵舆论的御用学术,而是研究如何帮助人们识别政客操纵舆论的科学;而从认识论来看,舆论学只是一门研究舆论现象及规律的学科,它是一门科学,它可以被各种人(包括政客)所利用,但它出发点不是为政客服务。

“民意”与“舆论”概念常常被混淆,甚至被偷换,要害是舆论的正当性。民意的正当性无可置疑,一旦“民意”与“舆论”概念可以等同互通,舆论就顺理成章地拥有了正当性。一些人乐意将舆论打扮成民意,看中的正是民意拥有的道德制高点。

但舆论到底具不具备正当性?笔者的回答是:舆论存在正当性的可能,但舆论就其整体而言并没有必然的正当性,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下这样的判断:凡是舆论都是正当的,或者说只有正当的才是舆论。舆论中可能存在着一种正当性的“舆论”,人们常常称之为“民意”,但“民意”不等同于“舆论”,而“舆论”也未必代表着“民意”。“民意”一词的多义性,使“民意”与“舆论”有着更为复杂的关系,在这种谁包容谁、谁影响谁的关系中,“舆论”有着更为多变的外表,也有了更难看懂的真相,只有把“正当性”从舆论的必要条件中切割出去,我们对“舆论”的认识才能更加深刻和全面,才能揭示台湾舆论60年来的演变中,哪些议题从开始的“非法”变成“合法”,最后变成“正当”的。

为了讨论的方便,本书将民意定义为“民众的意愿”(will of people),以便与舆论(public opinion)区别开来:一个是内在,一个是外在;一个是有明确的主体——“民众”,一个无明确的主体,任何力量都可介入。这样的区别不仅是论述的便利,更重要的是要揭示舆论的可操纵性。

“舆论”与“民意”的区别,得到了舆论学两大理论的支持:一个是“沉默的螺旋”理论,一个是“议题(议程)设置”理论。这两个理论也是本研究将讨论、运用和修正的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spiral of silence)主要是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的。在第二次世纪大战前,传播学界非常流行一种“子弹”理论(bullet theory),也有人称之为“皮下注射器”理论(hypodermic needle theory),或是“传递带”理论。该理论预测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消息对于所有的正巧接触到它们的受众都有或多或少的普遍效果。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的力量令人震惊,二次世界大战前人们普遍相信或迷信大众传播的力量,甚至特别害怕和警惕对手(比如希特勒)在本国内借助大众传播制造舆论的效果。但是“子弹”理论几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多少实证的支持,相反,许多证据支持了有限效果模式(theLimited-effects model),特别是克拉珀(Klapper)所着的《大众传播的效果》(1960)一书提出大众传播效果的五个普遍原则,第一个便是:“大众传播一般不能成为产生受众效果必要的和充足的原因,而更可能处于各种因素和影响中,并通过这些因素和影响而起作用。”这种认为大众传播效果有限的观点,有时也被称之为最小后果律(the law of minimal consequences),此后传播学理论就不断在关于传播效果或大或小的两极中摇摆。这个理论谱系中包括:格伯纳(George Gerbner)的教养理论(cultivation theory)、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媒介决定论(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戴维森(Phillips Davison)的第三者效果(the third-person effect)、格兰西(Gramsci)的媒介霸权(media hegemony)、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诺尔纽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大多数的人都会尽量避免单独持有某种观点或意见,以免自己被众人孤立。个人为了了解哪些意见或观点占优势,就会透过自己或大众传播媒介来观察周遭的环境,如果个人认为自己的意见或观点是弱势的,便会因为害怕孤立而不愿意将自己的意见或观点表达出来。结果,这会使得强势的一方更显得强势,甚至比其真正的实力要强;反之,弱势的一方因陷于沉默,会使其显得比其真实的实力还要弱。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五个假定:(1)社会使背离社会的个人产生孤独感觉;(2)个人经常恐惧孤独;(3)个人具有一种准统计学感觉官能,借此他们确定哪些观点和行为模式是他们的环境所允许的和不允许的,哪些观点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强,哪些越来越弱。对孤独的恐惧使得个人不断地对社会环境进行评估;(4)估计的结果影响个人在公开场合的行为,特别是是否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

(5)上述四个假定综合形成意见气候,并巩固和改变公众舆论。

诺氏在上述所设定的基础上,发展出一整套的以“沉默的螺旋”为核心的关于舆论的学说,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个人意见的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

第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第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诺尔纽曼的理论一提出就在舆论学界引起广泛的影响,虽然其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但也遭致不少的批评和质疑。

同类推荐
  • 中国: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九)(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系列专题报

    中国: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九)(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系列专题报

    本书以“中国: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途径”为主题,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三个国际性的议题,译介国外智库最新的文章论点,力图跟踪反映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瑞士、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知名智库对中国这一正在崛起的世界性领导力量的看法和认知,意在为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以及政策决策人员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
  • 美国的耻辱:珍珠港事件内幕

    美国的耻辱:珍珠港事件内幕

    在约翰·托兰编著的《美国的耻辱》中我得出结论,对于那场对珍珠港的灾难性攻击,每一个美国人都有一份责任,那场攻击主要是日本人一次无缘无故的侵略行径。九年过去了,在日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之后,我在《日本帝国的衰亡》中得出惊人的结论:珍珠港事件是日本人和美国人对对方估算失误、犯了错误的结果。“由于日本人的机会主义、失去理智、荣誉、骄傲和担心——和美国的种族歧视、不信任、对东方的无知、刻板、自我正义、荣誉、国家的自豪和担心,以及双方相互之间的误解、语言困难和翻译错误,才使后来打了一场本可不必打的战争。”
  • 转变”官“念

    转变”官“念

    本书从七十三个流传甚广的领导观点入手,对许多领导者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提出质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和论证,突破书本定势,突破经验定势,并且提出新的观点,对各级领导者来说,这是一本开卷有益、掩卷深思的书。
  • 现代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探索

    现代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探索

    本书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介绍了现代公共关系的理论知识,强调了学科建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原则,使读者获得更广泛的学科内容。同时,针对高校实际,尤其是大学生的实际,力求提升大学生的公关意识与公关能力,对大学生进行做人、做事的素质教育。
  • 理论热点·2011

    理论热点·2011

    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十二个问题,组织理论工作者撰写了《理论热点·2011》这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进行分析、解读,作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教材。
热门推荐
  • 电竞新锐女王

    电竞新锐女王

    少女廖纾墨,大四即将毕业,所爱裴以安丧生于歹徒之手。廖纾墨为情自杀喝安眠药,被学校劝退,休学一年。偶然某一天喝新品饮料普洱茶,瓶盖上发现了网址和ID,游戏开发者是裴以安。廖纾墨进入游戏世界,解开谜题,过程中结识了新朋友——风情万种的Megan和一个玩世不恭的阔少。游戏一共经历了名媛芳魂、十项全能、谍战风云、别墅杀人、杀手Online、惊声尖叫、哭泣玫瑰几个关卡。最后阔少发现了游戏的阴谋,想要救赎一切,被小墨组织。任何一种感情都容不下第三者,谁才是第三者!是兄弟之外的廖纾墨,还是恋人之外的裴以安,或是暧昧之外的裴以霖?
  • 让历史复活

    让历史复活

    明朝首辅张居正让当代作家熊召政走进了历史,长篇小说《张居正》让作者攀上了文坛。熊召政演讲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谈古论今,纵横捭阖。他一向固执地认为: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这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责任,同时也是作家的责任。
  • 星光的彼端(全集)

    星光的彼端(全集)

    《星光的彼端》是青罗扇子重要代表作之一,是一本有关现代女性的爱、独立与自尊的经典小说,人物刻画力透纸背,情节跌宕起伏,其系列作品已改编影视、游戏、漫画。被誉为流量体质的女星宋微万万没想到,只是参加一场佛系慈善拍卖会,也能四处撩火。不仅给自己换到一个禁欲系冷酷经纪人,从此还与人形荷尔蒙、在诸多女星中炽手可热的品优娱乐总裁黄锦立扯上了关系。演技过人的宋微更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还被总裁救了美。
  • 北宫铭位

    北宫铭位

    大脑清洗,困于胶囊舱,投递到陌生的岛屿。北宫岛,完全封锁的神秘区域. 一百个铭位生死角逐. 魑魅魍魉,奇兽横行,初心与渴望解脱的挣扎痛苦交织…… 活下去,才能知道答案……
  • 狂妃当道王爷请接招

    狂妃当道王爷请接招

    【玄幻言情《天降冥妃太抢手》已经开坑】六年前,她从陈国最受宠爱的小公主变成了阶下囚。在黎城阴暗的地牢中,那人用修长的手指亲自将这世上最毒的药丸送入她口中,俊秀的面容上却笑得如沐春风。当天晚上,她大病一场。三日之后,她从陌生的床帐内醒来,睁着一双澄澈如泉的眼睛望着他,白皙的小脸上满是惶恐。“这里是哪儿?你是谁?”“这里是黎城,我是……”他站在床边望着她的样子看上去依旧温文尔雅,却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顿了一顿。她歪着脑袋坐在床上疑惑地望着他,静静等待他的回答。他幽深如墨的的眸子望着她沉吟片刻之后勾唇莞尔一笑,伸出微凉的指尖扶了扶她细致的面颊。“我是你的远房表亲,你可以叫我昀哥哥。”从此,她与他朝夕相伴,一过就是六年。六年后,他落入她精心设计的圈套中,伤得体无完肤奄奄一息。鲜血滴落在他洁白的长袍上犹如一朵朵盛放的罂粟,衬着他温润的笑颜显得格外妖娆。他用那双依旧温润的眸子盯着她一动不动,缓缓凑近她耳边轻声问:玥儿,这就是你想要的么?
  • 顾误录

    顾误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进击的圣法师

    进击的圣法师

    从进击的巨人开始!型月、秦时、从零、K、死神、火影、一拳......无限的征途,一位圣法师的万界之旅。......爱德华·纽盖特:“道理我都懂,但这不能成为你揪我胡子的理由!”梅林:“听君一席话,我想,我也可以为世界献上爆炎!”宇宙的尽头,某紫薯打了个响指,耻笑+嘲讽:“并不是光头就会强,可怜的圣法师,很显然,你找错了帮手。”某光头:“认真·必杀·连续追击拳!”......以上都是废话,简介只有一个字——兵长一米六!利姆鲁一米五!为兵长、老爷献出心脏!
  • 灵济真君注生堂灵签

    灵济真君注生堂灵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巧吃食物治百病

    巧吃食物治百病

    “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的意思不仅仅是说食物可以饱腹,其实它还可以养生和治病。食物大致分为谷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干果类、肉禽蛋类、水产类以及调味料、饮品等类别,其中所包含的具体食物数不胜数,它们用各自所含的不同营养素支撑着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并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疾病对人体的侵害,达到调理、医治的作用。本书以维护身体健康为目的,努力做到将各种食物的属性、养生及治疗功效准确、科学、细致的讲解给读者,并在每种食物下罗列了百余种家常菜谱,让读者可以在简便易行的美食中获得健康。可以说,本书就是读者科学养生、正确食疗的指导老师,真可谓“一书在手,健康不愁!”
  • 聪明人从小就爱玩的500个思维游戏

    聪明人从小就爱玩的500个思维游戏

    在游戏中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无疑是提高智力的极好方式。《聪明人从小就爱玩的500个思维游戏》精选全世界优秀的人们都爱玩的思维游戏供青少年朋友阅读,思考,一起进入思维游戏的奇妙世界。通过这些游戏,读者不但能够掌握全世界优等生都在用的思维方法和人类思维宝库中最有用的黄金思维,而且可以逐步提升解决问题、辨别真伪、开拓创新的思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