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8900000001

第1章 导言(1)

本书以政治文化的符号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光复以来台湾舆论议题的演变,揭示台湾政治文化的变迁,探讨舆论议题与政治文化的互动关系模式。在进入正文以前,试简要说明本书的问题意识、理论框架和资料方法,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略作评述。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几乎所有的台湾研究都具有未来学的背景,它们都在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回答:眼前这个“漂流的台湾”将流向哪里?这种对未来的叩问往往来源于人们对现实的焦虑和对历史的困惑。台湾问题应如何破解?台湾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如此的一系列问号,将台湾的历史、今天和未来连接在一起,使台湾研究成为极富当代感和历史感的“中国显学”。

越来越多的台湾研究者在以下方面取得共识:台湾研究不能满足于所谓的应景式的对策研究,而应该将之置身于学有所本的学术渊源中;台湾研究不能满足于对台湾现象就事论事的分析和图解,而应该把台湾现象放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进行历史与总体的考察。作为这种思考的延续,一个鲜明的例子是台湾政治文化变迁研究的出现。台湾政治研究,这个曾被讥为最紧跟形势或被誉为最呼应时代的台湾研究领域,除了继续保持其对台湾的政治变化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的传统,也开始将台湾的政治研究从制度层面引向文化层面,并在方法论上开始关注传统的政治学不太重视的历史变迁研究。政治文化的变迁研究,将政治学、文化学、历史学结合起来,印证了台湾研究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研究,是一门可以具有宽广前沿和深远内涵的新兴的交叉学科。

把台湾问题比作一条河,不同的学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现象和角度研究它,有的人描述它的浪花,有的人分析浪花下面的礁石,有的人预测前面的旋涡,有的人监测河流的水文,有的人分析它的生态,有的人关注它的堤坝,有的人考察它的支流,有的人追溯它的起源。笔者最初的梦想是研究这条河的河床,这条河床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地貌是怎样的?它的地质结构有什么特点?作为既是河床形成的原因又是河床形成的结果的河床的两岸,是怎样规定河床又怎样被河床规定的?河床的这一系列特质将怎样影响河流走向?最后,当然是这条河将流向哪里?但显然,无论从时间、学识和能力,做台湾问题的河床研究对笔者来说,都是自不量力的工程。务实的做法应该选择台湾问题这条大河做“浪花式”的研究,尽管“浪花式”的研究未必不需要功力和水准,但对笔者来说,可能是更适合的小规模工程。我选择的浪花,就是“舆论”。

如果说选择做“浪花式”研究而不是“河床式”研究是笔者无奈的退守,那么选择“台湾舆论”这朵“浪花”而不是别的“浪花”则是笔者有意的坚持,这种坚持来源于笔者对研究对象的如下评价:台湾舆论在台湾如此重要,但是对台湾舆论的研究却如此薄弱。

2007年5月6日,民进党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党内初选党员投票结果揭晓,谢长廷胜出,苏贞昌随即宣布退选。曾担任苏贞昌“总统”参选办公室发言人的民进党“立委”林育生8日上午在“立法院”向媒体表示,苏贞昌此役败北,究其原因,其实是输给三立,而非输给谢长廷。林质疑:“三立是扮演一个公正的媒体,还是打手与传声筒?这要社会来公断。”三立电视台《大话新闻》栏目亲谢远苏的立场人所共知,林的说法得到了蓝绿双方包括亲民党“立委”李鸿钧、吕秀莲以及《联合报》等台湾各大媒体的背书。此前,苏贞昌曾得到“总统”陈水扁和南部7位民进党籍县市长的加持,但是仍然不敌一个电视台的一个栏目的杀伤力。台湾有的网络博客甚至认为三立电视台的《大话新闻》胜过一个民进党党中央。

事实上,三立电视台不过是台湾几十家电视台中的一家,《大话新闻》更只是上千个电视栏目中的一个。因此,不是三立电视台的一个栏目有多“了不得”,而是其制造和传播的舆论“不得了”。这个舆论制造的“蝴蝶效应”,在2008年卷起了一场政治飓风,影响甚至改变了台湾的政治生态。

台湾舆论在台湾“改朝换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突出地表现在2000年的政党轮替。当时党权(执政党)、政权、军权、立法权、司法权甚至媒体的控制权(包括大部分重要媒体的所有权)都掌握在国民党手中,民进党为什么能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政权?民进党依靠的最重要的资源和武器就是舆论,正是在舆论战中(而不是表面上的选战,在这里选战反而是表面文章,真正的战争反而是舆论的较量)国民党败在了民进党手里。

台湾舆论根本改变台湾历史进程的标志应由此回溯至1987年前后,正是舆论的先行,催生了国民党1986年的“政治革新”,并导致1987年开始的“解严”、“解禁”。“解严”、“解禁”实际涉及三个主题:一是结束戒严,二是解除党禁,三是开放报禁,前两者事关政治体制,后者则关系到言论自由,台湾社会的转型由此不可逆转。舆论的开放与政治体制的开放相提并论,显示出舆论是与政党、政权同一等量级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事实上,人们普遍认为,“解严”、“解禁”的三大主题最关键的还是解除报禁,如果不开放报禁,结束戒严和解除党禁就是一句空话;反之,如果开放报禁,即使当局不宣布结束戒严和解除党禁,自由的舆论仍将迎接政党政治和民主时代的到来。舆论所背负的民意力量,是政治改革的最终动力,舆论对社会各个层面的渗透,也使之成为社会转型最重要的推手。

“解严”后的台湾社会,是一个舆论高度发达甚至是过度发达的舆论社会,但这一足以影响和改变台湾历史进程的台湾舆论现象,却没有引起学术领域对台湾研究的足够重视。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在大陆方面,台湾的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不仅没有台湾舆论的研究专着,有价值的台湾舆论研究的论文也是凤毛麟角;在台湾方面,尽管有许多有关舆论方面的研究论文,但迄今为止,仍没有对台湾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专着,更遑论对台湾舆论进行系统的历史考察。

对台湾舆论研究的重视不够,有许多复杂的因素,比如学科建设,舆论与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都密切相关,但都没有进入它们的核心范畴和主流对象(少数研究者除外)。舆论一般被视为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但它在大众传媒研究中也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一些研究台湾传媒的论着,也不把台湾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更重要的是舆论的复杂性已经超越了大众传媒研究的研究范围和解释半径。

舆论的复杂性曾经让许多学者望而生畏。早在1904年,德国历史学家欧肯(Eucken)就对那些试图对舆论下定义的人提出忠告:“任何渴望理解和阐释(舆论的概念)的人,将很快意识到他是在与海神普罗修斯——此神能以一千种形态出现——打交道,它既能被看到,又似幻影,无能却又惊人地有用,它以不计其数的变换形式出现,而且当我们相信已紧紧抓住它时,它却总是从我们的指间滑落,它的漂浮和流动无法用固定的模式来理解……然而,问起来,每个人都确知舆论的含意。”

欧肯的无奈发展到20世纪50年和60年代,变成了一种悲观主义论调,人们甚至认为舆论是虚构的,属于思想史的博物馆,只能引起历史学的兴趣,学术界要求放弃对舆论下定义的声音越来越大。

但对舆论研究的轻视和忽视,还在于对舆论的歧视。这种歧视来源于舆论作为研究对象的两大特点:一是舆论的表层性,二是舆论的假象性。

将台湾舆论研究比作“浪花式”的研究,也许不是笔者的自谦,而恰恰是舆论研究的特点。浪花的浮表性的确是舆论的特征。有关舆论的定义五花八门,但以下两个定义很有代表性:一个是中国舆论学者刘建明的定义:“舆论是一种表层意识”,它是“外在的、表面的,具有漂浮在社会空间的特征”;一个是西方舆论学者诺尔·纽曼(E.Noelle-Neumann)的定义:“舆论是社会的皮肤。”他们的定义都强调了舆论的表层性特征。

无论是“表层流动”还是“皮肤”,都说明了舆论属于社会现象的“最表层”。在一些人眼里,以社会现象的表层作为研究对象的舆论学,显然不是深刻的学问,所以舆论学常常被看作“肤浅”的代名词。

但“社会的表层流动”不需要监测吗?社会的皮肤,就不需要体温计吗?中医学的“望闻问切”哪一个不是从“体表”开始?但它们却成了中医学的基础工作。西医学的“症候学”,都是做“表面文章”,可哪一点影响到它的科学性呢?任何一次大地震前,都会在地表出现反常的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人们可以预测灾难。舆论不是社会的心脏,却是反映心跳的脉搏,舆论如果真是社会的皮肤,怎么不需要把脉呢?

最表面的东西也许潜藏着最本质的东西,学术研究是否深刻,并不取决于它的研究对象是否深刻,而取决于研究者能否将研究引向深入。越是从社会的表象入手,也许越能触摸到社会的复杂机理,越是能深入到事物的深刻本质。舆论研究有可能在看似“最肤浅”的学科中做出最深刻的学问。

除了舆论的表层性,舆论的假象性也令人心存戒心。那些所谓代表民意的舆论,真的是人民的声音吗?社会的真实等同于政治的真实,而政治的真实等同于舆论的真实吗?那些电视画面报道的台湾,那些由文字评论报道的台湾,就是真正的台湾吗?舆论作为“真实”台湾的复制品,作为凹凸镜变形后的异体,它是真实的吗?

如果把舆论现象当作一种史料,它可能相当大部分要归入到“伪证”,至少要归入到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所说的“有意”的史料。布洛赫把史料分成“有意”和“无意”两种,前者是指史料提供者“有意”想让“史料”进行说服工作,让时人和后人接受提供者希望他们接受的信息,而后者则是“过去无意中留下的痕迹”,未必真实可信,但它却并不“蓄意”要影响人们的判断。

而舆论又是什么呢?笔者的定义是:“舆论是由多数人表达或向多数人传播或在多数人反应的对某一对象的共同关注。”舆论一定是公开的、有倾向的,而且一定是有意的,舆论存在的理由就是要影响和左右人们的观点,按布洛赫的分类看,它全部要归入“有意”的证据。

布洛赫认为,如果仅仅依靠“有意”的史料,史学家就会成为史料提供者的思想奴隶,史学家应该自觉地抵制“有意史料”的束缚。如此,舆论作为史学研究的对象还有意义吗?舆论的历史研究如果只是一座建立在伪证、假证或者虚证、偏证基础之上的大厦,它能不倒塌吗?

但布洛赫告诉我们,伪证有伪证的价值。如果史学家只满足于为考证而考证的博学游戏,那么伪证的确是一钱不值,但仅仅考证出史料的虚假,史学家只不过完成了一半的任务,如果史学家继续深入下去,进一步探讨作伪的动机及其与时代的种种关联,将“伪证”作为反映提供者所处时代的生活和思想资料来加以参照,“其价值就无与伦比”。

可见,史料有真伪,价值无定论。“真”有“真”的价值,“伪”有“伪”的用处。对史料的处理不能停留在简单地“去伪存真”,“存真”当然要,“去伪”则未必。辨别真伪后,“伪”不能当垃圾丢掉,它还可以“废物利用”。史料的价值关键在于你怎么用“真”和怎么用“伪”。一个虚伪的社会,也许恰恰要用虚伪的史料来证伪,一个欺骗的时代也许恰恰要用欺骗的事实来揭穿。将史料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来源于你能够从史料中了解到它自身所愿意告诉你的更多的东西。

舆论现象正是这样一种可能一钱不值,也可能价值无与伦比的史料。如果我们能够从舆论的表象背后看到舆论被操弄的实质,并进一步分析:舆论的操弄主体到底是哪一种或哪几种力量?他们为什么要操弄?为什么能够操弄?他们操弄的舆论议题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那个?这些议题有哪些变化?它的土壤是什么?它的社会历史成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个社会可以容忍或纵容这样的操弄?这样的操弄又怎样影响了社会历史的进程?在这样的操弄下舆论建构了一个怎样的历史?而这个历史又是怎样建构起来的?在操弄下建构的舆论世界到底离真实的世界有多远?

当我们循着这样的思路不断叩问下去,舆论现象的史料价值就会在一层层的分析下不断显现并放大。证据不会自己说话,必须叩问,必须质疑问难,它才会吐出有价值的东西。

同类推荐
  • 政府论

    政府论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论证“天赋自由和平等”,驳斥了“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论;下篇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组建等方面正面阐述政府理论。
  • 外国政要答记者问

    外国政要答记者问

    本书收录的内容,或摘自《参考资料》、《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或摘自公开出版的相关图书,或摘自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网站,或根据电视访谈文字记录稿整理而成。其中对个别文字做了订正。由于本书中选录的外国政要都是广大读者所熟知的,因此在编辑过程中我们除了个别的人物、地名之外,书中未作专门的注释或说明。
  • 朱川论文集

    朱川论文集

    本书不仅仅是一位离休干部的论文集,更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理论争鸣的一面镜子。本书的出版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适合经济工作者阅读,既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也可以向老一辈领导干部敬业、勤于思考、敢于表达的精神学习。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I(第23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I(第23卷)

    本卷是马克思主义综论第I卷,所收录的文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论述。本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本质的探讨,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的分析。第二部分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热门推荐
  • 叶姑娘人貌美如花

    叶姑娘人貌美如花

    别人家的老婆不是都是应该天天守着自己的老公生怕自己一不看住,就会给别的狐狸精接近的机会。但是什么的有特别的那一个,刚刚好,时大少就是倒霉的那一个,时大少爷表示好悲催。娶了个媳妇,不顾家也就算了,还天天想着怎么样爬墙,搞事情,心还特别大……终于,时大少爷忍不住,想赶着叶姑娘走上淑女的风格。但怎么也没想到淑女的风格没有成功,而自己掉入的叶姑娘的“陷阱”想爬的爬不上来。
  • The Nick Adams Stories(I) 尼克·亚当斯故事集(英文版)
  • 无名的裘德

    无名的裘德

    这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男主人公仅十一岁,父母双亡,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但幼小心灵中已深深埋下了求索上进的宏志大愿。袭德的这番经历,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乡村教育逐渐普及后有知识的一代青年劳动者要求改变自身地位的图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之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是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系列中最为光彩四射、引人入胜的巅峰之作。小说围绕英格兰乡下一个偏僻荒凉的庄园中流传的一个古老家族与一只充满灵异的猎犬之间的宿命传说铺叙情节,刻画了人对财富的贪欲和费尽心机图谋占有的阴险毒辣手段,并有亲情善恶爱恨的交织表现。
  • 路过漫威的轮回者

    路过漫威的轮回者

    上一次轮回任务中,突破到超级赛亚人的资深轮回者王伦刚刚回归完成修复,主神空间就被不知名的存在打爆!电光火石间,一道投体而入的规则带着王伦瞬间消失。与此同时。响彻宇宙的呓语:“唔?漏…网…之…”注:本书涉及的漫威以电影为准且仅限于电影。
  • 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

    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

    本书讲解翻译的基本知识,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论述,又有具体细微的实践指导,篇幅短小,深入浅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以来,在华语世界广为流传。全书凡十八章,前半部纵论古今,介绍翻译的历史、语言学基础、规则、标准,有如知识小品,即使不通外文者,读起来也会兴致盎然;后半部教授翻译的具体步骤,俯拾引用当时欧美优秀作家文句及中国古典作品为例,由简及深,纠偏取正。附录部分列举大量误译实例进行评述改译,可供读者研习实战技巧。读者可通由此书领略翻译的魅力,掌握翻译的基本知识,增进翻译的能力。
  • 九冥史

    九冥史

    年少不轻狂,何来少年一说,肉乃女儿身,心是男儿魂。我若是你的敌人,谁还会是你的友?“你愿为我出生入死吗?”“在所不辞!”“孩子,你天生命不好,都怨我”“那就让我来终结这一切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代武神

    绝代武神

    身披日月星辰,脚踏地火水风。造化七星之一,绝代天骄暮苍穹在黄泉之战中陨落,数百年后转世重生,化为青罗郡城少年秦烈,开启一段亘古不朽的传奇。天地玄黄,绝代武神;宇宙洪荒,唯我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