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神奇的药方
思想会自我实现。很多实验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老师这节课讲到的安慰剂的作用,它真的很神奇,让人看到了思想的强大力量,确切的说,应该是暗示的强大力量。
我们的思想是很重要的,思想会自我实现。很多实验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老师这节课讲到的安慰剂的作用,它真的很神奇,让人看到了思想的强大力量,确切的说,应该是暗示的强大力量。
有一个实验是医生给妊娠反应很大的妇女一些维它命片,然后告诉她们这是防止呕吐的特效药,在服用了这样一些“特效药”之后,她们剧烈的妊娠反应消失了;另一组实验室给未怀孕的女性一些无害、却促使人呕吐的药物,但是告诉她们,这也是防止呕吐的特效药,结果,她们没有呕吐。这两组人都深信自己吃了科学家给的特效药。也许我们知道真相后会觉得自己被科学家“愚弄”了,可能会非常气愤,但事实上,我们常常在生活中“愚弄”自己。
有一个意外的事故证明这一点。一位铁路工人意外地被锁在一个冷冻车厢里,他清楚地意识到他是在冷冻车厢里,如果出不去,就会冻死。不到20个小时,冷冻车厢被打开时,他已死了,医生证实他的症状是冻死的。可是,经过仔细检查了车厢后发现,冷气开关并没有打开!
那位工人确实死了,因为他确信,在冷冻的情况下是不能活命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是被自己的思想狠狠地“愚弄”了一把。
这里还有一个类似安慰剂的故事:
一天,卡丽突然收到了一位年轻母亲的一封短信。她是卡丽的一位朋友,她家与卡丽家只隔三个街区,整个冬天她们未能见面。“喂,朋友,”她写道,“我常常想念您,总有一天我们会像过去那样一起玩的。好好干吧,我知道,您是一位非常值得信赖的朋友,希望不久见到您。”署名是:你的亲密朋友,苏珊。
几句话把卡丽的精神振作了起来,给她那忙乱的一天增添了一支充满爱的安慰剂,她正需要这种安慰剂。
第二天,卡丽来到一家商店。因孩子患感冒,她的情绪不大好,心急火燎的。卡丽的粗率态度并没有使售货员介意,相反她对卡丽格外地殷勤和热情。卡丽注意到她名片上的名字:珍妮特。卡丽问她是不是店主,“不,”她说,“我只是这个店的一个雇员,但我很喜欢这里。”卡丽离开了商店,感到更有能力来应付自己的处境了。
回家的路上,卡丽考虑着,的确应该给店主写封短信,告诉她,珍妮特是一位多么好的售货员,但是,说真的,卡丽没时间写啊!当卡丽回到家里时,一切似乎都很平静,她看到,苏珊给她的那封短信还放在桌子上。她想:既然她有时间写信来振奋我的精神,嗨,我也有时间写信去鼓舞别人。
“亲爱的店主,”卡丽写道,“在一个繁忙的早晨,我怀着一种随时都可被激怒的心情走进了贵店,贵店的售货员珍妮特举止悦人,格外热情,我的怒冲冲的表情,丝毫没影响她对我的和蔼与亲切。感谢您聘雇了这样一位高尚的小姐。使我感到日子过得格外舒坦了一些。一位满意的顾客。”
接着她又给珍妮特写了封短信,总共才花了几分钟的时间。那一天,比平时过得顺利得多,剩下的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于是卡丽决定,再遇到好人好事时,她就更加经常地写信表扬他们。
那是一个星期一,她六岁的儿子从学校带回来一只精巧的小木偶和几件其他可爱的学习用具,这是托尼的老师玛丽亚小姐做的好事。对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卡丽一直铭记在心,但从未对她谈起过。“为什么不谈?!”卡丽想,于是当即抽出信纸。
“亲爱的玛丽亚小姐,”她开始写道,“你的聪明想法,使孩子学习得更有兴趣,我的儿子热爱他的学校。你似乎还有时间花在个别孩子身上,真不知道你是如何抽出时间的。能有像你这样有才干,热爱本职工作和献身精神的老师,我感到多么高兴啊!你给我孩子一个好的起点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对此,我十分感谢。一个幸福的妈妈谨上。”卡丽决定不签名,她不想让玛丽亚小姐认为自己是在帮助自己的孩子向老师讨好,取得老师更多的照顾。
当卡丽出去给玛丽亚小姐寄信的时候,她注意到,邻居格林先生正在检查他家的信箱。当他拖着脚步,两手空空地往家里走的时候,他的头低垂着,两腿慢吞吞地向前移动。正在这时,卡丽听到孩子的哭声,她急忙转身回家。但格林先生的形象却老是缠绕在她的脑际:他不是在期待什么支票,因为他很富裕,他很可能想从信箱里寻求抚慰。
当托尼画好了一张带一种微笑表情的信箱时,卡丽就写了一封短笺:“我们是您的秘密敬仰者。”信是这样开头的,信封里还加有一个令人喜爱的小故事和一首诗,信封上还写上一句:“相信我们会常常给您写信的。”
第二天,卡丽注意到,格林先生拿出了他的信件,还在行车道上时就拆开了,尽管隔着一段距离,她还是能看到他在微笑。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张意外的卡片所传达的积极情绪有着多么神奇的安慰作用——而且是不仅仅安慰了一个人,更是安慰了周围的一群人,让原本生活在平淡中的人们突然找到一点点新奇的、激动的感觉。可以说,这就是我们的积极心理学要学习的重点。在今后的课程中,我们会用发现,原来这样一个故事当中蕴含了很多可以学习和分析的幸福秘密。很显然,我们课堂上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个故事中的某一个被幸福传染了的人。
仅有积极的思想还不够
真正要成功,有三个条件缺一不点:积极的态度、对工作的热情和努力工作的行动。
很多人和我一样,读过《积极思考的力量》、《秘密》、《吸引力法则》等自助书籍,这些超级畅销书的确让很多生活在悲观中的人兴奋不已。作为一个最高学府的严肃的科学精神指导下的讲课老师,沙哈尔老师会怎样评价这些书呢?他说:是的,积极的动机是很重要,但是真的只需要积极地思想就能够成功吗?
答案是否定的。真正要成功,必须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积极的态度、对工作的热情和努力的工作的行动。
爱迪生(我发现老师非常喜欢爱迪生,后面的课程中经常提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研制灯泡时,当他已经试验了几千次都没有成功时,一个记者采访他,“你已经失败了几千次,为什么不放弃?”爱迪生说“不,我不是失败了几千次,我是已经有了几千次成功的经验,知道那些不行。”这就是积极的解释。有的人看到了失败而放弃,可积极的人却看到了下次成功的希望。也就是学会失败,或者在失败中学习。
爱迪生身上就有典型的成功者的三个素质:积极的态度——正如我们从他的回答中看到的那样;对工作的热情——他对科学发明痴迷的程度是众所周知的;以及努力科研的行动。
这里我想到一个自己曾经看到的故事,可以更好地说明除了积极的心态之外,积极的行动也很重要:
南美洲有个叫奈哈松的人,一心想成为一个人富翁。他觉得成为富翁的捷径是学会炼金之术。此后,他把全部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用在了炼金术的实验中。不久以后,他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家中变得一贫如洗,连饭也吃不上了。妻子无奈,跑到父亲那里诉苦。她父亲决定帮女婿改掉恶习。
他让奈哈松前来相见并对他说:“我已经掌握了炼金之术,只是现在还缺少一样炼金的东西……”
“快告诉我还缺少什么?”奈哈松急切地问道。
“那好吧,我可以让你知道这个秘密。我需要3公斤香蕉叶的白色绒毛。这些绒毛必须是你自己种的香蕉树上的。等到收齐绒毛后,我便告诉你炼金的方法。”
奈哈松回家后立刻将已荒废多年的田地种上了香蕉。为了尽快凑齐绒毛,他除了种以前就有的自家的田地外,还开垦了大量的荒地。当香蕉长熟后,他便小心地从每张香蕉叶下刮收白绒毛。而他的妻子和儿女则抬着一串串香蕉到市场上去卖。就这样,十年过去了,奈哈松终于收集够了3公斤绒毛,这天,他一脸兴奋地拿着绒毛来到岳父的家里,向岳父讨要炼金之术。
岳父指着院中的一间房子说:“现在你把那边的房门打开看看。”
奈哈松打开了那扇门,立即看到满屋金光,竟然是黄金!她的妻子儿女都站在屋中。妻子告诉他,这些金子都是他这十年里所种的香蕉换来的。面对着满屋实实在在的黄金,奈哈松恍然大悟。
如果说这世上真有什么“炼金术”的话,那一定是勤劳的双手采取积极行动。如果你每天都想着“总有一天我会变成有钱人”,并且对此深信不疑,但是缺少行动也是枉然。
有些人会说,这个奈哈松只是比较幸运,刚好遇到了岳父的点拨,而且刚好他的土地适合种植香蕉……很多个刚好成就了他的财富之梦。的确,一味的积极行动未必能够帮助我们成功,但是不去积极的行动,那么我们永远不会成功了。
在现实和期待中间找到平衡
如果我们总是对不现实的东西有一种盲目的积极,那么我们永远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或者是长久的幸福。我们必须在现实和自我期望中找到现实的平衡。
“一味地积极就可以了吗?你积极就一定能达到你的目标吗?”沙哈尔老师的这个问题是很多的励志书籍都没有回答的,积极的态度中还有合理的积极态度和不合理的积极态度之分。如果我们总是对不现实的东西有一种盲目的积极,那么我们永远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或者是长久的幸福。我们必须在现实和自我期望中找到现实的平衡。
沙哈尔老师将我们每个人应对现实世界的方式分成三种类型的心灵图式,这个图式无法影响现实世界,但是却可以不断地调整与现实世界相适应。这三种心灵图式是:
第一种,不断更新。这样类型的人通过对现实世界不断的重新认识,来更新自己的心灵图式。成长中的人就是属于这样的心灵图式,例如我们看过的那些讲人从十几岁到五十多岁的小说故事,主人公通常都会有一个逐渐认识世界的过程。
第二种,回避或者漠视。这样的人会努力去寻找能够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证据,而对那些不能寻找自己的观点的事实视而不见。对我们不喜欢的人或事,不符合我们图式的东西,常常采取忽略的办法。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男孩子对他的老师说“我发现蜘蛛的是利用腿来听到世界的”。因为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蜘蛛囚禁在一个小空间中,然后不断地拔掉它的腿,这个过程中他会用地震动桌子,发出声响。一开始的时候蜘蛛听到声响会动,但是当他拔掉蜘蛛的最后一只腿的时候,无论他怎么震动桌子,发出巨大的声响,蜘蛛都纹丝不动了。“你看,如果蜘蛛不是靠腿来听世界的,那么就是蜘蛛的耳朵长在腿上。”
我们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是这个孩子愿意相信他的结论。
其实我们经常也会做这样的事情。有一些人觉得努力是不能改变现状的,他看到的尽是一些努力了但是没有成功的人。那些卓有成效的正面案例,则被他认为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成功的人”。虽然现实是存在的,可是我们故意看不见,不断寻找符合我们图式的东西,来证明我们的图式是正确的。这样做的危害就是,让我们永远活在一个自我的,没有进步的世界中。
第三种,接纳新的现实。爱迪生就是这样的一种类型——在失败中寻找希望,把它当做成功的台阶。成功者大多都是这样的类型。
我们如何自我期待,决定了我们能创造出怎样的世界,应得怎样的成就。如果我们处于第二种心灵图式中,那么我们的境况就不太乐观了。
既然自我期望如此重要,为什么我们的父母老师不告诉我们要对自己有高的期望呢?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长辈也许并不觉得这一点是重要的,因为他们自己对人生也没有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通常以为,高的期望会带来失望,把自己看得太高往往会遭来更多的失落——这种想法的反面就是,如果我们的期望变低,我们就容易达到自己的期望,就越满足,越幸福。
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我们因为现在的社会如此混乱,为了让自己幸福,就降低标准,把“希望世界和平”这样的太宏大的愿望降低为“希望自己的家庭平安”,而你的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你就会觉得很满足?哪怕你看到别的地方依然在发生灾荒、疾病和政治暴动?
我想肯定没有人可以真正忽视别人的痛苦而只满足于自己的幸福,每个人的幸福感都是在一个基准线上下浮动的,而且,不论你曾经有多么的失望或者是惊喜,最终你都会回到这个平均线上来。而且,人的这个幸福的平均线不是说天生决定的,它可以改变,一个原本很容易悲观的人,可以慢慢变得快乐起来,在他平静的时候,也就是回到幸福平均线的时候,会觉得是偏向幸福的。不过这比较难,也是我们今后的课程中重点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