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2000000021

第21章 干姜类方

提起姜,是无人不晓的。姜与中国人乃至日本、印度等亚洲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太密切了。作为香辛调味料,生姜能解腥除腻、增味健胃,无论烧鱼烧肉,还是凉拌热炒,清蒸炖汤,生姜是绝对缺少不了的。生姜能散寒发汗、温胃,若着凉感寒后,只要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生姜红糖汤,便能使周身微微汗出,暖乎乎的,十分舒适。若将生姜晒干或焙干,便是中医常用的温中散寒的药物——干姜。

干姜味辛性热,是治疗呕吐、腹泻腹痛、肢厥冷汗、关节冷痛、咳喘痰多、食欲不振、吐血便血等病症的主要药物。《千金方》治“中寒水泻”,用炮干姜研末内服;又吐血不止,用童便调服干姜末治之。《补缺肘后方》用单味干姜治“卒心痛”与“寒痢青色”。清代名医王孟英曾用干姜救治虚脱亡阳。干姜配合甘草、附子、白术等药物,则其治疗的范围更大。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姜对胃酸与胃液的分泌有双向性调节作用,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对肠管的张力、节律及蠕动也有双向性调节作用,通过刺激消化道黏膜,姜可以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

干姜证

干姜证属于里寒证。里指临床表现以胃肠症状为主,如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也有呼吸道症状的咳喘等。寒指机体新陈代谢低下,内脏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低下、机体反应性迟钝等,临床表现为呕吐物、泻下物清稀无臭,痰液如水样。患者恶寒喜热、面色青黄、肢冷身寒、声低气微、舌淡白、苔白腻等。所谓干姜温中散寒,便是针对以上症候而言的。临床所见,凡素体阳虚,或素有寒饮者,在感寒受凉、疲劳、久病及暴食冷饮、过服寒凉药等诱因的促动下,往往出现干姜证。

1.呕吐物、唾液、痰液、大便、尿液清稀,无恶臭;

2.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或咳喘;

3.口不干渴,恶寒喜热,精神萎靡;

4.舌质淡或淡红,舌上有腻苔,苔多白腻,或灰黑腻,或白滑。

(干姜舌)

与里热实证的大黄证相反,干姜证虽然有腹胀、腹痛,但大便溏薄如鸭粪、泻下物往往清稀无恶臭。大黄证口干舌燥、恶热喜凉,而干姜证口不干渴,畏寒喜热。大黄舌质红苔焦黄,干姜舌质淡苔白腻。两者的性质恰好相反。

笔者经验,干姜证舌象的诊断意义很大,笔者有“干姜舌”之称。苔白主寒,腻主湿,临床见舌苔白腻者,使用干姜剂,可以使厚苔褪去,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若舌质红或暗红,苔少或无苔光红者,皆主热主阴虚,与干姜证的性质相反。干姜辛热,误用可致患者口干舌燥,使热证、阴虚证的程度更为严重。所以,笔者在决定使用大量干姜之前,是必定要看一看舌象的。干姜舌的舌面往往白滑,患者口不渴、甚或口中常有冷唾。若口渴喜饮、舌面干燥,虽然精神萎靡,也不可以认作干姜证。

干姜证临床相当多见,常与麻黄证、桂枝证、柴胡证、附子证、黄连证、半夏证等同时出现,因而干姜不仅单独使用,更多的是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如麻黄类方的小青龙汤、柴胡类方的柴胡桂枝干姜汤、黄连类方的半夏泻心汤等。下面介绍的干姜类方是以干姜为主要药物组成的代表方剂。

理中汤

人参三两(15g)白术三两(15g)干姜三两(15g)甘草三两(15g)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干姜配上人参、白术、甘草,便是有名的理中汤。中医治疗腹中虚寒的疾病,用药不离此方。用理中汤治疗发热头痛、身痛、恶寒、吐利,亦治大病后、喜唾。《千金方》用治霍乱吐下、胀满、食不消化、心腹痛。《赤水玄珠》用治小儿吐泻后,脾胃虚弱、四肢渐冷,或面有浮气、四肢虚肿、目合不开。《三因方》用治伤胃吐血。相传宋徽宗食冰太过,病脾疾,国医不效,后召名医杨介,以冰水煎理中汤而愈。

理中汤是治疗呈现里虚寒证的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方剂。其中干姜与甘草,名甘草干姜汤,用于治疗里寒证的烦躁、吐逆及肺中冷、眩晕、多涎唾。所以加人参、白术者,想必因吐泻之后,胃肠道的功能受到损伤,出现消化力低下、营养不良的状态,如食欲不振、心下痞硬、大便稀溏、肌肉松软及精神萎靡、声低气馁等。这种状态,中医称为里虚寒证。这里的里,主要指脾胃,即消化吸收功能。见里虚寒证的患者,全身状态比较差,或病程比较长,年老体弱者多见。理中汤证如下:

1.腹满腹胀、呕吐下利、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心下痞硬、或涎唾多而清稀;

2.畏寒喜温、精神萎靡、口不干渴或口干而不思饮;

3.舌质淡红、苔白或厚或腻、或滑。

——本方证多见于消化道疾患。临床报道本方及加减方对慢性菌痢、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急性吐泻呈虚寒者、婴儿腹泻、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幽门痉挛、妊娠恶阻、胆道蛔虫、胆道术后胆汁分泌过多、慢性肝炎、顽固性腹胀、小儿肠痉挛、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等有效。如慢性胃炎常表现为胃痛隐隐,口淡乏味,喜温喜按,受凉或进食生冷,劳累易诱发,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无力等,空军某医院内科认为此为虚寒证,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40例,结果治愈(胃酸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21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酸不同程度改善)16例(1)。有报道治疗1例胆道术后T管引流量过多的病例。患者胆石症合并化脓性胆管炎术后,T管引流量过多,24小时5000~6000ml,经抗菌治疗不减。患者消瘦、面色青黄、神疲、鼾睡懒言、肢冷便溏、口淡食少、胸脘痞满、舌暗苔白、脉沉迟细,诊断为理中汤证,与理中汤加砂仁,2剂后胆汁顿减为24小时500ml,精神食欲也明显好转(2)。

——急性传染病一般表现为热证实证,但也有表现为虚寒证的。有人报告1例麻疹合并肺炎,体温一直不退,嗜睡,躁动,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并出现全身颤抖,以手足为明显,复经抗生素、输液等对症处理终不见效,体温波动在38℃上下。医者根据虽然有体温不退但口鼻气冷,便溏尿清,脉象虚缓,判断属真寒假热,以理中汤合地黄丸,数剂而治愈(3)。

——一些出血性疾患也有见理中汤证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鼻衄、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失血性休克、消化道出血等。其出血量均不多,且血色暗淡。这种情况可以用炮姜换干姜。传统经验,治疗出血,干姜须炒黑用之。

——小儿疾患多见本方证。如虚热不退、小儿慢惊风、小儿肺炎肺不张、小儿消化不良、小儿口疮等病多伴消化道症状。笔者曾治疗1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初起发热,继而口腔黏膜出现多个溃疡,患儿哭闹不安,整日淌涎,半月不愈。视其面色黄浮、舌质淡红、苔白,询得大便不成形,粪中有不消化物。遂予理中汤加附子、黄连5剂而愈。

临床应用理中汤经常加味。呕吐者加半夏,黄疸加茵陈蒿,脐下动气加桂枝,心悸眩晕加茯苓,腹痛加木香。又本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治疗理中汤证兼见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脉微弱者。有报告治疗婴儿乳块不化,大便呈青色,由乳母哺乳前45分钟左右服用本方(制附子10~12g,先煎半小时,党参20g,白术10g,干姜6g,甘草6g)的药液200~300毫升,日二三次,服1~2日即可治愈(4)。尚有报道本方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呈虚寒证者(5)。

理中汤加黄连,名连理汤,治疗理中汤证兼见烦躁、心下痞痛、舌红苔黄腻、唇暗红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口腔溃疡等多见此证。加桂枝,名桂枝人参汤,治疗理中汤证兼见自汗、身痛、恶风者。本方加枳实、茯苓,名枳实理中丸,治理中汤证伴见腹胀满拒按者。加青皮、陈皮,名治中汤,治疗理中汤证伴见胃脘胀气者。理中汤去干姜,换茯苓,名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胃虚弱的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等症,因没有干姜,故方证中无明显的恶寒、吐清水、腹泻、苔白腻等表现。

桂枝人参汤

桂枝四两(20g)甘草四两(20g)白术三两(15g)人参三两(15g)干姜三两(15g)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理中汤亦称人参汤,理中汤加桂枝故名桂枝人参汤。理中汤证为里证,桂枝证为表证,这种表里同病的情况是经常见到的。规定:“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桂枝人参汤主之。”是说在表证未除的情况下,而误用泻下的药物,致利下不止,心下痞硬,导致表里俱虚,用桂枝人参汤温里又解表。可见,本方证的形成,并不是因为误下,凡素体阳气不足者感冒风寒,或感冒发热期间过度疲劳,均可出现本方证。尤其是桂枝体质患者的慢性胃肠疾病,多见此方证。

桂枝人参汤证如下:

1.理中汤证;

2.发热自汗,或腹痛,心下痞硬;

3.舌质淡红或嫩红,偏暗,脉浮大。

本方证除理中汤证以外,伴见桂枝证是其特征。其临床表现不一,有发热、关节痛、自汗、恶风者,有心悸、脐动失眠者,也有心下痞硬、腹痛者,还有头痛、身痛者。自汗、恶风一证是常见的。自汗中有一动即汗出者,也有入夜汗出者,还有仅见恶风而无明显出汗者。自汗者大多恶风,对风冷过敏。

本方证可见于上消化道溃疡、慢性肠炎、过敏性肠炎以及以腹痛、腹泻、低热、自汗等为表现的患者。笔者曾治一老妪,主诉便秘5日,前医给服大黄剂无效。患者精神极度萎靡,周身发冷,入夜则身热有汗,汗后又冷,食欲不振,每日仅食粥少许。视体格瘦小,面色青黄,舌质淡红,苔白厚,腹诊见腹部扁平、肌肉拘急,患者自觉胃脘部痞硬不适。诊断为桂枝体质的理中汤证,投本方3剂,1剂即感全身舒适,得软便,3剂后出汗止,身冷除。又治疗1例肝硬化患者,经常腹泻、腹痛,腹水经常出现,且有入夜常腓肠肌痉挛,伴有自汗。处方用桂枝人参汤加白芍、山药、大枣、当归等,服药30余剂,大便成形,食欲增进,面色红润,腹水亦未再出现。

本方需与黄连汤证相鉴别。两方皆有自汗、腹泻、心下痞硬等症,但有寒热虚实的不同。本方证属虚寒,故泻下物无恶臭且清稀,虽然有汗而恶风肢冷,患者精神萎靡,声低气馁;黄连汤证属寒热夹杂,故有腹痛腹胀、身热多汗、烦躁不安等。此外,黄连汤有黄连、半夏,能除痞泄热和胃止呕,所主在胸中,在上消化道;本方有白术,能利水止泻,配桂枝、干姜、人参、甘草能温中健脾,所主在大腹,在下消化道。两方所主有上下的不同。

大建中汤

《金匮要略》

干姜四两(20g)蜀椒二合(10g)人参二两(10g)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30g),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复之。

本方是干姜类方中的镇痛剂,适用于脘腹部冷痛的病症。《金匮要略》用于治疗“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这样一种病证。现在看来,很像胃肠骤然发生的逆蠕动。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神经症、胃扩张、胃下垂、胆道蛔虫、肠黏连、肠梗阻等应用本方的机会较多。

大建中汤证如下:

1.腹痛腹胀较剧,呈阵发性,或见有肠形,或闻及腹鸣,多伴呕吐;

2.手足逆冷,或有冷汗,口内清唾;

3.干姜舌。

若腹痛较剧,而大便秘结、身热有汗、舌苔焦黄者,则与本方证完全相反,证属热痛,用大黄类方才对证。

甘姜苓术汤

《金匮要略》

干姜四两(20g)茯苓四两(20g)白术二两(10g)甘草二两(10g)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如果将理中汤中的人参换成茯苓,便是治疗寒湿腰痛的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对本方所治的腰痛作了如下的描述:“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可见这种腰痛的特点是“冷痛”与“重痛”。冷表示有寒,重表示有湿。不用人参,当无消瘦枯憔、心下痞硬、食欲不振等;茯苓、白术同用,必有身体困重、小便不利、浮肿。

甘姜苓术汤证如下:

1.腰以下有冷感、重压感、酸痛感;

2.浮肿或平素好发浮肿,全身倦怠感;

3.口中多清涎,干姜舌。

——甘姜苓术汤主治腰痛。有报告用本方治疗1例关节痛年余的患者,因疲劳后腰背浸湿感寒,全身大小关节疼痛,腰亦胀痛,下肢沉重怕冷,予本方6剂即疼痛消失(6)。笔者曾治疗1例腰部冷痛的中年女性,体型肥胖,腰痛半月,针灸推拿无效,视其舌苔白腻,下肢浮肿,遂以本方加苍术、苡仁,5剂症状即缓解。

——甘姜苓术汤也治腰腿无力沉重,小便频数。日本古方家尾台榕堂的经验:“老人平日苦小便频数,吐涎短气,眩晕难起步者,宜此方”(《类聚方广义》)。现代有用本方治尿失禁的报道。

——此外,妇人带下清稀量多,小腹松坠无力者也可使用本方。

本方证多见于体型肥胖及久居阴冷潮湿环境的患者,平素身困体重,关节肌肉易于酸重,易浮肿便溏,舌苔白。这种体质,即属于前面介绍的“麻黄体质”、“黄芪体质”,即所谓湿性体质。一旦发病,多有眩晕、腰痛体痛、腹泻腹满、浮肿、动悸等症。故本方临床除用于治疗寒湿腰痛以外,还治疗浮肿、关节痛、腹泻等症,并多与麻黄类方、黄芪类方、附子类方等合用。如配黄芪防己汤治疗浮肿,配麻黄加术汤治疗恶寒无汗、关节痛,配四逆汤治疗恶寒、腹泻、四肢厥冷。《外台秘要》肾着散,为本方加杜仲、桂枝、牛膝、泽泻,主治相同,而疗效较佳。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医院内科.新医药杂志,1977,(7):30

2.刁本恕.四川中医,1986,(3):25

3.张岫云.中医杂志,1966,(2):23

4.陈其五.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8,(2):21

5.马蜀生.新医药学杂志,1976,(2):39

6.聂季南.浙江中医杂志,1980,(2):77

同类推荐
  • 疼痛护理手册

    疼痛护理手册

    《疼痛护理手册》共分五篇,主要涵盖了疼痛的概述、疼痛的治疗、疼痛常见疾病与护理、急性疼痛与护理、疼痛病房管理几方面。《疼痛护理手册》内容系统全面,语言简洁明了,实用性强,能为从事疼痛护理实践的护士提供理论依据,对疼痛临床护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 本草纲目(家庭健康生活)

    本草纲目(家庭健康生活)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穷毕生之力撰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珍贵的科学遗产。它以精深的学术和丰富的内涵,赢得了国内外医学界和其他学术界的珍视,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对治疗疾病和促进人类的健康起到了重大作用。
  • 家庭安全用药百问百答

    家庭安全用药百问百答

    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近年来,江苏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绩可喜。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探索农村文化建设新途径,引导群众不断提升文明素质。
  • 疑难杂症诊治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疑难杂症诊治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简明实用,既可以帮助读者掌握和运用各种病证的辨证规律,又是临床中医生对疑难杂病诊疗的指南,是一部有特色,有实用价值的中医著作,适合中医临床医生、中医药爱好者、广大患者及家属参考。
  •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阐述了如何按照ISO 15189认可要求,科学运用DEMING PDCA循环和6 SIGMA管理的概念、原理和工具,在医学实验室有效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QMS),真正实现分析质量的持续改进,并分享了大量实例和实践经验,可供广大医学实验室从业者(尤其是准备或正在进行ISO 15189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学习、参考和借鉴。
热门推荐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下岗教师李颂,醉酒后醒来发觉:自己躺在皇帝的床上——成了大唐顺宗?!可是唐顺宗已中风多日,没几天可活了。为了找个喝醉酒再穿越回去的机会,李颂决定暂时装一下唐顺宗。可是,想找到这个机会,就要身体健康活得久些;想活得久些,就要……
  • 诸神扑克牌

    诸神扑克牌

    高居于云端的诸神已经陨落,那属于魔法的时代正在逐渐衰退炼金术从故纸堆中被翻出,方兴未艾蒸汽机与黑晶驱动着钢铁驰骋于大地与海洋上古老尚未离去,未来还未到来,光明正在降临,匍匐在脚底的黑暗已经张开森森巨口时代与命运已经悄悄的开始转变,谁也无法逃离我带着罪恶,行走在墓地,渴望着阳光林恩如是说
  • 你我皆是梦中客

    你我皆是梦中客

    [申明,本文内每一章都是一个故事,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你我皆是梦中客,却并非梦中人。梦醒了,也就该好好生活。
  • 九羽元帝

    九羽元帝

    绝世强者逆天重生,扮猪吃老虎,天赋悟性变态至极,实力战力更是强到令人发指!本是顶级本源大位面的至尊强者,却意外陨落,一丝神魂重生于低级位面的世界中,凭借前身强大无比的记忆及逆天的手段,重新踏上武道崛起之途,以绝强的天赋、变态的悟性,超绝的实力,横扫天下,引起天道规则反弹,不得已自我封印,留下后手以另一重身份重新踏上征途,一步步踏上无道巅峰,踏上绝颠击败低级世界天道,成就无上元帝至尊,最终冲破天道规则束缚,向更高级的世界出发……
  • 异世界魔物养殖场

    异世界魔物养殖场

    【与动物交流】【魔物冒险】【赚钱经商】
  • 穿越明朝:王的小小妃

    穿越明朝:王的小小妃

    一觉醒来,桑晴来到了明朝,成为了燕王的雪妃。雪妃虽说容貌无比秀丽却很不得宠,在王府受尽了欺负。而她,一个现代的女性,是不会向恶势力低头的!让人心动的朱棣,让人心疼的允文,如果不知道他们的命运,那该有多好。桑晴到底该怎么选择?什么?朱棣他在北伐之前就死了?这不是真的!在桑晴的努力下,她又回到了明朝,做了允文身旁的小宫女。她一直找机会溜出宫去,把朱棣的命运推向正轨。没有了绝世美貌的她好像被大家都遗忘了。允文让她回到朱棣身边,交换条件居然是让她偷出朱棣的兵符……朱棣,当你看到的不是你所熟悉的那张脸时,你还能认出我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夫在线

    冷夫在线

    他恨她入骨,却又在不经意间透露出温柔“我没让你死,任由阎王找上门来也不可能带走你。”她不过一笑,将这话当成了折磨她的玩笑那日皇宫盛宴,他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爱人“你可动心了?你可知那是阴谋?”她质问,他却一言不发。当她打算放手时,他却拉住了她
  • 浮沉梦魇

    浮沉梦魇

    在梦醒时醒来还是梦,现实挣扎清醒不算疼痛,在梦中遇见的眼睛,握住的双手,像是整个宇宙。我能拥抱宇宙。
  • 优秀小学生成语接龙1000条

    优秀小学生成语接龙1000条

    我国是一个具有上千年灿烂文化的古老国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古老的文化和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成语,这些精辟的成语诠释了一个又一个深刻的道理,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成为中国历史的缩影和民族文化的瑰宝。
  •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当世界成为游戏地图,人类接连变成玩偶。起初,白幼薇以为是来自外星人的恶作剧,直到她被拉进一团光雾,清亮的机械声响起——叮!欢迎进入玩偶游戏!本游戏规则如下:1,拒绝游戏变成玩偶!2,游戏失败变成玩偶!3,游戏通关奖励玩偶!白幼薇瑟瑟发抖扑进沈墨怀里:“我害怕,人家只是一个手无缚(腹)鸡(肌)之力的柔弱少女啊…”沈墨拉过她的小手,放自己腹肌上:“现在你有了。”游戏系统:“警告!警告!请尊重游戏,认真通关,不要谈恋爱!”PS.女主前期残疾,后期腿会好,1V1,HE,生存游戏无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