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上决定让综采一队创百万水平
1983年元旦刚过,几个队干和班组长向我反映说,去年我们回采下分层一个月都能产10万吨,如果采上分层,工作面条件再好一点,每个月都能产到10万吨,一年产100万吨肯定没有问题。
听了他们的说法,我也有点跃跃欲试,当时年产达到100万吨的综采队,全国只有一个,就是大同矿务局永定庄矿综采队。如果综采一队年产达到100万吨,那我们就进入了全国综采先进行列。
我们的想法很快传到了邢天保矿长的耳朵里,一天,矿调度室打来电话,让我和陈反清书记到邢矿长办公室去一趟。
在邢矿长办公室,他对我俩说:“去年你们月产上了10万吨,听说今年想上100万吨?这是真的吗?
我说:“是真的,这是我们全队的想法。”
邢矿长说:“光有想法不行,我问你们两个,你们今年上百万吨究竟有多大把握?”
我马上说:“只要矿上把3105工作面给了我们,就有把握。”
为什么向矿上要3105工作面呢?因为3105工作面是个大工作面,可采储量有110多万吨,适合上百万吨。
邢矿长听了笑着说:“原来你们是想要3105工作面上100万啊!”
接着,我们向邢矿长讲了运输和提升的问题,陈书记说:“只要矿上支持我们,保证我们的运输和提升,今年上100万,肯定没问题。”
邢矿长说:“3105工作面是为综采二队准备的,只要你们保证能上,我就把这个工作面调整给你们,另外,运输问题矿上协调解决。”
我和陈书记同时说:“行!”
接受任务后,我们召集副队长王守政、李玉清、韩书琴,技术员杨仁顺、田志安、陈远宁、冯保秀等开了个会,对上百万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觉得上百万,有利的条件有这么几个:一是有三年的综采实战经验;二是有1982年3月创10万吨的基础;三是有一支素质比较高的队伍,通过三年的综采实战,全队大部分职工无论是在操作技术上,还是在处理生产事故和机电故障上,都练成了好把式。
但不利条件也很多,最重要的有这么几个:一是提升系统饱和,煤溜眼小;二是第一次采3105工作面,地质情况不清楚;三是第一次上百万,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统一了思想,分清了利弊,全队上下对上百万创水平充满了信心。
2.召开创水平上百万动员大会
1983年3月20日上午,王庄矿隆重召开了综采一队创百万誓师动员大会。会场两侧的对联异常醒目,上联是:“争速度,抢时间,百米深处比贡献!”下联是:“出大力,流大汗,团结奋斗上百万!”
上午9点,矿务局副局长尚海涛,王庄矿矿长邢天保、党委书记张英魁、副矿长郭法顺等领导来到会场。矿上生产线的单位、运输线的单位、井下二线辅助单位的负责人,工会、团委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动员大会。另外,综采一队零点班、四点班的职工也全部参加了动员大会。
尚海涛副局长做了动员讲话。他说:“实事求是地讲,创百万的任务十分艰巨,困难也很多,但我们潞安人就有不怕困难,勇于争先的精神。创百万不仅是王庄矿的大事,也是我们潞安的大事,我们坚信,只要全矿上下一心,密切配合,奋勇拼搏,创百万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矿长邢天保在讲话中说:“全矿干部职工一定要以一流的精神,干一流的工作,创一流的业绩,全矿各单位一定要配合好综采一队创水平上百万。”
在动员会上,我代表综采一队干部职工做了表态发言。我说:“首先,我代表综采一队全体职工感谢矿务局领导,感谢全矿干部职工对综采一队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团结一心,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决不辜负局领导和矿领导对我们的期望,保证年底完成产量100万吨!”
动员大会结束后,我们在队部开了一个由全体队干、班组长和党员参加的会议,针对1983年怎样才能拿下100万,进行了认真仔细的研究分析,并结合3105工作面实际,研究讨论制定了一套上百万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第二天,我们又在队部会议室,召开了一个全队干部职工创百万誓师动员会。班组长们纷纷表示:不管困难有多大,也要拿下100万。陈反清书记在会上做了总结发言。他说:“从矿务局到咱王庄矿,各级领导对咱们队都寄予了很大希望,希望大家一定要立足岗位,出满勤干满点,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打赢创百万攻坚战!”
为了激励大家的干劲,我们做了两个牌匾,挂在队部的墙上。一个牌匾用来通报每班每日产量、工程质量、安全动态和机电完好率,并对每班进行评比打分,哪个班打得分高,就给哪个班插上小红旗;另一个牌匾用红油漆写着“谁英雄谁好汉百万吨中比比看”13个大字,大字下面挂满了全队职工的决心书。
3.精心组织生产
被戏称为“破烂货”的“柯玛格”支架行不行?能不能创百万?这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真能用“柯玛格”支架年产100万吨,那就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为确保百万吨目标的实现,我们结合实际,围绕上百万的目标任务,制定了一套创水平上百万管理制度,大概内容是:
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确保上百万出勤人数。要求党、团员、班组长带头出满勤、干满点;要求全队职工无特殊情况,能不请假尽量不请假;动员家属做工作,生活上关心丈夫,工作上支持丈夫,积极为上百万多出勤多出力;
产量最高的班组挂红旗,生产落后的班组挂黄旗;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为了鼓励职工出满勤干满点,从吨煤包干工资中,预留出一部分工资,年底根据职工的出勤情况实行奖励。
为了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我们实行了“四六”工作制,实行了一段时间,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就把“四六”制调整为“一六、二九”工作制。什么是“一六、二九”工作制?就是把一天24小时作业时间,分成六个小时检修班检修,两个生产班每个班九个小时生产。“一六、二九”工作制,虽然两个班的作业时间各延长了一个小时,但月考核出勤工数却减少了。比如实行“一六、二九”工作制以前,生产班职工必须上够24个班,才能达到计件工资考核要求的工数,而实行“一六、二九”工作制后,上20个班,就能达到计件工资考核要求的工数。
另外,我们完善了队干值班制度、跟班制度和工作面交接班制度。
我与陈反清书记每天必须开好与调度室、生产科、机电科、通风科、供应科、机电队、皮带队、机运一、二队等科队负责人参加的碰头会,协调解决上百万中遇到的生产和运输问题等。
1983年7月,正当上百万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山西省副省长郭钦安和闫武宏来王庄矿调研工作,局领导、矿领导,还有我和陈反清书记等陪着两位副省长下井到综采一队3105工作面考察。省领导听了我的工作汇报后,对“一六、二九”工作制很有意见,说:“你们这不是违背《劳动法》吗?”
我汇报解释说:“实行‘一六、二九’工作制前,我们每个月得上24个班,现在只上20个班就行了,20个班就能开过去24个班的工资。”
针对“一六、二九”工作制问题,当天下午,两位省领导让矿上组织相关人员和综采一队职工代表开了个座谈会。会上,一个职工代表说:“我觉得还是‘一六、二九’工作制好,虽然上班时间延长了一点,但上够20个班就行了,一个月能多休息几天。”
另一个职工代表说:“我们都是从农村来的,一个月只上20个班就不用上了,既能保勤,又能回家种地,矿上的工作,家里的活儿,两头都不误,这个工作制对我们来说太实用了!”
听了大家的发言,两位省领导很高兴,郭钦安副省长点着头说:“这个变通的办法倒是也行,我看没有违背《劳动法》啊!”
4.狠抓工程质量
“创水平上百万,‘三直一平’是关键”,这是综采一队当时的一句顺口溜。意思是:如果工作面的大溜不直、支架不直、工作面煤墙不直和大溜不平,生产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要想稳产高产,首先得把工程质量搞好。
怎样才能把“三直一平”搞好呢?我想,一个是需要提高全队职工对搞好工作面工程质量的认识;另一个是必须严格执行工作面工程质量验收制度;三是要组建一个严格、公正的工作面验收员队伍。因为验收员是队里的耳目,也是值班队干全面掌握工作面情况的第一责任人。
验收员的工作流程分五步:首先验收“三直一平”工程,然后打电话向井上值班队干汇报当班“三直一平”情况;其次是生产过程中,打电话向井上值班队干汇报当班生产情况;第三是交班时打电话向井上值班队干汇报收工交班情况;第四是算出验收的这个班割了多少米煤,根据米数,算出当班产量,算出当班挣了多少钱,减去工程质量不达标扣款,然后再算出当班平均分,平均分再乘以各工种系数,最后算出来的就是你上这个班挣了多少钱。比如,你的工种系数是1.1,你这个班的平均分算下来是7块钱,那么你上这个班就挣了7块7毛钱;第五是下班后将验收记录和当班工资计算情况交队长审批,再交记工员统计、汇总,公布在队部黑板上。这样一来,下一个班的职工在开班前会时,就能看到上一个班挣了多少工分,挣了多少钱,这样既起到了激励作用,也做到了公开透明。
根据对验收员班中跟踪管理,班后认真验收、严格考核的职责要求,我们在队里挑选了王连双等4名思想觉悟高、采煤业务精、工作经验丰富、能说会算、铁面无私、在全队职工中有威信的老师傅担任验收员。
验收员进入工作角色后,和当班职工同时下井,跟班管理,但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验收员跟哪个班,就会在验收、考核时倾向于哪个班,这样一来,验收员与验收员之间,班与班之间就产生了矛盾;二是验收员跟一个班,既得监督,又得检查,还得指导,另外还得计算米煤工资,工作量很大,特别是对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师傅来讲,精力有些不济。我们发现这两个问题后,及时研究采取了一个办法:让验收员推迟半个班下井,这样就使验收员和他跟的那个班的工作时间错开半个班。采取这个办法后,既避免了验收员在验收、考核时的倾向性问题,同时也减少了验收员的工作量。
说实话,验收员这个工作确实不好干。刚开始,由于他们在验收工程质量中经验不足,经常与班组长发生矛盾。搞不好工程质量,要受值班队干的责怪;验收严了,就得扣分,扣分就是扣钱,职工们干了一个班,谁也不愿意让扣分,所以验收员在验收中经常受气。有的验收员受不了气,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出事,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了。
为了让验收人员大胆工作,我们结合实际,对工作面工程质量验收制度进行了补充完善,特别规定了一条:验收员是管理工作面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工作中必须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全队人员也必须尊重验收员的评估评分结果。这个特别规定,不仅给验收员撑了腰,而且给经常私底下骂验收员的职工提了个醒。经过全队职工的共同努力和验收员的严格验收把关,在矿上每个月上旬组织的工程质量检查验收中,综采一队工作面工程质量月月都是一级品。
5.处理3105工作面透水事故
1983年5月的一天下午,我正在矿上开会,队里派人找到我说,工作面机头有涌水。我想可能是7号含水层断裂,就赶快回到队里往井下打了一个电话,问了一下工作面的涌水情况。放下电话后,我立即安排人准备3台水泵和水管送到井下排水,然后换上工作服就下了井。到工作面一看,发现涌水情况比电话里汇报的还要严重,机头处的涌水“咕噜咕噜”一个劲往外冒,而且越冒越大。不大一会儿,顶板也开始往外冒水了,冒出来的水就像牛奶一样白乎乎的。跟班队干对我说:“王队长,要不停了生产?”
我说:“不能停,越停越糟糕。”
为什么不能停?因为运输皮带是拉上山,工作面大溜是拉下山,端头恰巧处在一个最低点的位置,如果涌水在这里越积越深,就会把端头全部淹没,封死切眼与皮带巷通道,阻断工作面的进风。情急之下,我决定先采取不停机的办法,想用煤把水带出去。
可没料到的是,不一会大溜机头也滚浆了,皮带上拉着的煤和水一直往下流,根本带不走多少水。不大一会,涌水上涨,工作面就不能干了,只好停了机。我和跟班队干商量,立即用工作面备用的一台水泵排水,同时组织大家赶紧把机头吊高,防止机头被淹,泡坏电机。
眼看着水越涨越高,水面几乎接到顶板了。正在这个时候,3台水泵也运到了。我们赶紧接水管,接好一台开一台,可4台水泵排水,水势仍不见回落,我又往调度室打电话,要求再调3台水泵。很快,水泵被送到了工作面,我们又迅速将3台水泵安装好,7台水泵开足马力排水。
我专门在工作面水位上做了一个标记,看看7台水泵一个班究竟能往下排多少水,并安排值班队干,让每个班的验收员汇报当班下了多少水,上了多少水,以便及时掌握井下排水情况。
透水事故发生后的第三天早晨,值班队干田志安向我汇报了零点班的排水情况,我发现跟零点班验收员申雪明汇报的排水情况出入很大,立即让他去核实查对。田志安赶紧派人去宿舍找申雪明,同宿舍的人却说,申雪明昨晚已经回马厂老家了。
我觉得这事有问题,就打电话向矿总机查实,值班员说,今天早上7点多,有一个从矿务局长治北站马厂仓库打给综采一队的电话。我想,申雪明一定是脱岗回家了,汇报的数字是他随口编的。
申雪明上班后,我问他,他怎么也不承认,我说:“你不要鬼了,我已经查过了,昨天早上7点多,你是在马厂仓库往队部值班室打的电话。”然后,我又把6个班的上下水统计数据摆出来,在事实面前,申雪明才承认他脱岗回家,汇报假数据的事。
经过几个队干研究,我们对验收员的违纪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一是扣除他当天工资,并在圆班会上做检查,二是调离验收员工作岗位。由于连带责任,值班队干田志安也被罚了奖金。
工作面排了11天水,综采一队停了11天产,在停产后的第12天,我跟班下井,在水还没有排完的情况下,向高出水平面十几度的斜坡割开了第一刀煤。
水患无情人有情。综采一队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后,上到矿务局领导,下到矿上的领导多次到综采一队工作面现场办公,并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了综采一队极大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煤炭部总工程师王森浩同志听说这个事后,停下了在邯郸矿务局的考察调研工作,专程赶到王庄矿井下透水现场慰问,使全队职工深受鼓舞。
6.年产突破100万吨
1983年5月25日,在王庄矿调研工作的煤炭部副总工程师赵全福,给高扬文部长写了一封汇报信。在信中,他汇报了王庄矿在使用综合机械化采煤中,一个队当年就达到部颁标准丙级队水平,第二年就达到部颁标准甲级队水平,今年更上一层楼,产量要达到100万吨的情况。他建议各省煤管局、矿务局都要建设几个现代化新型矿井,使有条件的煤矿先走一步,树起样板来。
1983年8月,山西煤管局给潞安发来高亚才局长签发的一个传真文件,文件传达了煤炭部高扬文部长对王庄矿的批示:
这个典型太好啦,应当广为宣传。一个典型指明一个方向,大大增加了我们改造中国煤矿的信心。这盏明灯一定要叫它照亮全国煤矿。
高扬文部长的批示,给了王庄矿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综采一队巨大的激励和鼓舞。
1983年10月,山西省委副书记、山西省代省长王森浩同志到王庄矿视察工作。当他下井来到综采一队工作面,看到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时,拉着我和陈反清书记的手说:“谢谢你们,你们为咱山西煤炭系统争了光,为咱中国煤矿工人争了气!”
王森浩代省长的高度评价和赞扬,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全队职工创水平上百万的激情更加高涨。
1983年12月30日,综采一队使用“柯玛格”支架和3RDU-320型采煤机,在3105上分层工作面年产突破了百万吨大关,实际产量达到103万吨,跨入了中国煤炭战线百万吨行列。这个消息对王庄矿、对潞安,甚至对全国煤炭系统都是一个惊喜。
波兰的综采专家听到这个消息后,专程从波兰飞到北京,又从北京乘车连夜赶到王庄矿。他们要求亲眼看看,综采一队是如何用他们生产的“柯玛格”综采设备,创出103万吨的。
波兰专家在工作面见到我和陈反清时,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儿地笑着说:“中国矿工,OK!”在矿上举行的欢迎宴会上,他们频繁地给我和陈书记敬酒。波兰专家激动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柯玛格”产品当时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一直不好,因质量问题,很多客户要求退货,他们的企业也濒临倒闭,而就在这个时候,我们队用他们的产品一年出了103万吨煤,不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为他们的“柯玛格”支架正了名声,创了品牌。
综采一队创了百万,使王庄矿1983年的原煤产量提高到226万吨,全员工效提高到2.6吨/工。当时全国煤炭系统的全员工效仅为0.89吨/工,潞安的全员工效也不过是1.7吨/工,王庄矿的全员工效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是潞安平均水平的一倍多。这一年,王庄矿实现利润1600多万元,相当于文化大革命10年上缴利润的总和。由于成绩突出,贡献巨大,王庄矿被当时的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授予“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荣获“景泰蓝”杯。
1984年1月3日,矿务局在王庄矿召开庆功大会。煤炭部、省煤管局、长治市的领导应邀出席了庆功大会。
综采一队全体队干、班组长,还有劳模、先进个人戴着大红花,坐在会场的前三排,心里感到特别自豪和激动。
庆功会一结束,局党委书记李旺所和局长赵维新走下主席台,紧紧握住我们的手说:“你们辛苦了,谢谢大家!当初,咱局想要‘柯玛格’,部里不给,对咱这个小局不放心。事实证明,部里给咱们这套设备是完全正确的。这不,今年咱们用这套设备创了百万了嘛!”
听着局领导亲切的话语,我说:“我们一定会再接再厉,明年继续上百万!”
在场的局领导和矿领导都笑了。
1984年1月,山西煤管局在王庄矿召开全省煤炭系统综采管理经验交流大会,会议推广了王庄矿的综采管理经验,特别是将综采一队科技创新的典型经验进行了推广。
不久,山西省副省长郭钦安再次来王庄矿调研工作。在矿领导的陪同下,他来到综采一队工作面,握着我的手说:“你们辛苦了!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立新功!”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山西日报》、《中国煤炭报》、《长治日报》和《潞安矿报》等媒体分别报道了我们队创百万的先进事迹,使王庄矿综采一队的影响力,由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经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标题为《王庄煤矿由“拖腿矿”一跃成为全国先进矿》的长篇报道,煤炭部华北电教中心在王庄矿拍摄了电视专题片《一个典型的煤矿企业》。
1984年2月,山西省人民政府给王庄矿发来贺电:
祝贺王庄矿原煤产量完成226万吨,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继续保持全国煤矿先进水平。
综采一队也因为表现突出,在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省总工会组织的劳动竞赛中荣立集体特等功。同时被中国煤矿地质工会评为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我荣立个人一等功。
可以说,综采一队用铁的事实回答了“中国究竟适合不适合上综采”“中国煤炭工业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个争论已久的话题。中国煤炭工业要想彻底甩掉“用人多、效率低、效益差、负担重、不安全”这五个沉重的历史包袱,就必须走综合机械化采煤的路子。
7.奖品风波
1983年3月下旬,开完矿上的“综采一队创百万誓师动员大会”,我去找矿劳资科长苗润生协商队里工资分配的事。因为井下不确定因素多,我怕工作面遇到困难出煤少时,无法保证职工的工资,所以向他提出由队里灵活掌握工资分配的问题,意思就是月产量高时截留点工资,月产量低时拿出点或向劳资科借点工资的办法,以丰补歉。苗润生科长听了,也非常同意,并说:“创水平上百万不仅是你们的大事,也是矿上的大事,确实应该这样做,你比我想得周到。”
当时,矿上对综采一队的工资实行了大包干,1983年的承包工资是出一吨煤0.449元(吨煤工资含基本工资、超额工资、各种津贴、工伤病假、探亲假等)。每月批工资时,劳资科按产量和承包合同规定的挂钩指标与队里结算,队里根据上个月工资情况,测算当月提留工资。这个工资分配办法既体现了多劳多得原则,又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全队上下齐心协力,到9月底就完成了76万吨产量。就时候,大家开始议论,创百万年底队里给发什么奖品呢等?听了职工们的议论,我也开始琢磨,并与陈反清书记商量年底买奖品筹款的事。我俩商量好后,责成核算员张三串承办具体事宜,并让支部委员、分工会主席张富有负责监督。我嘱咐张三串说:“好事一定要办好。”
接受任务后,核算员张三串就与劳资科联系,从10月份开始,将以往的截留工资,经劳资科审批后使用。开工资时,将盖有队长、核算员、工会主席手章的截留工资表贴在墙上公布。
1983年12月底,综采一队完成了创水平上百万的任务后,我和陈反清书记主持了队干会,对买奖品、发奖品的具体事项进行了研究讨论。根据职工意见、筹款情况和全队职工实际出勤情况,我们定了一个奖励方案:奖品按贡献大小分四个档次,即全年出勤达到队里规定10个月以上的(含10个月),奖励一台500元左右的电视机;全年出勤达到队里规定6个月以上的(含6个月),奖励一台300元左右的收录机;全年出勤达到队里规定3个月以上的,奖一台80元左右的收音机;凡是本队在册职工,达不到以上条件的,一律发一台20元左右的小收音机,作为综采一队创百万纪念奖。
奖品方案定下来后,先在圆班会上进行了宣布,然后安排机电大班班长贾云龙到太原联系购买。让贾云龙去买这些奖品,主要考虑到当时电视机货源紧缺不好买,也考虑到他家在太原,又懂电器,便于比较选购。贾云龙为了全队职工利益,跑遍了太原的各大商场,最后选择了太原五交化销售商,并要求销售商将奖品送到矿上验货后再付款,送货时,供货商还顺便拉来了其他人让贾云龙捎买的几辆自行车。按照队里定的奖励标准,我们开了庆功会,就把奖品大张旗鼓地发给大家。
综采一队创百万发奖品的事,轰动了王庄矿区,特别是电视机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因为电视机在当时来讲,是个稀罕电器,很多家庭都没有。后来有人将我们买奖品的事,告到了矿打击经济犯罪办公室(简称“打办”)。
奖品刚发完不几天,矿“打办”主任秦树森就带着几个人,到核算员张三串办公室查账。张三串将全年每个月的工资册等拿出来,积极配合矿“打办”的同志查账,并实事求是回答了“打办”同志的问题。
关于综采一队工资大包干问题,1980年是吨煤工资0.63元,全队人均工资1148.82元;1981年是吨煤工资0.6元,全队人均工资1439.87元;1982年是吨煤工资0.64元,全队人均工资1414.4元;1983年是吨煤工资0.449元,全队人均工资2176.56元。为什么1983年的吨煤承包工资比历年低,全队人均工资却比其他队的人均工资高,主要原因是产量高了。
“打办”的同志把全队工资册,还有队里违章违纪扣款本、各种奖励本,以及队里的收入和支出台账查了个遍,结果,账目全都能对上。当“打办”的同志看到香烟报销单据是白纸条时,说:“这个单据不行!”张三串说:“报社记者来队里采访,抽了一盒烟,我让王队长签了个字,再说王队长又不抽烟,怎么不行?”“打办”的同志非要供销社的正规单据,张三串从抽屉取出一张买了20条香烟的供销社单据,说:“买来的20条烟我都卖给工人们抽了,这能找王队长签字报销吗?”当时,职工们下班晚了,供销社关了门就买不上烟。所以,张三串为职工办好事,自己垫上钱买上20条烟放在办公室,谁没烟抽了,就到张三串办公室买。
在核算员张三串那里没有查出问题,矿“打办”的同志又拿着买奖品的发票,专门到太原找见供货商调查。调查电视机、收录机和收音机的价格,询问供货商有没有给买方回扣等,特别对贾云龙给他人捎代买的几辆自行车,进行了反复询问,销货商拿出自行车发票底联让“打办”同志看,底联上还留着买走自行车那几个人的名字。
通过反复调查,“打办”给了综采一队一个调查结果:综采一队工资分配公开、透明,队干清正廉洁,账目清楚,没有违规违纪行为。矿长邢天保听了“打办”的汇报,感慨地说:“我了解他们,队长、书记不管是能力还是人品都是过硬的,核算员也很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