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8500000632

第632章 白日风尘驰驿骑(1)

朱慈烺可以大大方方霸占国家大权,却不能接手内帑。无论如何,父子天伦是不容破坏的。只要家长健在,家中经济大权就是父母掌管。后世推卸赡养责任只是“钱”的事,在大明却是可以判处流放三千里外充军的重罪。

在家教严明的士大夫家庭,子弟非但不能干涉家中经济收支,其本身所获取的收入也必须交给父母,并且被视作天经地义。五四之后传统被打破,乃至于华夏的新生代分不清父权和族权,以为所有收入归于宗族,那也是另一番风景。

朱慈烺不相信自己的思想能够被大部分大明人接受,又不愿意统治一个没有亲情伦理,只有法律规则的冰冷社会,所以他并不想去抵触现行的社会规则,只能加以顺应。而且他也没有需要用钱的地方,母后将宫中生活打理得十分妥当,所以并没有对内帑动过任何念头。

现在皇室投资处于初级阶段,基本都是空手套白狼,他说要占多少股份就是占多少,或是直接走账目,或是干股,并不需要从内帑支钱。而且可以预见,恐怕在未来数十年乃至百年间,大明皇室都仍将继续这种资本占有模式。

难怪马氏说资本来到这个世界,每个毛孔都滴着血污……谁都不能颠覆“拳头大,资本足”这一真理。

“只是负责此番南巡之事。”崇祯知道自己说得有些孟浪,哪有老子在世,家中大权就交给儿子的道理?这又不是国家政权,说让就让了。

“此事儿臣自会安排,父皇无须劳心。”朱慈烺道。

崇祯摇头道:“列祖列宗都未曾有千里冶游之事,武庙幸宣府尚且为朝臣诟病,朕幸江南,不愿花国家一钱。”真正离开紫禁城远行过的皇帝只有世庙嘉靖,不过他是回去修缮陵寝,不算游玩。

朱慈烺知道父亲的文青病又犯了,道:“儿臣不知内帑所积银钱几何。”

崇祯一滞,道:“朕也不知,且问了你母后再做计划。”

朱慈烺只得应诺。

得知要去江南游玩,周皇后当然很是高兴。然而作为天家的掌家人,她也清楚皇家内帑的根底。

光复神京以来,皇店大多都被裁撤,只留下了宝和店。皇庄则被长子分给了各学校为学田校产,或是被女儿讨去捐给了养济院,仅剩下的田地大多在南海子,供宫中日常吃用都有些勉强。

不过宝和店看似什么都不经营,每年收来的红利却越来越多。

从崇祯十九年的十万余两,一直攀升到今年的百万两,而且还有继续上扬的迹象。这是因为最初只有火药、钢铁等与军工产业的收入,随着路况改善,马车收益日增,而且平板玻璃、铅笔等商品的市场越来越大,获利自然也就多了。

当然,大头还是来源于南洋公司的分红。

荷兰人将台湾视作商业中转站,朱慈烺却知道台湾的甘蔗种植才是真正的经济大杀器。原历史时空中,荷兰人要再过三年才能领悟的事,被朱慈烺提前上演。从福建移民去的汉人大量开垦甘蔗园,制造砂糖。而且榨过甘蔗汁的甘蔗渣可用来酿酒、造纸,都是大明迫切需要的商品。

这其中朱慈烺还提出了用炭过滤糖水脱色设想,制造品质上乘的白砂糖,这无疑为打开东南亚和日本市场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从东南亚获得的印度香料,也为甘蔗酒精的再加工找到了新路:制造香水。

因为甘蔗酒(朗姆酒)的口味实在不为明人接受,所以目前甘蔗酒精大多被蒸馏成医用酒精,从收益上而言比香水的利润低得多。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肯定是一个明显的利润增长点。

“现在内帑存银一百三十万两有奇,总不能为了出去玩一趟就全部花完。”周后在统计了南幸所耗费用之后,略有遗憾道。

国变之前,李明睿劝皇帝南幸南京,却因为花不起钱而作罢。那时候崇祯再不顾面子,光是随行人员的伙食他都承担不起。

朱慈烺看了母后统计的表单,道:“护卫这一项需要二十万两,这是可以省下来的。”

“人吃马嚼,两千余里,怎么省?”周后疑惑道:“难道不带护卫?”

“调两个师长途拉练,地方巡检司沿途接受大阅便是了。”朱慈烺道:“这银子在军费里已经花过了,总不成再花一遍。”

军费里本就有将士的生活费用以及作训费用,如果从军中将士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军营中训练,还是搞长途奔袭拉练,都是一样的,自然不可能问朝廷要双薪和补助。

周后是个聪明人,抿嘴笑道:“你这不是占国家的便宜么?”

“母后,虽说天家要公私分明,但圣天子终究是国家神魂所在。”朱慈烺道:“父皇到时候难免要去南京祭拜孝陵,所以这也不算是公器私用。”

周皇后听着觉得奇怪,好像有些跟不上儿子的思路。

什么叫祭拜孝陵就不算公器私用了?

从公羊儒喊出“天子一爵”之后,将皇帝视作一种职业的人,恐怕也只有朱慈烺了。

既然是一门职业,那么就有职有权。皇帝的权力在如今自不消说,而职责除了经营国家之外,更重要的是履行各种礼仪活动,为大明树立道德榜样,与天地神祇沟通,作百姓的精神依靠。

所以崇祯如果到了南京祭拜孝陵,并非是朱氏自家事,同时也是天下伦理纲常的教材,是帝室对儒教的尊重和广告。

从这个角度来说,旅游也就成了出差。

朱慈烺却没意识到自己与母后的思想脱节,继续道:“这些中官也是多余的。出门在外,用不着带这么多东西,许多都可以在当地采买。”

非但皇室出行,哪怕是大户人家出远门,也是大包小包一车又一车。小到手炉、尿壶,大到书桌、椅子,什么寝具被褥、什么餐具食材,竟然全都要带。

这哪里是出游?简直是搬家!

带的东西越多,跟随的人手也就越多,要携带的粮草也就更多,继而成为恶性循环。

这也是周后计算出来的开支大头,跑一趟苏州起码得花五六十万两。

“这项开支可以彻底省掉。”朱慈烺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省掉大量“物流成本”之后,整个南幸开销就不到二十万两了。

“净道的钱也没必要。”朱慈烺道。

皇家出巡,要清水扫洒,黄土垫地。一座城里还可以接受,一旦远行上千里,途径数十个府县,对于人力物力而言都十分繁重。

尤其皇帝又说了:不用国家一钱。

“当地官府方便么?”周后担忧道:“听说你的考成法管得极其严格。”

“方便,如果他们不方便,儿臣会让他们方便的。”朱慈烺笑道:“儿臣早在十七年时就给各州县制定过城池规划。按照道路标准,非但城里的道路要干净整洁,就是城外的官道都必须打整过。”

“至于黄土,入城时象征性地弄个仪式便是了。”朱慈烺补充道。

——这样又能省一笔。

周后点了点头。

“说不定还可以赚点回来。”

朱慈烺轻轻点了点自己的下颌,脑中估算整个流程。

作为一个企业扭亏大王,朱慈烺的水平并不止在制度建设和精密管理上,同时也有对市场的敏锐嗅觉。皇帝出游本就是一桩国家级别的大事,从随行官员到贴身侍卫都要严格选择。既然这回说清楚了是要去游玩,想必愿意去的人应该不少吧。

……

刘若愚虽然年纪已经大了,脑子却是十分清楚。这回他被皇太子招进宫中,正是询问随驾人员的资格问题。

不止是大明一朝,任何一个皇权时代,能够跟在皇帝身边都是一种荣幸和政治资本,代表了一个人的人脉和交游圈子。

既然是一种资本,自然就可以变卖。

朱慈烺让刘若愚首先拟定中官随从的人选,这是负责照顾皇帝、皇后、懿安皇后、袁妃、定王等天家人起居的,不能假借外手。其次便是外围的护卫,这些人是切身保护皇帝安全的,必须有本事,有忠心,所以朱慈烺连闵子若都算了进去。

再然后就是随驾的勋戚了,诸如驸马巩永固,那是皇帝的妹婿,一直忠心耿耿追随帝驾,所以肯定是要随行的。为了沿途解闷凑趣、附庸风雅,翰林院的词臣也要随行圣驾。

再然后嘛,为何不能卖点名额给民间的富贾豪绅呢?

虽然顺天府经历了满清的洗劫,但是光复以来也有了些许起色,民间应该还是有一些资本的。这些商人为了分点政治光环,未必不肯出钱跟着圣驾走一程。若是再订造一批“随驾南幸”的瓷器作为纪念品,或许肯花这银子的人就更多了。

“至于安全问题倒不成问题,”朱慈烺道,“到时候圣驾居中,每一层中间都有军士隔开,这些富商豪绅恐怕得排到二三里之外了。关键是‘由头’。”

同类推荐
  • 日本人与中国人

    日本人与中国人

    邻人恰似一面镜子,照出不熟悉的自己。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经典,带你走进“菊”与“刀”之外的日本。这是一部独特的日本论,也是一卷东瀛与神州大地古往今来的趣闻怪谈史略。日本华裔作家陈舜臣一生在两个故乡、两种文化之间徘徊,边缘人身份让他领受命运的桎梏,也使他以绝无仅有的生命经验和生动的“复眼”视角,洞见两国历史传统的差异与交叠,遂成妙语连珠、谐谑天成的中日文化随笔。他从遥远的古代折返现代的中日文化接点,在历史与现实之间随意驰骋;要以“遗书”的心情,写下阻碍中日两国相互理解的原因。重新认识邻人,亦是抽丝剥茧地审视自己。我们这对邻居——长短相补,此为天命。
  •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这本《新文化运动》由金开诚主编,甫艳编著: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 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打开尘封的历史,可以阅读文明的厚重,可以追寻时光的脚步,可以增加人生的领悟。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人们读历史,不只是为了寻求知识,追寻事情的究竟,怀念伟大的古人,更重要的是寻找进步的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 倚楼听雨醉江山

    倚楼听雨醉江山

    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5年),庐山莲花峰下起了一场绚烂的流星雨,歌舞升平的大宋王朝就此迎来了一位陌生人......庙堂之上:新旧党政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江湖之中:盗匪占山为王,五岳转路护镖。鹰涧谷,玉梅坊,禁卫甲,天道门暗流涌动苍穹之下:辽夏兵戎相见,吐蕃蓄势屯兵,大理高丽华来朝,倭寇海岸暗侵扰外御强敌,内扫蔽障。乞人尊我帮主,世人怜我名士。天子唤我旷世之臣,百姓敬我青天老爷。世家视我肉中之刺,文臣骂我无耻之尤。蛮夷匈奴对我咬牙切齿,欲饮吾血,欲食吾骨。侠客义士对我称兄道弟,走南闯北,浴血拼杀。诡变莫测的朝局,刀光剑影的江湖。奈何走这一遭红尘,却又越陷越深。书友群:796878968
  • 江山旧梦

    江山旧梦

    我看红尘多娇,我看江山如画,我看名将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我看自古英雄,总被雨打风吹散。
热门推荐
  • 太上洞神太元河图三元仰谢仪

    太上洞神太元河图三元仰谢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种田文之二嫁

    种田文之二嫁

    嫁不出去的老姑娘顾昕慈突然桃花运旺盛起来,然后她千挑万选,终于确定嫁了村里最出色的小伙子云瑞。不过后来云瑞回到故里,还是一门心思要娶回自己的妻子,造就了一段佳话。虽然顾昕慈嫁了两次,但嫁的都是一个人,这不是皆大欢喜嘛~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好青年相识相爱的过程,其实男主他也是个高大上的人物。
  • 崂山诡道

    崂山诡道

    原本以为自己是芸芸众生中最为普通的一个,直到那一天,爷爷亲口告诉我,我自娘胎里便被种下了阴种,自喝下了一碗还阴汤之后,我的人生就被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本不平静,看似平稳的世间,却是暗流涌动,魑魅魍魉,妖邪横行,无数道门弟子前仆后继,在不为人知的背后,演绎了无数悲欢离合,慷慨悲歌。自得到了爷爷的一本《阴阳道经》之后,我便得到了爷爷的传承,可洞晓阴阳,参悟天机,灵觉也变的异常强大,正式成为了道门弟子中的一员,肩负斩妖除魔之重任。古村僵尸,山野妖踪,恶灵娃娃,巫蛊降头、佛道秘闻、灵魂夺舍……各种诡异离奇的事件成出...
  • 平凡者亦有美好青春

    平凡者亦有美好青春

    像你我一样的平凡者,我们都不是男女主角,但是我们也有多彩的生活,有甜蜜的爱恋,更有美好的青春,我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渺小,但是同样有闪亮的权力。
  • 别再让幸福溜走

    别再让幸福溜走

    年轻貌美的梅香自从生了女儿后便受到公公的冷眼相待,身心交瘁之际她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叶超凡,叶的成熟稳重和体贴入微让她又看到了希望,然而……。爱情和道德究竟哪个重要?命运多舛的她是否还会让幸福溜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混元丹道

    混元丹道

    五岁记事那年盛夏,曾问杨老头子天有多高,老头子望了望天答不知道,又想四眼井深不见底问地有多厚,老头子笑答不知道到!引起众人哈哈大笑,说道小儿望天无知,不知天高地厚!后有问众人难道你们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众人哑口无言。
  • 重生之乔少宠妻

    重生之乔少宠妻

    我以为人生就应该如夏花般绚烂,却不料人生是闭卷考。没有考纲重点,只能自己一步一步的摸索,然而叶笙却一步错,步步错。年轻的生命止于那个冬天。重生一世,作为一个异能者,我定要改写我的人生。在校当学霸,即使到了那热血的军营,也是最亮的那颗新星。不料遇上了他。呵呵。。说好的铁血,冷酷的教官呢。这个在我眼前卖蠢,闷骚,撩人的小妖精是谁。三观都被颠覆了。却不知这货就是一头腹黑大尾巴狼。乔爷实力护妻。且看叶笙如何在商战硝烟与权利游戏中掌控全局,游刃有余。【本文情节,纯属虚构】
  • 围城迷局

    围城迷局

    小田家两口子都姓田,女的叫田梅,男的叫田勇,听上去好像是两姐弟或者两兄妹两人虽说都姓田,其实结婚以前八竿子也打不到既不是一个村子里的人,也没什么亲戚瓜葛,只是同姓也就是赶巧了,马勺碰到了锅边,在茫茫人海中阴差阳错的正好就碰在了一起,成了一家人用老一辈人的话说,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八百年前是一家,八百年后,仍然是一家但这八百年前就是一家的两个人,不久前却成了两家结婚十年,女儿都可以打酱油了,却才晓得走不到头,电光石火间,说离就离了开始,虽说是形式上或者说法律上离了,但事实上仍住在一起,两家人表面上仍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