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4700000012

第12章 中国文学的历史命运(3)

基于上述,可见文体革命体现了毫不妥协的反封建的彻底性。它的建立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工程。其最直接显着的结果是出现了两个符码系统:人们可以把旧系统弃置一边(尽管不能断绝它的影响、从而完全自由地在自己建造的体系中生活。这使数千年受到语言强加和暴虐的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思维的自由和快感;这种以快速反应的方式弃绝和排除传统影响的行动,是“中国式的”,也是全面颠覆传统文化根基的巨大反叛。

事实就是这样。当白话新诗出现时,全部文言旧诗便从人们的文化视野里“消失”了。这种“消失”也可以说是“消灭”一一尽管贺实并非如此。但无论如何,人们可以尽管自由自在地去做他们自己选择的“新诗”而从思想上对旧诗加以消解。当白话文成为一种新的沟通交流手段时,由文言构成的一切自然地也都成了“历史”。小自公文写作,大至科举制度,文言都6然地无可奈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白话文的创立导致了与传统思维方式的决裂。手段的创新和变革,使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有可能得到表达和充分的装填。这当然意味着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占领。五四作为一种伟大的思想解放时代,它所创立的新文学作为一个不同于以往千年的旧文学,其表现手段的以白话语体代替文言古文是一个决定的步骤和伟大的成功。

以上所述,是形式和手段上的革命,在文学的内涵上,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古文学的,是五四引进和提供了与以往不同的建设性内容这便是人的文学的提倡。这是一个最富革命性的命题。

与人的文学相对立的是非人的文学,或曰吃人的文学。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旧文学的内容是非人的占领和统治;旧文学窒息人的本质和生机,从而使人成为非人。人从神权和皇权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人的自觉和人性“解放是对于非人非我的勇敢否定。《新青年》杂志创刊以后就不遗余力倡导人的精神。1918年6月出版易十生专号,1918年12月提出健全的个人主义和真正纯悴的个人主义。五卷六号刊出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这是一篇关于新文学内容革命最具实质性的宣言。它明确主张人的文学而反对非人的文学:“凡有违反人性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排斥改正”;“凡兽性的余留,与古代礼法可以阻碍人性向上发展者,也都应排斥改正”;“我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胡适称周作人此文是一篇“最平实的伟大宣言”。朱自清则认为它传达的是“时代的声音”,这是五四提出的新时代的理想精神,他讲,《新青年》的一班朋友在当年提供这种冲淡平实的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也颇能引起一班青年男女向上的热情,造成一个可以称为“个人解放”的时代。然而,当我们提倡那种思想的时候,人类正从一个非人的血战里逃出来,世界正在起一种激烈的变化。

人的文学的提出,其意义不限于文学自身。它的大含贵包括了思想、精神、文化的历史性反拨,即对非人文学以及造成这文学的环境的大胆质疑。它对世界新文化精神的适应一下子就使,己到达当时的思想高度。人的文学的提倡其表面层次是对于数千年非人统治的背叛,以及对于非人生存状态的反抗,但这提倡的深层含义与它的最精粹的部分一一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的提出,以及它所希染造成的“个人解放”的时代无疑地加入了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争取新文明的总格局中。

六、现代文明的盗火者

从思想革新到工马革新,由思想解放到个性解放这一综合过程体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最主要袖成果。前已述及,这一切均受到「百年优患和梦想的潜在影响和决定。这些因素给新文学革命以活力。这无疑是当年前驱者赋予新文学的充满现代色彩的品质在前面的叙述中我们不断提醒和强调中国现实的和历史的原因所给尹新文学笮命推动者们的精神启示和思想营养。在中国感到了自身的衰废而谋求振兴之时,中国的求医心境只能把希望的目光转向域外。因为在当日的探求者心目之中,以孔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不仅未能拯救民魂和重新铸造中国的品格,相反。他们不啻是麻醉剂使民族沉沦。当人们把批判的目标指向传统的时候,对于外部世界的兴趣就成为主要的甚而是唯一的了。

需要重视的是文学革命一开始就体现出来的开放意识,即盗取世界现代文明之光以烛照东方旷古黑暗的致力。在新文学运动中以丰硕的创作实践以及以才智之光在运动中起积极引导作用的那一批人,几乎都是世界现代文明的盗火者。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先后出现的几代人中,最先的一批人被叫做留学生构成,是当时留学西方及9本,接受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那一代人。由曾小逸主编的《走向世界文学一一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同文学》,内容涉及的中围作家简直就是很少遗漏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名录,小说方面:鲁迅、许地山、茅盾、郁达夫、王统照、老舍、废名、沈从文、艾芜、巴金、施蛰存、张天翼、路翎;诗方面:郭沫若、徐志净:闻一多、李金发、冰心、蒋光慈、冯至、戴望舒、艾青、十之琳、何其芳;散文方面:周作人、丰子恺、梁遇春;戏剧方面:田汉、夏衍、曹禺;外国文学内容涉及世界数十个国家,三百多位作家、诗人。

他们由于置身其中,因此在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上很少有阻力,而且也很少有东西文化冲撞的苦痛。当时的思想解放是无顾忌的,他们以外来思想文化为参照,甚至是直接引用。以外国思想革命,艺术革命为模式,无拘束的自由奔放与那种历史重压下形成的超人的解放者或圣者形成对比。自由的、洒脱的、奔放的、没有唯恐失去什么的忧心忡忡那一切的精神负担,在当日西风吹扬之中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轻松。

如同迎接一番盛典,中国知识界在猛烈抨击死守国故的“遗老遗少”之后,显得是完全解放式的向着西方顶礼。他们在经过了五四初期的激烈论战后,仿佛获得了胜利者的轻松,因此言行也坦率大胆。那时的口号就是“拿来”。从字面上看,仿佛那一切均是现成,只需一伸手即可拿来,拿来即可用上鲁迅是说得全面的,“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鲁迅这篇叫做《拿来主义》的文章,其立论建立在批判旧文化的基点之上,他强烈抨击闭关之后的对于古董的弘扬: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是送去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秘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祛过去,叫做“发杨国光听说不夂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暂不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沽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但我们没有了根据“礼尚往来”的礼节,说道,拿来!(《鲁迅全集》第六卷)那时新进的人士都不讳言西方文化对于中国的影响和贡献。朱自清讲新文学和新诗的兴起时,论述其与西方文化的传播的直接关系:“最大的影响是外国的影响,梁实秋说外国的影响是白话文的导火线:他指出美国印象主义者六戒条里也有不用典,不用陈腐的套;甚至新式标点和诗的分段分行也是模仿外国;而外国文学的翻译,更是明证。胡氏自己说《关不住了》一首是他的新诗成立的纪元,而这首诗却是译的,正是一个重要的例子。”

梁实秋是其中把这种关系说得透彻而大胆的一位。他在《新诗的格调及其他》中说:“我一向以为新文学运动的最大的成因,便是外国文学的影响;新诗,实际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广他具体联系新月派的诗明确指出:“新月一群的诗的观念是外国式的。”他们在《诗刊》上要试验的是用中文来创造外国诗的格律来装进外国式的诗意。梁实秋认为“现在新文学的全部趋势是渐渐的趋于艺术的讲究了,而所谓诗的艺术当然是以外国的为模仿对象”。梁实秋断然说:“外国文学的影响是好的,我们该充分地欢迎它侵略到中国的诗坛。”

思想解放的时代,人们谈论一切问题都无顾忌。在一些看似片面的议论背后,恰恰说明了事实的某些本质属性。例如中国新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便是。觉悟的中国知识界洞察了古文学与旧文化旧礼教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到它对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障碍作用,一批受到西方影响的人出于对那学术和艺术的了解而取作范式,则是可以理解也非常合理的。我们可以从新文学的设计、诞生、形成到出现较为成熟的作家和经典性作品这一过程中得到证实。

中国新文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制作的。它当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有亲缘联系,历史和人为终将无法割断这种联系。它从中国文化母体中得到遗传和滋养也是不可抹煞的事实。侣在五四和新文学革命中,新文学将革命的目标对准旧文学也是深刻的历史必然。当人们决定推倒旧偶像时,忽略甚至无视那偶像的合理存在价值是自然而然的事。

实是这一番“打倒”之后的重建毕竟有了辉焯的结果这的确应当感谢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的大胆而果断的抉择和汲取。正是这种汲取触发了新文学的极大转机。西方的思想文化精神的引入过程并不是一种替代式的取代,它在这片中国土地上必然发生新的机变。这种引入当然锴来了震撼、警惕乃至敌意的排斥。

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的遭遇带来的矛盾冲撞也自有一份深刻的苦痛,徂结果却是积极的。即异质入侵母体生出了一冲融汇和杂交的效果终于出现了一种新的健全的渗透和结合。尽管数十年来新文学的实践未臻完满,然而却不能回过头来怀疑这一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在新文学发生的数十年中,待别是从四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的四十年中间,有众多的事实让人在这种怀疑乃至否定面前感到耽心。面对外来文化时中国所具有的那种近于过敏性的臀惕受到了村社文化心态的鼓励。这一切由尸民族主义和农民意识占据主流地位而使义和团式的排外倾向文化化。一种特殊心态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结合,终于不仅使这一切心理趋向合法化,而且成为一种不易治愈的文化心理顽症。

每当社会和民族危机加剧,文化上的封闭倾向总借弘扬,民族文化一类门号卷土重来。而它的攻击目标便是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明。这时候用以阻止人们接近的口实,便是百年来未有任何变换的“数典忘袓”、“崇洋媚外”的罪名。多年来,由于国际关系的意识形态化,中国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也随着国际关系的改变而不断改变。这种随意的改变使政策失衡,也使文学的发展受到损害。即使在进入八十年代的社会开放的形势下,这种意识形态的干扰也从未断绝。当经济上的国际交往成为不可回避时,中国将以何种态度面对于前者,目前似乎有了相当的宽松姿态,面对于后者至少有内心深处的疑惧不易消除。百年的隐忧并未消失。

尽管行政干预的力量仍然强大,意识形态依然有足够的可能性改变文化策略。中国文学从结束“文革”以后开始的自觉反思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它向西方世界接近的自觉性。中国事实上已与世界处于同一体一除了那一道并不可靠的精神栅栏。从诗和小说到艺术的各个门类,十年间中国文学以飞跃的步子跨入世界的总格局,包括人们时常诟病的“诺贝尔情结”在内,都是事实上进入全球文学秩序的证实。

百年的焦躁和急切使它有可能排除非艺术的干扰而独自行萝。尽管多年来社会动荡曾经不断给这种全球性文化交流以不良影响,但成熟的中国文学能够排除或绕过这种困厄而艰难地前进。时代和人民都在进步,反进步的力量不可能改变一切。

七、民主精神与包容性

在五四运动科学民主旗帜下形成的中国新文学,民主意识是它的精魂。这是由于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的倡导,以及对人的文学的呼唤。加上新文学运动对于外国文化的引进与吸收所形成的开放思想,个性解放与个性主义的确立,快速生长起来的是艺术臾主思想。平等的竞争,充分展开的个性主义,以及为社会的献身精神,都是民主思维的产物。这一思维赋予中国新文学以宽阔的胸襟和开放的视野,于是有了新文学运动初期那种此起彼落和无拘无束的创造性和竞争精神。

最先偷吃禁果的那一批人,他们从奥林匹斯山上盗来了烛照中国封建长夜的火种。随后他们发现火种可能是疗救社会病变的药石。因此在鲁迅那篇《药》的小说中,他把肺痨和封建戕害下的愚顽一样地视为中国社会肌体的病变。借此唤起民众的民主和文明觉悟便是此刻的药。

那时的人一门心事想的是拯救中国于封建的危难,宽阔的胸襟以及勇于前瞻的自信心与这种社会氛围相一致。除了少数封建卫道士以外,一般的人并没有后来人们那样的小农式的心胸窄狭那时是很以玩弄古董、文物、国粹、闲适为羞耻的,也很怕自己与儒家孔学甚至旧诗发生什么联系。在强国新民这一大目标的指引下,学术、文艺上的兼容并包不仅是蔡元培治理北京大学的方针,而且也是包括文学在内的整个文化的共同品质。

周作人很早就提倡文学上的宽容而反对强迫的统一。他的立论基点在于充分重视文学的自由本质文学以自己表现为主体,以感染他人为作用,是个人的亦为人类的。一一人的个性既然是各各不同,那么表现出来的文艺当然是不同的。现在倘若姜了批评。

这种宽容并不包括旧文艺,“宽容者对过去的文艺固然予以相当的承认与尊重,但是无所用其宽容,因为这种文艺已经过去了,不是现在的势力所能干涉,便再没有宽容的问题了一一老实说,在中国现在文艺界宽容旧派还不成为问题,倒楚新派究竟是否已成为势力,应否忍受旧派的迫压,却是未可疏忽的一个问题”、《文艺上的宽容》,见《自己的园地》从这呰叙述可以看出五四时代的宽容精神并不是庸俗的好好先生,而是明确目标,深明大义,具有极大的针对性的批判精神的概括与伸延。

同类推荐
  • 解密中国大案(四)

    解密中国大案(四)

    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 绵绵: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

    绵绵: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

    “我们怕和别人一样,于是我们努力让自己和别人看起来不一样。因为当自己看起来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也许就是你能记住我的时候。为了让自己被人记住,我们一次又一次在内心塑造一个不像自己的自己。比别人更坚强,比别人更能伪装,比别人更能委屈自己,也比别人更柔软。直到有一天,遇见一个人,他们说:不要太辛苦,做你自己就好。你会有突然被戳中的感觉,一切的较劲都被这句话给卸了力。每个人都会经过“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的阶段,渐渐你会发现,其实我们都一样。一样全力以赴追逐梦想,一样在迷茫中成长,一样承受孤独看荒芜的世界,一样受伤也伪装坚强。”
  •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在马来西亚,最最次在异国在老外面前吐英文的囧样,我至今记忆犹新。
  • 记忆巡踪

    记忆巡踪

    漫漫人生路,回蓦成篇章。作者毕生的职业生涯,都是肩扛录像机,把镜头对准他人与社会,用胶卷、胶片、录像带、储存卡,留下了社会变迁、七彩人生、壮丽河山、国际友谊等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卷,那时的他,几乎是忘我的。退休离岗后,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而后蓦然回首:终于把镜头聚焦自己,追溯昔日的人生足迹,把已逝去的春花秋月、功过得失、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定格在这本自传体的回忆录——《记忆巡踪》中。
  • 大漠之心

    大漠之心

    本书是一部抒写新霜兵团的壮歌,作者通过三十多年的亲历、调查、访问,用朴实的文笔、恳切的言辞、真实的感情,向世界介绍了名震中外的三五九旅俯首塔克拉玛干沙漠,从开荒到屯城,从传统到创新,从人情到世故,从环境到风情,艰苦创业的军垦传奇。介绍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族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创业,屯垦戍边,牺牲自我,奉献祖国,不啻是献给祖国军垦事业的一曲颂歌。
热门推荐
  • 神尊惊世

    神尊惊世

    萱泽一朝成神,然而被天雷一劈,好像某根筋被劈没了。于是魔界二皇子只好追着她打(打是亲,骂是爱)萱泽懵,什么仇什么怨,至于和她同归于尽吗?然而她以为这样就结束了,谁知重来一次,这只还是黏了上来。“我前尘不记,后世忘却,可是我愿意用每一次的心动换一个你。”某个开窍是神尊说道。“你是我守了半辈子的人,你是我刻在灵魂中三世情,让我放弃,怎么可能。”某个黏人的皇子说道。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每一次遗忘都是为了下一次心动。(欢迎来看啊,真的不是套路文!是套心文!)
  • 全能魄尊

    全能魄尊

    废弃支脉独子陆天游,资质平庸受人讽刺,却机缘获异界智能,踏上另类修炼之路!大杀四方,抢夺秘笈,虐杀狂龙,降龙伏虎,名留龙腾大陆!陆天游在夺金丹,练筋骨,修神海!逆天修行!高调揍人,低调修炼。血落衣裳满,终成一方霸主纵横天下时自问:此是否魄力之尽头……
  • 50种有益健康的生活习惯

    50种有益健康的生活习惯

    养成简单朴素的生活习惯,是增进健康的一大因素,使人对于生活必需品不加挑剔。
  • 战神之王

    战神之王

    【热血军旅,火爆爽文】李锐,一个牧民少年,因缘际会,被卷入战争漩涡,不得不奋起反击,历经磨难,终于成为最神秘的龙牙部队一枚犀利的龙牙,为血海深仇,为国家使命,为尊严和自由而战,谱写出一段战神之王的铁血传奇!
  • 将错就错

    将错就错

    初次见面,童悦惊讶于宋立琛的“独特品味”,为什么一个霸道总裁竟然在办公室上演女装秀?第二次见面,宋立琛不敢相信童悦的“敢想敢做”,区区改评师竟然敢要挟他去领证结婚?宋立琛深信自己是她求之不得的白月光,可到头来才知道,原来一直有另外一个他,在替自己和她谈恋爱。童悦知道自己从来都不是他的朱砂痣,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已悄悄叩开了他的心门。他以为,他走过的最深的路就是她的套路。她以为,此生做过最勇敢的事就是奋不顾身地爱着他。可他们都不知道,这世上所有的将错就错,不过就是深情不悔。
  • 大明最强权臣

    大明最强权臣

    崇祯十五年,大明帝国即将倾覆。骆辉穿越成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的儿子。在灭国的威胁下骆辉注定无法安心当一个败家子,他凭借穿越福利天眼系统(可以分贤愚,明忠奸),搅动大明局势。无意中竟然成为崇祯皇帝的‘魏忠贤’与那帮文臣开始殊死搏杀。最后竟以武将入内阁,成为前所未有的大都督(相当于文官里的督师)!阮大成献香君,钱益谦送如是!文人、大臣要么狗,要么做gui。平反王,灭满清;废儒家、兴百家,强大明;西败荷兰于南海,东亡倭国擒天皇;拳打英格兰,脚踢法兰西。一只蝴蝶已经煽动翅膀,形成风暴,拯救大明朝!
  • 日娱假偶像

    日娱假偶像

    秋元康:“何悦你不是要毕业吗?”何悦:“不,我改主意了,还是你毕业,以后4846,还有新垣结衣,石原里美,桥本环奈,大和田小飞鸟什么的,就交给我来守护吧!”她是日本2010年以后最奇葩,最诡异的“偶像”,不,她也算偶像?
  • 世界经典智慧故事全集:明志悟道的故事

    世界经典智慧故事全集:明志悟道的故事

    本套丛书图文并茂,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代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是中小学生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的配套系列读物,非常适合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收藏,也是各级图书馆收藏的最佳版本。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西游生活游戏

    西游生活游戏

    【一碗霉米做的唾沫夹生清粥:吃不死人,但可能腹泻或得病。】在高老庄即将被一个恶奴整的时候,高求就发现这个穿越有点不一样了。尤其是在第二次见到猪妖,以及看到猪妖头顶的称号之后。“呔,回锅肉哪里逃!”——舌尖上的西游,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