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64700000010

第10章 好的孤独(10)

遵从良心,方得自由

一个真纯的“有德之人”,并不一定像我们现在的电视电影中表现的那样“视钱财如粪土”,也不见得总是以鄙夷之色轻视“位高权重”的权威力量。我们都是肉体凡胎的普通人,都经历着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我们都渴望着“名利”的光顾,因为我们明白它能给人“快乐”和“自由”。而真纯的“有德之人”之所以舍“名利”而取“良心”,面对“名利”的诱惑保持“自律”不动心,绝不是因为他无知于财富权势的价值,或者不晓得“名利”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而是因为他品尝过“做一个好人”的幸福滋味,为了能继续自由地品尝这种无比清新而欢乐的味道,他甘愿放弃“弱水三千”的浓郁,只取这淡泊的一瓢。

无可厚非,每个人都在追求欢乐而自由的生活,只是标准、尺度各不相同。对于一个“有德之人”、一个有情有义的“君子”,他的欢乐和自由基于他自己的良心完整无缺陷,基于他自问清清白白的人格未受磨损。正因为如此,他才根据“良知”为自己划定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边界,认真恪守、始终坚持。很多时候,他明知道边界之外是一片流光溢彩的迷人世界,充满新奇与华丽,但他愿意止步于此、永不涉足,因为边界之内“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精神自由使他更加流连忘返、不忍离去。他的标准与尺度对于世人而言很多时候显得太过孤绝而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世人常常不理解他的执着,偶尔还会哀叹他错过了太多、失去得太不值,而他却自有其道理、自有其无可名状之欢乐、自有其“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内在酣畅。

在此,我们或许理清了这样一对关系——道德与自由:道德不是人性的捆绑,“良知”也不剥削人的自由,相反,人是被自己无度的欲望所束缚,是在欲壑难填的焦躁不安中丧失了“自由”。当一个人遵从自己的“良心”明确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自律”,自动放弃了一些世人趋之若鹜的浓艳芬华,他没有舍弃“自由”,恰是他选择和维护了他心向往之的那种“自由”。他的“自律”不是为“道德”做出的牺牲,而是通达他内心的“清明安和”的必经之路;他的“欢乐”不在于是否成为他人眼中的“道德楷模”“善人”,而在于“自我完善”的过程,在于每一个他去过的地方是否比他去之前更美。

道德与功利,不是敌人,可以是朋友

胜负师和求道派

多年前一个学生对我的启示:他从小是一个围棋爱好者,他说,围棋运动中存在两类人——“胜负师”和“求道派”。所谓“胜负师”即是以胜利为终极目的,一切为胜利服务。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说:“一个词,‘胜利’。以全部力量和全部勇气,不论多么艰难困苦,不论多少流血牺牲,都要追求胜利。”而所谓“求道派”则是以追求围棋的艺术境界为主要目的,他们认为围棋是一种智力的体操,其美妙之处在于自我境界的不断“成熟”“圆满”乃至“炉火纯青”:最高的子效(棋子效率)、最优美的棋形(棋子形状)、最猛烈的攻击、最华丽的腾挪、最出其不意的手筋(棋局中巧妙高效的着法)和最了无遗憾的棋局。在每一场“棋赛”、每一个“棋局”中,“胜负师”与“求道派”都会竭尽所能、全力以赴,而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胜负师”以战胜他人为乐,“求道派”以战胜自己为乐;“胜负师”因败北而痛苦,“求道派”因没有自我突破、自我提升而痛苦;“胜负师”生活于“二人世界”,他在对他者的征服中寻找自我的存在感和成就感,“求道派”自成世界,在自我的内在超越中实现自我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如果我们借用这两个概念,那么我们会发现在人与人的竞争关系中也存在“胜负师”与“求道派”两类人。“胜负师”往往为了“赢”不惜以“诽谤诋毁”“倾轧挤对”这样的“小人手段”践踏对方;而“求道派”则是默默地努力工作、工作、工作,在工作中积累宝贵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缓步却稳健地不断向上攀升。“胜负师”意在求胜,为了要成为“赢家”,他总有一只眼睛盯着与他实力相当的劲敌,对对手的进展保持着“先知”般的敏锐觉察和弹簧似的对应举措;“求道派”则专心于自我潜能的深入挖掘、自我水准的尽善尽美,对他们而言,“失败”“挫折”“输”固然并不令人鼓舞,却也可以被认为蕴含了一些高成本的“道理”,是通达更高境界的成功和更卓越的人格的迂回之路。

相似的情况也常常出现在:同是“赢家”,却可以呈现为两种截然相反的“胜利”姿态。第一类胜利者接近于前面所谈及的“胜负师”,为了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往往选择对失败者“四面围歼”“斩尽杀绝”。就像公元前149年至公元前146年,古罗马因滋事挑衅与迦太基之间发生的“第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全民奋力抵抗,却扛不住三年的围困封锁,终于弹尽粮绝,被罗马攻占,得胜的罗马元老院决定把迦太基城夷为平地。罗马血洗迦太基,挨房搜索,将所有居民找出并杀死。迦太基港口被毁灭,国家成为历史。

第二类胜利者倾向于“求道派”,他们往往会选择对失败者“网开一面”“留有余地”。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伊斯兰世界的英雄、埃及阿尤布王朝的第一位苏丹萨拉丁,他在率领阿拉伯人成功抗击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令世人惊叹的“骑士精神”。当他的对手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的马在战场上摔倒在地,萨拉丁让弟弟给他送去了两匹好马,甚至在他病倒时为其送去水果、派去医生;当萨拉丁的伊斯兰军队最终攻入耶路撒冷王国,与88年前十字军攻克耶路撒冷时大开杀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萨拉丁进入耶路撒冷没有杀一个人,没有烧一栋房子,他甚至宣布释放所有战俘,让异教徒们回家,不要一分赎金。

光荣属于“求道派”

生活充满竞争,却有不同的“赢法”。有时候,输了竞争却赢了自己。而在双方难分伯仲的实力较量中,若能赢得竞争固然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然而更重要的,或许是赢得尊重和友谊,赢得对手的心,赢得世人的感动,赢在“灵魂的卓越”。就像萨拉丁不仅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包括对手在内的全世界人的景仰,他不仅被视为伊斯兰教、阿拉伯世界的伟人,也被西方人尊为“骑士精神”的楷模。为了纪念这位浪漫的英雄,普鲁士国王为大马士革萨拉丁墓赠送了一座大理石棺。由此可见,“胜利”可能属于胜负师,“光荣”却一定属于求道派,而长久的胜利和深入人心的光荣,最终必然同归于求道派。在围棋上情况往往如此,被誉为“昭和棋圣”“天下第一”的吴清源(日籍华人)就曾说:“一流棋士之间棋力之差是微不足道的。胜负的关键取决于精神上的修养如何。”大事相通,小事相似。另一位传奇的英雄人物拿破仑必然也是认同这一观点的,否则他不会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远来看,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可见,人与人的高下最终还是取决于精神境界、人格修养、思想力量,而这种长久的胜利,只属于那些在自我完善、自我升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登得更高的“求道者”,他们未曾怀抱野心,却只是努力地超越自我……偶然间,一低头,竟发现群星在脚下闪耀[16]。

以上的道理也适用于“功利”与“道德”、“利”与“义”的竞争。“道德”若想扭转当前与“功利”对峙下的败局,若想获得长久的胜利、重建内在的光荣,它只能走“求道派”的公平竞争之路。也就是说,“道德”不应为了自身的“胜利”而诋毁“金钱”、攻击“物质”、贬低“功利”来标榜自己的清高、烘托自身的高尚。这样的话,“道德”也就成了那个不择手段的“胜负师”,也就走上了“恶意竞争”的可耻道路。“道德”若不求“公正”、只求“胜负”,也就背弃了自身与生俱来的“求道”的使命、违逆了“善”的本质——然而,“不公正”“不善”的“道德”还是“道德”吗?

诋毁功利的不是真道德

事实上,没有什么比勤恳劳动换来物质享受或精神享受更纯洁的了,同样,也没有什么比故作清高更庸俗的了。如果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道德教化”:它将物质享受妖魔化、以努力挣钱为庸俗、以谋生糊口为小事来凸显“功利”的俗气、反衬“道德”的清雅——这不但不应提倡,反而还值得警惕,因为那样的教化有违事实,误人子弟。

如果我们仔细探究一下那些对“功利”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道德教化者,我们往往会发现,他们要么自己过着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有着稳定的谋生手段,一边斥责“功利”的俗不可耐,一边却理所当然地享受“功利”的种种益处;要么陷于全然相反的生活处境,渴望一掷千金、挥金如土,无奈既没有可挥霍的物质,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生财之计,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内心积怨颇深,以至于面对可望而不可即的诱人“功利”表现出类似于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自欺欺人;要么当众人都在追名逐利的时候,他们却公然表现出对“功利”不屑一顾、“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与冷峻,其实他们未见得不屑于“功利”,很多时候或许只是一场哗众取宠的把戏,一种欲扬先抑以谋求“淡泊名利”之美名的手段,最终为的是“功利”慕名而来,主动投怀送抱。这三类人,同是虚伪,只是类型不同而已。与真纯的道德关系都不大。

如果“道德”的兴盛必须依赖于对“功利”的全盘否定,如果人心的“向善”必须基于对“财富”“功名”的轻蔑,那么这肯定不是健康的道德教育,这样教育出来的所谓“道德”又虚伪又狭隘又自卑,它已然远离了“真善美”,何以能够传达出道德的真纯?就我所知,真正的“道德”必然基于“爱”、基于“关怀”,而不是基于“轻视”或“仇恨”;真正的“道德”必须是“真诚的”“公正的”,它不自欺,也不欺人。

就像日常生活中,两个情敌之间,往往只有当一方不自信自己的强大时,才会想方设法去中伤对手。只有自问境界不高、对自己的魅力存疑时,才会如此不镇定不从容,急于贬低对手来抬高自己。真正的“道德”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位“正人君子”,它不会给所谓的对手抹黑,这不是出于束手束脚的拘谨,不是源自故作姿态的矫情,而是因为它足够自信——它知道自己脱胎于“真善美”,它知道自己继承了真善美的血统,于是也分有了真善美的力量与光芒,它知道唯有它能使“生命和谐,充实有力”,能带来“生命的精彩,生命的发光”,正是它赋予“生命动人的地方,让人看着很痛快、很舒服的地方”[17],使人生升华为生命的艺术和智慧,这样的人生不仅值得一过,而且肯定能活得漂亮。道德本身已然如此华丽,何需再用抹黑对手来自我抬高、自我美化?

功利“杀不死”道德

实际上,“功利”与“道德”的关系,就像《圣经》中的那句名言:“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一方面它们彼此无法取代,所以并不构成真正的对立;另一方面,“上帝”的凝视将会有助于“恺撒”更趋公正与仁爱;同样,“道德”的观照将会对“功利”善加引导,使之远离“歧途”、持守正道、长久繁荣,使“功利”在昌盛之时不忘心存“敬畏”、在衰败之时自问于心无愧。

“道德”无法取代“功利”,无法像“功利”那样提供我们衣食住行、财富地位。但“功利”也取代不了“道德”,唯有道德,在灵魂的深处为我们长久地哼鸣那低沉古老的安魂曲,在人生的低谷为我们脆弱的心灵笼上一层温暖而柔和的微光,唯有它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清静宽广,在任何生活处境中都能找回自己的心净、心平、心安。

真正的“道德”相对于“功利”而言,“优势”并不在于它将自己作为“功利”的对手,一心要击败对方。恰恰相反,“道德”的迷人之处在于它尊重“功利”背后强大的物质力量,但与此同时,它自知并自信于自身能激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功利“杀不死”道德,因为道德直接作用于人心,始终有着超越“功利”之上的“高度”“深度”“宽广度”和“恒久性”。确实,“功利”在一定范围内无所不能,它标志着“物质生活的高品质”,但是在功利遥不可及的精神领域,却正是道德的用武之地;功利再富足仍无力购买的“奢侈”——“人心的幸福感”往往只能由“道德”所带来的心安与满足来加以充实。唯有“道德”能创造“功利”无可企及的“灵魂的卓越”[18]。

世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深感惊喜和使人惊喜

同类推荐
  •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本书是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先生近些年的哲学文集,何先生是当代伦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学者,这本文集是何先生近些年的思考集结。上编主要是何先生梳理伦理学领域的重要问题的演变,例如“汉立六十余年之‘更化’”,“《天演论》之双重误读”等都是非常精彩的文章。下编主要是何先生近些年的长篇书评集,例如“平等的平衡”就是对皮凯蒂的《21世纪的资本》的评论。
  • 犹太智慧典藏书系(第二辑 )(套装共5册)

    犹太智慧典藏书系(第二辑 )(套装共5册)

    《智慧六讲:犹太人的精英教育》:犹太精英教育的核心有六大价值观:没有灵魂的人永远不会忏悔,过有节制的生活、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智慧、问号代表一切、捍卫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思想能不能烤出面包。《犹太式幽默:犹太笑话中的成功智慧》:幽默是犹太人面对黑暗和苦难的心灵鸡汤。透过那些浸泡在苦涩中的“含泪的笑话”,犹太人调侃和嘲弄权力与神圣,讽刺和批判人类的劣根性,从而抵抗和超越世俗生活的悲苦与无聊。《傻瓜哲学:犹太大师的生命智慧》:犹太人有一种悲剧式的自嘲和傻瓜哲学,他们只嘲弄自己,变成真正的“傻瓜”。取名傻瓜哲学其实有自嘲的意味,与中国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异曲同工。《修补世界:犹太人创造力的奥妙》:本书通过对群星璀璨的犹太精英成功智慧的深刻剖析,揭示了犹太人独特的价值观和伟大理想,让人在先进的理念和最优的实践中感受到犹太精英成功的奥秘。《天堂的钥匙:<塔木德>精要解读》:本书是从国内的羊皮卷《塔木德》和新编译的《塔木德启蒙书》一书中精选出来的智慧格言。
  • 庄子全书

    庄子全书

    本书除了介绍《庄子》原文中的一些经典寓言故事,还列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富有借鉴意义的小故事或人生实例,几乎涵盖了职场、营销、教育、友情、爱情、婚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您在轻松中获得智慧,愉悦中体味哲理!
  • 中和论道·第一辑

    中和论道·第一辑

    “道”曾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揭示终极的本体存在。《礼记·中庸》提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者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贵和尚中形成了中国儒释道文化“有容乃大”的和谐包容性格及其源远流长。在现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今天,更需研究中西文化深层交流以及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更新与转化的问题。本书便是此项探索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分专题探讨了笛卡尔、海德格尔、阿伦特哲学的核心思想;也探讨了《论语》中的人生智慧,儒家道德形而上学;并对希伯来文明中的《约伯记》、希腊文明中的《俄狄浦斯王》、屈原《天问》、《离骚》中的苦难、悲剧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本书是多位专家学者针对上述问题的演讲及师生互动问答的汇集,形式新颖,语言生动,深入浅出,是有兴趣探索中西文化、哲学、宗教比较及会通问题的读者喜闻乐见的入门书。
  •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1913~1992),美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有《非理性的人》、《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与本能》等。《非理性的人(精)》是威廉·巴雷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优秀的著作,在美国和整个西方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在问世后多次再版,畅销不衰,至今仍被一些大学列为“当代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课程的教科书。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攻略反派boss中

    快穿之攻略反派boss中

    当你被突然拉进一个快穿任务中,而且任务目标还是要攻略不按常理出牌,动不动就蛇精病属性上身的反派大boss时,你会怎么样?云夏只想说:臣妾做不到啊~某蛇精病反派:嗯~宝贝儿,你说什么~云夏:……(?_?)某系统:宿主,加油!挺你,我先撤了哈~云夏:小六子!你个没良心的!————————————————本文男主都是一个人,1∨1哦~
  • 万物有情皆可状

    万物有情皆可状

    阿含因为贺九枝离开宗门二十多年,除了寻找师父沈寒衣的魂魄外还发现了奇怪的事情,冥界的玄幽冥火出现在凡间,天衍宗清苑峰上一任峰主出现在一幅名叫丹青图的画册内……阿含再一次回到天衍宗的宗主已经成了贺九枝,而后宗门发生了种种变故,最终分崩离析……
  • 0-3岁,孩子最佳的培养期

    0-3岁,孩子最佳的培养期

    全书以宝宝的年龄为单元划分,各部分相互独立,內容包括某一年龄段宝宝的生长与发育、喂养方法、护理重点、能力开发、异常情况等,帮助父母解答育儿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另外,关于0~3岁宝宝的智力特征以及这一阶段宝宝的疾病防治,本书也各做了专章讲解,相信一定会让年轻的父母们受益匪浅。对刚出生的宝宝而言,这世界就仿佛是感观上的盛宴。他的嗅觉、听觉以及身体的触觉都相当敏感,但视觉仍有待进一步的发育。在最初的3个月里,宝宝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而言都无比新奇,随着大脑的发育和身体协调性的改善,慢慢地,他会学着把见到的和听到的、感觉到的联系起来。但此时的宝宝还是完全依赖着他人,如果缺少某种感官的刺激,宝宝就不可能健康全面地成长。
  • 只为她们的世界

    只为她们的世界

    夏荣:这是我哥夏勇:你这是坑我夏荣:哥~夏勇:这是我妹—————————————讨论组:826529039
  • 誓言哲学虚幻

    誓言哲学虚幻

    重新开始我的军团我说了算,名字,呵呵,只是个称号,我的军团未知疯狂。接受我的狂风暴雨吧!
  • 仙王奶爸在都市

    仙王奶爸在都市

    【奶爸类创新文】一代仙王,归来都市。他有个老婆,绝代风华,为中医崛起而努力。他有个熊儿子,欲要独断万古,独我无王。他还有个萌萌的女儿,想吃好吃的,想看动画片,还想妈妈,爸爸可以一直抱着她睡觉。秦洛归来,弥补人生遗憾,经营中医馆,享受天伦之乐。谁若阻之,必当灭之!!!
  • 一往寻仙

    一往寻仙

    仙路飘渺,何以寻仙?某女:“自然是心无旁骛,一心修炼。”众反派冷笑:“你当我们都是空气吗?”于是,某女各种被算计和追杀的逃命生涯开始了。某同门:“我要弄死你!”某宗掌门:“我也要弄死你!”修真界一众:“我们都要弄死你!”仙人:“弄死你,我说的。”魔主:“你前世就是我弄死的。”某女:“出来吧!男主!帮我,打死他们。”天道:“对不起,你所呼叫的修士不存在。”……这是一个故事。一个少女,捡到一本平凡的功法,从而开启了一段不平凡寻仙之旅的故事。
  • 谐铎

    谐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级战神系统

    超级战神系统

    在中等军事学院,只有4的精神力,没能进入机甲系,却分到了精神康复系。求爱失败,借酒消愁,惨遭战神系统附身,被诱惑做出了非礼暗恋女神等一系列错误的举动,遭受惩罚发配到与虫族战斗的前线为期一年来赎罪。不断的战斗中,死亡的任务不停的出现。只有快速的成长,才能在一年后从战场活着回到学院。已完成前传《超级战士系统》有百万字,新书上传期间,希望喜欢本书的多投推荐票与收藏下。已完本机甲小说《超级战士系统》《再生在机甲帝国》《机甲狙击手》《重生之机甲狂想曲》。发新书了《全球诸天在线》正在起点中文网连载
  • 剑诛天道

    剑诛天道

    他是修仙界中唯一的剑修者,他一生都在修炼剑仙之道!临死前,他只留下一句震撼世人的话语:“我的剑仙之道,从未有过逃跑,我要让这剑,只有锋芒。”当他再次睁开眼眸,世界全变了!他重修剑仙之道,剑诛天道,意碎苍穹,成就剑仙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