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34100000003

第3章 “黑匣子”:开启与解读(译序)

林少华

“任何国家的历史或者任何人的历史,都有若干戏剧性分水岭。”2000年前后村上春树在应美国一家杂志之约写的题为《东京地下的黑魔》一文中这样写道:“不管怎样,后世历史学家检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历史的时候,一九九五年这一年都有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那是使得日本这个国家急剧转换航线的年份。话虽这么说,却又并非特定某个人负有转换的责任,而是由奇里克(Giorgio de Chirico)画中出现的那样没有面孔、没有姓名的某个谁也不是的神秘的谁在黑暗的操纵室里静静转动船舵。”村上继续下文:“我在远隔太平洋的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Cambridge)迎来了这个不吉之年。波士顿郊外一所大学有个日本文学小班要我教,每年一到春天,我就跑那场美妙的波士顿马拉松,那期间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离开日本来美国东海岸生活已经过去了四年。日历变为一九九五年为时不久,两个黯淡的消息从日本传来。但我那时听得的,并非菲茨杰拉德听到的那种‘遥远而空幻的回声’。那是清晰可闻的不吉利的轰鸣。”

“两个黯淡的消息”分别是什么呢?

一个是一月十七日凌晨五时四十六分突然发生的7.2级强烈地震。当时神户及其周边城镇的居民正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不料顷刻间天崩地裂,房倒楼塌,高架公路“拧麻花”路面车辆“翻筋斗”,无数血肉之躯被钢筋混凝土压在下面。继而火光冲天,又不知多少人葬身火海,遇难人数超过六千四百人。

另一个是震后不久的三月二十日发生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奥姆真理教”这个偏执性新兴宗教团体派人分五路钻进三条地铁线的五节车厢,在清晨上班高峰时间段用打磨锋利的伞杆尖端扎破装有液化沙林毒气(纳粹在二战期间开发的剧毒瓦斯,萨达姆·侯赛因曾用来镇压库尔德人)的塑料袋,毒气随即挥发,在封闭的车厢和空气流通不畅的地铁站台弥漫开来,十二人因此丧生,超过三千人被送往医院,其中不少留下后遗症甚至终身致残。村上春树认为二者是改变战后日本历史流程或表明其转向的事件。“这两起事件显示我们生存的世界早已不是坚固和安全的了。我们大多相信自己所踏大地是无可摇撼的,或者无需一一相信而视之为‘自明之理’。不料倏然之间,我们的脚下‘液状化’了。我们一直相信日本社会较其他国家安全得多,枪支管制严厉,恶性犯罪发生率低。然而某一天突然有人在东京的心脏部位、在地铁车厢内用毒气大肆杀戮——眼睛看不见的致命凶器劈头盖脸朝上班人群袭来。”(《村上春树全作品1990—2003③·“解题”》,讲谈社2003年3月版)换言之,这是彻头彻尾的两场噩梦。地震天灾噩梦终结了日本抗震技术的神话,沙林人祸噩梦终结了日本社会治安的神话,而且一并终结了日本社会管理机制和民族精神架构的神话。使得一九九五年成了日本战后最没神话的一年——“日本号”巨轮从此转航,由辉煌灿烂一望无际的GDP神话海域转而驶入风急浪高噩梦频频的暗礁航道。

无须说,对神话谁都津津乐道,对噩梦谁都想尽快忘掉——实际上就连当事人也很快三缄其口——但村上不同,他很快终结了为期四年半的旅居美国生活,于一九九五年六月返回日本,返回人们力图忘却的噩梦现场。他不再潜入深层意识的“地下室”鼓捣那些神鬼莫测的超现实主义小说,不再醉心于“匿名性”个人生活,不再歪在檐廊里听着爵士乐逗猫玩,而是开动双腿勘察噩梦现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道遗痕。翌年他用整整一年时间采访六十二名沙林受害者,于一九九七年三月出版了《地下》(underground)。继而采访作为施害者方面的奥姆真理教的八名信徒(原信徒),以“后地下”(post underground)为题在《文艺春秋》杂志上连载,同年十一月结集出版单行本,这就是您手上作为《地下》续篇的《应许之地》。

书名来自开篇前引用的马克·斯特兰德的诗句“The place that was promised”。“这是我入睡时约定的场所,是我醒来时被劫掠的场所”——是的,醒来一看,本应约定好的场所却变成了莫名其妙的场所,约定的天国忽然变成了始料未及的“黑匣子”(black box)。实际上在村上眼里也是“黑匣子”。“在《地下》里边,我是把奥姆真理教那一存在作为日常生活中毫无征兆的突如其来的‘来历不明的威胁=黑匣子’来把握的,但现在我想以我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把那个黑匣子打开。我觉得,通过将黑匣子里的东西同《地下》那本书推出的透视图加以比较对照——换言之,通过将异质性与同质性进行剖析——很有可能获得更有深度的视角。”村上春树在书的前言中写道,“除此之外,我之所以打算正面对待‘奥姆方面’,也是因为我持续怀有这样一种深切的危机感:尽管发生这么严重的事件,而导致事件发生的根本问题却一个也没解决。日本不存在接收从日本社会这一主体制(main system)滑落之人(尤其年轻人)的有效而正常的次体制(sub system)=安全网——这一现实在事件之后也全无改变。只要如此重大的本质性缺陷如黑洞一般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纵然在此摧毁了奥姆真理教这一集团,结构与之大同小异的吸附体——奥姆性存在——也迟早还要登场,同样事件说不定卷土重来。”

不难看出,村上之所以置力图忘却甚至掩饰奥姆事件的社会主流意识于不顾,决意打开“黑匣子”,是因为他注意到了产生“黑匣子”的体制性因素和社会土壤。这势必导致他对“恶”的追究,甚或对善恶定义的重新审视和判断。而这恰恰与他追求的一个创作主题有关。他在书中“同河合隼雄先生的对话”部分再次表明恶也是其创作的一大主题:“过去我就想在自己的小说中写恶这个东西的形状,但无法顺利聚焦。就恶的一面是可以写的,例如污秽啦暴力啦谎言啦。但如果写恶的整个样子,就没办法把握了。这也是我写《地下》期间始终考虑的事……”即使就奥姆真理教及其制造的沙林事件而言,村上也认为“什么是恶”这一定义是不容易下的。河合隼雄就此接着说道:“即使在那样的意义上,你下次写的作品(小说)想必也是很不一般的。毕竟是在做了这么多工作之后写的。”事实也是如此,无论二〇〇二年的《海边的卡夫卡》还是二〇〇四年的《天黑以后》,都致力于探索以另一种形态出现的恶及与恶相关的暴力,二〇〇九年、二〇一〇年的三卷本《1Q84》显然是村上对这一主题的最新探索和思考的艺术结晶,而其源头无疑是《地下》,尤其是《应许之地》这个打开的“黑匣子”。

书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八名奥姆信徒访谈录。这部分立体地、全景地、个性化地展示了“黑匣子”里面的种种人物和场景。“这已接近人体实验了”、“留在这里绝对死掉”、“曾给麻原要求过性关系”——仅看标题就不难想像“黑匣子”里面何等不堪、何等骇人听闻。第二部分是“同河合隼雄先生的对话”,对话部分又分为“围绕《地下》”和“与‘恶’共生”两部分。河合是日本极有名的荣格派心理学家和文化学者。生于一九二八年,前几年去世。生前任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和国际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长,小泉内阁时期出任文化厅长官要职。尤以“心”学研究闻名,著有《古代故事与日本人的心》、《心的处方笺》等。据不完全的资料,不喜与人交往的村上也至少有两个相当要好的朋友,一个是原哈佛大学教授杰·鲁宾(Jay Rubin)。鲁宾译过《奇鸟行状录》和几个短篇,这两年又译了《1Q84》,其研究村上的专著《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Haruki Murakami and the Music of Words)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冯涛译)。村上的另一个好友,就是这位河合隼雄。包括书中这两次在内,村上和他一共对谈了四次。而且都是带着问题的长时间对谈。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第一次对谈内容后来以《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为书名出版单行本。可以说,河合是村上最为情投意合的朋友,也是对村上的小说给予极高评价(如称赞《海边的卡夫卡》是“伟大的物语小说”)的不多的学者之一。

如果说,访谈录部分旨在开启奥姆这个“黑匣子”,那么对话部分连同后记则是对“黑匣子”的解读。前者读起来让我困惑、纠结和不胜唏嘘,后者译罢则让我陷入沉思,一时难以自拔。其中有三点让我觉得特别值得思考和回味。一点是,村上认为奥姆信徒并非他者,而有可能是每个人自身。他在后记中写道:“向偏执性宗教(cult)寻求意义之人的大半并非不正常的人。既不是穷困潦倒的人,又不是离奇古怪的人。他们是生活在你我身边的普通(或者换个看法,是普通以上)的人们。或许他们考虑问题考虑得有点儿过于认真了,或许心灵多少有过创伤,或许因为无法同周围人息息相通而多少感到烦恼,也可能因为找不到自我表达的手段而在自尊与自卑之间急剧徘徊。那或许是我,或许是你。把我们的日常生活同含有危险性的偏执性宗教隔开的那堵墙,说不定比我们想像的单薄得多。”这段话完全可以理解为,较之解决奥姆本身,铲除滋生奥姆性因素、奥姆性毒苗的社会土壤要重要得多,也艰难得多。

第二点,纵使教祖麻原彰晃本人,也未必一开始就那么坏,很难设想无谓地剥夺无辜者生命这一残忍行径原本就是他所梦寐以求的。他的变坏犯罪,应该同奥姆教团这一体制、这一组织有关。在村上与河合对谈部分中,两人都倾向于相信起始阶段麻原或奥姆真理教是“相当纯粹”的,也有相当强的感召力,理应成为上述一部分人的“不错的托盘”或“容器”,然而并非如此。关于原因,河合着眼于“组织”,见解亦颇见深意:纵然奥姆成员是纯粹的,而那么多纯粹的、“什么坏事也不至于干的人”以形式极端的团体聚在一起,那也肯定出问题,甚至干天大的坏事,非干不可。为什么呢?如果不在外部制造不杀不足以平民愤那样十恶不赦的家伙,就无法维持平衡,组织内部就会发生骚乱,导致组织从内侧崩溃。组织规模较小的阶段,一般不至于如此。而组织越大,整体压力越高。作为“教祖”麻原,“一旦站在某个组织的顶点,堕落立马开始。这是极可怕的事。站在顶点,总有众人的期待吧,不能不照着做,不能不妥协。而心里又完全清楚迟早必然败露,于是借助科学的力量蒙混过关。这一来,就已经是犯罪性质的了。”细想之下,不能不承认河合隼雄这番言说有其相当强的历史和现实洞察力,读来发人深省。

第三点,“与恶共生”。与上面第二点相关,或者说在这个意义上,恶就成了存在于组织、体制甚至每一个人内部抑或人这一体制无法分割的一部分。村上认为,“那既不是独立的东西,又不是可以交换或单独销毁的东西。或者莫如说,我甚至觉得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是恶又可能是善的东西。”河合明确反对把善恶绝对化:“把善恶分成两个,这个是善、那个是恶,弄不好是要出危险的。那样一来,势必以善除恶,或者说善做什么都将无所谓。这是最可怕的事。奥姆真理教也是认为自己是善才那么胡作非为的……从古至今都说为了恶而杀人的人是少而又少的。相比之下,为了善而杀人的却多得一塌糊涂。战争什么的就是这样。因此,善若大行其道,是极其恐怖的。话虽这么说,毕竟不好说‘恶是好的’,非常为难。”于是就出现了平衡感和自觉的问题:“以自己的责任在多大程度上放纵自己的恶。”村上进而得出结论:“与‘恶’共生。”

不过,村上说不能断言“社会正在恶劣化”。他大约在二〇〇二年就奥姆问题、沙林惨案写了一篇题为《追求共生的人们,不追求共生的人们》的文章,谓社会既没有特别变好,又没有怎么变糟,只不过一天比一天显得混乱罢了。“若用粗暴的说法,社会本来就是恶劣的东西。但无论怎么恶劣,我——至少我们中的压倒性多数——也必须想方设法在其中生活下去,并且——如果可能的话——坦诚地、老老实实地。重要的真实性莫如说是在这里。”他进一步认为,不能把社会中的外在混沌作为障碍排除掉,而应该把它作为我们内心混沌的反映接受下来。换言之,正因为我们自身怀有矛盾、庸俗、伪善和怯懦,社会上才出现这种种现象。“这样一想,我们的心情或许会多少变得轻松些,或许我们皮肤的内侧(自己)开始顺利同外侧(社会)沟通,或许我们心中的个人故事开始具有作为联结二者的装置的必然性,或许我们会有效地出入其间并且拥有多重视角,我们的行为会多少趋于多层化。”村上最后果断表示,假如我们刻意排除外部的混沌和矛盾,那么岂不同排除自己的体液(故事)是同一回事了?

总之,即使在社会生活、日常生活层面,恶也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部分,甚至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没有恶的空间是不存在的。如果刻意打造“纯粹”的空间,弄不好,就有可能误入鼓吹“纯粹”的偏执性宗教团体,甚至为排除“恶”之现世而像奥姆那样不惜诉诸暴力。而若以强大的政治组织以善的名义追求“纯粹”而来个除恶务尽,甚至有可能导致纳粹奥斯威辛大屠杀或者“大清洗”运动的发生,何况已经实际发生过。即使在这个意义上,也必须一定程度上“与‘恶’共生”。自不待言,这同对刑事犯罪之恶的姑息养奸不属同一次元,更不意味放弃对各种恶之“黑匣子”的追究。在某种意义上,毋宁说恰恰相反。

村上春树一次这样说过:“小说是‘大大的谎言’。不要忘记这一点。写小说时,我必须高明地说谎。‘用虚假的砖块砌就真实的墙壁’,这就是我的工作。”但上一本《地下》和这本《应许之地》则是用真实的砖块“砌就真实的墙壁”,非常值得一看。这不仅仅是窥看“黑匣子”,还会看到此外许许多多。

顺便报告一句,这是我翻译的第四十一部村上作品。如果说村上是用虚假的砖块砌他的墙壁,砌他在二〇〇一年致中国读者信中所说的“远游的房间”,那么我则是用中文这个砖块依样重砌。毕竟砖块不同,再是能工巧匠,完全不走样也怕是不大可能的。非我自吹,即使多少走样也是漂亮的房间。这既要感谢村上原著又必须感谢中文这个世界最古老的语种,同时也得感谢无数读者朋友——他和她才是房客,只有他们才真正有资格审视房间是否漂亮,述说住起来是否舒适。

不再饶舌了。依然期望诸位朋友的批评指正,来函请寄以下新址:266100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我会在这里长久守候。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深夜于窥海斋

时青岛春雨淅沥灯火阑珊

同类推荐
  • 感恩·三文鱼的生命旅程

    感恩·三文鱼的生命旅程

    感恩是指当怀着一种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的心情来回馈社会。我们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收到过别人的帮助或者恩泽,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多年前就有一首歌唱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在中国每当有灾难发生,都会有无数人支援,于是这首歌在各种晚会上经久不衰。
  • 不一样的天空

    不一样的天空

    《不一样的天空》共4辑文字,篇篇皆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些文字以意象纷繁的深度联想打破了游记散文的惯有格局,虽然作者并未避开那些身边的小情、小景、小事物,但不把眼光囿于狭小的个人天地,文字本身体现为一种精神延伸。作者随时感受着现实与自然的剑拔弩张,深情款款地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作者用心接近事物背后那些神奇而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读者借助那些清丽的记录,完全可以感悟文字背后的精神重量。所有的一切共同指向一种我们久违的安如磐石的生活:平易、平等、本分、自重。
  • 周作人论文学(套装共三册)

    周作人论文学(套装共三册)

    《近代欧洲文学史》是《欧洲文学史》的姊妹篇,是周作人继《欧洲文学史》后为北京大学国文门二年级开设的“十九世纪欧洲文学史”讲义的整理。内容从中古到十九世纪,尤其对影响五四一代学人甚深的十九世纪欧洲传奇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有重点介绍。周著文学史洞见深邃、文词典雅、深入浅出,被称为开启“中国启蒙文学”之作。《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是周作人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的理论的系统总结之作,说理透彻,文笔精妙,身为中国的读书人,不可不细读之。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源流,经过,和它的意义,据周作人所知道所见到的,加以说明。“文学是用美妙的形式,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情传达出来,使看的人能因而得到愉快的一种东西。”
  • 魔鬼蓝

    魔鬼蓝

    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呼吸,是冥想,是放纵,是收敛,是情人,是敌人,是疯狂,是恬静。是玩弄和被玩弄、是游戏和被游戏。是阴天、是雨天、是玻璃、是水,是男人、是女人、是情人的后在我身体上游走,是我作为一个女人向最爱的人全面打开那一刻。本书收有“水晶蝴蝶”、“独处的女人”、“旧男友与新裤子”、“逝去的老歌”、“关于旅行”、“夜太黑”等散文。
  • 问青春

    问青春

    《问青春》是沈阳教育工作者卢娜在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摸索、探究、思考的文字记录和总结。其中主要包括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逐梦,和你一起、蓦然回首这几个部分。
热门推荐
  • 马甲精的日常

    马甲精的日常

    那一天,身为本文主角的陆霖,同步精分开着它的三个马甲,围住了穿越者。无口少年盯着穿越者一言不发,神秘的女人笑而不语,而温柔的青年悲天悯人地对他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穿越者同志,你被捕了。”请放弃抵抗,上交你的所有财产,对,没错,就是你携带的各种金手指,并大声呼喊非法穿越死全家,魔改剧情毁三代!积极响应世界小黑屋劳改,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从我做起!谢谢你的配合。
  • 纳兰词 笺注全编

    纳兰词 笺注全编

    纳兰词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纳兰性德的作品。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 快穿之炮灰女配有剧毒

    快穿之炮灰女配有剧毒

    系统:大佬,我们的宗旨是实现无辜惨死炮灰女配的遗愿啊!阮唐:我知道系统:可您走的是遇神杀神遇魔杀魔的无敌boss路线啊!!!阮唐:女配没翻身上位?炮灰没逆命成神?系统:……您这是侍美行凶阮唐:还有比做大boss大魔王大反派更爽的吗?ps:本文以《虐渣苏爽》为主!女主不圣母!有粗大金手指!爽爽爽!宠宠宠!
  • 我的佣兵生涯

    我的佣兵生涯

    新书《极限保卫》已发布,就在创世,欢迎新老朋友来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可爱归你你归我

    可爱归你你归我

    素来没心没肺的宛眠,从来没想过自己也会对人一见钟情。在遇见顾彦鸿之前,宛眠以为自己是内涵派,在遇到顾彦鸿那天,面对那天人之资的少年,宛眠忍不住在心底汪汪叫了两声!“顾彦鸿,我还有一个问题,”她微微仰头,笑得像一只小狐狸。少年来不及转身,就听见少女清甜的声音在身侧响起:“你说,我为了追你成天无心学习,你该不该负责?”那时的顾彦鸿不会想到,口口声声说着好喜欢她的小丫头会突然消失,再见也只会冷漠地叫他“顾总”。这次还想跑,哪有那么容易――不是要负责吗?余生都为你。
  • 成大事者思维101技巧

    成大事者思维101技巧

    我们人之所以成为人,我们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自身的思想。为什么我们会说思路决定出路呢?因为我们不成功,大多数不是因为能力不够,也不是因为努力不够,而是因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所以他无论如何努力,只要思路得不到改变,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人,有的人大有作为,而有的人却一生碌碌无为,到底是什么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呢?是身高吗,长相吗,体重吗,家庭背景吗,学历吗,认真思考回答都是否定的。
  • 囚逆仙

    囚逆仙

    一朝重生,神戒归位,阴阳偷生,重拾神位,必尊神谕,灭邪神,诛恶魅,方归神位。杀了那么多邪魅,正主出现,神戒被夺,她受尽侮辱,她才知道她才是那个最残忍的邪神。一夜之间,所有人都离她而去,只有曾经那个一度伤害她,想杀了她的人出现在她面前告诉她:你若成佛,我便立佛,你若成魔,我便入魔。然后本是一介白衣活佛,却为了她这个邪神与世人反目。从此世界上便多了两个令人闻风丧胆却又捉摸不定的恶魔。世人皆说恶魔邪恶,她们却经常拯救凡人于苦海,世人皆说神女多心怀天下,可她却一步步把那些不屈服于她脚下的人赶尽杀绝在这一场局里,没有谁对谁错,也没有是非与过,更多的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为战的理由。
  • 星罗万相

    星罗万相

    漫天星罗棋布,世间包罗万相。古有修仙得道,今有借法相参悟自然之道。道不同,却殊途同归。这是一片法相的世界,无论是天精地怪,还是花草树木,只要拥有灵性,便会产生相晶,修炼者通过特殊法门将之吸纳,便可获得对应的法相。法相妙用无穷,绚丽斑斓,让人目不暇接,这里充满了爱恨情仇,这里……是不一样的玄幻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