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3100000004

第4章 颜氏家训(3)

当小宝长到6岁的时候,郑板桥便将其带到了自己的身边。对儿子的读书亲自进行辅导,要求每天必须背诵一定的诗文,并且经常给小宝讲述吃饭穿衣的艰辛,并要求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洗碗,学扫地。到小宝12岁时,他又叫儿子用小桶挑水,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都要挑满,从不间断。因为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小宝进步极其之快。当时潍县灾荒十分严重。郑板桥向来清贫,家中并无多余存粮。一天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节省下的,赶紧拿去吃吧!”小宝蹦跳着走到门外,欢天喜地地吃着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直愣愣地看着小宝的窝头。小宝发现这个用饥饿眼光看着他的小女孩,赶忙将自己手中的窝头分与其一半。郑板桥得知此事之后,异常开心,就对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爹爹真喜欢你!”

郑板桥对于女儿也非常关心。在他的影响和熏陶下,女儿在诗画方面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眼看女儿就到出嫁年龄了,但还未找到适合的对象。他主动为女儿选择了对象,并且一反婚事大操大办的传统,亲自将女儿送到了男方家中,让男方家人做了几个小菜,以示庆贺。当他要返回时,才告诉女儿说:“这就是你的家,以后就安心在这生活吧!”他为了表示自己对女儿婚事的祝贺,特意作画一幅,送与女儿作为嫁妆,在这幅画上,他题写了一首小诗:“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妆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郑板桥非常注意对子女自立方面的教育。直到离世之前,他还要让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端到床前。当小宝将做好的馒头端到床前时,他放心地点了点头,便合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临终前,他给儿子留下的遗言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这则遗言,是对子女的嘱咐,也是他对子女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原文: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出自“治家第五”

译文:教育感化这样的事,是由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加影响的。所以,父亲做不到慈爱,子女就不会孝顺;兄长做不到友爱,弟弟就不会恭敬;丈夫没有情意,妻子就谈不上温顺。

■房玄龄深受父亲的影响

房玄龄,别名房乔,字玄龄,汉族,齐州临淄(今淄博市人),是唐朝的开国宰相。房玄龄能成为一代名相,和父亲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父亲房彦谦出身名家士族,但他幼年时期生父就去世了。幼时的房彦谦十分好学上进,7岁时就读过万言书,长大后,还擅长书法艺术。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给了他深厚的影响。大家族的文化熏陶和动荡的政局变换,铸就了房彦谦的清正品格和娴熟的从政能力。18岁时,他就担任了家乡齐郡的主簿,并一直任职,20岁时被郡守举荐进京。史书记载,当房彦谦离职高升之时,地方百姓拦路挽留,并为其立碑颂德。

隋大业九年(613年),随从皇帝到辽东,担任了一阵扶余道(今东北地区)监军。后来,因过于耿直,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泾阳县令,69岁病逝于任上。房彦谦为官清廉,所得俸禄大多周济了同事亲友,以至于史书称其为“家无余财”。他曾经和其子房玄龄说过:“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房玄龄牢牢记住了父亲的教导。他从小就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房玄龄投靠李世民后,多次跟随秦王出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招募人才。

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又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才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房玄龄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封梁国公。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二十二年(649年)病逝。

房玄龄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传统,素俭清白,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深得李世民的信任,任宰相达15年之久,其女为王妃,其子为驸马。

房玄龄虽位高权重,但为官谨慎,治家有方,他经常告诫子女,切不可骄傲奢侈,更不能以本家的威望权势欺凌百姓。为此,他专门搜集古今名人家训,逐条书写在屏风上,让子女们各取一套,时刻用这些家训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房玄龄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这种高风亮节,最后成为了唐朝的重臣,一代名相。

孟母择邻教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杰出大师。后人习惯把他与孔子并列而称“孔孟”。

孟子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的学术能力在流派纷呈的战国时期独树一帜,与他有一位杰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孟母仉氏教育有方,重在德育,动情晓理,于细微处从小做起,就给孟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仉氏出身寒微,识字不多,在丧夫后,便与儿子相依为命。当时他们居住在一个偏僻的村落里,旁边住了不少没有教养的人。这些人不但有偷鸡摸狗的行为,而且见孟家孤儿寡母,便常常向孟家扔砖头。母亲非常担心孟子会跟着这群人学坏,心里很不安。

久而久之,孟子和邻家孩子也跟着模仿。母亲感到这样的环境会给儿子的身心带来不好的影响,便决定搬迁。

于是,母亲带着孟子来到鲁国的都城。孟母想,繁华的都城既可以使自己找到一份活计养家糊口,又可以使孟子接受先进的文化,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孟母在都城热闹的街市选择了一间破旧但价格便宜的房子住了下来。她白天做活挣钱,年幼的孟子便和附近的孩子玩耍。可是细心的孟母发现这里两家邻居一个是打铁的,一个是杀猪的,好奇的孟子不是学生意人的吆喝叫卖就是模仿杀猪的动作或者学猪叫。看到这种情景,孟母又开始担心了。

当时鲁国处于战国列强包围之中,军力微弱,齐楚常有吞并之意。于是鲁国有大夫建议,效仿管仲治齐,男者为商,女者为娼,国富兵自强!所以当时鲁国正是全民经商的时候,集市如牛毛,竞争激烈。孟家居住地的商贩们为了争地盘,常常纠纷不断,打杀之声不绝于耳。

一天,孟母做活归来,突见孟子浑身是血,倒在家门口,大惊失色!原来当天集市上有人打架,孟子像往常一样挤在旁边看热闹,一点也不觉得危险,反而受牵连被误伤。于是孟母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为儿子找一个好环境。之后他们迁到都城的一个靠近书院的地方居住。

在新的居住地,孟子每天都能看到一群群安静的书生们从门前经过,他们服饰整洁,谈吐温柔,举止文雅,而书院的琅琅读书声则传达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文化信息。在耳濡目染中,孟子对读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孟子便与小伙伴们学着摆设祭坛,打躬作揖,进退如仪,为后来的诗书礼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切都被母亲看在眼里。孟母认定,这就是她要找的适合儿子成长的居住地。

这家书院是国家开设的大学,学生多为贵族子弟。孟母虽然家境贫寒,但人穷志不短,她盼着孟子能读书做学问,将来好出人头地。于是孟母找到学校老师,请求学校接受孟子入学。

孟子入了学,学业进步很快,但他自恃聪明,很快对学业心不在焉了。有一次,孟子认为学得差不多了,就中途辍学,回到家里,看见母亲正专心织布。孟母起身问道:“你学得怎么样了?”孟子回答:“学得差不多了。”孟母回头拿起一把剪刀,把织机上织了一半的布齐刷刷地剪断。孟子睁大眼睛,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要把织好的布剪掉呢?”母亲语重心长地说:“你今日学业半途而废,就像我剪断这织了一半的布一样。”孟子恍然大悟,从此拜子思为师,勤学苦读,终成大器。

另外,孟母在礼仪上对儿子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孟子结婚后,有一次在屋外看见妻子在室内蹲在地下,衣冠不整,不守妇道,便对母亲说:她这么不守礼法,应该休了她。

孟母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孟子说:“我从窗户里看见的。”

孟母说:“古人说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进屋前应叫别人有所准备,不能乘人不备,突然袭击。你偷看人家是你无礼,不是人家无礼。”孟子知道自己错了,以后也不再提休妻的事情了。

孔融为兄赴死

孔宙,东汉鲁人,是孔子的19代孙。孔宙好学,治严氏《春秋》,举孝廉,授郎中,迁元城令。孔宙以文治之,旬月而平,“田喜于荒圃,商旅交乎险路”。为怀念其政绩,故吏门人自筹经费,采名山要石,立碑示后,是为东汉《孔宙碑》。

孔宙有两个儿子,孔褒和孔融。孔宙的妻子,经常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政治十分腐败,经常迫害好人。孔融15岁的时候,有个叫张俭的官员揭发了当权的宦官侯览和他的家人所犯的罪恶,却反遭陷害,官府要抓他治罪。

张俭是孔融的哥哥孔褒的好友,急迫之中,他逃到孔家,请求掩护。不巧,孔褒外出不在家,孔融就出来接待了他。张俭见孔融还是个孩子,就没有说明来意。孔融看出了张俭神情紧张、欲言又止的样子,一定是有什么为难的事,就对张俭说:“我哥虽然不在家,但你是他的好友,难道我就不能做主收留你吗?”听了孔融的话,张俭心里踏实下来,他在孔融家里躲藏了好几天,找了个机会,终于安全地逃走了。

不料有人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去向官府告发了。官府抓不到张俭十分生气,就把孔融和他的哥哥孔褒抓了起来。

审官对孔融和孔褒说:“你们兄弟到底是谁放走了张俭?你们知道不知道,张俭是朝廷的要犯,放走了他就是犯了杀头之罪。”

听了审官的话,孔融知道哥哥和张俭是好朋友,朝廷是不会轻易放过他的,只有自己主动承担罪责,才会保全哥哥的性命。于是他对审官说:“留藏张俭的是我,你要治罪的话,就请治我的罪吧!”

听了弟弟把罪责承担在自己身上,孔褒忙说:“张俭是来投奔我的,这不关我弟弟的事,要杀就杀我吧!”

孔融、孔褒兄弟在堂上争了起来,都说是自己放走了张俭。审官见兄弟俩争罪,怎么也拿不定主意。最后,只好如实上报。他们的母亲却说儿子是我的,如果有罪,全由我承担。

后来审官定了孔褒的罪,下令杀死了他。孔融虽然没能救哥哥,但是他友爱兄长,凛然争死的事迹和孔母大义凛然的形象却流传了下来。

钱承沛的“示范式”教育

被称为“一代儒宗”的钱穆曾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执教,被美国耶鲁大学誉为“古老文化的代表者与监护人,把东方的智慧带出了樊笼,来充实自由世界”,并以此获得荣誉人文博士学位。

可大家也许不知道,钱穆早年连中学都没毕业。但是,钱家有一个很好的家风是:长辈教育孩子,从不疾言厉色,更不打骂,而是示范、启导、熏陶。祖祖辈辈都鼓励读书上进,寓教于乐,注意方法,不是一味死读书。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着手,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

钱穆出生时,一连三天啼哭不止。父亲钱承沛焦急地抱着他边哄边绕室而走。他说:“我得一子,如人增田二百亩。”

后来,等钱穆稍微大点的时候,父亲每次外出归家,都从镇上食品店带些蛋糕之类,放床前的案几上,用帽子或碗盖住。钱穆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掀开看食物。入私塾读书第一天,儿子没看到点心。父亲说爱他如既往,不过既已成小学生,应学大人榜样,与哥姐一样,早上点心优待就断了。

钱承沛经常以慈爱与奋发教育子女。钱穆小的时候记字非常快,靠自己悟性凭字形就能识字。父亲表扬他,使他对识字产生兴趣,劲头也更大了。钱穆7岁上私塾。塾师经常体罚让父亲心疼。他认为对学生,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可七房桥小地方,找个有见识的先生太难,他不厌其烦四处打听,访得家住荡口镇的名师。全家为此迁至荡口。

这个老师不但对经史子集有一定功底,对新学尤其是自然科学也有涉及。他的教材《史概节要》《地球韵言》生动活泼,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后来老师病了,学生也开始不好好学习了。

为避免儿子受不良风气的影响,父亲决定再次迁居。找不到好塾师,父亲就让钱穆自学。那是钱穆难忘的自由自在的读书时光。不久华氏家族在荡口镇建立育果学校,聘请好老师并设立了数理化音乐体育等课。钱承沛认为新学校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好途径,于是让孩子在这里读书。在这里,钱穆立下了他毕生研究学问的志向。

由于家境与健康双重原因,钱承沛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但只要有可能,就陪孩子尽情玩耍。父亲还带钱穆看京剧,告诉儿子京剧的起源,与昆剧的渊源等。

钱穆的母亲蔡氏可谓是贤妻良母。她教育很严,但不疾言厉色。一次钱穆帮做家务,打翻了粥盆,母亲没有骂他,倒急着问烫疼了没有。母亲对人从不贬褒,从不说某人好坏。1906年钱承沛去世。去世后,家族的人来吊唁,才知其生活很艰难,要她依照惯例,到义庄领取抚恤金,她拒绝了。在族人的一再劝说下,她对二儿哭泣道:“汝兄弟闻所言否?幸能立志早谋自立。”后来钱声师范毕业之后开始在乡间任教,虽然薪水有些微薄,母亲不再令儿子去义庄领取抚恤金了。

钱穆17岁的时候不幸得了伤寒,母亲小心地照顾着钱穆。钱穆对母亲感情很深厚。他说性情得益于母亲。1939年,他一个人返回苏州,从此更名隐居,闭户不出。就这样,他一边陪76岁的母亲,一边研究学问,写作编辑《齐鲁学报》。

父亲的人格风范深深地影响着他。钱穆这样评价父亲:“先父之得人尊敬,则日进而益深,愈远而弥殷,环居数十里间,士大夫读书人中,实无有更出其右者。益其得人尊敬,尤有超乎读书为学之上。”

父母的影响教育,使他成为一代儒宗、国学大师。

同类推荐
  • 父母一定和孩子做的80件事

    父母一定和孩子做的80件事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这一点必须明确。为人父母要多给孩子些自信,多些鼓励,少些埋怨;要多些倾听,少些攀比;要多些身教,少些言传;要多些沟通,少些诋毁。每个孩子都是骄傲,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愿天下父母共同努力,满怀爱心、信心、耐心与智慧之心,培养出更多健康、快乐而优秀的孩子吧!
  • 80后如何做好爸爸妈妈

    80后如何做好爸爸妈妈

    初为人父母,还不怎么太会念“育儿经”,却已经天花乱坠地幻想起孩子出生以后的情景,可不得不泼你冷水:按照目前的状况看,年轻人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面对妻子带来的最好礼物,作为80后的我们,也许还真的不能胜任爸爸或妈妈一职。虽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何让80后父母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孩子?如何让小宝贝规避自身成长中的坏习惯?如何让小宝贝得到最适合的教育方式?也许这才是80后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最值得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 九步,走进孩子的心

    九步,走进孩子的心

    0~6岁的孩子生活在魔幻世界中,这不但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世界,有时还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世界……于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或令人费解的行为……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正确理解、处理孩子在每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本书为数千万名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正确理解、处理孩子在每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提供了支持和指导。
  • 3岁决定男孩的一生

    3岁决定男孩的一生

    3岁的小男孩就像一粒神奇的种子有一句众人皆知的俗语:“3岁看大,7岁看老。”说明了幼儿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3岁左右的男孩。这个年龄段养成的一些习惯,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一生,决定了他们将来能做成一番什么样的事业,成为什么样的人。
  • 婴幼儿科学养护与早期教育一本通

    婴幼儿科学养护与早期教育一本通

    初为人父母,养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婴幼儿时期是个体发育很重要的阶段,是人一生中打基础的时期。这其中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感知觉的发育,均衡合理的营养,智力的早期开发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个发育的关键期,让孩子得到合理及健康的喂养,获得最适合个体发展的早期教育,拥有强健的体魄、发达的智力、良好的品行、平衡的心理,全面健康的成长,父母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和掌握科学育儿新概念。
热门推荐
  • 旅行从斗破苍穹开始

    旅行从斗破苍穹开始

    穿越了,萧旭很淡定。穿越成别人家的孩子,他依旧淡定。直到他发现,穿越的世界是斗破苍穹。他有个弟弟,叫萧炎。他有个系统,可以穿越诸天万界。萧旭淡定不了了。斗破苍穹——超神学院——奥文(然后看情况,待续中…)(注:本书不后宫,不种马,不太监,不舔狗,慢节奏,佛系作者,佛系更新,写此书只为情怀,入坑需谨慎。)
  • 大唐寻梦

    大唐寻梦

    一个80后的小青年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回到了高宗李治统治的大唐王朝,他在这里见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他从一个被怀疑的蛮夷奸细一步一步爬到了高宗御弟的洛阳王的爵位。
  • 生物武器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生物武器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引发世界范围的军事变革,不断产生着前沿武器。前沿武器是指与传统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力和作战方式上都有本质区别,是处于研制或探索之中的新型武器。
  • 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再现日本有文字记载以来日语语言文化与文学发展的整个进程,同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日语语言的特殊文化内涵进行明确、清晰的表述,既有对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宏观分析,又有从民族文化心理、交际习惯等不同侧面对日语文化内涵的具体介绍,旨在帮助学习者从宏观上把握日本语言文化与文学发展脉络及动向,从微观上了解其发展进程中各个时期主要日本语言文化与文学形式以,达到认识日本文学本质的目的。
  • 国色娇医

    国色娇医

    她是现代中医世家传人,一朝穿越,成了国公府空有美貌的懦弱千金。锋芒现,她医毒双绝,智勇过人,斗的继母庶妹俯首,天下英雄逐鹿折腰。他乃天之骄子,貌美骁勇,谈笑间风云将变。世人都道他不近女色,她信了。可那一年,他挥师百万,攻破城池,第一件事就是强掳她为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男主全都崩坏了

    快穿之男主全都崩坏了

    (1v1,双洁,宠宠宠文)苏糖的愿望,攒够一个亿,回家养老。然而就在她完成任务,即将喜滋滋回家时,被系统告知,积分冻结,世界崩坏,男主全都黑化了!暴君:我要杀了这个小炮灰!霸总:姐姐真可爱,想杀。元帅:呵,小向导,打断腿。……对此,苏糖瑟瑟发抖:我劝男主善良。
  • 最奇缘,密钥恋歌

    最奇缘,密钥恋歌

    为了改变悲剧的命运,从雪国流落到人类世界的雪瑶不惜无数次逆转时空,一次又一次重新回到命运的十字路口,企图改变命定的轨迹,可惜每一次到最后,又都陷入了新的绝境。 明白逃避无法解决问题之后,在九尾狐阿九的帮助下,她决定正面出击,终于扭转了局面,不仅使得哥哥夏染辰免于车祸,也从恋人顾言汐心脏里取出了那把被封印的钥匙,从而解决了雪国的困境,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永恒真挚的感情。
  • 最强小医仙

    最强小医仙

    疑难杂症?分分钟解决,包你药到病除。无法医治的绝症?小菜一碟。倭国的细菌病毒?历史上难以攻克的恐怖细菌生化病毒?华夏医术一出,都是渣渣!华夏医典,圣方神术,专治不服!
  • 零度寻找

    零度寻找

    您能想象一位美丽而才情横溢的少女,坐着轮跋涉于茫茫大漠吗?为了寻找白马王子,寻找人生理想,她,简伦,就这样开始了她的零度寻找。由零开始的寻找会不会回复到零呢?西部戈壁出生的作者纯懿,以大漠长风和诗化语言引我们进入情节的迷宫,带给我们一份阅读的惊喜!
  • 莫言:诺奖的荣幸

    莫言:诺奖的荣幸

    本书是国内唯一部零距离、长时间,及时而又深度解读莫言的权威读本。莫序,道出了他们同窗同道之间的深情厚谊;朱文,更见证了莫言从北京魏公村走向斯德哥尔摩红地毯的神奇道路。附录中朱寒汛的万字散文《小鼠侃象》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对莫言的别样观察,前后呼应,形成了父子两代研读莫言的独特景观。代后记,全面真实地回顾了近30年前,莫言与朱向前们追逐文学梦想的小环境和大背景。