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9200000002

第2章 唇亡齿寒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分别见于诠释注解《春秋》的“三传”之中。《春秋》是反映中国上古历史的重要文献。在先秦时代,各国官修的编年体文献通称为《春秋》。秦始皇焚书之后,除秦国之外的各国史书毁损殆尽。只有鲁国的《春秋》,因孔子将它作为教授弟子的基本资料,此后又被儒家奉为六经之一,得以世代承袭,所以流传至今,于是《春秋》就成了鲁国史书的专用名词。《春秋》的记录者是鲁国历代的史官,后来通过孔子及其后学的整理修订而逐渐定型。《春秋》全书仅一万六千余字,却勾勒了自鲁国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的史迹,成为中国古代史学中编年体裁的鼻祖。

《春秋》的记事十分简练,仅仅阅读其原文难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原委曲折。孔子授课的时候,将褒贬意见口授给弟子。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各自记载的内容加以整理,后来就出现了多种讲解和诠释《春秋》的著述,其中流传于世的是《左氏传》《公羊传》和《穀梁传》,它们合称为“春秋三传”。不过,由于弟子们记录的重点各有侧重,同时又掺入了自己的诠释,因此不仅“三传”的写作体例不同,所述的内容也各有侧重,甚至不乏相异之处。所以,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应该将“三传”对照阅读,这样才能探寻矛盾,解除困惑,获得真知。关于《春秋》以及“三传”的版本,通行的是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本,该书已于1980年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起陆续出版了李学勤先生主编的标点校注汇刊本。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献表述的都是同一事件,即春秋时期的大国晋国依仗霸权欺凌小国的举动。综合这四篇文献可见以下内容梗概:晋国意欲争霸中原而积极向南发展,为了清除其扩张道路上的障碍,两度穿越虞国攻击虢国。鲁僖公二年(前658),晋国向虞国借道,攻下虢邑下阳。鲁僖公五年(前655),晋国再次向虞国借道,这次借道的野心更大。虞国大夫宫之奇识破晋国阴谋,试图阻止虞公借道给晋国,但是虞公心存幻想,因而固执不听。最终恰如宫之奇所料,晋国灭掉虢国以后,转回来吞并了虞国。晋国向虞国借道以侵略虢国的事件,生动地反映了晋国势力逐步向南扩张的历史现象。为了各自的利益,大国晋国与两个小国虞国、虢国之间展开了钩心斗角的博弈,最终晋国利用实力与权术达到了并吞弱国以称强道霸于中原的目的。

在“春秋三传”中,都记载了上述事件,不过关注的角度并不相同,因此“三传”记载的内容是互为补充和印证的。本单元如此安排的用意,就在于表明探索历史现象应该将反映同一事件的不同文献对照阅读,这样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史实,进而探索其前因后果和历史意义。

1.虞师晋师灭下阳

解说

在“春秋三传”之中,首称者为《左传》,它的文辞典雅而简洁,却将惊悚曲折的历史事件、轰轰烈烈的战争场面以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记叙得栩栩如生,令人读来叫绝不止。《左传》被司马迁称为《左氏春秋》,为《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左传》的作者众说纷纭,一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一说是西汉末年的刘歆,还有学者认为是战国前期人的作品。《左传》全文十九万六千余字,内容宏富,既表述了春秋时期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兴衰存亡的史实,又记录下不少春秋之前的重要文献。在《十三经注疏》中辑有《春秋左氏传正义》,由西晋学者杜预注,唐朝学者孔颖达等正义。当代学者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由中华书局于1981年出版,集前代与当代成果,注释精当,是优秀的读本。

《左传》所述内容,侧重在厘清事实,尤其注意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所以,晋国两次向虞国借道的事件,在《左传》中是按照实际发生的年份分列在“鲁僖公二年之夏”和“五年之冬”条下的。以下首先选读的这一篇是《左传》“鲁僖公二年之夏”中“虞师晋师灭下阳”条下的内容,因此作为本篇的题名。本篇表述了晋国首次向虞国借道的情景。文中虽然没有直言晋国的最终意图,但是荀息的“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之语已经透露其险恶用心。为了避免课堂讨论时头绪纷繁,在选用时对原文的枝节内容略作删节。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1]。公曰[2]:“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3]。”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4],伐虢,灭下阳[5]。

先书虞,贿故也。

注释

[1]晋:姬姓国,势力最大时据有今山西省的大部、河北省的西南部、河南省的北部以及陕西省的东南部。荀息:晋国大夫。屈:晋国地名,在今山西省吉县北。乘(shèng):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此处代称马匹。垂棘:晋国地名,在今山西省潞城县北。璧:圆形平面而正中有孔的玉器。虞:姬姓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虢(guó):姬姓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市西南。

[2]公:晋献公,姬姓,晋氏,名诡诸,公元前676年至公元前651年为晋国君主。在位时奉行尊重周王的政策,击败狄戎,攻灭虞、虢,为晋国建立霸权奠定了基础。

[3]宫之奇:虞国大夫。

[4]里克:晋国大夫。

[5]下阳:又称夏阳,虢国邑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境。

译文

晋国的荀息请求用屈地生长的马和垂棘出产的璧贿赂虞君,以便借道去讨伐虢国。晋公说:“那是我的宝物。”荀息回答道:“如果从虞国方面借到道路,那么虞国就像存放宝物的外府。”晋公说:“可是虞国有宫之奇在。”荀息回答道:“宫之奇为人怯懦,因此不可能强行劝谏。而且,宫之奇从小与虞君一起长大,常受到虞君的戏弄。即使宫之奇劝谏,虞君也不会听从。”于是,晋国就派荀息到虞国去借道。……虞公不但答应借道,而且请求率先攻击虢国。宫之奇劝谏,但是虞君听不进去,于是两国兴师。当年夏季,里克、荀息率领晋国军队会合虞国军队一起讨伐虢国,攻灭了下阳。

《春秋》经文首先书写虞国,那是因为虞君受贿的缘故。

2.晋人执虞公

解说

承接上文而选读的这一篇,是《左传》“鲁僖公五年之冬”中“晋人执虞公”条下的内容,因此作为本篇的题名。

本篇表述了晋国再次向虞国借道的情景。此前,鲁僖公二年(前658)晋国曾向虞国借道,攻下虢国的下阳。鲁僖公五年(前655),晋国再次向虞国借道,这次借道之意就不专在于讨伐虢国了。虞国大夫宫之奇识破晋国阴谋,向虞公进谏,阻止虞国借道给晋国。然而,虞公却愚蠢地幻想晋国不害同宗之亲,甚至迷信神灵的保佑。宫之奇针对虞公的错误观念一一批驳,但是虞公仍旧固执己见。结果,恰如宫之奇所料,晋国灭掉虢国之后转回来吞并了虞国。选取本篇时,已对原文的枝节内容略作删节。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2],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3],大王之昭也[4],大伯不从[5],是以不嗣。虢仲、虢叔[6],王季之穆也[7],为文王卿士[8],勋在王室,藏于盟府[9]。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10],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11]:‘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12],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13]。’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14],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15]。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

冬十二月丙子朔[16],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17]。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注释

[1]晋侯:指晋献公。晋君初封之时为侯爵,国号原称唐。

[2]辅:颊骨。车:牙床。

[3]大伯、虞仲:都是周朝始祖古公亶(dǎn)父的儿子。大伯,亦写作“太伯”,“大”与“太”相通。

[4]大王:亦写作“太王”。周朝的先王,名古公亶父。昭:宗庙中神主排列的位置,始祖居中,然后左子右孙相继排列下去,左称为昭,右称为穆。大伯、虞仲是周始祖古公亶父的儿子,所以都称为昭。

[5]大伯不从:大伯心知古公亶父要传位给幼弟王季,就与虞仲一同出走了,不再跟随在古公亶父身边。

[6]虢仲、虢叔:古公亶父幼子王季的两个儿子,是虢国的开国祖先。

[7]王季之穆:在宗庙中王季为大王之昭,王季之子应该排在右边的位置上,所以称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

[8]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末周族首领,公元前1105年至公元前1056年在位。他通过五十年苦心经营使周族成为商朝西部最强大的势力,为其子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周文王是周太王之孙、王季之子。卿士:西周王室的执政官。士,通“事”。

[9]盟府:收藏诸侯之间盟约等重要文件的府库。

[10]桓、庄:桓叔和庄伯。桓叔为晋献公的曾祖,庄伯为晋献公的祖父,桓叔和庄伯的后代都与晋献公为从兄弟或从叔侄关系。晋献公担心他们的势力发展起来会危及自己的地位,于是将桓叔和庄伯的后代都杀死了。

[11]《周书》:记载周王朝史事的书,已经失传。

[12]黍(shǔ):黄黏米。稷:不黏的黍。

[13]繄(yī):是。

[14]冯(píng):通“凭”。

[15]腊:年终举行的祭祀。

[16]朔:农历每月初一。

[17]虢公丑:虢国君主,姓姬,名丑。京师:此处指东周王室的京城洛邑,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境。

译文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伐虢国。宫之奇向虞公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必然随之灭亡。晋国的贪心不能纵容,对于入侵者不可以忽视。让它借路一次就已经很过分了,难道还可以再借一次吗?谚语说‘颊骨和牙床互相依存,嘴唇没有了,牙齿就要受寒’,说的就是像虞国和虢国之间这样的关系呀!”

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宗,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心知太王不想传位给他,就不再跟随在太王身边,因此没有继承王位。虢国的开国祖先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当过周文王的卿士,为王室立过大功劳,记载他们功勋的文书收藏在盟府之中。晋国连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会有什么爱可言呢?况且,对于晋侯的感情来说,虞国能比与他同祖的桓叔、庄伯的后代更亲近吗?桓叔、庄伯的后代有什么罪,却要把他们作为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的发展使晋侯感到威胁的缘故吗?至亲因地位尊宠对自己构成了威胁,尚且还要加害,更何况我们是挡在晋国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祭祀的食物既丰盛又洁净,鬼神一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臣下听说,鬼神并不会专门去亲近哪一个人,只是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记载道:‘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之别,只辅助有德行的人。’又记载道:‘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远播。’还记载道:‘人们进献的祭品大同小异,只有德行高尚的人的祭品才是有价值的。’要是这样,那么没有美德,民众就不会和睦,鬼神也不会来享用祭品。鬼神凭借的根据,只是德行啊!如果晋国灭掉虞国后修明德行,使进献的祭品馨香,鬼神难道会不享用它吗?”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谏言,答应了晋国使臣借路的要求。

宫之奇率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今年年终不可能举行腊祭了。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虞国就要灭亡了,晋国无须再次出兵了。”

……

当年冬季的十二月丙子朔日,晋军攻灭虢国。虢公丑逃奔到京师。晋国军队回师,驻扎在虞国,随后晋军发动袭击,攻灭了虞国。虞公被拘执……《春秋》中所以写“晋人执虞公”,那是为了指出虞公的罪责,而且表明他轻易败亡的原因。

3.马齿已长

解说

下面选读的这一篇,出自《公羊传》“僖公二年夏”中“虞师晋师灭夏阳”之条。“春秋三传”的编排格式,都是在《春秋》经文的条目之下插入解释的篇章,后人也往往以相应的经文定其篇名。倘若按照体例,则本篇题名应与本读本的第一篇相同。而为了有所区别,依本篇最后一句,另取题名为《马齿已长》。

《公羊传》又称《公羊春秋》或者《春秋公羊传》,相传为孔子门徒子夏的弟子齐国人公羊高所述。经过世代口耳相传,到西汉景帝时由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和胡母生(子都)将传述内容著于竹帛,形成定本。《公羊传》的体例是在《春秋》经文之下自己设问,自己作答,通过辨析词语的寓意而发表议论,达到褒贬人物的用意。其褒贬人物的标准是所谓的礼。《十三经注疏》中辑有《春秋公羊传注疏》,由东汉学者何休解诂,唐朝学者徐彦疏。

虞,微国也,曷为序乎大国之上?使虞首恶也。曷为使虞首恶?虞受赂,假灭国者道,以取亡焉。其受赂奈何?献公朝诸大夫而问焉,曰:“寡人夜者寝而不寐,其意也何?”诸大夫有进对者曰:“寝不安与?其诸侍御有不在侧者与?”献公不应。荀息进曰:“虞、郭见与[1]?”献公揖而进之,遂与之入而谋。曰:“吾欲攻郭,则虞救之;攻虞,则郭救之。如之何?愿与子虑之。”荀息对曰:“君若用臣之谋,则今日取郭,而明日取虞尔。君何忧焉?”献公曰:“然则奈何?”荀息曰:“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白璧往,必可得也。则宝出之内藏,藏之外府;马出之内厩,系之外厩尔。君何丧焉?”献公曰:“诺。虽然,宫之奇存焉,如之何?”荀息曰:“宫之奇,知则知矣。虽然,虞公贪而好宝,见宝,必不从其言。请终以往。”于是终以往。虞公见宝,许诺。宫之奇果谏:“记曰‘唇亡则齿寒’。虞、郭之相救,非相为赐。则晋今日取郭,而明日虞从而亡尔。君请勿许也。”虞公不从其言,终假之道以取郭。还,四年,反取虞。虞公抱宝牵马而至。荀息见曰:“臣之谋何如?”献公曰:“子之谋则已行矣,宝则吾宝也。虽然,吾马之齿亦已长矣[2]!”盖戏之也。

注释

[1]郭:郭国,即本单元以上所录《左传》两篇文献中的虢国。

[2]马之齿亦已长:马的牙齿随着年龄而增长,据此可推知马的年龄。

译文

虞国是个小国,为何排列在大国之上?为了将虞国列在首恶的位置。为何让虞国列在首恶的位置?虞国接受贿赂,借道给侵略者,因此自取灭亡了。虞国接受贿赂的情况怎样?献公上早朝的时候对众大夫发问道:“寡人昨夜就寝却睡不着觉,这是什么原因?”大夫中有人站出来回答道:“是不是姿势不安稳呀?还是那些侍候的人不在身边呢?”献公不予回答。荀息站出来说道:“是在思量虞国和郭国的事情吧?”献公作揖,并让荀息进到跟前,接着又与荀息进入内室谋划。献公说道:“我想进攻郭国,但担心虞国会派兵相救;想进攻虞国,又担心郭国会派兵相救。怎么办呢?希望与您商议此事。”荀息回答道:“君主如果采用臣下的谋略,那么就能今日攻取郭国,而明日攻取虞国了。君主担忧什么呢?”献公说:“那该怎样做呢?”荀息说:“我请求带着屈地生长的马和垂棘出产的白璧出使,一定可以达到目的。那不过就像将内室收藏的宝物放置到外府,将拴在内厩的马系到外厩而已。君主又有什么可失去的呢?”献公说:“好。虽然谋略不错,可是虞国有宫之奇在呀,怎么办呢?”荀息说:“宫之奇确实智慧高明。虽然如此,但虞公贪婪,嗜好宝物,看到宝物肯定不会听从他的劝谏。请下决心让我出使吧。”就这样,荀息终于出使了。虞公见到宝物后答应借道。宫之奇果然劝谏道:“有记载说‘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受寒’。虞、郭两国之间,是相互救助的关系,并不是相互赐予的关系。如果今日晋国取得郭国,那么明日虞国接着就会灭亡!君主请不要答应吧。”虞公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谏,最终借道给晋国,让他攻取了郭国。晋国军队回去后的第四年,返回来攻灭了虞国。虞公抱着白璧、牵着马来到晋国。荀息见到后说道:“臣下的谋略怎么样?”献公说:“您的谋略已经实现了,宝物还是我的宝物啊。不过,我的马的牙齿也已增长啦!”这只是嬉戏的话语罢了。

4.唇亡齿寒

解说

本篇的内容与上录三篇所述为同一件史事,但出自另一部阐释《春秋》的书《穀梁传》“僖公二年夏”中“虞师晋师灭夏阳”之条。也是为了有别于本单元第一篇的题名,故据本篇之中宫之奇的一句话,另取题名为《唇亡齿寒》。

《穀梁传》,也称《穀梁春秋》或者《春秋穀梁传》,相传为孔子门徒子夏的弟子鲁国人穀梁赤所述,经过世代口耳相传,到西汉初才写定成书。《穀梁传》的体例与《公羊传》相近,也是采用问答的方式阐述《春秋》的经文,但它侧重于表述经文的所谓大义,借此发表议论,以礼为标准褒贬人物。在《十三经注疏》中辑有《春秋穀梁传注疏》,由东晋学者范宁注,唐朝学者杨士勋疏。

本篇内容可以与本单元第二篇《晋人执虞公》对照阅读。第二篇《晋人执虞公》主要记述虞国大夫宫之奇识破晋国阴谋,劝阻虞公借道给晋国,但虞公不从,因而丧国。该篇内容侧重于虞国方面的讨论对话。本文则侧重于记述晋国君臣讨论虞国是否肯借道的对话。晋国大夫荀息洞悉虞国的形势及君臣的才能,因而分析得十分准确。虞公果然如荀息所料,贪图名马、美玉而满足了晋国的无理要求,导致虢国与虞国相继灭亡。本文简洁生动,末一句“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语言幽默含蓄,富有戏剧感。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1]。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2]。献公亡虢。五年[3],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注释

[1]不可以不言师:虞国没有出兵,按《春秋》体例应称“虞人”,但“虞”列在“晋师”前面,而“人”又不得在“师”上,所以只好称其为“虞师”。

[2]挈(qiè):带领。曹: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位于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

[3]五年:鲁僖公五年(前655)。

译文

夏阳不是一个国家,《春秋》却说它“灭”了,这是因为重视夏阳被攻破的事件。虞国没有出兵,《春秋》经文却称“虞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虞列在晋之前,所以不可以不称为“师”。为什么要将虞列在晋的前面呢?因为虞国在灭夏阳的事件中起了主要作用。夏阳是虞国和虢国之间的要塞之邑。灭了夏阳,就可以攻占虞国和虢国了。

为什么说虞国在灭夏阳的事件中起了主要作用呢?晋献公想要讨伐虢国,荀息说:“您为什么不用屈地出产的马和垂棘出产的璧去向虞国借路呢?”晋献公说:“这些是晋的宝物,要是虞国接受了我的礼品却不借路给我,那该怎么办呢?”荀息说:“这正是小国肯定要侍奉大国的道理。它如不借路给我们,就必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品。它如果接受了我们的礼品从而借路给我们,那就等于我们将璧从宫中的库房取出来放到宫外的库房收藏,将良马从宫中的马厩牵出来拉到宫外的马厩去喂养,美玉、良马早晚还是我们的宝物。”晋献公说:“宫之奇还在呢,他一定不会让虞君接受我们的礼品。”荀息说:“宫之奇为人,心中明白却性情懦弱,而且从小与虞君一起长大。心中明白就言语简略,性情懦弱就不能够竭力谏阻,从小与虞君一起长大就会被虞君轻视。况且供玩赏的宝物就摆放在眼前,而灾难却潜伏在虢国灭亡之后。虞国将随虢国灭亡而破败的灾难,只有具备中等以上智慧的人才可能想到。臣下料定,虞君的才智在中等以下。”晋献公于是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公道:“晋国的使者说话谦卑,带来的礼品却很贵重,一定有不利于虞国的意图。”虞公不听从,接受了晋国的礼品,借路给晋国。宫之奇劝谏道:“谚语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要受寒’,恐怕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他见虞公仍不听从,便带着妻子和子女投奔曹国去了。晋献公攻灭了虢国。鲁僖公五年,晋国随后又攻占了虞国。荀息牵着屈地出产的马,拿着垂棘出产的璧,来到晋献公面前,对他说:“璧还是那一块,马的牙齿却已增长了!”

同类推荐
  • 明朝败家子

    明朝败家子

    重要通知,明朝败家子,又名《明颂》。弘治十一年。这是一个美好的清晨。此时朱厚照初成年。此时王守仁和唐伯虎磨刀霍霍,预备科举。此时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绵长的严寒肆虐着大地。此时在南和伯府里,地主家的傻儿子,南和伯的嫡传继承人方继藩……开始了他没羞没躁的败家人生。Q群:491966624VIP读者群(需验证粉丝值):623443904
  • 花未提名

    花未提名

    对于季江泽来说,林秋晚便是命也许是上天安排,父母的离异,让林秋晚到了一个更好的家庭
  • 君如初见

    君如初见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这个异世安月馨必当活出当代女子的潇洒。
  • 权倾容亭

    权倾容亭

    他原以为这缺了一只腿的身体,是他身为特工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自此之后,他就安安生生的做后勤,生活再无起伏。可没想到,他重生到一个平行时空,在陌生的环境下,只有一条从他出生陪伴到他死亡的项链陪着他,这条项链背后又存有什么秘密。【一周必有一更】
  •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风云变幻时,更需耳听其音,脑思其意,但着小人道,必死无疑。三国的故事恐怕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一段历史故事了,原因自然是罗贯中老先生出版的发行量无与伦比的巨作《三国演义》。不过《三国演义》这部书,归根到底还是七分真三分假,有一些人物被演绎过了,有一些事件被夸大过了,现在咱们来还原他的本来面目!
热门推荐
  • 暖爱不休:步步成婚

    暖爱不休:步步成婚

    遇见他时,她是24岁的钢琴老师。遇见她时,他是18岁的高三学生。25岁,她锒铛入狱。19岁,他考上大学。时光荏苒,真爱无惧。跨越年龄的障碍,摒弃世俗的眼光,她终于敞开心扉,他终于得偿所愿。可是,上天对他们的考验还没有结束......为爱情只身犯险,为爱人不吝性命,千山万水,枪林弹雨,什么都不能把他们分开......【特别提醒】这是一个关于爱和被爱、命运和救赎的故事。集言情、励志、冒险等元素于一身。(差点剧透......)虽有虐点,但会发糖。喜欢请入坑,不喜勿喷!木兰会珍惜每一个喜欢我的文文的亲耐滴读者!
  • 异能家庭

    异能家庭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高家烧的面目全非,接踵而来的巨额索赔又让高家人倾家荡产;却不料这一连串的变故竟然逼出一家人体内潜在的异能,比如高家弟弟利用瞬移帮助姥爷在广场舞前排占座,姥爷点火供大伙烧烤,高家姐姐暂停时间挽救弟弟考场作弊等等,但是等等,这是异能的正确打开方式吗?接下来随着LEE的出场,事情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 虚拟人生模拟游戏

    虚拟人生模拟游戏

    一次次的穿越,一次次体验不同的人生,原来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死亡和肆意
  • 浪漫满日:萌妻养成记

    浪漫满日:萌妻养成记

    她是他宠爱的妻子,他却未曾给她一个完整的婚礼,是真情?还是假意?他爱她,所以一直对她紧抓,她爱他,因此最后用离婚协议书离了他。夏心心:是个男人就被我牵着走,让我也尝尝做女王的滋味。向郢:执子之手,被子牵走,若不牵走,我便牵你走!
  • 七剑下江湖

    七剑下江湖

    空气中杀气凌厉,黑衣男子闪电拔剑,寒光、血溅、归鞘、人亡...有时候,杀人也可以很简单!——嚣寂寞!
  • 狂凤御天:腹黑小魔后

    狂凤御天:腹黑小魔后

    她是纯真无邪的小郡主,因为神秘的身世,拥有妖孽灭世的力量。大智若愚,沦为笑柄废物,阴谋算计步步将她推入深渊绝境。浴火重生,已不再是曾经的她,眼眸杀气冷寒,狠辣、冷酷,拈花一笑万山横!掌控乾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凤御天下,谁敢不从?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同时又蕴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自卑与超越》中,作者提出: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因此我们必将超越自卑。
  • 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

    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废材男神蜕变录

    废材男神蜕变录

    新作:《废柴逆袭路》当网瘾少女穿越到一个神奇国度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

    这是一部关于慈禧太后成长、发迹、独裁、误国历史,同时展现晚清世相的传记作品。本书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采用虚实结合、真野并存的笔法,全景展现了慈禧太后的家世、入宫、受封、政变、垂帘、辞世等历史,同时生动刻画了咸丰、慈安、同治、奕、光绪、隆裕、袁世凯、李莲英等人物形象。她精于心计,骗取东太后慈安的信任,夺权上位;她嗜权如命,在位四十八年,三次垂帘听政,总揽大清军政大权;她善用权术,牵制议政王奕,让文武全才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方势均力敌;她一生严守大清国运气脉,安抚各派利益,既倡导洋务、实施新政,又支持保守、全力排外。同时,她穷奢极欲,耽于逸乐,甲午战争期间,为了“万寿庆典”挪用海军军费,避战求和。时值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慈禧治下的大清朝,无可避免地走向衰亡。作者以如椽史笔,恣意挥洒,细致地刻画了影响晚清历史进程的那些人与事、情与景,道尽历史的波诡云谲、人性的良善好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