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51400000002

第2章 经济新闻导论

阅读提示:

经济学认为,需求产生供给。经济新闻的出现最初源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对于各种经济资讯的需求。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居民个人财富的增长,人们对投资理财和商业操作的信息需求不断高涨,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促使经济新闻向更加专业化的财经新闻转变。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经济新闻又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经济新闻的定义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日常活动,因为它维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延续,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初始动力。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处在由经济关系编织而成的巨大网络中。“经济”一词来源于“经世济民”的缩写,原意为治理国家,有利人民。“经济”可能是当今人类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将经济新闻定义为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一些学者将经济新闻分为四种类型,即市场新闻(特指消费市场)、产经新闻、财经新闻和政经新闻。

关于经济新闻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裴毅然教授在其主编的《经济新闻学概论》中这样定义:“经济新闻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主要的也是最大的经济信息来源之一,它和其他新闻题材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唯一的不同在于内容集中经济领域。因此,就性质而言,经济新闻和其他新闻一样在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传达出经济领域的最新变动。从表现形式上,它是把经济领域最新变动的信息用新闻报道的形式表现出来。”肖鲁仁教授在《经济新闻采写导论》一书中则认为,经济新闻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及时、公开传播的受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的最新状态及发展趋向的信息,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

胡润峰教授认为:经济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工作事实的报道。经济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新闻包括经济消息、经济通讯、经济调查报告和经济时事评论等文种。而狭义的经济新闻则专指经济消息。随着经济内涵的变化,如今不少学者也将经济新闻称为财经新闻。所谓财经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经新闻报道范围覆盖全部社会经济生活和与经济有关的领域,包括从生产到消费、从城市到农村、从宏观到微观,从安全生产到服务质量,从经济工作到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领域。而狭义的财经新闻,则重点关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以及与投资相关的要素市场,并用金融资本市场的视角看中国经济生活。

上述三种定义都有各自的道理,笔者则更倾向于肖鲁仁教授的观点,从性质上看,经济新闻和其他新闻一样在实质上是一种信息,是关于经济领域最新变动的报道,但经济学本身是一门关于选择的学问,经济新闻在人们生活以及经济建设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经济新闻应该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有关经济领域最新动态的信息,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

二、经济新闻的发展脉络

1.古代经济新闻的萌芽

经济信息的传播是人类经济活动发展的产物,经济信息的传播从远古时期即已开始。在文字产生以前,劳动中的信息传递是人类最原始的经济新闻形态。随着人类经济能力的增强,生产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剩余物品开始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阶段,经济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为经济新闻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据史料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十分标准的经济新闻。商人刘宝在州郡都会建造住宅,专养10匹快马往各地传送商情,消息十分灵通,广受各地客商欢迎。尽管在当时,商品经济并不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但是经济新闻的传递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最早的报纸出现。从唐代的进奏院状到延续至清代的宋朝邸报,经济信息一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的进奏院状是古代官方系统沟通信息的一种新形式。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中就有“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皇帝在春耕季节亲自到田间,手扶犁杖,实际上是在向百姓传达重农和亲民的农业经济信息。

2.近代经济新闻的出现

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具有近代意义的经济新闻产生的年代晚了二百多年。中国近代的经济新闻最早出现在外商所办的在华报纸中。1857年面世的《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中外新报》的前身)是中国第一家以商业新闻为中心的报纸,“内容以船期、货价、行情和广告等商业讯息为主”。这些经济信息对当时正在兴起的中国工商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立后,出现了一大批比较完整的经济新闻。1893年在上海创刊的《新闻报》,则是当时十分著名的经济类报纸,刊载的新闻中经济新闻占60%以上,所有版面主要刊登银行等各类公司的公告及公司产品广告、商情动态、国际贸易以及市场报告与分析。《新闻报》在当时被称为“柜头报”,因为上海的众多店铺都订这份报纸,供自己也供顾客阅读。此外,像《上海新报》《申报》《字林沪报》《商报》《大众报》等一批商业性报纸,都很重视经济报道,十分关注货币汇兑、股市行情、期货交易以及内外贸易等内容。

3.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新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一度没有全国性的专门的经济类报纸。为配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配合恢复国民经济这一中心任务,《人民日报》于1956年7月1日改版,其中经济新闻占主要地位。有人统计,在1956年7-8月《人民日报》的61条头版头条中,经济新闻就有31条,超过了50%。宣传是经济报道和其他主题新闻报道共同的核心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报道的特点是紧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报道国家重点建设的成就。

在“文革”期间,新闻媒体沦为阴谋政治的工具。经济新闻也被弄得面目全非,落入难以挣脱的格式化、公式化。“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报纸中的经济类版面和栏目被大大压缩,经济报道成为可有可无的陪衬。尤其在‘文革’前期,经济类报道的版面和栏目常常让位于批判式的政治话题。”这时的经济新闻在狂热吃语中失去了新闻的本质。“文革”后期,随着国际交往的深入,各大报纸对于国际经济新闻报道逐渐增多,但是在报道方式上却以意识形态为界,对于关系融洽的国家采取客观、正面的报道,对于关系对立的国家采用谩骂式的报道风格。

4.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新闻

在我国,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报道的数量与质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据《中国出版年鉴》报道显示,1979年全国只有两家经济类报纸《财贸战线》和《市场报》,而截至1982年7月则有21家以刊登经济新闻为主的报纸。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财贸战线》《市场报》《经济参考报》《世界经济导报》等。与此同时,广播电视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它们成为传递经济信息与经济新闻的两条主干道。这一时期,经济新闻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增长。新时期经济新闻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沟通国内外经济生活重要的桥梁作用。社会对经济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经济信息的传递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神经”。

20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的变革使得市场中的经济主体和游戏规则发生变化,企业成为经济活动最重要的主体。同时,伴随着资本、金融市场的形成和扩张,股票、基金、债券、期货、保险、外汇买卖、个人理财等新的经济现象不断呈现,这一切都为经济新闻的报道对象、领域的不断拓展提出了新要求。经济报道从过去只注重宏观政策领域的报道扩展到具体的市场主体的报道;从过去只注重生产领域的报道扩展到流通、分配和消费领域的全方位的报道。并且,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城乡居民也不再仅仅是生产者、消费者的角色,他们越来越多地成为投资者。城乡居民的理财意识、投资理念日益增强。传统的经济报道开始向更为专业的财经报道转变。有学者认为,在经济变迁的背景下,中国多元经济主体的崛起以及媒体市场化运营后所带来的经营理念的变化促成了经济报道向财经报道的变化。

三、财经记者的职责

随着我国财经新闻报道日益受到器重,财经记者成了“香饽饽”,地位和身价直线上升。中央财经大学一位教授曾预言:“在未来15年乃至更长时光内,财经消息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消息界越来越主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优良的财经记者和编辑也将随之成为最为抢手的新闻从业人群。”由于经济报道专业性强,门槛高,对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经济领域专业知识的掌握成为从事经济报道工作的敲门砖。作为一名合格的财经记者,其职责主要包括解读经济信息、对不良的经济现象进行批评建议以及调查违法经济行为。

1.解读经济信息

解读经济信息是财经记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在经济报道中,经常贯穿着记者对政府政策、经济数据、企业报表等经济信息的分析解读。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现象越来越错综复杂,简单地对经济信息进行传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从纯客观报道走向综合分析,已经成为经济新闻的发展方向。只有那些对各种经济信息有独特解读的经济报道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介环境下赢得人们的青睐。

(1)从受众利益出发解读政府政策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政府需要宏观调控的力量来干预市场经济,以解决市场机制的缺陷。凯恩斯主义奠定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例如对经济发展速度、宏观的金融与财政政策、就业政策等的制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新闻对政府政策的报道只是一种宣传任务。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的各种经济政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与人们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财经记者对政府政策的解读,也开始注意贴近居民的生活,注重政府政策与居民的利益关系。

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颁布“国五条”,实施五项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有财经记者发表了《专家帮你算细账:房产更名赠与和买卖哪个更划算》一文,该文章并没有选择生硬地照抄照搬政府政策原文,而是从受众的利益出发,通过专家解析和各种数据的计算为受众分析“国五条”的出台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为受众支招。对于那些在新政策颁布后不知所措的居民,读完此条新闻后会对以后的行为选择有一个清楚了解。

(2)充当经济数据的“解码器”

经济现象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在市场经济下,各种经济数据和经济指标充斥着财经报道的版面,让读者看得眼花缭乱。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尽管对于专业的经济人士,看懂这些经济数据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对于普通的读者,想要了解这些经济数据背后所代表的经济意义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此,在经济新闻写作中,记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充当各种经济数据的“解码器”,把那些深奥专业的经济数据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变成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数据解读出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CPI等经济数据经常出现在各种经济报道中。CPI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对于CPI数据的解析,记者丁文亚这篇《一碗面“吃”出CPI温度 揭开面价节节高背后的秘密》的报道显得十分通俗易懂,记者并未将数据简单地呈现给读者,而是采用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碗面”来解析CPI上涨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使该文章在一时之间备受关注。

2.监测经济环境,提出批评建议

2009年《青年参考》转载了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莱昂内尔·巴贝尔的一篇文章,写英国财经媒体因未能及时发现全球金融危机提出预警遭到指责。指责者说财经媒体“疏离职守、心不在焉”,“记者、评论员还有编辑——未能警告毫无戒心的民众灾难即将到来”。尽管文章分析认为财经记者并不是唯一失职的群体,但是作者也承认了财经媒体的失职之责,“无可争议的是,财经媒体本可以做得更好。虽然记者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他们仍有能力成为‘乌鸦嘴’,对灾难提出预警。”

财经记者是经济环境的“监测者”,承担着守望经济市场的职责。财经记者不仅需要时刻关注着经济领域的各种变动,更需要监测经济环境中不良现象,对受众进行预警。财经记者拥有扎实的经济专业知识,能够从全局出发,看到民众所意识不到的细节,对复杂的经济现象做出分析预测。尽管新闻的客观性要求记者做到“独善其身”,但是财经记者可以通过专家解析或者经济评论对不良的经济现象进行批评建议,以防止更大的经济灾难的发生。

以2012年8月的电商大战为例,在消费者都在为各大电商纷纷压低价格,大打价格战而窃喜时,《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赵楠和刘佳发表的《电商大战闹剧收场:三大主角全是骗子?》一文对三大电商的价格战进行揭露,提醒消费者不要陷入商家的垄断迷阵之中。记者引用了中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姜奇平的观点对这种价格战进行了批评:“价格大战折射出电商同质化粗放竞争的商业模式弊端。‘降价战’背后隐藏着电商企业脆弱的资金链条,很多企业需要通过不时融资来‘补血’以维持生存,但实际上这是饮鸩止渴。”记者还借用一名电商负责人的观点建议电商应该对这种经济行为进行反思:“‘8·15’电商大战看似是一场电商的全民闹剧。京东、苏宁、国美、一淘吸引了眼球,但却牺牲了电商公司的创始人信誉,微博营销的过热是否会导致整个行业的信誉坍塌?过度的宣传是否会造成用户的透支消费?这些都值得业内深思。”

3.传媒监督,调查违法经济行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亚当·斯密一语道破一切,商人都不是慈善家,他们无论是诚实还是奸诈或是愚蠢,其一切行动只不过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心理动机。资本市场是个逐利场所,商家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行为都是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益。但是,有些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不惜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代价,通过制造虚假信息,千方百计引诱投资公众上当,以谋取暴利。财经记者作为社会公器,代表着公众的利益,肩负着对各种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对市场中的违法经济行为进行调查和对商业腐败行为进行曝光的责任。

在对违法的商业行为进行曝光的过程中,调查式采访是财经记者区分真伪,识破种种骗局和违法得利行为的重要工具。调查式采访是指新闻媒介配合其他有关部门对报道课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研究,并对现实的工作进行指导,这些构成了新闻报道中的主要内容。2011年《财经》杂志所揭露的“银广夏陷阱”,就是财经记者经过长时间的调查采访,基于大量的真实,证明“银广夏”存在严重的造假行为,发现其几年来大量出口为公司制造巨额利润等完全是子虚乌有。正是由于财经记者的监督调查,“银广夏”的造假事件才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让众多投资者幡然醒悟。

现实中并非所有的被调查者都愿接受记者调查,恰恰相反,被调查者总是以各种借口谢绝采访。在特殊的情况下,由于某些经济事件涉及重大的公众利益,财经记者也会选择进行体验式采访。记者隐藏身份化装成与被采访对象相同的角色,亲身体验后写出策划式报道。这类报道大多用于揭露性的批评报道中。体验式报道具有公开采访所不具备的优势,可以更真实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女记者亲身体验陪聊》《女记者“打的”赚钱记》等。现在的体验式采访被用于很多事件中,但是由于涉及新闻的客观性和伦理法规,体验式采访还有很大的争议性,在采访调查能够正常进行的情况下,财经记者应该谨慎地使用体验式采访。

四、常见经济新闻类型

1.解释性经济新闻的概念

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曾说:“经济学若无解释力,就无所谓科学。”解释性经济新闻是经济报道中有较强主观性的一类报道,它主要侧重于揭示和说明经济事实的原因和结果,着眼于“经济新闻背后的新闻”,向读者解释经济事件的来龙去脉、经济事件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解释性报道来源于西方新闻学,在西方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1978年版的《世界大百科》把它列为20世纪美国新闻发展的一大趋势,西方的学者称解释性报道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一天比一天流行的报道去向”。

解释性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运用十分广泛,通常某一经济事件突然爆发,某一经济政策颁布执行,某一经济现象受到人们关注,各大媒体在用动态经济消息报道这一新闻事实的同时,就会跟着推出对这一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解释性经济新闻。

2.解释性经济新闻的特点

(1)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相对于客观报道而言,解释性经济报道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又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思考和判断,不仅追求报道的真实,更追求报道的深刻。它带有比较明显的倾向性,包含有较多的解释性成分,注重内容解读。解释性经济新闻虽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但与单纯的评论有着本质的区别。解释性经济报道仍然遵循以事实说话的报道原则,以“事实解释事实”是解释性经济报道的灵魂。

(2)夹叙夹议为其主要表达手段

解释性经济新闻的主要表达手段是解释说明、夹叙夹议,而不像一般动态经济消息,主要表达手段是叙述。在解释性经济新闻的写作中,记者更多地把报道重点放在对问题的解释分析上,其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解释有两种解释方法:第一,客观解释,即主要用相关事实来解释。这种解释方法仍然坚持客观报道的原则,即主要是用相关事实来解释,而较少用观点理论来进行解释。记者在报道事实的时候,其观点和倾向通常隐藏在事实的背后。第二,主观解释,即记者直接解释或报道专家的观点进行解释。解释性经济新闻常见的报道形式有:背景综述、经济观察、经济分析、背景分析等。

(3)运用大量背景材料

解释性经济新闻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近发生的经济事件,因此,其更多地运用大量背景材料。在解释性经济新闻写作中,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经济事件产生的前期累积缘由、变化发展过程以及对今后的影响意义等,记者常常会发掘比较多的背景材料来帮助解释这一经济事件,并且其发掘程度更深,解释更深。因为要让普通读者全面理解深邃复杂、牵连极广的经济现象,就需要朝深度和广度拓展。

案例分析:

央行今年第四次加息 给涨价刹车给股市降温

沪指离5000点仅一步之遥的时候,央行昨日傍晚宣布,决定自2007年8月22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33%提高到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84%提高到7.02%。同时,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

原因: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央行在昨日的公告中称,此次加息是“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目的应该有两个,一个是改变目前负利率的状况,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二是给股市‘降降温’。”对于此次加息,昨日,交行郑州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负责人李向东分析。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加息属于央行常规性调整,目的在于遏制CPI上涨。

8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的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6%,为近十年来最高。此后不久,央行也罕见地在其金融分析报告中提出通货膨胀预警。

观点:此次加息作用“不可小视”

李向东认为,虽然这次加息利率调整幅度与之前加息一样,但是,威力和影响都将大不相同,其作用“不可小视”。

“此前几次宏观调控措施并没有对资本市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是连续的政策出台会使累积的宏观调控作用逐渐发挥出来。同时会使投资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预期,这种不确定性预期也将对市场产生一定压力。”李向东表示,从央行的政策来看,完全是按照国务院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逐步推进的,其作用不可小视。

此外,李向东认为,与前几次加息后股市低开高走的“惯例”不同,这次加息后,股市低开高走、大涨的可能性不大,很有可能平走或者小幅上涨,甚至“有可能改变目前的格局,开始新一轮的调整”。

算账:今年四次加息“房奴”多掏不少钱

今年四次加息之后,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已分别从今年3月18日第一次加息前的2.52%、3.06%、3.60%和4.14%上调为现在的3.6%、4.23%、4.95%和5.49%,分别涨了1.08、1.17、1.26和1.35个百分点。其中,一年期定期存款的上调幅度达约43%。

同样是一万元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如果是今年年初存入,到明年到期时的税前利息收益为252元,而如果是今天之后(含今天)存入,到期时的税后利息收益为360元,比前者多收益了约43%。如果算上8月份利息税从20%到5%的下调,实际收益将会增加得更多。

不过,相比之下,众多“房奴”也成为连续几次加息的“受害者”。以20万元10年期房贷为例,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法,执行利率上限,今年首次加息前的月供约为2306元,而本次加息后,月供将变为2380元,每月多掏了74元,增幅约为3.2%,其受到的影响要小于存款。

影响

银行:可能引发转存和提前还贷潮

交行郑州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负责人李向东表示,随着存款和贷款利率的同时调高,将会有一部分投资者放弃风险较大的股票等投资方式,重新选择银行储蓄,同时,一部分从明年起开始执行新利率的住房贷款会选择在今年年内提前还贷。

“事实上,在上一次加息中,这两种情况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李向东说。

保险:寿险预定利率可能因此上调

此次加息后,寿险预定利率再次受到冲击。

按照刚刚公布的一年期存款利率3.60%和5%的利息税的水平,一年期存款利率再次突破寿险业通行的2.5%预定利率上限,比其高出0.92%。这个利率的差别,将影响寿险市场情况。事实上,央行上次加息之后,从中国人寿和平安公布的数据来看,7月份,这两家公司的寿险单月保费都创了本年度的新低。

省会保险业内人士认为,加息将使寿险利率上调势在必行。

2007年,面对央行的频频加息,特别是突如其来的第四次加息,老百姓往往会处于一头雾水之中。此案例作为一篇解释性报道,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国家出台的第四次加息政策。在这篇财经报道中,记者对央行第四次加息这一事件进行了解释性分析,通过经济观察、背景分析、专家解读,为读者解释了加息背后的原因,评价了此次加息的作用,帮“房奴”算了笔账,并通过分析,预测了对银行和保险业务的影响。读者可以通过这篇报道了解国家的加息政策,并看到此项政策对社会的种种影响。

3.述评性经济新闻的概念

述评性新闻是财经记者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重要经济事件、经济现象和带有普遍性的经济问题所做的夹叙夹议式的新闻报道,兼有新闻和评论两种体裁的特点。述评性经济新闻是经济新闻中主观性最强的一类新闻,它主要侧重于对经济事实的分析评说。

述评性经济新闻的价值在于对经济事实有深入的分析,同时也要有全新的见解。这种见解能够拨开迷雾,引导读者理解该经济事件的性质,了解其所隐含的意义,看清其未来的发展趋向。

4.述评性经济新闻的特点

(1)主观性极强

述评性经济新闻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它体现的是作者对某一经济事实的自我分析、自我见解和自我主张,表达的是作者的主观意见。述评性经济新闻是与经济评论最接近的新闻体裁,其新闻性主要体现在其所评述的事件是近期发生的引起读者广泛关注的经济新闻事件,其分析评说完全是主观的。

(2)分析评说、以议为主为其主要表达手段

述评性经济新闻是以分析评说为其主要表达手段的,其表达方式主要是以议为主。在述评性经济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到议论精辟、深透。

(3)事实及背景材料主要作为论据

述评性经济新闻也要介绍或描述相关经济事实和背景材料,如相关经济法规的规定、以前发生的经济事实等,但却不像一般经济新闻那样,只是告诉读者有哪些经济事实,背景情况怎样等,而是以这些经济事实和背景材料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述评性经济新闻写作中,观点、意见始终是表达的中心,记者的写作重点不是向读者报道经济事实,而是向读者分析各种可能,阐述观点。

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考验中国智慧

可口可乐公司提出以24亿美元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使中国政府陷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两难境地。

一方面,没有哪家公司比可口可乐更“美国”。所以,如果北京想要报复2005年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受阻一事,这将是个绝好的机会。

另一方面,这样的想法又是非常幼稚的。北京非常渴望通过投资外国企业,对海外资金重新加以利用。眼下,美国的很多资产看上去都十分便宜,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绝不是在投资保护主义问题上以牙还牙的好时机。

如果内地官员真的决定阻挠这一收购案,他们有很多手段可以使用。北京去年通过了一部法律,使它能够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外资并购矿业、电力、石油化工、航天等所谓战略行业中的内地企业。

虽然不能说一家果汁制造商对于保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但那部法律的一项附加条款使北京能够以“经济安全”为由阻止外资收购中国著名品牌。

当然,考虑到汇源果汁集团是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而且外国股东持有集团大量股份,“经济安全论”是否真的适用还存在疑问。

另一种选择是援引《反垄断法》来阻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这部法律上个月才生效,还没有经受过任何考验。对于如何在实际中贯彻实施《反垄断法》,律师们只有非常粗略的概念,政府官员很可能也是如此。

这部新法律规定,一家企业在市场中所占份额达到50%,即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但它回避了一个问题:这里的市场究竟指的是什么?

如果从整个软饮料市场甚至是果汁饮料市场来看,那么可口可乐与汇源的合并就完全没有触及法律规定的上限。但如果从纯果汁市场来看,那么汇源果汁集团就占有43%的市场份额,显然是行业中的龙头老大,所以其他企业就很可能有理由提出抗议。

最后的裁决权属于中国商务部,而它并不是一个以偏爱外国企业著称的部门。即使如此,商务部也不大可能直接拒绝可口可乐提出的收购建议。当中国内地企业自己纷纷展开收购之际,这样做可能会挑起华盛顿的反华情绪。

有一种可能性要大得多,那就是这项收购建议将陷入一大堆错综复杂的调整修订程序中无法脱身。这就是美国凯雷集团在试图收购中国机械制造商徐工集团时碰到的情况。在经过3年毫无结果的谈判后,凯雷徐工并购案于今年7月份告吹,而政府官员也就不用再去解决这个令他们左右为难的问题。

此案例是一篇典型的述评性经济新闻。这条新闻针对可口可乐公司提出以24亿美元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这一经济事件进行了述评。在这条新闻中,记者针对可口可乐收购中国汇源这一经济事件,分别从此事件的影响、中国法律对这种收购行为的相关规定、收购活动可能产生的后果、事件可预见的发展趋向、政府的应对措施以及其可能引起的负面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评说。新闻的主要内容基本为记者的主观意见,体现了记者对这一经济事件的见解。这篇报道有助于帮助读者拨开罩在这一事件上的迷雾、指导读者正确理解这一经济事件的性质、了解其所隐含的意义、看清其未来发展趋向。

五、中外财经名记者

1.证券界“中国最危险的女人”:胡舒立

胡舒立,1953年出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2年,胡舒立在《工人日报》国内部开始了自己的记者生涯。她在《工人日报》的第一篇文章便是1985年关于河北省华北油田的揭露性报道,由此奠定了胡舒立的新闻之路。1992年,胡舒立离开了任职10年的《工人日报》,到中国第一家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任国际部主任,成为“中国财经记者第一人”。

胡舒立于1998年创办《财经》杂志,因多次刊发揭黑幕报道,被《商业周刊》称为证券界“中国最危险的女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报道有:“基金黑幕”报道、“银广夏事件”报道等。在美国的《商务周刊》评选的50位“亚洲之星”中,中国女性占6人,其中一位就是胡舒立。在担任主编的11年里,胡舒立将《财经》杂志发展成为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财经类媒体。2009年11月,由于与《财经》杂志所有者在经费及编辑政策上的矛盾,胡舒立辞去了《财经》杂志主编的职务。

胡舒立在新闻事业上的成就也得到了国际新闻界的认可。2003年,她被《世界新闻评论》授予“年度国际编辑”的称号。2001年,她被美国《商业周刊》选为当年的五十名“亚洲之星”之一。2006年,英国《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分别将她列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和“亚洲最值得关注的十位女性”之一。她还获得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颁发的2007年度刘易斯·李仰士奖。

2.大陆股市“教父”:贺宛男

贺宛男,浙江宁波人,著名的财经界人士,中国证券市场20年最具影响力财经传媒人物。她是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浙江六朵金花投资理财机构独立董事、著名财经评论家和专栏作家。

贺宛男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作为资深财经记者和知名财务分析专家,先后任《解放日报》记者、主任记者;《新闻报》采访部主任、金融财税部主任;《上海证券报》编委,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杂志副主编;《新闻报》编委、新闻总监、总主笔等职务,现为《新闻报》高级记者。同时为多家财经媒体专栏作者和投资机构独立董事。

1989年开始进入证券报道领域,1990年7月创办了中国媒体第一个证券专栏——《新闻报》证券市场专栏。她主要从事上市公司研究和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十多年来撰写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公司访谈及有关市场建设文章数千篇。著有《证券投资技巧》《证券市场导游》《家庭投资百窍》《业绩:成长与重组》《中国股市投资手册》《证券法与股市新理念》《化装舞会——挑开百家上市公司面纱》《财报全库》等专著十余本。

3.扳倒石油大亨的女记者:埃达·塔贝尔

埃达·塔贝尔,1857年出生于美国,自幼生长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炼油区,后来成为《麦克卢尔》杂志的一名记者。因父亲从事石油开采业,她从小就熟悉行业中的各种事件,当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打击竞争对手的时候,塔贝尔亲眼目睹了她的父亲和其他小生产商们如何遭受排挤,最终被赶出了这个行业而倾家荡产。于是,塔贝尔开始调查和揭露那些掩藏在财富背后的社会黑幕,她花了5年时间调查,写出了15期报道,最后汇编成《标准石油公司的历史》一书,详细描述了这位石油大亨在石油垄断战争中的间谍乃至恐怖主义行为,包括控制竞争对手输出石油的铁路并提价、课以重税,妨碍乃至破坏对手的产品装船出货,胁迫对手的卖家取消订单等。

塔贝尔的文章数据翔实,充满感染力,使得美国政府根据1880年的反托拉斯法起诉美孚石油公司及其下属的七十个相关企业。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定标准石油公司垄断违法,妨碍了自由竞争,并下令解散标准石油公司。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石油帝国被迫拆分成若干个小公司。今天的埃克森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都是由当年标准石油公司拆分后的小公司发展而来的。1922年的《纽约时报》将埃达·塔贝尔列为“美国在世的12个伟大女性”之一。

4.推倒“岩石”的犹太人:亚历克斯·布鲁默

亚历克斯·布鲁默,犹太人,1949年出生于英国,是《每日邮报》城市版主编、财经评论员,《新政治家》专栏作家,曾任《卫报》金融版主编、《卫报》主编助理、《卫报》驻美国首席记者等。

布鲁默从1974年开始做记者,一开始就从事财经报道。他最著名的杰作之一是对北岩银行的跟踪报道。北岩银行被国有化之后,亚历克斯·布鲁默出版图书《危机:北岩银行丑闻和信用危机的升级》,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让人们看清了整个事件的内幕。

布鲁默擅长分析局势、预测经济走势,是一位很好的财经评论员。他曾经获得过很多奖项,比如纽约海外媒体俱乐部“最佳驻美记者”(1989年),年度英国传媒奖“年度金融记者”(1999年),哈罗德·温科特媒体奖“年度资深金融记者”(2001年),英国工作基金会“年度记者”(2002年),世界领导力论坛“年度商业记者和年度评论员”(2006年)。他的代表著作主要有:《危机:北岩银行丑闻和信用危机的升级》《温斯托克:英国早期实业家的一生和时代》《汉森:英国海盗式商人的崛起》《危机:揭露信贷大丑闻背后的事实》等。

同类推荐
  • 看清经济新常态

    看清经济新常态

    聚焦两会,看清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是否会进入一个持续衰退期?全面深化改革路在何方?
  • 循着改革的逻辑:一个经济学人的时事观察(上)

    循着改革的逻辑:一个经济学人的时事观察(上)

    《循着改革的逻辑:一个经济学人的时事观察 2009—2015》是由作者胡敏2009年初从经济日报社评论理论部调到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后合并到办公厅)五年多来在业余时间给报刊撰写的一部分文章汇编而成,分为经济改革篇、时政文化篇、媒体访谈篇、综述品书篇等四篇,涉猎经济、行政、文化、党建等热点问题,覆盖面比较宽。同时,本书还选择了几篇作者自己采写的反映学院干部教育培训的纪实通讯或特写,这些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时代的主旋律。内容详实,语言严谨,集学术性、理论性与现实性于一体。
  • 有温度的资本论

    有温度的资本论

    《有温度的资本论》重点讨论了当前社会存在的几个重大问题,财富越来越不平等是其一。作者指出,财富的无限制继承是不应当的,而这竟然被几乎所有人视若无睹。其二是劳动的负效用,也就是我们好像天然的认为工作是痛苦的。劳动虽然是经济学现象,但背后是心理学现象,而最终又可以被归因为爱和被爱的形而上学。其三是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鄙视和物化。鄙视和物化正是不道德的根源,而且它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甚至经济生活。
  • 为联接世界而生:任正非的商业管理智慧

    为联接世界而生:任正非的商业管理智慧

    任正非曾是一名军人,后来他以21000元创办了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公司,最终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他是中国企业家中,独特的倔老头。他一手创建华为,打过无数场硬仗,但从不标榜成功,也不炫耀财务,而是无时无刻不再强调“冬天来了”。本书深刻探讨了任正非的商业管理智慧,相信可以为您在为人处世、创业领域、创新创造、职场生涯带来不一样的感悟。
  • 中欧名师讲坛录

    中欧名师讲坛录

    本书辑录了一批中欧名师的学术演讲,内容涉及管理、金融、创新、企业战略等领域的前沿观点。值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建院20周年之际,我们希望本书的付梓可以让更多人分享中欧的学术和思想盛筵。
热门推荐
  • 鬼面四爷

    鬼面四爷

    他本是现代退役军人,却在退役的归途中,因救人而来到了异世。他本是将府痴傻四公子,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让他醒来时,再也不是当初的他,当他变成了他,将府便再也无痴傻四公子,而是江湖人称鬼面四爷,世人传说鬼面四爷,多副面孔,变换莫测,无人知晓鬼面四爷竟是曾经将府痴傻四公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偏执霍爷苏炸天

    偏执霍爷苏炸天

    “霍湛深,你整个人连一根头发丝都是我的。”病娇少女望着面前禁欲霸气的老公。霍湛深修长的手指扯下领带,“我是你的?”“你是我的,不许任何人觊觎!”她看上了他,准备养起来,没想到被反撩……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美利坚传奇人生

    美利坚传奇人生

    新书已发《我的刀快收不住了》故事从大萧条开始,当全球都在被凛冬席卷时。他的辉煌即将起航。剧情交流群:367421411VIP订阅群:102726804(弟子以上可进)
  • 请叫我漫画家

    请叫我漫画家

    我们所度过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完全无法预料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所以才有趣啊。这是一个讲述漫画家画漫画的故事,还有在他身边发生的有趣的日常。本文慢热~可能还平淡如水?
  • 战俘

    战俘

    艾伟的中短篇作品精选,其中收录了《战俘》《欢乐颂》《小偷》《白蚁》《迷幻》等十三篇中短篇文章。其作品主要聚焦一些灰暗和卑微之处,以小映大,站在人性关怀的高度,用简练的笔触写出非常深刻的主题。
  • 初唐第一猛将

    初唐第一猛将

    我愿以手中七尺长枪,荡尽天下……李恪,已经是封无可封,李治改封李恪为逍遥王并且世袭罔替,他麾下的部队为忠勇护国军……
  • 玄天帝尊

    玄天帝尊

    千年之前,至强武帝含恨而终,历尽万般煎熬!千年之后,天才少年死而复生,定将风云再起!人生多羁绊,世事苦折磨,快意恩仇时,几人能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