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见微知著、预见未来的经济评论
李锦
著名财经评论员丁明豪撰写的《预见》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该书以国家经济改革与发展为背景,以企业敏感题材为内容进行评论,帮助我们认识中国的经济走势。不仅展示了我国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历程,几乎所有的企业焦点在这里都能得到展露,而且帮助我们认识丁明豪的评论道路、风格与做派。
2011年,我刚当《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便做两件事,一是抓好头版的评论写作,这是报纸的灵魂,是旗帜,也是代表报纸水平的重要标志;二是评报,点评稿件的精品力作,以形成气场,带领队伍。明豪的每篇评论几乎都被我重点评说,他成为报社写作的一面旗帜。后来,我因为忙,头版显著位置的评论全由明豪担纲。现在明豪的评论结集出版,展示《中国企业报》的最高水平和中国企业评论的最高水平,是件值得祝贺的事。尽管与明豪很熟了,然而翻开书,仍然感到几分生疏,觉出另一个明豪站在眼前,这是一个见微知著、知来藏往的经济预见家。
这本书收集了作者2012年至2015年间的经济评论。他的评论的超前预见能力,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冲击。在《大消费隐藏在难题中》一文里,他是这样写的:“一方面是很多企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难题,另一方面却是老百姓需要的东西买不到;一方面是政府急于把扩大内需当作拉动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却是不断出台的各种限购措施。这一系列的问题直观而深刻地表明,中国的内需问题已经陷入了系统性的矛盾之中,不单纯是需求不旺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
接着他发问:从逻辑的角度讲,要增加供给必须首先发现需求在哪里。在家电之后,我们发现了汽车的市场;在汽车之后,我们找到了住房的需求。那么,人们的下一个需求是什么呢?他告诉我们:“问题出在哪里?就在于我们的企业没有及时发现并跟上中国老百姓消费升级的趋势。在消费者需求已经转型和升级的时候,中国企业的市场意识、市场能力和市场行为并没有同时升级,而是在按着巨大的惯性原地转。”
这样的评论,如果出现在供给侧改革已经开始的2016年,人们便习以为常了。然而明豪的写作时间是2012年11月。中央明确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是2015年11月,明豪的提出整整早了三年。
再看他的另一篇评论《实现“两个翻一番”先得解决两大难题》,他写道:“此前成就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要素投入、城市化进程以及后发优势都在消失或减弱。”由此他判定“经济增长的难度空前加大”。这是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新常态,是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明豪2012年11月的判断也早了两年。
接着,我看到《中国经济走势将是什么图形》,不禁拍案叫绝。2012年10月,当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下降之后,于9月份迎来了首次回升。有学者认定经济走势“V型”的出现。2012年10月23日明豪写出评论:“对于近期经济趋势而言,无论V型还是U型反弹的估计都是过于乐观的。在完全市场条件下,中国经济将在短期内呈断崖式下跌,然后企稳,形成L型走势。”我们注意到2016年5月9日,《人民日报》以《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一文发出的声音。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分析较多,分歧也多。“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我要强调的是,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显然,至今“L型走势”还没有形成共识,使得权威人士不得不站出来统一看法。而明豪在数年前就透过迷雾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且说得斩钉截铁,使人不能不佩服明豪的远见卓识。事实上,也只有在重大问题上敢于发声,超前预见,言人所未言,言人所不能言,这张报纸才有人看,才能办出水平来。
预见性是指一个人对事物发展的预判和前瞻,一个人预见性的强弱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水平高低、能力大小。预见性的成语睹始知终,指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汉代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记》中指“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周易·系辞上》中指“神以知来,知以藏往”。自古以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庶民百姓,预见性对他们都非常重要。对于报纸来说,这是核心竞争力所在。时至今日,预见性对于财经评论来说,依然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能力。中国的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不同,也必然出现不同的理论思考。学习、消化、反思,并通过总结中国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之后,提炼、创造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写出文章来,对中国经济与企业发展能起到正向引导作用。这是企业评论的最高境界。笔者以为,丁明豪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和思考,选编出来的《预见》,就是这样一种高境界。
细读丁明豪所著的《预见》,觉得有三大特色:一是该书主题重大,预见性强,常揭示国家经济发展趋势。二是该书始终立足于中国经济本身,立足于为企业讲话,为老百姓讲话,充盈人本主义精神。在《让小微企业把嘴边的肉吃进去》《独董由智囊变掮客只缘政府权力过大》等文中,作者通过某一现象,透视中国经济的来龙去脉,分析中国经济的本质构成,探索中国经济的发展机理,指明中国经济的发展主体,直接把矛头指向问题的根源,对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寄予最大的同情,为寻求中国企业的良好环境而鼓与呼。他写于2014年1月3日的《“互联网金融”会将经济带入全局性风险》可以称之为一篇代表之作。当互联网金融产品把收益推高到5%、8%,直到11%、12%,甚至更高的时候,当民众被卷入一场高利率盛宴中的时候,当更多的声音在为互联网金融而欢呼的时候,他提醒“一场全局性的金融风险正在聚集起破坏性的力量”。分析互联网金融本身并不会创造更高的利润出来,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将造成实体经济“被抽血”。最后他指出进入高风险领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实质上是相当于中国的“次贷”。唯有市场化——既让民众享受到市场化的利益,也让民众经历市场化的风险,更多、更大的隐性风险才能被释放出来,中国经济才能够更加理性地发展。近两年互联网金融陷入困境,证明了他的判断的准确性。他的评论告诉我们,经济评论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高深,相反,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只要情为企业所系,智为企业所用,大到国家大事,小到生活琐事,都能体现经济学的原理。所以,他的思想理念和实践紧密联系,写作到位,地气很足。这当然与明豪在企业生活多年现仍然在企业调研有关系。细读他的评论,可以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他非常关注企业与劳动者的生存发展及其地位的提高,对苦难的企业寄予高度的同情;觉出他的文字凸显着高尚的人格力量,理论中充满了极为珍贵的人本主义精神。
明豪企业评论的第三个特色是将思想的深刻性和叙述语言的散文化相结合,准确,生动,显示了作者“钉是钉,铆是铆”的写作风格。一般来说,经济评论语言大多比较沉闷、枯燥,而能够把深刻思想用生动语言表达出来的少之又少,而拥有这种功力的评论者也如凤毛麟角。丁明豪的这本书则使读者在汲取经济学智慧的同时,也能够不时体验到散文语言艺术的魅力。《鼓励民资参与国企重组可否“靓女先嫁”》《要让“下水道”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中层都是“烤熟的鹅”?》,仅仅从标题看,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一下子就把人引入文章的主题中去。虽然这些评论篇幅很短,但是里面所包含的信息却极为丰富,一事一议,确实起到了一本严格评论应该承担的作用。每篇内容有一种相对的独立性,而在整体上构成十二五发展期间的大素描。
该书在系统论述经济形势的同时,还对近些年来流行的不少经济热点问题发表看法。比如“新常态”下的商机在哪里,养老金到底能不能养老,工业4.0是谁的机会,人工智能将怎样主导全球利益格局,当下的热点难点问题本书中都有与众不同的思考。总之,该书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从思路到对策全面展现了研究中国企业的成果。
明豪的企业评论,有一个鲜明的风格就是有主见,说真话,以一副怀疑的眼光看世界。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经济学人的文章没有人看,原因就在于无主见,只说上面喜欢听的话,说套话、假话。明豪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野,看问题最好能换上怀疑的眼光。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这也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最为可贵的品性。马克思在《导言》中,明确地说:“真理的彼岸世界消失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马克思对整个哲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力图深化和继续,因此不断地做出预见。明豪在生活中不断地提出质疑,不断地做出预测,不断地提出对策,确实有一种文人的情操。明豪有一段话表达出他的意图:“激发对现成结论的更多质疑,重新发现和应用思想的力量,用非物质要素创造更多价值。”显然,质疑是他的方法,思想是他的力量,价值是他的追求。也就是说,这本著作是丁明豪向现实不断怀疑的一个结果,他的价值产生于怀疑。
眼界决定境界,价值观决定价值。价值错位的背后是评论的偏差,价值升值的结果是评论水平的提升。现在理论界、新闻界不乏有才之人,然而有些人不是为了升官保官,就是为了发财挣钱,定心做学问的实是凤毛麟角。在挣稿费赶不上做保姆收入的时下,明豪仍在坚守,每周一篇,几是沉沉迷雾中的一片清净的绿洲,到这里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明豪是个低调的人,他最高大上的语言是“吃地沟油的命,操国务院的心”,这是他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他说一个写字的人,写出自己的心来,能对社会有用,也是活得值了。他不为升官发财,不趋炎附势,不哗众取宠,不随波逐流,更远离钩心斗角的场所,为自己营造一片清雅,总说自己的真心话,总为企业和民众说话,实是一种境界。
此时,我想起一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联为林则徐在两广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凡世的杂欲才如此的挺拔。上下联最后一字——“大”与“刚”,意思是说,这种浩然之气,最伟大,最刚强,更表明了作者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壁立千仞”的刚直,来源于“无欲”。这样的气度和“无欲”的情怀以及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正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明豪能有一腔豪气,是因为“吃地沟油的命,操国务院的心”,是因为他要对得起“中国企业报”这几个字,总想中国的事情,才能大气得起来。明豪文章有明智,是因为他在私欲横行时,保持着文人的一份矜持,才能使文章写得清醒与睿智,总有一种大气凛然,总是毫无畏惧,常独立一呼,直吐胸中块垒。
明豪身上有种文人风范,不随波逐流,然而并没有倨傲之气。他是谦虚的、好学的,见贤思齐,不断往前走。据我观察,他是终生与文章为伍了。难得的是,他总是在自我充实,自我提高,总是在努力之中。从2012年起,文风有了质的突破,能够从具体的职业经理人视野走向国家宏观走势研究,眼界高了,气势一下子出来了。从2015年起,他在写作上讲究通俗化,语言更加明白晓畅,雅俗共赏,更接地气了。可以看出,他是一直在向前走,没有懈怠,没有停步。
相信明豪照着这条路走下去,能拿出更多引领时代潮流的佳作。
是为序。
(本文作者系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