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0000000014

第14章 轻松让孩子爱上学习(2)

于是,有一些父母就开始效仿这种方法,将其运用到激励孩子的学习上。只要孩子学得好就给其一些物质甚至金钱的奖励,并且经常对他许下这样的“诺言”:

“如果你能考高分,我就给你买……”

一位母亲为了让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好好学习,就给他制定了一个奖励制度:平时小考若是能考到90分以上,就奖励10元钱;若是大考能进前10名,就奖励50元钱;若是能考到前5名,就奖励100元钱。

开始的时候,这个奖励制度对儿子有很强的吸引力。他每天放学回家就是钻进房间认真写作业、温习功课,几次考试下来成绩也都不错。母亲也实现承诺,给了儿子奖励。但时间一长,母亲就发现儿子学习的热情远不及开始时那么高涨了,学习变得敷衍,而且还出现了厌学的情绪。母亲只得加大奖励的“筹码”,但仍然未见什么成效,她一下子犯了愁……其实,许多父母都会有这位母亲这样的经历,对于孩子的学习动辄就给金钱、物质奖励,开始的确很奏效,但慢慢地就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结果。于是,父母就会像这位母亲一样陷入苦恼之中。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研究发现,“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活动的时候,如果对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有可能减少他对这项活动的兴趣。”

德西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题。

最开始,所有的学生答对题了都没有奖励。而后,他将学生分成了两组,一组学生每答对一道题就奖励1美元,另一组则不奖励。

在两组学生休息或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德西发现,有奖励组的学生只在拿奖励的时候很卖力地解答,而无奖励组的学生却热衷于去寻找答案。也就是说,有奖励组的学生对解答这些智力题的兴趣在减少,而无奖励刺激的学生却依然兴趣浓厚。

德西认为:“奖励刺激容易引发人的外部动机,其特点是持续时间比较短;而与之相反的内部动机则是对所从事事情本身的兴趣,它的持续时间会很长。”

由此可见,物质奖励对于人的兴趣发展来说,并没有起到什么好处,反而会磨灭掉人的兴趣。父母从心理学家德西这里应该得到启示,用金钱或物质去刺激孩子学习,是不可能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的,相反,还有可能会使孩子对物质利益过分追求,将学习作为与金钱物质作交换的筹码,从而失去学习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尤其是当孩子本身对学习有一定兴趣的时候,父母的金钱物质奖励还有可能会弄巧成拙,使孩子盲目追逐金钱,学习主动性降低,并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

那么,不用物质或金钱奖励,父母又该用什么样的奖励来激励孩子爱上学习呢?

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

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了,就只是一味地说:“你必须努力,你只要能考出好成绩,我就奖励你。”然后就是罗列出要么是红包、要么是丰厚物质的“奖品”名单。

但父母要注意的是,孩子究竟为什么不爱学习呢?他是真的只单纯地需要有人刺激他一下他才会努力吗?还是说他其实是在学习上有问题需要解决?父母不问原因,只是给孩子金钱、物质奖励,这样激发孩子学习的做法,没有对症下药,当然也不会产生好效果。

所以,当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开始下降的时候,父母不要直接用奖励,尤其是金钱、物质奖励去刺激他。首先要能搞清楚孩子的学习究竟出了怎样的问题,是学习上偷懒了?还是没有听懂教师的讲解?还是他对知识的理解有偏差?

在明了这些问题之后,父母应该针对病症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一旦他“茅塞顿开”,即使父母没有奖励,他也能自觉地努力学习。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孩子的学习也一样,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父母就用不着挖空心思地非要用什么奖励去刺激他学习了,他会自觉地投入知识的海洋,并且还会学有所成。

2009年高考,广西理科状元是一名叫黎璇的女生。当外人问及她的母亲有什么教育经验的时候,她却说:“这要归功于女儿从小养成的效率高、时间观念强的学习态度。”

在黎璇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培养她独立看书、学习的习惯,并且还告诉她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做完之后,才能去做其他事情。这样,黎璇从小就养成了自觉、独立的学习习惯,她非常重视课堂效率,几乎不会将难题带回家里解决。学习效率高和时间观念强,正是她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

通过黎璇的例子,父母应该多多思考,与其在后来不停地用奖励来交换孩子的好好学习,倒不如最开始就培养他自己能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可以给孩子一些精神奖励。

其实若是孩子真的学得好,父母也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精神奖励。比如,当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父母的真心夸奖将会使他产生荣誉感,从而更加努力学习;肯定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还可以为他准备小红花,微笑、拥抱、亲吻,或是对他的成就竖起大拇指;若是孩子一段时间都表现得很好,父母就可以说:“我们给你准备了特别的奖励,以表扬你的良好表现。”然后,就可以带他去看有意义的电影、给他做一顿他爱吃的饭菜,或者去做一次旅游放松身心,等等。

父母的这些精神奖励,都会让孩子感觉好好学习是一件好事情,取得好成绩也是一件好事情,他就能继续发扬刻苦精神,也会继续努力学习。

精神奖励也要讲求“度”。

精神奖励也是一种暗示心理,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暗示,会让孩子感觉愉快。

但是,这样的奖励也是有一个适度原则的。

父母应该掌握好给予奖励的标准和次数,若是标准太高,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努力看不到成效,他的学习兴趣也会慢慢减少;若是标准太低,他又会很容易就能得到奖励,这就失去了奖励的作用;而若是奖励的次数太多,还有可能会让人自我膨胀,这将会导致孩子变得骄傲自满,他就会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优秀了,所以不需要任何努力了;但若是次数太少,他又会觉得自己是不是没有进步,他就可能会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由此可见,父母在运用精神奖励的时候,也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定,这种奖励既要能肯定孩子学习的成果,又能让孩子能够不断前进,父母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千万不要忘记奖励美德。

上小学三年级的齐阳在学期期末的时候,被评为班上的“劳动标兵”。回家后他高兴地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妈妈,满以为妈妈会表扬他,谁想妈妈竟然一撇呢!”听了妈妈的话,齐阳兴奋的表情迅速消失了,他卷了奖状默默地走回了自己的房间……“重智力、轻德育”的教育结果,势必会让孩子成为高分低能、心理不健康,甚至人格不健全的人。父母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的同时,也千万不能忽视对他的品德教育。比如事例中的妈妈,她完全可以说:“真不错!以后我们要继续努力啊!”对孩子美德的称赞,也会促使他将美德继续发扬下去的。

只有拥有良好品德的人,他的努力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将来他才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他的未来也才有可能会成功。否则,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即使他学得再多、学得再好,他也不会是个好人。看看社会上那些学生杀母、伤同学、虐待动物等事件,父母应该要能反思,重视孩子学习的同时,更要重视他的品德。而且当一个孩子品德好了以后,他的学习也自然就会好,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

沟通箴言

奖励孩子也是一门艺术,金钱物质等奖励,只会让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去被动学习,还会增长孩子的物欲;但适当的精神奖励,却能让孩子从内心爱上学习。所以,父母要善用“报酬效应”,要让这一报酬真正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而且这种激励不仅仅是激励学习,还要激励他不断发扬良好的品德。

“会玩儿,也是好事儿!”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允许他玩

在孩子还未进入学校的时候,他都是在玩中学知识的,他会觉得很快乐。而孩子一旦进入了学校,开始了系统的知识学习,他就再也不能在玩中学习了。

难道是有人给作了这样一个规定吗?说孩子进了学校后,绝对不能玩耍,必须要一本正经地坐下来抱着书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下去?

10岁的儿子很聪明,但就是很贪玩。妈妈知道孩子爱玩,但她还是要求孩子必须学习要好。于是,每天儿子玩的时候就想:玩完了会不会被妈妈骂?今天的作业还没写完;而到了学习的时候,儿子又想:昨天和同学一起玩的那个坦克模型真有意思,要是今天也能玩就好了。于是,儿子玩的时候不能尽兴,学的时候也是干耗时间而没有效率,玩不好也学不好。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很是着急……其实,这就是孩子不会玩的后果,再加上妈妈对学习的强调,才使得他既没玩高兴也没在学习上有什么建树。因此,关键还是父母要积极对其进行教育,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但现在太多的孩子却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父母总是说孩子:“整天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精神。”但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一提学习就泄气?有的父母就会说了:“那还用说?就是没有学习精神,太贪玩。不好好管管是不行的。”这就错了!

孩子其实很单纯,对他不喜欢的事物他都会表现出厌倦,而对他感兴趣的事物,即使没有任何人去督促他,他也会很自觉地去努力研究、努力做好,甚至还会废寝忘食。想必许多父母都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当孩子喜欢打篮球的时候,他恨不得将所有时间都用来打篮球,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把球扔来扔去,也不管天气多热,也不管出了多少的汗。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对打篮球感兴趣。假如孩子对学习也如打篮球这么有兴趣,那父母何愁他学习不好呢?

但爱玩的孩子就一定不好吗?他就一定没有什么前途可言吗?当然不是!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比尔·盖茨的起步,是从计算机编程开始的,而他对计算机的热爱则是从中学起编写游戏程序开始的。看起来,比尔·盖茨最初在做的事情是编程,但其实他编程的目的就是自己动手编写游戏,这个目的简单而又明确,就是“玩”。他就这样玩出了名堂,玩出了一家在个人计算与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领导者的微软公司。

由此可见,会玩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会玩的孩子非常有可能在他玩的那个领域做出成就来,所以父母就不要再粗暴干涉孩子的玩耍了吧!

让孩子既要学习,又要会玩儿,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不要动辄就训斥孩子“爱玩”。

孩子玩的时候,没准儿就是在开发他的天赋,也没准儿就是在发展他的兴趣。父母又不能读透孩子的思想,又如何知道孩子的“玩”只是傻玩儿呢?

所以,父母不要动辄就训斥孩子爱玩,要能有一双会细致观察的眼睛,要能看得到他行为的真正目的。父母可以和孩子多交流,了解他的想法,了解他行为的真正意图,适时给予帮助和引导,让他在玩的同时也能够学到知识。

别给孩子的学习规定硬性的指标。

父母喜欢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一个好成绩,将来你才能有出息。”要不就是直接给孩子订一个目标,让孩子必须达到某一个高度。父母的期望都是好的,但若是总用这样的期望来教育孩子,就会给他带来极大的压力。

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什么是负担?他不喜欢的事情,你叫他做1分钟,这就是负担;他喜欢干的事情,干到废寝忘食,也不是负担。”放到孩子学习这件事上来说,就是当父母让孩子为了某个目的而去学习的时候,他对它的兴趣就会大大减少。在孩子看来,这样的学习就是一件苦差事,学习好比在做苦役。而且,他还有可能将学习理解为“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一旦目的达到了,那么学习也就不再重要了。这样一来,他将彻底曲解学习的根本意义。

所以,若是父母想要孩子将玩的劲头用在学习上,就最好不要给孩子的学习规定什么硬性的指标,什么考到第几名,什么要考多少分,只要孩子努力了,还有什么比快乐学到知识更重要呢?

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心情放松的状态下,都会做得最好,也会完成得迅速而完美。其实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的。

有一些父母,总是在猛抓孩子的学习,恨不得每分每秒都不放过。他们会在孩子身边像看守一样盯着他学习,他们也会时刻“惦记”着他是不是英语单词还没背、数学练习还没写,他们甚至觉得孩子不能有玩耍的时间,“有那工夫多写篇作文多好”。在这样紧张的环境下,孩子都被压得透不过气来,最后直接导致他对学习产生排斥,甚至厌烦的心理。

所以,父母要尽量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习,比如不要陪(实际是监视)着他写作业,不要总询问他有关学习的事情,让他自己合理安排学习与玩耍的时间,等等。父母要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能成长为爱迪生,也不是所有人将来都必须要做爱因斯坦。让孩子能自由地吸收知识,让他能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男孩,妈妈在他小时候就教育他要认真学习,不能玩耍。在妈妈的教导下,这个男孩的学习成绩果然很优秀。

但有一天,男孩却对妈妈说:“我不想上学了,在学校里我一个朋友都没有。”妈妈惊讶地说:“你可以去找同学们呀?”但男孩摇了摇头说:“他们不是打乒乓球就是下跳棋,但是我都不会。我去了他们都觉得我玩不好。”妈妈听后,忽然沉默了,她也发现,最近儿子变得越来越内向,甚至没有一点儿男子汉的味道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游戏是为儿童提供充分刺激的最有效的活动。”

这位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剥夺了他玩耍的权利,这才是导致他没有朋友、不能和同学正常交往的直接原因。

所以,父母要吸取这个教训,在孩子应该玩的时候,放手让他去玩。孩子可以从玩耍中学到许多东西,如创造力、应对能力、合作能力,等等;玩耍中孩子还能锻炼身体,促进大脑和身体的发育;最重要的是,玩耍可以给孩子的童年留下快乐的回忆。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缺失了这项活动,那么他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可以从玩中培养孩子的自信。

孩子一旦拥有了自信心,他再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会显得轻松许多。而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孩子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不是要提高他的学习成绩,而是帮助他培养起足够的自信心。

同类推荐
  • 科学育儿0~6岁(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科学育儿0~6岁(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我们依据大量的国内外科学育儿资料,结合成功妈妈育儿的实践经验,通过对各种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精心编写了这本《科学育儿0~6岁》,全书包括“如何培养一个聪明的宝宝”“科学育儿0~6岁最关键”“科学育儿技巧‘0’岁宝宝篇”“科学育儿技巧‘1~2’岁宝宝篇”“科学育儿技巧‘2~3’岁宝宝篇”“科学育儿技巧‘4~6’岁宝宝篇”等章节。
  • 父母不方便说的话

    父母不方便说的话

    中国的父母是保守的,他们有很多话都不好意思和孩子讲,比如身体的发育、感情的问题、啃老的问题,等等。本书就是要教会那些内心纠结的父母们,应如何更好地传达自己的心声。本书以最贴心的语言、最深情的文字,带给孩子最温暖的心里话。这不是对孩子的说教,而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父母敞开自己的心扉,向孩子娓娓道来。本书抛开平常的尴尬,说出那些平常说不出口的心里话。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自由、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 妈妈这样立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

    妈妈这样立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

    本书是一本为家庭量身打造的规矩制定和实施指南。作者结合教育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成果,针对孩子从幼儿期到青春期:不爱刷牙、心理脆弱、早晨不起、晚上不睡、挑食、叛逆、学习拖延症等热门家教难题,教父母顺应孩子心理,用爱和孩子说规矩,教出自律、独立的好孩子。
  • 安胎养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

    安胎养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

    优生开始于择偶随着人们对于优生学认识的深化,对配偶的选择已不局限于品貌端庄、身体健康,而是更加重视遗传素质和其他的因素。因为择偶不仅仅是男女的结合、个人的幸福问题,而是关系到后代的素质和民族的强盛。所以说,青年男女选择对象是很需要有科学性的。
  • 父母的界限:给孩子真正需要的爱

    父母的界限:给孩子真正需要的爱

    资深心理专家明天根据20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背景,精选40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案例,向读者展示了亲子关系中常见的问题,深入解读了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破解了不良亲子关系背后的秘密。在每个案例中,既有家长和孩子的讲述,也有深入浅出的心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明确的应对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热门推荐
  • 李清照的词与情

    李清照的词与情

    通过对李清照传世词作的解读,以独特视角展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一本既不失本相又温情俏皮的李清照词传,倾诉浮华岁月的易安心曲。
  • 世界佛教通史·第五卷:中国汉传佛教(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

    世界佛教通史·第五卷:中国汉传佛教(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

    本书是世界佛教通史丛书之中国佛教卷,介绍了宋至清中期的中国佛教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如下:一、宋代佛教。两宋社会与佛教、临济宗的理论与实践、云门宗的理论与实践、曹洞宗的理论与实践、华严和天台的“中兴”、律宗与净土信仰、佛教艺术新风貌。二、辽金佛教。辽代社会与佛教、辽代寺塔建筑艺术、金代社会与佛教、金代佛教艺术概况。三、西夏佛教。西夏社会与佛教、佛教政策和管理制度、僧众管理与寺庙、佛教宗派和藏传佛教、佛教艺术。四、元代佛教。元代社会与佛教,元代教门简况,临济宗及其禅学演变,多民族佛教文化艺术的融合发展。五、明代佛教。明代社会与佛教,明代初中期佛教,明代后期佛教(上),明代后期佛教(下),明代佛教文化艺术。六、清代前中期佛教。佛教政策与管理措施,禅宗诸派及其演变,教门诸派、律宗与净土信仰,寺院组织管理制度,三类重要法事。
  • 冒牌的正统圣骑士

    冒牌的正统圣骑士

    尼克立志成为一名正统圣骑士,然而见习这顶帽子似乎怎么也摘不掉........“我阻止了一场阴谋!”“可你还拆了两座圣殿。”“.......我把魔门毁灭了!”“但是你解释一下这和你偷走光明权杖有什么关系?”“哦,那个啊。我毁魔门的时候不小心弄坏了。”“.........”“至......至少我还为圣光之主服务了那么多年.........”“不不不,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吐唾沫擦圣像的事?”“...........”好吧,他还是去当自己的见习吧........
  • 天灾与重生王冠的崛起

    天灾与重生王冠的崛起

    这是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天灾巫妖,可是他却拥有自己的灵魂,他是一个强大的巫妖。
  • 穿越王者我是大乔

    穿越王者我是大乔

    迷迷糊糊穿越到了王者大陆……七七:安分守己过日子。小七:看姐撩汉!
  • 于美好时见你

    于美好时见你

    记录了一下我高三时期的小美好,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我记得曾有你相伴

    我记得曾有你相伴

    随着丧尸数量的增加,人类陷入恐慌,为了保护人类,各国成立了猎尸队,猎尸时间开始!而沈云逸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自己的猎尸队里遇到十五年前的师父,而她竟然一点也没变,不仅性格,连外貌也和十五年前一模一样,但她却不认识他!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 晚安列国

    晚安列国

    繁华的大都市,平凡的小青年。像许多人一样,他也在努力追求自己的面包和爱情,偶然间认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世界如水平静,生活融融惬意。而他并不知道,某种力量于无声处悄然苏醒,命运的洪流引他们相聚,翻涌间正酝酿起一场颠覆世界的阴谋...
  • 大师的忠告

    大师的忠告

    本书从修身、交流、财富、创业、经营、竞争、生活、说话、习惯、心态等10个方面入手,引领你走向大师们成功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