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3700000003

第3章 东北秧歌(2)

2、“辽南高跷”的演变

“戏出高跷”形成后,在此基础上艺人们不断吸收和借鉴戏曲元素并与秧歌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由歌、舞、戏、杂(跷技)四者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诞生了一个具有辽南地方特色的舞蹈种类。到清末,“辽南高跷”进入了极盛时期,具有一支庞大的职业、半职业艺人队伍,并推出了众多名角。为了适应表演的需要,“辽南高跷”使用的木跷已由原来的2尺以上,逐渐改为在1尺2寸至1尺5寸左右。改造后的高跷可以做跑、扭、逗、跳、翻等高难度技巧。“辽南高跷”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已成为集多种表演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秧歌。

3、辽南高跷的艺术特色

(1)辽南高跷秧歌独特的表演技法

辽南高跷有着“扭、浪、逗、相”四大技法要素。

①“扭”是秧歌的普遍技法,辽南高跷扭法的特点是突出腰的主导作用。

②“浪”,辽南民间常称扭秧歌为“浪秧歌”,评价以为演员扭得好就说“浪得好”。

③“逗”是辽南高跷舞蹈的基本手段,逗哏成趣,是人物感情色彩的渲染,人们常说;“不逗不为秧歌,逗得不活不为能手”,旧时上装都是男扮女装,在表演中会出现一些夸张过火的挑逗表演,但有成就的艺人要求“逗而不俗,趣而不丑”。

④“相”就是“鼓相”,也叫“叫鼓”、“亮相”。鼓相贯穿于辽南高跷的表演全过程。辽南高跷借鉴、吸收戏曲中“亮相”的表演程式,在一定锣鼓声的配合下做一个瞬间静止造型。

(2)辽南高跷的审美标准

民间艺人对辽南高跷审美标准概括为“稳中浪、浪中美、美中俏、俏中哏”12个字。“稳”是高跷表演的根基,正是跷功深浅的衡量标尺,所谓“功夫在脚下,花样在手上”。“浪”是浪漫,它突出的是动态之美。“俏”主要表现在舞蹈节奏的变化之中,是指动作上的俏劲,多体现在动作收尾的瞬间,动得快,收得急,才能显示出“哏”来。

4、海城秧歌

(1)与地方习俗相融合的综合性广场艺术

海城高跷,全称海城高跷秧歌,属于海城人民群众传统文化活动形式之一,也是海城乡土风情一大习俗。海城高跷秧歌属大鼓高跷,是辽南高跷的一支,是辽宁较大的舞种。现在海城高跷秧歌经过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形成独具一格的表演形式,堪称是以舞蹈为主体的综合性广场艺术。

(2)海城高跷的历史脉络

①海城高跷的历史溯源

关于海城高跷的记载,最早见诸文字是清光绪年间出版的《海城县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岁次癸丑),牛庄古镇三义庙亦有高跷、旱船沿街跳舞。”

另据《海城喇叭戏志》大事记载:“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海城知县郑锈任期内,于海城西门外修建关帝庙,路南设乐楼一座,每逢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帝庙会,届时,戏台上演民间戏曲,还有高跷、旱船等沿街表演。”

海城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中称:据海城高跷前辈艺人传承关系,明末清初,在海城牛庄秧歌会上,就出现过高跷活动和地秧歌同时表演,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②历史见证下的黄金时代

1990年至1930年期间,海城高跷秧歌迎来了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在辽宁,北至铁岭,南到复县(今瓦房店),每年入冬到次年二月,海城高跷艺人四处活动。俗话说“浪正月,闹二月,离离拉拉到三月”,正是海城高跷极盛时的写照。

建国后,海城高跷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门乡土艺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基础上,还产生了现代高跷。赶大集、逛庙会、过小年、拜大年、闹元宵,海城高跷红红火火。当时,海城地区有近百只高跷队,参加人员上千。

改革开放后,海城高跷园地呈现出百花争妍的繁荣景象。国内大型晚会、各大电视台,成为海城高跷施展拳脚的新空间,古老的民间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

据统计,这一时期,海城地区活跃着各种秧歌队100~140支之多。他们以巡回演出、交换演出、慰问演出等各种形式活跃于城乡各地。

五、辽西高跷秧歌

1、辽西高跷的分布

辽西高跷秧歌简称“辽西高跷”,普遍流传于锦州、阜新、朝阳市及沈阳市的新民等广大地区。

2、独具匠心的辽西高跷

“辽西高跷”原是“戏出高跷”的一支,但由于辽西地区与辽南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两个地区经济等方面发展速度不同,高跷表演也随之产生区别。辽西地处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走廊,一年一度的秧歌活动正赶上风雪交加、气候恶劣的隆冬季节,舞者踩在高跷上迎着凶猛的狂风,无法张口演唱,但大幅度将手中的扇子“扇起来”却能做到。于是,经常能听到老艺人要求徒弟“扇起来”,观众也鼓励舞者“欢点扇”。逐渐的“戏出高跷”便成为从“扮戏演戏”演变为“扮戏不演戏”,并以大扇大舞为特色的“辽西高跷”。

“扇”是“辽西高跷”最具特色的舞蹈动作。“辽西高跷”的跷腿一般在1.5米左右,有的高达2米,表演者绑跷腿时需坐在屋檐上进行。因跷腿又高又细并富有弹性,舞者为了保持全身平衡,需要借助双臂不断地扇动,才能自如地舞动,同时也构成了“辽西高跷”大扇大舞的基本动律。

六、谢杖子地秧歌

1、谢杖子地秧歌的历史脉络

(1)朴素的名字来源

“谢杖子地秧歌”流传于朝阳县的北四家子、单家店、南双庙、馒头营子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十二德堡乡一带,以朝阳县北四家子乡谢杖子村的秧歌队最具代表性,故名。

(2)谢杖子的历史溯源

据谢杖子村老艺人介绍,当地居民的祖籍多为山东,而且时间已达九代人之久。本村最早的移民就是从山东来的谢家,所以这个村子称谢杖子。“谢杖子地秧歌”在此地已流传六七辈了,相传是从本乡文户沟村沟门子学来的。据沟门子老艺人讲,他们那里的秧歌,祖辈就有。从这一带居民大多来自山东这一事实,以及与清初开放移民的历史相互印证,“谢杖子地秧歌”可能是清乾嘉年间从山东随移民流传到这里的。

2、焕然一新的“黄河阵秧歌”

抗战胜利,特别是1949年建国后,随着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人们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尤其在赛会期间,各地秧歌汇集一起,争奇斗胜。谢杖子村地秧歌为在赛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于1958年,由老艺人、画匠李真提出,把雹神庙墙上的壁画《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大破黄河阵”的那些人物充实到秧歌队伍中,得到会首和众艺人的赞同,从而使“谢杖子地秧歌”焕然一新,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强了舞蹈性和观赏性。从此,群众也就习惯于把“谢杖子地秧歌”称为“黄河阵秧歌”。

李家班对谢杖子地秧歌的影响:据谢杖子会首李化林讲,他爷爷李志军(1874年生),不仅会扭秧歌,而且会唱皮影戏。当时临乡羊山有个唱梆子戏的“井山班”,班主是艺名“十二红”的李景山,此人梆子唱的好,皮影戏唱的也好。李志军特意登门拜师求艺,并把他请到谢杖子传授梆子戏。于是在李志军的发起下,村中亲友组成了李家班,唱子弟戏。李家班的鼎盛时期是20世纪初,能演出一百二十多出戏。李家班的建立对谢杖子地秧歌产生了很大影响,戏班演员不仅会演戏,而且也是扭秧歌的里手,他们白天扭秧歌,晚上唱戏。由于受戏曲的影响,“谢杖子地秧歌”在表演上更加细腻,动作也更加丰富,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小戏段子,如《四郎探母》、《小姑贤》、《三节烈》、《斩窦娥》、《大赶船》、《小赶船》、《夜宿花亭》等。日寇侵占东北后,于伪满康德二年(1933年)7月29日李家班的行头全部被烧毁,戏班被迫停演,但村民们每年仍坚持举办秧歌。

七、灯花秧歌

1、历史流转下灯花秧歌的成长

“灯花秧歌”也称“灯花会”,流传于朝阳市建昌县雷家店乡、黑山科乡等地区。

据老艺人讲:早期的秧歌只有锣、鼓、钹伴奏,唱小曲时加大板、碎嘴子、胡琴、笛子,没有唢呐。到清末时期,从山东逃荒来了一位艺人,会吹唢呐,并在建昌传授技艺。这时当地出现了第一个唢呐班,为办红、白喜事的人家吹奏。不久,唢呐就被当地艺人引进秧歌队里担任伴奏。到光绪初年,一些地区的戏曲和民间舞蹈等都进入了秧歌小场表演,秧歌角色和道具也发生了变化。民国以后,高跷与地秧歌结合,形成了“高跷灯花秧歌”,同时又引进龙舞取代了原来的“鱼龙变化”,出现了高跷与龙共舞的“高跷龙”。1949年以后狮子、旱船、水八怪、中八仙等舞蹈也进入了秧歌小场,但在雷家店、大仗子等山区至今仍以地秧歌为主。

2、“灯花秧歌”突出的地方特色

“灯花秧歌”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十三以后开始扮秧歌,多为晚间演出。以扮演“拉花”的多戴高大“花山”头饰及众角色皆手持一莲花灯为其突出的特色。旧时,正月十四至十六日夜晚,村村会会(秧歌会)都要“撒路灯”(用煤油拌棉花籽或高粱壳,天黑时在村内沿路灯点燃拨撒)。据雷家店的老艺人说:正月十四为“人灯”,各处拨撒,可保佑一年人丁兴旺;正月十五为“神灯”,在庙宇前拨撒,意在将神请到家中,保佑五谷丰登;正月十六为“鬼灯”,只能在村头路口、门口拨撒,意为驱鬼避邪。撒灯时,秧歌队就跟在撒灯队后边表演,有古代傩仪之遗风。据老艺人回忆,民国初年“挎鼓”角色的上衣背后还缀有“乡人傩”字样。

3、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融合

随着汉人移民垦荒定居东北,其习俗、民间艺术也随之传入。从历史资料、移民情况和艺人传承几个方面印证,灯会秧歌传入建昌县约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不过,早期的灯会秧歌还只是以唱秧歌为主的伞头秧歌。清代中后期,关内传入的汉族秧歌逐渐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女角头饰从包头逐渐演变为花山,并不断增高发展为“花树步摇冠”式的“高花山”。“花山”乃女角头饰的称呼,是以铁丝绑成圆形框架,再将大小各色纸花固定在框架外的纸壳上。在花山上边用细弹簧联结纸做的蝴蝶、蜻蜓。一般有60厘米高,而“灯花秧歌”的花山则有1米左右,最高的达1.4米,其形状有的是山形,也有的分枝成扇形。史载两晋南北朝时,建都龙城(今朝阳)的慕容鲜卑的上层人物喜戴“步摇冠”,这种步摇冠在朝阳市所属的北票、朝阳两县古墓葬中多有出土。这种花山子秧歌,尤其是建昌灯花秧歌的特大花山正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结合演变的结果。

八、伞灯秧歌

1、何谓“伞灯”?

伞灯,是一种特制的道具,形为伞,内置灯。

2、“伞灯秧歌”的分布

“伞灯秧歌”流传在铁岭市铁岭县南部山区李千户乡的朴起屯、柴家堡子、岭西台等村及横道河子满族乡的武家沟、石碑山、山岔子村一带。

3、“伞灯秧歌”的艺术特色

(1)“伞灯秧歌”舞队的角色

该秧歌舞队四五十人,扮相新奇。其核心角色除“伞头”外,还有“打棒”、“挎鼓”、“拉花”。他们各拿道具:伞、棒、鼓、花扇。

一般角色是“抱鞭”(手持马鞭)、渔公、渔婆和戏曲人物青蛇、白蛇、许仙、阔大爷、小老妈、傻柱子等。舞队最后是两位清朝官员和两名手持“肃静牌”的衙役。“打棒”扮“四大金刚”,脸戴面具,“抱鞭”是短打武生扮相,“拉花”头饰“花山”身穿彩服,大红大绿。各角色各具特色,各显其能。

(2)“伞灯秧歌”自由随意的表演动作

舞伞者,双手持伞随节奏自由而舞,多是进行步,屈腿,微颤,还可以搭上跳板,在上面“就地十八滚”。“抱鞭”者,扭中有武、踢、蹲、击动作,时有“掐花盖顶”、时有“二郎担山”等。“打棒”者,表演粗犷,舞姿矫健、洒脱,加之手持木棒,互相击打发生清脆之声,令人精神振奋。而“拉花”,(妇女形象)则动作幅度不大,花扇轻摇,腰如风吹柳枝,别有一番风味。

同类推荐
  •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是校园安全常识手册系列之一:校园本应是一个幽雅、舒适、宁静、安全的教育场所。但是意外事故、校园暴力、两性问题、偷窃等问题却层出不穷地发生在各个校园角落中,这些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探讨。《校园安全常识手册》通过简单易懂的图解,使《校园安全常识手册》更加通俗易懂,增加了趣味性,是《校园安全常识手册》更加生动形象。
  • 编织人际交往纽带(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编织人际交往纽带(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爱情精选

    爱情精选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语文品质谈

    语文品质谈

    《大夏书系 语文品质谈》本书是王尚文教授对语文教育、语文学科品质方面的集中思考与发现。因有感于当下国民语文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比比是,“泛语文”“非语文”“语文+”等现象泛滥成灾,2014年王尚文先生提出“语文品质”这一概念,“从语文品质的对象、范围与本质特征,衡量语文品质的标准,言语形式与语文品质的关系,语文品质论的学术遗产,语文品质与语文课程的关系等多个角度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极具开创意义,以期望通过改进语文教育提升国民的语文品质。
  • 小学生作文全功能手册

    小学生作文全功能手册

    《小学生作文全功能手册》装帧精美、制作新颖、内容丰富、功能齐全,是一本经济而实用的优秀作文书,学生“一册在手,作文不愁”。《小学生作文全功能手册》既有实用的写作指导,也有优秀范文及点评;既有好词、好句的分类罗列,也有典型病文的分析;还独具创意地设有“作文速成宝典”,为小学生提供写作模板。
热门推荐
  • 心尖独宠:总裁情深不浅

    心尖独宠:总裁情深不浅

    一张结婚证书,把他们捆绑在一起。人前,他是高高在上的总裁,但是却给了她极致的荣宠。但当她纯粹的爱上,却是要离开的时候……三年后,她再次归来,命运使然,两人再次纠缠在一起。云南潇摸摸嘴唇:“差强人意,如果用你来抵三十万,真不知道我俩是谁吃亏。”“谁说我会让自己来抵债了?我根本没有同意!”她气呼呼的:“你放心,三十万我肯定会还给你的!”
  • 首席娇妻:高冷沈少强势宠

    首席娇妻:高冷沈少强势宠

    被人设计陷害,他带着对她的仇恨离开。本以为,两人此生再不会有交集。没想到多年后,他又像恶魔一样出现在她的婚礼上。他肆意妄为的闯入,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当真相浮出水面时,他的爱,又是否能让她死了的心,再度泛起涟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世皇妃夫人莫要跑

    倾世皇妃夫人莫要跑

    前世,她是王府里明媒正娶的王妃,却被奸人所害,族人父母被斩首,含恨自尽。重生后,她唯一发誓的,就是辅佐自己的爱人,夺下江山,让害过她的奸人,一个个的被自己亲手斩杀,永不翻身......
  • 企业不缴冤枉税:财税专家汪蔚青的省税晋级书

    企业不缴冤枉税:财税专家汪蔚青的省税晋级书

    实物分红,既要缴增值税及附加税,又要缴企业所得税;收取违约金,也有征税成本;代扣个税返手续费也要缴税;股权转让、卖资产,一不小心多缴税……很多企业在做战略决策、设计架构、研发产品时很少会把税务的因素考虑进去,并购重组、投资融资结束以后一算账,发现原来预计的收益中需要挖掉一大块去缴税,就快到嘴里的肉,眼睁睁地被分掉。做好税务管理刻不容缓,而且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税收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给企业的红包,不要,没人会表扬,当然也没人会耻笑,但不懂税,一定多缴税。这是一个懂税就能创造生产力的时代,把每一份利润都放进口袋里吧!
  • 沧海啸

    沧海啸

    十年苦乐心意表,虚空海上仇皆抛。海渊谷上浪涛涛,立教混元真情告。沧海笑,沧海啸,向天一啸仇皆消。恩怨了,债难消,返本归源任逍遥。
  • On Sophistical Refutations

    On Sophistical Refutati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世奏歌

    异世奏歌

    这是一本异世群穿文,会混合很多元素。宏大的世界观设定,多种族的混合战争,千奇百怪的元素异能,人心险恶的勾心斗角,这些就是本书的特色。故事主要起绝于一个公寓的穿越,前期可能有些着重描写平凡人穿越之后的行为表现,比较追求真实和带入感,会有些慢热,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一下,跟随主角一步一步揭开这个异世的神秘面纱。
  • 偶像争夺恋

    偶像争夺恋

    他的是一代少年新星,粉丝万千且万众瞩目的偶像。官方评论他琉璃般的眼眸里有星辰与大海,可是他却嗤之以鼻。他的眼中可真没有什么星辰与大海,他眼中更多的是她英姿飒爽的身影。他们是默契值逆天的青梅竹马,他曾为她而闪耀,也曾一度因她消失在自己生命中而堕落。当他们再次相遇,她被白莲给陷害,他不惜自己的荣耀替她澄清事实——他愿与她共生辉,共灰暗!而她,愿成为他眼前之灯,愿成为他背后之翼,可是却因为种种原因拒绝了他千百遍的告白。可他绝对不会就此作罢,他愿坚持不懈去争夺她的心!当有人问他:“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她的?”他笑了:“自然是从出生开始了。”那人怀疑了:“夏大哥,你是在开玩笑的吧?”他异常认真地回答:“不,可能我的出生就是为了爱她,为了守护她!”
  • 奈何不了那彼岸凉

    奈何不了那彼岸凉

    奈何深处有故人,彼岸相离永不见!槿愿花开熠相识,弦音凉守无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