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300000006

第6章 潜意识的理论诠释 (3)

艾里克森把人的发展看做一个进化的过程。人的一生是一个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由一对冲突或两极对立所组成,并形成一种危机。这种危机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危机积极解决,就会增强自我的力量,人格就得到健全的发展,有利于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反之则会阻碍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艾里克森所划分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与弗洛伊德划分的阶段是一致的。但艾里克森在描述这几个阶段时,是把重点放在个体的社会经验上,并不强调性本能的作用。

他认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发展阶段是整个生命周期,突破了众多心理学家认为的幼儿早期人格发展的局限。艾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危机等概念在现在的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把自我放在心理与社会相互作用中,把自我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存在主义与精神分析是怎样结合的?

20世纪30~40年代产生于欧洲大陆并广泛传播的理论学说中除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之外,还有存在主义哲学,并且各自都有一大批的代表者和追随者。存在主义哲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的产物叫存在主义的精神分析学,简称存在分析学。精神分析学主要流行于临床领域,而存在主义主要流行于哲学领域,他们的研究者、追随者都相互吸收对方好的观点和方法,相互融合,从而产生了精神分析学与存在主义哲学的联盟。精神分析观点和方法的存在主义哲学化,存在主义观点和方法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化是二者结合的表现,而后者主要是指精神分析学家的工作。

在20世纪30年代,欧洲大陆的一批精神分析学家,如瑞士的鲍斯、斯汪格,社会文化学派的霍妮等发现当时心理疾病患者的病因不再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性问题,而是因战争创伤和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战争和经济危机使人们普遍感到人生的沮丧和生活的渺茫,这些关于人生目的和生活意义的问题正是存在主义哲学所探讨的问题。

弗洛伊德所创立的古典精神分析学曾一度成为治疗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但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他完全以性本能和潜意识理论来揭示精神病和神经症的病因并说明人的本质,这样的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目前阶段人群的困惑和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精神分析学家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当时流行的存在主义哲学结合起来,他们站在精神分析学的立场,对海德格尔等人的存在主义哲学进行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改造,用以探讨人的心理生活和实施心理治疗,将其转变成了经验科学的方法。他们所创立的存在分析学说是对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学的重要发展。

意义治疗学的创始人是谁?意义治疗学与传统的精神分析治疗方法有什么不同?

法兰克尔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是奥地利著名的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也是意义治疗学(Logotherapy)的创始人。他自称是“心理治疗的第三维也纳学派”,与弗洛伊德学派和阿德勒学派相抗衡。

法兰克尔提出了他的意义治疗学,把存在主义哲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法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既是一种心理治疗的理论,又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其理论基础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即意志自由、意义的意志和生活的意义。

弗洛伊德的正统精神分析学只看到了人们追求快乐的意志(快乐原则),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只看到了人们追求权力的意志(权力原则),他们都没有看到人们追求意义的意志,而往往正是意义的意志才是决定人们行为的根本因素。法兰克尔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了先人学说中的各自的缺点。

法兰克尔主张,意志自由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是属于人的经验直接给予的东西。人达到精神理智境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意义的追求过程。法兰克尔认为,完整的人包括生理、心理和精神理智三个方面,其中精神理智就是人追求意义的意志。在他看来,导致人身体疾病是因为缺少生理需要,导致人格障碍是缺少心理需要。如果人不理解他存在的意义、做事情的意义,缺少意义的意志,在精神上脱离自由和责任就会产生存在挫折和存在神经症。

任何生活包括难以忍受的苦难中度过的生活(如法兰克尔在**集中营里的生活)都是可以理解的,在法兰克尔看来,意义包含在个人的生活经验之中。因此,寻求生活中的意义是每个人的责任。

意义治疗方法与传统的精神分析治疗方法有明显的不同,强调在治疗过程中发挥患者的主动性,对每个个体来说,在生活中发现意义的存在心理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对患者提出的“我怎么办”的问题,不需要给患者权威性的答案,而是帮助他们自己去发现个人存在的意义,并鼓励他去将这些意义充分实现。

法兰克尔在长期的临床治疗实践中总结了去反思、矛盾意向和态度改变是三种常用的意义治疗方法。

潜意识与语言学有什么关系

拉康的语言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的后现代思维的产物,在20世纪中期,结构主义哲学应运而生,使西方哲学传统发生第二次大的转折,实现了由认识论到语言学的转向。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其严密的方法论,启发了人类学、哲学、心理学等社会学科。雅克·拉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学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工具,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进行了语言学的解读和重构,使之从医学实践领域转到了社会话语的层面,成为名副其实的后现代精神分析学。

拉康提出了“回归弗洛伊德”的口号,力图重新唤起人们对潜意识的重视,回到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研究上面去。他借助于当时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进行了重新解读,发现了潜意识—语言—梦之间的活动规律的相似性。进而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命题:“潜意识

具有类似语言的结构”和“潜意识是他者的话语”。他倾其一生的心血,就是要证明:潜意识也是一种结构,它具有与语言结构相似的活动规律。从而将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联系起来,并试图将其纳入科学的体系。

他提出,潜意识具有类似语言的结构,符号的任意性说明从能指(signifier)到所指(signified)、从语言到意义、从人类行为到其心理含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自主的或自明的转换。人的每一项行为或动作,并没有一种与之相呼应的、明显的意义。换言之,人们所能掌握的只是能指的部分,而所指已经躲到潜意识的复杂结构中了(能指指的是字和发音,所指指的是含义)。拉康还指出,显梦(梦的思想)代替隐梦(梦境)的形式,正如语言学中的隐喻和换喻的方式。语言的隐喻特性使得话语后面存在无穷层次的意思,这和潜意识的特点有共通之处。而由“潜意识是他者的话语”这一命题,拉康推论,潜意识操纵着主体的语言表现,人并非表达的主体而是说话的主体。由此,他进一步推论出“人是潜意识的主体”这一惊世骇俗的结论。

由此可见,拉康的“回归弗洛伊德”并非线性运动,而是假道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曲线救国”。他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为科学方法论,首先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视为一种具有类似语言的独特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创立潜意识话语理论,从而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纳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框架,为精神分析学由医学分析模式转变为一种语言学的人文模式铺平了道路。

拉康是怎样向弗洛伊德回归的?

拉康十分重视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潜意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且他回归的目标,也是直指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他同样以梦、症状、语误和倒错等现象作为潜意识出现于意识的方式,同样承认凝缩和移置是潜意识的主要活动机制,潜意识欲望是人的最深层次的欲望。他也重视对自我和主体的探讨,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虽然反对“医学化”的美国自我心理学,却未抛弃精神分析对精神病和神经症的治疗作用。就这些方面而言,拉康的确是回到了弗洛伊德那里。但是,这种回归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蕴含着惊人的创造,因为他对弗洛伊德已提出的诸如潜意识、自我、主体、治疗观等概念进行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

重新解读。因此,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虽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为基础,但其内容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关注基点和方法论的不同。

在拉康的分析治疗模式中,分析者与被分析者之间的关系是听者与说者的关系,是一种话语交流。这种交流是

以语言关系中的主体间性为基础的,人作为“说话的主体”,通过言语达到彼此承认,建立起交换承认的主体间性关系。

拉康重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并致力于挖掘弗洛伊德的语言观及其人文科学研究方法。他把语言学和结构主义的方法引入精神分析学,建立了一套迥异于传统精神分析学的语言精神分析学理论体系,把精神分析的医学分析模式转变为一种语言的伦理学模式。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础,它根植于生物学和物理学等自然科学。而拉康的研究却带有强烈的反生物学倾向,他更重视文化的而非“自然的”驱力,更重视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影响。

拉康仍然忠实于弗洛伊德,他把性的欲望保留下来,但又改造了弗洛伊德,使个人欲望成为语言的结构,不过仍然保持着本性对安慰和对愉快的要求。在语言结构中,它是一个换喻的作用, 而症状(精神病表现)是隐喻(metaphor),就是主体的精神意愿,这是在符号形成过程中存在的。而在能指系列中,可以使心理的能指从一个客体转到另一个客体,但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对应的,就像记号和位置之间的关系一样,由此也就产生了由这个位置所代表的愿望指向的、但无法满足的东西,也正是换喻——愿望得不到满足的原因。

精神分析学是如何发展衍变的?

精神分析学无疑是给20世纪西方社会文化的许多方面都带来了深刻影响的一个思想流派,自它在19世纪末诞生至今已有整整一个世纪,在这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它在向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渗透的同时,其自身也经历了从弗洛伊德到荣格到弗洛姆到拉康,或者说从弗洛伊德主义到新弗洛伊德主义到后弗洛伊德主义的衍变。

从19世纪末直至今天,由弗洛伊德所奠基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可以说始终在随社会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在简单理清了精神分析学流传衍变的大致轮廓后,可以发现万变不离其宗,变化中那些不变不离的内涵精神始终保持着一贯性和统一性。

作为一种关于潜意识的学说,精神分析学始终肯定潜意识的存在,所不同的只是不同的流派和学者对于潜意识的来源、机能等的解释各不相同。而由“解释”,则又引申出精神分析学在总体上的一个共同的方法论特征,那就是它所采用的阐释学的方法。

以潜意识为基本核心概念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现在已不再只是一般的关于心理学的理论,而是渗透到了文学、哲学、艺术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当中。而精神分析学说,也正不断地从其他学科中吸取营养,以丰富自己的理论。虽然现在的精神分析已和弗洛伊德创建时大相径庭,但核心内容一直没有变化。将心理区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的基本前提,也是我们了解它的切入点。

同类推荐
  • 爱情心理学

    爱情心理学

    健康的爱情心理仿佛是爱情的坚固小舟,经得起风吹浪打。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爱情的失意,婚烟的失败,虽然有各种外在的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缺乏健全的爱情心理。只有不断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爱情才能完善。
  • 哈佛教授常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哈佛教授常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这是一本关于哈佛和心理健康的书籍,是给予心灵营养的成长箴言录,提升心理素质的智慧枕边书。本书不仅故事精彩,行文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的点评,能为青少年的心灵送上一道滋补的鸡汤。书中每章附有哈佛教授的名言,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温言细语就仿佛在耳畔:与此同时,还有哈佛精英介绍以及相关名人名言,让我们能从伟人那里学习到成长的经验和强韧心灵的妙方。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受益一生的财富,青少年要健康成长,本书精心演绎的精彩不容错过。
  • 小胖君的蘑菇手记

    小胖君的蘑菇手记

    《小胖君的蘑菇手记》讲述了一个悲伤但饱含希望的原生家庭的真实故事。一个家庭破裂,做父母的都知道,这个选择势必影响子女,但不知道会如何影响,并如何做出改变,在变故到来的时候依然手忙脚乱,除了自责、内疚、无助,便是绝望。小胖君用自己的真实经历,从孩子的视角,打开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痛的世界。在这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里,小胖君不仅仅是亲历者,还能跳出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开始理智审视亲密的母女关系,重新定义之前的所作所为,弄清了影响彼此之间的缘由,理清了母女俩的相处模式。最难得的是,找到了心理学这一把宝贵的钥匙,适应、调整和修复自己。这就是小胖君与妈妈的故事。本书不仅仅讲述了我们一家三口,还写了两辈人的爱情:爸爸与妈妈,姥姥与姥爷,爸爸与继母,妈妈和继父。天穹如镜,映照我心,揽镜而照,静观来时路,看到的都是自己。文字就是这样的一面镜子。那些与岁月握手言和的人,谁不是主动把生活的干戈,化作玉帛,然后披甲上阵。
  • 正思维心理学

    正思维心理学

    本书实践正能量思维导图,是一本通俗的心理能量书,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易懂的思想,通过对心态、行动、交际处事三大方面的正思维引导,告诉你快乐的秘诀,开启成功的大门,从而让你拥有积极向上、幸福完满的人生。
  • 弗洛伊德与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与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一书告诉人们,梦是愿望的满足,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在满足愿望的过程中,又会有一种审查机制,这种审查机制使得有些梦不能直接表达出来,需要通过伪装才能表达。或许是曲折的,间或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梦中的情景仿佛一幕现代派风格的荒诞剧或者一个最难解的斯芬克斯之谜一样。那么弗洛伊德具体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有什么样的梦例可以佐证?本书《弗洛伊德与梦的解析》将一一为您解答。文聘元教授以简明流畅的语言来解读弗洛伊德的解梦大法。此外,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弗洛伊德及其思想,我们还附加了对弗洛伊德生平及其思想的简述,相信读者们读过之后,可以更好地理解弗洛伊德关于梦的思想,也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梦。
热门推荐
  • 中国好小说:神秘三角

    中国好小说:神秘三角

    城中首富顾瑞丰被杀死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墙上被画上一个神秘的三角符号。种种迹象表明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顾瑞新杀了他。但直到杨赫在顾瑞丰办公室旁边找到一个密室,大家才发现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
  • 双名人

    双名人

    一场网络事故,让他的人生开始快速前进。萧雨轩这个有些远大梦想的高中生,为了梦想他不断结实新朋友,感染着大家同行。转校的他们为了更改环境,他的另一个名字古夭也慢慢在人们脑中浮现。一场场阴谋在他进去社会那刻,也不短浮现。他的身世,以及未来,让他不断成长...。虽然有两个名字,倒也是这样,他的未来才更让人期待。
  • 江湖雨烟

    江湖雨烟

    平行空间,穿越时空。你知道你的未来会发生什么吗?
  • 读三国演义悟做人之计

    读三国演义悟做人之计

    为了让读者从《三国演义》中更好地领悟如何做人,结合《三国演义》中的典型故事,将其中人物形象简略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来揭示做人的方法和技巧,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以《三国演义》为引子,或以全局为立足点,提纲挈领,或以局部为落脚处,小中见大,剖析出了较为全面的做人智慧,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读者带来更有价值的启迪。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恶魔校草,别太狂!

    恶魔校草,别太狂!

    绯樱贵族学院的特招生莫离,每天过着上课打工的平静生活。然而,却在大三时因为拒绝一盒巧克力,让学生会会长宫泽夜丢尽了面子,不但与他结下梁子,还成了全校女生的公敌。从此莫离被人嫉妒麻烦不断,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转校高调追求她的花花公子,认识很久却突然表白的师兄,暗中守护她的骑士,还有室友的背叛等等,都让莫离焦头烂额,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宫泽夜,我跟你没完!”“当然,我们是要杠一辈子的。”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一起走过的青春岁月

    一起走过的青春岁月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可以写成一本书,只不过内容不同而已。青春年少的我们苦过、甜过、哭过、笑过、虽然有些事情回忆起来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但是我们毕竟走过,美丽的我们珍藏,伤心的我们遗忘……
  • 野有蔓草灼灼其华

    野有蔓草灼灼其华

    倾川身为三界中唯一一位战神,每天都想着何时能在战场上死,直到遇见了她,他头一次希望自己能够活下去苏子矜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碰到的男人是个神仙,还是个战神?!记忆中的那个影子到底是谁?似乎每个人都知道那个人是谁,但是为什么不告诉我?本应该入轮回,却被救下,忘川河畔似有故人。“这次我不会抛下你独自离开。”
  • 祖乐阿拉达尔罕传:蒙古族民间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祖乐阿拉达尔罕传:蒙古族民间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祖乐阿拉达尔罕传》是蒙古族卫拉特部一部优秀中篇史诗,叙述的是两个主要英雄人物波日罕和芒乃一出生便肩负起反对侵略,保卫部族的重任。在蟒古斯因野心发动扩张掠夺的战争中,他们一直以征讨邪恶、维护部族生存权益为宗旨,凭借“智、勇、力”同代表着社会邪恶势力兼破坏性自然力的对手蟒古斯进行殊死搏斗。最后成功拯救百姓、收复故土,并从蟒古斯手中夺回自己爱妻。这部史诗对蒙古族氏族公社解体到阶级社会产生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形态、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人情风俗等都作了非常真实、生动、形象的描绘,堪称一部蒙古民族早期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