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寻找自我的人(背包客)
受访者:也曾是背包客的Visionary Company有限公司总经理大塚和彦
在旅途中用双脚丈量世界、用眼睛欣赏世界,从而寻找最真实的自己——想必很多人都在年少时憧憬过这样的生活吧,可真正能付诸行动的又有多少呢?
若是学生时代短时间独自旅行的话,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做到。而长时间的漂泊生活就未必了,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是做不到的。最大的担忧,是回国后的生活规划。日本企业普遍喜欢录用应届毕业生,而消极对待履历空白应聘者的企业也不在少数。所以,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有人因为惧怕风险而选择按部就班地面试找工作,然后心存遗憾地度过一生。
可是,那些不断寻找自我之人(背包客),结局真的就那么悲惨吗?曾经的资深背包客将告诉我们答案。
——首先,我想请您回顾一下自己的前半生,大学毕业后,您曾经工作过一段时间吧?
大塚:是的,我进入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在那里工作了2年11个月。
——提起资深背包客,我的印象是上学时就热衷于旅行,毕业后没有找工作,一直过着在路上的生活。
大塚:我的情况不太一样。上学时,我在体育社团练习的是跆拳道,对背包客什么的并不感兴趣。
——那是什么机缘巧合让你成为了背包客呢?
大塚:在进入公司的第三年,我利用年假,独自一人去中国旅行了一趟。当时我从上海去了趟南京,然后又回到了上海。在上海的最后一晚,我在青年旅舍看到了这样一幕——两位和我同住一家旅舍的日本的背包客正在聊天,一位四十多岁,一位二十来岁。二十来岁的背包客问道“该如何从巴基斯坦穿越至伊朗”,四十多岁的背包客依据自己的经验做出了回答,随后,他们又谈了很多我闻所未闻的事情。我感觉眼前的那位四十多岁的背包客浑身散发着光彩,帅气极了,心想:“要是我也能像他那样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人生该多好啊!”
——真是典型的故事开头啊!
大塚:回国以后,我一下子迷上了泽木耕太郎的纪实小说《深夜特急》。
——这绝对是完美的觉醒。
大塚:泽木先生所著小说的对话中有这样一段内容——“若想出去旅行的话,26岁的时候最好。因为年纪轻了,读不懂现实;年纪大了,容易产生风险。”巧合的是,我当时正好26岁。
——已经按耐不住,想要马上踏上旅途了吧(笑)!
大塚:可是,我没有钱。所以,我辞掉了工作,回了埼玉老家一趟,一边在电力设备店打工,一边为旅行做准备。5个月后,我带着约25万日元,离开了日本。
旅途中遇见的“不走寻常路的人们”给了我很大的勇气……
——你首先去了哪个国家?
大塚:我首先来到了泰国,然后从泰国去了柬埔寨、越南、缅甸、老挝,最后又返回泰国,然后回了一趟日本。一共出去了约半年时间。这趟旅行让我认清了一个现实——“原来我身边的那些日本人,到了世界上,就算不上典型了”。有当了10年老师,于37岁成为背包客的人;有临近40岁时辞掉了固定工作,来到亚洲其他国家漫无目的游荡的人……这样的日本人,在当地一抓一大把。
连日本的背包客都是如此,来自其他国家的背包客就更豪迈了。有一位35岁的意大利人,过着半年在意大利采葡萄,半年外出旅游的生活。与这些人相比,我心想:“自己才26岁,以后有的是机会呢!”勇气噌噌噌地往上涨。
——理解,特别能理解。
大塚:后来我从泰国回到了日本,几个月后,我又离开了日本。
——哎呀呀(笑)。
大塚:因为当时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简历上有3个月空白期的话,对找工作是很不利的……
——到了这个时候,只能用从容打破僵局了。
大塚:考虑到既然事已至此,那么半年也好一年也罢,就算空白期的时间再长一点,结果也都是一样的,所以我去了中国。不过,第二次踏上旅途时,我发现自己的心境发生了一些变化。
——什么变化?
大塚:这一次,我是坐船去的上海,然后又去了天津,后来差点在北京“沉没”了。
——沉没?
大塚:指的是从那个城市开始不愿继续往下走的现象。所有的背包客,刚看到世界遗产、接触到崭新价值观时,都是兴奋无比的,恨不得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地走下去。可是那个时候,我突然没了继续走下去的兴趣。
沉没的原因因人而异,也有因为自己成了药罐子而实在走不下去的人。而我之所以险些沉没,是因为我很喜欢北京给人的感觉,喜欢在那里遇到的朋友。
我在北京待了一周左右,虽然并没有真正就此沉没下去,但后来,我在不同的城市看到了各种沉没的人,渐渐地,我开始反问自己:“这样下去真的好吗?”我去了内蒙古,然后经由丝绸之路抵达了西藏,又经过尼泊尔去到了印度,谁知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机正在那里等着我。在西藏旅行时,我被那里的文化深深吸引。
在那个阶段,我对背包客的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背包客中,的确有活得熠熠生辉的人。但是与此同时,也的确有很多“纯粹无法融入社会的人”。而且,背包客之间是没必要相互迁就的。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不与他来往就可以了。结果,这就导致一些背包客即使上了年纪,也依然不知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只知道讲自己的事情、强调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
——原来如此。
大塚: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固然是快乐的。可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一边在工作中与各种各样的人共同品味酸甜苦辣,一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定比仅仅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快乐。——得出这一结论后,我就回国了。
——接着,问题来了。日本社会将如何接纳曾长期过着背包客生活的人呢?
前路困难重重,拉面店临时工的面试受挫
大塚:其实,我在第一次与第二次旅行之间,参加了拉面店的面试,但是没有通过。
——因为你是背包客?
大塚:我不确定,但我记得,面试时他们曾问我“你是不是过不了多久还要继续去旅行”。这让我切身体会到,社会上不少人都对有过背包客经历的人持有偏见。
——若真是这样的话,那第二次旅行之后的找工作也少不了一番苦战吧?
大塚:第二次反而比较顺利地找到了工作,我进入了一家售楼公司。
——运气不错啊!
大塚:但是实际工作以后,我发现这项工作并不好干。用现在的话说,分明就是一家黑心公司,每天的工作时间从早上8点到夜里的11—12点。如果能卖掉房子的话倒还好,如果卖不掉房子的话,每个月只能拿到12万—13万日元的工资。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没经验的、曾经做过背包客的人都愿意招,原来是有相应原因的。结果,干了1年我就辞职了,换到了一家广告代理公司工作。这里不但比卖房的工作轻松不少,而且我和老板也比较谈得来。因为我本来就很擅长做业务,所以工作了1年,就被提升了主管。
——不错啊,背包客也是可以过上幸福生活的啊!
大塚:可是在那里工作了2年后,我还是辞职了。
——诶诶诶?为什么啊?
大塚:虽然和老板很谈得来,但是我们对于工作的价值观太不一样了。只要有利于发展业务,他就可以不择手段。后来我才发现他是这样的人,我无法允许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
——看来不断寻找自我之人(背包客)的末路终究还是悲惨的啊……
大塚:没你说得那么惨。辞掉广告公司的工作后,我的面前出现了3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再去旅行,第二个选择是换一份工作,第三个选择是创业。
——是啊,创业也是一种选择啊!
大塚:我知道,广告行业并不好做,但是在最后两年的工作中,我发现自己很适合做广告工作。而且一个小的广告公司,只要有一部电话机和一台复印机就可以起步了。
虽然后来还是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总体来说还算顺利。因为是小广告公司,所以我们只能瞄准一些小市场。于是我们接触到了精神领域,好比神谕牌、塔罗牌、治愈、引导,等等,在开展这一领域的广告业务时,我越发想要了解这个行业了。于是我加入了一些相关的工作室,后来也开始售卖这类产品了。
就算做梦时睡过了头,世界也依然会等你
——大塚先生,您既如愿实现了背包客的梦想,又重新实现了在社会立足,真可谓两全其美啊!可是,没能像您这么幸运的人应该还有很多吧!
大塚:有的,有的。别说重新立足于社会了,印度廉价旅馆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寻人启示,简直令人毛骨悚然啊!即便没达到如此极端的地步,也有人因为放弃了原来的好工作外出旅行,回国后重新找的工作比原来差了好几个等级,总之,遇到什么情况的人都有。
不过,即便如此,想必那些为自己曾经做出如此决定而后悔的原背包客应该是极少的吧!因为我认为人是一种一旦下定了决心,即使最后的结果事与愿违,也依然愿意给予自己肯定的生物。人们会安慰自己说:这也没什么不好,尽力了就可以了。不然,人还怎么活啊!你说是吗?
——我也这样认为。所以,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大胆去做就好了!
大塚:你说得没错。尤其是想旅行的年轻人,绝对是趁年轻去最好。
——如果已不再年轻,退休以后再踏上旅途可以吗?
大塚:当然可以。现在全世界就有很多这样的人。
结论:
不断寻找自我之人(背包客)的末路是什么样的?无法成为“日本职场[1]的齿轮”。
但这又何妨呢!
解说:
结论很清晰。如果选择从上大学开始成为背包客,毕业后不找工作,而是以流浪旅行者的身份度过自己20来岁的青春年华的话,那么,你将无法成为“日本职场的齿轮”。
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的大型企业有着统一招收应届毕业生这样不成文的人事录用原则。在大型企业的人事负责人看来,20多岁过着背包客生活的人,完全是“另一个世界的人”。不只是大塚先生,回国后苦于找不到工作的原背包客也可以说是大有人在。对此,泽木耕太郎先生也曾指出:日本没有给背包客回归社会留后路。
而多数国外的跨国企业采用的则是平等录用的原则,无论你之前有过什么样的经历,无论你的年龄、性别、国籍是什么,只要你有能力,公司就会欢迎你的加入。
与此相反,日本的大型企业不但会为那些在毕业就职中失利的人关上大门(年龄歧视),还会避开对处于育儿期女性员工的重用(性别歧视),以及对日本人与外国人、正式员工与临时员工等采取区别对待的薪酬体系(国籍、身份歧视),在国外的企业看来,日本的人事制度可谓充满了太多歧视。
注释:
[1]以企业为核心的社会。
在人口过剩的国家陷入缺人境地的日本企业
可能是国外对于这种不公平的人事制度避之不及,致使日本企业的海外分公司常常陷入人手不足的窘境。因此,考虑到长期发展,日本的大型企业或许会对这种加拉帕戈斯现象[1]般的人事制度加以调整。
可是即便如此,日本国内的企业制度改革依然是滞后的,至少在未来10—20年的短时间内,大企业接受20多岁有过背包客经历之人的就业环境,恐怕还是难以形成吧!
不过,我认为不能因此断言20多岁以背包客的方式生活这一选择就是错误的。毕竟人生只有一次,即便压制欲望不做自己想做的事,按部就班地进入大公司“工作”,也不能保证在复杂多变的未来,公司就一定不会倒闭。而像大塚先生那样,经历过背包客生活然后又创业成功的,也是大有人在的。
究竟是该放弃年少时的梦想,作为“企业社会的齿轮”生活,还是该勇敢地冒险,努力实现自己向往的人生——如何决定,取决于每一个人的价值观,但是只有一种方法,能够让我们同时将“安稳”与“冒险”握在手上。这个方法,就是采访末尾处提到的——等年纪稍大一些以后再踏上旅途的人。正如大塚先生所说的那样,国外有许多这么做的中年人。
下面,让我们再看一个同样与“日本人和日本人出国”相关的另一种选择的人生走向吧!
注释:
[1]在距离南美大陆约100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火山岛群,名字叫“加拉帕戈斯”群岛,由于远离大陆,这里的动物以自己固有的特色进化着。“加拉帕戈斯”现象,就是沿用了“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这个特征,主要是指某种产业或者产品只在某国国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并尽量排斥掉其他同类产品市场份额,形成的一种孤立市场的情景。
借留学来洗白学历的人(野鸡大学留学生)
受访者:留学顾问、荣阳子留学研究所所长荣阳子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具备优异的语言能力已然变得非常重要了。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若想使自己说出一口以英语为代表的流利外语,出国留学始终都是不二之选。企业招聘时,也会特别重视有过留学经历的人。
所以结合上述情况,“通过海外留学洗白学历”的方法渐渐在日本普及开来,因高中没有好好学习而取得了一个“不太令人满意的最终学历”的人,进入社会以后,切身体会到了学历之于日本社会的重要性。于是,一些人为了扭转人生、打破僵局,从而想要通过留学获得一个“更为好看的最终学历”。其中,也包括为了逃避国内升学战争的人。
可是,这位留学领域的专家断言:“这种做法未免太过自以为是了。不靠谱的留学很可能断送你的一生。”
——2007年,您通过出版《用留学断送人生的日本人》(扶桑社新书)一书,敲响日本人对于留学所持误解、幻想的警钟。如今,距离该书的出版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日本人对于“留学的错误认识”是否有了一些改善呢?
荣:我认为依然还是老样子。与书籍出版时相比,环境层面发生的最大变化是,由于日元贬值而导致留学成本大幅上升。
比如,美国的社区大学(Community College)仅一年的学费就要9000美元,2年就需要18000美元。如果上了校内不提供宿舍的社区大学,就需要在当地居民家寄宿,每月费用为1000—1200美元。2年下来,最少也需要24000美元。再加上每月1000元左右的娱乐费的话,2年下来同样需要24000美元。全算下来,共计需要6万—7万美元。在1美元约合80日元的时候,尚且还好说,可是如今美元的汇率已经达到了1美元约合110—120日元的水平,若要掏出这样一笔钱,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是不行的。
——学费和寄宿费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娱乐费每月竟然需要1000美元?难道出国的目的不是学习吗?
荣:选择寄宿当地居民家中以及念社区大学的多数学生,下课后几乎在学校里处于无处可待的状态。因为寄宿的居民家一般距离学校较远,位于每小时只有一两趟公交车能抵达的地方,交通不便。无奈之下,只能和日本籍的留学生朋友一起去附近的咖啡厅坐坐,或是去餐厅吃饭,以此打发时间。
电视中上演的寄宿生活,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一日三餐不包含在支付给寄宿家庭的1000—1200美元里吗?
荣:是含有的。可是多数学生并不愿意回到寄宿家庭吃饭,因为回去以后还是挺孤独的。
——什么?这可是在美国寄宿啊!难道不是在一家人热情的迎接中回到家里,然后大家一起围坐在火炉旁,有说有笑地聊天吗?
荣:这完全是误解。一提起寄宿家庭,大家脑海中的印象都是以前电视剧中的温馨场景,但现实完全是相反的。在如今的美国,能够称得上寄宿家庭的,大多是以单身母亲或者单身父亲、老年夫妇家庭为主,他们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把家里空闲的房子拿出来换取一些收入。
当然,因为繁忙、生病、语言不通等种种原因,他们往往没有精力热情款待年轻的日本学生,或是让他们很好地体验到异国文化。所以,其实很多留学生几乎与寄宿家庭毫无交流。我还经常听说,一些寄宿家庭给学生安排的房间都是没有窗户的半地下室。
——不过,即便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只要努力学习、顺利毕业,还是能够实现“洗白学历”目的的吧!
荣:根本不可能。原因在于我们刚才所说的是社区大学。
美国约有4000多所大学,主要分为州立和私立两种。一方面,位于私立大学金字塔塔尖的,是以培养卓越领导力与高尚人格为目标,即致力于实现“博雅教育”的文理学院以及由拥有研究生部的文理学院发展而成的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总而言之,私立大学以名校居多,教育水平普遍较高。
另一方面,州立大学就从好到坏什么都有了,既有高水平的综合性州立大学,也有普通水平的州立大学,还有稍微低些水平的州立大学,以及最差水平的社区大学。这种大学的入学门槛非常低,无论你是谁,只要高中毕业,哪怕只考1分,也能进入。美国这个国家,有很多移民,为这些移民提供语言与职业技能的学习,是社区大学的主要办学目的。这种学校没有什么社团活动,大部分学生一下课,便离开学校工作去了。所以日本留学生下课后无处可去,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花1000万日元取得大专/职业学校毕业证
——那么,就算从社区大学毕业了……
荣:无论在日本还是在美国,谁都不会把这视为“四年制大学毕业”文凭的。从社区大学毕业,获得的是Associate's Degree(副学士学位)。此外,还要看你在社区大学学的什么专业,大致相当于从日本的大专、职业学校毕业的学历吧!
——这样啊……这可是要读两年,花6万—7万美元的啊!
荣:其实,进入社区大学之前,通常需要上一年语言学校,所以花的钱其实还要多一些。
——说的极端点,这就好比在人人上大学的年代,花了近1000万日元,去美国拿了一个大专、职业学校的学历啊!
荣:据说,那些拼命学习成功取得社区大学学历的人,回国以后拿着更新后的简历找工作,也是没有一家公司正眼相看的。因为当事人及其父母以为,只要有了在美国留学的经历,所有公司都会为你敞开大门。所以当他们看清现实以后,往往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既然如此,就不要选社区大学了,去一些好的大学留学不就可以了。
荣:但是,能够达到相应语言能力的日本学生太少了。
——那从社区大学毕业后,不马上回国,再考入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学习呢?
荣:这么做也是有可能的。从加利福尼亚州的情况来看,各社区大学每年约有1名学生可以进入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虽然从概率来看只有几百分之一。
——诶诶诶!都在语言学校、社区大学学了3年了,英语应该说得相当流利了吧?
荣:你以为日语说得非常好的外国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东京大学或庆应义塾大学学习了吗?从社区大学毕业的多数学生,即便想继续学习,能够考入的大多也是普通的州立大学。每年的学费3万美元,读4年毕业。这样一来,就应该可以“名正言顺”地说自己在美国留过学了吧!
高中不好好学习的话,日后也很难洗白
——读社区大学需要6万—7万美元,读州立大学需要12万美元……这是普遍情况吗?比较好的UCLA就先不说了,就没有办法一开始直接去州立大学上学吗?
荣:当然有办法。如果感觉自己的英语有困难的话,先去普通州立大学附属的语言学校学习就可以了。
不过,这样也是有问题的。如果从普通州立大学附属的语言学校参加升学考试的话,是需要加上高中成绩的。比如,某个学生高中毕业后,突然心生一念,进入了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附属的语言学校学习。在此期间,他非常努力地学习,使托福分数超过了75分,于是他立即准备资料,提出入学申请。结果却没有通过。因为他高中时的各科成绩只达到了最高级5级中的3级。换算成美国的成绩以后,只有2.00。因为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是排名靠前的州立大学,原则上只有成绩达到3.00以上(相当于全部达到4级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申请。
——如此说来,就算那些高中没有好好学习的人企图通过“海外留学洗白学历”实现人生逆袭的话,也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荣:在这种人中,也有从附属语言学校毕业后,进入社区大学学习,然后再考取州立大学的。
——这要多长时间才能毕业啊?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还不如一开始就以东京大学、庆应义塾大学为目标来得快呢!
荣:希望我的话不会造成您的误解,因为的确有人因为留学而一举逆转了自己的人生。既有认为“日本大学有所欠缺”而高中一毕业就出国留学的人,也有进入日本的大学学习后感觉不满意,从而退学后重新出国留学的人。在类似这样心怀大志的人中,也有不少既擅长英语,又从知名大学毕业,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再上一个台阶的人。
只不过,在这样一些人存在的同时,还有一些因留学断送自己一生的人。因为往高处说,从社区大学考入普通州立大学的概率也不足三分之一。
——概率这么低啊!那大部分人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荣:去加利福尼亚、纽约等大城市留学的学生的典型结局是这样的。
首先,开始每天往返于寄宿家庭与社区大学的学习生活。如前所述,这段日子是很孤独、寂寞、无趣的。这时,同样在此留学的日籍学长会对你说,他也有过与你完全一样的经历,后来,他搬出了寄宿家庭,自己租房生活,还热情地邀请你说“要是觉得寂寞的话,就来我家吃饭吧!今天我打算做咖喱饭,还有一些日本留学生也会过来”。与同胞久违地邂逅,这是多么令人快乐的事情啊!渐渐地,自己也产生了搬到公寓住的想法。美国社区大学的周边,有许多住满了日本人的公寓。据说,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地区的某栋公寓里,住的全是日本的留学生。
在异国他乡上演的青春故事并没有多么快乐
——一定很快乐吧!
荣:快乐。一群日本人在异国他乡聚在一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因为有男有女,所以接下来的关系走向便是谈恋爱、同居了。
——快乐是快乐,可是英语还是很烂吧!
荣: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半交流对象都是日本人。
——明明是出国留学(笑)。
荣:如果因此中途退学回国的话,只可能引发一种结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丝帮助。
——那到底怎么做,才能让留学不毁掉自己的人生呢?
荣:首先应该认真学习和了解美国的教育制度以及留学体系。毕竟大多数人都不具备能够直接申请知名大学的英语水平,所以一开始通常都会进入社区大学或州立大学附属的语言学校学习。这时,一定要住学生宿舍。因留学而毁掉一生的人,多数选择的都是加州、纽约的大学,因为觉得这些大城市比较好玩。但是,这些地区的社区大学大多没有学生宿舍。因为留学生特别容易选择这类大城市的社区大学,所以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
——您的意思是:“反正都要去美国留学,还不如选择加州或纽约的大学”,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荣:是的。若住的是学生宿舍的话,那么放学后也就有处可去了。平时生活中与外国室友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加上那里的辅导员制度非常完善,所以课程结束后,依然可以继续学习。虽然终日浸泡在英语中的生活很辛苦,但只有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英语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此外,即便同为社区大学,尽量选择小班授课型社区大学,这样老师能够更好地顾及每一个学生,这也是提高升入四年制大学概率的诀窍。若能好好利用这两年的时间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的话,是有机会以全额奖学金的资格进入州立大学的。
若想节省留学费用的话,可以选择重视教育的州。比如可以选择得克萨斯州有学生宿舍且升学率较高的社区大学,然后再努力升入四年制大学。在美国本土的年轻人中,通过学费较低的社区大学升入四年制大学的人正在不断增加。
——像您说的这样,对于那些认真做过功课且有坚定信念的人而言,留学依然是创造人生可能性的重要工具。可是,若想通过留学逃避一些问题的话,结局必然是令人失望的。
结论:
借留学逃避之人的未来走向?
有人为此耗费大量金钱,甚至负债累累。一举逆转人生相当困难。
解说:
关于本文中的末路,想必很多读者都预料到了吧!总的来看,荣女士指出的“企图通过留学洗白学历之人的人生走向”是这样的:
①需要花费大量金钱,有可能因此负债累累
②仅从社区大学毕业,并不被认为是四年制大学毕业
③若想从州立大学毕业,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去学习
④结果,日籍留学生常常聚在一起,多数人甚至连英语都掌握不好
总而言之,一个人如果高中时不好好学习而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最终学历,想通过留学一举实现人生逆袭,其实没那么容易如愿。这便是本篇的结论。
就像有些人买彩票,虽然一直买了不中,但还是会相信千万分之一的幸运而继续购买一样,情况越是糟糕,就越会寄希望于“一举逆转”。可是,如此异想天开的事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步一个脚印是成功的捷径”,无论对于工作还是对于管理,皆是如此。比如销售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从电话簿的“あ(a)”音开始打电话是销售诀窍
有一个名为“Factelier”的服装购物网站。运营该网站的LIFESTYLE ACCENT INC是熊本市一家没有工厂的服装公司,他们将自己设计的服装、配饰,委托给签约的日本制衣厂生产。产品的品质与设计皆堪称精良,且价格非常具有竞争力,把相当于以往市面上3万日元的高级产品以1万日元的低价销售,将物美价廉做到极致,所以深得市场好评,是一家受到日本乃至全世界关注的新兴企业。
这种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将拥有世界级技术水平却又鲜为人知的地方制衣厂组合起来。如何发掘那些未被大企业收至麾下,却拥有精湛技艺的无名小型制衣厂。发现通过网站或一般的花名册寻找无果以后,山田敏夫总经理想到了另一种方法——按照从“あ(a)”到“わ(wa)”[1]的顺序,依次拨打Town page(城镇电话黄页)与Hello page(日本电信电话发行的电话黄页)上登记为“服装业”企业的电话号码。
自2012年开展业务以来,山田敏夫总经理每次到地方出差时,都会用这种方法寻找“鲜为人知的制衣达人”。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以前他打100通电话,只有一家工厂愿意见面,如今每打20个电话,就有一家工厂愿意见面了。
总部位于东京都涩谷区的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制造商Terra Motors,以少数销售人员覆盖了广阔的印度市场,在主流的三轮EV(电动三轮车)市场中,销量长期居于前三。其销售方法,是一种绝不输于“从电话黄页的‘あ(a)’音开始打电话”的“踏实销售”。
该公司的销售员一边“流浪”,一边开展销售工作。他们到达一个城市后,会选一家旅馆住下,然后依次徒步造访当地的自行车店。造访时,他们不单推销自己公司的产品,还会提供有效的销售方法、维修方法、印度三轮车市场现状、补贴体系等店方想要了解的一切技术与信息,仿佛派驻员工一般予以全方位支持,哪怕是打扫厕所等与推销毫不相干的工作,他们也会亲力亲为。据说他们甚至有过造访一家店长达2周以上的情况。就是通过这样一种孜孜不倦的方法,他们一点一点地将产品推销了出去,真是将“踏实销售”做到了极致。
人世间,根本不存在什么“轻而易举”的事情。无论是个人履历的形成还是销售,应该没有比“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更为有效的方法了吧!
注释:
[1]“あ”是五十音图的首字母,“わ”是五十音图中的尾字母,也就是按照五十音图从前往后的顺序依次拨打电话。
认为“好累啊,真想在海边小镇悠闲度日”的人(近似“逃离北上广”)
受访者:为移居千叶县馆山市提供支援的NPO法人OSEKKAI理事长八代健正
在大城市工作的职员中,患上“心病”的人越来越多。
据某项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对工作感到“强烈不安、烦恼、压力”的人已经超过了6成以上。这一结果,想必是在通货紧缩的影响下,企业纷纷裁员、开展新业务,促使多数职场中的劳动强度增大所造成的。在不知何时才能干完的大量工作面前,不禁冒出“好累啊,真想在海边小镇悠闲度日”这种想法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吧!
可是,要改变长期以来早已习惯的生活环境,也有风险。比如,趁着“田园生活潮”移居至乡村小镇生活,又苦于难以适应,搬回大城市生活。那么,在城市生活的人若想移居至乡村生活,究竟需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呢?为了找到答案,我们采访了为移居千叶县馆山市提供支援的NPO法人OSEKKAI的理事长。
——首先,请您介绍一下NPO法人OSEKKAI所开展的活动内容吧!
八代:我们为移居千叶县馆山市的人提供支援服务。主要针对有兴趣移居馆山市的人提供移居相关的咨询服务,还开展移居体验团活动,建立网站,发布相关介绍信息。2008年,我们以馆山商工会所青年部50周年纪念业务起步,后于2009年取得了NPO法人资质。
——从东京等大城市移居到馆山市的人呈上升趋势吗?
八代:从协会成立到2013年期间,我们接待的移居咨询案例已超过500件,共为约120户家庭、300余人提供了移居支援。因为还有很多没有通过OSEKKAI移居的人,所以实际上有相当于这个数据几倍的人移居到了馆山。
——移居到这里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八代:以30—40岁的育儿家庭为主,虽然也有一些年龄在60岁以上的退休家庭,但正值壮年的移居者是最多的。多数处事积极的人,会在馆山找工作,积极地参加到地区活动当中,甚至有移居者荣升为当地传统节日活动负责人的情况。
——原来如此。那会不会有人心想,“大城市的生活太累了,真想搬到海边小镇悠闲地生活,不用继续工作,每天读读书、散散步,毫无压力地度过每一天”?
八代:以前有这样的人,不过我感觉最近减少了。
——不过,如果有一定存款的话,按道理来说,这种生活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八代:可能是可能,但我并不推荐。
——为什么呢?“既有一部分存款,提前退休的话退休金也有相应的增额补贴,只要不过度浪费的话,是足够支付生活开销的”,这完全是有可能实现的。什么也不用做,每天悠然自得,时而仰望馆山的蓝天碧海,时而仰望繁星满天,仿佛每天都在过暑假一般,在我看来,这样的日子简直棒极了。
提前退休、沉浸于读书的生活按理说是能实现的,可是……
八代:如果是短时间的话应该可以吧!可是时间长了,存款花完了,慢慢失去了与社会的联系的话,即便还有资产足以满足生活,恐怕也早已失去“欣赏”蓝天碧海的心境了。
——这是什么意思?
八代:有这样一个例子,关于一对70来岁移居至此的夫妻。考虑到自己拥有充足的资产,而且一直非常努力地工作,出于希望今后的日子能够过得舒服惬意一些的打算,他们搬到了这里,开始了田园生活。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好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慢慢开始觉得,不与他人来往的生活太寂寞、太无趣了。
——话虽如此,可是人生本来就是孤独的啊!
八代:还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移居者曾担任某公司总经理,非常有钱。可是最后,他还是去了市内的一家酒店工作。他说,以前存款一直在不断减少,可是开始工作以后情况就改变了,他感觉现在轻松多了。
——也就是说,无论拥有多少资产,只要余额在减少,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是相当有压力的。
八代:即便是在像馆山这样的地方,一直不工作的话,存款的减少速度也会超出移居者的想象。虽然经常可以见到类似“几百万日元便能轻松开启田园生活”这样的指南类书籍,但现实根本不像料想得那样简单。
首先,在开始乡村生活以后,汽油费会增加。因为乡村的公共交通不像城市那么方便,所以无论是上班还是外出,都只能开车出行。从我个人的情况来说,每年需要支出约30万日元的汽油费,此外,燃气费也会比城市用得多。
——可是房租降低了不少啊!那些空置的老房子,2万—3万日元便可以租到。
八代:我认为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的人,很难一下子适应老房子中的生活。其中也有一些需要适当重装的房子,比如更换地板、改为抽水马桶,等等。
其实,我现在就以每个月5000日元的价格租了一套老房子。入住前,我安装了简易的冲水马桶,还更换了浴室烧热水的锅炉,并且对生活环境进行了一定的修缮,仅仅这样,就一下子花了100万日元。
——我这个人非常害怕虫子,房子里会有虫子出没吗?
八代:有的有的(笑)。蟑螂经常满屋子乱跑。
——呜哇……樟脑球之类的不管用吗?
八代:不管用。可能是农村的蟑螂很聪明吧!至少我家的蟑螂,知道那些有毒,所以根本不吃。而且还有很多比蟑螂更可怕的虫子。我就被像笔那么长的蜈蚣咬过一次,从肘部一下肿到了手指尖。此外还有毒蛇。
所以,对于来咨询移居事宜的人,我们都会首先推荐他们先搬到镇上的公寓、高级公寓中生活。
——这样的话,房租大概会有多少呢?
八代:我平时都是这样介绍的。“普通房子的租金约为5万日元,奢侈一点的约为6万日元,4万日元的房子尚能勉强度日,3万日元的房子就只能用来‘修行’了”。
——假如无奈之下选了稍微好一点的6万日元房子的话,年租金合计为72万日元。加上30万日元的汽油费,再加上7万日元生活费的话,每年将近需要200万日元的开销,10年的话就是2000万日元,20年的话就是4000万日元。如果退休金发不下来,或是在安倍经济学指引下通货膨胀进一步加深的话······的确,如果只是拥有几千万日元或者一亿日元存款的小富豪的话,还真是会坐立难安的。
八代:是吧!所以对于那些有移居意愿的人,我都会建议,如果是单身,那么至少保证每个月到手有15万日元的收入,如果是夫妻,那么至少保证每个月到手有25万日元的收入。
——原来如此。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移居后也就还要工作了。可能我下面要问的这个问题有些失礼,请问馆山地区提供的工作机会多吗?
八代:挺多的。有建筑、护理、医疗、运输等相关工作,还有旅游设施也面临着人手不足的问题。
——原来如此,可是即便找到了工作,也还是会存在问题——能否很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之中。在城市生活时,不知道邻居住的是谁,即便擦肩而过也不相互打招呼的人还是很多的吧!习惯了这种生活的人,究竟能否适应农村来往密切的人际关系呢?如果本来就是善于交际的外向型性格的人或许还好,可是……
须过度紧张也可融入
八代:确实有很多人都很担心这个问题,但是从结论上来说,只要不是过于厌恶人际往来的人,都是能够融入进去的。自然而然地处理就可以了。我的意思并不是说非要主动和别人打招呼。走在馆山的街道上,对方自然会主动打招呼。如果孩子们笑嘻嘻地向你打招呼说“早上好”,你会如何反应?
——这样的话,就算是城市里的人,也会认真回应吧!
八代:是吧!其实在我曾经接触过的100多个移居家庭中,的确有几个家庭回到了城市中生活,但是几乎都是因为父母需要照顾等迫不得已的原因回去的。因为难以融入当地社会而重返城市的,只是极少数的情况。只要正常来往,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当然,偶尔也会有“渴望融入当地”“担心畏缩不前不太好”而非常积极地参加社区活动、像参加竞选一样给邻居送点心的人。可是这样的人,反而会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变得很累。正常来往就可以了。
——原来如此。可是,我周围有很多人都根深蒂固地认为农村太过闭塞,而且偶尔还会发生一些比城市还要可怕的案件。相关专家也经常指出:农村特有的闭塞性正是引发种种案件的根本原因。
馆山没有农村特有的“横沟正史风氛围”[1]
八代:在馆山,您完全不用担心这一点。因为馆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流动较大的地区。这里既有自卫队,还有渔民来来往往。别说闭塞了,我反而觉得这里挺开放的。
——那也就是说馆山当地并没有类似八墓村、津山三十人被杀案之类的“横沟正史风氛围”了。
八代:没有没有。虽说馆山的人际关系比较密切,但最多也就是某初中男生与其女性朋友一起放学回家,到家时,男生的母亲已经知道这件事的程度。
——这已经算是相当密切了吧(笑)!
八代:但很快就能适应了。
——可是有些习惯大城市生活的人,会认为农村里像除草、筹备节日之类的义务劳动太多了,反而没了自己的私人时间。
八代:的确有一定的义务劳动,但也没到失去私人时间的地步。以我个人为例,我每年除草2次,筹备节日最多花费1周的时间,疏通下水道每三个月一次。
——适应以后会觉得这些事做起来也挺快乐的吗?
八代:不,不会觉得快乐(笑)。在大太阳底下除草可是相当辛苦的一件事啊!虽然没到快乐的程度,但让心情变好的效果还是有的。
——这是什么意思?
八代:努力地除草,看到自家周围,乃至整个村庄都变得很美丽,心里也会变得分外舒畅。不光是为了自己,更能为地区做些贡献,学会常常为他人着想。我想能够从义务劳动中体会到愉悦,应该是日本人本就具有的国民性带来的。
——也就是说,反而那些毫不在意他人、只顾自己的都市生活的居民更容易积累压力。
八代:应该会存在这样的弊端吧!
结论:
心里想着“好累啊,真想在海边小镇悠闲度日”之人的未来走向?
若能保持正常社交来往的话,还是挺快乐的。
压力会比城市小一些……
解说:
虽然这一想法,很可能是正在公司工作的中年人曾经在脑海中一闪而过的选择之一,但是听了八代先生的一席话,且不管从城市移居到农村是否会成功,至少使我们对理想之中“田园生活”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说一下移居到乡村也要继续工作、并有意在人际关系密切的乡村社会中积极与人交往的人,这样的人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无论是自己还是家人,都能快乐地开启第二人生,同时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吧!这样的人应该马上移居。
而对于那些疲于都市生活的,也就是如同标题中“想在海边小镇悠闲度日”而考虑选择移居的人而言,则得出了一个必须引起注意的结论。理由很简单,因为多数乡村,都难以实现城市那般“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悠闲生活”的情况。
首先,乡村中打扫卫生、除草等集体劳动比较多,难以确保自己的自由时间。虽然八代先生在采访中指出“并没有到完全失去私人时间的地步”,但是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据《日经商务周刊》2012年对移居乡村体验者实施的调查显示,因乡村的居民需要频繁参加“消防队,公园、河流的清扫,节日的筹备”等义务劳动,不少人错误预估乡村生活。
其次,乡村生活比预想中的生活成本要高。2011年,曾在广告代理公司工作的B先生选择提前退休,并带着妻儿搬至乡村开始种植有机蔬菜。当时,他所面临的问题是超出想象的高额生活成本——“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里的自治会费很高。我以前居住的地方一年只收5000日元,如今却要收3万日元以上。租不到房子,只能买老房子居住,维修老房子的费用也超出意料”。
虽说因当事人所储蓄的资产而异,但也有必要做好接受相当于上班时两三倍的工作强度这一心理准备。
注释:
[1]横沟正史:1902年生于兵库县神户市,1981年去世。日本推理小说家,著有《女王蜂》《本阵杀人事件》等推理名作。
指出“乡村=悠闲的观念实属幻想”的移居经历者
最后,指出“乡村=悠闲的观念实属幻想”的移居经历者并不在少数,而且治安比城市差,每1万人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比城市高的地区也不在少数。再加上密切的人际关系也着实令人堪忧。虽然八代先生鼓励说,“只要不是厌恶与人交往的怪人,都是能够融入当地生活中去的”,但越是在城市中生活时间长的人越容易感到不安,这也在所难免。
综合以上所述情况,若真想“在海边小镇悠闲生活”的话,就只能准备好即便不工作也足以生活下去的资产,与周围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每天过着归园田居的生活了。可是,八代先生却给这一观点泼了一盆冷水。
无论有多少资产,只要资产渐渐减少,人们都会感到压力并难以承受。[1]
②多数人都会觉得“不与他人来往很无聊、很寂寞”。
想到这里,没准会有人下定决心做出选择——若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排解压力的话,继续在城市生活反而会活得更加轻松。
农村的衰落已经成了日本社会面临的一大课题,为了缓解东京一极集中[2]情况的加剧,政府打出了各种解决策略。但是,若真的希望增加农村人口,提出一套建立在充分了解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生观、价值观差异基础上的地方振兴策略,或许才是更有必要的解决之道。
注释:
[1]指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资本、资源和社会活动等都集中在首都圈(日本东京)的情况。
[2]无论有多少资产,只要资产渐渐减少,人们都会感到压力并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