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0500000025

第25章 机缘品第七(4)

[7]以上所云之死断无作,即为见之本。《大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之四句:一、色为常;二、色为无常;三、色为常无常;四、色为非常非无常。他之受等四蕴亦然,合为二十句。此计过去之五蕴者也。又,计色有有边无边等四句:一、计色为有边,谓空之十方上下边际有穷极也;二、计色为无边,与上相反;三、计色为有边无边;四、计色为非有边非无边。他之四蕴亦然,合为二十句。此于现在五蕴之所执也。又,计色有如去不如去等四句:一、计色为如去,谓人来而生于此间,去而至于后世,亦如是也;二、计色为不如去,谓过去无所从来,未来亦无所去也;三、计色为如去如不去,谓身神和合而为人,死后神见有第三句过,而计此句也。计他之四蕴亦然,合为二十句。此于未来五蕴之所见也。三世合而有六十句,于此加身与神之一异二见而为六十二见。此六十二见,但为断常有无之边见也。

妄立虚假名[1],何为真实义[2]。惟有过量人[3],通达无取舍[4]。以知五蕴法[5],及以蕴中我[6],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7]。

[1]六十二见立种种见之名目,皆是假名目。

[2]言凡夫外道二乘所执所云皆非真实义也。

[3]过量人,非常人所能量度之人也。

[4]通达涅槃真理,不取涅槃,不舍涅槃。

[5]《百法钞》一:“问:五蕴法者,其体如何?答:一切诸法,不过百法。合百法为五蕴也。法者,法体也,谓我身法体也。以常一主宰,所依五蕴体为法也。”

[6]即五蕴中常一主宰。

[7]知五蕴与我及色像音声,皆平等而如梦幻。

不起凡圣见[1],不作涅槃解[2],二边三际断[3]。常应诸根用[4],而不起用想[5]。分别一切法[6],不起分别想[7]。

[1]黄檗云:“欲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恒河沙劫终不能得阿耨菩提。”又云:“心若平等,不分高下,即与众生诸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无彼我相。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满,光明遍照也。”

[2]唐译《楞伽经》:“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之相,一切皆是妄分别有,无所有故。”又云:“非于生死外有涅槃,非于涅槃外有生死。”

[3]二边,有无也。《贤首法数》一:“二边,有边、无边。”三际,过去、未来、现在也。又,外、内与中间也。《清凉观师心要笺》:“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顿悟入道要门论》下:“又问:佛法在于三际否?师曰:见在无相,不在其外;应用无穷,不在于内;中间无住处,三际不可得。”

[4]在眼为见,在耳为闻,在鼻为嗅,在口为谈,在手为捉,在足为步。

[5]不起用想者,知识尽捐,心同大虚。有叩斯响,如谷应声,随类感通也。

[6]因物付物也。

[7]于第一义而不动,安有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1],风鼓山相击[2]。真常寂灭乐[3],涅槃相如是。吾今强言说[4],令汝舍邪见[5]。汝勿随言解[6],许汝知少分[7]。志道闻偈大悟,踊跃作礼而退[8]。

[1]《仁王般若经·护国品》四无常偈:“劫烧终讫,乾坤洞然。须弥巨海,都为灰飏。天龙福尽,于中凋丧。二仪尚殒,国有何常?”

[2]风鼓,灾风鼓动也。山相击,须弥崩倒也。《因本经》云:“大三灾时,有大黑风吹使海水两披。取日宫殿,置须弥山半,安日道中。缘此世间有二日出,河渠流竭。其后久久,大风复取,第三日出,大恒河竭。四日出,阿耨池竭。五日出,大海干枯。六日出,天下烟起。至七日出,天下洞然,直至梵天。火灾之后,布大黑云,周遍降雨,滴如车轮。无数千岁,其水渐长,至光音天,此水复减。有大风起,鼓动波涛,起沫积聚,自然坚固,变成天宫,七宝校饰,由此有梵天宫。其转减,依前聚沫,次第成就他化天宫。直至成四天下,依前建立。水灾之后,其次久久,大僧伽风至果实天。其风四布,吹诸天宫,使诸天宫相拍,碎若粉尘,直至天下诸大山王相拍亦然。”

[3]如来所得之法,真实常住,故云真常。《楞严经》四:“独妙真常。”《起信捷要》上:“究竟乐者,亦有二义:一者,无上菩提觉法乐;二者,无上涅槃寂灭乐。”《涅槃经》:“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4]强,上声;勉强也。六祖言吾今勉强说此涅槃相。

[5]舍邪见,舍其旧日不契佛道之见。

[6]六祖谓志道当离去语言文字,不可随吾偈而解说也。

[7]少分,对全分言。《华严经·净行品》:“我今随力说少分,犹如大海一滴水。”离言说相,方有少分相应。后四句言末劫虽重,但佛性如如无伤,此即是寂灭为荣也。终四句仍示以佛法非语言文字所可言说者。

[8]踊跃,见前注。

行思禅师,生吉州安城刘氏[1]。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师曰:汝曾作什么来?曰:圣谛亦不为[2]。师曰:落何阶级[3]?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4]?师深器之,令思首众。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5]。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6],弘法绍化。谥弘济禅师[7]。

[1]《大清一统志》二百四十九:“吉州,唐武德五年置。明曰吉安府,清因之,属江西省。安城,唐之安福县也,属吉州。弘济禅师,名行思,姓刘氏,安福人。幼出家,参曹溪六祖。归,住清原净居寺。”

[2]《胜鬘宝窟经》下本:“圣谛者,苦寂灭道审实不虚,故名为谛。又能生不颠倒实解,故名为谛。圣为诸佛,就圣辨谛,故云圣谛。又此能生无漏圣解,目之为圣,故云圣谛。”《碧岩集》一:“圆悟云:真俗不二,即是圣谛第一义。”

[3]阶级,阶之层次也。《虚堂集一评》云:“实际理地,宁有阶差?”

[4]《心经》:“无苦集灭道。”

[5]勿使佛祖相传之道断绝。

[6]《大清一统志》二百四十九:“青原山在卢陵县东南十五里,山上有净居寺。”

[7]《传灯录》五:“师既付法石头,唐开元二十八年,庚辰十二月十三日,升堂告众,跏趺而逝。僖宗谥弘济禅师,有归真之塔。”

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也[1]。初谒嵩山安国师[2],安发之曹溪参叩[3]。

[1]《五灯会元》:“南岳怀禅师者,姓杜氏,金州人也。于唐仪凤二年四月八日降诞。年十岁时,惟乐佛书。时有三藏玄静过舍,告父母曰:‘此子若出家,必获上乘,广度众生。’至垂拱三年,方十五岁,辞亲往荆州玉泉寺,依弘景律师出家。”又云:“坦然劝师谒嵩山安和尚。安启发之,乃直指曹溪参六祖。”金州属陕西,于后汉为西城郡,于魏为魏兴郡,西魏置为金州,明改为兴安州,清升为兴安府,民国废,今安康县其旧治也。

[2]《传灯录》四:“弘忍大师,旁出嵩岳惠安国师,荆州支江人也,隋开皇二年壬寅生,唐景龙三年已酉灭。时称老安国师。”详见后。《唐高僧传》二十:“法常演毗尼涅槃,通禅法。齐主崇为国师,以为始也。”嵩山,即中岳也,在登封县北一十里。

[3]发,发遣也。参叩,参学叩问而请益也。

让至礼拜。师曰:甚处来?曰:嵩山。师曰:什么物,恁么来[1]?曰:说似一物即不中[2]。师曰:还可修证否[3]?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4]。

[1]毕懒庵《教外别传录》曰:“‘什么物,恁么来’,六祖乃谓虚灵之本心,却无别指。”

[2]《教外别传录》曰:“谓此虚灵之本心,无物可比。”中,去声,着也。

[3]修证,修行证理也。《像法决疑经》曰:“一切众生本是佛,今亦修证还成佛。”

[4]《教外别传录》曰:“谓此虚灵之本心,不可污染。杂念起时,便削除之;若不削除,则污染矣。”《广雅》曰:“则,即也。”故“即”字或通用作“则”。

师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1];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2]般若多罗[3]谶[4]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5]。应在汝心,不须速说[6]。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臻玄奥[7]。后往南岳[8],大阐禅宗,敕谥大慧禅师[9]。

[1]《阿弥陀经》曰:“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按:《大祐略解》云:“护谓覆护,不使魔娆。念谓忆念,不令退失也。”

[2]西竺在唐西方,故云西天。

[3]见后“二十七祖”注。

[4]谶,音“寸”。预言也。

[5]马驹,指马祖而言。江西道一禅师,姓马氏,时号马祖。受法于怀让禅师,同参者九人,惟马祖密受心印。《传灯录》六:“六祖能和尚谓让曰:向后佛法从汝边去,马驹踏杀天下人。”厥后江西法嗣布于天下。“踏杀天下人”者,言其纵横不可当之意。

[6]原注:一本无此二十七字。

[7]成公绥赋:“精性命之至机,研道德之玄奥。”

[8]山之大者曰岳。南岳,衡山也。

[9]《会元》三:“天宝三年八月十一日,圆寂于衡岳。谥大惠禅师最胜轮之塔。”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1]。少习经论[2],精天台止观法门[3]。

[1]《会元》二:“师讳玄觉,本郡戴氏子,早岁出家,遍探三藏,精天台止观圆妙法门,于四威仪中,常冥禅观。后因左溪朗禅师激励,与东阳策禅师同诣曹溪。”又见《传灯录》五、《高僧传》八、《正脉》一、《类聚》十二。温州,唐置,隋时为永嘉,明清二代名温州府。今浙江永嘉县,其旧治也。

[2]经论,三藏中之经藏、论藏也。经者,如来之金口说法,如《法华经》《涅槃经》等。论,为菩萨之祖述,如《唯识论》《俱舍论》等。《三论检幽钞》一:“欲示师资不同故,师说名经,资言称论。以师所说可则可常,能显至道故,称为经。资之所作,但论佛语,更无异制,故称为论。”

[3]《稽古略》二:“智者大师,讳智,字德安,住天台山。大师谓《法华》为一乘妙典,遂出玄义,曰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相之五重也。后世宗之曰天台教。”《小止观》上:“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宋陈瓘《止观坐禅法要记》:“本自不动,何止之有?本自不蔽,何观之有?众生迷荡,去本日远。动静俱失,不昏即散。此二病本,出生众苦。令彼离苦,而获安隐,当用止观以为其药。病瘳药废,医亦不立。则止观者,乃假名字,即假即空,言语道断。以大悲故,无说而说,此摩诃止观之所为作也。”《顿悟入道要门论》下:“讲止观慧座主问曰:一心三观义又如何?师曰:过去心已过去,未来心未至,现在心无住,于其中间,更用何心起观?曰:禅师不解止观。师曰:座主解否?曰解。师曰:如智者大师,说止破止,说观破观。住止没生死,住观心神乱。为当将心止心,为复起心观观。若有心观,是常见法。若无心观,是断见法。亦有亦无,成二见法。请座主仔细说看。曰:若如是问,俱说不得也。师曰:何曾止观?”

因看《维摩经》[1],发明心地[2]。偶师弟子玄策相访[3],与其剧谈[4],出言暗合诸祖。

[1]《维摩经》即《维摩诘所说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折衷疏》云:“《维摩诘所说经》者,乃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之经也。盖如来出世本怀,惟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其奈小机未堪此闻,闻则生谤堕苦,故不得已而为实施权,先以《华严》拟宜,既二乘在座,如聋如哑,不见不闻。是以不动寂场游化鹿苑,转四谛法轮,说三藏教。而二乘初闻佛法,遇便信受,保证偏真。故至方等会中,假宝积献盖,维摩示疾,排斥小行,褒叹圆宗,令二乘耻小慕大,发菩提心。此一经之大意也。”

[2]心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云心地。又,修行者依于心而近行,故云心地。又,三业中心业最胜,故云心地。《心地观经》八:“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3]《传灯录》五:“婺州玄策禅师者,婺州金华人也。出家游方,师曹溪六祖,后却金华,大开法席。”

[4]剧谈,畅谈也。

策云:仁者得法师谁?曰:我听方等经论[1],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2],未有证明者。

[1]方者,理之方正;等者,平等也。方等二字,本十二部内方广之别称,乃大乘法藏之总名也。近代诸师,分大乘显教经藏为五部,于华严、般若、法华、涅槃四部外,立方等部。凡对小名大及泛明诸佛菩萨因果事理行位智断者,皆此部收,非同流俗伪传谓八年所说也。方等部内,以《大宝积经》《大方等大集经》为最广之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妙义不可胜述。此外《般舟三昧》等经,为修定之要门。《占察善恶业报经》,为因果之行相。《三千佛名经》等,广赞诸佛及药师、弥勒、文殊等菩萨功德。《楞伽经》《密严经》《深密经》,开陈唯识。《维摩经》《金光明经》《思益经》,发明心性。《投身饲虎》以下诸经,多说地上菩萨之事。《大乘同性经》《诸法无行经》以后数种经,专明大乘无相之义。《缘起圣道》等经,明十二因缘之义。《法身经》以后,多陈如来功德,及诸杂行。昔龙树菩萨以诸佛妙法,般若为母。而般若经文,凡数百卷。因约般若中道要义制《无畏论》,又述《中论》《十二门论》以为先导,提婆本之,复制《百论》。古师谓《中论》为方等之要归,众经之心髓。以上诸论,方等论也。

[2]佛心宗,禅宗之别名。直觉悟佛心为禅之体故也。佛心何物?心之自体是也,故云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人心之性即佛性也,发现佛性,谓之成佛。《宗镜录》三:“达磨大师云:明佛性宗,了无差误,名之曰祖。”《中峰录》五下:“禅何物?乃吾心之名也。心何物?即我禅之体也。惟禅与心,异名同体。”

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1],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2]。曰:愿仁者为我证据。策云:我言轻[3]。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4],并是受法者。若去,则与偕行。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5],振锡而立[6]。

[1]《法华经·常不轻品》:“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祗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劫名离衰,国号大成就。”《楞严经》五:“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法华通义》六:“此乃空劫初成之佛,已前无佛。故宗门称向上曰威音那畔。”《方语钞》:“禅录言威音王者,谓极远也;又指本分也。”《祖庭事苑》五:“威音王佛已前,盖明实际理地。威音已后,即佛事门中。此借喻以显道,庶知不从人得。后人谓音王实有此缘,盖由看阅藏教之不审。”“即得”,犹云“即得其宗”。又,“即得”犹云“即可”也,言古佛未出前即可。古佛已出后,若无师证,便是天然外道也。

[2]外道,见前注。

[3]言轻者,谓其言不能尊重于人也。玄策自谦人微言轻。

[4]云集者,法众如云之聚也。《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

[5]《贤首五戒经》:“三匝,表敬三尊,为灭三毒。绕,旋绕也。”《要览》中:“旋绕、此方称行道。归敬之至也。”三匝,三周也。

[6]锡杖,梵语隙弃罗,译曰声杖、智杖,简称为锡。僧侣修验者等所携之杖也。上部以锡为之,中部木为之,下部牙或角为之。头如塔婆形,有一大镮,于其环周附小镮数枚。僧侣行时,镮发响声,以警恶兽毒蛇者。《锡杖经》:“佛告比丘,汝等应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曰智杖,又名德杖,彰显智行功德本故。圣人之表帜,贤士之明记,道法之幢。迦叶白佛:何名锡杖?佛言:锡者轻也。倚依是杖,除烦恼、出三界故。锡,明也,得智明故。锡,醒也,醒悟苦空结使故。锡,疏也,谓持者与五欲疏断故。”《五百问》:“持锡有多事,能警恶虫毒兽故。”振锡而立者,锡杖不着地,举起使离地而立也。按:言僧人之持锡曰振锡、曰飞锡、曰卓锡、曰驻锡,皆言其用锡杖当使立也。

师曰:夫沙门者[1],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2]。大德[3]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4]。

同类推荐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佛海中的摆渡

    佛海中的摆渡

    我们经常听到或读到,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可以改变周遭的一切。从客观上来说,外在的一切并没有改变,我们仍然是原来的自己,因为心灵的修行改变了我们的观点及看法,所以一旦心灵产生了变化,世界的一切也随之改变。可以那么说,世上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心性,心灵的修为是至高无上的。佛陀教诲的奥妙就在这里,一切都在改变。
热门推荐
  • 第一首席夫人

    第一首席夫人

    知道贱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劈腿的男友居然寄来一张结婚请柬。程可恨恨地在心里骂道:这么个极品,当时怎么就瞎了眼看上的。在闺蜜的义愤填膺下,她被打扮得漂漂亮亮出席宴会。本该是一场闹剧,她却淡定处理,徒留旧人一片悔恨。当她退场时,一双俊朗之目已认定她,而那双邪魅之瞳亦紧锁这倩影。他是人前冷面邪佞的总裁,人后更显霸道而紧逼,他对她说:“交易总有结束的一天。”而他是商业界的奇才,温柔待她,从无恶意,诺她道:“有我在,就不允许有人欺负你。”她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男人间迷失自我,当期望得到一份天才地久的感情成为奢望时,她又该如何抉择?
  • 重生从传奇开始

    重生从传奇开始

    这一年,欧元在欧盟各成员国范围内正式发行。这一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在美国盐湖城举行。这一年,瓦良格号历经2年8个月时间,终于回到祖国。这一年,中国男足首次进入世界杯的决赛圈,五星巴西诞生。这一年,卫家回到了这里,开始了他的传奇!
  • 穿越:相公你好吗(全本)

    穿越:相公你好吗(全本)

    晏家幺女晏紫瞳,天性嗜睡,只打了个盹,被贪财的大姐和贪吃的二姐设计出卖。一觉穿越,荣升为半月王朝第二山庄的准二少夫人。第二山庄二少爷夜北溟答应娶她只为冷落她!真的吗?麻烦冷落得更彻底一些吧!最好这辈子老死不相往来。只是……她的如意算盘打得似乎不那么如意。PS:女主特异功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另,本文每个情节的安排都是有目的的,请亲不要以为是突然冒出来的情节,耐心点往下看哈……
  • 魔兽时代之崭新纪元

    魔兽时代之崭新纪元

    解除末日危机之后,奥拉斯米利亚大陆开始进入了和平的时代,而大陆秩序的管理者变成新成立的‘曙光议会’,但是真的存在真正的和平?
  • 丛林中的游魂

    丛林中的游魂

    背景欧洲大陆爆发了著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后,日本在亚洲同时燃起战火。美国为了粉碎日德意合围欧亚大陆称霸全球的野心,把大批援华物资,通过缅甸,从仰光上岸,再经滇缅公路运往云南。一时间,仰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竟出奇地繁荣。当时,缅甸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政府为了讨好日本,以保全其远东殖民地大后方,一九四○年七月十八日,英、日签订了封锁滇缅公路三个月的协定,以阻断援助中国抗日物资运往中国。然而,日本并不领英国的情,同年九月入侵越南,并与泰国签订了友好条约,紧接着,日军开进了缅甸。
  • 玉帝成长录

    玉帝成长录

    看一位不入流的魔术师来到异世入侵、本土乱战、天道受损的洪荒世界,是如何屡遭不平却终能因祸得福,并最终一统神国、地狱、人间,成就皇权霸业。
  • 电影剧情穿梭戒指

    电影剧情穿梭戒指

    〔新书《超时空乐园》已发布签约〕大学生陈子昂地摊上淘得一枚神奇戒指,穿越到三国,动漫,小说,电影,丧尸,猛鬼,怨灵....从各个世界搜寻宝物留下情种。拼我想要的,争我没有的,财富、力量、权利,一切都变得触手可及。QQ群:487331571VIP书友群:628469827(需要粉丝值验证,2000粉丝值以上可进)
  •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文化之美)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文化之美)

    中国古老而传统的笔墨艺术,它们用最简单的线条创造了流转飞动的世界,用最原始的色彩绘出了神采飞扬的灵魂。扬州八怪在艺术上表现出强烈的个性,他们的书法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绝伦,更多地表现出对传统书法的背离与反叛。
  • 王学质疑

    王学质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宠妻狂魔:腹黑帝王养成记

    宠妻狂魔:腹黑帝王养成记

    这是个帝王一抓一大把的年代变成杨慕的叶真恍然大悟想当年一桌吃火锅的人谁还不是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