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51400000003

第3章 经济报道必备的基础知识

阅读提示: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与经济相关。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费用,家庭的收入,都与经济息息相关。经济围绕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作为一名财经新闻记者,不仅要对围绕在生活中的经济信息有新闻学的敏感,更要有专业性的经济学的知识。从1995年起,《中华工商时报》就开创了从经济专业毕业生中物色和培养财经记者的先河。当然,并非任何好的财经记者都是经济科班出身,入行以后对财经知识的学习则显得更为重要。

一、经济学原理的基础知识

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普遍存在于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中。这些共产主义国家运行的前提是,政府的中央计划者能在最正确的位置上指导经济活动。这些计划者决定生产什么物品与提供何种劳务,生产多少,以及谁来生产和消费这些物品与劳务。支撑中央计划的理论是,只有政府才能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

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崩溃可能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上最重要的变化。现在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企业决定雇用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入买什么。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乍一看,市场经济的成功是一个谜。千百万利己的家庭和企业分散作出决策似乎会引起混乱。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1776年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经济学中最有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斯密在这本书中解释了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施展它的魔力。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出卖什么时关注价格,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自发地调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协调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能力。而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共产主义国家中,价格并不是在市场上决定的,而是由中央计划者指定。这些计划者缺乏那种在价格对市场力量自由地做出反应时反映在价格中的信息。计划经济之所以有缺陷,正是因为它们在管理经济时把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束缚起来了。

2.市场失灵和国家干预

虽然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但这个规律也有一些重要的例外。“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时“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污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厂并不承担它排放烟尘的全部成本,它就会大量排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可以通过环境保护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势力。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假设镇里的每个人都需要水,但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一个垄断者。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而正常情况下“看不见的手”正是以这种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你将会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另外,“看不见的手”也不能确保公平地分配经济成果。市场经济根据人们生产其他人愿意买的东西的能力来给予报酬。世界上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赚的钱比世界上最优秀的棋手多,只是因为人们愿意为看篮球比赛支付更多的钱。“看不见的手”并没有保证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品,体面的衣服和充分的医疗保健。这就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当的干预。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这意味着,大多数政策的目标要不就是把经济蛋糕做大,要不就是改变蛋糕的分割。许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税和福利制度)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公共政策并非上帝制定的,而是由极不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的。有时所设计的政策只是为了有利于政治上有权势的人。有时政策由动机良好但信息不充分的领导人制定。

3.商品和货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到农贸市场购买粮食、蔬菜、水果,到商店购买油、盐、酱、醋、服装、鞋帽。这些需要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这些物品,是人们耗费一定的劳动生产出来的。人们生产这些物品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拿到市场上去交换。这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商品是通过交换进入社会消费以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产品成为商品是以交换为前提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然而,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交换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成功实现物物交换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或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在长期的交换过程中,人们找到了克服“商品—商品”交换困难的办法,这就是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种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便成为一般等价物,它表现为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早期有牲畜、布帛、贝壳等。后来,贵金属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具有五种基本的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货币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但是并不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正比。用公式表示: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使用价值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因此它们可以相互比较。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恩格斯曾指出:“经济学所知道的唯一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价值,作为一个商品经济范畴,其历史性就是由商品的历史性所决定的。在商品生产以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社会的生产和分配排除了交换,从而排除了产品向商品的转化和随之而来的产品向价值的转化。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的生产和分配也排除了交换,从而也排除了产品向商品的转化和随之而来的产品向价值的转化;价值作为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也将随商品的消亡而不再存在。资本主义不构成商品经济的全部历史,但却是其最发达的阶段。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商品生产取得了统治地位;“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于是,价值和价值规律便在生产、交换、分配等领域中,有了广泛的意义和作用。同时,还需要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商品和价值,从范畴的一般意义上说,等同于其他商品经济,但又有其建立在雇佣劳动制度基础的特点的不同意义。

由于商品是劳动的产品,商品的交换,在一开始就很自然地,要以其所包含的劳动量为基础。但是这种计量和比较又不能直接或绝对地用劳动或工作时长来表达。它只能通过交换,“迂回地、相对地通过另外一个代表等量的社会劳动时间的商品把它表现出来”。换言之,价值只能以交换价值为其具体的表达形式。货币则缩短了这个迂回的途径。于是,价值的表达取得了货币形态——价格。

5.价格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衡量,表现为价格。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规定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要求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并不总与价值相一致,甚至可以说,经常不一致。在市场上,价格通常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主要是由市场上的商品供应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恩格斯说:“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在经济生活中,价格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出卖什么时关注价格,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经济生活中大部分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即需求量随着价格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下降而增加。

由于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所以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根据习惯,冰激凌价格在纵轴,而冰激凌需求量在横轴。把价格与需求量联系在一起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需求曲线。

而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即供给量随着价格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下降而减少,同时有对应的供给表与向左下方倾斜的供给曲线。供给和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被称为市场的均衡。这两条曲线相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而相交时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时,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正好与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平衡。均衡价格有时也被称为市场出清价格,因为在这种价格时,市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得到满足:买者买到了他想买的所有东西,而卖者卖出了他想卖的所有东西。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规律表明,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使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可以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小,可以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什么因素决定一种物品的需求富有弹性还是缺乏弹性呢?由于任何一种物品的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所以,需求的价格弹性取决于许多形成个人欲望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因素。但是,根据经验,我们可以说出某些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一般规律。

必需品与奢侈品 必需品倾向于需求缺乏弹性,而奢侈品倾向于需求富有弹性。当看病的价格上升时,尽管人们会比平常看病的次数少一些,但不会大幅度地改变他们看病的次数。与此相比,当游艇价格上升时,游艇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原因是大多数人把看病作为必需品,而把游艇作为奢侈品。当然,一种物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并不取决于物品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取决于买者的偏好。对于一个热衷于航行而不太关注自己健康的水手来说,游艇可能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而看病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奢侈品。

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往往较富有需求弹性,因为消费者从这种物品转向其他物品较为容易。例如,黄油和人造黄油很容易互相替代。假设人造黄油的价格不变,黄油价格略有上升,就会引起黄油销售量大大减少。与此相比,由于鸡蛋是一没有相近替代品的食物,鸡蛋的需求弹性就小于黄油。

市场的定义 在任何一个市场上,需求弹性都取决于我们所划出的市场界线。范围小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范围大的市场,因为范围小的市场上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例如,食物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它的需求相当缺乏弹性是因为没有好的食物替代品。冰激凌是一个较狭义的范畴,它的需求较富有弹性是因为容易用其他甜点来替代冰激凌。香草冰激凌是一个非常狭义的范畴,它的需求非常富有弹性是因为其他口味的冰激凌几乎可以完全替代香草冰激凌。

时间的长短 物品往往随着时间变长而需求更富有弹性。当汽油价格上升时,在最初的几个月中汽油的需求量只略有减少。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购买更省油的汽车,转向公共交通,或迁移到离工作地方近的地点。在几年之内,汽油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6.资本

从商品萌芽的产生,经过扩大和发展,直至后来最发达的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过程可分为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两个阶段。二者的共同特征为自由交换,自由竞争,等价交换等。但二者又有不同的本质差异。在简单商品生产阶段,商品只是单纯作为商品来交换的。互换的共同体,或者后来的私人,占有其自己的生产资料和其全部产品,剩余劳动的产品归于共同体或私人的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生产阶段,商品就“不只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资本占有了生产资料,得到全部劳动产品,直接的生产者只得到相当于他们必要劳动部分的产品;剩余劳动的产品以剩余价值的形式归于资本。

资本是指经济中设备与建筑物的存量。资本存量包括农民的拖拉机、制造商的工厂,以及教师的黑板等。资本的本质在于它本身是可以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当一家电脑企业生产新的软件程序时,它要用程序员的时间(劳动)、它的机构所处的实际空间(土地)以及办公楼和电脑设备(资本)。同样,当一个加油站出售汽油时,它用服务员的时间(劳动)、实际空间(土地)和油库与油泵(资本)。

投资于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叫产业资本。产业资本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要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从它的某一种形式出发,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实现价值增值,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产业资本家要使其资本循环顺利进行,一方面他必须把全部资源按一定比例分成三个部门,使三种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另一方面,他还必须使不同部门的资本依次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保持资本三种形式在时间上的相互转化。

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物质形态全部参与生产过程,供多个生产过程使用,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流动资本是以原件、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和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其中,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全部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一次转移到商品中去,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不是转移到产品中去,而是由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再生产出来,在商品出售后重新回到资本家手中。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慢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生产资本的周转速度取决于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二者各自的周转速度。

另外,还存在一种资本,尽管它不如物质资本具体,但对经济的生产同样重要,即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的积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类型是教育。与所有资本形式一样,教育代表为了提高未来生产率而在某一时点的资源支出。但是,与对其他资本形式的投资不同,教育投资是与一个特定的人相联系的,这种联系使教育成为人力资本。一般来说,人力资本较多的工人平均收入高于人力资本少的工人。例如,美国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比高中毕业的工人高65%。这种巨大差额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得到证明。在发展中国家这种差距往往更大,在那些国家受过教育的工人供给稀缺。

资本收入的各种形式:

当讨论资本所有者赚得的收入时,我们一直暗含着假设家庭拥有资本,并租给使用资本的企业。这种假设使我们关于资本所有者如何得到报酬的分析简单化,但这并不完全是现实的。实际上,企业通常拥有它们所用的资本,因此,它们从这种资本中得到了收入。

这些收入最终要由企业的各种方式支付给家庭。一些是以利息的形式支付给借给企业钱的家庭。债券持有者和银行储户是获得利息者的两个例子。因此,当你从你的银行账户上得到利息时,那种收入是经济中资本收入的一部分。

此外,一些资本收入以股息的形式支付给家庭。股息是企业支付给企业股东的。股东是购买了部分企业所有权,从而有权分享企业利润的人。企业并不一定要以利息和股息的形式把收入全部支付给家庭。它也可以在企业内保留一部分收入并用这些收入购买增加的资本。虽然这些保留的收入没有支付给企业股东,但股东仍然可以从中获益。由于保留收入增加了企业拥有的资本量,它们往往会增加未来的收入,从而提高了企业股票的价值。

7.贸易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差别引起了贸易的好处。亚当·斯密在1776年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内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制造他自己的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不想制作他自己的衣服,而雇裁缝制作。农民不想缝衣,也不想制鞋,而宁愿雇用那些不同的工匠去做。他们都感到,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投入到比周围的人有优势的方面,通过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或同样的东西,即一部分的价格,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其他物品。这本书是贸易与经济上相互依存分析的里程碑。

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而且,经济蛋糕规模的这种扩大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换句话说,只要两个人有不同的机会成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以低于自己生产时的机会成本的价格得到一种物品,而从贸易中获益。

个人可以从专业化和相互贸易中获益,不同国家的人也可以这样。假设有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生产两种物品,食物和汽车。假设两国汽车同样好:美国工人和日本工人每人每月能生产一辆汽车。与此相比,由于美国的土地更多、更好,它生产食物更有利:美国每个工人每月能生产2吨食物,而日本每个工人每月只能生产1吨食物。

比较优势原理说明,每种物品应该由生产这种物品机会成本较少的国家生产。由于美国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2吨食物,但日本只是1吨食物,所以,日本在生产汽车上有比较优势。日本应该生产多于自己使用需要的汽车,并把一些汽车出口到美国。同样,由于日本1吨食物的机会成本是一辆汽车,而美国只是0.5辆汽车,所以,美国在生产食物上有比较优势。美国应该生产多于自己消费需要的食物,并把一些食物出口到日本。通过专业化和贸易,两国都可以有更多食物和更多汽车。

但现实中各国之间贸易所涉及的问题比我们这个例子所说明的要复杂得多,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许多具有不同利益的人,即使国际贸易可以使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状况变好,但也会使一些人的状况变坏。当美国出口食物而进口汽车时,对美国农民和对美国汽车工人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是,与政治家和政治评论家所说的观点相反,国际贸易并不像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些国家是胜利者,而其他国家是失败者。贸易使所有国家都可以实现更大的繁荣。

二、经济生活中的具体概念

1.银行

我国目前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格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这一格局将持续向现代化的方向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其具体职能有: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制定和组织实施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负责数据汇总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按照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政策性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1994年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设出来的三家政策性银行。它们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且根据具体分工的不同,服务于特定的领域。

国家开发银行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筹集和引导境内外资金,向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大中型基建和技改等政策项目发放贷款;中国进出口银行是执行国家产业和外贸政策,为扩大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等。

以上三家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财政拨付;二是由原来的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划出的资本金;三是发行金融债券。到2007年年末,三家政策性银行合计发放的政策性贷款占该年全国金融业贷款总量的12.29%。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式的发展,三家政策性银行都面临改革与转型的任务。

国有商业银行

处于我国金融中介体系中主体地位的是五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前四家曾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无论在人员和机构网点数量上,还是在资产规模及市场占有份额上,在我国整个金融领域中均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大银行的排序中也处于较前列的位置。国有商业银行是从计划体制下的“大一统”银行体系演化而来的。垄断经营、机构臃肿、人员过多,阻碍着效率的提高。自2003年以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四家银行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中。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包括:(1)吸收公众存款;(2)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3)办理国内外结算;(4)办理票据贴现;(5)发行金融债券;(6)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7)买卖政府债券;(8)从事同业拆借;(9)买卖、代理买卖外汇;(10)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11)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12)提供保管箱服务;(13)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其他商业银行

1986年国家决定重新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以来,我国陆续建立了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和渤海银行。

这些商业银行在筹建之初绝大多数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有企业集团或公司出资创建的,即以国有资本为主,而且大多没有采取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近些年,它们先后实行了股份制改造。

此外,伴随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已开启允许国外资本参股国内银行的通路。比如1996年年底,亚洲开发银行投资2000万元入股中国光大银行。2002年9月,美国新桥投资集团作为国外战略投资者进入深圳发展银行;因此,深圳发展银行成为我国上市银行由外资收购股份的第一家。再如,近年有国际金融公司入股兴业银行,花旗集团入股广东发展银行,德意志银行入股华夏银行等。

1998年,从北京开始,陆续出现了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商业银行。它们是由各城市原来的城市合作银行合并组建而成的,而原来的城市合作银行则是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的。这些城市商业银行是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组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功能是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融通资金,重点为城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的作用:

商业银行区别于一般工商业的地方,在于它的特定经营活动内容和职能

作用:

(1)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通过吸收存款,动员和集中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本,再通过贷款或投资方式将这些货币资本提供给经营产业的资本家使用,银行成为货币资本贷出者与借入者之间的中介人。这有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货币资本。

(2)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通过为各个资本家开立账户,充当资本家之间货币结算与货币收付的中间人。在这里,银行是以资本家的账户和出纳的资格出现的,由此可加速资本周转。

(3)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将原来预定用于消费的积蓄和收入,通过银行汇集起来,提供给企业家作为资本运用。这可以扩大社会资本总额。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在上述各项业务的基础上,商业银行成为银行券和存款货币的创造者。发行银行券的权利后来被取消了,但在组织支票转账基础上对存款货币的创造,则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公司

19世纪以来,一种与独资企业及合伙企业不同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当前,在工业化国家中,较大的工商业大都以这种形式出现。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大公司,更无不采用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股份公司是其主要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是股份公司的典型形式。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以下特点:(1)公司的资本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股票面值相等,每股金额不大,一般公众有可能认购。现在大多的股票都是一个货币单位(如1元、1镑等)一股。(2)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权证,其持有人称为股东,股东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所谓有限责任,是说当公司的资产不抵负债时,如果认股时已交足认购金额,股东除去已投入股票的资本外,不再负任何责任,而不管公司的净负债有多大。(3)股票一般规定不能退股,但可以出售、转让。相应地,各国均组织有专门的股票市场。(4)股东可根据其所持股票数量而有相应的投票权。但分散的小量股票的持有者,这种投票权实际上没有多大意义;真正的决策者是少数持有巨额股票的股东。而大量小股东,之所以买股票,不过是选择一种保存自己财富的形式。(5)公司的经营绝大部分是由专门的经理人员进行。他们并不必须是资本的所有者。

资本,它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资本的所有权,即资本属于谁;二是资本的职能,即赚取利润的职能,这个职能只有通过资本的运用才能实现。这两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资本家本人运用自己的资本,实现资本的职能。但也可能是分离的,如资本家委托旁人经营,而实现的资本收益由资本家分一部分给经营者。股份公司的出现使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出现了有本质意义的发展。

从所有权来说,一个股份公司的资本不仅不是一个人的资本,也不是几个人的资本,而是很多人的资本,因而这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资本。在这种形势下,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必然要分离的。如果说,一个资本家独资或几个资本家合伙,他们可以选择是自己经营还是请人经营,那么在股份制下,众多的股东一般是不可能自己直接经营的。在股份公司发展的基础上,经理人员形成了一个阶层,他们不是资本的所有者,而只是执行资本的职能。在这里,资本的所有权已不再是发挥资本职能的前提。

3.债券

发行债券是企业或政府筹措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筹资期限1年以上的债券称为长期债券。债券这种资金借贷的证书,包括债务的面额、期限、债务证书的发行人、利率、利息支付方式等内容。

长期政府债券由政府发行。有的附有息票,以定期付息、到期还本,有的则以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方式支付本息。利率或采取固定利率,或采取浮动利率。我国目前有财政部直接发行的债券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券。前者称为国债,后者称为政策性金融债。

公司债券是由公司——金融机构类公司以及非金融机构类公司——发行的债券,是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重要工具,一般期限在10年以上。公司债的发行人资产信用状况千差万别,公司债的风险也远远高于政府债券,因此,公司债券的发行与交易一般需要先通过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我国公司债的发行尚有待推进。

初级市场是组织证券发行的市场。凡新公司成立发行股票,老公司增资补充发行股票,政府及工商企业发行债券等,均构成初级市场活动的内容。

二级市场也称次级市场,是对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交易的市场,当股东想转让股票或债券持有人想将未到期债券提前变现时,均需在二级市场上寻找买主。当希望将资金投资于股票或者债券等长期金融工具的人想进行此类投资时,可以进入二级市场,从希望提前变现的投资者手中购买证券。因此,二级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实现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有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初级市场是二级市场存在的前提,没有证券发行,自然谈不上证券的再买卖;有了发行市场,还必须有二级市场;否则,新发行的证券就会由于缺乏流动性而难以推销,从而导致初级市场萎缩以致无法存在。

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是金融监管的重要部分。世界各国都存在金融监管,虽然监管的体制和方法各有不同,但对监管均极为重视,而且国际的金融监管也在有力地推进。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证券市场实行监督管理,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在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证券监管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1)制定有关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并依法行使审批或者核准权。

(2)依法对证券的发行、交易、登记、托管、结算,进行监督管理。

(3)依法对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资信评估机构以及从事证券业务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证券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4)依法制定从事证券业务人员的资格标准和行为准则,并监督实施。

(5)依法监督检查证券发行和交易的信息公开情况。

(6)依法对证券业协会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7)依法对违反证券市场监督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金融工具,除去钞票和银行存款外,其他金融工具,如票据、大额存单、债券和股票等通称有价证券。有价证券绝大部分都有票面价值,简称面值,即注明该有价证券代表多少货币单位。但是,它们在交易中均有不同于面值的市值、市场价值,也常称市场价格、市价。

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经常波动。其中,期限短的证券价格波动幅度小一些,期限长的证券价格波动幅度大一些;没有固定收益的证券价格波动幅度比有固定收益的证券波动大一些。利率的变动,以及经济周期、战争、自然灾害、政治事件等,对证券价格或大或小都有影响。

证券价格指数是描述证券市场总的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标,主要有股票价格指数和债券价格指数。目前,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股价指数有:美国的道琼斯工业平均股价指数、英国的“金融时报”指数、法国的巴黎CAC指数、德国的法兰克福DAX指数、日本的日经平均股价指数、香港的恒生指数、新加坡的海峡指数等。我国的股价指数主要有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

4.国债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我国自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到2013年,国债总额已超过5万亿元。

国债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以及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流动性强,利率也较其他债券低。我国的国债专指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由国家财政信誉作担保,信誉度非常高,历来有“金边债券”之称,稳健型投资者喜欢投资国债。其种类有凭证式国债、实物式国债、记账式国债三种。国债较银行储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1)发行国债可起到弥补国民经济运行中投资小于储蓄的缺口的特殊作用,而银行储蓄仅仅是为了吸收社会民众手中暂时不用的资金。(2)发行国债是行使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而银行储蓄只表现为一种金融信用关系的存在。(3)国债利率应是资本市场的基准利率,而银行储蓄是无法起到这种信用工具作用的。

购买国债对于普通市民是相对保险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是最低的,是以国家信誉为担保的,所以有“金边债券”的美称,相对而言,这是一种具有高度安全性、融资规模可以巨大且变现灵便的信用工具。但国债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就是时间问题,国债的偿还周期一般较长。如果市民将大部分资金投入了国债。在偿还期限未到之前,如果急需用钱就会遇到周转不灵的困境。所以国债不可一次购买太多。

5.股票

股票市场是专门对股票进行公开交易的市场,包括股票的发行和转让。股票是由股份公司发行的权益凭证,代表持有者对公司资产和收益的剩余要求权。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即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受的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它来源于企业利润。公司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如果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反而要赔本。这是购买股票的一种风险。投资股票的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运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使股票投资者有可能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大部分股票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称为证券交易所,如我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最早出现在欧洲国家。1773年,伦敦成立了第一家股票交易所。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正式成立是在19世纪初。现在,所有经济发达的国家均拥有几家规模庞大的证券交易所。

证券交易所只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公开交易的场所,它本身并不参加交易。能够进入证券交易所从事交易的,必须取得交易所会员资格。会员资格的取得历来均有各种严格限制并需缴纳巨额会费。会员有两类:经纪人和交易商。前者只能充当证券买者与卖者的中间人,从事代客买卖业务,收入来自佣金;后者则可以直接进行证券买卖,收入来自买卖差价。一般客户如果有买卖上市证券的需要,首先需在经纪人处开设账户,取得委托买卖证券的资格。当客户认为需要以怎样的价格买卖哪种证券时,应向经纪人发出指令;经纪人将客户的指令传递给它在交易所的场内交易员,交易员则按指令要求进行交易。

交易所内的证券交易是通过竞价成交的。竞价成交后,还需办理交割和过户的手续。交割,是指买方付款取货与卖方交货收款的手续。过户手续仅对股票购买人而言。如为记名股票,买者须到发行股票的公司或其委托部门办理过户手续,方可成为该公司股东。股票的交易也可在场外交易市场进行。与交易所比较,场外交易市场在信息公开程度及对上市公司质量的要求上比较低,从而为没有在交易所登记上市的证券创造交易机会。由于场外交易的相当部分是在证券商的柜台上进行的,所以也有“柜台交易”或“店头交易”的称谓。

知识链接:股市术语

(1)A股:A股是中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A股市场于1990年成立。

(2)B股:B股是中国大陆公司发行的人民币特种股票,在国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以外币交易。B股场于1992年建立,2001年2月19日前,仅限外国投资者买卖。2001年2月19日后,B股市场对国内投资者开放。

(3)k线:也称为日本线,起源于日本。k线是一条柱状的线条,由影线和实体组成。线在实体上方的部分叫上影线,下方的部分叫下影线。实体分阳线和阴线两种,又称红(阳)线和黑(阴)线。一条k线的记录就是某一种股票一天的价格变动情况。k线类的研究手法是侧重若干天的k线组号情况,推测证券市场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而判断证券市场多空双方谁占优势,是暂时的,还是决定性的。其中k线图是进行各种技术分析的最重要的图表。

(4)牛市:又称为多头市场,指股价长期保持上涨趋势的市场,其变动特征为一连串的大涨小跌。股市行情看涨,前景向好,交易活跃。

(5)熊市:又称为空头市场,指股价呈长期下降趋势的市场,空头市场中,股价的变动情况是大跌小涨。

(6)板块:指属于同一地区、同一产业或在某一方面具有同一特征的股票。

(7)成长股:指新添的有前途的产业中,利润增长率较高的企业股票。成长股的股价呈不断上涨趋势。

(8)蓝筹股:指盈利能力突出,并能长期保持良好经营业绩,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公司发行的股票,其红利丰厚且安全性很高。

(9)投机股:指那些价格极不稳定或其公司前景不明确的股票。

(10)绩优股:指过去业绩有良好表现的股票。

(11)平仓:把原来买入的沽出;或把原来的沽出买回。

(12)套牢:是指进行股票交易时所遭遇的交易风险。例如投资者预计股价将上涨,但在买进后股价却一直呈下跌趋势,这种现象称为多头套牢。相反,投资者预计股价将下跌,将所借股票放空卖出,但股价却一直上涨,这种现象称为空头套牢。

(13)“坐轿子”:目光锐利或事先得到信息的投资人,在大户暗中买进或卖出时,或在利多或利空消息公布前,先期买进或卖出股票,待散户大量跟进或跟出,造成股价大幅度上涨或下跌时,再卖出或买回,坐享厚利,这就叫“坐轿子”。

(14)“抬轿子”:利多或利空消息公布后,认为股价将大幅度变动,跟着抢进抢出,获利有限,甚至常被套牢的人,就是给别人“抬轿子”。

(15)崩盘:崩盘即证券市场上由于某种利空原因,出现了证券大量抛出,导致证券市场价格无限度下跌,不知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停止。这种接连不断地大量抛出证券的现象也称为卖盘大量涌现。

三、经济学领域主要代表人物

1.亚当·斯密(Adam Smith)——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奠基者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伟大的代表,是工场手工业和产业革命前夕集大成的经济学家,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创建者,素有“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的称号。亚当·斯密生于苏格兰法夫郡的克科第。14岁考入当时苏格兰的工业中心——格拉斯哥大学,后转入牛津大学。他的伦理学讲义在1759年作为《道德情操论》出版,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1764年,他辞退了大学教授的职务,担任布克莱公爵的私人教师。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重农学派代表魁奈和杜尔阁等名流,这对他的经济学说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1776年,斯密出版《国富论》。《国富论》是一部举世公认的划时代的、不朽的名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国富论》以其严密的结构、深邃的结论、通俗生动的文字和精彩广博的例证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它所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而且囊括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在该书里,斯密构建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概括了古典经济学在它的形成阶段的理论成就。

主要著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

《道德情操论》从道德的高度,阐述了以同情说为基础的道德评价论、德性论,其中包含道德准则和道德评价的共同标准及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强调。斯密认为,同情是人的本性,关心别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把别人的幸福看成自己的事情的牵挂,这就是同情。同情(利他)和利己同样是人的天性。在亚当·斯密看来,只有当全社会的成员都具有同情心,以此作为行为的准则时,社会才会有和谐、安定和进步。由此可见,《道德情操论》提出的问题是:以自利为基础的市场机制必须用以利他为基础的道德情感来协调。人们之间不仅要自利,而且要利他,通过人的这两种天性来达到利益的天然一致。

《国富论》是西方经济学史上的光辉著作,是世纪经济思想的顶峰。全书共为五篇。

第一篇分析了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分析了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问题。在这篇中,斯密从分工出发,研究交换、货币和交换价值,并对财富的分配情况即工资、利润和地租进行了分析。

第二篇涉及“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在这篇中,斯密从资财中区分出资本这个范畴,分析了资本的性质,区分了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考察了资本的各种形态,即工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问题。在这篇里还对资本积累的情况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

第三篇论述了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问题。在这篇中,斯密研究了国民财富如何增长的问题,探讨了中世纪欧洲农业的衰落和对社会繁荣的影响问题,分析了促进和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第四篇论述了政治经济学体系。在这篇中,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的一些观点,也认真分析了重农主义的思想体系。他认为贸易统制的理论阻碍了国民财富的增长,强调经济上自由放任。

第五篇研究了君主或国家的收入问题。在这篇中,斯密论述了国家的财政对国民财富的影响。他把财政支出分为国防、司法、政府本身开支和教育等几个方面,主张实行廉价政府,减少政府开支,同时对工资、利润和地租进行公平征税,以增加国民财富。

在这本书中,斯密比以前一切经济学家更深刻得多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部联系,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个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指出:“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主要名言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任何人都会向他人提议进行某种交易。每个提议都是这样的:把我想要得到的东西给我,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我们正是以这种方式相互从他人那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更大的利益。”

“引出上述许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尽管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它是不以这广大效用为目标的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

“我们之所以能够得到食物,并不是因为屠夫、酿酒师或者面包师的仁慈,而是因为他们关心他们自己的利益;我们针对的不是他们的人性,而是他们的‘利己主义’;我们也从来不对他们谈起我们的需要,而只是谈到他们的利益。除了乞丐,没有人愿意以他人的恩赐为生。”

“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2.马克思(Karl Marx)——资产阶级的第一掘墓人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者,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818年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犹太家庭。曾先后就读于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主修法律,于1841年获得耶拿大学的博士学位。1842年10月至1843年3月,他曾任《莱茵报》主编。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最早的经济学著作。1847年出版《哲学的贫困》,年底作《雇佣劳动与资本》,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1848年2月,他和恩格斯接受同盟委托,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

主要著作:《资本论》

《资本论》被认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这部伟大的科学巨著,以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阐明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资本论》共分为三卷,主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交换关系以及经济运动的规律,第一卷阐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核心问题是剖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卷阐述了资本的流通过程,核心问题是剖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第三卷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和剩余价值理论,核心问题是剖析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历史以及剩余价值的分配。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辩证逻辑,在《资本论》中达到了自己发展的高度水平。它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细胞商品分析起,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说明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对历史进步的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科学地揭示出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会越来越尖锐化,最终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进而让位于更高级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

作为一部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著作,《资本论》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使之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斗争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同时,它还包含着马克思在历史、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闪烁着天才火花的思想,它在各方面都蕴含着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的宝藏。

主要名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如果我们选择了使我们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人类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屈服在它的重负之下,因为这是为一切人而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体会到的就不是无谓的、有限的、利己主义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的人。”

“人类要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必须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充分发展生产力,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进入‘像人一样地生活’的理想状态,达到人类最终目的。”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树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用自己不变的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3.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20世纪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1883年出生于英国剑桥市一个颇有名望的经济学家庭,190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后兴趣转向经济学领域。凯恩斯一生角色多姿多彩,除了科研、教学之外,还曾在财政皇家委员会、财政部等部门工作。凯恩斯不仅积极参与政治方面的活动,也经营私人企业,从事金融投机事业,是有史以来最富有的西方经济学家之一。经济学的天才头脑加上勤奋的双手,一生的学术成就硕果累累,其中他的著作《货币改革论》和《货币论》以及《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并称为凯恩斯经济思想发展的三部曲,由此登上了宏观经济学奠基人的宝座,并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被人们盛誉为“经济学领域的哥白尼”。

凯恩斯、斯密、马克思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经济学史上的三位泰斗。凯恩斯创立了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提出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对策。比起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较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现实。他强调国家干预,建议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对缓和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实际上战后资本主义的一度繁荣和凯恩斯主义是分不开的,凯恩斯也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他的学说统治了“二战”后4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界,成为西方各国的官方经济学。

主要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西方经济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在《通论》中,凯恩斯指出:“本书着重在研究何种决定力量使得总产量与总就业量改变”。“本书分析之最终目的,乃在发现何者决定就业量”。基于这个目的,《通论》全书包括序言及六篇。第一篇为引论,阐述了有效需求原理,这一原理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础。他着重指出:“消费倾向之分析、资本之边际效率之定义,以及利率论,乃是我们现有知识中之三大缺陷,必须弥补。”第二篇凯恩斯对几个重要定义进行了阐述。首先阐述了预期、就业和收入等定义。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储蓄和投资,表述了“储蓄等于投资”的公式。第三篇到第五篇凯恩斯分别研究了消费倾向、投资引诱和货币工资与物价等问题。该书系统分析了危机发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在西方引发了一次经济思想的革命“凯恩斯革命”。该书侧重于总量分析,补充了古典学派以及新古典学派的微观分析方法,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总体过程,从而奠定了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由于该书的巨大影响,凯恩斯不但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而且被认为能与亚当·斯密相提并论。有的西方学者甚至把该书对世界的重要性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等同齐观。《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新经济理论的过渡,标志着凯恩斯经济学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主要名言

“在长期内,我们终将死去。”

“无论经济学家与政治哲学家的思想观点正确与否,他们都比我们普通人看问题深刻得多。实际上,世界几乎没什么规则可循。一些有识之士,深信他们自己不受任何空谈家的影响,然而他们却往往成为一些已故经济学家的忠实追随者。有权势的狂人们,听到一些流言蜚语,于是开始从几年前的学术文人那里汲取狂热的思想。”

“如果要断言货币是刺激经济体系活动的酒,就必须记住,在酒杯与嘴唇之间是有几次溢漏的。”

“我认为把经济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价值论与分配论,另一部分是货币论,实在是错误的分法。我以为正确的两分法应当是:一面是关于一厂或一业的理论,研究如何把一特定资源分配于各种用途,其报酬为如何等;另一面是适用于社会全体的产量论及就业论。”

“要使消费倾向与投资引诱二者互相适应,故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这从19世纪政论家看来,或从当代美国理财家看来,恐怕要认为是对于个人主义之极大侵犯。然而我为之辩护,认为这是唯一切实办法,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之全部毁灭;又是必要条件,可以让私人策动力有适当运用。”

4.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新古典综合体系的创立人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2009),1915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20岁时,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后获得了哈佛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经济理论的运营意义”,获哈佛大学威尔斯奖。在1947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保罗·道格拉斯以学会会长的身份把美国第一届克拉克奖章授予了当时未满40岁的萨缪尔森,并预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将有无可限量的前途。果然,萨缪尔森不负所望。1970年,萨缪尔森由于发展了静态与动态经济理论并提高了经济科学分析水平而被授予了世界经济学的最高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是新古典综合派代表人物。他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看似矛盾,其实具有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不但存在“综合”的可能,而且存在“综合”的必要。萨缪尔森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结合在一起,把前者称为微观经济学,把后者称为宏观经济学,形成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

主要著作:《经济学》和《经济分析的基础》

《经济学》是萨缪尔森的代表作,是当代西方国家最流行的教科书,风靡一时,影响很广。萨缪尔森把以新古典学派为代表的传统庸俗经济学当作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理论,把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当作考察总量问题的宏观经济理论。他认为这两种理论并非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现代西方国家经济属于“混合经济”,在“混合经济”中,存在私营部门和公营部门。他认为,西方国家经济之所以有效率,就是因为市场制度能够调节私营部门按照高效的原则运行,并且公营部门的干预保证了私营部门的高效运行。

在《经济学》中,萨缪尔森把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西方经济理论加以综合,形成了一个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以及各种主要经济学说在内的庞大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最大特点就是折中与综合。该书结构完整,体系庞大,内容丰富,思路新颖。自1948年第一版出版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多次重版,至1998年已印行至第十六版。目前该书已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阿拉伯文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字,发行量已超过1000万册。

《经济分析的基础》为现代西方数理经济学奠定了基础。该书以古典数学为工具,对新古典经济学作了总结。它对西方经济学所作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将数学形式主义与新古典理论结合在一起,开创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在书中萨缪尔森用数学方法系统地概述、分析和总结了西方经济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并试图从两个最一般的原理,即最大化原理和对应原理实证性地推导出比较均衡论中的所有重要结论。在用数学方法重新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他提出了若干新见解,着重对比较静态学和动态学理论作了补充和发展。其二是在分析总结已有理论的同时,在经济学某些专门领域提出新的理论。他关于最大化原理和对应原理的论述,关于性质、成本和生产函数、消费理论的分析论,显示的偏好理论和动态稳定性理论的分析,对西方经济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主要名言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的研究一文不值,只是为了自身的荣耀。”

“市场经济最终的主宰是消费者和技术。”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大萧条年代里,很多人转而信奉凯恩斯主义。那时极度衰退的反例成为现实情况。1938年,国库券利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即使是货币主义者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感到失望。”

“斯密向个人主义发出两次赞美的欢呼,但对于世纪前的那种政府干预他只是微表称赞。毫无疑问,斯密是对的,那时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大部分都有害于繁荣和自由。事实上,今天仍需重申斯密所讲过的话:政府的良好企图是不够的,如果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考虑行为所产生的后果。”

5.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黑人发展经济学家

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hur Lewis,1915-1991),1915年出生于英属西印度群岛的圣·卢西亚岛,1940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43年,刘易斯曾被英国政府任命为英国殖民地经济顾问委员会的负责人,对英国殖民地的经济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这是他经济发展研究的开始。1948年,任曼彻斯特大学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以后,他的研究开始集中于经济发展问题。他的工作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际工作。刘易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1954年发表于《曼彻斯特学报》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这篇文章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著名的“二元”模式,这个“二元”模式不仅奠定了刘易斯整个经济发展理论和政策主张的基础,而且在发展经济学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5年他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一书,对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至今仍被认为是“第一部简明扼要地论述了经济发展问题的巨著”。1979年,刘易斯获得第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著作:《发展计划》

《发展计划》一书是发展经济学的一部影响范围非常广泛的重要著作。这本书的特色不在于理论的分析,而在于实践的应用。刘易斯说,《经济增长理论》是一本纯理论的书,而《发展计划》则强调实际运用。在这本书中,作者阐述了一些对经济发展有指导性或借鉴意义的新思路。该书除前言外,包含四章基本理论和实践。第一章介绍计划的模式,区分了“统制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强调指导性计划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并易于得到投资者的信赖。第二章介绍计划的战略,区分了“高资本密集技术”和“低资本密集技术”,强调了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均衡问题。第三章介绍计划的计算,分析了计划期内的一些基本问题。第四章介绍计划的过程,强调计划机构的组织协调问题。

这本书的结构大体上是按制订计划过程来安排的,把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强调经济发展理论的应用。当然,宏观的发展计划是由政府来制订的,而政府制订计划又离不开经济政策的引导。书中反对古典学派的“看不见的手”的传统观念,强调“一系列政策是私人部门计划的核心”。书中对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主要名言

“倘若农民把节省下来的钱去买金子和珠宝,那不会刺激经济增长。同样,如果他们用这些钱去买更多的土地,它的影响不是提高家业产量,而是改变土地的价格和所有权。对增长来说,起作用的是生产资本的形成,这类资本不一定与工作愿望和节约愿望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行事小心谨慎:首先他们寻求有权势的老爷们的保护,将他们很大一部分财富变为私人贷款;他们还将资金变为容易隐藏和容易转移的财富,如黄金和宝石,而不是像固定资产那样可以失去的东西。因此,在生产性投资变得相当安全,不会受到任意劫掠之前,资本主义经济部门是不可能变得迅速扩大的。”

“所有手工业生产,同工厂生产相比,都具有这样一种优越性:它节省了两个难得的因素,一是资本,一是管理技能。在不发达国家里,资本是十分缺乏的,所以那些与土地和其他资源相比,劳力资源充足的国家,发展一种使用劳动力而不是资本的生产方法是明智的。”

“如在手工艺人和最终消费者之间有一个中间人,这样组织生产最经济。中间人可以储存货物;在商店里安排大型的展览以扩大市场;如果市场需要标准化的产品,可以安排几个手艺人生产相同的物品;如果这种物品本身适合专业分工和集中装配,他可以安排不同的手工艺人生产各种部件然后进行组装。”

“因为最先进的工业国现在对所有其他国家的技术优势比在它们开始自己的工业历程的时候更大。如果欠发达国家不采取特别的保护措施,那么仅仅因为专业化的势头,它们和工业国之间的差距就将继续扩大。为经典经济学家所承认的主张对工业进行暂时的保护的理由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足。”

6.科斯(Ronald Harry Coase)——当代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

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arry Coase,1910-2013),1910年出生于英格兰威尔斯登,1932年获伦敦大学学士学位。“二战”期间,他在政府部门负责统计工作,先后在森林委员会、中央统计局、战时内阁办公室工作。1946年,回到伦敦经济学院,负责教授经济学原理课程,并且继续从事对公用事业特别是邮局和广播事业的研究。1951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英国利物浦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和美国布法罗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1964至1982年任《法学与经济学杂志》主编,1994年任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杰出资深会员。科斯的两篇经典性著作《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91年,由于其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从而获得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法学家兼经济学家。他首先提出了“交易费用”概念和“科斯定理”,阐述了产权理论的基本内容。科斯发现和解释了产权和交易费用如何影响经济的问题,将经济推理应用到法律问题上,掀起了“法律与经济”运动。科斯对经济的体制结构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为创立企业的现代经济理论,为现实主义经济理论做出了基础性贡献。2013年9月2日,科斯在芝加哥去世,享年102岁。

主要著作:《社会成本问题》和《企业的性质》

《社会成本问题》一书是科斯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代表作,其核心思想就是所谓的“科斯定理”。科斯提出并论证了如果法定权利是明确规定的,并且交换法定权利的合同能够强制履行,则法定权利的均衡分配就是有效率的;也曾被概括为在交易成本为零的世界里,不管权利初始是怎样被安排的,当事人之间的谈判和交易都能导致财富最大化安排。虽然研究过本书的经济学家们对科斯定理的认识和概括并不统一,对此,科斯本人也没有做出过明确说明,但是这毫不影响本书以及交易成本在现代制度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的性质》是科斯的代表作之一,被认为是“产权”经济学的开山之作。科斯在书中写道:研究为什么协调在某一情况下是价格机制的工作,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又是企业家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在经济理论的一个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这个鸿沟出现在这样两个假设之间:一个假设(为了某些目的做出的)是,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另一个假设(为了其他一些目的做出的)是,资源的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我们必须说明在实践中影响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基础。

该书探讨了企业的起源及决定其规模的因素,文中说明了企业在一个专业的交换经济中出现的根本原因,对企业的性质进行了开拓性的解释。指出,市场交易不是无摩擦的,存在着交易费用,企业同市场一样也是配置资源的手段,两种机制的选择取决于交易费用的比较,节约交易费用作为企业存在的原因,也界定了企业规模的边界。本书被认为是企业理论的真正出现,在西方经济学界具有重大影响。

主要名言

“在探索企业的定义时,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首先考察经济体制或许是比较合适的。”

“企业的扩张必须达到这一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

“交易费用的高低影响到生产方式的选择,交易费用过高,不仅意味着进行既定的交易活动要耗费更多的资源,而且意味着导致生产费用节约的生产方式无法实现,交易费用的浪费会带来生产费用的浪费。”

“当我们考虑企业应多大时,边际原理就会顺利地发挥作用。这个问题始终是,在组织权威下增加额外交易成本,或是等于由价格机制‘组织’这笔交易所包含的成本。实业家们不断地进行实验,多控制一点或少控制一点交易,用这个办法来维持均衡。最后,这样的分析就使我们更准确地叙述企业家的‘边际产品’的含义。”

同类推荐
  •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中国的法律体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远;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行政性调控如何淡出,市场化调控如何跟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想要什么样的中国……复活风云激荡的过往事件,重现载沉载浮的财经人物,总结中国十余年来在政治经济诸多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人们继续前行的勇气……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
  • 中国经济运行的几个问题

    中国经济运行的几个问题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中国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哪些重要的问题?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会是怎样的?新学期伊始,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主讲《中国经济运行的几个问题》,从通货膨胀、就业问题等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阐释当前经济政策研究的重点;从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城乡一体化、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等方面探讨中国经济运行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强调中国经济中的许多问题,只有在改革中解决,在发展中解决。厉老将和广大研究生分享其从事经济研究的智慧人生,引领研究生体味经济学科学的严谨。
  • 安利直销方法

    安利直销方法

    很难设想,1992年,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其办事处面积仅40平方米,只有4名员工。到1995年4月10日。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正式开业。上市的产品只有5种,包括乐新多用途浓缩清洁剂、碟新浓缩洗洁精、透丽浓缩玻璃清洁剂、丝白洗衣液和速洁浓缩去渍剂。十年后,即2004年,安利(中国)销售额达170亿元人民币,缴纳税款37 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广州的安利(中国)投资总额达2.2亿美元,并在北京及上海设有区域办公室。办公总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拥有4700多名员工。安利在广州建有美国海外最大的生产基地,面积达14.1万平方米,生产、销售四大类共160款产品。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经营最成功的直销公司,安利在公众心目中几乎已经和直销画上了等号。
  • 21世纪资本新论

    21世纪资本新论

    以欧美为代表的全球经济正陷入破产和革命的前奏,《资本论》必须进行新的科学革命,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对此进行了深度的解读,切中要害,直指本质。本书通过对《21世纪资本论》的进一步引申和解读,给出了解决方案,认为资本在21世纪有两层含义:其一,用货币资本推动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和构建消费生产的平衡性;其二,用人本资本、消费资本构建共产、共享的人类美好家园,其实质是人学的复兴和回归。只有以人本资本、消费资本来指导货币资本发展,人类的物质文明才能具有生命力、延续性、革新化。
  • 台湾往事:台湾经济改革故事(1949~1960)

    台湾往事:台湾经济改革故事(1949~1960)

    《台湾往事:台湾经济改革简史(1949-1960)》是台湾知名学者郭岱君撰写的一部关于台湾20世纪50年代经济转型的专著。她参用现存于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的蒋介石日记、国民党党史数据(微缩胶卷)以及几位国民党领导人物的个人数据,再加上作者对当年参与经济建设的老兵的口述访问得到的宝贵史料,让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浮出水面。许多当年在台湾发生的经济问题,正在今日的中国政经舞台上扮演。例探索台湾经济转型的秘诀,对中国大陆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谬灾

    谬灾

    历史被重置了。一场被称为“谬力之变”的横祸席卷了世界,所有人都觉醒了超能力。而人类文明却从此被笼罩在超自然灾难的阴影之中。夏星鸣重生于此世,原本过着平凡安稳的日子,却在机缘巧合之下走上了理谬者的道路。从此,他的人生变得波谲云诡。“愿宇宙获得新生,愿意义得以重铸。”
  • 人工智能:伏羲觉醒

    人工智能:伏羲觉醒

    讲述了一群互联网商界精英围绕着人工智能“伏羲”展开争斗的故事。
  • 异世狂妃:废材战天下

    异世狂妃:废材战天下

    现代的她是冷酷冷血冷艳的金牌特工,异世的她是相府天生毫无灵力的三小姐,人人口中嫌恶的废物,爹不亲,娘不爱,被兄弟姐妹任由欺负,还差点成了灵兽口中之食。一朝穿越,现代的她,成了异世的她,明眸睁开,懦弱无能褪去,拥有的是超强战斗力,战灵兽,战魔法,战天斗地,还成了大法师预言中的命定太子妃。哈,极品废材也能咸鱼大翻身,还有什么是不可能。风华绝代,傲世天下,看极品废材如何绽放璀璨光芒,在异世逍遥赛神仙qq群:293874178,欢迎加入
  • 穿越女配:废柴逆天修仙

    穿越女配:废柴逆天修仙

    因为坑品不好,她被无数读者怨念诅咒,最终导致某天睡梦中她华丽丽的穿进了自己那个写了一半就弃了的坑里!想当初她一时心血来潮,将女主设定成了无比强大金手指无数的主,于是后果就是,她成了那个女主强大崛起路程里的第一块垫脚石,俗称炮灰,而且还是一个空有灵根却无法修炼的废柴!于是,某借尸重生的无良作者为了确保小命无虞,躲女主,泡美男,偶尔炼制几件极品灵器引发整个大陆哄抢……可是为毛,原本应该喜欢女主的男银们却对她青睐有加了?!啊喂女主的后宫们呀,你们别靠姐太近,姐还不想被女主挫骨扬灰啊!——
  • 做一个精于消费的女人

    做一个精于消费的女人

    本书是专为广大女性消费者量身打造的,告诉她们如何确立消费的品位,把握好消费的准则;引导她们理性地购物,控制自己的消费开支;提示她们如何少消费、多购物,实现超值购物;帮助她们识别商品质量,买到自己最中意的商品;提醒她们防范消费陷阱,不被虚假广告欺骗;书中的内容符合广大女性朋友的生活实际,为女性科学理财出谋划策,为她们精于消费献计支招。
  • 雨汐今成第一部

    雨汐今成第一部

    “如果说,我们没有遇见,这一切,应该也不会发生了吧......”早已厌倦了这一切,却依然坚持一切的一切,早就离开你与我,终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如果早知道结局,你还会做这样的选择吗?“没有你,拥有了整个世界又如何!”“对不起啊,我走了,世界很大,却没有我容身的地方......”
  • 今日此生当属谁

    今日此生当属谁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鬼话之与神契约

    鬼话之与神契约

    这是讲诉了一个家族与上古神兽之间千年契约的故事。陈家世代守护的令牌里的秘密,又是什么?令牌里的红衣仙人,到底又是哪路神仙?为何同陈家有这样的契约?陈家小辈开始了解谜之旅,而一路遇到的奇闻异事的背后又暗藏什么?
  • 弟弟是个艺术家

    弟弟是个艺术家

    王磊跟“天才”老弟王宇在娱乐圈横行霸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