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1900000002

第2章 前言(1)

阅读江南

张中

一、何处是江南

魂兮归来,哀江南。

——《楚辞·招魂》

暮春三月晴,维扬吴楚城。

——刘希夷《江南曲八首》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为徽州歙县棠樾村题联以上这些“江南”,《楚辞》写的是现今湖北江陵,位于长江北岸;刘希夷写的是江苏扬州,也位于长江北岸;杜甫写的是四川,位于长江中上游;乾隆写的是安徽徽州,位于长江下游。

究竟何处是江南?

美国学者高彦颐(Dorothy Ko)在《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一书中说:“它与其说是一个有着明确界限的地理区域,不如说是一种经济生产消费模式和一种文化特性。”“较之地理、行政和经济概念,作为文化区域的江南更难界定。因为江南是一个特定的名字,是一种流行的诗意暗示、想象出的丰富形象……”(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2-23页)

的确,理解“江南”常常成为一个难题。

1.“江南”与“南”

先秦时期,“江南”一词,主要指楚国郢都“江旁”并不很大的一片地方。

秦汉以后,楚国灭亡,全国统一,北方关中地区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河”(黄河)的地位居于“江”(长江)之上。于是,出现了以“河”作为基准的河东、河西、河南、河北等专用名词,各自专指一个疆域比较确定的地区。此后,长江成为全国一大界线。以北方人的眼光看,长江以南大片地区均可泛称为江南。“江南”的含义,因此变得有些模糊。有些时候,“江”“南”二字连用,是指“江南”,即“江”之南,并非专指某一地区。

六朝时期,都城建康(今南京)成为政治中心。于是,作为专用名词的“江南”,其含义,也随之发生变化,从专指以先秦时期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为中心的“江旁”,转移为专指以六朝都城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的“江旁”。自此之后,“江南”所指,由荆(荆州)及扬(扬州),由长江中游转为长江下游。梁昭明太子萧统在《咏同心莲诗》中,写到“江南采莲处”。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写了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从此以后,许多时候,“江南”一词,在人们的心目中就不再是指长江中游,而是指长江下游了。并且,它染上了浓重的文化色彩,被赋予了新的性格。它的文学形象,也从《楚辞》的悲愤、热烈、浓艳、辛辣,变为吴歌越吟的平和、柔婉、明艳、秀丽,有点儿甜。这已很接近今日人们心目中的江南形象了。

2.江南道·江南路·江南省·江南县

随着政治、文化中心的北移,“江南”的概念再度发生变化。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全国依山川形势分为十道,“江南”为十道之一,东临海,西至蜀,南及岭,北带江,辖境相当于现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及江苏、安徽长江以南,湖北,四川长江以南部分县市和贵州东北部地区。直到这时,“江南”这个词语才在东汉王莽设立“江南县”之后,又一次以国家地区建制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江南道”,作为一个行政区,有明确、固定的辖区和边界,犹如今日的某某“省”。它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江南”在唐代所指甚广,并不仅指今日江苏、浙江二省。那时,天下仅分十“道”,每一个“道”的辖区都很大。“江南道”亦然。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全国分为十五路,其一为“江南”,治所在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辖境相当于今江西全省,江苏长江以南,镇江、大茅山、长荡湖一线以西和安徽长江以南部分,以及湖北阳新、通山等县地。

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用明制,将长城以南分为十五省,改明代南直隶为江南省,治所在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辖区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两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置为江苏、安徽两省,但此后官民各方习惯上仍合称这两省为江南。

由此可见,江南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地理名称,唐时是“道”,宋时是“路”,清时是“省”,东汉末年还曾是“县”。今人心目中的“江南”,与以上这些“道”、“路”、“省”、“县”,并不完全相合。

3.江南的界定

不同时期,不同著作,对“江南地区”做了不同的界定。张剑光《唐五代江南工商业布局研究》,所论“江南”,“指唐代的浙东、浙西、宣歙三道”。周振鹤《释江南》,指出“近代以来,江南指的是镇江以东的江苏南部及浙江北部地区,更加狭义的范围,则仅指太湖流域”。钱杭、承载的《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认为“大致上依明代和清初的行政区划以及当时人们的习惯”,“涉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上海四省一市”。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等书,认为“经济史研究中的明清江南,应指苏、松、常、镇、宁、杭、嘉、湖八府及太仓州所构成的经济区”,不包括今属安徽省的宣、歙二府和浙江绍、甬二府。这些“界定”,都各有道理,都不为错。

但是,《江南读本》不是经济史、地理史著作,而是一部文化读本。观察文化,宜宽容,而不宜狭隘;宜变通,而不宜僵滞;宜顾长远,而不宜仅顾一时。因此,本书中的“江南”,包括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和浙江全部,兼及扬州、桐城等对于整个江南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少数江北城市。至于上海,自然更不能被摒于江南视野之外。这样界定江南,是于古有据的,有益于历史地、发展地、深入地考察江南文化。

二、杏花·春雨·江南

地方也像人一样,有它的性格。

说到江南,人们便很容易想到杏花春雨江南。自从元人虞集将这三位佳侣集合在一起,杏花、春雨,便成了江南的天然伙伴。

江南,有的是白梨夭桃,千红万紫。可是,“梨花一枝春带雨”,太素。“雨后桃花分外娇”,太艳。梅花,开得太早。“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荼,开得太晚。“谢了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吴淑姬《小重山》)这都不免令人惆怅。唯有杏花,色泽在雅艳之外,姿韵在疏密之间,不迟不早,正当浓春时节。她似乎最适合做春天的代表。“芳菲消息到,杏梢红。”(贺铸《小重山》)春天一到,杏花便如同青春饱满的少女,满面春光,怎么也掩不住。于是,善于发现的诗人们便吟出了“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陆游《马上作》);“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张良臣《偶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这些最能显示春的本质。特别是当杏花与春雨结合在一起时,那种只有少女颊上才有的红润便跃然纸上:“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释志南《绝句》),“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诗人说:“杏花消息雨声中。”谁的消息?春的消息。杏花,春雨,遂成为江南地区天然的形象代表。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的杏花,若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

“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杏花时节在江南”(杜牧《寓言》),再加春雨为伴,就更有滋味了。

三、苏呆子·杭铁头·徽骆驼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位西方学者说:英国人是沉着的,德国人是反复无常的,法国人是好争吵的,意大利人是灵活的,荷兰人是谨慎的,美国人是令人迷惑的。(路易吉·巴尔齐尼:《难以对付的欧洲人》三联书店1987年版)

江南人呢?

苏州人、杭州人、徽州人,可视为江南人的代表。民间分别称他们为“苏呆子”、“杭铁头”、“徽骆驼”,极为生动地概括了三地不同的特点。

“苏(书)呆子”,这个雅号,大约源于以下几点:一是说苏州人喜欢读书,也长于读书。明清两代,苏州人才之盛,为全国之冠。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记载,自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至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年),前后272年间,全国共录取状元90名,苏州人9名,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潘光旦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写过一篇《近代苏州的人才》,据统计,有清一代,自顺治三年(1646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260年间,共有状元114名,苏州府26名,占全国五分之一强,占江苏省状元总数(的名)一半以上。

呆,还有另一重含义:痴狂,痴迷。苏州人不仅在科举场上状元奇多,在其他行当里,也常常因为“呆”,因为痴狂、痴迷,而达到其他地方的人难以达到的高度。你看苏州园林,苏州刺绣,苏州点心、小吃,你看苏州老人周瘦鹃手中的那些花木盆景,你看苏州的昆曲、评弹,你看苏州人专为吃螃蟹而制造的那一套工具、专为吃瓜子制作的瓜子钳,等等,其痴迷精细、工巧别致,均令人叹为观止。

同类推荐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山西戏曲名角

    山西戏曲名角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孔二先生:孔子的平凡世界

    孔二先生:孔子的平凡世界

    历史上,他是位圣人,知礼明义,正襟危坐,与人保持距离感政治上,他渴望出仕,渴望与当权者合谋,心灵却不肯被招安生活中,他爱好音乐,喜斟小酒,崇尚财富,却鄙视不义之财教学中,他诲人不倦,粉丝云集,却常有弟子质疑他、顶撞他,他是个苦孩子,做过保安、会计,自学成才他善于化解职场矛盾,坚守自己的做人底线婚姻生活并不美满,但他鼓励子女自由恋爱周游列国,率真的他对异性有说不清的萌动,这时的先生,很接地气,在他身上你能发现自己的影子,他是国人心中的夫子,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他是我们的孔二先生。
  •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中讲述的马球,古称击鞠,即骑马打球,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在我国唐朝时期,马球运动非常流行,从宫廷到民间 都有广泛的开展。唐以后,马球运动不断发展演变,走向衰落,却同时向周边地区不断传播,甚至传向海外,成为今天的马球运动。
热门推荐
  • 所爱仅隔山与海

    所爱仅隔山与海

    她从不做无目的的事,而接近他是她谋划了二十年的结果,她要他身败名裂,为所发生的一切付出惨痛代价,可为何到最后事情却与她预料中的发展大相径庭?那位突然出现的美男子请你不要挡住镜头,我与观众还有话说。(本文以《轻轻的年华》故事为背景)
  • 新中国人权保障发展六十年

    新中国人权保障发展六十年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专论和报告等形式,系统阐释国新中国六十年来,在以往的基础上人权理论研究、人权建设实践以及人权对外交流的发展。其中既肯定了我国人权保障的巨大成就,也指出国尚待解决的问题的对解决相关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全书分三个部分:其一,综论篇,按人权保障的内在逻辑,汇集了人权概念、人权理论和人权历史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对人权问题应有的科学态度等专论。其二,分论篇,以《世界人权宣言》、国际人权公约之分类,结合我国宪法、法律相关规定,对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的内容分题做了论述。其三,国际交流篇,收入了作者二十年来参与我国与外国人权对话、参与主持人权对话研讨,以及其他形式的对外人权交流之部分报告、讲话和重要发言。此外,还收入了作者本人及其与胡云腾先生一起对我国人权建设撰写的研究报告,作为附录。本书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语言朴实,可资理论研究、高校教学、人权建设实践参考,也是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人权知识的良好辅助材料。
  • 马克·扎克伯格:后乔布斯时代的传奇

    马克·扎克伯格:后乔布斯时代的传奇

    Facebook是什么?这个问题恐怕连Facebook的创建者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urg)也说不清楚。有1000个人使用Facebook,就有1000种关于Facebook的定义。对于喜欢收发信息的人们而言,它是一个发布、收取信息的平台。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分享网站。截至2011年12月31日,Facebook的网页上每个月有近75亿张图片、2000万个视频和6000万则新闻、 日志之类的新内容上传。这里上传的信息量如此之大,以致扎克伯格不无骄傲地说:“我们拥有整整一个世代里最具威力的信息传播机制。”
  •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清朝最后一批士大夫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书写出了上承大清下启民国的那段历史。本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迷茫、痛苦、奋进与革新。他们的人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曲折就是当时中国的曲折。
  • 大明妖孽

    大明妖孽

    天上有神,世上何以妖孽横行?天上无神,心中何以疑惑重重?明朝成化年间,号称“狐生鬼养”的一群锦衣校尉,奉命在无神的世界里寻找真神,在有限的生命里寻找长生之道。
  • 巨人武装

    巨人武装

    元气复苏,邪神窥探,旧日贵族执掌天下。吕山来到这秩序逐渐崩塌的世界,乱世之中,力量才是真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顾风常盼

    顾风常盼

    六岁的顾千最后悔的事就是跟着妈妈去隔壁玩,从此,他的后面多了一个小跟班。她总喜欢说:“顾千,你是我的人!”他一次又一次的矫正她,可是她总会一句话就把自己堵死,“顾千,你是不是害羞了。”一个又烦又吵又幼稚又顽皮的小孩子懂什么,“你懂什么叫喜欢吗?”这是顾千最常问的问题。常韵每次也会认真的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喜欢你。”顾千扶了扶额,我问的是什么喜欢…....幼稚的我们总以为爱是永远,其实不然,能永远的才是爱。
  • 我心如故,爱你如初

    我心如故,爱你如初

    季烟一直抗拒,直到遇见池北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