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02100000002

第2章 坚定政治方向是立志为民 服务社会的核心所在

所谓“核心”,就是事物或事情的最重要、赖以支持其存在的那一部分。“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我院提出的立志为民、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即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理想信念不动摇,一方面,从社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入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信任。我们解决了政治方向这一核心问题,大学生立志为民、服务社会就有了政治支撑。

政治方向是指人们实现本阶级根本利益而必须遵循的政治要求,是指导人们行动、贯穿人们活动的一些基本政治原则,它对人们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思想导向和政治影响作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然是立志为民、服务社会的核心所在。因此,大学生只有达到共产党的政治要求,才能真正做到立志为民、服务社会。

第一节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同周围世界打交道,思索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是什么关系?这就是世界观。世界观是每一个具有生活实践经验的人都具有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人们的世界观总是通过观察和处理各种具体事物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表现出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的运用直接表现出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着世界观。正确的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立志为民、服务社会既是世界观的问题,也是方法论的问题,同时也是人生价值观的问题。从世界观的角度说,一个人只有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才会明确立志为民、服务社会的政治意义;从方法论的角度说,一个人只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才能将立志为民、服务社会做到实处;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说,一个人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使人的生命熠熠闪光。

一、坚持党的政治路线

党的政治路线,是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根据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或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和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提出的党在不同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或总政策。

党的政治路线决定革命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党制定各方面工作方针、政策的依据。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七大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大学生立志为民、服务社会,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在科学发展中、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在改革开放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光发热。

(一)投身科学发展伟大实践之中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行不悖。党的基本路线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坚持的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表现。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本在于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于能不能以创新的精神解决好改革和发展中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实现科学发展就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落实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主线,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都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实现科学发展就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要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做到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努力在指导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合力。

实现科学发展就要用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鼓励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争取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与此同时,要努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重视、最关心、最能获得实惠的问题,以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毫不动摇

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务虚会上第一次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它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由谁来领导和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等一系列最根本最重大的原则问题,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它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政治保证作用: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保证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或否定任何一项。否则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事业。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项基本原则成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先后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以改革开放壮丽事业为己任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无穷期,正是扬帆攻坚时。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有不确定的一面,但也是吸引外资的好机遇。中国经济持续多年快速发展对国际资本吸引力日益增强,跨国公司企业分布格局重心日渐向中国倾斜,需要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层次、新的境界。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就一定能够不断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不断开辟通往成功的道路。

(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内涵更加丰富。它除了注重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社会生活。

“富强”指的是经济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争取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所以我们现阶段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善于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努力使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

“民主”指的是政治现代化,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建立人民当家做主、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文明”指的是文化的现代化,也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着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和谐”指的是社会的现代化,“社会和谐”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改革创新,尽快形成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的、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

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也叫认识路线,是党制定各个历史时期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正确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也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保证。

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本质内容,解放思想是前提条件,与时俱进是外部特征。

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后来,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而崭新的解释,并把实事求是规定为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因此,实事求是就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了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并把实事求是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里的丰富和发展不仅仅表现在提法上、概念上的创新,更重要的则表现在其深刻的内涵以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统一之中。邓小平同志指出:所谓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在继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使其与时俱进紧密联系起来,并对与时俱进的含义及其在党的思想路线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概括,使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江泽民同志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共产党人,在我国改革和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今天,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使以解放思想为本质的党的思想路线与当代中国的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大学生立志为民、服务社会,必然要改造世界观,实现思想意识的改造和思想方法的改造。世界观改造的成果,在于能否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这就要求青年大学生理解和把握党的思想路线,不但要自觉坚持实事求是,还要自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敢于和善于运用实践标准,检验已取得的认识成果,包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这是全面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青年大学生提高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自觉性,必须从三个层面入手培养自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水平和能力。

(一)理论层面,解决“能不能、会不会”的问题

客观实际错综复杂而且千变万化,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看得清楚和把握得住的。这就需要我们做到:

掌握规律的基本观点。即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如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如只要有商品交换这个条件,价值规律就起作用。掌握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目的在于认识它,创造条件改变它,让它朝着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

在调研基础上善于实践。信息时代,掌握第一手材料更为重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追求真理,使主体价值目标与真理性认识相一致,进而实现主体价值目标。防止主观臆断、不着边际地设计实施方案。

(二)实践层面,解决“愿不愿、敢不敢”的问题

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与个人的利害得失相联系,诸如地位、权力和利益。因此,为了不在这些诱惑面前迷失自己,就需要我们追求“三个为了”:

为了党性应该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如果我们做不到实事求是,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党性,必定对己对社会对党都是有害的。

为了民心敢于实事求是。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所作所为都应该对人民负责。如果是全局性的不实事求是,就将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如脱离国情的“大跃进”就较长时期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如果是局部性的不实事求是,如“水分数字”“形象工程”等,就将损害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部分利益,可以说是祸国殃民。

为了人格愿意实事求是。陈毅同志说得好:“心底无私天地宽。”私欲往往要埋没人格,一个没有人格的人,即使权位再高、金钱再多,人生意义又有多大呢?我们做到实事求是,就一定会昂头挺胸、大步前行。实事求是的人是经得住时间和实践考验的真正意义上的人,必定是事业上最终的成功者和胜利者。

(三)精神状态层面,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这就要做到“三个解放出来”:“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要体现时代性”,根本的是要解决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怎样适应变化着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需要问题。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重大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只有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把握时代的主题,站在时代的前沿,明确时代的特点,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辱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光荣使命。

与时俱进“要把握规律性”,根本的是要解决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怎样符合本身特有的发展和运作规律问题。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无论哪一个政党,就主观愿望而言都想好好执政。问题只在于,尽管有良好的意愿,各执政党执政的结果却大不相同。这表明,在各类执政党的后面,隐藏着某种执政党必须遵循的规律性东西。违背了这种规律性,往往要受到惩罚,有时还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探求规律,尊重规律,把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与时俱进“要富于创造性”,根本的是要解决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怎样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敢于创新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实现理论创新,进而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才能保证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早使用“群众路线”这个词的是李立三同志,他在1928年11月根据六大的路线同浙江地区负责人谈话时曾提到,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成熟的标志是1943年毛泽东同志为党中央所写的决定《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科学地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同志作的修改党章报告,都对群众路线作了精辟解释。党的群众路线既坚持了唯物史观,又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江泽民同志不仅强调了传统的党的群众理论,同时,还凝练了邓小平同志的群众标准,他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大学生立志为民、服务社会,就要学会运用党的群众路线,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在工作内容上进一步反映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求;在思想作风上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总之,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这就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如果说一切为了群众讲的是目的,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一切依靠群众讲的则是手段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做、采取什么方式去做的问题。

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善于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一切为了群众,就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实现人民福祉。

一切依靠群众,首先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既要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一切依靠群众,就应该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应该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在一切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要在新形势下努力创造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

(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是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这就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有机统一起来。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群众做调查工作。做到从群众中来,只是完成了领导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毛泽东同志还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但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工作,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落空的危险。蹲点,培养典型,突破一点,取得经验,指导全局的方法,就是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具体方法。

(三)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更好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提升自己。

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必须情系群众、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都来自人民,群众是我们成长进步的依靠。与群众心相连、情相系,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要求。离开了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付出,党就没有了依托、没有了支撑,就会一无所有、一事无成。

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必须感恩群众,以实际行动回报群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感恩群众作为政治要求、基本修养,常怀感恩之心,无论生活在何地、工作在什么岗位,为群众服务永远是我们的分内职责。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要保持赤诚之心、赤子之心,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像对父母那样善待他们、像对亲人一样为他们服务。

群众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力量,必须敬畏群众、坚守共产党人的承诺。古人曰:“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官有所畏,业有所成。”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要怕党、怕人民群众。古今中外,一些政权更迭、政党兴衰,也一再告诫我们,群众的力量最强大,对群众心怀敬畏,才能获得支持拥护、站稳脚跟立住身板,如果忽略了群众,就会被群众所抛弃。要经常用群众这面镜子照照自己,匡正自己的人生追求,校验自己的责任态度,衡量自己的职业精神,坚守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

总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要求大学生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做到提高认知能力,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的心灵最高境界,不主观,不绝对,不固执,不自我,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第二节 理想信念不能动摇

所谓理想就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所谓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

个人理想信念,我们古人称之为立志,也就是确立一个人要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明代的王守仁说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缰之马,奔逸漂荡,终亦何所底乎?”孔子曾同他的两个弟子讨论过立志的问题。子路说,愿意将车马衣裘和朋友共享,用坏了也无遗憾。这是从义的原则立志,算不得远大的志向。颜渊说,做了好事不矜夸,出了力气理应当。这是从为人的角度立志,但没有涉及社会。孔子则说他的志向是:老者因我而安,朋友知我所信,少者对我有所怀念。这个理想覆盖了广大的人群,比两位弟子高远多了。屈原为洁志的理想信念而天问;孟子为理想信念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墨子的理想信念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大学生立志为民、服务社会,就要继承先贤的优秀思想遗产,把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足、社会的公平当作自己的理想信念,从而找到个人理想信念和社会理想信念统一性的坐标原点,让理想信念镶嵌在生命里。

一、树立正确的理想观

(一)社会理想是人生成功的基石

社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面貌的设想和追求。我国古代就有“大同”的思想,主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具体地说,就是一个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没有贫穷、没有私利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社会中,曾经鼓舞过许多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直到近代,还影响着谭嗣同、孙中山等一大批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但是,由于它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一种空想,因而不可能实现。直到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人们才开始把先进的社会理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寻求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是共产主义。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已表明,社会理想不是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也不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

大学生立志为民、服务社会,就要坚定信念、坚定信仰,使自己的脉搏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一起跳动,夯实人生成功的根基。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一个人只要为社会理想而活着,生命才会有意义和价值。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不仅始终坚持长远奋斗目标即最高纲领,而且确立了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新世纪近阶段的历史任务,是我党又一个最低纲领。它上接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中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势头,下至21世纪前50年的发展大局,远系共产主义的大目标,意义非常重大。我们切不能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以免失去前进方向;又不能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以免脱离实际。雷锋同志说得好:“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人生的真理永恒:美好的社会理想,是人生志向的闪光;美好的个人理想,是社会化了的个人志向。

(二)生活理想是人生成功的篝火

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于未来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人们对于物质资料的追求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精神生活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人之所以有伟大与平庸、高尚与卑劣之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正确调节自己的需要。

大学生立志为民、服务社会,就要做到,在调节需要时,一方面防止一味追求个人不切实际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要强化自身的高尚精神生活的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是指对理想、信念、知识、道德、荣誉、理解、友谊等精神方面的需要和满足。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活追求是虚幻的生活理想;像“竹林七贤”中刘伶一样,过着逃避现实、混吃等死的日子,是颓废的生活理想;爱因斯坦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高尚完美的生活理想,应该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高度统一,这样的人生成功像火一样的炽热,像金子一样的宝贵。

(三)道德理想是人生成功的航灯

道德理想是指一定社会中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和践行。理想人格是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化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义利关系的准则是合法合理取利。

大学生立志为民、服务社会,就要带头遵章守纪,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遵循正确处理物质利益的原则,不仅做到先公后私,而且能够做到大公无私;遵循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不仅做到互助互利,而且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会忘记,从精卫填海的神话,到大禹治水的传说;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张思德、白求恩和雷锋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到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的无私奉献,一心为民。这些最纯洁最高尚的道德品质,必将会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尊崇,激发我们争做完善自身理想人格的标兵。

二、树立科学的信念观

(一)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所谓的信仰,是指个人或群体相信某种思想学说并愿意以此作为根本行为准则的思想活动。信仰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中最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一个政党所具有的政治准则、价值观念与精神支柱。自汉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主流信仰曾是儒家学说、三民主义,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立志为民、服务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党的大政方针,在实践中方向明、干劲足、有成效,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解决以下几个认识问题:

第一,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从理论层面说,马克思主义逻辑严整,博大精深,有着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关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它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规律,确立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它系统地阐发了无产阶级的政治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确立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行动纲领,制定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策略。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分析,对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揭示,对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必将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论述,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革命真理。马克思主义总是能够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发展创新,它的具体观点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品格。所以,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生机,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

从实践层面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党优于古今中外一切政党的独特品格,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战无不胜的精神武器。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信仰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回忆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中文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他教导全党: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有共产主义信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

科学理论是现实的先导。回望过去的90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给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带来了光明,给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带来了富强的希望,给涌动改革春潮的当代中国带来了发展的奇迹。在我们党90年历程中,每一次理论的与时俱进,都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党从建党之初几十人的党发展到今天拥有8000多万党员,执掌十几亿人口国家政权的党,其间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无数革命先烈付出了生命。之所以能如此,关键就在于共产党人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即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因而无论条件如何恶劣,环境如何艰难,都能够勇敢面对,不顾个人安危,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地贡献自己的一切。在新世纪新阶段仍然特别需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研究和教育,把马克思主义信仰牢牢扎根在我们心灵深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为什么在中国不能搞意识形态多元化?

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不搞教条主义,但是不能丢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在学习借鉴的名义下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多元化并不是我们的发明,一向标榜信仰自由的美国,在思想文化上就是反对多元化的,他们的主流文化、他们崇尚的美国精神是不容置疑的。美国国会曾多次讨论双语教学的问题,但时至今日始终没有通过把西班牙语作为第二种全国通用语言的议案。最近,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国的领导人宣布,在他们的国家“多元化已经结束”,甚至说“多元化已经死亡”。德国政府要求加入本国的移民要讲德语,融入德国的主流文化,接受他们的价值观。英国、法国、荷兰等国,也提出了差不多同样的要求。这个现象反映出西方发达国家反对多元化的立场及其政策。

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同时主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种尊重和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没有边际?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哪些是可以包容的,哪些是必须反对的,应当有明确的界限,有所界定。包容多样是为了促进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包容”的含义一个是“包涵”,一个是“容纳”。包容的精义是发扬民主,博采众长,但不能允许挑战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根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包容”不能变成被“掉包”,如果马克思主义被掉包了,偷换成“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就会改变。因此,“包容”无论如何不能变成掉包,不能在不知不觉中丢掉自己的灵魂。我们常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这个语言,这主要是指国际政治和社会制度而言。其实美国与西方的其他国家特别是与法、德等欧洲大陆国家并非是浑然一体的,美国文化也并不等同于西方文化。我们提防西化的侵蚀,着眼点并不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文化传承,而是图谋重建世界秩序的当代美国的政治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是抵御西化图谋的根本保障,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所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首要问题。

第三,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科学、开放的科学、与时俱进的科学。翻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我们就会看到一部继承和创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问世,既是革命性的理论创新典范,也是继承前人的思想精华楷模。没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继承”问题;有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也不一定就会产生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新”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不认为自己的理论是绝对真理的化身;相反,他们坚决反对将自己的理论当成神圣的教义供人顶礼膜拜。从一开始他们就强调:“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他们不仅这样说,而且在实践中身体力行自己的主张,不断创新、发展自己的理论。《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之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虽然《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依然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必须“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他们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从来都是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来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从不固步自封。同样,在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内部,也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同时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许全兴同志在《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写到:1958年夏,王任重写了一篇《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王任重在文章的末尾讲:本想用“学习马克思,超过马克思”这个题目。但有的同志不同意,才改成现在的题目。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大争论。1959年,王任重就这个问题请教毛泽东。毛泽东说: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在90多年奋斗、探索中,我们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主要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主要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执政兴国的基本问题,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必须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始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我们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

第四,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数度浴火而更有蓬勃生机的“凤凰”。让我们先来看看当代西方思想家对马克思的评价。以解析理论而闻名的法国学者雅克·德里达说:“不能没有马克思”,“现在该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了”。当代西方最负盛名的文化哲学评论和理论家、美国的詹姆逊说,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仍充满激情,而不像某些人“深感乏顿”。德国的哈贝马斯明确说:“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英国的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依旧是当今不可超越的思想家。他说:“也许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

第五,为什么说青年的成长离不开马克思主义?

在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中,是青年学生和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最先找到并最先在中国大地上传播马克思主义。青年学生是革命运动“首先觉悟的成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接受,首先也是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渐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遵循马克思主义原则,把青年看作自己的助手和后备军,始终同广大青年学生保持着紧密联系。从此,广大青年学生就和中华民族的解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结下不解之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建党9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不同的方针和政策,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向青年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播撒理想的种子,积累了丰富宝贵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党与时俱进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先后走进课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党不断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方案,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成为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历史已经证明,也必将会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蕴涵着无限的生命力。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一个人要成长进步,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武装。有了理论上的成熟、清醒和坚定,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理想信念,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统领和促进其他新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把学习成果转化成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我们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第一次写入党申请书时的眼泪,第一次与党组织谈心时的激动,在党旗下宣誓时的庄严和不平静,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样,细枝末节都历历在目。如今坐下来回忆我的一生啊,也是从那一页开始的。”这是全国老劳模、老优秀共产党员尉凤英的一席话,道出了政治信仰者的心声。是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之所以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而在所不惜;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之所以能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到底,就是因为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激励着他们。

大学生只有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才能自觉地为共产主义大厦添砖加瓦,实现立志为民、服务社会的抱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当前要解决两个认识问题:

第一,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人对于人类最理想的社会作过孜孜不倦的追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就曾提出过种种社会主义的方案。但是,由于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致使他们的方案都成为不切实际、因而也难以实现的空想。人们把他们的学说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直到马克思主义产生后,人们才开始把先进的社会理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正是在这个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把封建社会的小生产和自然经济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使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社会自始至终存在着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谓生产的社会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从个人使用变为许多人共同使用;生产过程从分散的个人行动变为许多人相互联系、相互协作的社会行动;产品也从个人劳动成果变成大家共同创造的社会成果。社会化生产的这种性质,不能容忍生产资料和产品私人占有,它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和社会支配,对生产实行统一的社会管理,并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社会化劳动成果。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依靠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占有他人的劳动产品,这样就产生了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生产资料被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目的又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这样,资本家总是在自己的企业中尽量加强管理,以打败竞争对手,攫取更多的利润,由此便造成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竞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依靠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根本解决。只有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使社会更好地组织生产,更加有效地发挥计划和市场的作用,以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过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巨大进步,最终将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因此也是最崇高、最科学的社会理想。

第二,为什么要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经有370多年的历史。很多人感到不好解释的一个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列宁在20世纪初期曾经提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现在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在世界上消失,而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还有新的甚至很大的发展。这种现象的存在,是不是说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就不成立了呢?当然不是。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0世纪前半叶,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个基本矛盾日益激化,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并且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没有因为西方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而有本质的改变。但是,自从社会主义这个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在世界上出现,并且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同社会主义进行斗争,这种斗争尽管形式不断变换,但从未停止过。另一方面,它们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运行、管理机制作了不少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至少做到了“四个适应”,即通过合作制、股份制、社会基金等形式使财产权在更大社会层面扩散,适应生产更加社会化趋势;通过完善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保障体系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通过跨国公司等形式扩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等,适应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发展趋势。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仅能够容纳现实的生产力,而且生产力还在发展,资本主义统治下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有一定程度的缓和。但是,我们应该明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自我改良和改善,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西方国家大力发展“新经济”,加速推动经济全球化,造成了西方国家的财富不断增加,但这些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加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是也应看到,西方国家也在采取一些措施和手段来限制过高的收入和过度的垄断。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不论其发展的具体进程如何,最终都不可能摆脱客观规律。但是,客观规律指向的历史结局,从总体上来说在其整个演化过程终结之前是不可能提前出现的,任何客观规律都是在历史的具体演进中逐渐地和愈来愈深刻地发生作用的。

大学生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注重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广泛结合上,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绝不能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在具体演进中产生的一些繁荣现象,就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论断。我们应该关注2008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的研究成果,更多地了解资本主义进程中规律性问题,以便更客观地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比较,进而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三)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信心指的是一个人对自身信仰的坚定,是指对行为必定成功的信念。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历史过程,必须首先建成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经过60多年的艰辛曲折历程探索的结果,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者,必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者。

就立志为民、服务社会的当代大学生而言,如果说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是理想层面的追求,那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则是当下的实践层面的要求。因为,我们正前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必须解决以下几个认识问题:

第一,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一个崭新的重大课题。这个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答案。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90多年来,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都进行了许多探索,其中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批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如何根据本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也都程度不同地进行过各种探索,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都曾取得很大成就。但是由于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经验,一些国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较多地照搬苏联模式,结果都不成功。事实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至关重要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东方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课题。我们所处的国情,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引的轨道,又不能照搬书本、照抄别国模式和经验。我们党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国策,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总结了社会主义长期实践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个结论得来不易,经历了一个艰苦奋进、解放思想、反复实践的探索过程。

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从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向社会主义过渡;从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中期,“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但认识上多次出现摇摆;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后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遭遇严重曲折和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为了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从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建立之时起,我们党就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央其他领导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八大文献等重要文件,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方面,是我们党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我国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由于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从未遇到的新课题,人们对如何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发生了失误和曲折,付出了沉重代价,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们党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指明了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和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从长期探索中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伟大复兴,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理想信念。30多年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国人民冲破了长期禁锢的思想障碍和陈旧观念,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国家彻底改变了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的状况,转变成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初步走向繁荣、富裕、强大的国家,展现了崭新的形象,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第二,为什么说我们正在享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福祉,应该感到格外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祖国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经济保持了年均9.8%的快速增长,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3%的增速,国民生产总值接近47万亿元人民币,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科学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688万,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并正在逐步解决;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性,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我们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造活力,大大积聚和释放了全社会的发展能量。我们成功地进行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深刻变革,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各方面的制度体制,为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我们经受住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严重政治风波以及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峻考验,战胜了来自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和自然界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展示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强大力量。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们成功战胜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成功平息达赖集团和西方敌对势力制造的分裂破坏活动;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嫦娥二号”探月成功、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交会对接;中国首艘航母出海试航,等等。这一切,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实力和凝聚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世人刮目相看,使中华民族有力量立足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得到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同,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一位美国学者说:“中国令人震惊的经济增长史无前例,中国以独特的方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改变了世界。”一些西方舆论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种新的启示,正在颠覆西方的传统理论,探索“中国成功之谜”非常有意义。许多人从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灾难中,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重要贡献,深入研究中国经验成为当今世界新的热点。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发展,需要我们继续奋斗?

我们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要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运用规律来指导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青年大学生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高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坚定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信任

信任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他人以及各种制度之间关系的状态,体现了一种对他人品质、声誉和能力以及对各种制度的公正性毫不置疑的认可。因此,信任关系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关系的一种价值描述,表达的是一种对社会秩序的理想追求,是社会关系处于正常良好状态的标志,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关系。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也包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长期以来,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和困难,人民群众都坚定不移地相信党和政府,这就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共产党人留下的最为丰厚的“无形资产”!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新的历史纪元。我们艰苦奋斗,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不懈探索,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三件大事,前后相继,在古老的东方大地写下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恢弘史诗。

大学生立志为民、服务社会,就必须坚信党和政府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对党和政府充满信任,才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为民做好事,为社会做实事,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实现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自觉,要理性地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源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思考新中国向何处去时,写下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著作。他在文中说:“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一九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曲折的道路,走了二十八年,方才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在这28年中,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仅从红军长征来看,中央红军在突破了国民党150万军队的第五次围剿——“铁桶合围”之后,踏上万里征途,跨越了18条大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大河流,穿越了方圆15200平方公里的草地,头上有敌机轰炸扫射,地面有敌军围追堵截,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日均行程37公里,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各路红军长征出发时的总人数为20.6万余人,长征中共进行重要战役战斗600余次,其中师以上规模的120余次,长征结束时共保留下仅5.7万余人,牺牲是巨大的。但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长征的胜利促成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抗日民族战争中流砥柱的历史使命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走向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解放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清楚看到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因此,在三大战役中以极大的革命热情踊跃支前,用小车“推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各民主党派逐步认清了蒋介石反人民的本质,从而紧密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起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商新中国的未来。大家一定不会忘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文清楚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人民选择自己所拥护政党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1950年10月8日抗美援朝胜利。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完成。

1959年甩掉了中国是“贫油国”的帽子。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6年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中美建交。

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了中国的十年动乱。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981年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胜利合龙。

1983年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1994年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

1999年“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返回。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5年10月12日发射成功“神舟六号”载人飞船,2008年9月25日发射成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并发射成功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2010年10月1日发射成功“嫦娥二号”。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市举行。

2011年8月10日我国航母出海试航。

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交会对接。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办成一系列大事,办好一系列喜事,办妥一系列难事,在灾难中挺立起不屈的中国,在危机中挺立起强大的中国,在辉煌中挺立起清醒的中国,党和政府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世界的赞叹,更赢得了人民的信任。这种信任,汇聚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第二,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于党和政府不断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始终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代表着人民,并为人民而工作。这些已经为中国现代历史所证明。人民是否信任党和政府取决于党和政府自身是否可信。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主要体现在执政能力、政策制定和工作绩效三个方面。党和政府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的能力,社会整合的能力,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直接关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公平及公民的参与,直接关乎人民对公共政策在分配资源和协调利益时的公正感,譬如改革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否扩大了人民的民主权利,是否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的两极分化,是增强还是降低了经济和社会的风险和安全感等,直接影响到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工作绩效好坏,如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公平状况、治安状况、食品安全及环境安全状况,特别是政府推行的改革及其成效,直接影响到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水平。

2011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现在党和政府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人民有灾有难、有惊有险的时候,党员和干部始终冲在第一线,做人民的主心骨。比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面对空前惨烈的灾难,我们党和政府视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紧急动员一切力量抗震救灾。许多灾区党员干部在自己丧失亲人的情况下以救别人为先,带领群众抢险救灾。4500多万共产党员自愿交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97亿元。2008年底中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出台应对危机“一揽子计划”,党领导了全国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国有企业带头不解雇员工,使全国人民的生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党和政府紧急部署抗震救灾,不惜一切代价搜救生命,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活。正在国外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提前回国,和人民一起抗震救灾。获救的藏族群众说,有党、有政府、有各族兄弟,我们一定能度过这最艰难的时候。2010年3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24个国家就国家经济和国家前进方向进行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6%的中国人肯定国家前进方向,82%的中国人对国民经济感到满意。

第三,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取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果与信心。

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清正廉洁始终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息息相通。不搞好反腐倡廉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党和政府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反腐倡廉建设正日益走向深入。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从党诞生之日起,就视腐败为天敌,始终对腐败保持高度警觉,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持续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保证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推进。近些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王益、黄瑶、许宗衡、张春江、刘志军……一大批腐败高官纷纷落马。据统计,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39621件,146517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中5373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保持高压态势,从腐败易发多发的环节入手,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违反党纪国法的案件为重点,对腐败分子“露头即打”,绝不允许形成气候,绝不让党内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特别是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工作创新,努力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改革的推动力、纠风的矫正力、惩治的威慑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合力。2010年5月26日,一项重大制度开始实施,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项制度就是《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它涉及全国100多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求他们定期报告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以及收入、房产、投资等情况。这是我们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应当说,包括这一制度在内的反腐倡廉系列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表明我们党的反腐力度正不断加大,反腐之剑更加锋利。2011年国家预防腐败工作七个要点也很给力,即着力推进预防腐败制度建设;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和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深化政务公开;深入开展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做好应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履约审议机制工作,深化预防腐败国际合作与援助;积极开展预防腐败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预防腐败组织领导机制。严查渎职侵权得到人民群众高度赞扬。近年来,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皮革奶、染色馒头等一系列食品安全责任事故,都同公务人员渎职侵权犯罪有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对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案件等,及时介入,查处背后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行为。突出查办影响科学发展、损害民生民利、危害公平正义、破坏和谐稳定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系统治理、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03—2010年,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满意度,从51.9%提高到70.6%;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上升到83.8%。国际社会也给予了积极评价。

反腐倡廉建设任重而道远。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纵向说是个历史问题,横向说是个世界问题。本质上说,腐败现象是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产物。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区别于历史上任何剥削制度的崭新的社会制度,为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创造了条件。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法制和各方面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再加上我国历史上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残余思想仍然存在,对外开放也容易使国外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隙而入,而西方敌对势力又一直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千方百计拉拢腐蚀我们内部一些意志薄弱者。这些因素的存在,使腐败现象还有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而且加大了我们反腐败斗争的难度。这些土壤和条件不是短时期就可以铲除的,因此消除腐败现象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事实证明,我们应该相信党和政府有能力搞好反腐倡廉建设。

我们要做廉洁的标兵。一个人的成长实乃不易,倾注着组织的真诚培养,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家族的殷切期望,更有自己艰苦卓绝的奋斗。青年大学生是党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人民的希望!大学生立志为民、服务社会,从现在就要锤炼“四自”内功,争做廉洁的标兵。

关于自重。自重就是要尊重自我人格。《公关学》里讲“两度”,即知名度和美誉度。自重者所追求的是在美誉度基础上的知名度。而美誉度如何获得?关键是要善于调节需要。人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个方面。在物质需要上一定要把握“度”。古人从人生的酸甜苦辣中提炼出了至理名言:“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为了防“悲”,就要“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在诸如显赫的权力、眩目的金钱、奢华的享乐、风骚的女人等形形色色的诱惑中学会拒绝。人作为万物之灵,把自己同动物区别开来的,并不在于肉体、物质本能的强弱,而在于人在脱离动物界的过程中,大大地拓展和升华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层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精神生活有高尚、卑下之分。所谓高尚的精神生活,即是对理想、信念、知识、道德、赞誉的理解、需要和满足。一个善于调节需要的人,要始终不忘人的社会属性,才会成为自重者,受到人们敬仰。

关于自省。自省就是要严于自我解剖。孔子的学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要我们经常对照党纪国法政规和道德规范,剖析自己的言行,对自己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就会不断进步。如果总是待己宽、责人严,“自我感觉良好”,不去自省,小错铸成大错,悔之晚矣。陈毅同志说得好:“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陈毅同志常常谦逊地说他自己是“中夜尝自省,悔愧难自文”。他所说的“锻炼”和“自省”,就是一种修养的功夫。他认为,要改正一个人的缺点和错误,锻炼一个人的情操和品德,必须“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这种自掘灵魂深处的功夫,也就是一种经过修养而具备的自我解剖的精神和能力。

关于自警。自警就是坚持慎独自律。《礼记·中庸》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不要因为没有人看见,或者事情微小就放纵自己,一个注重品行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有越轨行为。杨震清廉诫“四知”的故事脍炙人口。史书上说杨震是东汉有名的廉吏,性清廉,勤政为民。有一年,他被调到今山东任职,途经今金乡县时,曾被他举荐在此任县令的王密,深夜携带十斤铜币去送给杨震,并且说此时此事无人知道。杨震回答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得无言而对,揣着铜币退了出去。古人能做到慎独自律,我们通过修养也是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

关于自励。自励就是要做到见贤思齐。“见贤思齐”一语出自《论语·里仁》,原话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见到品质高尚的人或高尚的行为,就产生一种向他看齐的欲望,并付诸行动;看到品质低劣的人或不良的行为,就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这段今人熟悉的话语是毛泽东同志1940年1月15日在中共中央为吴玉章同志补办六十寿辰庆祝会上有感而发的。自励者才能面对困难,不畏惧,不退缩,昂首挺胸,勇敢地同困难作斗争,从而使自己的性格和毅力得到磨炼,继而转化为不屈不挠的进取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同类推荐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德育世界的探寻

    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德育世界的探寻

    本书中,谭传宝教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德育”这一虽妇孺皆知但是却常常雾里看花般令人迷惑的概念做了系统而严谨的定义,并以大量浅近文字梳理、解释,试图让初次接触者也能洞悉其深意、理解其价值。另外,本书对德育的诠释完全切近时代特色,关照现实问题,建言德育实践,努力填平学术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本书分为教师篇和学生篇。结集的文章是北方民族大学教师教学科研活动与学生求知求学经历的生动再现,集中反映了该校新老教师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精神面貌,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及温馨的师生情谊等。
  • 艺术人文教育概论

    艺术人文教育概论

    本书是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全书共分4个部分,第一编范畴,探讨艺术与人文教育的内涵、本质与范畴,第二编镜鉴,着重分析古今中外的艺术人文教育思想,第三编践行,介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艺术人文教育的经验,第四编探索,是对现行艺术人文教育制度的反思,并提出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 哈佛精英能力课

    哈佛精英能力课

    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多年来孕育出无数巅峰人才,培养出八位美国总统、四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三十位普利策奖获得者和美国500家最大公司上千名高管……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些精英人物?本书在研究哈佛课堂和哈佛人物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课堂上学不到、又是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所必需的十三大能力。内容精当全面,启人心智。
热门推荐
  • 清心自饮露

    清心自饮露

    一朝穿越,冰湖相救,竟成天定姻缘,家破人亡,血海深仇,岂料情深缘浅…“顾闻清,我累了…放过我吧,我也放过你,好不好?”“叶静安,你记住…今生今世你都只能是我的人…生是如此,死亦如此…不要妄想逃离我了,你逃不掉的。”
  • 国色天香之涅盘时代

    国色天香之涅盘时代

    一个身世可怜,历经艰难的女孩——雨。一个拥有亿万身家的企业董事——诺。两个毫不相识的博友,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素未平生的女网友拥有了男人的一切。无父无母的孤女摇身一变成为上市集团的新主人,却爱上了对手公司的接班人——天。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细读这本书,它会帮你解开心中的疑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

    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男神很傲娇

    快穿之男神很傲娇

    (1V1)超甜,冷酷女王VS腹黑男主!出外执行任务,被人反杀!粱芷表示一定要将幕后之人揪出来,狠狠虐!虐死为止!哦,mygod!为什么她处在崩坏的世界出不去了?某男神露出一口白牙。碰到我,你就栽了吧!
  • 璀璨巨星她美炸了

    璀璨巨星她美炸了

    一觉醒来,‘金牌’编剧夏橙成了即将登上偶像少女舞台的小胖妞。夏橙表示,不怕,我有美炸了系统。美美美,我要成为娱乐圈中的大美人!炸炸炸,我背靠一个世界的文娱作品!且看夏橙从偶像少女出道,最终成为超级巨星!只是……这位天王,你怎么总出现在我身边?!我才不要那么快成为天王嫂呢。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元魂掌控者

    元魂掌控者

    在残酷的大陆上,人与巨兽为了元魂力量相互厮杀;只有闻家军,才能坚守最后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