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7200000003

第3章 上海商人

上海人做生意的目的十分明确,经济利益是惟一准则。

在生意场上,没有利益的事,上海人决不干。

上海人只求得到应得的部分,非分之想不多。

与上海人做生意,常常会因个别小问题争论不休,时间拖得很长,使人们常会感到跟上海人做生意很累,因此,与其做生意时必须要有充分的耐心。

上海人守规矩,一旦签订了合同,如无不可抗拒的外力影响,上海人大多会严格按合同办事,决不含糊。

和上海人做生意,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容易成功。

1.上海,商家的必争之地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背靠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广大地区,腹地广阔,辐射力强,曾在历史上与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德国的柏林并列,被世人称之“世界五大贸易城市”。解放52年来,上海不仅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是能源、物资和商品的集中消费地和生产基地。金融、保险、对内、对外贸易等服务机构集中发达。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更是发挥老口岸的优势,转换机制,外引内联,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功能,引来万商云集,有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上海市区人口密度高居全国之首,1990年市中心十个区280平方公里内,居住着706万城市居民,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2.5万人,有的街道甚至高达十几万人。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新的经济格局下,三次产业的提升与再造,使上海的第三产业的勃然兴起,这座东方大都市的综合功能日益贴近其新的历史定位。截至2000年,上海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已占GDP的50%以上,而在整个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15.1%;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国内商业的比重接近7%;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比重达到6.8%;房地产业的比重达到5.3%;旅游和信息咨询等行业也得到较快发展。

目前,在上海,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五流汇合”的全新境界,即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和人才流的大融合。

上海的商贸一直是很繁荣的。在上海有外滩金融街、大商务区、南京路、淮海路等著名的商业街以及航运、五金、家电等具有专业个性的商业街。

其中,南京路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称号,改造建设后越发魅力四射。每天客流量达300万人次,六百多家商店比肩而立,各显风姿,不断刷新中国商业街最高营业额的记录。

淮海路商业街刚刚度过了它的一百岁生日。这条老街古典式浮雕,童话般建筑,颇有巴黎街头的韵味。一幢幢气宇轩昂的高级商务楼,勾画出国际化大都市的轮廓线。其间上海国际服装服饰中心以淮海路为依托,联系世界各大时装中心,辐射全国的原创服饰文化,并且成为了名牌零售推广中心、时装发布展示中心、服装技术交易中心、消费新概念创意中心、模特经纪中心,使其逐步具备了巴黎、米兰等国际时尚流行中心的独特功能。

徐家汇是上海近几年迅速崛起的商业圈,原来徐家汇地区比较大的商店只有第六百货,紧跟东方商厦、太平洋百货、新六百和港汇广场后,大型商厦不断涌现,首尾相接,形成了独特的“圈状商业”模式,一跃成为全上海人气最旺的商业区。

20世纪60年代,上海24小时营业的商店只有一家,1978年以前也只16家。现在上海已有300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这座城市的商贸运作“全天候”。

改革开放前,上海商业中营业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店只有第一百货、华联商厦、时装公司、第一食品4家,而现在已有70家,甚至还有更大的“零售航母”,如港汇百货广场的营业面积高达13万平方米,正大广场面积达19万平方米。目前,上海商业营业总面积已达到了1000万平方米,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00多亿元。

2000年底,上海连锁网点已达4660家。十年前匆匆起步的上海联华超市公司,其连锁规模接近一千家,从市区到郊区,从郊区到市外,快速扩张令人瞠目,甚至挤走称雄全国十六年之久的上海第一百货,一举摘取全国第一的桂冠,登上了中国零售业“龙头老大”的位置。

商贸业的规模只是一个缩影,其背后蕴涵的真正意义是巨大的商机。

上海,铸造商界精英的大熔炉。在这熔炉里,培养出一大批近代中国的商界精英,尽管他们大都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但他们发迹上海滩,并从这里杀向全国。上海,商家必争之地,谁能立足上海,谁就意味着拥有财富。

因此,作为一个现代生意人或企业家,不可不重视上海,不可不重视上海的巨大商贸中心的作用。

重视上海的商贸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上海的经济中心,应有足够的认识。

(2)重视其改革开放,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带来的巨大商机。

(3)充分发挥上海的金融优势和转口港的作用。

(4)充分学习上海传统海派商业的优良做法,并注意克服和防止其不良因素。

2.参与竞争

作为中国现代商业的策源地,上海商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商业手段之繁杂、经营思想之宽阔,给当今的中国商人以有益的启示。中国近代商业精英云集上海,使他们在大上海各展雄才大略,各占“地盘”,从而使得大上海的商战十分残酷。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刚刚开始繁荣之际,由于各商家都面临着打开市场、抢占地盘的问题,因此,谁先抢占了市场,就意味着抢占了机会,意味着丰厚的利润在招手。因此,各商家在此时都会竭尽全力抢占市场,有时还会采用非理性手段。

上海具有商业竞争的传统。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市场虽尚不成熟,此时的商业竞争却十分残酷。洋商与洋商之间、上海商人与洋商之间、上海商人之间,竞争都十分激烈。其竞争手段、激烈程度都给人以震撼。

例如,20世纪初,上海的啤酒市场由外商垄断。烟台的醉权啤酒厂成立后,便迅速把上海当做开拓市场的重点来突破。因为当时上海是中国啤酒消费较大的地方,其他地方国人多没有饮啤酒的习惯。为了同外商争夺市场,醉权啤酒厂举办了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其中一项活动是“中国啤酒大会”。

这一天,醉权啤酒厂先于上海半淞园中藏中国啤酒一瓶,公开宣布,谁找到啤酒,奖给中国啤酒20箱。当天,上海半淞园内人山人海,人们对这种新奇的促销手段十分感兴趣,也想看看醉权啤酒厂是否会兑现。结果,醉权啤酒声名大振,一下子在上海站住了脚。

洋啤酒见中国啤酒公开挑战,自恃财大气粗,就宣布降低售价,想挤走中国啤酒。醉权酒厂毫不退让,拿出万元巨奖进行有奖销售,而且巧妙地设计了奖项。他们将一些啤酒瓶盖上,分别印上“中国啤酒”四个字,每一个字代表一定的奖款,分别散放于13箱酒瓶中,谁买中印有字的啤酒,就可拿瓶盖兑奖。此举又大获成功,从而形成了中国啤酒在上海畅销不衰的格局。

和洋酒相比,醉权酒厂可谓了解中国人的消费心理,他们利用中国人相信运气的心理,巧妙构思,促销方式极为有效,以至于这些方法至今仍被许多商家沿用。

现在,上海的市场经济已经步入成熟之时,许多商家采取的竞争手段更加多样,五彩缤纷,甚至有些免不了出现非理性竞争。比如过分杀价、相互攻击谩骂等。但是,作为商家要在上海做生意就必须大胆参与,进行竞争。

因此,与上海人做生意的第二要诀是:

(1)积极参与竞争,不要害怕和胆怯,勇于在上海开拓出一片市场。

(2)竞争产品必须以质量取胜;杜绝假冒伪劣。

(3)在竞争中,应多运用广告战,大胆推介自己。

(4)在竞争中,应注意物美价廉,降低价格,多送实惠。

(5)重视营销。

(6)有正确的商家心态和策略,不用不正当行动。

3.看懂上海人的海派性格

在中西文化的交汇、涤荡、融合中,上海生成了中国大陆特有的中西合璧式的文化。在很多中国人眼里,上海是他们认识西方的窗口,而西方人也从上海人身上体验中国,认识中国。

这种中西文化交替、传输的长期磨合,形成了上海人特有的人格特质,这些特质有人归结为“海派”风格,主要有:

(1)商业传统。

中国人传统上是重农抑商的,商人多被冠以“奸商”的帽子。近代的西方是重商的,给商品交换、商品流通以极大的重视,西方列强到处扩张,也是以商业目的为第一目的的。西方商人的行为方式、观念意识,给上海人以深刻的影响,使上海人有了较强的功利意识和经济观念,形成了上海深厚的商业传统。

近代上海人在全国最知名的“海派”形象就是以商业观念作为底色的。这种观念在现在的上海人心中也是很明显的。

(2)精明。

精明这是上海人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这是长期以来商业传统影响的必然产物。

传统的中国人讲求“轻利重义”,讲究大方豪爽;而经商做生意则讲究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精明细心。商业传统的磨炼使上海人在传统的中国人之中显得独树一帜。

“太精了!”成为中国生意人对上海人最普遍的评价。

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功利观念、商品意识的深入人心,中国人都会“精明”起来,而上海人却在此方面先行一步。

(3)公平合理观念。

传统的中国重人治而轻法制,而西方文化似乎更强调自由、平等;传统的中国人视社会等级、特权为平常事,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自由、人权。上海人较早地接受了西方的观念,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讲求在法律、制度下的平等自由,契约观念强。

(4)西化洋气。

由于特有的地理历史背景,上海人的生活行为方式中融入了太多的西方气息。和外国人做生意,在外国公司里工作,以西方人的行为方式、工作方式工作,以西方人的交往方式、做生意方式做事,凡此种种,使上海人越来越像西方人。长此以往,越来越西化的上海人被人们称之为“半吊子”西方人。

因为上海人毕竟是中国人。但要和西方人做生意、打交道,不得不采用西方的方式,西方的强大使上海人不能采用中国的方式。因此,在商场中上海人的西方商人的做派也较浓。

(5)包容意识。

上海是个中洋杂合之地,而在大上海“发迹”之前,上海在中国只是个很不起眼的居民点。19世纪中叶以来,上海的爆发式的膨胀,使“土著”的上海人在上海人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来自海外的、国内的、各种肤色、各种口音、各种生活习惯的人云集上海,哪一种文化也成不了主流。在这万紫千红、纷繁杂乱的文化背景中,上海形成了典型的杂合文化、混合文化。

因此,上海人敞开胸怀迎接来自各方的人们,上海文化也就融入了天南海北的文化色彩,使得上海不排外,包容性极强。

因此,上海可以融各地文化之长,促进上海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以上的特点,可以说是上海人的人群特征,虽然它的形成是伴随着近现代上海经济的发展形成的,但是,现在的上海人身上仍然表现出这些海派特性。因此,与上海人做生意,必须对其海派性格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看懂了上海人的海派性格,就可以有的放矢地与他们打交道,做生意了。

4.不讲别的,只讲经济利益

受长期的商业传统影响,上海人形成了以个人本位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讲求实惠,漠视政治,关心个人和家庭生活。

上海人在长期的工商业历史的影响下,实惠哲学成为上海人根深蒂固的观念。

把这一观念衍化到日常生活之中,表现为上海人对实际的、具体的个人利益的重视,重视事物的实用价值,在形式和功能、审美与实用之间,上海人更倾向于后者,这一点极像美国人。

追求实惠的上海人总是会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迅速找到自己的最大利益所在,如在职业和就业选择中,上海人比北方人较少地考虑面子、名声等非经济因素,而是明确地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上海人每年出国人数之多位居全国之首,而上海人出国的最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

上海人的这种观念在买卖关系中,买卖双方都把对方看作实现自我目的的手段,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演绎为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得失的计算先于一切,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投入多少与实际获利的比较、评判自己行为的效果。上海人做生意,则更把经济利益作为惟一原则和目的,在上海,只要有钱赚,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可以迅速组成一伙,而一旦经济利益目的达到或这个团体达不到经济目的,这一伙人就迅速解体了。

因此,上海人做生意,有几个这样的特点:

做生意的关键是是否赚钱,因生意而谈判,只有利润是至关重要的。

对上海人来说,生意对手是谁并不重要。

在多数情况下,上海人合作做生意的,双方素昧平生,并不需要相互认识。

因为若能建立起良好的个人关系当然最好,但那往往要花费宝贵的时间。除非对手特别令人讨厌,否则,对手的人品相貌不会对上海人做生意有太大的作用。因此,和上海人做生意,有几点是必须注意的:

(1)上海人做生意的目的十分明确,经济利益是惟一准则。

北方人做生意可能考虑的因素还有人情关系、地位差别等。而在上海,只要能赚钱,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可以迅速组成一体。

(2)和上海人谈判,只关心利润。

在谈判过程中,对上海人来说,对手的身份背景并不重要,是某著名人物的儿子、亲戚等不是上海人所关心的。

谈判时注重仪表,注重形象。

上海人惯于衣冠楚楚,也把衣饰状况当做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标准之一。在与上海人谈判时重视服饰举止,既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与重视,也体现了自身的素养。

(3)在生意场上,没有利益的事,上海人决不干。

双方素昧平生,并不需要相互认识,只要可以合作就干。如果生意做成了,或者看起来有可能再次合作做生意,那么双方也许会决定继续交往,但如果无利可图,那么在生意做成之后合作和其他一切关系就结束。

5.淡化感情,少义气

生意场上的社交是必需的,是生意人买卖活动的一部分。但是,还与生意场上只讲利益一样,上海人在社交中体现出明显的功利色彩,不像传统那样为了增加情感。

与社交目的功利性相一致的是,上海人的社交多有短暂性、局部性、表浅性特点,因为利益的短期性,加之人口流动性大,上海人多倾向于短期内和社交对象保持良好关系,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程度较浅,不像北方人那样知根知底,为朋友两肋插刀,哥们义气式的人际关系,上海人是少有的。

因此,在外地人尤其在北方人心目中,上海人是不义气的,与上海人的交往多很浅,尤其是和上海的生意人交往,上海人表现出赤裸裸的功利倾向。

因为情感因素的淡化,上海人人际交往的原则——礼尚往来发展到极端层次:等价交换,有赠予也必须有相等的回馈,表现为三个基本原则:

①不无谓地接受人情。

②欠情要还,而且最好不要拖欠。

③还礼和受礼的价格基本相等。

这一原则在上海人之间执行得非常好,如过年送礼,喜事送礼等等,等价交换被严格遵守。

严格地说,近百年来,上海是座商业和金融城市,商品意识和等价交换观念已深入上海人的意识和日常行为中。

因此,在与上海人做生意进行请客送礼时,尤其要把握上海人的交往原则:

(1)礼尚往来。

礼重了上海人吃不消,心理有压力不敢收;礼轻了,上海人不尽力。

(2)不要轻易接受上海人的礼。

因为还礼是再谨慎不过的事,弄不好就会气走上海伙伴。

6.挣钱只得自己的一份

上海人,被称为“门槛精”。

上海人的精明,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既包括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更包括对个人权益、利益的维护,该得到的,他们一分也不让。这使得上海人常常为一点点小利益而斤斤计较。因此,在上海,人们经常看到的一幅画面是:在一个菜场上,衣冠楚楚的男士为几分钱与菜贩子吵得不可开交。

在上海人眼中,该得到的利益必须得到,他们不在乎利益的多少。这主要原因是,在他们的心目中,这种利益应该得到。

在生意场上,上海商人都是行家里手,既识货又明理,又敢于和善于据理力争。上海人的钱不好挣。为此,韩国的一家报刊称“上海人都是经济里手……外国人很难从上海人口袋里掏出钱来”。

因此,外地人在和上海商人打交道时,应该注意:

(1)事先要对双方的要求有大致的估计,只要挣自己应得的就可以了,不要有太高的企图,否则,上海人是决不会干的。

(2)要和上海人做生意,必须注意的,不要企图“宰”上海人。

(3)和上海商人打交道也不必太过小心。

因为知理的上海人不会对你提出过分的要求,上海人只求得到自己应得的部分,非分之想不多。

7.要有耐心

上海人的精明源自商业传统的熏陶。其实,中国南方商人(指岭南商人,江浙商人)的精明也是有口皆碑的。但是,作为区域整体人群的文化心理素质,上海人整体上被人们认为精明之至,精明已经成为上海人人格的组成部分,而不像其他地方的人,精明只是在生意上体现出来。因此,可以说,上海人的精明是骨子里的。

因为太精明,所以上海商人难以合作。

上海商人做生意都十分谨慎小心,他们会注意到太多的细节。在做生意谈判之前,他们多半已事先调查了解好了市场行情、谈判对手情况等。他们的谈判多半是在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才进行的。

因此,与上海人做生意,常常会因个别小问题争论不休,时间拖得很长,使人们常会感到跟上海人做生意很累,因此,与其做生意时必须要有充分的耐心。

但是,如果付出耐心,一旦谈判成功,签订了合同,上海人执行起来十分规范、全面,因此,在与上海人做生意时多一些耐心,往往既是很有必要的,又是有成效的。

8.注意遵守商德和法规

上海是我国法制观念最强的城市。解放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全国许多地方各种乱子出得很多,但上海作为全国人口最多、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始终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这也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上海一直保持强大经济实力的原因之一。因为计划经济要求秩序和稳定。

即使在旧上海,也很少有欺行霸市之徒。因为当时的商人多是移民,且有外国帝国主义的高压控制。既然大家都是外来的,都没有可依仗的传统势力,那就只好凭自己本事吃饭,大家都应遵循相同的规则。因此,上海商人比较遵守商德、法规。

长此以往,上海人形成了追求合理化、追求平等与规范的观念。上海人的这种观念,使得今天的上海市成为极具理性的城市。上海市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热衷于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办法措施。如果遇到什么新情况,上海人的倾向是立即制定管理办法,而市民也基本服从管理。

守法守纪,遵守秩序已是上海人的基本观念。

基于上海人的这一特点,和上海人做生意必须遵纪守法。

上海人不做违法的生意,这虽不能说是绝对的,起码说是大多数上海人的共识。在刚刚改革开放的那些年,沿海不少地方走私盛行,黑市猖獗,但上海人参与者并不多。在有些北方人心目中,不违法难赚大钱已成为其做生意的诀窍,造假卖假,偷漏税款等频频发生,但上海人做这种事不多。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上海人是生意场上的“正人君子”,不做偷鸡摸狗之事,甚至连“擦边球”都不打。

因此,与上海人做生意时,应该遵纪守法,按规矩办事,否则你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和合作。

9.注意签订合同

上海人是非常理性的,做事要求有理有据。这源自商业传统的熏陶。因为在商业社会中,要维持商业行为的正常进行,参与商业行为的各方必须要有一个共同遵循的规范,这种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易行为的频繁而日益为人们所共识。

上海现代商业历史长,尤其是西方数百年商业传统对上海深刻影响,使得上海人形成了凡事讲求公平合理、追求合理的心理素质,因此,他们较为重视合同契约。

在做生意时,他们非常看重合同。这源自于上海人的法制观念强和长期与西方人打交道形成的传统。

在与上海人做生意时,签订合同应注意如下的一些方面:

(1)契约意识要强,签订合同是双方合作的法律依据,一般是不能少的。

(2)合同签订必须内容全面,表述精确。特别对双方的责任、义务有清楚的表述。

(3)签订合同时,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尽可能考虑并有相应的对策条文。

(4)合同的签订必须符合国家、地方(合作双方所在地)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能够产生因可预见的主客观原因而使合同不能履行的状况。

(5)必须履行合同。

上海人守规矩,一旦签订了合同,如无不可抗拒的外力影响,上海人大多会严格按合同办事,决不含糊。如果乙方能按合同办事,与上海人的合作是非常顺利的。

10.不要让上海人冒太大风险

上海人的精明有口皆碑。

精明,是百年商业社会给上海人留下的一种生存素质,即上海人会在各种场合之下,各种行为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智力,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因此,一般来说,精明的上海人不愿去冒太大的风险。

上海人做事不像许多北方人一样走一步说一步,往往是一切要想妥了才开始。这表现在上海人做生意求稳求安,宁可不做,也不愿冒险。

因此,与上海人合作做生意,事先一定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对各种结果事先做出比较精确的估计,有风险的事情不与上海人合作。

(2)不要给他们虚幻的感觉或冒险的印象。

上海人讲求应该得到的一定要得到,虚幻的、不太实际的利益对他们没有吸引力。北方人做生意时常说的话:“这次生意做成了,我们今后可以长期合作,都是朋友啦。”等等,这些话对上海人没有吸引力。

(3)买卖中,如果存在一定的风险,一定要事先讲得清楚明白,否则上海人可能中途意识到风险将本金退走。

(4)利用优势,抓住商机,在上海开拓风险投资市场。

11.利用新“买办”

买办,即旧上海那些由在华洋商雇佣从事经营管理的新式商人。

旧中国的大上海,由于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而成为万商云集之地,成为繁华显赫的十里洋场。洋人要在上海站住脚,必须依靠当地人才能办事。

这些可被依靠的本地人就是买办。他们精明强干,熟悉商情,在洋人与中国商家之间穿针引线,或组织货源,提供出口;或寻找下家,推销外货,他们自己在这些进出口业务之中,除获得薪金之外,还有佣金和分红的收入。有的人年收入可达几万两白银。

在旧中国的大上海,买办俨然为高等华人,跻身于当时的上层社会。据统计,自旧上海开埠至1949年为止,上海的买办已达万人之数。

旧中国的“买办”中不乏精明族。当时大上海的商界精英,多半是从做买办做起,一步步走上成功之路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解放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总忌谈“海外关系”,“买办资产阶级”的帽子使相当一批人吃尽了苦头。上海人谈“买办”色变,巴不得离“老外”远一点。

改革开放以后,历史仿佛开了个玩笑,突然之间,那些与“海外”沾亲带故的人吃香起来了。

改革开放后,上海特有的投资环境使港资、台资、美资、英资纷纷进军上海滩。在崭新的历史背景下,外商又来了,上海新买办族应运而生。

外商投资者在上海兴办合资企业后,投资者除一年数次到工厂巡视,或与中方召开董事会之类的会议之外,一般来讲,他们不可能在中国耽搁时间太久。精明的外商多会物色自己信得过的亲戚、朋友作为代理。这些代理人只对外商负责,一应报酬也由外商支付,这就是现在的新买办。

例如,杨某原先是上海某高校的处长,自从受聘港商高先生以后,就辞去了处长职务,到教研室任教。因为高校教师不坐班,他有时间为港商四下奔忙做事。

港商高先生在上海郊区投资开办了一家服装厂,产品大部分由高先生外销。杨某的职责就是每个月到工厂去看一次生产情况,并查阅一下当月资金运行账册。如发现问题,如实向高先生汇报。另外,杨某还有一项任务是,当高先生的香港订货单下达到工厂后,他下厂去检查产品质量,直到装箱前夕,他应尽可能仔细地逐一检验产品。这样,产品运抵香港后,高先生不用开箱检查,只要换一下唛头后即可转运客户。

时下,在上海做新“买办”行当的人已为数不少,方式各异。在上海举办交易会时,在场内川流不息的多是新“买办”,他们胸前佩挂的都是外国公司的代表证。听谈话,知道是地道的上海人,但谈起生意来,“买办”的精明程度丝毫不亚于真正的外商。

上海新“买办”的产生应当说是改革开放的必然,至于新买办中会不会像旧买办那样涌现出商界精英来,这只有等时间来验证了。但是,无论怎么讲,“买办”的经历给上海人人格的形成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西化、其精明、其开拓精神与契约观念,无不与“买办”有关。因此,要认识上海人,尤其是上海商人,认识“买办”是必不可缺的。

外地的生意人如果要在上海做外贸生意,或与外商厂家、企业洽谈合作最好重视新“买办”,与他先套近乎,这样会获益匪浅。

12.进行期货交易

半个世纪前,上海就以“远东华尔街”的美名享誉世界,股票、期货对上海人来说,早已不是陌生的字眼。改革开放后,上海人如鱼得水,热衷于金融的队伍愈来愈大。

继1998年股票热之后,期货成为上海人万众瞩目的发财目标。

一家家期货交易所在上海开张,一家家期货经纪公司开业。其中,新开市的上海化工交易所,推出了一则富有魅力的广告:

“你想尝试期货交易吗?

化工期货向你招手!”

上海化工交易所主要交易各类化工产品,交易额由最初的500万元/天,上升至1亿元/天。交易日益活跃,成交量直线上升。

上海最大的一家商品期货市场是金属交易所。其开业之时,适逢投资高潮与原材料涨价,日成交量以上亿元迅速上升到十几亿元。在上海,其他交易所,如石油交易所、煤炭交易行、粮油交易、农资交易所等多不胜数。上海的期货市场发展迅速,上海期货市场的成交价格被认同为全国地方市场的导向价格。上海通过期货龙头市场,维持和巩固了自己的中心地位。

现在,上海不仅搞商品期货,也搞起了金融期货,这是期货中的高层次。目前,上海出现了外汇期货,国库券期货粉墨登场,股票指数期货跃跃欲试,上海在金融期货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期货市场的风险是难以与股票市场相提并论的。热衷于期货更使上海人的胆子变大了,由于股票和期货,上海人的金融意识被唤醒,热衷于金融的上海人队伍愈来愈大。普通上海人的金融意识就很强,不用说上海商人了。

因此,和上海人做生意,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容易成功。从目前来说,期货交易是上海一个较大较新的商机,与上海人做生意,可以在期货交易上大做一些文章。

另外,无论和上海人做什么生意,都一定要懂得每种金融工具的使用,诸如支票、汇票、各种承兑方式、各种各样的银行信用卡等等。因此,与上海人进行期货交易,更要能做到熟练使用。

13.快捷迅速阐述自己的立场

上海人的自负是众人皆知的。

上海人的自负感,源自上海在全国首屈一指的地位。在“36元万岁”的年代里,上海对全国工业贡献最大,上海的人口最多,上海的人收入最高,尽管多不了几个钱,但那时候的钱值钱,所以全国人民都认为上海人工资高,是有钱人,上海人也以此为傲。

为此,在逢年过节返乡时,上海人总是大包小包的,衣服、食品、玩具、杂七杂八一大堆,分给乡亲们,在小孩欣喜的“爷、叔、阿姨”的叫声中,上海人的感觉好极了。

在这种良好的感觉之中,使上海人越来越看不起外地人。

在上海,上海人对外地人有一个特别的称呼:乡下人。在他们的眼中,上海人是城市人,外地人受到轻视,似乎天经地义。因此在上海,能操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就等于获得当年租界的领事豁免权,就像今天推行的银行金卡,将会获得众多优惠。这使得上海人以上海人的身份为荣,不愿离开上海,人称“恋沪癖”。

为此,上海的中学生大都选择本市的高校,上海市的职业中学因能保着上海户口而异常“热”。

上海人的自傲是以自信为基础的。改革开放后,上海发展更快,上海有强大的工业技术基础、全国最高的人才素质及富有传统的工商金融文化意识,上海成为中国的一颗“东方明珠”。

因为自信而生的自负,上海人在生意场上,表现为对自己提出的做法坚信不移,认为这是顺应自然,合乎逻辑的,所有的人都应赞同,不愿让步。为此,一位深圳的年轻经理抱怨说:“在其他地方,对方知道我是来做生意的,都很热情。可是在上海,好像我带来的是讨饭碗,个个架子十足,等着我磕头做出祈求。每次做生意,上海人都死命地抠,抠得你无利可图。这种生意谁肯做?”

上海在与外省市的合作中,常自恃技术先进,行业门类齐全,可以自力更生,万事不求人,或者等着你求我。

上海人对外地人的傲慢似乎可以理解,对外国人的傲慢似乎不可思议。

1985年,美国某公司与上海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艰苦谈判。

最后,终于下定决心放弃上海,将它生产运动鞋的工厂搬到了广州。美国人一向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在上海人的自负面前,只好别谋他途。

一位某国商人说:“上海人除了有中国人通常在与外国人交往中所有的那种‘泱泱大国’的自大外,还有一种傲慢心理,即他们觉得不需要外国投资者。”

上海人这种自傲自大,招致了外地人对上海人的反感,在生意场上,外地人也不愿意同上海人合作。

基于上海人的这一特性,在与自负的上海人谈生意时,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一定要在他报价之前进行适当的摸底,合理就进行洽谈。如果他的报价太悬乎,干脆死心走人。

(2)在谈判时,首先作好自己一方的开场陈述。

在陈述中,其中对将成为双方争论焦点的问题应予以尽量客观的分析,并体现出对生意对手真诚的理解。

注意还应用一种易为对方接受的方式,阐明自己的立场。

(3)所有这些,应做得快捷迅速。

因为精明而自负的上海人多在谈生意之前,就已做好了思想准备,一旦上海人抢在前面提出报价,这个报价的讨还余地就不大了。

14.多按国际标准进行生意往来

上海对国际社会的心理状态比较平衡,他们在内心没有鄙视过外国人,也不会害怕外国人。对发达的西方的了解,使他们总体上有些崇洋,但气质上却不大媚外。上海人与西方人相对平等地相处,使得真正想干一番事业的西方商人乐意与上海人合作。

上海是近百年来西方经济文化通往中国的据点,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中西文化交汇结合地的特殊位置,深深地影响了上海人,使上海人较深刻地接纳了西方文明。

人们都有这样一种印象,上海人很“洋”。说得书面化一点,就是上海人很像外国人,接受西方文化很地道。在上海人眼中,西方社会不像中国很多地方人眼中那么遥远,他们早已了解并适应了西方文化的冲涤,并在自己的文化中渗入了西方文化的成分。

上海人更多地把外国人作为普通的一个人看待,不会因为他或她的肤色不同而有什么异常的感觉。北方人多把外国人统称为“老外”,而上海人只要知道外国人的国籍,一定会具体地称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等。正如北方人多不会笼统地将来自福建的商人称为南方人,而称其为福建人一样。上海人与西方人的心理距离很近。也正因此,上海的里弄里,一直居住着不少外国侨民,他们是上海的一分子,邻里关系处得十分自然。

在观念上,上海人的实用主义、合理化倾向、契约意识与法制观念、精明的性格等心理倾向,都是西方人典型的心理品质,它与中国传统的讲义气、重关系、重伦理、等级观念等意识相去甚远。尽管上海人的观念并不等同于西方人的观念,但“距离”不远,却比与中国传统观念的“距离”近。

今天,不管是哪一个阶层,上海人的行为更处处显示出西化倾向。

(1)上海人对子女的第一企盼是出国留学。上海人始终统领“出国热”的潮流。

(2)上海人的婚姻观念也是外向型的。

西化导致上海人看好“洋婚姻”,而“洋婚姻”则更深刻地促进了上海人的“西化”。

(3)西化的上海人对外语的需求旺盛。

上海人的外语水平之高全国罕见。在大街小巷上,路上用熟练的外语与外国人交谈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在不少上海人的心目中,英语已经成为谋生的最基本的工具之一。上海人谋职有三个基本工具:外语、计算机、驾驶技术。

相近的生活方式,语言的容易交流,使得西方人把上海视为“第二故乡”,更愿意同上海人打交道。

在中国的不少地方,对待西方人很容易走上极端,要么敬若神明,奉为至尊,处处言听计从;要么避之若瘟神,生怕受老外的骗,因而与“老外”们难以合作,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失去了许多商机。上海人与西方人相对平等地相处,使西方商人感受到自然与适宜,使西方人感觉到与上海人合作是可以真正地干出一番事业的。

由于上海人的西化倾向比较严重,上海人在生意场上也很注重采用西方许多的国际方式,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范企业运作,进行公司管理,其做生意时的合作方式也多是西方国际上通行的形式。

因此,要想和上海人做好生意,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业务合作的规范程度必须要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准。

(2)多采取西方通行的方式进行。

(3)商品交换和流通多采用西方通行的方法进行。

(4)合同的履行和违反按国际通例进行处理。

同类推荐
  • 怎么惩罚,员工才合作 怎么奖励,员工才积极

    怎么惩罚,员工才合作 怎么奖励,员工才积极

    有效奖惩是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管理正是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褒奖或惩斥,促使员工形成正向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规范的职业行为。所以,脱离了有效奖惩也就谈不上有效管理。本书是一本系统阐释奖惩策略的实践指南。书中用鲜明的观点、大量的事实、案例以及全面的实践技巧,揭示了如何通过奖惩唤起员工积极的心理反应、如何通过奖惩强化员工的职业规则,如何平奖惩的当前意义和长远影响等共七个方面的内容。
  • 绝对成交:销售人员话术内训手册

    绝对成交:销售人员话术内训手册

    “交易的成功,往往是说话的产物”,这是美国的超级推销大王弗兰克·贝特格近30年推销生涯的经验总结。熟练和过硬的说话技巧是销售员征战销售市场的必杀技,销售员只有练就无敌销售话术,才能在任何场合说服任何客户,拿下每一笔订单,达成每一笔交易。本书针对销售工作中最常见的说话难题,总结出了开场话术、演示话术、攻心话术、诱导话术、提问话术、赞美话术、化解异议话术等各种销售情境中要运用的话术,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了这些话术的要点及其运用之道。
  • 催款讨债36计

    催款讨债36计

    本书对催款兵法作了精心诠释,但是即便能将之倒背如流,亦还是缘木求鱼,不得其法。读者若想得其真传,完全领会其36种催款方法,真正达到灵活运用、收放自如的境界,还须了解并掌握有关催款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而保证催款人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得以充分发挥催款法功效,免受经济损失,实现自身债权。
  • 不懂管理就做不好老板

    不懂管理就做不好老板

    本书浓缩了当今著名企业的管理智慧,采撷了当今最强企业的管理精华,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运行速度和规律,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能让管理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学习到世界级管理大师的管理套路,领悟到管理的奥秘和真谛。相信本书对于想成为一个优秀管理者的老板,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 人人都能做生鲜

    人人都能做生鲜

    当餐饮供应链碰上互联网,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我买网、沱沱工社、果酷网的组合打法又是怎么样的?本书精选12个生鲜电商的成功案例,全面揭示生鲜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打法对了,就能成为行业活儿的“高精尖”!
热门推荐
  • 刀走偏锋

    刀走偏锋

    本书围绕一九五五年四月“万隆会议”期间,国共情报机构展开的针对中共代表团暗杀与反暗杀的较量。主人公林川是中共情报机构培养的新一代情报人员,在敌我双方的又一轮博弈中被上级派往印度尼西亚。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孤身打入国民党情报机构驻雅加达特别行动队,代号“铁血军”的组织,面对一道道扑簌迷离的凶险考验,他赢得了敌特头子“蝰蛇”的信任,并在关键时刻中流砥柱,和他的战友们挫败了“蝰蛇”刺杀周恩来的阴谋。他是一个孤胆英雄,谋略与胆量使他将历史的偶然转换成历史的必然。
  • 归天一十一

    归天一十一

    普通地球青年艾启辉在一个普通的夜晚踏入了世界的另一面。不一样的天,不一样的地,不一样的人情,不一样的心意……他能否看清虚假星空背后的真相,走回命运的起点呢?
  • 漫漫余生只为爱你

    漫漫余生只为爱你

    自从被席柯丞捡回家,宋长忆觉得像他这样的人,应该不会出现失控的画面。直到有一天,他将欺负她的人全都收拾了一遍,将她逼近角落,语气锋利又宠溺。“我是不是说过,别人欺负你要回来告状然后欺负回去?”小剧场:某天晚上吵架后,宋长忆将人赶出去然后自己安心在家里睡大觉,结果半夜被一通电话吵醒。耳边传来男人委屈又可怜的声音:“别的小朋友都回家了,你怎么还不来接我呀~”
  • 分裂的西方(译文经典)

    分裂的西方(译文经典)

    《分裂的西方》围绕美国911事件以及随后美国入侵伊拉克,阐述了欧洲一体化的问题,特别提到了联合国的改革和未来。他指出,造成西方分裂的并不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危险,而是现今美国政府的政策。该政策忽略了国际法,对联合国弃之不顾。这条裂痕已经贯穿了欧洲,也贯穿了美国自身。作者希望提醒大家注意这种差异,他以此为契机研究国际法宪法化,旨在探讨欧洲一体化的问题。
  • 将门嫡女种田忙

    将门嫡女种田忙

    她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三军统帅,可惜是“以前的”;她的父亲是威名赫赫的北军大将,可惜是“获罪的”。她原本虽然痴傻,却有着最尊贵的家人和身份,可惜转眼之间,天之骄子变成山野村夫,名门贵女化作乡姑田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当她变成她,刹那间,风云际会,红颜乱世。一颗尘世间最温暖的女儿心一滴天地间最冰冷的男儿血一段男女间最缠绵的情之恋为了他,她愿意下得厨房,还上得厅堂为了她,他愿意上得厅堂,还下得厨房是谁说,她只是会种田的傻子是谁说,他只是会杀人的疯子且看——
  • 我的淘气小老公

    我的淘气小老公

    我的淘气小老公,又名我的老公十八岁===========故事的起因====================活了二十六年长相一般偏下,生活平淡无味,极其单调保守的老处女梁茹,被前男友无情抛弃第一次走进舞厅邂逅未成年男孩李楠,展开了她非常无可奈何又不一般的人生。【前男友:经过介绍相处觉得还不错,谈了半年恋爱手不让拉,肩不让碰,吻没接过,更别说爱爱了,我也是个男人,正常的男人,我认为我们不合适分手吧!】【神秘男生:姐姐你好美,身上的味道很迷人,跟你相处的一夜很美好,只是没想到你是第一次我会记住的,拜拜!】就这样甩了,第一谈恋爱的结果就无知的被甩了。就这样没了,我守了二十六年视为命的第一次没了。就这样我平静的人生结束了。==========另类的开始=================每天除了工作外就是无边无际无结果的相亲,星期一:对不起我同事家着火了,我先走了!星期二:对不起我爸住院了,改天联系啊!星期三:小姐,你长得很委婉啊!是我妈喜欢的类型。星期四:对不起,我有女朋友了,相亲是我家里逼得,你也不是我喜欢的菜。星期五:对不起…我说:停,我朋友脚受伤,我先走了…就这样就这样我快疯了,我爸妈把我生的这样普通,害的我嫁不出去了。老妈:你今年嫁不出去就去当尼姑算了,长的也不知道像谁…老爸:挣点气,爸爸相信你,我家小茹不是不能嫁而是不想嫁。我心虚的点点头。==========人生的奇遇==================小弟已经上高三了,最后的一次家长会改变了我一生的路线。“姐姐,我们先去布置,你先玩会,我一会儿找你。“好,去吧!”就这样我遇到了他,我的未来小老公。“姐姐还认识我吗?”一个长得很可爱很清秀的孩子对我说。“你是?是浩浩的同学吗?”那孩子低下头贴在我的耳边对我说“姐姐的第一次可是给我的啊!我可是很想姐姐的,怎么可以把我忘记呢!”我的脸从白变黑变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记忆回到一年前“呵呵,弟弟你认错人了”说完我就消失了,拿起手机打给浩浩“浩浩,姐姐还有事情不能给你开家长会,我会找人来你别急奥”故事由此展开......爱情篇男:
  • 我

    我从母亲那里得知谢晓琳过世的消息时,谢晓琳已经走了一年多了。谢晓琳是我的妹妹。母亲解释说一年前我的学业压力和工作压力非常大,她觉得那不是一个告诉我这件事的好时候,况且我知不知道也不影响晓琳已经死了这个结果。我愣了一秒没和母亲说话,手里攥着手机,只觉得心里有团火在烧,母亲接着告诉我,晓琳去世的具体日子是在一年前的六月十三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世医妃:逆天大小姐

    绝世医妃:逆天大小姐

    天雪,二十一世纪喋血特工,隶属联合国特工总部,智慧超群,武艺高强,带领手下四名队员纵横国际十几年,从无败绩,最终引起公愤,惨遭多方势力联合反击报复而亡。再次睁开双眼,已是沧泽大陆护国将军府大小姐北堂天雪。重活一世,天雪发誓:掌握自己的命运,活得肆意潇洒,快意恩仇,不枉此生。朝堂纷争,风起云涌,江湖恩仇,血雨腥风,七国皇室,野心勃勃,烽火连天,硝烟四起。时势造英雄,当一切尘埃落定,北堂天雪站在大陆的顶端,回头一望,迎来的是那风华无双的男子始终温柔的笑意和不变的深情。锦绣江山,盛世繁华,有你陪伴,不枉此生。
  • 我带儿子走进阅读之门

    我带儿子走进阅读之门

    妈妈的教诲,会影响孩子一生;妈妈的失误会贻误孩子的前程。书里作者坦露了自己抚养儿子的心路历程,为了给儿子做榜样而不断改变和提升自己,能够不断重新定位亲子关系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应对随时变化的儿子。为了引导儿子阅读入门而“弃牌从文”亲近阅读和爱上写作,与儿子“斗智斗勇”,母子俩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