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6500000003

第3章 孔子的做事之道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去做事。但是,同样的事,不同的人做起来,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有的人把事做砸了,有的人把事做成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里面牵涉到一个时机和技巧的问题。而在这方面,孔子可以说是高手中的高手,那就让我们在这一章中,看看孔子的做事之道吧!

少说话,多做事

【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大意】子贡问孔子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行动在先,说话在后。”

真正的君子,就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也就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凡事先做起来,然后再说,把实际的行动放在言论的前面,而不要光吹牛不做事,夸夸其谈。

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是圣人所不能容忍的。

把自己的业绩经常挂在嘴边大吹大擂,或不断地炫耀,这就过分了,应该有所克制。

很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往往希望从一开始就引人注目,夸耀自己的学历、本事、才能。这样做的后果是如果你工作稍有差错或失误,往往就被人瞧不起。试想,如果一个本科生和博士生做出了同样的成绩,人家会更看重谁?人家会说本科生了不起。你博士生的学历高,理应本领高些,可你却跟人家一样,没什么了不起的,这种心理定势是难以消除的。所以,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不应当过早地暴露自己,当你只行动不夸海口时,你会因成绩而一鸣惊人,这就是深藏不露的好处。如果交给你一项工作,你说:“我保证能够做好!”几乎和说“我不会”一样糟糕,甚至更糟糕。你应当说:“让我试试看。”结果你同样做得很好,可得到的评价会大不相同。

某高校,一个系里有两位成果颇丰的青年教师,一个爱吹嘘自己的成就,逢人便说又发表了几篇文章,学术成就有多高;另一个人则几乎总是回避关于这个问题的提问,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不多、不怎么样。其实两个人在各自的学术领域里都已崭露头角,而且后者的文章更经常成为学术界评议的对象,但他始终不吹嘘炫耀自己。结果,两个人都抱着一摞杂志到系里申报职称,别人却说:“你整天吹嘘炫耀自己发表了多少多少文章,按数目来说应该远远超过这些了,怎么才这么点儿。看看人家,平日一声不响,谁能想到他会发表这么多文章呢?”尽管两人数量差不多,但后来还是第二个人先晋升了。

待人坦诚,心直口快并非不好,但事实证明,那些心直口快的人往往容易暴露自己,得罪别人,既没有很好地把握自我,也不易取得事业的成功。这样的人实在不太聪明。你无意中说了别人什么,别人常常会记住一辈子,到适当的时候,他可能会不知不觉或有意识地进行报复。因此我们说“口无遮拦”,坦荡如砥,是一个人的好处,也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

1978年7月13日,福特二世正式宣布解聘李·亚柯卡。同年11月2日,美国的《底特律自由报》就同时刊载两条重大新闻:“克莱斯勒遭到空前的严重亏损”与“李·亚柯卡正式加盟克莱斯勒”。

李·亚柯卡是何许人也?其实,早在1964年,他就成为美国《时代》和《新闻周刊》的封面人物,而且在1970年登上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的宝座。

但是,等待李·亚柯卡的,却是克莱斯勒公司历史上最大的赤字——公司仅第三季度就亏损约16000万美元。

“没有退路了,既来之,则安之吧!”李·亚柯卡想。

然而,更让他极为震惊的是,两三个月之后他发现公司的现金已经快枯竭了!

李·亚柯卡意识到,自己必将是这场挽救克莱斯勒之战的将军。当然,他不能孤军作战。在艰苦的岁月时,只有合作,才能最终战胜困难。

于是,他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年薪降为一美元。李·亚柯卡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树立起一个让高层管理人员跟从的榜样。他认为高层管理人员都是肥猫,而底下的工人则被勒得喘不过气来。李·亚柯卡对他们说:“实际上,现在你们见到的是一些皮包骨头的猫,是不是?那么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于是,他便开始给中高层管理人员降薪。

之后,李·亚柯卡又开始做工会的思想工作,并成为工会的朋友。然而,一年之后,克莱斯勒公司的情况却更糟糕了,李·亚柯卡不得不再次去找工会。在和工会协商完之后,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李·亚柯卡临走时对他们说:“你们可以等到明天早上再作出决定,要是你们不帮助我解决问题,明天早上我就宣布克莱斯勒公司破产,到时候大家都会失业。你们现在还有8个小时的思考时间,到时候你们就看着办吧!”

后来,克莱斯勒公司的员工作出很大的让步,让每小时1.15美元的现金从他们的工资单里消失,并在减薪一年半之后,将这个数字增至每小时两美元。在19个月中,克莱斯勒的一般员工每人都少拿一万多美元的工资。

1980年,公司的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李·亚柯卡又跑到每一个工厂去直接找工人谈话。在一系列的集会上,李·亚柯卡频频向自己的员工致谢,感谢他们在这些艰苦的岁月里一直默默的坚持。

然而,克莱斯勒公司的危机却仍然一个接一个的到来。在那段日子时,李·亚柯卡整天和几百甚至几千个人握手,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那样的漫长和可怕。当然,那些在生产线上的工人也想过来拥抱他,送给他一些礼物,或者让他知道,他们一直都在为他祈祷,因为是他保住他们的饭碗。

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曾经有一个名叫莉连·泽瓦的女维修员在厂报上发表一篇文章,激励自己的同事要振作起来。李·亚柯卡很快便给她寄出一封信,告诉她,自己是多么喜欢她的那篇文章,并邀请她到自己的办公室来。那天,莉连·泽瓦带来自己烤的蛋糕和啤酒。不管她是怎么烤的蛋糕,李·亚柯卡仍然觉得,这是他平生吃到的最好的蛋糕。

终于,到1983年春时,克莱斯勒公司可以发行新股票了,而且当年的实际利润就达到92500万美元,远远超过克莱斯勒公司以往的最高利润。巧合的是,当李·亚柯卡于1983年7月13日宣布克莱斯勒公司已还清政府的12亿贷款时,正是五年前他被福特二世辞退的日子。

1984年,克莱斯勒公司净利润高达24亿美元,克莱斯勒公司终于再次腾飞起来,而且飞得更高、更远。

李·亚柯卡无疑是企业界的英雄,因为当企业面临危难时,只要出现他的身影,大家就可以放心。其实,李·亚柯卡挽救企业的策略很简单,那就是少说话,多做事,团结全体员工,同舟共济。只是,现在的企业家,是否还会有李·亚柯卡那样的福气——能够吃到员工亲自做的蛋糕呢?

犹豫不决会让你错过时机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大意】季文子遇事总要考虑三次以上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

有人往往把“三思而行”作为孔子的教导,实在是张冠李戴,歪曲了圣人的意思。

很多事,其实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不要想得太多!

凡事不想一想就行动叫做莽撞,往往会导致严重的负面效果。但想得太多,瞻前顾后,翻来覆去,则容易陷入犹豫不决之中,导致优柔寡断。

忧郁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报叔父的杀父娶母之仇而思虑再三,左右为难,因此而借过了下手的大好机会,结果与敌人同归于尽。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这就是莎士比亚笔下著名的“哈姆雷特式的犹豫”。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所以,宋朝理学家朱熹说到“君子务穷理而肯果断”。这就是说既要想清楚,有所思考而后再行动,又不要优柔寡断。

季文子为人非常谨慎,凡事均要“三思而行”,对于祸福利害,计较过细,所以孔子说:“再,斯可矣。”

16世纪日本江户幕府时期,德川家康与武田信玄两大势力发生火并。武田信玄连连得胜,德川的军队被打得丢盔卸甲,溃退至滨松城。武田信玄一路追击,准备歼灭敌军于滨松城内。当武田兵临城下时,只见滨松城内城门大开,火光通明,一片安宁祥和。武田信玄是当时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深谙中国的《孙子兵法》,他一看便知德川在摆空城计,便想立即冲进城去。但转念一想,德川是知道我能识破空城计的,他敢如此安排,其中必然有诈,我必须慎重从事。于是武田不敢贸然攻城,把军队安扎在城外。此时,德川的3000后备部队也已接近了滨忪,武田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认为城内必有众多伏兵,因此始终没敢攻进城去。不久,武田因劳累过度,加之露宿郊野,结果得肺病而死。

其实,德川家康确实是在摆空城计。他深知武田信玄熟读兵书,但这些书读得太多了,反而会智者多虑,谨慎有余;另外,武田为了保全已经取得的胜利,也不会轻举妄动。德川正是利用了对手的这种心理,才化险为夷的。

武田信玄的失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谨慎过度,考虑事情太周到,反而犹豫不决,无所适从。这也给后人一个启示:凡事看准了就大胆去行动,不要瞻前顾后,让机会白白错过。只要多去试一试,机会自然也就来了。

没有迈出第一步,永远不会获得成功

【原文】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大意】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是因为能力不够。”孔子说:“能力不够,会在中途走不动了的时候停止,可你现在却是画地为牢,根本就没有出发。”

走不走得到是能力问题,走不走却是心态问题。

画地为牢,裹足不前,这是浅尝辄止,不思进取。所以孔子深恶痛绝,当面驳斥冉求的说法。

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肯立志,坚决地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换句话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事实上就总会有所收获。相反,凡事太功利,还没有起步就问终点何在,利益何在。期望值太高,太迫切,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结果便很容易画地为牢,自己把自己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甚至裹足不前,打退堂鼓了事。

冉求正是想打退堂鼓,所以圣人予以激励,要求他开步向前走,哪怕“中道而废”,也比停步不前好。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古人留下的一句著名的治学格言,也是为世人推崇的成才之道。

其实,苦学不辍,持之以恒,只是一个人成才的条件之一,而其他条件,譬如机遇、天赋、爱好、悟性、体质诸项也是缺一不可的。如果你研究某一学问、学习某一技术或从事某一事业确实条件太差,而经过相当的努力仍不见效,那就不妨学会“放弃”,以求另辟蹊径。不要画地为牢,一条道走道黑。

比如学弹钢琴,据统计,北京上海各有10万琴童,全国有多少不得而知,估计不会少于100万吧!要是作为业余爱好倒也罢了,可是相反,许多家庭都是认认真真把孩子当个钢琴家来培养的。很多夫妇自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就这样了”,但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成就一番事业。于是省吃俭用,给孩子置办了进口钢琴,立志要培养出一个中国的“肖邦”、“李斯特”。再如高考,一年一度高考风起云涌,一番拼搏,分出高下,几家欢喜几家愁。受教育资源限制,不论你如何“锲而不舍”,使尽浑身解数,录取率就决定了必然要有近一半的考生要自愿或不自愿地“放弃”上大学的愿望。如果差距不大,偶尔失手,自然不妨厉兵秣马,来年再战;倘若成绩实在差距太大,再考几次也难有多大提高,那就应当机立断,学会“放弃”。有道是“成才自有千条道,何必都挤独木桥”,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没念完大学,大发明家爱迪生不过才小学毕业,照样不耽误人家成名成家,你又何必一条道走到黑呢?或许,你只退这么一步,便会海阔天空。

人生苦短,韶华难留。选准目标,就要锲而不舍,以求“金石可镂”。但若目标不适,或主客观条件不允许,与其蹉跎岁月,师老无功,就不如学会放弃,另辟溪径。如此,才有可能柳暗花明,再展宏图。班超投笔从戎,鲁迅弃医学文,都是“改换门庭”后而大放异彩的楷模。可见,如果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放弃,既是一种理性的表现,也不失为一种豁达之举。

生活在五彩缤纷、充满诱惑的世界上,每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会有理想、憧憬和追求,否则便会碌碌无为,无所建树。所以,一定要找准目标,然后为实现目标为努力、奋斗,不能画地为牢,原地踏步!

磨刀不误砍柴工

【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大意】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住在一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工匠做工与思想品德修养从表面上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实质上有相通的道理。

《论语集解》引孔安国的注解说:“工以利器为用,人以贤友为助。”常言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工匠在做工前打磨好工具,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品德修养也是一样。选择品德高尚的人交往,与他们做朋友,受他们的影响熏陶,潜移默化,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其实,这也正是曾子所说的君子“以友辅仁”的道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便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选择交往的对象是非常重要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人们熟知的名言。一个做工的人要把工作完成好,必须先把工具准备好。同样,要想行仁,也要借助锐利的工具,否则,必然出现“手长衣袖短”,想得到做不到的窘况。子贡是孔子弟子中的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以他的地位、身份行仁,首要的是了解国家的国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然后才能步入政界,有所作为,富民济民,实现仁的目的。所以,孔子提醒他要注意运用手段,利用关系,结交包括政坛要人在内的上流社会人物,与社会贤达交朋友。

但是,孔子所说的手段,仅就为仁的目的,是实行仁政以救黎民而采取的谋略。其实,手段无所谓好坏,不过,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善用之。现在有些人不讲道德,只记得使用手段,甚至不择手段。行起事来,不讲良心,投机钻营,落井下石,欺上瞒下,贪天之功,喜欢耍阴谋搞诡计,大有“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姿势。这种人自以为聪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头来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总之,有才干,没有仁德,必定成歪才,害人又害己;自恃有德,没有才干,必定是甫才,就像《红楼梦》中的贾政一样,是个“空心老大”,无所作为。有志于成才的人,必须从仁德和才干两方面同时修养。唯德才兼备者才是真人才。

不要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大意】孔子说:“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上加错了。”

《韩诗外传》卷三还引孔子的一句话,凑在一起刚好是从正反两方面谈同一个问题——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而改之,是不过也。

说来也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在于,有了过错怎么办?正确的态度当然应该像孔子所强调的“过则勿惮改”。

春秋时期的晋灵公是个贪婪、暴虐、狡诈的人。他不顾百姓生死,巧取豪夺,将聚敛来的财富空耗在宫殿廊阁上;他有一个凶狠的恶习,喜欢用弓弹射人取乐。更残忍的是,他的厨子没有把熊掌煮烂,他就把厨子杀死,装在篾筐里放在敞车上,叫人推着从朝上经过,让众人观看,自己却乐呵呵地看众人的惊惧状。士会等大臣很为晋国忧虑,他们担心国家发生祸乱,就决定去劝劝国君,让他改过。晋灵公这个人口头认错很快。他一见到士会来,马上说:“我晓得我的过失了,就改就改。”但他并非真心改过,他只是为了避开大臣的烦扰絮叨。士会一看他的神色就知不是真心悔过,也不可能改正错误,但也拿他没办法,只好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士会的话是从正面讲的,孔子的话则从反面讲的,他们的话都是很正确的。哪个人没有过错呢?一个人有过错,特别是偶尔犯了过错,并不打紧,不必惊慌失措,更不可认为这个人就无可救药了。比如自家的孩子因一时口馋偷摘了邻家的几个果子,自然犯了一点小过,为此就狠揍他一顿,狠骂他一阵,甚至就认为他的品质很坏很危险,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事实上完全没有必要对孩子如此大动干戈,提醒他注意一下就好了。

一个人有了过错,真心悔过,改过来就好了。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有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公开改正自己的错误的勇气,这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提高威信。所以,绝对不要像晋灵公那样,假认过或不认过,因为这不但是欺人,也是自欺。

西方有一条谚语是:“不要为打翻的牛奶掉泪,已经过去了的事,如果无法挽回,就不要再为它发愁、难过。”

生命是有限的,但人们在有限的生命里,究竟把多少时间用在了现在,用在了眼前的事情上?在时间的长河里,昨天已经去了,明天还没有来,只有今天属于自己,属于已经兑现了的“现在”。但很多时候,人们却把时间用在思前想后上,用在沉湎旧事、旧情、旧物上,用在对往事中某些失误的悔恨上,或者用在对以后岁月的空想上,而这一切都是没有效益的,都是对时间的浪费。为了已经过去了的事情忏悔、愁闷、叹息,实在是毫无价值,这样做不但浪费了你的时间,浪费了你的情感,也浪费了你的精力,浪费了你许多宝贵的东西。

时光一去不返,无论你怎样内疚悔恨,已经发生的事是无法挽回的。

许多人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内疚悔恨情绪的影响,他们简直成了一台名副其实的悔恨机器。这种机器的运转程序是这样的:某人发出一个信息,这一信息反馈到你的身上,而你根据自己所说或未说、感到或未感到、已做或未做的事情来看,你似乎可以得出一种结论:你已变成一个坏人。于是,一旦你听到这一信息,你便会在现时中感到情绪低落,并为自己过去的事情感到后悔和不安。这样你便成了一部悔恨的机器——一种能够行走、说话、呼吸的装置。只要他人给你加入适当的燃料(即有关信息),你便可以再生内疚悔恨。

实际上,仅靠悔恨是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期望满足他人的渴求并争取赢得他人的赞许,一旦自己未能如愿,往往会首先产生一种内疚和悔恨情绪。

这种情绪是从幼时的记忆中保留下来的某些印迹,在这些记忆中,有许多可以诱发内疚悔恨心理的信息,虽然这种信息仅对儿童似乎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当他们进入成年之后,却依然不能摆脱其影响,这里所说的促使儿童产生内疚悔恨的信息主要是指父母对儿童的一些训斥,例如:

“你再这样做,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你这样做真令人感到羞愧。”

“如果你非要这样做,我也没有办法,我不过是你的妈妈……”

“你要像……那样听话就好了。”

不仅童年如此,即使是成年人也可能依然受着类似这些信息的潜台词的影响。如当一个人达不到上级或长辈的期望时,他就会感到很难受。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内疚悔恨对我们的现时丝毫无益,那就从现在开始,将它们从你的内心里完全清除吧。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留给我们的快乐时间本来就很短暂,为什么我们还要纠缠在过去的错误和痛苦之中呢?

不怨天,不尤人

【原文】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大意】孔子说:“没有人知道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知道您呢?”孔子说:“不怨恨上天,不责怪别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知道我的,大概就只有老天爷了吧!”

虽然孔子也在感叹“没有人知道我啊!”但我们应该看到可贵的是虽然不被人了解,但是他仍旧“不怨天,不尤人”,只管“下学而上达”。

孔子的这种不抱怨的心态,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拖延和抱怨是缺乏责任心的两种表现。而且,拖延是成功最大的敌人,抱怨是无能者最好的发泄方式。要知道,那些整天只知拖延和抱怨的人,注定将一事无成。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就应该拒绝拖延和抱怨。

习惯为自己找理由的人往往也是办事拖沓的人。把前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敷衍到后天甚至更晚,这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对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托,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至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解决拖延的惟一良方就是行动。当你开始着手做事,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处境正迅速地改变。

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拖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拟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再睡一会儿的借口。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五分钟,甚至十分钟……

拖延是对惰性的纵容,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

拖延的人往往还喜欢抱怨。也许你生活贫困、负担沉重,也许你没有亲朋好友,无依无靠地生活在异国他乡。于是,你不停地抱怨,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板,抱怨上苍为何如此不公,让你遭受贫困,却赐予他人富足和安逸。

你所不知道的是,喜欢抱怨的人在世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烦恼忧愁更是心灵的杀手。缺少良好的心态,如同收紧了身上的锁链,将自己紧紧地束缚在黑暗之中。

没有人会因为坏脾气和消极负面的心态而获得奖励或提升。仔细观察任何一个管理健全的机构,你会发现,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积极进取、乐于助人,能适时给他人鼓励和赞美的人。身居高位之人,往往会鼓励他人像自己一样快乐和热情。但是,依然有些人无法体会这种用意,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

有一个人,一生渴望得到富贵,但他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后,终于不堪忍受这种折磨,于是满怀着哀怨,提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在去天堂的路上,收到了上帝的一封来信,他打开一看,只见上帝在信中写道:

“你年轻聪明、壮志凌云。你不想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渴望名声,财富和权利。因此你常常在我耳边抱怨:

“那个著名的苹果为什么掉在牛顿的牛上,而不是掉在你的头上?那只藏着“老子珠”的巨贝怎么就产在巴拉旺,而不是在你常去游泳的海湾?拿破仑为什么偏偏能够遇见约瑟芬,而英俊高大的你却总是没有人垂青?

“于是我想成全你,我先是照样将一个苹果掉在你的身上,结果你把它给吃了;我又换一个方法,在你闲逛时将那颗硕大无比的卡里南钻石偷偷放在你的脚边,将你绊倒,可你爬起来后,就怒气冲天地将它一脚踢到阴沟里;最后我干脆就让你做拿破仑,不过我还是像对待他一样,先将你抓进监狱,撤掉将军官职,赶出军队,然后将你身无分文地放到塞纳河边。然而,就在我催促约瑟芬驾着马车匆匆赶到河边时,远远地就听到“扑通”一声——你投河自尽了。

“唉!你错过的仅仅是机会吗?”

是呀,很多时候,我们错过的,又何止是机会呢?所以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什么,就别抱怨老天爷不给你机会。那些喜欢大声抱怨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造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人往往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产生勇气,培养坚毅和高尚的品格的。常常抱怨的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有真正的成就。

或许你正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屋里,心中梦想着宽大而明亮的殿堂,那么,你首先应该做的是努力将这间小屋变成一个干净整洁的天堂,将你愉悦的精神充满这间小屋。

不妨想一想,你喜欢哪一种工作伙伴呢?是那些总在抱怨、总在找借口的人,还是那些乐于助人、有活力、值得信赖的人呢?

所以,还是让我们停止抱怨吧!只要我们停止了抱怨,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相反,它会变得很可爱,因为世界也会因你而改变。

到哪个山头唱哪支歌

【原文】孔子于乡党,恂向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闵闵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大意】孔子在父老乡亲面前非常恭顺,就像不能讲话一样。

在宗庙和朝廷之上,却很善辩,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与上大夫说话,和颜悦色而正直。在君主面前恭恭敬敬,但威仪郑重而自然。

俗话说:“到哪个山唱哪支歌。”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应该用适合那个场合、那种人的不同语言方式和仪态。这不是庸俗,而是待人处世的一种艺术。

孔子在父老乡亲面前恭敬而近乎羞涩,很少说话,而在庙堂和朝廷上却明辨且侃侃而谈,显出雄辩的样子。与作为政府高级官员的上大夫说话,与作为一般干部的下大夫说话,以及与作为国家元首的君主说话,都有不同的语言方式和仪态。

其实,不仅孔子如此,我们今天的每个人也都应该是如此。否则,在儿女们面前说话像跟你的上司说话一样;或者反过来,当你向上司汇报工作时,用教训你的儿女一样的口气和态度,那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当然是不堪设想的了。

所以说,到哪个山唱哪个歌,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是人之常情,只不过要把它与那种专门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张三面前一套,李四面前一套的两面派行为区别开来罢了。

子路曾经这样问孔子:“听到了好事情是不是要马上去做呢?”

孔子回答说:“有父亲和哥哥在,怎么能不向他们请示就贸然行事呢?”

过了些天,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有也问了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回答说:“当然要马上去做!”

孔子的这两次回答,让他的另一位弟子公西华疑惑不解,于是就问孔子:“先生,子路问您听到了就行动吗?您回答说要征求父兄的意见,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吗?您都说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您的回答前后不一致,这是怎么回事呢?”

孔子回答说:“冉有办事畏缩犹豫,所以我鼓励他办事果断一些,叫他看准了马上就去办;而子路好勇过人,性子急躁,所以我得约束他一下,叫他凡事要谨慎一些,最好先征求父兄的意见。”

孔子的说话艺术让人钦服,说白了其实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其积极意义而言,就是攻心说服他人,首先要把握对方的个性,据此采取不同的攻心方法。

《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实施作战计划要随着敌情变化而灵活地变化。

而要说服一个人,首先要弄清楚他的情况,摸准他的个性,包括这个人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

孔子根据学生们的不同脾气、秉性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今天仍有其广泛的借鉴意义。

1921年初秋时节,中共早期农民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彭湃戴着一顶“白通帽”,穿着一身白斜纹的学生服和一双胶底鞋,到一个村子去开展农民运动。但是农民看到他这副模样,以为他是来勒税的官儿,都远远避开他。

彭湃经过反思后,改穿旧粗布衣服,戴着小斗笠,赤着脚,拿着一支旱烟筒,装扮和农民一模一样,然后进行宣传,可是效果仍不好。彭湃很奇怪,就找当地的李老四和教书先生林沛讨教。

林沛答:“因为日间农民都不得空闲,况且先生的话讲得太深奥,有时我也听不懂,再加上没有熟悉的人带你去,农民都不相信你……”

李老四说:“先生到乡村去宣传革命,切不可排斥神灵。”听了这两个人的建议后,彭湃马上改变了宣传方式。

先是经林沛等熟人引荐,农民们对彭湃的疑虑排除了,敢和他讲真话了。

彭湃每天傍晚七八点钟到附近几个村子里去宣传,农民也有空闲与他交谈了。

他宣传时,改用问答式的讲法,还夹着粗浅的谚语,他还用留声机放唱片给农民听。这样一来,听他讲演的人一天天多了起来。

后来,每当听到彭湃要来村里,农民们便自动摆好了桌椅,点燃灯火等着他。

为了鼓励农民起来同地主作斗争,彭湃亲自编了一些新歌谣,教给牧童唱。

他还帮助农民排忧解难,兴办学校。

有一天,彭湃把租种彭家土地的佃户们召集起来,当众烧毁地契,宣布土地归佃户所有,并对围观的群众做了一番演讲,那场面十分壮观。

在彭湃的努力下,农民被发动起来,终于在1923年元旦成立了拥有一万人的“海丰县总农会”。

俗话说“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不管是教育,还是宣传,必须看对象,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方式。

彭湃对农民的宣传,由不信任到信任,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教育和宣传的过程。

宋代文豪苏洵在《谏论》中曾经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现在有这么三个人:一个人勇敢,一个人一半勇敢一半胆小,一个人完全胆小。

将这三个人带到渊谷边,对他们说:“能跳过这条渊谷的才称得上勇敢,不然就是胆小。”

那个勇敢的人以胆小为耻辱,必然能跳过去,那个一半勇敢一半胆小和完全胆小的人不可能跳过去。

如果你又对这两个人说:“能跳过这条渊谷的,就奖给他1000两黄金,跳不过则不给。”

这时那个一半勇敢一半胆小的人必然能跳过去,而那个完全胆小的人却还是不能跳过去。

突然,来了一只猛虎,凶猛地扑过来,这时,你不用告诉那个完全胆小的人,他一定会像跨平地一样很快跳过渊谷。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要求三个人去做同一件事,却用了三种不同的条件激励他们,才能使他们都跃过“渊谷”。

反之,如果用同一种条件来激励,显然是不能使三个人都动心的。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三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性格不一样,所以就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性格采用不同的条件才能打动各自的心,这就是因人施法。

《孙子兵法·九变篇》中说:“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将帅有五种致命弱点:只知死拼就会被杀,贪生怕死就会被俘,急躁易怒则经不起刺激,廉洁自爱则受不了侮辱,爱护居民则可能会因掩护居民而导致烦忧。

而因人施法,就是对具有不同心理特征的人,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刺激,最后才能为我所用。

一般说来,在言谈中,对头脑简单的人,可采用激将法;对沉默寡言的人,应以多方开导为主;对性情急躁的人,说话要简单明了,直来直去;对性格倔强的人,最好从他最感兴趣的话题慢慢引入;对优柔寡断的人,则应以坚决果断的话语对待。

人靠衣装马靠鞍

【原文】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狐貉之厚以居。

去丧,无所不佩。

非帷裳,必杀之。

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齐必有明衣,布。

【大意】

君子不用绀色和緅色做衣服的镶边,不用红色和紫色做休闲服。

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出门时一定要加上一件外套。

黑色外衣套黑色羊皮衣;白色外衣套白色鹿皮衣;黄色外衣套黄色狐皮衣。

休闲的皮衣比较长,但把右边的衣袖做得短一截。

睡觉一定要有睡衣,睡衣有一个半人那么长。

狐貉皮毛厚,用来做坐垫。

服丧期满以后,什么饰物都可以佩带。

不是上朝和祭扫用的礼服,就一定要剪裁成一定的样式。

不穿黑色的羊皮衣,不戴黑色的礼帽去吊丧。

每月初一都一定要穿着上朝的衣服去上朝。

斋戒一定有浴衣,用布做的。

看来孔夫子也深知“人靠衣装马靠鞍”的道理,对穿衣服很有讲究:什么颜色做什么衣服,什么颜色不能做什么衣服,什么颜色套什么颜色的衣服(比如说黑套黑,白套白,黄套黄,讲究的是和谐配色而不是反差配色),那可真是一套一套的,从理论到实践,毫不含糊,正经八百就是一个时装专家了。

而现如今的社会,更是一个讲求包装的社会。很多人往往从一个人的穿着来决定是否要与这个人交往。因此,包装是你能否办成事的基础。

早就有“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的说法,说明“包装”是非常重要的。如今在商品社会中,“包装”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

就小生意眼光来看,包装已是一种外在的装饰和设计,目的是使商品更为消费者注意,更受消费者青睐;但是从大的现代商业眼光来看,包装则表现为一种设计、一种形象甚至一种理念,它不仅是一种广告和宣传,而且是创造和想象。所以不仅商品需要好的包装,人和企业都需要包装,这样才能提高价值和档次。

进入商务交际,人当然少不了包装,甚至可以说,生意场上的人都是包装过的人,都是戴着面具的人。只不过这种包装和面具都是根据自己的角色、根据商业要求而设计的。就此来说,商务交际的“包装术”首先要符合和遵循一般的规则和惯例,给人一种信任感、稳重感。一个会办事的人,有几套合适的“行头”是正常的,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西服革履也是必需的。然而,在交际中,人们往往重视外在的“硬包装”,却忽视了内在的“软包装”。所谓“软包装”,主要指的是在精神、气质、思想方面的准备和设计,除了重视个人文化修养等基本因素方面,还应该注意对话题的设计,对对方情绪的把握和引导,有意识地营造有利交往的氛围。要做到这些,有关知识和资料的准备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加强文化修养,更能使你在交谈中增加光彩。

显然,包装是有目的的,是为了让别人感到高兴和亲切,而不仅仅为了自己的光彩。如果仅仅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那肯定达不到期望的目的,这也许就是一般包装和自我欣赏的区别。包装是一种社会的商业行为,所以要把别人,也就是市场的要求放在第一位,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的要求进行包装。在现代社会中,无论你要推出一种产品、一个项目甚至一个话题,都需要包装,才能使其更富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

感情的事不要太自私

【原文】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大意】孔子说:“如果一切都依照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来行事,就会造成别人对自己的怨恨。”

世间许多的事情总是在经历过以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痛过了,才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才会懂得适时的坚持与放弃,在得到与失去中我们慢慢地认识自己。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些无谓的执著,没有什么是真的不能割舍。学会放弃,生活会更容易。

学会放弃,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去,留下简单的背影;学会放弃,将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的回忆;学会放弃,让彼此都能有个更轻松的开始,遍体鳞伤的爱并不一定就刻骨铭心。

有个男士饱受一位前女友骚扰,以至于所有亲戚朋友都备受这位不甘离去的女友的电话恐吓。后来他亲自去恳谈和解时才发现,原来他的前女友已经有新欢,但就是不想让他轻松。新的已来,旧爱还不愿割去,这确实令人无法理解。

还有一个令人震惊的例子,一位在婚姻关系中不断有外遇的丈夫与妻子离婚后,过了几年竟还来向前妻泼硫酸,导致前妻一眼失明,全身40%烧伤,还严重地破了相,导致前妻失去工作,苦苦地抚养着两个孩子,并且担心因伤害罪入狱的前夫假释出狱继续伤害她。更可怕的是她的前夫沾沾自喜地叫人来传话:现在你没人要了吧,我还是可以要你,你乖乖把孩子带回来……

其实,一个永远不想失去你的人,未必是爱你的人,未必是对你忠贞不移的人,他只是想一直占有你罢了,所以他们才会做出各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谁说喜欢一样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它?有时候,有些人为了得到他喜欢的东西,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更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以致走向极端。也许他得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在他追逐的过程中,失去的东西也无法计算,他付出的代价是其得到的东西所无法弥补的。也许那代价是沉重的,直到最后才会被他发现罢了。其实喜欢一样东西,不一定要得到它。

有时候,为了强求一样东西而令自己的身心疲惫不堪,是很不划算的。再者,有些东西是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瞧的,一旦你得到了它,日子一久,你可能会发现其实它并不如原本想象中的那么好。如果你再发现你失去的和放弃的东西更珍贵的时候,你一定会懊恼不已。所以也常有这样的一句话“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所以当你喜欢一样东西时,得到它并不一定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谁说喜欢一个人就一定要和他(她)在一起。有时候,有些人为了能和自己所喜欢的人在一起,他们不惜使用“一哭二闹三上吊”这种最原始的办法,想以此挽留爱人。也许这样能留住爱人的人,但却留不住他(她)的心。更有甚者,为了这而赔上了自己那年轻而又灿烂的生命,可能这会唤起爱人的回应吧,但是这也带给了他(她)更多的内疚与自责,还有不安,从此快乐就会和他(她)挥手告别。其实喜欢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和他(她)在一起,最重要的是让他(她)快乐,因为他(她)的喜怒哀乐都会牵动你的心绪。所以也有这样一句话“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因此,当你喜欢一个人时,暗恋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

有一首歌这样唱:“原来暗恋也很快乐,至少不会毫无选择。为何从不觉得感情的事多难负荷,不想占有就不会太坎坷。不管你的心是谁的,我也不会受到挫折,只想做个安静的过客。”所以,无论是喜欢一样东西也好,喜欢一个人也罢,与其让自己负累,还不如轻松地面对,即使有一天放弃或者离开,你也学会了平静。

喜欢一样东西,就要学会欣赏它,珍惜它,使它更弥足珍贵。

喜欢一个人,就要让他(她)快乐,让他(她)幸福,使那份感情更诚挚。如果你做不到,那你还是放手吧,所以有时候,有些人也要学会放弃,因为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进退要由自己来决定

【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大意】孔子说:“好比积土成山,差一筐土就完成,却停下来了,那是半途而废;好比填土平地,即使只倒一筐土,却在继续,那是勇往直前。”

《尚书·旅獒》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只差一筐而没有成功,前功尽弃,这是谁造成的?孔子回答:是自己。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填平一块土地,虽然现在才倒一筐土上去,但如果我们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最终会大功告成,这是谁的功劳?孔子回答:还是自己。

我们这里且不谈成败,但论进退的主动权。

进退决不能妄从他人。固然,退可能是受人所迫,但是退的主功权要握在自己手中,要主动地退。否则,你就很可能受制于人,一退再退,终不能进。

先看一个民间笑话:一场多边国际贸易洽谈会正在一艘游船上进行,突然发生了意外事故,游船开始下沉。船长命令大副紧急安排各国谈判代表穿上救生衣离船,可是大副的劝说失败。船长只得亲自出马,他很快就让各国的商人都弃船而去。大副惊诧不已。

船长解释说:“劝说其实很简单。我告诉英国人说,跳水是有益健康的运动;告诉意大利人说,不那样做是被禁止的;告诉德国人说,那是命令;告诉法国人说,那样做很时髦;告诉俄罗斯人说,那是革命;告诉美国人说,我已经给他上了保险;告诉中国人说,你看大家都跳水了。”

这则笑话固然令人捧腹,但其中体现的文化差异值得我们深思,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是比较喜欢盲从的。这个笑话可能有些夸张,但中国人喜欢盲从的特点在现代生活中也不乏实例。

前些年,山地车流行起来,人们对其极为青睐,该车适宜爬坡和崎岖不平的路面,对于平坦的都市马路则毫无用处。山地车骨架异常坚实沉重,车把僵硬别扭之至,转向笨拙迟缓,根本无法对都市复杂的交通状况做出灵巧的应变;一天折腾下来,腰酸背痛;加上尖锐刺耳的刹车声,真正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放着好端端的轻便车或跑车不骑,却要弄上一辆如此的蠢拙之物,好像一个人丢下良马,偏要骑那笨牛一样。时髦先生们头戴耳机,腰挎“随身听”,脚踩山地车,一身牛仔服,表面上自我感觉良好得一塌糊涂,然而这份潇洒的背后却有许多无奈。

但是,假如把时髦比喻成一座令人心旌摇荡的山峰,山地车的功能便昭然若揭了。追赶时尚,大约就像骑那山地车一样,即便累你个半死,也是心甘情愿。究其根源:“为什么这样?”必答曰:“别人都这样!”

盲从于人,不知情势,随波逐流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伤害。所以,要想把事情做成功,就一定要摆脱盲从众人的习惯,善于运用自己的头脑,进退之间主动权要握在自己手中。

与那些随波逐流,盲目追赶时尚的人相反的是,一些人过于相信上帝,从而把自己的命运全部交给了上帝,这种人的结局也不会太好。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这时,有一位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对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冲走的!”但神父却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位警察开着快艇过来,对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又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就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候,一架直升飞机缓缓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吧,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呀!”但是,神父还是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共在的!”

后来,在滚滚的洪水中,那位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后,一见到上帝就生气地质问:“主啊,

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地侍奉您,为什么您还是不肯救我呢?”面对神父地质问,上帝露出了一脸的无辜:“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去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有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救你,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飞机去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

看到了吗?当你不愿意把握自己,而甘愿放弃的时候,就连上帝也没有办法救你呀!而我们的生命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障碍,往往是由过度的固执与愚昧的无知造成的。所以,在别人向我们伸出援手的时候,别忘了,惟有我们自己也愿意伸出手来,人家才能帮得上忙呀!

有个工艺很好的老木匠准备退休了,于是他就去告诉老板,说自己要离开工作岗位,回家与妻儿享受天伦之乐了。老板当然是舍不得让这么好的工人走,但想到他为自己服务了这么多年,也该让他休息休息了。于是,老板便问那个老木匠能够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同意了,但是谁也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了,所以他用的是软料,干的也是粗活,把房子建得很粗糙。

等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老木匠,然后对他说:“这是你的房子,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那位木匠顿时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这座房子是给自己建的,他是不可能会这样的。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总是在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的行动,而是消极的应付,凡事都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时,才发现自己早已被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所以,还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去建造我们的“房子”,毕竟生活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人生更是由我们自己主宰的!

成功贵在坚持

【原文】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矣。”

【大意】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长期不违背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里做到。”

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

成功难在何处,不是方法,不是目标,难就难在“恒心”二字,换句话说就是“贵在坚持”。

举凡做事、学艺、锻炼身体,世上事几乎无不适应这一规律。而孔子更将它当成了“进德修业”的关键所在——仁心的修养。

如果我们对杰出的成功人士作一个调研,就会发现,他们中大多数都具有持之以恒的耐性和韧性。而他们也正是靠这个,才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

不要对自己太没有信心,客观条件并不能完全地将你限制。只要我们拥有强大的坚韧和耐心,坚定一种必胜的信念,勇敢地与困难拼搏,就一定会有所成就。做事一定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斯德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居里夫人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其实,那些与成功无缘的人,他们并不是缺乏追求的目标,而是经常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便放弃目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你一旦下定了决心要追求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就应该全力以赴,勇敢地坚持下去,到达目标之前,决不放弃。这样的道理虽然谁都懂,可实际做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一点,小张感觉颇深。

小张的一个同学,外号“朱八界”,为何得此名,这还要从他考大学的经历说起。他姓朱,在班里学习成绩很一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目中,绝不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考大学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梦。但他一心想考上大学,因为他不甘心一辈子呆在这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他要飞出农村,干出一番事业。为此,他学习十分刻苦,但由于基础薄弱,头一年高考落榜了。他没有灰心,打算明年再考,结果第二年又名落孙山。他还不甘心,这辈子如果考不上大学决不罢休,于是第三年又接着考,仍然榜上无名。左邻右舍的乡亲,同学和朋友都劝他别再考了,他的父亲失望地对他说:“你不是那块料儿,别再费力气了,还是回家安心种地吧!”

小朱听了父亲的话,并没有灰心,含着泪对父亲说:“爸,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相信一定能考上。”

听了儿子的乞求,父亲心软了,同意他再考一年,不过告诉儿子,如果再考不上,就别把青春都浪费到这上面了,赶紧回家结婚,别耽误了他老人家抱孙子。第四年小朱又没考上,但他还是没有放弃。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八个年头他如愿以偿。连续考了八年,用他自己的话说:“经过八年抗战,中国人民把日本鬼子都打跑了,何况是考大学呢?只要有恒心,铁棒也能磨成针。”

经过八年才考上大学,有人会感到不可思议,甚至会嘲笑他、挖苦他。但事实上,他的这种坚持的精神十分可嘉,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抱一守终,定会有所收获。无论是工作、学习,没有恒心则无成。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有哪个不是在其从事的领域中练就恒心的呢?哥伦布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就不会发现新大陆;瓦特没有恒心就不会发明蒸汽机,富尔顿没有恒心就不会发明轮船。

毛泽东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用孔子的话来说,实际上就是“三月不违仁”,而不是“日月至焉”。

做事也是如此,短期的坚持每个人都能做到,但要说到持之以恒,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所以,人贵有恒,坚持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永远不要放弃,这是成大事者必备的一种素质。

同类推荐
  •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能于艰难困苦之中存亡继绝,延绵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幸存的不曾断绝的文明,这还得从思想文化的根源上找原因。先秦的源头活水应当也必须追溯,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抛开迷雾,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祖先设计之初的真正用意。“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往圣先贤的设计经过时间的淘洗检验,为我们定下了“法自然,重道德”的文化基调,其文字总结便是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百家争鸣”则是“道术将为天下裂”的个别演绎。
  •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从老子的哲学中,我们可以学习老子看世界的眼光;从庄子的哲学中,我们可以学习庄子浪漫的人生态度。希望张莉、陆杰编写的这本《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能够让读者窥到实现这两方面愿望的路径,对道家智慧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体悟,希望它能成为一阵清风,为忙碌、紧张、疲惫的人送去些许清凉。
  • 画中影

    画中影

    《画中影》纵向橫向地探讨“恶”这个两千多年来缠绕欧洲思想与文化的坏形象,提出“反面性”的概念以化解神义论、哲学和道德上都无法脱困的症结。我们如果对“恶/反面性”具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就可以不仅拥有生活智慧,还可从生活过渡到“存在”。
  • 民国老课本:人生哲学

    民国老课本:人生哲学

    《民国老课本:人生哲学》主要内容包括:浪漫派——道家、理想派——柏拉图、虚无派——叔本华、快乐派——杨朱、功利派——墨家、亚力士多德、新儒家、黑格尔等十三章,每一章都详细的介绍了有关哲学和与人生的区别与联系。
  •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

    《中信国学大典》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周易》是一本以百科全书为“体”,而以占筮为“用”的性质奇特的典籍。它蕴含渊懿微妙的哲思,表达敬德、重民的治国理念,保留了好些商、周的史实,盛载大量的上古文化遗存。
热门推荐
  • 商户娇女不当妾

    商户娇女不当妾

    宁卿穿越成一名普通富商之女,虽无权无势,却衣食无忧,这生活还不错。但这样的小门小户却出了个亲王妃,虽然那只是一个继妃!王妃姑母娘家太弱,性子软,又没子嗣傍身,在继子手下讨生活。王妃姑母过得如此憋屈,于是,作为侄女的宁卿倒血霉了!——被祖母推了出去,给王妃姑母她家继子当妾!哎呀,我去!这不是传统小说里专破坏男女主的极品女配吗?幸得王妃姑母有良心:“当继室已经够苦了,更妄论是做妾,要不你在我这住下,我给你物色别的人家。”宁卿大喜:“不要有权有势的,也不要太有钱的,长得太好也不行。”某有权有势有钱,长得又太好的世子表哥咬牙:“你确定不要?”宁卿:“不要不要,表哥表妹,小妾姨娘什么的,都是不道德的!”世子表哥:“表哥表妹好做亲,至于小妾姨娘也可以不要,怎样,咱再商量商量。”宁卿:“这个可以有。”…………而事实上,却是一个软萌腹黑小表妹把强横专制世子洗脑成妻奴的酸爽史!世子爷强横专制外加风华优雅,小表妹娇俏软萌腹黑一把抓,动机很不纯,过程很酸爽,结局很完美。
  • 圣女战纪

    圣女战纪

    在感受到客机剧烈的震动时,凌夜以为自己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不,醒来的他,正躺在空难现场。随着远处的人影越来越远,他只能感受着深深的绝望……“他还有救吗?”“没有。”“那怎么办,就这样空手而归?”“先把他带回去交差吧。”在凌夜彻底昏死过去之前,他只知道自己被轻轻地抱了起来……
  • 医手翻云

    医手翻云

    她的蓄意接近,他的严阵以待。“我会是你的守门松,探路竹。”他信了,他将自己的手交给她,就像把自己的命交给她。后来,他的步步紧逼,她的寸寸退让。“你治好了我的眼睛,却残忍地拿走了我的光明。”他用自己的方式偏执地爱她,却最终伤得两人头破血流。“戚长恨,你这个疯子!”他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还带着几分温柔:“我若是个疯子,也是被你逼疯的。”结语:她原以为自己只是照顾一个瞎子,之后才发现是个放弃治疗的神经病。
  • 江少的农家小宠妻

    江少的农家小宠妻

    努力多年,一朝付之东水。以为要开始种田,却开始了一日日的娇宠,青梅竹马的相爱,宛若为了他而来。一朝遭截杀,跳下悬崖,宛若重生。却发现不管过了多久,她都是他唯一的宝贝,他的爱妻。1v1宠文,欢迎入坑。
  •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罗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埃斯美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埃斯梅拉达,途中被福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埃斯美拉达因而爱上了福比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恶魔校草缠上身:攻略坏丫头

    恶魔校草缠上身:攻略坏丫头

    [狗粮撒不止]凌晨玩逃相亲,被逼的无路可退的安小小,却发现巷子里面居然还有一条黑漆漆的小巷子!谢天谢地,终于有救了!却未曾想到,获救的同时,某位被小家伙缠上了! “辰谦时,要不要考虑做我正宫?” “不了,丑拒。”辰谦时冷淡拒绝。 “阿时,要不要考虑臣服于我?”辰谦时低头若有所思:“我考虑考虑……” 某天,安小小突然被壁咚。 “好了,我来做你正宫了。你好,我心念十几年的宝贝。”
  • 动物世界1

    动物世界1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面对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孩子们睁大了惊奇的双眼。鸟儿为什么会飞?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厉害?鱼怎么会放电?数亿年前,动植物的出现叩响了沉默。也许,它们有的只是一个细胞,渺小得似乎可以忽视,但它们却宣告了一个不平凡的开始——地球上从此有了生命。经过几亿年的进化繁衍,地球上变得日益充盈。从浩瀚的海洋到广阔的天空,从葱翠的平原到荒芜的沙漠,从赤日炎炎的非洲内陆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到处都有动物的踪迹。它们或披着鳞带着甲,或裹着厚厚的皮毛,共同演绎着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和盎然生机。
  • 说一万句我爱你,不如好好在一起

    说一万句我爱你,不如好好在一起

    本书精选多篇关于爱情、婚姻、生活的情感美文结集,有磕磕绊绊的陪伴,有错过一生的遗憾,有幡然悔悟的悔恨,有初恋的美好情结,全书以不同的视角来呈现出各种爱情的模样。是一部用故事诠释关于爱情的心灵读物。
  • 心心相医

    心心相医

    顾南城觉得安初夏就是他的悲剧!!第一次,他有了一章抹不去的黑历史!第二次,全院的医生叫他“老油条。”第三次,他生日,她给他了一个“炸弹”………………第四次………………[本文男女主身心干净,绝无盗版。](穿越文,古穿现)本文为医生文1+1双节,快来看。注:本文为新书,完结后全部免费!这么大的福利,你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