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56800000002

第2章 围剿黄巾

颍川——火烧连营

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率领中央军精锐四万余人来到颍川围剿黄巾。但两个人到了地方就傻了,颍川已成为黄色的海洋,遍地都是头裹黄巾的人,人潮汹涌。

本来两个打了十几年仗身经百战的老将,还带着精锐的羽林军,没把泥腿子出身的黄巾军放在眼里,但当他们亲眼看到几十万人武装大游行的壮观场面,心里还是有点发毛。

朱俊和皇甫嵩开了个碰头会,最后决定各领一军分兵迎敌。

朱俊先跟黄巾打了一仗,没想到第一仗就打败了。

皇甫嵩更惨,仗还没打就被黄巾军首领波才率领的主力黄巾围在了长社。

皇甫嵩只有两万人,但围城的黄巾军多到根本数不清,估计起码是他的十倍。这下被围在城里的官军彻底慌乱了,让人包饺子的滋味是不好受的,而且根据之前听到的传闻,黄巾军对官军可谓仇深似海,被俘的官军下场一般都很惨。军中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身为主将的皇甫嵩深怕军心大变,还没打仗,自己的队伍就垮了,一刻也不敢懈怠,带着亲信将校日夜在城上巡视,到军营中巡查,时不时给手下的士兵们鼓劲打气。在皇甫嵩的激励或者说是忽悠下,城里的人心渐渐安定。

但形势依然不乐观,站在城上的皇甫嵩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远处那无边无涯的黄巾军和他们的宿营地。白天这些人在城外耀武扬威,到了晚上也不消停,人喊马嘶,几十万人的营地,热闹得就像个菜市场。

皇甫嵩不愧为汉朝名将,很快他就发现了敌人犯的一个致命错误——依草结营。

皇甫嵩深信只要抓住敌人的这个弱点,就可以转败为胜,扭转战局。尽管对手人多势众,但说到底,到底是一群缺乏组织训练的乌合之众。

皇甫嵩连夜把军中的大小将校召集到一起开会。

会上,皇甫嵩信心十足:“敌人虽多但都是些乌合之众,不足为惧。敌军依草结营犯了兵家大忌。这是天助我军成功,只要使用火攻,放火烧营,敌人必定不战自乱,到那时我军趁势掩杀四面合围,定能将敌人一举歼灭。”

听了主将的分析大家心里有了底,皇甫嵩的手下们一个个擦拳磨掌,跃跃欲试准备给嚣张的黄巾军点颜色看看。

黄巾军草地结营给了皇甫嵩反败为胜的机会,首领波才到底吃了没文化不懂兵法的亏,犯了一个低级的并且是致命的错误。

第二天晚上,天随人愿,天黑沉沉的又起了大风,皇甫嵩让守城士兵每人带着一捆干草上城,又派出一支精壮士兵悄悄潜出城外,在上风口黄巾军营地外放起大火,同时拼命呐喊制造声势,城上的皇甫嵩命令手下也在城上点起火堆跟城外的放火队遥相呼应。

风大火急,再加上稻草本来就是易燃物沾火就着,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大火越烧越旺。

营地里的黄巾军和家属(顺便说一句,黄巾军人虽多其实很多是老幼妇孺,黄巾军打仗是带着家眷的,人走家就搬)大人小孩夜里睡得正香被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得晕头转向,哭爹叫娘乱成一团。

站在城上的皇甫嵩看着对面火光一片,知道机会来了,马上命人擂鼓助威,带着人马冲出城与事前在城外的部队里应外合对黄巾军前后夹击。

这下黄巾军再也撑不住了,波才虽然很猛,但眼前十几万人被火烧得四处乱窜,根本没人听他指挥,全乱了。这时候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被火又烧又熏的人群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跑好,东奔西窜。

波才率领一小部分残兵败将拼命杀出重围。军无主将,失去指挥的黄巾军已经失去有组织的抵抗。皇甫嵩趁机大肆掩杀,双方混战在一起。

打得正热闹的时候,皇甫嵩的援军来了,说起这个人正经是个名人,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三国要是没这个人就没的可看了,他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大名鼎鼎的曹操曹孟德。

当然,曹操这个时候也是刚出道,名气还不大,此时的曹操官拜骑都尉奉命参与镇压黄巾军。

曹操来的不早不晚正是时候,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既然碰上了,啥也别说了,打吧。曹操操家伙率领部下们也加入战团,这通杀,直杀到血染战袍旭日东升才算结束。

晨光照耀下的战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到处是烧断的旗帜、遗弃的刀枪,官军和黄巾军的尸体交错混杂在一起,惨不忍睹。一场昏天黑地的恶战之后,官军大获全胜。

此战颍川的黄巾军主力基本被消灭。皇甫嵩与曹操引得胜之兵跟朱俊合兵一处又开始寻找其他黄巾军决战。

重量级巨星——曹操上场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超级名人,曹操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知名度相当的高,当然虽然是名人,名声却不大好,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都要拜明朝的小说家罗贯中所赐。

在罗先生的小说里,曹操是以反面人物出现的。

在小说里,曹操被罗贯中写成了一个十足的大坏蛋,借助小说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曹操的名声就这么被搞臭了,而且,一臭就臭了上千年。期间,虽然有个别仁兄为曹操抱不平替他翻案,但不久就会被更多的人给骂回去。

因为曹操在人们心目中,特别是老百姓心目中已经成了坏蛋、乱臣贼子的代名词。其实,这实在有点冤枉这位老兄,虽然从他后来干的那些事儿,的确不能说他是汉朝的忠臣,不过,那时候,汉朝也没几个忠臣,很多人干的那些事儿还不如曹操,比如袁术等人,但曹操的名声却一直最坏,被人骂作篡汉的奸贼。其实,与曹操同时代的袁绍、袁术、刘表、孙权,包括刘备都想自己当皇帝,想篡汉那是集体意志,不过就是曹操的机会最大而已。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未来的曹魏帝国的实际缔造者,出身于一个被当时的主流社会名士士大夫所鄙视的宦官家庭。

老爸曹嵩是大太监曹腾的养子,曹嵩凭借着“老爸”的背景当过武官的最高职位太尉,虽说是个名义上的官,也没太多实权,但毕竟是三公之一的大官。

曹操的“爷爷”曹腾也是太监中的佼佼者,混得相当不错,曾经服侍过好几位皇帝,人们常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这句话对曹腾是不适用的,因为他老人家比较能混,无论哪个皇帝上台,他都能跟新领导搞好关系,流水的皇帝,铁打的曹腾,曹腾估计没什么文化,家里也没什么背景靠山,要是有也不至于出来当太监。

曹腾不仅在太监圈里混得挺好,跟朝野的士大夫交情也不错,口碑很好,这就很有本事了,要知道,在东汉,太监和士大夫是天敌,双方势同水火,斗了一百多年,一遇上就掐架,这是壁垒分明的两个阵营,但能人曹腾跟两边都有交情,佩服,实在是佩服啊。

曹操后来能成气候,“爷爷”曹腾的人脉关系起了大作用。

说起东汉末年的宦官与士大夫名士的关系,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两伙水火不同炉的天然死敌,从汉末的历史来看,这是不错的,但也不完全正确,在某些情况下,两者也可以是合作的也可能成为朋友。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最适用于官场,哪怕表面上如何势不两立,只要有好处也可以成为战友。曹腾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特殊地位及与最高领导皇帝的亲密关系,经常帮着一些名士说好话,很多表面上装清高的士大夫经不住诱惑也跟曹腾勾搭在一起,在曹腾的保荐下,官运亨通、飞黄腾达,这些人受到好处,自然对曹腾感恩戴德。等曹操出世的时候,那些受过曹腾恩惠的人,自然要报恩,这也是官场的潜规则。

曹腾跟当时的许多名士都有往来、都有交情,著名的有陈留边韶、南阳张温(这位老兄后面就要出场)、弘农张奂等,可谓相识满天下。

就连东汉第一名门,以名士自居的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家族也一度跟掌权的太监关系暧昧。袁隗就跟中常侍袁赦是叔伯兄弟,靠着这层关系,袁家才能成为政坛的常青树,至于袁家的后人袁绍跟太监翻脸那是后话了。

当时著名的名士颍川陈寔也找机会巴结当权的大太监张让拉关系。

张让在朝廷权势正盛的时候,老爸死了,因为张让也是颍川人,所以老爸死了自然要回乡奔丧,全国各地的好事之徒哪能放过这么好的表现机会,纷纷带着厚礼赶到颍川参加葬礼,张让家的葬礼场面自然小不了,但令张让失望的是,来的人虽多,但名人没几个。

同郡的名士们瞧不起身份低贱的太监张让,没人肯来,这让张让觉得很没面子。

关键时刻,救场的人到了,颍川名士陈寔及时赶到,总算让张让尴尬的脸上有了点笑容。陈寔的举动让张让很感动对陈寔顿生好感。后来党锢案事发,陈寔去求张让,张让看在陈寔昔日的情分上,对一些党人网开一面。

所以即使在士大夫跟太监们斗得最凶的时候,两者之间也不是完全敌对的。

曹操的父亲曹嵩,虽然是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废物,典型的纨绔子弟,因为“老爸”的关系,日子过得相当滋润,曹嵩因为是太监子弟,有人罩着,官运亨通,汉灵帝公开卖官后,各级官员明码标价,连地位尊崇的三公也卖,这让曹嵩的心思活了。

现在世道变了,三公也可以花钱买,只是价钱贵点,要一亿钱。那年头,太监都有钱,尤其是掌权的大太监,说富可敌国一点也不过分,这点钱对财大气粗的曹家小意思。曹腾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很痛快就掏钱给儿子买了个三公之一太尉。

虽然家里有钱有势,但从小就没受过好的家庭教育,因为没人管他,他爹都那个德行,指望曹嵩教育儿女,不做反面典型就不错了。所以曹操虽出生在富贵之家,却从小娇生惯养,什么礼义廉耻之类的传统教育基本都是走过场,纨绔子弟的那些毛病他倒是全都继承下来了,每天逗鹰走狗,什么好玩玩什么。

曹操的叔叔见曹操闹得实在有点不像话,就在曹嵩那打了曹操的“小报告”,让曹嵩在花天酒地之余也操心操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毕竟咱们曹家现在也是有身份的人家了。曹嵩这才对曹操稍微严厉了些,小曹操知道是叔叔告了自己,狡猾的小曹操想了个主意报复自己的叔叔。

一天,曹操正在街上走,远远地看见叔叔从对面走过来,马上“变脸”把嘴歪到一边,装成嘴眼斜的中风患者朝着叔叔走过来,他叔叔看见曹操过来,正想打招呼,忽然发现曹操五官挪移,被吓坏了,赶紧跑去见他哥哥曹嵩,曹嵩听说儿子中风了,马上派人把曹操找来,等仆人把曹操领进屋,曹嵩一看曹操眼睛、鼻子、嘴巴,都还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并没有擅离职守,觉得奇怪,心想,我兄弟说阿瞒(曹操的小名)中风了,五官挪移,还把我吓了一跳,这也没事呀,我兄弟这是怎么了。

满心狐疑的曹嵩就问曹操:“阿瞒,你叔说你中风了。我看你挺正常的,到底是怎么回事。”曹操装作一脸委屈:“父亲大人,叔叔向来不喜欢孩儿所以才这么说,孩儿向来无恙。”曹嵩听了从此再也不相信自己的弟弟,这以后曹操的叔叔再向曹嵩说曹操的事,曹嵩再也不相信。

一个小孩略施小计就把两个大人耍得团团转,小曹操从小就显出了“奸雄”本色。

长大了的曹操,鬼主意越来越多,胆子也越来越大,在京城洛阳,曹操跟他的好哥们儿袁绍一伙公子哥,已经是名人了。

事情到这里,曹操在大家眼中已经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形象,但要说明的是,以上史料虽然比较真实但并不全面。如果曹操就是个只知道胡闹耍小聪明的纨绔子弟,那就不会有后面的那个雄霸天下的曹操,那个统一北方的曹操。

事实上,曹操是个有多张脸谱的复杂的人,前面说过的那个是曹操,接下来说的也是曹操。

青年时代的曹操酷爱学习,只不过,他最喜欢读的不是儒家经典而是兵书,曹操爱读《孙子兵法》而且还有相当的研究,后来还专门为之作注解。

所以说,曹操虽然没有好的家庭环境,但他自己还是很勤奋的,贪玩并不代表不学习,事实上曹操的学识就是那些自称饱读诗书的名士们很多人也赶不上他。

曹操和他的好哥们儿袁绍等人虽然爱玩,但更有侠士情节,东汉是个“士气”高涨的时代,很多名士尤其是青年名士几乎个个是热血青年,曹操他们更是以侠士自诩,在那个皇帝昏庸宦官当权的黑暗时代,以李膺等名士为代表的清流士大夫跟当权的宦官们展开了激烈的你死我活的较量。

有一个事例最能说明这一点:

李膺在做司隶校尉时干了一件让朝野震惊的大事——斩杀张让的弟弟张朔。这在当时可谓轰动一时的大事。

张让的弟弟张朔靠哥哥的势力,当上了野王县令,尽管这厮什么都不是,估计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按照当时的潜规则还是做了朝廷命官。

张朔仗着哥哥这个大靠山在野王横行霸道,简直成了当地的土皇帝,干的坏事就不用说了,最让人发指的是他连孕妇都不放过,曾经有一次指使手下的恶奴当街打死一个身怀有孕的妇人,能干出这种事的人也就不能算作人了,禽兽不如。

张朔听说李膺做了司隶校尉,知道自己干的那些事儿要是让李膺查出来非死不可,官也不做了,连夜跑回京城,藏到了哥哥张让的府中,如此嚣张的恶人也有害怕的时候,这足以说明李膺已经成为那个时代正义的化身,让那些作恶多端的人闻风丧胆。

张让虽然知道李膺不好对付,但还是把这个惹事的弟弟藏到了自己家,为了保险还特意把张朔藏到自家的柱子里。李膺当然不肯放过这个人渣了,在经过调查了解掌握充分的情报后,李膺带着手下差役直接到张让的府上抓人,到了地方,二话不说,将柱子打破把张朔从里面给揪了出来,押到洛阳监狱,李膺宣读完审判词也不等上级批准,直接就把张朔给砍了。

消息传出,人心大快,人们奔走相告,李膺的名气更大了,但大祸也就此闯下,张让这时正得宠,自己的弟弟被李膺给砍了,哪能善罢甘休,之后,党锢之狱大起,张让等人趁机公报私仇,打击陷害李膺,李膺入狱不久就惨死狱中。

李膺是全国知名的名士领袖,跟著名的南阳名士何等人交情特深。

何除了跟李膺有交情他还有一个好朋友叫曹操,何对青年曹操很看好,对曹操特别赏识,两个人经常见面,话题自然要说到当下的热点,风云人物李膺自然是经常谈论到的人物。虽然自己是宦官子弟,但曹操特别不喜欢这个出身,尽管它给自己带来了荣华富贵,身为宦官子弟的曹操却喜欢往名士堆里钻,因为爷爷曹腾之前铺就的人脉,再加上曹操的积极表现也就被一部分名士接纳,当然一部分的意思就是说还有一部分人对曹操不买账,仍把他当作宦官子弟瞧不起。

青年时代的曹操把名士领袖李膺当作了自己的偶像来崇拜,李膺的死不仅没让曹操退却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

二十岁的时候,在走了一番程序后,曹操被推举为孝廉,不久又被司马懿他爹司马防推举为洛阳北部尉,也就是京城洛阳的一个公安分局的局长,因为洛阳是帝国的首都,管区比较大,设置了东、西、南、北四个尉,维护京城治安。

应该说在洛阳当公安局长不是什么好差事,在这个满城都是高官贵族的京城,一个公安分局的局长根本就不能算是个官,但年纪轻轻的曹操仍然满怀雄心壮志地上任了。

到了衙门,曹操才发现,什么叫作混,满院的狼藉,办公场所到处都是灰尘,破屋残壁,好像这里不是衙门而是个贫民窟,因为长时间不办公,桌子上已经积了厚厚的灰尘,这也叫衙门。

新官上任的曹操放了自己的三把火,第一就是搞装修,经费不够,就自己干,曹操带着手下开始了大扫除,修房子,忙了一阵子,总算像个样了,接下来,曹操又让人造了几十根大棒子,也就是衙门里打人专用的那种,为了区别不同的犯人享受不同的待遇,曹操还特意让人把大棒子刷上五种不同的颜色,也就是传说中的五色大棒。接下来,曹操就开始了自己的执法行动。

曹操没来之前,京城的治安那叫一个乱,这也没办法,犯事的不是朝廷官员就是皇族贵戚,哪个不是有后台有背景的,谁也惹不起,谁也得罪不起。犯法的比执法的还牛,一个小小的分局局长,没几个人把这个衙门和曹操这个局长放在眼里,但曹操决心改变这一切,给那些横行霸道惯了的家伙立点规矩,曹操敢这么干,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也是高干子弟,也是有背景有后台的。曹操决心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实践自己的依法治国,谁敢闹事,就五色大棒侍候。

这时京城因为羌人叛乱为了加强首都的治安颁布了宵禁令,城门关闭之后禁止行人在街上游荡,法令公布之后,一般的老百姓自然不敢晚上再出来闲逛,但胆子大又喜欢夜生活的少爷老爷们也不再少数,这帮人已经习惯了酒醉灯谜的生活。于是这帮人也就成了执法如山的曹操的第一批实践对象。在教训了几个纨绔子弟之后,曹操渐渐在京城小有名气。

这时的曹操很年轻血气方刚想要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

就在这个当口,还真有不怕死顶风上的,敢在这个时候闹事的一般都是有背景的,这个人真的有背景,此人就是大太监蹇硕的叔叔,这位老兄仗着蹇硕的势力,根本没把朝廷的禁令当回事儿,大半夜的还在街上晃荡,偏偏该着这家伙倒霉,走哪儿不好,偏偏进了曹操的管区,那就不用客气了。曹操正愁没有立功表现的机会,机会就送上门了。

人被带到堂上时,这位老兄仗着自己有后台,一点也不害怕,还相当嚣张,自报家门之后,还等着眼前这个小官给自己赔礼道歉送自己出去。但还在这位老兄做梦的时候,曹操一声令下,给我打,差役们一拥而上,还没等这位反应过来,就被按倒在地,当大棒打到屁股上时,这位终于有了疼痛的感觉清醒了,不住地求饶,但已经晚了,一顿乱棍之后,蹇硕的叔叔被打死在五色大棒之下。

曹操的举动明显在学一个人——李膺,李膺杀当权太监张让的弟弟张朔,曹操杀当权的太监蹇硕的叔叔,前者闯下大祸,后者也是一样,但“老师”李膺最后惨死而“学生”曹操却安然无恙。

名士李膺、曹操先后都用激烈的手段表达了与宦官势力斗争的决心,但结果却是两样,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原因只有一个,曹操的身份,曹操用自己名士的身份跟当权的大太监作对,但曹操的另一个身份,大太监的孙子,却保护了他,尽管他本人不喜欢后一个身份,但这个让他感到羞耻的身份却救了他的命。

曹操闯了大祸,但太监们却不能把他怎么样,毕竟他也属于“自己人”,这起事件属于团伙内部矛盾,这些人商量的结果是把曹操官升一级,让曹操到顿丘去做县令,曹操就这样被体面地赶出了京城。

经过此事件,曹操却因祸得福声名鹊起,曹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态度,自己是站在名士们一边的,很多名士也因此事对曹操刮目相看,把曹操当作了自己人。这件事对曹操此后的政治前途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此后数以百计的名士们主动投奔到他的麾下就是冲着这一点,他们从这件事中清楚地看到,曹操是他们的战友!

这以后曹操又当了议郎,在议郎任上,曹操又干了一件让当权太监十分不爽的事——上书为遭宦官陷害的党人鸣冤打抱不平。太监的子弟为自己的敌人申冤抱屈这就更让太监们怒火万丈却又无可奈何,此举也赢得了朝野士大夫们对曹操更多的好感和来自全国名流士大夫的身份认同。

当时的很多名士都看好曹操,其中对曹操影响最大的人叫乔玄。

乔玄(109—183年),字公祖,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人。此人在官场混迹多年,历任河南尹、少府、大鸿胪等显官,三公之中的司空、司徒、太尉,这位全都干过,这在当时绝对是个可以夸耀的资本,要知道,老袁家四代人当了五个三公就牛的不行,人家一个人就包揽三个,可谓官场中的超级牛人,这也足可见此人在朝中的威望。

曹操去拜访乔玄也是希望通过这位官场老前辈的举荐为自己在仕途上增添砝码。

此时的乔玄早已退休在家养老了,但此人在朝野的能量还是不容小觑的,所以曹操才会登门,乔玄对年轻的曹操很赏识:“天下不久就会大乱(这倒是,就汉灵帝这么胡折腾,不乱才怪),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匡救天下,最终能安定天下的就是你了。”这个评价相当的高。

此时的曹操还是个青年,刚刚走入官场,虽然有政治背景毕竟还是政坛新秀,乔玄一见面就给曹操如此高的评价,真能说这人的政治眼光太高深了,看人看得真准。

曹操的确是个英雄,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曹操多次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他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力挽狂澜的豪杰(很多人虽然对此持保留态度,但至少承认曹操是个枭雄)。

乔玄可算作政坛前辈中最早发现并赏识曹操的人,从这一点上说,乔玄是曹操的贵人也是伯乐。

在曹操还是个无名小辈时,乔玄对曹操命世之才的评价给事业刚起步的曹操的支持是不可估量的,这甚至比给曹操升官更实用。有了乔玄的赏识认同和推荐,曹操的路才越走越宽,终其一生,曹操对乔玄都心存感激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乔玄知道曹操当时想混入上流社会,尤其是高级文化俱乐部——士大夫群体,必须有学识名望、有知名人物的人事鉴定。于是就积极推荐曹操去见名士隐形人事部长许劭兄弟。

当时最有名的人事鉴定专家是汝南的许邵许子将和他表哥许靖。

汝南盛产士大夫,这两位仁兄平常最大的嗜好就是品论当时朝野的官员士大夫,给人家打分,搞人事鉴定,忙得不亦乐乎。这两位既不是朝廷在编的官员,也没有什么实权,每天就在家里玩这种类似今天的排行榜的游戏。

但耐人寻味的是,大家对这哥俩的评价相当认同,他们出具的排行榜在社会上尤其是士大夫圈子里很有市场,大家都买账。

这两位仁兄很有娱乐精神特别敬业,品评的题目每个月都不一样。

这就特别难能可贵了,在那个缺少娱乐的时代,两位兄弟不辞劳苦总能玩出新花样,他们的评语非常权威,一些像曹操一样的刚出来混社会的小青年都希望得到他们的评语,当然必须是正面的,一旦获得好评就会身价倍增,知名度飙升。

许邵兄弟实在太出名,影响遍及全中国,每个月一换题目的评论节目已经成为人们的流行话题,在汝南形成了月旦评的风俗。

曹操按乔玄的指点找上门,请许邵给他个好评语。

曹操,纨绔子弟公子哥,在洛阳是出了名的,当然不是什么好名声。

始终关注士大夫群体动态的许邵,对这样的人物曹操当然不陌生,曹操的“大名”他早就知道。

许邵从心里瞧不起曹操,一是出身,曹操的出身让他跟一些清高的士大夫始终玩不到一块儿;二是言行,曹操的放荡不羁让谨守礼教的许邵更为不齿。所以当曹操上门的时候,许邵自然没有好脸色。

曹操跟他说话,他也不理人家,最后曹操被惹火了,耍起了流氓。许邵被逼得没办法,最后才说:“你呀,治世的能臣,乱世的奸雄。”曹操听了还挺满意,这才扬长而去。

在有了杀太监叔叔为名士翻案的壮举后,又拜访了朝廷的高官和在野的名士,曹操的知名度开始直线飙升。

曹操的事以后还要说,暂时放下,接着说黄巾。

平原大战——鏖兵河北

颍川的黄巾虽然被压下去了,但其他地方的战斗仍在激烈进行中。皇甫嵩与朱俊乘胜追击波才的败兵,一路追到汝南,汝南也是黄巾军的重要据点,连着打了三仗,汝南的黄巾也被这两位仁兄搞定。

皇甫嵩的下一个战场——东郡,朱俊的下一个战场——南阳郡。

在两位将军奔赴战场的这段时间,我们要介绍另一个主战场——河北以及战斗在那里的名将卢植。

卢植是当时全国知名的大知识分子,属于专家教授型。平时干的也是诲人不倦的老师,干武将纯属兼职。牛人卢植干一行精一行,本职工作行业顶尖,兼职干得也十分出色。

卢植领到的任务并不轻松,他的对手甚至比皇甫嵩、朱俊两个职业武将的更难对付。因为他的对手是张角——黄巾军的最高领导,也就是说卢植面对的是黄巾军的主力,真正的主力。

最高领导手下带的肯定不是游击队而是“野战军”,虽说不如朝廷的正规军那么排场盔明甲亮,但也算是山寨版的中央军了。这是一场正版中央军与山寨版中央军的生死对决。

虽说张角的山寨版中央军在黄巾军中比较能打,但遇上猛人——儒将卢植也没戏唱。

别以为人家知识分子不会砍人。事实上,这些人一旦掌握了战争的规律,打起仗来比职业武将还狠还狡猾,读书的人悟性好,特别善于学习,张角碰上的卢植就属于这类人。

卢植对决张角——广宗之战

张角的冀州黄巾军是黄巾军中主力的主力——超级主力,卢植没来之前,张角和他的山寨版中央军在河北平原上,横冲直撞,无人敢挡,攻城拔寨好不威风。但张角的成功很大部分要归功于地形,冀州到处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无险可守,张角军在数量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所以他这一路打得很顺,但攻下来容易想守住也难。

卢植紧急率军北上在河北平原与张角的黄巾军主力狭路相逢。自从遇上卢植,张角的幸福时光就结束了。

卢植带来的是真正的精锐主力部队,职业大流氓张角的黄巾军虽然人多,山寨版的中央军数量还是有限的。

职业兵打民兵,正规军打游击队,胜负已无悬念,开战之前一切都已注定。

几场仗打下来,张角就被卢植打回了原形,超级主力也被朝廷的中央军彻底打残。

凭着多年闯江湖的经验,张角知道自己遇上真正的对手了,见形势不妙,马上开溜。但打胜了的卢植不依不饶见张角要跑哪能放过,兜着屁股在后面猛追,两伙人一前一后,前面的玩命地跑,后面的玩命地追,直到张角率残部逃进广宗城,这场赛跑才告结束。但如果你以为卢大人会就此消停,你就想错了。

卢植本着不打则已,打就打到底的敬业精神,立即挖掘壕沟,筑高台,造云梯,包围广宗架起云梯四面攻城,看那架势,不把张角打归了位不算完。

但广宗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广宗县位于今河北南部邢台附近,归巨鹿郡管,这里是张角的根据地。广宗地处古黄河、漳河形成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南与邯郸、邱县接壤,西与平乡、巨鹿两县相连。与下曲阳互为犄角。

张角在自己的地盘上打仗属于内线作战,人数上也处于优势,而卢植深入敌后,跟张角打攻坚战就必须速战速决。广宗城不远有张角的弟弟张宝的下曲阳遥相呼应。下曲阳也是黄巾军的另一个重要据点。卢植在攻城的时候还得防备背后有人偷袭。

张角虽然打不过卢植但也不想死,正应了那句话,狗急了还跳墙呢,指挥部下死守广宗拼死抵抗,卢植比他还激动,又是挖地道又是架云梯,每天亲自到城下督战,小兵们一看领导亲自到场,表现的时候到了,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似的拼命爬城,跌倒了摔下来,只要没死,继续上。张角傻了,见过不要命的,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城下的兄弟们,休息一会儿吧,何苦呢,大家出来混都不容易,何必这样苦苦相逼。

男人何苦为难男人

在卢植的督战下,眼看广宗城就要攻下来,张角就要玩完,就在这么个节骨眼上,给张角“帮忙”的来了。

来的是谁呢?小黄门左丰,这位是奉了汉灵帝的命令到前线视察来的,从舒服的京城来到烽火连天的前线那可是很辛苦的,可大小太监们却抢着来,诸位可能奇怪了,难不成这些家伙一夜之间就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了,当然不是,之所以愿意来是因为有好处。

要知道,东汉的太监是很吃香的,尤其是遇到像汉灵帝这样的,有皇帝撑腰的太监们不是一般的嚣张而是相当嚣张。每次下地方都是空着手来满载而归,因为人家是代表皇上来地方视察的,地方的大小官员每次遇到上面派下来的太监,都是前呼后拥,鞍前马后地伺候,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猛劲上,临走还送红包土特产,就盼这些大爷们回去后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至少不要说坏话。

这回左丰来也是抱着发财的美好愿望来的,但这回他失望了,卢植是个两袖清风的清官,自己穷得叮当响哪有钱送礼,而且按卢植的性格,就是有钱他也不会给。

左丰苦等了好几天,也没见卢植有什么动静,眼看这位不上道,不懂规矩,左丰怒了,怎么着,卢植,你还真是铁公鸡,一毛都不拔,行,算你狠,咱们走着瞧,空着两个爪子憋着一肚子气的左丰,气哼哼地回了洛阳,被气得够呛的左丰会跟皇帝说些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卢植身边的人早就劝他,多少给点钱,这位大爷得罪不起,任凭你在外面多努力,人家只要在皇帝面前说上你一句坏话,你就得吃不了兜着走,别犯傻了,还是给钱打发他走人算了,小人得罪不起。但卢植是个倔脾气,只要他认准的理就一条道走到黑。这就没办法了。

左丰回到洛阳就跟皇帝说了,广宗城可好攻了,但卢将军却一点也不着急,每天就是忙着垒墙头、修碉堡,等着张角自己灭亡。皇帝一听就火了,去把他抓回来,让东中郎将董卓去替他。

卢植不送礼的后果是坐着囚车被押回了洛阳。

卢将军走了,但仗还得打。

董卓攻张宝——下曲阳之战

东中郎将董卓接任后,改变战术,不去攻打广宗,改打张宝所在的下曲阳。董卓虽然人粗但打仗还是很聪明的,他估计张角、张梁的广宗守备坚固,不好打,决定先拣软柿子下手。

董卓并没有急于攻城。巨鹿太守郭典告诉董卓,只有像卢植那样干,围住他,不停地打,进攻再进攻,死拼硬攻,摆出一副杀不死张宝,就是攻不下来也累死他们。

但董卓没有听,董卓是极力避免这种攻城战的,他把兵力屯于下曲阳城东,并不积极攻城,郭典觉得董卓出工不出力。于是自己屯兵下曲阳城西,带着本部人马昼夜攻城。张宝死守不出,因为城池坚固,尽管郭典攻得很猛一时半会儿也打不下来。

郭典的战术就是围住敌人,拼命围攻,被围的敌军就誓死顽抗,这是种笨办法。

董卓把主力屯于城东,目的就是故意放一个缺口,让张宝从城西冲出来,把敌人从坚城里放出来放到野外再收拾,那成本就小多了。野战,张宝的杂牌军,当然打不过董卓的正规军。与其围着打把敌人逼进死胡同,不如网开一面。

董卓的目的就是,引诱张宝出城,然后趁虚攻城。张宝没了城池,必败。现在郭典把人堵在城里,张宝出不来,董卓也进不去。又这样窝了2个月。董卓和郭典因为战术理念的矛盾,城没打下来,被迫走人。

184年8月,东郡传来捷报,皇甫嵩与黄巾军卜己部在苍亭大战,大获全胜,生擒卜己斩首七千,与捷报同时送到京城的还有不好的消息,广宗仍然没打下来。

朝廷让皇甫嵩把东郡的事交给别人,赶快去广宗。

救火队员皇甫嵩又出发了。

皇甫嵩破广宗——下曲阳之战

卢植和董卓两人前后打了4个月,广宗和下曲阳也没打下来。到了8月,刚刚打下颍川的皇甫嵩接任,成为打广宗的第三任指挥官。

如果说董卓是兵法中的高手,那皇甫嵩就是高手中的高手。他一开始也跟之前的前任一样,强攻广宗。

但打起来才发现张梁军(张角已死)的确不好对付,之后皇甫嵩也选择跟董卓一样坚守营寨闭门不出。打不过你就不和你打。皇甫嵩选择围城,但不攻城。跟张梁耗了2个月。时间对皇甫嵩有利。

张梁这时候已经是瓮中之鳖,他知道皇甫嵩的厉害,虽然对方不来打,但作为守城的人,他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警惕,神经总是绷着。作为进攻的一方皇甫嵩可以随意选择进攻时间、进攻地点,在哪里突破地点,但对于防守一方的张梁一天24小时都要严阵以待。

开始的时候,张梁警惕性还挺高,怕这个老狐狸耍花招,时间一长也就放松了戒备,皇甫嵩派人出去一看,知道有门,于是经过精心准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皇甫嵩打开了营门,全军兵衔枚马包蹄,悄悄地出发。

就这样几万大军悄无声息地接近张梁的大营,突然发起进攻,张梁的士兵们在帐篷里睡得正香,一点防备都没有,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转眼间皇甫嵩的几万人就冲了进来,逢人就砍,见人便杀,因为事情来得突然,张梁虽然有8万多人,但一时之间被打蒙了,四处乱窜,任凭张梁喊破了嗓子也没几个人听他指挥,很快,战斗就演变成了屠杀,营地不多时就尸横遍地,张梁眼看打不过了,那就跑吧。

但张梁很快就发现,皇甫嵩是有备而来,几次突围都被打回来,最后被赶到了黄河边,前有滚滚黄河,后面是杀红了眼的追兵,张梁和几万手下面临选择,杀回去,还是投河。

张梁选择了杀回去,于是,他战死了。他的部下大部分选择投河,也死了。这一仗打得十分惨烈,黄巾军仅死在战场上的就有3万多,投黄河的5万多。广宗大战之后,河北黄巾主力损失殆尽。得胜的皇甫嵩一点也没有收兵的意思,继续深入穷追不舍。

这时张角已死,死了没关系,刨出来照样砍。作为首犯,张角的尸体被送回京城洛阳公开展览。

皇甫嵩本着把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继续猛追。

11月,皇甫嵩把张角的另一个弟弟张宝围在下曲阳。

城里的黄巾军还有十几万人,如果这些人组织起来拼命抵抗,还真够皇甫兄喝一壶的,但接连的败仗已让黄巾军士气低迷斗志全无,此时的黄巾军虽然在数量上还有优势,但已是一盘散沙。

皇甫嵩没有给张宝重整旗鼓的机会,再一次显示了自己关西悍将的本色,对下曲阳发起总攻,官军士气高涨,嗷叫着拼命攻城,城很快被攻陷了。接下来是传统节目,搜剿残敌,巷战之后就是屠杀,十几万人倒在血泊之中。

皇甫嵩站在战后的城头上,举目四望,遍地横尸,夕阳下的战场,早已停止了厮杀,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只有风吹过残破的军旗发出的声响,还在燃烧的战车,提醒人们,这里不久之前曾有过一场生死大战。

下曲阳之战,成就了皇甫嵩也埋葬了张角兄弟和他们的黄巾军,经此一战,黄河以北的黄巾主力基本被歼灭。皇甫嵩因战功被晋升为左车骑将军,冀州牧,封槐里侯。

下一个目标——南阳黄巾。

战宛城——打仗要动脑子

南阳的黄巾兄弟们严格遵守了教主的命令。

3月份,就在张角河北举兵的同时,南阳的黄巾军头领张曼成就杀了褚贡,与汝南、广阳的黄巾同时行动,这以后张曼成领兵驻守了宛城,一住就不走了,待了一百多天不动窝。

从3月到6月,尽管北边打得烽火连天热闹非常,可张曼成却始终按兵不动,也不知道这位仁兄心里是怎么想的,看样子,是要在宛城安家落户,但很快“查户口”的就来了,新任南阳太守秦颉,宛城归他管,既然张兄弟不愿意走那就别走了——直接把命留下吧。新太守秦颉是个厉害角色,刚来就把张曼成收拾了。但南阳的黄巾军弟兄们很快就选出了新首领赵弘。

新上任的首领赵弘也很积极,刚当上一把手得在弟兄们面前表现表现,于是赵首领重新招兵买马,又拉起了一支十几万人的队伍盘踞宛城,说什么也不走,这下太守秦颉搞不定了。

朝廷还是很体贴秦太守的,援军很快就到了而且是主力,来的正是朱俊的援军。

不久,荆州刺史徐謬的援兵也到了,两军会合把宛城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风雨不透。

但宛城有十几万人守着,城墙上到处是人,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那可真是人山人海。别说打,十几万人往那儿一站就让人眼晕。名将朱俊带兵不停地围攻从6月打到8月,始终打不下来。

汉灵帝刘宏不耐烦了,准备换人,这时司空张温为朱俊求情,好说歹说才保住了朱俊的官帽,有压力就有动力,朱俊这回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终于把表现积极的赵弘干挺了。

但宛城守军的顽强超出了朱俊的想象,很快他们又选出新首领,南阳黄巾的第三任领导——韩忠很快上岗,但韩忠刚上任就发现形势不妙,这伙官军明摆着是不准备给自己留活路。那就拼了吧。

人一旦玩了命,就很难打了,何况是十几万人一起玩命,硬汉朱俊也吃不消了,连日攻城损兵折将还是打不下来。

站在城下的朱俊看着布满城头的守军,忽然笑了,他有办法了。

第二天,朱俊集合大军,扛着云梯敲着战鼓,上万士兵组成队形踩着鼓点有节奏地向宛城逼近,接近城墙后,把云梯搭在城墙上开始攀登,盾牌手在前,弓箭手随后向城上射箭掩护步兵爬城,一切似乎与平常没什么两样。

但城上的人很快就发现了不同之处。此前攻城,官军大都是四面围城四面一起打,这次却只进攻城的西南角,城上的韩忠也没工夫细想,指挥士兵们紧着往城下射箭扔石头,官军都往西南城涌过来,而且摆出了玩命的架势,拼着命往上攻,城上的人有点扛不住了。

这时,除了西南一段城墙打得热火朝天比较热闹外,其他地段的兄弟们却闲着没事干。但守西南角的兄弟们不干了,都这时候了,你们还看热闹不过来帮忙,于是东面、北面的守军都赶过来增援。人都往西南角聚。

站在城下的朱俊看着人头攒动人山人海的西南城,微微一笑,马上拨转马头奔向东北城,这里早有一支严阵以待的精兵在等待战斗命令,朱俊到了之后马上下令:攻城!

一万多精兵号叫着冲向东北城,在守军集中的西南城的背面——东北角争先恐后地爬城,这时候东北角的守军都去增援西南城了,没剩下多少人,朱俊亲自带人往上冲,大家见将军都拼命了,也都来了劲,登上城见人就往死里砍,东北角的守军很快就崩溃了。官军从东北角一拥而入。

正在西南城坐镇指挥的韩忠听到背后喊杀声震天,凭着直觉,深感大事不妙,自己被朱俊忽悠了,中了人家声东击西之计。

宛城是个大城,从西南跑到东北也得好一阵工夫,现在再想增援已经来不及了。韩忠一跺脚:撤。原来宛城还有一个内城,外城被攻破后,韩忠带着剩下的人撤进了内城,继续抵抗。

朱俊带兵包围内城继续打,韩忠这下有点慌了,外城都守不住,内城也撑不了多久,想来想去派人出城找到朱俊,要求投降。手下的将领听说韩忠要投降都挺高兴,这下就不用打了,休息几天就能回京城领赏了。有些性急的兄弟已经开始收拾行李了,正当大家兴高采烈准备欢庆胜利的时候。有消息传来,朱俊拒绝了韩忠的投降请求。

消息传出来,部下们议论纷纷,既然对方愿意投降,那就省事了,直接接受投降然后得胜还朝,多好!何必再费二遍事。

面对众多的质疑,朱俊说出了他拒绝的理由:现在天下一统,只有黄巾贼造反叛逆,这些人到处烧杀无恶不作,现在走投无路才投降,如果听任他们投降,那就是鼓励造反,只有把这些人全部消灭,才能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人,让大家看看反叛朝廷的下场,所以必须打下去打到底。

眼看又打成了持久战,朱俊坐不住了,要知道,汉灵帝是没什么耐心的人,要是再打不下来轻了免官搞不好就得蹲监狱。朱俊也急了亲自登上附近的土山观战,看着远处厮杀的战场,突然计上心来有了主意。

现在这帮人因为走投无路所以才会拼命死战,要是放开一条出路让他们走,看到有活命的机会,他们也就不会这么玩命了。要让敌人绝望首先要给人家希望。想到这里,朱俊命令撤除包围。

城里的韩忠见围城的官军撤了,大喜过望,有活命的机会还不赶紧溜更待何时。

当天夜里,韩忠打开城门带着几万人往外跑,开始非常顺,根本没人阻拦,韩忠正要庆幸自己终于逃出来总算保住命的时候,后面朱俊的追兵就到了,韩忠想要组织抵抗但手下的人逃命心切已经无人恋战。

原先在城里之所以玩命是因为没处跑,不打不行,现在眼看有活命的机会,谁还有心思打仗。就这样,几万黄巾军被朱俊像赶鸭子一样撵得到处跑,四散奔逃,全军崩溃。

朱俊趁机掩杀,一路之上,到处躺满了黄巾军的尸体,此战黄巾军死伤上万人,韩忠也死于乱军之中。

要说黄巾军也挺顽强,首领死了,那就再选一个,南阳黄巾军的第四任首领孙夏隆重出场,孙夏把打散的部队又重新集结,又有了几万人,趁着朱俊在外面追杀溃散的黄巾,孙夏趁城里兵力空虚又攻进了宛城。说起来,这帮兄弟也够执着,天下这么大,哪里不好去,偏偏就跟宛城粘上了,死活非要待在宛城。

朱俊把外围的黄巾打扫干净,回头一看,好家伙,这帮人又窜进了宛城,这是要当钉子户啊。

朱俊再一次包围宛城四面攻城,几轮折腾下来,黄巾军的实力已大不如前,几天后城被攻破,孙夏带着残部逃进了精山,朱俊紧随其后也杀了进去,一场混战,黄巾大败,死伤数万,剩下的四散而逃,逃进深山。

南阳的黄巾就这样完了,时间是184年11月,黄巾主力彻底玩完,这时距他们3月份起兵,仅仅过了8个月。大股的黄巾虽然被消灭了,但小规模的战斗还在继续,青州黄巾就是其中一支,后来这支黄巾还与曹操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后话了。

黄巾军终于被压下去了,为了讨个吉利,这一年的12月,为了庆贺黄巾被剿灭,汉灵帝把年号改为中平,中平顾名思义,就是汉灵帝刘宏想要天下太平,他好做自己的太平天子,但此时的汉朝被他折腾的已经只剩一副骨架了,黄巾虽被剿灭了,但靠着围剿黄巾起家的各路军阀们却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短暂的胜利只是回光返照,大汉帝国已经油尽灯枯。

战后,朱俊因战功被晋升为右车骑将军。

就在这年的年底,豫州刺史王允也消灭了当地的一股黄巾,从缴获的文件中,他发现了大太监张让跟黄巾军勾结的文书,王允不敢怠慢马上把材料上报中央。但王允没想到的是他的忠于职守换来的不是立功受奖而是一场牢狱之灾。

汉灵帝看了材料把张让找来臭骂了一顿,仅此而已。之后就没有了下文。

张让勾结反贼犯了灭族之罪,受到的惩罚仅仅是一顿训斥,汉灵帝有多浑蛋就可想而知了,张让没事了,但王允有事了。

不久,张让让人找材料黑王允,这帮人别的能耐没有,整人却是专业强项。

王允很快被关进了大狱,过了几天,朝廷大赦,这位老兄又给放了出来,官复原职,可刚回到工作岗位屁股还没坐热,又给抓了回来。张让本来想找个罪名整死王允,但大将军何进、杨赐、袁隗等朝廷重臣给求情,王允这才捡回一条命。这位老兄不能死,因为他的大戏还在后头。

黄巾平定后,朝廷“论功行赏”,大封功臣,镇压黄巾谁的功劳最大呢?皇甫嵩,不行,虽然有战功但还不是功劳最大的;朱俊,也不行,宛城打了那么久。那还有谁呢?经过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皇帝身边工作的张让同志劳苦功高,论功劳应该排“第一”。

打黄巾,张让不仅没出力,还吃里爬外勾结黄巾给人家当内应,事情败露还是啥事没有,不仅没罪还有功而且还是头功。有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朝廷,国家不亡实在没天理。

张让等十二个“功臣”被封了侯。而真正出力的皇甫嵩不仅没被封侯还丢了官。这都要“怪”他去了一个“不该去的地方”,写了一个“不该写的报告”,然后又把报告给了一个“不该给的人”。

皇甫嵩率军围剿张角,一次,路过邺城就顺路进去参观了一下。这一看不要紧,吓了他一跳,只见城中拔地而起建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皇甫嵩纳闷儿了,皇帝在邺城没行宫啊,哪儿冒出来这么一座宫殿,一打听才知道是中常侍大太监赵忠的宅子。这还了得,皇甫嵩是个很坚持原则的人,皇帝的私房钱他都敢建议花,太监就更不在话下了,马上给皇帝打报告,赵忠的宅子被没收了,皇甫嵩跟赵忠的梁子也就此结下。

不久之后,皇甫嵩又得罪了另一个大太监张让。

皇甫嵩打了胜仗回来,本来应该加官进爵的,立了这么大的功,皇帝就算再小气多少也得表示表示。张让派人找到皇甫嵩要五千万钱,当然也不是白要,张让的意思,你给我钱,我在皇帝面前给你美言几句,多给你点赏钱,你虽然花了五千万但不亏。但皇甫嵩压根儿没理他这茬,这下张让被激怒了,张让和赵忠两人一碰头,决定黑皇甫嵩,一定要黑。

于是立了汗马功劳的皇甫嵩不仅没升官还被免去左车骑将军的职务。

时间到了185年,虽然黄巾被镇压了,但天下并不消停,鉴于国人有凑热闹的传统,黄河两岸继黄巾之后,“义军”蜂起,像什么张牛角、褚飞燕、平汉大计、雷公、浮云等名目繁多,大的有两三万、小的也有七八千人。

这些人杀富是真的但济贫就不敢说了,因为入伙的都是穷人,但凡有点钱的也不愿意整天风餐露宿钻山沟干抢劫这行,经常加班不说还不给交五险,真要伤了死了也没人管。

尽管条件艰苦,但还是有大批人争着抢着入伙,这也难怪,加入抢劫团伙虽然有风险,起码能混碗饭吃,弄好了还能发点小财,留在家里只能等死。所以入伙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黄河以北成了抢劫犯的乐园。官军根本管不过来,今天消灭一个,明天又冒出五六个,越剿越多。

在众多的造反大军中,以博陵人张牛角、常山褚飞燕的队伍声势最大,牛角战死后,部下推举褚飞燕为大帅,褚飞燕为了表示要继承牛角兄的“革命遗志”,还特意改了姓张,叫张燕,因为他动作矫捷,身轻如燕,军中号称飞燕。

张燕当了头领比牛角闹得更欢,附近的大小山贼草寇都来投奔要求入伙,张燕来者不拒,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很快就达到上百万人。张燕每次有行动,场面都相当大,人山人海铺天盖地,像蝗虫一样,所到之处就像旋风鸡犬无余。官军只能望风而逃。

最后没办法了,打不过,那就招安吧。

张燕估计也闹够了,也想混个一官半职,派人上书朝廷,表示愿意归顺接受招安。朝廷很快任命张燕,平难中郎将,领河北山谷事,也就是说,凡是河北山谷里的那点事都归他管,其实,朝廷就是不任命,那些地方也是张燕管着,只不过,张燕这回领了合法执照,成了朝廷命官。

同类推荐
  • 一寸河山一寸血5

    一寸河山一寸血5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5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反攻阶段的历史。
  • 我在三国有套房

    我在三国有套房

    新书以发,三国类,望兄弟们不弃,能给与一些支持,拜谢 《三国从忽悠贾诩开始》 毕业两年的莫枫成了万千穿越者中的一员。系统可以来回穿越汉末和现实,还配有空间储物栏以及霸王项羽的武艺和身体机能。渐渐的,一个个王冠被他戴上现实中,他是最强富一代,资产千亿……擂台上,他是ZKO世界拳王,拳下无一合之敌。汉末内,他是最有名的大忽悠,不知不觉间被奉若上仙。商贾间,他是最黑奸商,名下稀奇古怪产业无数。………………………………每一个绰号,都代表着他的一段传奇,每一段传奇都是一个故事。书友Q群:893942847,咳咳,群里全是萌妹子!又凶又可爱那种,没事还会嘤嘤嘤!
  • 三国之白眉马良

    三国之白眉马良

    现代大学历史系青年马良,偶然随身携带‘武将召唤系统’穿越到三国。看现代马良如何玩遍三国,统一天下,带中华历史名将、谋士战三国群英。当隋唐第一战神李元霸遇上三国第一战神温候吕布会有什么结局?
  •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对待历史,曾经有人心灰意冷、有人决绝放手、有人始乱终弃,唯有钱穆,他带着诚恳的心读历史,并在历史中找到了中国人的信心和傲骨。本书将钱穆大师的史学主张浓缩为50余个主题,去芜存菁,让学习变得更高效!
  • 汉朝有酒明朝醉

    汉朝有酒明朝醉

    泱泱华夏,纵横5000年。翻阅整本历史大书,龙腾虎跃,家国破碎,金戈铁马。 少棠重生,轻功无双。为了积攒国运,,获得长生。参与汉代伐匈,目睹马革裹尸。三分天下,匡扶汉室。大唐兴盛,西征欧洲,鉴真东渡,击败幕府。也曾一笑倾人国,一笑百花开,乱世之中,夺目璀璨。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烦忧明日说。算了,不想那么多了,我有故事,你有酒么?
热门推荐
  • 找红军

    找红军

    本书是百岁高龄的革命老作家马识途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叶陆续创作的作品。作品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地下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曾在《四川文学》等刊物和报纸上发表过,1978年曾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汇集出版,现再版重印,仍有其意义。那些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英勇牺牲的共产主义战士们;那些在没有路的地方披荆斩棘,开辟道路前进的人们;那些在黎明在望的时刻怀着希望和信心,面向东方初升的太阳,在敌人屠刀下倒下的先烈们……在马老的笔下浮现出来。这个集子在对现在的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有积极作用。
  • 傲娇竹马:青梅是只猫

    傲娇竹马:青梅是只猫

    别人是青梅竹马,他俩是冤家路窄。隔壁家的小竹马整天都在练琴,她则是快跑快跑再快跑。直到那天,她的父母再也回不来了。伤心过度的花小茜在家中呆了三天三夜,直到醒来后……别人来的是月信,她呢!她喵的,她变成了一只猫!最麻烦的是,她的冤家目瞪口呆的站在她面前,打翻了一地的粥。从此,他们俩过上了……
  • 寻声觅爱

    寻声觅爱

    盛西岩是宣城的风云人物,手握亿万资产,家有贤(未婚)妻一位,公司里有红颜知己,生意场上有彩旗一堆。可盛大总裁三千弱水都不走心,偏只爱一个大学肄业,未婚先孕,带着拖油瓶的小助理。
  • 为政善报事类

    为政善报事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历代御医推荐给皇帝的养生食谱

    历代御医推荐给皇帝的养生食谱

    本书以史料为经、趣闻为纬,详尽介绍了历代皇家秘而不宣的养生食谱,集知识性、生动性、实用性为一体。千载而下,人人得享帝王之福,不亦乐乎!饮食养生在我国历史悠久,自古就有“药食同源”和“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今天,简便有效的饮食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书以严谨客观的文史档案为主料、趣味盎然的稗官传说为调剂,从“益气养血”、“补肾壮阳”、“补虚护元”、“健脾养胃”、“保肝润肺”、“明目聪耳”等11个方面,介绍了200道御医推荐给帝王们的养生食谱。您可根据个人体质,亲自动手制作,一享帝王之乐。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你是一粒微尘,也是一个世界

    你是一粒微尘,也是一个世界

    这是一本讲述人生感悟的心灵励志类图书,作者以生活的广度为经,生命的深度为纬,用轻松但不随意的语气,为我们展示我们无比熟悉却也许从未仔细端详过的生活大画卷,将我们世俗烟火的生活存在,苦乐唏嘘的人生感受,抽丝剥茧,一一道来,与您共同领悟平凡生命的深邃浩大,日常生活的丰富美好,以及任何当下生活都值得感激与欣慰的人生真谛。
  • 察舌辨症新法

    察舌辨症新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首席校草腹黑吻:甜心别想逃

    首席校草腹黑吻:甜心别想逃

    【甜蜜宠文】季泽承,季氏集团大少爷,是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隐藏的大神,【生活技能√】【土味情话√】【宠妻√】【季怼怼√】;韩以沫,韩氏集团的千金,有个宠她上天的明星哥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曾以为自己有个帅哥哥已经对别的帅哥产生免疫了,但自从遇上他,她竟然情不自禁地开始关注他,开始犯花痴。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他从校门口经过,误打误撞成为她“男朋友”,从此两人结下梁子,但他们从未想过,两人之间的羁绊在小时候就已定下,促使他们最后走到一起。【男追女√】【作者大大很懒√】【傲娇季少爷vs蠢萌韩妹纸】【满满的狗粮√】
  • 门外汉搞科技

    门外汉搞科技

    秘书:老板你看我们是世界五百强了!凌皓:这才只是刚刚开始,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是这小小的地球。秘书:老板的意思是将来我们还可以去月球?凌皓:那只是一个支点! 秘书:我们还能去火星,哇塞!太不可思议了!!! 凌皓:不,将来我们的足迹会踏遍宇宙任何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