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0500000015

第15章 般若品第二(4)

[8]《海水一滴》云:“直了自心,无性无念,则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脚运奔。六根门头,无障无碍;六尘堆里无染无杂,谓之无念行。”

[9]《圆觉经》:“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0]边见,为五见之一(五见:一身见,二边见,三邪见,四见取见,五戒禁取见),即或为断见,或为偏于常见一边之恶见也。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1],发愿受持[2]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3]。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4],不得匿其正法[5]。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6]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7]。

[1]同行,为三善知识之一,同心而行道者之谓也。《止观辅行》:“言同行者,己他互同,递相策发,人异行同,故名同行。”

[2]发愿,发起誓愿也。《阿弥陀经》:“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受,领受。持,忆持。以信力故受,以念力故持,为法华五种法师行之一也。《胜鬘宝窟》上本:“始则领受在心曰受,终则忆而不忘曰持。”

[3]三乘圣果之位也。《华严经》二十六:“愿一切众生,速入圣位。”

[4]默传者,以心传心,见性成佛。宗门之传授,在言语之外,故名默。

[5]正法,真正之道法也。不差于理,故名正。

[6]别法指非禅宗一派而言。

[7]佛种,生佛果之种子也。《探玄记》一:“菩萨所行,名为佛种。”《四教集解》中:“种即能生,性名不改。”《本业经》元晓疏:“种性者,种是种类义,性,是体性义。”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1],各须诵取。在家出家[2],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3]:

[1]绝真理之众相名无相。《大乘义章》二:“言无相者,释有两义:一、就理彰名,理绝众相,故名无相;二、就涅槃法相释,涅槃之法离十相,(《涅槃经》三十:‘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故曰无相。”《大论》曰:“般若波罗蜜,是无相相。”按:无相颂者,即心地无相之颂也。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2]在家,对出家之称,即在家而有父母妻子者。出家,出离在家之生活,修沙门之净行者。《释氏要览》上:“《毗婆沙论》云:‘家者,是烦恼因缘。夫出家者,为灭垢累,故宜远离也。’”《维摩经·弟子品》:“我听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

[3]《法华玄赞》二:“颂者,美也,歌也。颂中文字极美丽故,歌颂之故。讹略云‘偈’。”

说通及心通[1],如日处虚空[2]。

[1]心通即宗道也。宗通者,即自证殊相之相也。说通者,说法逗机之相也。《楞伽经》三《一切佛语心品》:“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我及诸菩萨说宗通相。若善分别宗通相者,我及诸菩萨通达是相,通达是相已,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坠觉相及众魔外道。’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有二种通相,谓宗通及说通。大慧,宗通者,谓缘自得胜进相,远离言说文字妄相,趣无漏界自觉地自相,远离一切虚妄觉想,降伏一切外道众魔,缘自觉趣光明辉发,是名宗通相。云何说通相?谓说九部种种教法,离异不异有无等相。以巧方便,随顺众生。如应说法,今得度脱,是名说通相。大慧,汝及余菩萨,应当修学。’”南巢法惠宏德禅师《证道歌注》:“宗通者,即悟诸佛之心宗也,乃达磨大师单传直指之道。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惟在当人自证自悟,到元证无悟之地。所以从上诸老递相出兴,向千圣顶(宁页)上提持这一著子,俾学者尽得单传直指之妙,方谓宗通也。然后命掌藏钥,披阅一代圣教,备知顿渐秘密不定之方,藏通别圆之味,方谓说通也。”

[2]《传心法要》上:“你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不是省力的事?到此之时,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南巢法惠《证道歌注》云:“宗说既通,定慧均等,方为圆明。”

唯传见性法,出世[1]破邪宗[2]。法即无顿渐[3],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4]。邪来烦恼至[5],正来烦恼除[6];邪正俱不用[7],清净至无余[8]。

[1]诸佛欲济度众生,舍净土而来婆娑世界,谓之出世,即佛出现于世也。余详前注。

[2]凡不以见性为宗者,曰邪宗。

[3]顿渐,顿教与渐教也。此二者以判诸大乘教。

[4]慧日者,譬喻佛之智慧,如日能照世之暗冥也。《无量寿经》下:“慧日照世间,清除生死云。”

[5]烦恼至便是邪来。

[6]烦恼除便是正来。邪来,一念不觉。正来,正念开发。邪正二相,共是取舍之念。

[7]《海水一滴》:“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譬如彼燃灯时,暗忽消灭。明生时,暗何处去?暗来时,明何处灭?明暗代谢之法,二相共是空中假变,而无真实相。故云邪正俱不用。”

[8]无念清净,至达不生灭之地。无余,指无余涅槃而言。《六祖金刚经注》曰:“无余者,真常湛寂也。《法华经》云:‘佛当为除断,令尽无有余。’涅槃者,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唯识论》十:“无余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余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菩提本自性[1],起心即是妄[2]。净心在妄中[3],但正无三障[4]。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5]。色类自有道[6],各不相妨恼[7]。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8]。波波度一生[9],到头还自懊[10]。欲得见真道[11],行正即是道[12]。

[1]菩提本自性,性净本有菩提,非可修相,非可作相。

[2]起心者,起他希求之念,实非正念。

[4] 云: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5] 逆十恶之业;三、报障,如地狱、饿鬼、畜生等之苦报。此句言但正则尽凡情是正心,别不见障惑所在。

[5]自顾自己过愆,即与道相当。

[6]《刊定记》四:“色类即流类,即胎卵等四也。”《华严经》:“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等。”此句言一切生类,各自俱有大道。

[7]本具大道,故无妨亦无恼。

[8]本不离人,若向别处寻道,则终身不能见道矣。

[9]波,犹言奔波也。岑参诗:“风尘奈尔何,终日独波波。”一生,犹言一世。

[10]头,毕竟之意。懊,懊悔也,懊恼也。

[11]真道,真实之道,即无上正真道也。《瞿醯经》下:“我行真道,何用咒术事耶?”《菩萨睒子经》:“使我今疾速成此无上正真佛道。”

[12]洒洒落落之境。

自若无道心[1],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2]。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3]。他非我不非[4],我非自有过[5]。但自却非心[6],打除烦恼破[7]。憎爱不关心[8],长伸两脚卧[9]。

[1]无道心者,无求佛果之心也。

[2]世间有二:一为有情世间,一为器世间。此指有情世间而言。为一切有情栖息之世间,换言之,即人类是也。过,过失也,罪愆也。黄檗曰:“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瞋,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3]言若见他人有非,即是自己之非。却是,言之左也。

[4]意言他人之非,在于他人,而我不以为非。

[5]言若以他人之非为非,即为自己之过。

[6]却,止也,退也。此句言但以自己去尽非薄他人之心也。

[7]《入道要门》下曰:“若无我者,逢物不生是非。是者我自是,而物非是也;非者我自非,而我非非也。即心无心,是为通达佛道;即物不起见,是名达道。逢物直达知其本源,此人慧眼开,智者任物不任己,即无取舍违顺;愚人任己不任物,即有取舍违顺。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8]唐释慧海曰:“见一切色时,不起染著;不染著者,不起爱憎心,即名见无所见也。若得见无所见时,即名佛眼,更无别眼。若见一切色时,起爱憎者,即名有所见。有所见者,即是众生眼,更无别眼作众生眼。乃至诸根,亦复如是。”

[9]此偈“自世人若修道”下至此,是祖祖相传之血脉。大须参详。《传心法要》下:“《净名》云:‘唯置一床,寝疾而卧,心不起也。如人卧疾,攀缘都息,妄想歇灭,即是菩提。是非即是二法,是非心起,则爱憎心生;爱憎心生,则一切烦恼,随之增长矣。故常见己过,生大惭愧心,生大忏悔心,则诸缘顿息,除却妄想分别,无人我,无胜余,无是非,无贪瞋,无憎爱,于一切时、一切诸法,不取不舍,即是大智慧现前。自能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得见自性,而成佛道。则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故曰长伸两脚卧也。’”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1]。勿令彼有疑[2],即是自性现[3]。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4]。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5]。

[1]此言欲化他人,先须明自性;自性明则智慧生,自能循循善诱,愤启悱发;善巧方便,破疑生信,而示导迷人,得见自性。所谓能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也。《法华玄赞》三:“施为可则曰方,善逗机宜曰便。方是方术,便谓稳便。方便之法,名方便。”此二句言欲化他人,自己须有逗人机宜之方法。

[2]此句言以方便善巧施之于人,须使人实信己语之真,而无疑惑之余地。所谓打破学人之疑团,勿令摘叶寻枝也。

[3]疑团既打破,即是学人之自性出现。

[4]物物全真,头头现成。

[5]愚人误兔之耳为角,此以喻物之必无也。《楞严经》:“无则同于龟毛兔角。”《智度论》一:“有佛法中方广道人言:一切法不生不灭,空无所有,譬如兔角龟毛常无。”《大智度论》十二:“又如兔角龟毛,亦但有名而无实。”

正见名出世[1],邪见名世间[2]。邪正尽打却[3],菩提性宛然[4]。此颂是顿教[5],亦名大法船[6]。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7]。

[1]《胜鬘经》:“非颠倒见,是名正见。”《华严经》三十:“正见牢固,离诸妄见。”超出世间而修净行谓之出世。《金刚三昧经》一:“令彼众生获得出世果。”《智度论》一:“一人出世,多人蒙庆。”

[2]非正见曰邪见。《注维摩经·不二品》:“什曰:‘世间,三界也。’”

[3]邪见正见,一齐打扫净尽也。

[4]《原人论》注:“宛然者分明貌,即显然可见也。”

[5]速疾顿悟而成佛果之法曰顿教。

[6]佛法渡人过生死海.到涅槃岸,譬如船筏,故曰法船。《付法藏传》六:“欲出三界生死大海,必假法船,方得度脱。”

[7]迷闻,闻而不悟也。若了悟,则刹那成佛。《摄论》六:“此时长远,何日成佛?答曰:处梦谓经年,悟乃须臾顷。故虽时无量,摄在一刹那。”此颂至“刹那间”四句,总结上文。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1],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1]《传灯录》五:“韶州刺史韦璩请于大梵寺转妙法轮。”

同类推荐
  • 中观甚深心要善说:龙树意趣庄严论

    中观甚深心要善说:龙树意趣庄严论

    此中文译本所依藏文原本,是1990年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霍康·索朗边巴等编辑的《更敦群培著作》中所收录的《龙树意趣庄严论》,本译文保留了霍康等编者的段落分段,并在每个段落之前用数字编号,方便读者前后翻阅、查找。文中方括号[]内文字是译者为方便读者顺畅阅读,而根据上下文语义所添加。藏文原本没有脚注,此中译本中出现的脚注都由译者所加。除正文外,本书附录的“藏文版本和译本”、“补充阅读”、“更敦群培生平”是译者为方便读者更深入了解《龙树意趣庄严论》相关情况而撰写的。希望读者能藉此获悉此书的流通历史与现况,对此书所阐述的佛教教理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对作者更敦群培作为佛法传承者和传播者的经历有所了解。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明智·留一个角落安放信仰

    明智·留一个角落安放信仰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所熟习的人,真的就是的确如此吗?有没有一颗时刻澄明的心能够去随时随地看透任何一个流转不息的人和瞬息万变的世界呢?当这样追问自己的心灵时,就会发现执著于自己一时一地、一人一物的幻象是多么可笑的事情。认识的主体在迁流变化,认识的客体也同样在迁流变化;我是有限的我,你也并非全知全能的你,那么为何那么确实地相信这个虚妄的、流动的自我呢?
  • 正确认识佛教

    正确认识佛教

    “我想给大家讲讲怎样正确认识佛教的问题。社会上对佛教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对佛教的误解。如果我们不能消除这些误解的话,就妨碍我们去正确地认识佛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的佛教小讲。
热门推荐
  • 一剑超游

    一剑超游

    大神玩家商叶穿越到了真实的仙侠游戏世界,未来灾劫无数,他该何去何从……“为什么我一身出生属性,却被丢到《鸿蒙之光》的版本顶级副本里?”
  • 致我们的流年似瑾

    致我们的流年似瑾

    从小在温暖与爱的环境下长大的精分少女丁慕瑶在进入高中后结识了体育特长生丁皓,原本平淡简单的生活掀起了啼笑皆非的浪花,两人一路从校服走到了婚纱,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与幸福~
  • 微博志异

    微博志异

    因为一次错误的邮件派送,让一个普通人见到了奇妙的世间万象……不可思议的传承之门,包罗天马。荒诞不经的鬼怪奇谭,藏于迷雾。不死不灭的永生传说,心驰神往。虚而不真的现实假象,众生皆醉。……这是一个非官方微博的记叙故事。ps: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小说,敬请指出诸多不足,一定加以改正!(若有新奇想法,也可一起分享)
  • 撩了不娶是会死人的

    撩了不娶是会死人的

    这个,,,改天再补,,,,,,,,,,,,,,
  • 架空生存手册

    架空生存手册

    作为第1000000000个因行善而身亡的人,秦如芸幸运地拥有了一次重生的机会。人生在世,就要搞事,树立一个小目标,先统一一下七国——只是,这个成就怎么被人抢走了?
  • 从判官成为大侠

    从判官成为大侠

    聊斋的奇异世界,剑客仗剑行千里。不为家国天下恨,只为生存只为情。然而,人不是当初的那个人,鬼不是原来的那只鬼,……。世间万物皆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那份谨守的侠心。从判官成为大侠,聊斋侠客行!PS:本书是武侠风、聊斋类传统仙侠故事。不是小白爽文,具有历史小说的厚重感。以故事和情感为主线,类似仙侠奇缘的情感故事类小说,非单纯的修炼小说。不同的是前者以仙凡爱情为主线,而《从判官成为大侠》是以个人遭遇为主线,爱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 诛神诸神

    诛神诸神

    “啪!”我们可爱漂亮美丽温柔大方的主角死了,全剧终……Σ(°Д°;传说中的的主角光环发挥作用了等等等……(bgm)主角复活了我们可爱美丽温柔大方的主角还自带bgm(删掉)修炼新人指导手册+新人大礼包一个中二癌晚期的作者带你探索这个奇怪而又沙雕的世界⊙ω⊙说一下吼,主角的名字叫诸岗劣(猪刚鬣)Σ(°△°|||)︴
  • 英雄联盟之七罪回归

    英雄联盟之七罪回归

    英雄联盟,每位召唤师都可以是一位英雄,他们聚齐在一起后,便是联盟顺风不浪,逆风不投,英雄联盟,没有投降没有你的陪伴,何谈联盟七位召唤师,也就是七位英雄,踏上了征途的道路
  • 成长不烦恼: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制与自谦

    成长不烦恼: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制与自谦

    歌曲《少年》中唱道:“记忆中的那个少年,骄傲地发出宣言,伸出双手就能拥抱全世界,相信所有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一切看起来都不会太遥远……”青春期的朋友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但心智还不够成熟,总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且长大,面对父母长辈的过多照顾与干预,常常会陷入矛盾之中。《成长不烦恼: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制与自谦》为青少年朋友排忧解难。
  • 十城记

    十城记

    长篇小说《十城记》以近代天津百年史为广阔背景,以中、犹太、日三个家族三代人的情感纠葛为主线,讲述了天津人与犹太人携手共进的百年生存、奋斗故事,弘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博大精深的人道主义情操。作品以“十城”为深刻寓意和象征符号,以天津犹太人聚集区和“河豚计划”两条线索展开故事,塑造人物;以充沛的地域文化气韵和优美的散文文笔,突出女性作家的审美个性,是一部题材新颖、风格独具的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